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基础知识课件

上传人:Xgjmqtw****nqtwad... 文档编号:241311478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4.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抗震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建筑结构抗震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建筑结构抗震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12章章 建筑结构抗震基础知识建筑结构抗震基础知识地震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的地球表层的振动。第12章 建筑结构抗震基础知识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1房屋倒塌房屋倒塌2桥梁断落桥梁断落3水坝开裂水坝开裂4铁轨变形铁轨变形5结构丧失整体性、承重结构强度不足结构丧失整体性、承重结构强度不足6地面裂缝地面裂缝地面裂缝7山崩、滑坡山崩、滑坡山崩、滑坡8海啸、火灾海啸、火灾海啸、火灾9地球构成:地球构成:三个圈层:地壳三个圈层:地壳 、地幔、地幔 、地核地核 地幔物质对流地幔物质对流板块构造运动板块构造运动(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地震地震地震形成的宏观背景:地震形成的宏观背景:地地球球构构成成92%92%的的地地震震发发生生在在地地壳壳中中,其其余余的的发发生生在在地地幔幔上上部部地震的形成:地震的形成:12.1.1 地震成因与类型地震成因与类型地球构成: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幔物质对流板块构10a、岩层的原始状态岩层的原始状态b、受力发生弯曲受力发生弯曲c、岩层破裂发生震动岩层破裂发生震动地震形成的局部机制地震形成的局部机制:地球板块运动地球板块运动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地壳中岩层变形地壳中岩层变形 变形积聚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变形积聚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 岩体就会发生突然断裂或错动岩体就会发生突然断裂或错动 地震地震 a、岩层的原始状态b、受力发生弯曲c、岩层破裂发生震动地震形1112.1.2 地震特征描述地震特征描述1 1 地震空间位置地震空间位置l 震中震中l 震源深度震源深度 l 震源距震源距l 震中距震中距l震源震源常用地震术语常用地震术语12.1.2 地震特征描述1 地震空间位置 震中 震12地震类型地震类型地震地震天然地震天然地震诱发地震诱发地震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壳某些部位的地应力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壳某些部位的地应力不断加强,当弹性地应力的积聚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不断加强,当弹性地应力的积聚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断裂和猛烈错动,引起振动。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断裂和猛烈错动,引起振动。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造成地震。振动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造成地震。破坏性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破坏性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占世界地震总数的震,占世界地震总数的 90%以上。以上。地震类型地震天然地震诱发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13火山地震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左右。1914年日本樱岛年日本樱岛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产生的震动产生的震动相当于一相当于一个个6.7级地震。级地震。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14陷落地震陷落地震 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陷落地震。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陷落地震。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这是因为易溶岩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形成了许易溶岩分布的地区。这是因为易溶岩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形成了许多溶洞,洞顶塌落造成了地震多溶洞,洞顶塌落造成了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陷落地震 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15按震源深度按震源深度浅源浅源EQEQ:震源深度小于:震源深度小于60km60km,约占地震总数,约占地震总数72.72.5%5%中源中源EQEQ:震源深度在:震源深度在60-300km60-300km深源深源EQEQ:震源深度大于:震源深度大于300km300km 1962年年3月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6.1级。级。诱发地震诱发地震 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地震是人工地震。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地震是人工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也会诱发地震。按震源深度浅源EQ:震源深度小于60km,约占地震总数72.1612.2 地震强度度量地震强度度量地震波类型地震波类型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弹性波。地震引起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弹性波。地震引起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向传播并释放能量。地震波地震波体波:体波:面波:面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在地球内部传播在地球表面传播在地球表面传播纵波(纵波(P波)波)横波(横波(S波)波)横波特点横波特点:周期长、振幅大、周期长、振幅大、波速慢波速慢,100-800m/s,其振动,其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引起地面引起地面水平水平方向振动。方向振动。纵波特点纵波特点:周期短、振幅小、周期短、振幅小、波速快波速快,200-1400m/s,其振,其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引起地面引起地面垂直垂直方向振动。方向振动。12.2 地震强度度量地震波类型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17地震震级地震震级uu含义含义含义含义 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度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度量u里氏震级:用标准地震仪(周期里氏震级:用标准地震仪(周期0.8s,阻尼系数,阻尼系数0.8,放大倍数,放大倍数2800的地震仪)在距震中的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处处记录到的最大水平位移(单振幅,以记录到的最大水平位移(单振幅,以m计)的常计)的常用对数值用对数值u震级与震源释放的能量(尔格)之间对应关系震级与震源释放的能量(尔格)之间对应关系微震(小于微震(小于2级)级)有感地震(有感地震(24级)级)破坏地震(破坏地震(5级以上)级以上)强震(大震)(强震(大震)(7级以上)级以上)特大地震(特大地震(8级以上)级以上)地震震级含义 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度量里氏震级:用标准18震级与能量的关系能量能量E E的单位:尔格(的单位:尔格(1 1尔格尔格=)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地面震级相差一级,地面振幅增加约振幅增加约1010倍,而能量相差约倍,而能量相差约32倍倍。一个一个6 6级地震相当于一个两万吨级的原子弹。级地震相当于一个两万吨级的原子弹。震级与能量的关系能量E的单位:尔格(1尔格=)19地震烈度地震烈度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基条件、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基条件、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因素有关。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因素有关。1.1.1.1.定义及影响因素定义及影响因素定义及影响因素定义及影响因素 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简称为烈度。用用I I表示,是衡量地震引起后果的一种标度。表示,是衡量地震引起后果的一种标度。2.2.2.2.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表是评定烈度的标准和尺度。地震烈度表是评定烈度的标准和尺度。我国在我国在19801980年制定了中国地震烈度表。年制定了中国地震烈度表。中国地震烈度表将地震烈度分为中国地震烈度表将地震烈度分为1-121-12度。度。地震烈度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20无感无感 1室内个别静止中的室内个别静止中的人感觉人感觉 2悬挂物微动悬挂物微动门、窗轻微作响门、窗轻微作响室内少数静止中的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感觉人感觉 3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门、窗作响门、窗作响室内多数人感觉。室内多数人感觉。室外少数人感觉。室外少数人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少数人梦中惊醒 43(2-4)31(22-44)不稳定器物翻倒不稳定器物翻倒门窗、屋顶、屋架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裂缝室内普遍感觉。室室内普遍感觉。室外多数人感觉。多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数人梦中惊醒 56(5-9)63(45-89)河岸和松软土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河岸和松软土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掉头损坏损坏个别砖瓦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掉落、墙体微细裂缝缝惊惶失措,仓皇逃惊惶失措,仓皇逃出出 613(10-18)125(90-177)河岸出现坍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河岸出现坍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砖烟囱中松软土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砖烟囱中等破坏等破坏轻度破坏轻度破坏局部局部破坏开裂,但不妨破坏开裂,但不妨碍使用碍使用大多数人仓皇逃出大多数人仓皇逃出 725(19-35)250(178-353)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大多数砖烟囱严重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大多数砖烟囱严重破坏破坏中等破坏中等破坏结构结构受损,需要修理受损,需要修理摇晃颠簸,行走困摇晃颠簸,行走困难难 850(36-71)500(354-707)干硬土上有许多地方出现裂缝,基岩上干硬土上有许多地方出现裂缝,基岩上可能出现裂缝。滑坡、坍方常见。砖烟可能出现裂缝。滑坡、坍方常见。砖烟囱出现倒塌囱出现倒塌严重破坏严重破坏墙体墙体龟裂,局部倒塌,龟裂,局部倒塌,修复困难修复困难坐立不稳。行动的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人可能摔跤 9100(72-141)1000(708-1414)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的拱桥破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的拱桥破坏。大多数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坏。大多数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倒塌倒塌大部倒塌,大部倒塌,不堪修复不堪修复骑自行车的人会摔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出几尺远。人会摔出几尺远。有抛起感有抛起感 10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基岩上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基岩上的拱桥毁坏的拱桥毁坏毁灭毁灭11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12个别:个别:10%以下以下少数:少数:10%50%多数:多数:50%70%大多数:大多数:70%90%普遍:普遍:90%以上以上速度速度加速度加速度 其它现象其它现象 一般房屋一般房屋 人的感觉人的感觉烈烈度度无感 1室内个别静止中的人感觉 2悬挂物微动门、窗轻微作21规范规定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建筑所在地区在建筑所在地区在5050年出现的频度最高的烈度。也称为年出现的频度最高的烈度。也称为常遇烈度、小震烈度,用常遇烈度、小震烈度,用IsIs表示。其超越概率为表示。其超越概率为63.2%63.2%。5.5.5.5.多遇烈度多遇烈度多遇烈度多遇烈度 6.6.6.6.罕遇烈度罕遇烈度罕遇烈度罕遇烈度 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50年)内具有超越概年)内具有超越概率率2%-3%2%-3%的地震烈度。也称为大震烈度,重现期约为的地震烈度。也称为大震烈度,重现期约为20002000年。年。3.3.3.3.基本烈度基本烈度基本烈度基本烈度 一个地区未来一个地区未来50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具有有10%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称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I Ib b。规范规定 建筑所在地区在50年出现的频度最高的烈度22大震与小震小震: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小震: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地震烈度概率密度曲线上的峰值所地震烈度概率密度曲线上的峰值所对应的烈度,即众值烈度时的地震对应的烈度,即众值烈度时的地震大震:大震:发生机会发生机会极小的极小的地震,地震,罕遇烈度时罕遇烈度时的地震的地震大震与小震233地震时间描述地震时间描述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几十天(一般是几十天至数月)相继发至数月)相继发生在相近地区的生在相近地区的一系列大小地震一系列大小地震称为地震序列称为地震序列。地震序列中,最大地震序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叫主震的一次地震叫主震 主震之前发生的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为前震地震为前震 主震之后发生的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为余震地震为余震n发震时刻发震时刻n强震持时强震持时n地震序列地震序列3地震时间描述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几十天至数月)相继发生在相24按地震能量按地震能量释放的特点释放的特点主震型主震型震群型震群型孤立型孤立型主震震级突出,释放的能主震震级突出,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绝大部分量占全序列的绝大部分主震震级不突出,能量由主震震级不突出,能量由多个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多个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前震、余震稀少,能量释前震、余震稀少,能量释放基本通过主震一次释放放基本通过主震一次释放 在上述三种类型地震中,主震型约占在上述三种类型地震中,主震型约占6060,震群型,震群型(多发型)占(多发型)占3030,而孤立型(单发型)占,而孤立型(单发型)占1010。按地震能量主震型震群型孤立型主震震级突出,释放的能主震震级不2512.2 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总目标:总目标:通过抗震设防,减轻建筑的破坏,避免通过抗震设防,减轻建筑的破坏,避免人员死亡,减轻经济损失。要求建筑物在使人员死亡,减轻经济损失。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用期间,对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不同的抵抗能力。具体通过具体通过“三水准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的抗震设防目标。目标。12.2 抗震设防的基本要求总目标:通过抗震设261三水准的抗震设防原则三水准的抗震设防原则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发地震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发地震烈度1三水准的抗震设防原则抗震设防烈度:2712.2.1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依据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依据定义定义: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发地震烈度据发地震烈度确定确定: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震基本烈度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做过抗震防灾规划的城市,可按对应的烈度值)对做过抗震防灾规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参数)进行抗震设防设防范围设防范围 6-9度度设防依据设防依据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12.2.1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的依据定义: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28抗震设防分类及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分类及抗震设防标准1.1.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分类 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在19951995年年4 4月月1919日公布了日公布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GB50223。该标准主要以地震中和地震后房屋的损坏对社会和经该标准主要以地震中和地震后房屋的损坏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的程度大小,将建筑分成济产生的影响的程度大小,将建筑分成4 4个抗震设防类别。个抗震设防类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在20012001年年7 7月月2020日公布了日公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GB50011-2001。该。该规范对上面标准作了修改。规范对上面标准作了修改。抗震设防分类及抗震设防标准1.抗震设防分类 国家技术监29建筑结构抗震基础知识课件303建筑分类与设防标准建筑分类与设防标准3建筑分类与设防标准31建筑结构抗震基础知识课件3212.2.3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地震作用计算方法1 1 建筑结构考虑地震作用的原则建筑结构考虑地震作用的原则2 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12.2.3地震作用计算方法1 建筑结构考虑地震作用的原则331建筑结构考虑地震作用的原则建筑结构考虑地震作用的原则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原则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原则 一般正交布置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可沿纵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一般正交布置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可沿纵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 斜交布置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宜按平行于抗侧力构件方向计算斜交布置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宜按平行于抗侧力构件方向计算 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扭转影响计算范围计算范围u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作用6度区度区(除甲类建筑和(除甲类建筑和IV类场地上的较高房屋外)可不算类场地上的较高房屋外)可不算 7-9度区度区(除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房屋外)均算(除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房屋外)均算u竖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8、9度大跨度结构和长悬臂结构度大跨度结构和长悬臂结构9度的高层建筑度的高层建筑1建筑结构考虑地震作用的原则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原则 一342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2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512.2.4结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结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内力基本组合设计值内力基本组合设计值承载力设计值承载力设计值承载力调整系数承载力调整系数12.2.4结构构件截面抗震验算内力基本组合设计值承载力设计4712.2.5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基本要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基本要求一、定义与基本内容一、定义与基本内容一、定义与基本内容一、定义与基本内容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称为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称为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基本内容有三部分:基本内容有三部分:1.建筑设计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建筑设计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2.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选择;3.抗侧力结构和构件的延性设计。抗侧力结构和构件的延性设计。12.2.5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基本要求一、定义与基本内容51二、意义二、意义“计算设计计算设计”很难有效控制结构的薄弱环节,不能完全解很难有效控制结构的薄弱环节,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决问题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结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计算模型、材料、阻尼结构计算假定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计算模型、材料、阻尼变化等)变化等)经验总结、定性判断经验总结、定性判断含义含义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首先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机制和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按照结构的破坏机制和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有时需要运用工程判断解决或处理具体问题。抗震能力;有时需要运用工程判断解决或处理具体问题。二、意义521建筑形状选择建筑形状选择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对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类型的建筑结构应按抗震规范要求进行水对平面不规则和竖向不规则类型的建筑结构应按抗震规范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对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结构,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整体性好;建筑的立面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整体性好;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突变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变化均匀,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和竖向剖突变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变化均匀,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步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步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突变。防震缝要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上部结构完全分开。当结构需要设置伸防震缝要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上部结构完全分开。当结构需要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1建筑形状选择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53建筑物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建筑物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结构对称结构对称 有利于减轻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有利于减轻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 形状规则形状规则 在地震时应力集中现象较少,有利于抗震在地震时应力集中现象较少,有利于抗震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 平面内使结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平面内使结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相一致,避免扭转效应相一致,避免扭转效应 高度方向均匀变化,避免薄弱层,高度方向均匀变化,避免薄弱层,减小变形集中、鞭梢效应减小变形集中、鞭梢效应对称对称对称对称、规则规则规则规则、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建筑物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结构对称 有利于减轻结构的54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三、三、抗震设计基本要求抗震设计基本要求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与要求: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与要求: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抗震计算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 构造措施构造措施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 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建筑抗震设计在总体上要求把握的基本原则建筑抗震设计在总体上要求把握的基本原则:注意场地选择,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注意场地选择,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重视非结构因素重视非结构因素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三、抗震设计基本要求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55四、把握建筑体型四、把握建筑体型建筑物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建筑物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结构对称结构对称 有利于减轻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有利于减轻结构的地震扭转效应 形状规则形状规则 在地震时应力集中现象较少,有利于抗震在地震时应力集中现象较少,有利于抗震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 平面内使结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平面内使结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 心相一致,避免扭转效应心相一致,避免扭转效应 高度方向均匀变化,避免薄弱层,高度方向均匀变化,避免薄弱层,减小变形集中、鞭梢效应减小变形集中、鞭梢效应对称对称对称对称、规则规则规则规则、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四、把握建筑体型建筑物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结构对称 56平平面面不不规规则则的的类类型型竖竖向向不不规规则则的的类类型型平面不规则的类型竖向不规则的类型57建筑结构平面的建筑结构平面的扭转不规则示例扭转不规则示例建筑结构平面建筑结构平面的凹角或凸角的凹角或凸角不规则示例不规则示例建筑结构平面的扭转不规则示例建筑结构平面的凹角或凸角不规则示58建筑结构平面局建筑结构平面局部不连续示例部不连续示例沿竖向的侧向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有柔软层)建筑结构平面局部不连续示例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59五、抗震结构体系五、抗震结构体系体系选择体系选择考虑因素:设防类别、烈度、高度、场地、地基、材料、考虑因素:设防类别、烈度、高度、场地、地基、材料、施工等施工等要求要求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宜有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多道抗震防线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力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五、抗震结构体系体系选择60多道抗震防线多道抗震防线第一道防线的选择第一道防线的选择应优先选择不承受重力荷载的构件应优先选择不承受重力荷载的构件不宜选择轴压比大的框架柱不宜选择轴压比大的框架柱结构体系的多道设防结构体系的多道设防框架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为第一道,抗震墙为第二抗震墙结构:框架为第一道,抗震墙为第二道道填充墙框架结构:填充墙为第一道,框架为第二填充墙框架结构:填充墙为第一道,框架为第二道道单层厂房:柱间支撑为第一道单层厂房:柱间支撑为第一道结构构件的多道设防结构构件的多道设防联肢墙:连梁为第一道,墙肢为第二道联肢墙:连梁为第一道,墙肢为第二道延性框架:梁为第一道,柱为第二道延性框架:梁为第一道,柱为第二道超静定结构:赘余构件为第一道超静定结构:赘余构件为第一道多道抗震防线第一道防线的选择6112.3 场地与地基场地与地基12.3.1 场地和地基的概念场地和地基的概念场地场地 即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即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和自然村或不小于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1.0平方公里的平面平方公里的平面面积。面积。场地的划分(按建筑特震害程度):场地的划分(按建筑特震害程度):有利场地:有利场地:坚硬土、平坦的中硬土不利场地:坚硬土、平坦的中硬土不利场地:软弱土、液化土、山丘、山嘴等软弱土、液化土、山丘、山嘴等 危险场地:危险场地:滑坡、地裂、泥石流滑坡、地裂、泥石流地基地基 是指建筑物持力层范围内的那部分土层。是指建筑物持力层范围内的那部分土层。一般地,软弱地基对建筑物有增长周期、改变振型和增大一般地,软弱地基对建筑物有增长周期、改变振型和增大阻尼的作用。在软弱地基上,柔性结构最容易破坏,刚性阻尼的作用。在软弱地基上,柔性结构最容易破坏,刚性结构则较好;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表现较好,而则性结结构则较好;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表现较好,而则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总的来说,软弱地基更为不利。构有的表现较差。总的来说,软弱地基更为不利。12.3 场地与地基12.3.1 场地和地基的概念场地 即6212.3.2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1、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条件的影响2、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局部地质构造的影响3、地基土质的影响、地基土质的影响4、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的影响12.3.2工程地质条件对震害的影响1、地形条件的影响6312.3.3 场地选择及场地分类场地选择及场地分类1场地选择场地选择场地选择场地选择选择有利地段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免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免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I类场地时,抗震构造措施类场地时,抗震构造措施(新规范)甲、乙类建筑按设防烈度采取(新规范)甲、乙类建筑按设防烈度采取(甲、乙、)丙类建筑可按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甲、乙、)丙类建筑可按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取(6度不降)度不降)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基础设计同一结构单元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地基较差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等不利影响地基较差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等不利影响12.3.3 场地选择及场地分类1场地选择场地选择642场地分类场地分类 等效剪切波速等效剪切波速是根据地震波通是根据地震波通过计算深度范算深度范围内多内多层土土层的的时间等于等于该波通波通过计算深度范算深度范围内内单一土一土层所需所需时间的条件求出的条件求出的。的。等效剪切波速等效剪切波速定定义1 1:从地面(而非基:从地面(而非基础底面)到基岩的距离。底面)到基岩的距离。定定义2 2:下、上两相:下、上两相邻土土层的剪切波速大小某一的剪切波速大小某一值,如,如2 2时。抗震抗震规范定范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大于500m/s500m/s的的坚硬土硬土层或岩或岩层顶的距离。的距离。场地覆盖层厚度场地覆盖层厚度2场地分类 等效剪切波速是根据地震波通过计算深度范围内65抗震抗震规范指出:建筑范指出:建筑场地地类别应根据土根据土层等效剪切速等效剪切速波和波和场地覆盖地覆盖层厚度划分厚度划分为4 4类。场地类别场地类别 80 315 3050 0 等效剪切波速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场 地地 类类 型型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速波和场地覆66注意场地选择注意场地选择地震区宜地震区宜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不在危险地段进行工程建设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不在危险地段进行工程建设 当确实需要在不利地段或危险地段建筑工程时,应遵循建筑抗震设计当确实需要在不利地段或危险地段建筑工程时,应遵循建筑抗震设计的有关要求进行详细的场地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的有关要求进行详细的场地评价,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注意场地选择地震区宜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不在危险地段6712.4 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规定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规定12.4.1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多层砌体结构房屋12.4.2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12.4 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规定12.4.1 多层6812.4.1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多层砌体结构房屋1 建筑体型与结构布置建筑体型与结构布置2 房屋总高度与层数房屋总高度与层数3 房屋最大高宽比房屋最大高宽比4 抗震横墙最大间距抗震横墙最大间距5 房屋局部尺寸房屋局部尺寸12.4.1多层砌体结构房屋1 建筑体型与结构布置691 建筑体型与结构布置建筑体型与结构布置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纵纵横横墙墙的的布布置置宜宜对对称称,沿沿水水平平面面内内宜宜对对齐齐,沿沿竖竖向向应应上上下下连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3 3、楼楼梯梯间间不不宜宜设设在在房房屋屋的的尽尽端端或或转转角角处处,否否则则应应采采取取局局部部加加强强措施,如在楼梯间四角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等。措施,如在楼梯间四角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等。4 4、烟烟道道、风风道道、垃垃圾圾道道等等不不应应削削弱弱墙墙体体,当当墙墙体体被被削削弱弱时时,应应对对墙墙体体采采取取加加强强措措施施,不不宜宜采采用用无无竖竖向向配配筋筋的的附附墙墙烟烟囱囱及及出出墙墙面面的烟囱。的烟囱。5 5、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房房屋屋的的建建筑筑体体型型应应尽尽可可能能简简单单、规规则则,避避免免平平面面凹凹凸凸曲曲折折,立立面面高低错落高低错落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建筑体型与结构布置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706 6、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1 1)房屋立面高差在)房屋立面高差在6m6m以上;以上;(2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3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防震缝两侧均应布设墙体,缝宽可取防震缝两侧均应布设墙体,缝宽可取50100mm50100mm。6、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712 房屋总高度与层数房屋总高度与层数房屋的总高度与层数房屋的总高度与层数 对对医医院院、教教学学楼楼等等及及横横墙墙较较少少的的多多层层砌砌体体房房屋屋,总总高高度度应应比比前前表表的的规规定定降降低低3m,层层数数相相应应减减少少一一层层;各各层层横横墙墙很很少少的的多多层层砌砌体体房房屋屋,还还应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砖房和砌块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砖房和砌块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3.6m。-618721721190混凝土小砌块混凝土小砌块-5156187211904126187217212404126187821824240普通粘土砖普通粘土砖层数层数高度高度层数层数高度高度层数层数高度高度层数层数高度高度6789烈度烈度 最小最小墙厚墙厚(mm)房屋类别房屋类别 多孔粘土砖多孔粘土砖 2 房屋总高度与层数房屋的总高度与层数 对医院、教学楼723 房屋最大高宽比房屋最大高宽比房屋高宽比房屋高宽比 抗抗震震规规范范对对多多层层砌砌体体房房屋屋不不要要求求作作整整体体弯弯曲曲的的承承载载力力验验算算。为为了了使使多多层层砌砌体体房房屋屋有有足足够够的的稳稳定定性性和和整整体体抗抗弯弯能能力力,房房屋屋的的高高宽宽比比应应满满足足下表:下表:房屋高宽比: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房屋高宽比: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房屋高宽比的限值表房屋高宽比的限值表3 房屋最大高宽比房屋高宽比 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不734 抗震横墙最大间距抗震横墙最大间距抗震横墙的间距抗震横墙的间距 横横向向地地震震作作用用主主要要由由横横墙墙承承受受。横横墙墙间间距距较较大大时时,楼楼盖盖水水平平刚刚度度变变小小,不不能能将将横横向向水水平平地地震震作作用用有有效效传传递递到到横横墙墙,致致使使纵纵墙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471111木楼、屋盖木楼、屋盖7111515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1151818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9876烈度烈度 房屋类型房屋类型 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4 抗震横墙最大间距抗震横墙的间距 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745 房屋局部尺寸房屋局部尺寸房屋的局部尺寸房屋的局部尺寸 在在强强烈烈地地震震作作用用下下,房房屋屋首首先先在在薄薄弱弱部部位位破破坏坏,这这些些薄薄弱弱部部位一般是,窗间墙、尽端墙段、突出屋顶的女儿墙等。位一般是,窗间墙、尽端墙段、突出屋顶的女儿墙等。1.51.51.02.00.01.21.21.01.50.51.01.01.01.00.51.01.01.01.00.5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无锚固女儿墙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非出入口处)的最大高度的最大高度9876烈度烈度 部位部位 房屋局部尺寸限值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5 房屋局部尺寸房屋的局部尺寸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房屋7512.4.2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1 房屋最大高度与房屋刚高宽比2 结构抗震等级3 规则结构与不规则结构4 结构体系选择及结构布置原则5 防震缝设置12.4.2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1 房屋最大高度与房屋刚高宽比761房屋最大高度与房屋高宽比房屋最大高度与房屋高宽比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m)对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对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类场地上的结类场地上的结 构,其适用的最大高构,其适用的最大高度尚应适当降低。当设防烈度为度尚应适当降低。当设防烈度为6、7、8度,且房屋高度分别超过度,且房屋高度分别超过120m、100m、80m时,不宜采用框支层现浇抗震墙结构。时,不宜采用框支层现浇抗震墙结构。1房屋最大高度与房屋高宽比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适用的最大高77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宽比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宽比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宽比782结构抗震等级结构抗震等级结构的抗震等级结构的抗震等级1、地震作用越大,房屋的抗震要求越高;地震作用越大,房屋的抗震要求越高;地地震震作作用用与与烈烈度度、场场地地等等有有关关,从从经经济济角角度度考考虑虑,对对不不同同烈烈度度、场场地的结构的抗震要求可以有明显的差别。地的结构的抗震要求可以有明显的差别。2、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性能;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性能;主、次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要求应有差别。主、次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要求应有差别。3、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抗震要求越高。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抗震要求越高。抗抗震震等等级级是是确确定定结结构构构构件件抗抗震震计计算算和和抗抗震震措措施施的的标标准准。根根据据设设防防烈烈度度、房房屋屋高高度度、建建筑筑类类别别、结结构构类类型型及及构构件件在在结结构构中中的的重重要要程程度度确确定定,共分四个等级,一级最高。共分四个等级,一级最高。2结构抗震等级结构的抗震等级1、地震作用越大,房屋的抗震要求793规则结构与不规则结构规则结构与不规则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要根据房屋平面和立面布置、质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要根据房屋平面和立面布置、质量和刚度分布情况将结构划分为两类:规则结构和不规则和刚度分布情况将结构划分为两类:规则结构和不规则结构。结构。规则结构采取较简单的分析方法和构造措施进行抗震设规则结构采取较简单的分析方法和构造措施进行抗震设计。不规则结构应采用严格的分析方法和构造措施进行计。不规则结构应采用严格的分析方法和构造措施进行抗震设计。如考虑扭转,采用平动、扭转耦连振型分解抗震设计。如考虑扭转,采用平动、扭转耦连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对薄弱楼层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反应谱方法;对薄弱楼层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变形分析。3规则结构与不规则结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要根据房屋平面和立面80平面不规则的类型平面不规则的类型平面不规则的类型81扭转不规则扭转不规则凹凸角不规则凹凸角不规则扭转不规则凹凸角不规则82局部不连续局部不连续大开洞大开洞错层错层局部不连续大开洞错层83竖向不规则的类型竖向不规则的类型竖向不规则的类型84沿竖向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沿竖向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沿竖向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85竖向抗侧力结构屈服抗剪强度不均匀竖向抗侧力结构屈服抗剪强度不均匀 (有薄弱层)(有薄弱层)严重不规则是指体型复杂,严重不规则是指体型复杂,多项不规则指标超过表中指标多项不规则指标超过表中指标或某一项大大超过规定值,具或某一项大大超过规定值,具有严重的抗震薄弱环节,将会有严重的抗震薄弱环节,将会导致地震破坏的严重后果者。导致地震破坏的严重后果者。注:以上规定主要针对钢筋混凝注:以上规定主要针对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土和钢结构的多层和高层建筑。竖向抗侧力结构屈服抗剪强度不均匀 严重不规则是指体型复864结构体系选择及结构布置原则结构体系选择及结构布置原则结构选型结构选型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框框架架结结构构、框框架架-抗抗震震墙墙结结构构、抗抗震震墙墙结结构构、筒筒体体结结构构和和框框架架-筒筒体体结构等。结构等。框架框架-抗震墙抗震墙抗震墙抗震墙4结构体系选择及结构布置原则结构选型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包87结构布置的原则结构布置的原则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结构平面应力求简单规则,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应对称结构平面应力求简单规则,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应对称均匀布置,尽量使结构的刚心与质心重合,避免地震时引起均匀布置,尽量使结构的刚心与质心重合,避免地震时引起结构扭转及局部应力集中。结构扭转及局部应力集中。结构的竖向布置,应使其质量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避结构的竖向布置,应使其质量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避免结构刚度突变,并应尽可能降低建筑物的重心,以利结构免结构刚度突变,并应尽可能降低建筑物的重心,以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的整体稳定性。合理地设置变形缝。合理地设置变形缝。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尽可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尽可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框架结构布置框架结构布置框架结构主要用于框架结构主要用于 10 10 层以下的住宅、办公及各类公共层以下的住宅、办公及各类公共建筑与工业建筑。常见的框架柱网形式有方格式与内廊式两建筑与工业建筑。常见的框架柱网形式有方格式与内廊式两类。类。结构布置的原则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88常见框架柱网 (a)方格式柱网;(b)内廊式柱网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在确定框架结构结构方案的同时,应初步确定框架梁柱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等级。框架结构中,非承重墙体的材料、选型和布置,应根据烈度、房屋高度、建筑体型、结构层间变形、墙体抗侧力性能的利用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应优先采用轻质墙体材料,刚性非承重墙体的布置,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常见框架柱网 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89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的关键问题是抗震墙的布置,其基本原则是:抗震墙在结构平面的布置应对称均匀,避免结构刚心与质心有较大的偏移。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平面布置示意抗震墙应沿结构的纵横向设置,且纵横向抗震墙宜相互联合组成 T 形、形、十字形等刚度较大的截面,以提高抗震墙的利用效率。抗震墙与柱中线宜重合,当不能重合时,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框架抗震墙结构是由框架和抗震墙结合而共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兼有框架和抗震墙两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既具有较大的空间,又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多用于1020层的房屋。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的关键问题是抗震墙的布置,其基本原则90 抗震墙宜贯通全高,沿竖向截面不宜有较大突变,以保证结构竖向的刚度基本均匀。抗震墙的数量以能满足结构的侧移变形为原则,不宜过多,以免结构刚度过大,增加结构的地震反应。抗震墙的间距应能保证楼、屋盖有效地传递地震剪力给抗震墙。.抗震墙结构布置抗震墙结构是右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具有整体性能好、抗侧刚度大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该类结构无突出墙面的梁、柱,可降低建筑层高,充分利用空间,特别适合于2030层的高层居住建筑,但该类建筑大面积的墙体限制了建筑物内部平面布置的灵活性。抗震墙应尽可能靠近房屋平面的端部,但不宜布置在外墙。抗震墙应设置在墙面不需要开大洞口的位置,开洞口时应上下对齐,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联肢墙的洞口不应采用弱连系梁。抗震墙宜贯通全高,沿竖向截面不宜有较大突变,以保证结构竖91抗震墙结构平面布置示意抗震墙结构的布置除了应注意平面与竖向的均匀外,尚应注意:较长的抗震墙宜开洞口设置弱连系梁,将一道抗震墙分成较匀匀的若干墙段(包括小开洞墙及联肢墙),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应小于 2,并应保证墙肢由受弯承载力控制,靠近中和轴的竖向分布钢筋在破坏时能充分发挥其强度,以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抗震墙的墙段与墙肢抗震墙有大洞口时,洞口位置宜上下对齐,以形成明确的墙肢与连系梁,保证结构受力合理、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宜有错洞墙。抗震墙结构平面布置示意抗震墙结构的布置除了应注意平面与竖9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其抗震墙的截面面积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其抗震墙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相邻上层抗震墙截面面积的不应小于相邻上层抗震墙截面面积的 50%50%,框支层落,框支层落地抗震墙间距不宜大于地抗震墙间距不宜大于 24m;24m;底部两层框支抗震墙结构的布置宜对称,且宜设置抗底部两层框支抗震墙结构的布置宜对称,且宜设置抗震墙筒体;震墙筒体;落地抗震墙之间楼盖长宽比不应超过落地抗震墙之间楼盖长宽比不应超过 规定的数值。规定的数值。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其抗震墙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相邻935防震缝设置防震缝设置高层建筑宜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高层建筑宜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建筑平面过长、结构单元的结构体系不同、高度当建筑平面过长、结构单元的结构体系不同、高度和刚度相差过大以及各结构单元的地基条件有较大差异和刚度相差过大以及各结构单元的地基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应考虑设防震缝。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面要求:时,应考虑设防震缝。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面要求:(1 1)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15m时可采用时可采用70mm70mm,超过,超过15m15m时,时,6 6、7 7、8 8、9 9度相应每增度相应每增加高度加高度5m5m、4m4m、3m3m、2m2m,宜加宽,宜加宽20mm20mm。(2 2)框架)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框架规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框架规定数值的定数值的70%70%,且不宜小于,且不宜小于70mm70mm。(3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按不利体系考虑,并)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按不利体系考虑,并按低的房屋高度计算缝宽。按低的房屋高度计算缝宽。5防震缝设置高层建筑宜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94面波:面波: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包括瑞利波(包括瑞利波(R波)和洛夫波(波)和洛夫波(L波)。比体波衰减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建筑物破坏主要由面波造成。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建筑物破坏主要由面波造成。杂波P波开始S波开始面波开始面波: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成的次生波。包括瑞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