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颅内感染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311507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9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术后颅内感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术后颅内感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术后颅内感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治无锡101向定朝.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治.术后感染类型化学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真菌型脑膜炎术后感染类型化学性脑膜炎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手术时机:急症手术。急症手术间相对无菌条件差。手术分类:颅脑外伤手术高于其他颅脑手术手术时间:大于4小时的颅脑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手术部位:后颅窝手术。由于后颅凹解剖结构复杂、暴露困难、手术时间长、脂肪肥厚、以及容易发生脑脊液漏等造成术后感染率升高。国外资料报道幕下开颅术颅内感染发生率是幕上开颅的6倍。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手术时机:急症手术。急症手术间相对无菌二次颅脑伤手术:术后感染明显增加脑脊液漏是感染的高危因素。根据Mollman和Haines对9202例神经外科手术的回顾性调查,术后的脑脊液漏是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颅底手术(经鼻蝶垂体瘤摘除术)术后有脑脊液漏的病人,要高度警惕脑室外引流。脑室外引流感染率为10%17%,多发生在术后1-2周。建议如果引流管10d不能拔管时,应考虑改行内引流或间断腰穿。感染原因主要来自细菌的逆行感染,如对引流管的护理不当,更换引流瓶时无菌操作不严格。二次颅脑伤手术:术后感染明显增加术后刀口皮下积液创面引流管。硬膜外、硬膜下或瘤残腔置引流管一般术后24h拔管。部分病例拔管后,出现引流口漏,增加了细菌的感染机会。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繁殖;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带菌率升高,有可能使非致病菌群发生变化而引起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污染的细菌可能经过伤口逆行感染,使感染率明显升高。长时间的显微镜下手术,感染几率增加,可能与术者或助手未注意造成创面污染有关。术后刀口皮下积液颅内感染诊断标准CSF细菌培养:阳性;影像学或再次外科手术证实有脓肿;术后发热,出现颅内高压(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及脑膜刺激征;CSF检查:WBC10106/L,多核WBC50%,糖定量450mg/L;血化验:WBC10109/L;有脑脊液漏等明确的感染原因。只需具备第1或2条即可确诊,也可根据其余三条综合进行诊断。颅内感染诊断标准CSF细菌培养:阳性;术后需高度怀疑颅内感染症状术后发热:高于38.5度,不能简单的考虑为肺部感染,要想到颅内感染的可能术后颈项强直术后有引流管道滑出、脱落,及渗出术后脑脊液鼻漏及耳漏术后需高度怀疑颅内感染症状术后发热:高于38.5度,不能简单术后发热的鉴别腰穿是重要诊断标准化学性脑膜炎:体温多低于39度;脑脊液有核细胞数不高;多无昏迷;多无局灶定位体征;少有癫痫发作细菌性脑膜炎:体温可达40度,术后早期及有高热;脑脊液有核细胞数高,蛋白及糖降低;可伴昏迷及明显的局灶定位体征真菌性脑膜炎:少见但发生后很严重;多继发于细菌性脑膜炎;表现为体温再次升高及精神状态差;脑脊液蛋白及淋巴细胞升高术后发热的鉴别腰穿是重要诊断标准常见的细菌革兰阳性菌:术后最常见类型,如金葡菌、表皮金葡菌、肠球菌大多数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常见的细菌革兰阳性菌:术后最常见类型,如金葡菌、表皮金葡菌、革兰阴性菌特点多数革兰阴性菌对临床抗菌药物耐药。不动杆菌、沙雷氏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天然对三代头孢耐药。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菌,多为产酶菌。对酶抑制剂舒巴坦敏感。肠杆菌对亚胺培兰敏感革兰阴性菌特点多数革兰阴性菌对临床抗菌药物耐药。不动杆菌、沙预防措施1、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清洁择期的神经外科手术,皮肤切开前0.5h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4h,术中重复给药1次,术后继续用药23d,可降低术后感染率。预防性用药首选杀菌、高效的第三代头孢菌素。2、手术前中后应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洗手消毒、防止人为增加感染因素,要严格掌握手术后的引流指征,减少异物刺激的机会,正确放置引流袋,防止引流液倒流入颅内,保证引流管接口牢固,勤消毒。头部引流切口严格缝合固定,避免长时间引流。3、患者床头保持通风良好。4、引流管宜用硅胶管高压消毒。预防措施1、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清洁择期的神经外科预防措施5、注意引流通畅,防止切口脑脊液漏,拔除引流管后切口需缝合。引流管在头皮下浅行距离长一些,有利于防止术后感染。6、调控血糖,使用白蛋白及脂肪乳增强抵抗力。7、显微镜应使用消毒的镜头盖,避免吸引器等碰撞镜头造成污染。8、术中创面使用双氧水冲洗可明显降低感染率。预防措施5、注意引流通畅,防止切口脑脊液漏,拔除引流管后切口治疗方法支持对症治疗:继续原发病的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和提高患者免疫力,如输注免疫球蛋白或血浆。要高度重视营养。抗感染:我们医院特点:一旦考虑为颅内感染,启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并联合用药。鞘内给药:万古霉素、舒普深、亚胺培兰等腰大池持续引流:每天引流脑脊液量150200ml,减少细菌残留及繁殖,防止脓性分泌物和坏死脱落物堵塞循环通路,造成脑积水。必要时可通过引流管进行鞘内给药。注意药物浓度、注入速度和温度适当。一般少用。双侧脑室引流冲洗:选择本方法时,严格执行一根是冲洗管,一根为引流管,不可混用,以免将引流液逆流入侧脑室。对于颅内有难以吸收的植入物,要考虑再次手术取出(如生物胶、分流管、钛网板等)治疗方法支持对症治疗:继续原发病的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和提治愈标准体温恢复正常,颈项强直缓解,CSF检查白细胞、糖定量、蛋白,连续至少3次正常,患者意识状态明显好转。对于颅内有较大血肿的病人,鞘内注射时间要延长对于颅内有难以吸收的植入物病人,要高度警惕反复感染治愈标准体温恢复正常,颈项强直缓解,CSF检查白细胞、糖停用抗生素应以CSF中白细胞计数正常为准,也有学者认为临床症状消失、CSF化验3次正常后还要继续使用1-2周。停用抗生素时机停用抗生素时机停用抗生素应以CSF中白细胞计数正常为准,也有学者认为临床侧脑室外引流术后管理:侧脑室外引流是术后颅内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除要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外,还需注意放置高度、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引流液的颜色及量、引流的速度控制、伤口的干燥情况(定期换药)、翻身时放置脱出、管道是否打折、引流管是否堵塞、外出检查是引流管夹闭等侧脑室外引流术后管理:1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每日定时倾倒引流液,准确记录引流量,在倾倒引流液前后要对引流袋口进行严格消毒。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回脑室,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每日定时倾倒引流液,准确记录引流量,2 2脑室引流高度脑室引流高度成人1O15 cm1儿童 510cm 2平卧位以外耳道为水平面3 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水平42脑室引流高度成人1O15cm1儿童510cm2平3 3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切忌引流过快过多,若患者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应抬高引流管位置或暂时夹闭引流管以控制引流量引流量不应超过500ml/24h(一般引流量超过300ml应告知管床医师)3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切忌引流过快过多,若患者出现低颅压性头痛4 4观察引流物性状观察引流物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d脑脊液可带血性,以后转为淡血性.如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并出现血压波动,则提示有脑室出血,出血量过多时应急诊手术止血发现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并且临床出现高热、呕吐、抽搐等症状时,应马上将脑脊液送检4观察引流物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5 5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打折、成角在给患者翻身、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夹闭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气体进入5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打折、成角6 6拔管护理拔管护理一般术后3-4d,脑水肿期将过,颅内压已逐渐降低,应及早拔除引流管,最长不超过12周(定期2天换药,如果有渗出,随时换药,必要时加固缝合)。拔管前1d,可试行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升高拔管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高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6拔管护理一般术后3-4d,脑水肿期将过,颅内压已逐渐降低.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