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308499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4.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11章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教学内容和要求了解:神经系统在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中枢神经各部的主要功能;脑的静脉及脊髓的血管;脊神经丛的组成和位置;胸神经前支在皮肤上的分布;膈神经、股神经的分布;交感干的组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分布;感觉及运动传导通路。1第11章 神经系统教学内容和要求1第一节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在枕骨大孔处,二者相连续。图 11-1 神经系统概观2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在枕骨大孔处,一、脊髓一、脊髓(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位于椎管内,长 42 耀 45 cm,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 1 腰椎体的下缘,新生儿脊髓的下端可达第 3腰椎水平。临床上常在第 3,4腰椎或第 4,5腰椎间进行椎管穿刺,不致损伤脊髓。3一、脊髓(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3图 11-2 脊髓的外形 图 11-3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4图 11-2 脊髓的外形 4(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的中央有纵贯脊髓全长的小管,称中央管(图 11-4)。图 11-4 脊髓水平切面结构示意图5(二)脊髓的内部结构图 11-4 脊髓水平切面结构示意图5(三)脊髓的功能1.传导功能 脊髓是联系脑与感受器、效应器之间的通道,脊髓内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是实现这一功能的结构基础。感受器接受的刺激要通过脊髓传达到脑,才能产生感觉;脑发出的神经冲动要传达到效应器,也必须通过脊髓,才能实现各种效应。6(三)脊髓的功能62.反射中枢 脊髓内有许多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在没有高级中枢参与下,也能完成各种反射。脊髓内主要有膝反射中枢和排便、排尿的低级反射中枢。脊髓损伤可导致膝反射消失和排便、排尿障碍等。72.反射中枢 脊髓内有许多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在没有高级中枢二、脑二、脑脑位于颅腔内,分为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四部分(图 11-5、图 11-6)。脑内的腔隙称脑室,其内充满脑脊液。8二、脑脑位于颅腔内,分为脑干、小脑、间脑和端脑四部分(图 1图 11-5 脑的正中矢状切面图 11-6 脑的底面9图 11-5 脑的正中矢状切面图 11-6 脑的底面9(一)脑干脑干斜位于枕骨大孔前方的骨面上,下端连脊髓,上端接间脑,后方连有小脑。脑干自下而上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 3部分。脊髓中央管进入脑干后,扩展为第四脑室。10(一)脑干10图 11-7 脑干的外形(腹侧面)图 11-8 脑干的外形(背侧面)11图 11-7 脑干的外形(腹侧面)11图 11-9 脑神经核在脑干背面的投影12图 11-9 脑神经核在脑干背面的投影123.脑干的功能 主要有:(1)传导功能 大脑与脊髓、小脑之间的联系,都要经过脑干纤维束的传导。(2)反射中枢 脑干内有许多反射中枢,如中脑内的瞳孔对光反射中枢,脑桥内的角膜反射中枢,延髓内的调节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中枢。(3)网状结构的功能 133.脑干的功能 主要有:13(二)小脑1.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小脑位于颅后窝。小脑的中间部缩细,称小脑蚓;两侧部膨大,称小脑半球。小脑半球下面近枕骨大孔处较为突出,称小脑扁桃体(图 11-10)。14(二)小脑142.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表层是一薄层灰质,称小脑皮质。深部为白质,称髓体。在小脑髓体内有数对灰质团块,总称小脑核。3.小脑的功能 小脑主要调节肌张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并协调眼球运动和人体随意而精确的运动。152.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表层是一薄层灰质,称小脑皮质。深部(三)间脑间脑位于中脑与端脑之间,除前下部露出外,其余皆被端脑所掩盖。间脑主要由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组成,其内的腔隙称第三脑室。16(三)间脑16图 11-10 小脑的外形17图 11-10 小脑的外形172.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下丘脑自前向后包括视交叉、灰结节和一对乳头体。灰结节向下延续为漏斗,末端连有垂体。下丘脑内有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加压素和催产素(图 11-11)。182.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下丘脑自前向后包括视交叉、图 11-11 下丘脑的主要核团19图 11-11 下丘脑的主要核团19(四)端脑端脑即大脑,由两侧大脑半球组成。两大脑半球之间的深裂,称大脑纵裂。纵裂底部有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束,称胼胝体。两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的深裂,称大脑横裂。每侧大脑半球有 3个面,即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20(四)端脑20图 11-12 大脑半球的外形(上外侧面)21图 11-12 大脑半球的外形(上外侧面)21图 11-13 大脑半球外形(内侧面)图 11-14 大脑皮质的功能区(上外侧面)22图 11-13 大脑半球外形(内侧面)图 11-14 大图 11-15 大脑皮质的功能区(内侧面)23图 11-15 大脑皮质的功能区(内侧面)23图 11-16 基底核与背侧丘脑的位置关系24图 11-16 基底核与背侧丘脑的位置关系24图 11-17 大脑水平切面(示内囊)25图 11-17 大脑水平切面(示内囊)25(4)侧脑室 左、右各一,位于大脑半球内。侧脑室呈半环形,其前部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交通(图 11-18)。图 11-18 脑室的投影(侧面观)26(4)侧脑室 左、右各一,位于大脑半球内。侧脑室呈半环形,其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脑脊液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脑脊液(一)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外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它们有保护、支持脑和脊髓的作用。27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脑脊液(一)脑和脊髓的被膜27图 11-20 硬脑膜和硬脑膜窦28图 11-20 硬脑膜和硬脑膜窦28(二)脑和脊髓的血管1.脑的血管(1)脑的动脉 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图 11-21)。前者供应大脑半球前 2/3和部分间脑血液,后者供应大脑半球后 1/3、脑干、小脑和部分间脑血液。29(二)脑和脊髓的血管29图 11-21 脑底的动脉图 11-22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动脉30图 11-21 脑底的动脉图 11-22 大脑半球内侧面图 11-23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动脉 图 11-24 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和中央支31图 11-23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动脉 31(三)脑脊液及其循环脑脊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脑室、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对脑和脊髓有营养、保护作用,还有调节颅内压和运输等作用。脑脊液有一定的物理性状,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细胞成分,当脑和脊髓以及脑和脊髓的被膜有病变时,脑脊液的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和细胞成分就会发生改变,甚至会出现病原微生物。32(三)脑脊液及其循环32图 11-25 脊髓的动脉33图 11-25 脊髓的动脉33图 11-26 脑脊液循环示意图34图 11-26 脑脊液循环示意图34(四)血脑屏障中枢神经内的毛细血管,有由神经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胶质膜包绕。由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胶质膜构成的结构,称血脑屏障。它具有选择性透作用,能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维持脑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临床选用治疗脑部疾病的药物时,须考虑其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5(四)血脑屏障35第二节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一、脊神经一、脊神经脊神经共 31对,计有颈神经 8对、胸神经 12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 5对和尾神经 1对。每条脊神经都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脊神经前根由运动纤维组成,包括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后根由感觉纤维组成,包括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两种纤维。因此,每条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都包括 4种纤维。在脊神经后根上有一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内含感觉神经元胞体。36第二节 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共 31对,计有颈神经 8对、胸神图 11-27 脊神经的组成和分支、分布示意图37图 11-27 脊神经的组成和分支、分布示意图37(一)颈丛1.组成和位置 颈丛由第 1 耀 4颈神经前支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2.分支与分布 颈丛的分支主要有皮支和膈神经。皮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后,呈放射状分布于颈前外侧部、肩部和头后外侧部等处皮肤(图 11-28)。38(一)颈丛38图 11-28 颈丛的皮支图 11-29 膈神经39图 11-28 颈丛的皮支图 11-29 膈神经39(二)臂丛1.组成和位置 臂丛由第 5 耀 8颈神经前支和第 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经锁骨下动脉及锁骨的后方,向外下进入腋窝,围绕腋动脉排列。2.分支与分布 臂丛主要有 5大分支(图 11-30、图 11-31)。40(二)臂丛40图 11-30 上肢的神经图 11-31 手的神经41图 11-30 上肢的神经图 11-31 手的神经413.尺神经 依次经肱二头肌内侧、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和前臂尺动脉内侧下行,最后经腕进入手掌。尺神经的肌支支配前臂尺侧 1块半屈肌、手肌内侧群(小鱼际)、中间群肌的大部分;皮支分布于手掌尺侧及尺侧一个半指、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两个半指的皮肤(图 11-30)。423.尺神经 依次经肱二头肌内侧、肱骨内上髁后方(尺神经沟)和4.桡神经 贴肱骨桡神经沟旋向外下,继而在前臂后面深、浅肌群之间下行。肌支支配臂及前臂后群肌;皮支分布于臂及前臂的背面、手背桡侧半及桡侧 2个半指近节的皮肤(图 11-30)。5.腋神经 绕肱骨外科颈的后方至三角肌深面。肌支支配三角肌;皮支分布于肩部皮肤(图 11-30)。434.桡神经 贴肱骨桡神经沟旋向外下,继而在前臂后面深、浅肌群(三)胸神经前支胸神经前支共 12对,除第 1和第 12对胸神经前支部分参与臂丛和腰丛外,其余皆不成丛。第 1 耀 11对胸神经前支,伴肋间后动脉走行于相应的肋间隙,称肋间神经;第 12对胸神经前支走在第 12对肋的下面,称肋下神经(图 11-32)。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支配肋间肌和腹前外侧壁肌,并分布于胸、腹壁皮肤及相应的壁胸膜和壁腹膜。44(三)胸神经前支44图 11-32 胸神经前支45图 11-32 胸神经前支45(四)腰丛1.组成和位置 腰丛由第 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 1 耀 3腰神经前支和第 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位于腰大肌后方(图 11-33)。46(四)腰丛46图 11-33 腰、骶丛的组成47图 11-33 腰、骶丛的组成47(五)骶丛1.组成和位置 骶丛由第 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 5腰神经前支、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盆腔内、梨状肌的前面(图 11-34)。2.主要分支与分布(1)臀上神经(2)臀下神经(3)阴部神经(4)坐骨神经48(五)骶丛48图 11-34 下肢的神经49图 11-34 下肢的神经49二、脑神经二、脑神经脑神经共 12对(图 11-35),常用罗马数字表示它们的排列顺序。按其所含的纤维成分,脑神经可分为感觉性神经、运动性神经和混合性神经。感觉性神经包括,运动性神经包括,混合性神经包括,。50二、脑神经脑神经共 12对(图 11-35),常用罗马数字表图 11-35 脑神经概况51图 11-35 脑神经概况51图 11-36 眶内的神经图 11-37 三叉神经52图 11-36 眶内的神经图 11-37 三叉神经52图 11-38 面神经53图 11-38 面神经53图 11-39 舌咽、迷走、副神经 图 11-40 迷走神经的分布54图 11-39 舌咽、迷走、副神经 图 11-40 迷走神三、内脏神经三、内脏神经内脏神经是管理内脏器官、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包括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一)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识控制,故又称自主神经;又因为内脏运动神经支配的器官具有体液循环、气体交换等功能,与植物相似,故又称为植物神经。55三、内脏神经内脏神经是管理内脏器官、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包括图 11-41 交感干和内脏神经丛56图 11-41 交感干和内脏神经丛56图 11-42 内脏运动神经示意图57图 11-42 内脏运动神经示意图57表 11-1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58表 11-1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58(二)内脏感觉神经内脏感觉神经在形态结构上大致与躯体感觉神经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内脏感觉神经纤维数量少,因此,内脏疼痛的痛阈较高。内脏感觉神经传入途径分散,即一个内脏器官的感觉纤维可进入数对脊神经,而一对脊神经内又包含来自几个内脏器官的感觉纤维,因此,内脏疼痛往往定位不准确。59(二)内脏感觉神经59内脏感觉神经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可不产生疼痛感,而对膨胀、牵拉、痉挛、缺血等刺激敏感,可产生较强的疼痛感。有牵涉性痛现象,即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的现象。60内脏感觉神经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可不产生疼痛感,而对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是将感受器接受的刺激传向大脑皮质,从而产生感觉的一系列神经结构的总称。下面介绍主要的感觉传导通路。61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是将感受器接受的刺激传(一)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指肌、肌腱及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精细触觉是指辨别两点距离及物体表面纹理粗细等的感觉。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由 3级神经元组成(图 11-43)。62(一)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62(二)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又称浅感觉。1.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由 3级神经元组成(图 11-44)。63(二)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63图 11-43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图 11-44 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64图 11-43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64(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的光感受器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第 1 级神经元为双极细胞;第 2 级神经元为神经节细胞,它发出的轴突穿过眼球后壁,组成了视神经。视神经向后连于视交叉,视交叉延续为视束,视束大部分纤维止于外侧膝状体。65(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传导通路65图 11-45 视觉传导通路66图 11-45 视觉传导通路66二、运动传导通路二、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是将大脑皮质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达到骨骼肌,使骨骼肌收缩或舒张的一系列神经结构的总称,它包括锥体系和锥体外系。67二、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是将大脑皮质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达到图 11-46 皮质脊髓束 图 11-47 皮质核束68图 11-46 皮质脊髓束 (二)锥体外系锥体外系是指除锥体系以外的所有的躯体运动传导通路。组成锥体外系的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小脑、红核、黑质、脑干网状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纤维联系。69(二)锥体外系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