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课件

上传人:3626209****147198... 文档编号:241311826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5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定义致病因素凝血因子和或血小板的激活大量凝血物质进入血液弥漫性微血栓,同时或继发性纤溶亢进出血,休克,器官受损或衰竭,贫血特征为凝血功能障碍2定义致病因素2正常的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系统3正常的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系统3 HMWK PK凝血TF内源性内源性APTT共同途径共同途径外源性外源性机体正常凝血系统机体正常凝血系统PT4 HMWK PK凝血TFBlood Vessel InjuryIX IXaXI XIaX XaXII XIIaTissue InjuryTissue FactorThromboplastinVIIa VIIX ProthrombinThrombinFibrinogenFribrin monomerFibrin polymerXIIIIntrinsic PathwayExtrinsic PathwayFactors affectedBy HeparinVit.K dependent FactorsAffected by Oral Anticoagulants 5Blood Vessel InjuryIX IXaXI XI66正常抗凝系统抗凝血酶:AT-为蛋白酶抑制剂,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凝血因子a、a、a的活化中心均含有丝氨酸残基,AT-可以抑制其蛋白酶的活化。纤维蛋白:吸附凝血因子7正常抗凝系统抗凝血酶:AT-为蛋白酶抑制剂,是丝氨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内皮细胞膜上凝血酶受体之一,可激活蛋白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FPI)属蛋白酶抑制剂类抗凝物质,主要作用a、a8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病因常见的病因:严重感染 创伤 恶性肿瘤 羊水栓塞最为常见的病因:感染性疾病9病因常见的病因:严重感染9发病机制1、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2、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3、血小板的活化4、纤溶激活和凝血失调10发病机制101、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组织因子进入血流:组织损伤组织因子类似物进入血流:肿瘤细胞等外源性组织因子样的物质进入血流:羊水组织因子+Ca=复合物 使aa+PF3+Ca=复合物,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111、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组织因子进入血流:组织损伤112、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内皮损伤细菌、病毒活化的血小板抗原抗体、饱和脂肪酸相继激活、,产生凝血酶122、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内皮损伤123、血小板的活化内皮损伤、病毒、内毒素等引起血小板活化激活,释放多种血小板因子,释放ADP、5-HT、TXA2133、血小板的活化内皮损伤、病毒、内毒素等引起血小板活化134、纤溶激活和凝血失调降解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降解凝血因子产生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影响血管通透性及血小板功能144、纤溶激活和凝血失调降解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14血管内皮损伤血细胞大量破坏促凝物质入循环内源系统激活外源系统激活高凝状态纤溶激活DIC继发纤溶亢进凝血因子消耗低凝状态出血纤维蛋白原FDP血小板黏附PGI2血小板聚集血小板DIC发病机制发病机制15血管内皮损伤血细胞大量破坏促凝物质入循环内源系统激活外源系统DIC的分期及分型急性型慢性型亚临床型16DIC的分期及分型急性型16分期初发性高凝期:栓塞、坏死、凝血因子减少消耗性低凝期:出血倾向明显,凝血时间延长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出现纤溶亢进 特点:交叉、重叠、跳跃17分期初发性高凝期:栓塞、坏死、凝血因子减少17DIC的临床表现出血:导致DIC 出血的原因?特点?低血压与休克:DIC休克的特点?器官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18DIC的临床表现出血:导致DIC 出血的原因?特点?1临床表现高凝期以微血管栓塞为主低凝及纤溶亢进期以出血为主19临床表现高凝期以微血管栓塞为主19DIC的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凝血激活的分子标记物测定20DIC的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20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质量改变:血小板功能异常 计数降低 释放代谢产物增加血浆凝血因子异常:纤维蛋白原降低 PT、TT、APTT延长21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质量改变:21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单体(FM)及复合物测定:3P试验+、乙醇胶(EGF)试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增高纤维蛋白溶解试验:优球蛋白溶解试验、纤溶酶原测定、FDP测定2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实验室检查22其他实验检查:外周血破碎红细胞观察AT-测定蛋白C测定纤维蛋白生成与转换率测定23其他实验检查:外周血破碎红细胞观察23凝血激活的分子标记物测定:TAT:凝血酶原激活的敏感指标之一D-二聚体: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ET:血管内皮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之一FPA:纤维蛋白形成前期指标之一24凝血激活的分子标记物测定:24DIC的诊断标准 DIC的诊断缺乏国际统一诊断标准 目前认为诊断DIC必须具备3方面条件:引起DIC的原发病因符合DIC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依据25DIC的诊断标准 DIC的诊断缺乏国际统一诊断标准2DIC的诊断标准(1994,武汉)临床表现:存在引起DIC的基础疾病具有下列2项以上表现:多发性出血倾向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多发性微栓塞症状体征抗凝治疗有效26DIC的诊断标准(1994,武汉)临床表现:26DIC的诊断标准实验指标:同时下列三项以上异常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下降3P实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或D-二聚体+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纤溶酶原含量或活性降低AT-含量或活性降低血浆因子:C50%27DIC的诊断标准实验指标:同时下列三项以上异常27DIC的诊断标准疑难病例应有下列1项以上异常:因子:C降低,VWF:Ag升高,:C/VWF:Ag降低TAT或F1+2升高血浆纤溶酶与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升高纤维蛋白肽(FPA)升高28DIC的诊断标准疑难病例应有下列1项以上异常:28肝病合并DIC的诊断标准血小板50109/L或进行性下降,血小板活化产物纤维蛋白原1.0g/L或进行性下降3P实验阳性或血浆FDP60mg/L或D-二聚体+PT缩短或延长5秒以上血浆因子:C50%29肝病合并DIC的诊断标准29DIC的治疗原则个体化治疗原发病栓塞为主时肝素抗凝,DIC的早中期出血为主时替代为主,DIC的中晚期溶栓为主适用DIC的后期30DIC的治疗原则个体化30基础疾病的治疗抗休克,维持灌注,纠正缺氧,加强监测31基础疾病的治疗31抗凝治疗:肝素:适应症-禁忌症-剂量-低分子肝素:特点监测:CT,APTT32抗凝治疗:肝素:32其他AT-:复方丹参:低右:APC:33其他AT-:33替代治疗适应症:有明显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因子减少的证据已经进行病因及抗凝治疗未有效控制34替代治疗适应症:34替代制剂新鲜全血FFP血小板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及PPSB35替代制剂新鲜全血35纤溶抑制剂适应症:已驱除或控制病因有明显纤溶亢进的证据DIC晚期,出血以纤溶为主制剂: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36纤溶抑制剂适应症:36p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37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写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结束语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8感谢聆听结束语讲师:XXXXXX 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