第1章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12172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1章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1章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需要课前充分准备第一讲第一讲 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教学需要课前充分准备第一讲 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中一、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一、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二、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二、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三、课前准备是教师施教的硬条件三、课前准备是教师施教的硬条件一、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一、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一、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一)教育是有目的人类活动(一)教育是有目的人类活动(二)课程有完整的育人目标(二)课程有完整的育人目标(三)课时有具体的内容要求(三)课时有具体的内容要求一、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二、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二、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一)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一)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二)学生状态的复杂性(二)学生状态的复杂性(三)教学环境的具体性(三)教学环境的具体性二、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三、课前准备是教师施教的硬条件三、课前准备是教师施教的硬条件(一)教师从教的可能条件(一)教师从教的可能条件(二)教学需要具体的能力(二)教学需要具体的能力(三)教学准备与教师发展(三)教学准备与教师发展三、课前准备是教师施教的硬条件从传统教案到教学设计第一讲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第一讲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第一讲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第一讲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第第一一单元单元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原理从传统教案到教学设计第一讲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中学一、教案的内涵和具体特征一、教案的内涵和具体特征二、教学设计的实质与价值二、教学设计的实质与价值三、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三、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一、教案的内涵和具体特征一、教案的内涵与具体特征一、教案的内涵与具体特征(一)教案是教师教学方案(一)教案是教师教学方案(二)编写教案的三个依据(二)编写教案的三个依据(三)教案保证教学完整性(三)教案保证教学完整性(四)教案容易忽视学习者(四)教案容易忽视学习者一、教案的内涵与具体特征二、教学设计的实质与价值二、教学设计的实质与价值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二、教学设计的实质与价值教学设计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以最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课前准备活动。教学设计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把课堂教学设计由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学习目标阐明、教学策略制定(含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几大部分构成,其中,学生、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教学设计由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学习三、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三、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一)在出发点上(一)在出发点上教案是教材意图和教师意图的体现,其核心目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教师教的方案,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三、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区别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怎样达到好的效果。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二)在内容上(二)在内容上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使用教具、教学进程、以及课型和时间分配等因素,体现的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的计划和安排。(二)在内容上教学设计更注重对教学的整体分析和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课程资源的分析等,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元素。教学设计更注重对教学的整体分析和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分析、(三)在编排上(三)在编排上教案是课时教学的计划安排,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其编写呈现的是单向的、线性的状态,是一种备课结果的表述。(三)在编排上教学设计则是对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不仅有教师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的教的进程,还呈现出学生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进程,具有多维的形态。教学设计则是对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教学设计的过程与要求第一讲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第一讲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第一讲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第一讲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第第一一单元单元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原理教学设计的过程与要求第一讲历史教学与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中学一、教学设计的任务与目标一、教学设计的任务与目标二、教学设计的类别与特征二、教学设计的类别与特征三、教学设计的过程与要求三、教学设计的过程与要求一、教学设计的任务与目标一、教学设计的任务与目标一、教学设计的任务与目标(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分析:包括目标分析、学生分析、资源包括目标分析、学生分析、资源分析、绩效分析等。分析、绩效分析等。(二)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二)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材设计、教学包括课程设计、教材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学习者的控制分析等。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学习者的控制分析等。一、教学设计的任务与目标(三)开发:(三)开发:将设计具体化,产生一个完整的实施程序。(四)实施:(四)实施:将实施程序进行实际操作。(五)评价:(五)评价:实施过程结束后,对目标达成作出评价,并对设计方案提出修改意见。(三)开发:将设计具体化,产生一个完整的实施程序。二、教学设计的类别与特征二、教学设计的类别与特征 (一)(一)(一)(一)类别类别类别类别1.1.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专业课程整体系统的设计。专业课程整体系统的设计。2.2.单元设计单元设计课程下一般分为若干个单元内课程下一般分为若干个单元内容,每一单元教学过程的设计。容,每一单元教学过程的设计。3.3.课次设计课次设计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每次课教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每次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过程的设计。二、教学设计的类别与特征4.4.教学事件设计教学事件设计对课内某个特定教学目标对课内某个特定教学目标采取的学习行动过程的设计。采取的学习行动过程的设计。5.5.学习步骤设计学习步骤设计完成某个教学事件具体步完成某个教学事件具体步骤的设计。骤的设计。4.教学事件设计对课内某个特定教学目标采取的学习行(二)(二)要求要求1.1.目标定位明确并且切实可行目标定位明确并且切实可行2.2.全面分析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全面分析与教学有关的问题3.3.系统设计教与学的整个过程系统设计教与学的整个过程4.4.关注全体学生的具体学习进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具体学习进程5.5.注重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互动注重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互动6.6.讲究教学效率和注重教学效果讲究教学效率和注重教学效果(二)要求三、教学设计的过程与要求三、教学设计的过程与要求三、教学设计的过程与要求三、教学设计的过程与要求(一)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对教学目标的设计1 1.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行为主体是学生课堂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学习后变化关注学生学习后变化三、教学设计的过程与要求2 2.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具体化目标确定: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目标确定: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结果陈述:了解层次、理解层次、运用层次。结果陈述:了解层次、理解层次、运用层次。3.3.目标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目标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能够达成的预期目标能够达成的预期目标可以评价的学习结果可以评价的学习结果2.教学目标具体化(二)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二)对教学内容的设计选择和确定教学重点抓住内容的核心要素重视具体问题的细节把握历史的特点建构历史的联系探讨历史的意义建构历史的联系(二)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三)对教学方法的设计(三)对教学方法的设计1.教师素养和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师所秉承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师所秉承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师对教学操控的能力;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本领;教师对教学操控的能力;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本领;教师在教学上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上的创造性。(三)对教学方法的设计2.判定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几个维度是否适合教学目标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学习是否适合教师运用2.判定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几个维度3.正确学科教法的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的思维 多种教法的结合面向全体的学生3.正确学科教法的效能4 4.教学要注重学法的指导教学要注重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的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的材料指导学生概括所学的历史事实指导学生概括所学的历史事实指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辨明各种历史的解释指导学生辨明各种历史的解释指导学生辨明各种历史的解释指导学生辨明各种历史的解释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4.教学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四)常见教学活动中的误区(四)常见教学活动中的误区问题问题1 1:活动的目的性不强,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的目的性不强,为活动而活动。问题问题2 2:缺乏充分的筹划,学生的准备不足。:缺乏充分的筹划,学生的准备不足。问题问题3 3:活动所围绕的主题不是教学的重点。:活动所围绕的主题不是教学的重点。问题问题4 4:教师的角色失缺,旁观而不是参与。:教师的角色失缺,旁观而不是参与。问题问题5 5:生成性活动不足,与教学是两张皮。:生成性活动不足,与教学是两张皮。问题问题6 6:学生的课下准备费时过多,负担重。:学生的课下准备费时过多,负担重。问题问题7 7: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小结缺乏指导性。: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小结缺乏指导性。(四)常见教学活动中的误区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第二讲第二讲第二讲第二讲 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为什么需要理论指引第一单元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第二讲 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一、正确方向的保证一、正确方向的保证二、实践操作的依据二、实践操作的依据三、教学目标的需要三、教学目标的需要一、正确方向的保证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第二讲第二讲第二讲第二讲 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学科特征第一单元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第二讲 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一、一、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一)教学设计要考虑哪些要素。(二)教学设计要注意哪些环节。(三)教学设计有着怎样的流程。一、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二、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需要经验支持需要经验支持(一)了解学生思维方式。(二)预判教学的重难点。(三)课堂推进的可能性估量。二、教学设计需要经验支持三、三、教学设计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设计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一)以学生的学习问题为教学的出发点。(二)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为学生活动提供策略支持。三、教学设计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中心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第二讲第二讲第二讲第二讲 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第一单元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第二讲 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一、传播理论一、传播理论信息信息编码解释解码解码解释编码名义上的信息发出者名义上的信息接受者一、传播理论信息信息编码解释解码解码解释编码名义上的名义上的一、传播理论一、传播理论(一)重视人际交流。(二)信息传播模式借鉴。(三)知识组块。一、传播理论二、系统理论二、系统理论(一)过程的时间顺序。(二)各因素间数据或信息流程。(三)从一个系统中输入或输出的原材料(人或物)。二、系统理论组织教学内容第三讲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应用第三讲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应用第三讲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应用第三讲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应用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原理组织教学内容第三讲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应用第一单元历史教学内容是历史教学过程中,按课程标准历史教学内容是历史教学过程中,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一的要求,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一切历史学习信息。从狭义上说,历史教学内容主要切历史学习信息。从狭义上说,历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基础知识,即基本历史事实、基本历包括四方面的基础知识,即基本历史事实、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基本历史规律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基本历史规律。历史教学内容是历史教学过程中,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实现一定的组织教学内容就是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重组组织教学内容就是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重组和整合,使其成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结构。和整合,使其成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结构。组织教学内容一般指的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学习组织教学内容一般指的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的加工处理。就历史学科来讲,教师对教学内容内容的加工处理。就历史学科来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一般有三项基本任务:的组织一般有三项基本任务:一是理清知识线索。一是理清知识线索。二是建构知识结构。二是建构知识结构。三是解读重要概念。三是解读重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就是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重组和整合,使其成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用教科书教用教科书教”逐渐成为教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如何组织课程标准规范下的教科书内容成为师的共识,如何组织课程标准规范下的教科书内容成为迫切而重要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可分为三个层次:迫切而重要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单纯依据教科书内容来组织教学内容。第一层次,单纯依据教科书内容来组织教学内容。第二层次第二层次,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组织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组织教学内容。第三层次,依据课程需要整合教学内容。第三层次,依据课程需要整合教学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用教科书教”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如要真正实现教学实践的最优化,必须在教学内容要真正实现教学实践的最优化,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做精心的安排,对教学内容加以有目的的整合。上做精心的安排,对教学内容加以有目的的整合。包包括括四种主要途径:四种主要途径:第一,教学内容的优化。第一,教学内容的优化。第二,教学内容的创新。第二,教学内容的创新。第三,教学内容的衔接。第三,教学内容的衔接。第四,教学内容的重组。第四,教学内容的重组。要真正实现教学实践的最优化,必须在教学内容上做精心的安排,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