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教学健康教育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10877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阻肺教学健康教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慢阻肺教学健康教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慢阻肺教学健康教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 .定义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具有),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气流受限特征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不完全可逆,呈,呈进行性发展。进行性发展。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概述概述COPD患病率和死亡率高,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高,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第4位,且逐年增加。位,且逐年增加。有研究显示,至有研究显示,至2020年,年,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经济负担的第5位。位。1992年对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农村调查显示:年对我国北部及中部地区农村调查显示:COPD的患病率占的患病率占15岁以上人群的岁以上人群的3%。概述COPD患病率和死亡率高,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4位,且逐 COPD 慢性支慢性支 气管炎气管炎肺气肿肺气肿密切相关密切相关 COPD 慢性支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点。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点。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每年咳嗽、咳痰达每年咳嗽、咳痰达3 3个月以上,连个月以上,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咳嗽。概述概述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概述概述概述肺气肿肺气肿 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的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张,并伴有肺泡壁的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当慢支和肺气肿病人出现气流当慢支和肺气肿病人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概述肺气肿吸烟:吸烟:为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为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 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而致感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而致感 染。染。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黏膜,使纤毛清除功可损伤气道黏膜,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易并发感染。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易并发感染。感染:感染:长期、反复病毒或细菌等感染,可破坏气道正常长期、反复病毒或细菌等感染,可破坏气道正常的防御功能,损伤细支气管和肺泡。的防御功能,损伤细支气管和肺泡。病因病因吸烟:为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病因 COPD 慢性支慢性支 气管炎气管炎肺气肿肺气肿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理改变:支气管粘膜上皮组织变性、支气管粘膜上皮组织变性、坏死,溃疡形成。纤毛倒坏死,溃疡形成。纤毛倒伏、变短、粘连,部分脱伏、变短、粘连,部分脱落。落。各级支气管壁有炎症细胞各级支气管壁有炎症细胞浸润,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浆细胞、淋巴细胞。肺过度膨胀,弹性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表面可见多减退,表面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大泡。个大小不一的大泡。COPD 慢性支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冬春寒冷季节明显,体位改变冬春寒冷季节明显,体位改变有阵咳。有阵咳。2)咳痰:)咳痰:一般为白色粘痰或浆液性泡沫痰一般为白色粘痰或浆液性泡沫痰3)气短或呼吸困难:)气短或呼吸困难:逐渐加重逐渐加重4)喘息和胸闷)喘息和胸闷5)其他:)其他: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临床表现1)慢性咳嗽:冬春寒冷季节明显,体位改变有阵咳。并发症并发症自发性自发性气胸气胸慢性慢性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慢性慢性肺源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病肺性脑病肺性脑病并发症并发症并发症自发性慢性慢性肺性脑病并发症并发症并发症自发性自发性气胸气胸慢性慢性呼吸衰竭呼吸衰竭如有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并伴有明显的发绀,患侧肺部叩诊为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通过X线检查可以确诊。常在常在COPDCOPD急性加重时发生,其症状急性加重时发生,其症状明显加重,发生低氧血症和明显加重,发生低氧血症和(或或)高高碳酸血症,可具有缺氧和二氧化碳碳酸血症,可具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潴留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自发性慢性如有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并伴有明显的发绀,患并发症并发症 肺性脑病肺性脑病原有的呼吸衰竭症状加重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神志恍惚、嗜睡或谵妄、四肢抽搐甚至昏迷等。慢性慢性肺源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病由于COPD肺病变引起肺血管床减少及缺氧致肺动脉痉挛、血管重塑,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发生右心功能不全。并发症肺性脑病原有的呼吸衰竭症状加重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神护理措施护理措施 (二)病情观察:(二)病情观察:观察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面色口唇颜色观察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面色口唇颜色观察咳嗽、咳痰情况,痰液的颜色、性质、量,以观察咳嗽、咳痰情况,痰液的颜色、性质、量,以及咳痰是否顺畅及咳痰是否顺畅观察呼吸节律、频率、深浅度以及呼吸困难程度观察呼吸节律、频率、深浅度以及呼吸困难程度监测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监测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痛、烦躁、昼睡夜醒、意识状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头痛、烦躁、昼睡夜醒、意识状态改变等肺性脑病表现。态改变等肺性脑病表现。护理措施 (二)病情观察: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三)对症护理(四)治疗配合(四)治疗配合1.氧疗护理氧疗护理 遵医嘱给予氧疗。遵医嘱给予氧疗。对对COPD病人提倡长期家庭氧疗。病人提倡长期家庭氧疗。呼吸衰竭者,应持续低流量(呼吸衰竭者,应持续低流量(12L/min)、低浓度()、低浓度(25%29%)吸氧。)吸氧。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护理措施护理措施2用药宣教用药宣教镇静麻醉剂: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应避免使用,以免呼镇静麻醉剂: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应避免使用,以免呼吸抑制和咳嗽反射。吸抑制和咳嗽反射。呼吸兴奋剂: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烦躁、面红、肌肉呼吸兴奋剂: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烦躁、面红、肌肉震颤等不良反应。震颤等不良反应。抗生素:注意观察感染控制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抗生素:注意观察感染控制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氨茶碱缓释片。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氨茶碱缓释片。祛痰剂:盐酸氨溴索、复方甘草合剂。祛痰剂:盐酸氨溴索、复方甘草合剂。护理措施2用药宣教【护理措施护理措施】3呼吸功能锻炼呼吸功能锻炼腹式呼吸锻炼腹式呼吸锻炼:病人取立位,体弱者亦可取坐位或病人取立位,体弱者亦可取坐位或半卧位。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吸气时用鼻吸半卧位。左右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吸气时用鼻吸入,尽量挺腹,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入,尽量挺腹,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每分钟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每分钟78次,每次,每次次1020min,每日,每日2次,反复训练。次,反复训练。缩唇呼吸锻炼缩唇呼吸锻炼:用鼻吸气用口呼气(缩唇呈吹口哨用鼻吸气用口呼气(缩唇呈吹口哨样),吸与呼时间之比为样),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或或1:3。【护理措施】3呼吸功能锻炼腹式呼吸锻炼腹式呼吸锻炼腹式呼吸锻炼缩唇呼吸锻炼缩唇呼吸锻炼缩唇呼吸锻炼护理措施护理措施 4.体位引流体位引流 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排出体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排出体 外,外,又称重力引流。又称重力引流。目的:使痰液从外周向中央移动,促进脓痰的排出目的:使痰液从外周向中央移动,促进脓痰的排出 原则:病变部位放在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引流体原则:病变部位放在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引流体位,头低足高位,头低足高 护理措施 4.体位引流 慢阻肺教学健康教育课件慢阻肺教学健康教育课件(停顿一)把身体摆成正(停顿一)把身体摆成正确姿势(如图卧于三枕确姿势(如图卧于三枕上)上)(二)继而作慢而深长呼(二)继而作慢而深长呼吸,气从鼻入口出吸,气从鼻入口出(三)切记深吸入和尽呼(三)切记深吸入和尽呼出之后作数秒钟出之后作数秒钟(停顿一)把身体摆成正确姿势(如图卧于三枕上)护理措施护理措施过程:过程:实施前评估:确定病灶部位,结合病人体验,确定实施前评估:确定病灶部位,结合病人体验,确定相应的引流体位相应的引流体位 向病人解释体位引流的目的、方法,取得病人的配向病人解释体位引流的目的、方法,取得病人的配合。合。适当给予病人超声雾化吸入或镇痛治疗适当给予病人超声雾化吸入或镇痛治疗 协助或为病人取相应的引流体位,持续协助或为病人取相应的引流体位,持续1515分钟左右分钟左右 引流过程中为病人进行胸背部叩击,鼓励或指导病引流过程中为病人进行胸背部叩击,鼓励或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人进行有效咳嗽 引流过程中观察生命体征、听诊胸部、监测病人的引流过程中观察生命体征、听诊胸部、监测病人的反应,询问病人情况。反应,询问病人情况。引流结束,弃去污物,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为病引流结束,弃去污物,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为病人漱口人漱口 观察引流物性状,记录观察引流物性状,记录 评价引流效果:观察生命体征,呼吸音、啰音变化评价引流效果:观察生命体征,呼吸音、啰音变化 护理措施过程: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饭前或至少在饭后饭前或至少在饭后 2h2h进行,以避免呕吐。进行,以避免呕吐。2 2根据临床情况,每天维持根据临床情况,每天维持 1313次次3 3每次引流位置保持每次引流位置保持15min15min左右;左右;5 min5 min保持重力引流保持重力引流位,位,5min5min拍背或振颤,拍背或振颤,5min5min咳痰,直到将分泌物咳痰,直到将分泌物排出。排出。4.4.体位倾斜程度逐渐增加,防止分泌物大量涌出。体位倾斜程度逐渐增加,防止分泌物大量涌出。5.5.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注意固定,防治导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注意固定,防治导管受压、比赛、滑脱。管受压、比赛、滑脱。6.6.保护重症病人身上各种导管和伤口。保护重症病人身上各种导管和伤口。7.7.确保病人安全,但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确保病人安全,但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8.8.评估病人的耐受程度,如出现心律失常、面色苍评估病人的耐受程度,如出现心律失常、面色苍白、血压改变、呼吸困难、眩晕等,应立即停止并白、血压改变、呼吸困难、眩晕等,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通知医生。护理措施注意事项护理措施护理措施5、胸部叩击适用:长期卧床,久病体弱、痰液过多、粘稠,排痰无力的适用:长期卧床,久病体弱、痰液过多、粘稠,排痰无力的病人。如,肺不张、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肺囊性纤维化病人。如,肺不张、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肺囊性纤维化伴大量咳痰伴大量咳痰手法:手法:-五指并拢,手呈弓形;五指并拢,手呈弓形;-固定双臂,屈曲肘部,固定双臂,屈曲肘部,-以腕部为支点,摇动手掌以腕部为支点,摇动手掌 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护理措施 操作:操作:操作者洗手,戴口罩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向病人解释,取得同意和配合向病人解释,取得同意和配合协助病人取侧卧位协助病人取侧卧位 护理措施 操作:护理措施护理措施 扣拍:扣拍:操作者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指关节微屈,借助上臂力量,操作者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指关节微屈,借助上臂力量,自肺底起,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有节奏扣拍病人胸壁,每自肺底起,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有节奏扣拍病人胸壁,每个部位叩击个部位叩击13分钟。分钟。幅度:幅度:10cm左右;频率:左右;频率:25次次/s 单手或双手交替扣拍;直接叩击或隔较薄衣物扣拍;单手或双手交替扣拍;直接叩击或隔较薄衣物扣拍;重点叩击引流部位重点叩击引流部位 护理措施 扣拍: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叩击过程中,鼓励病人咳嗽,促进痰液排出叩击过程中,鼓励病人咳嗽,促进痰液排出 观察咳嗽、排痰情况,复查胸部体征,评估治疗效果观察咳嗽、排痰情况,复查胸部体征,评估治疗效果 护理措施叩击过程中,鼓励病人咳嗽,促进痰液排出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操作前评估:操作前评估:胸部手术史、外伤史、心脏病史胸部手术史、外伤史、心脏病史胸痛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胸痛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呼吸困难症状呼吸困难症状咳痰的难易程度,痰液的量和性质咳痰的难易程度,痰液的量和性质有无胸壁压痛,肋骨骨折有无胸壁压痛,肋骨骨折肺部体征,胸部肺部体征,胸部X片或片或CT护理措施操作前评估:护理措施护理措施6、胸部震荡 在叩击之后进行,促进痰液排出。操作方法:在叩击之后进行,促进痰液排出。操作方法:操作者双手尽量张开,放在病人胸廓表面,手指沿肋间操作者双手尽量张开,放在病人胸廓表面,手指沿肋间与肋骨走行一致,紧贴胸廓,感受胸廓运动方向与肋骨走行一致,紧贴胸廓,感受胸廓运动方向 病人吸气,随胸廓扩张,操作者手掌慢慢抬起,病人吸气,随胸廓扩张,操作者手掌慢慢抬起,吸气末,双手掌紧贴胸壁,施加压力并轻柔抖动,吸气末,双手掌紧贴胸壁,施加压力并轻柔抖动,挤压方向与胸廓运动方向一致挤压方向与胸廓运动方向一致 下胸部:前侧下胸部:前侧-内上;上胸部:前内上;上胸部:前-后后 频率:频率:35次次/s,时间:,时间:67个呼吸周期个呼吸周期 护理措施6、胸部震荡护理措施护理措施胸部叩击和震荡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咯血、心血管状况不稳定、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等情咯血、心血管状况不稳定、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等情况禁用况禁用每次操作时间每次操作时间1520min,在餐前,在餐前30min完成完成叩击手法正确,避开乳房、心脏、骨突起部位叩击手法正确,避开乳房、心脏、骨突起部位力量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力量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 护理措施胸部叩击和震荡注意事项:护理措施护理措施 (五)并发症护理(五)并发症护理1肺性脑病肺性脑病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严重者取半卧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严重者取半卧位,有意识障碍者,使用床档及约束带防止坠床,必位,有意识障碍者,使用床档及约束带防止坠床,必要时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动脉血要时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遵医嘱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并应用呼吸气分析,遵医嘱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并应用呼吸兴奋剂。兴奋剂。护理措施 (五)并发症护理护理措施护理措施 (五)并发症护理(五)并发症护理2自发性气胸自发性气胸 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根据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根据病情准备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及药物,病情准备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及药物,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有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有 关处理。关处理。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及面色变化。血压及面色变化。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应观察创口有无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应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情况。出血、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情况。护理措施 (五)并发症护理护理措施护理措施 (六)心理护理(六)心理护理护士要多与病人护士要多与病人沟通沟通,安慰病人,帮助病人了解疾病,安慰病人,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的过程,提高应对能力,增强自信心。的过程,提高应对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病人的生活情趣,培养病人的生活情趣,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以消除焦,以消除焦虑,缓解压力。虑,缓解压力。积极协助病人取得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协助病人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支持,增强病人战胜,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其焦虑急躁情绪。疾病的信心,缓解其焦虑急躁情绪。护理措施 (六)心理护理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七)健康指导(七)健康指导1疾病知识指导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导致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导致疾病加重的因素。告知病人疾病加重的因素。告知病人戒烟戒烟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嘱病人注意施;嘱病人注意防寒、保暖防寒、保暖,防治各种呼吸道感染;,防治各种呼吸道感染;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避免烟雾、粉尘和刺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呼吸道的影响;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护理措施(七)健康指导护理措施护理措施(七)健康指导(七)健康指导 2饮食指导饮食指导 给予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正餐进的饮食。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应安排少量多餐,食量不足时,应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过多饮水。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腹胀的病人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腹胀的病人应进软食,细嚼慢咽。应进软食,细嚼慢咽。避免进食产气食物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如汽水、,如汽水、啤酒、豆类、马铃薯和胡萝卜等;啤酒、豆类、马铃薯和胡萝卜等;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食物,如油腻食物、干果、坚果等。,如油腻食物、干果、坚果等。护理措施(七)健康指导护理措施护理措施3康复锻炼指导康复锻炼指导 根据病人心肺功能和体根据病人心肺功能和体 力力情情况况,为为病病人人制制定定康康复复锻锻炼炼计计划划,如如慢慢跑跑、快快走走及及打打太太极极拳拳等等,提提高高机机体体抵抵抗抗力力。每每天天进进行行缩缩唇唇呼呼吸吸和和腹腹式式呼呼吸吸锻锻炼炼,以以改改善善通通气气和和增增加加有有效效呼呼吸吸。鼓鼓励励病病人人进进行行耐耐寒寒锻锻炼炼,如如冷冷水水洗洗脸脸、洗洗鼻鼻等等。教教会会病病人人及及家家属属判判断断呼呼吸吸困困难难的程度,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程度,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护理措施3康复锻炼指导【护理措施护理措施】4家庭氧疗指导家庭氧疗指导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吸氧的目的及必要性。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吸氧的目的及必要性。告告知知病病人人吸吸氧氧时时注注意意安安全全,严严禁禁烟烟火火,防防止止爆爆炸。炸。氧疗装置要定期更换、清洁和消毒。氧疗装置要定期更换、清洁和消毒。【护理措施】4家庭氧疗指导5、如何协助患者有效排痰、如何协助患者有效排痰?在临床中应很好地把握在临床中应很好地把握“湿、翻、拍、咳湿、翻、拍、咳”四字诀。促进四字诀。促进痰液稀释,利于咳出,并防止肺泡萎缩及肺不张。痰液稀释,利于咳出,并防止肺泡萎缩及肺不张。湿湿湿化呼吸道。湿化呼吸道。增加液体摄入增加液体摄入增加室内湿度增加室内湿度雾雾化吸入。化吸入。翻翻勤翻身。有利于痰液排出,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勤翻身。有利于痰液排出,防止肺泡萎缩和肺不张,起到体位引流的作用。起到体位引流的作用。拍拍拍背。拍背掌握正确的方法,注意:饭后拍背。拍背掌握正确的方法,注意:饭后1小时内小时内不宜拍背,以免引起呕吐,拍背时患者侧卧位、去枕,以不宜拍背,以免引起呕吐,拍背时患者侧卧位、去枕,以利于痰液引流。利于痰液引流。咳咳咳痰。鼓励并协助患者排痰,必要时使用吸痰器。咳痰。鼓励并协助患者排痰,必要时使用吸痰器。5、如何协助患者有效排痰?在临床中应很好地把握“湿、翻、拍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