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逻辑性剖析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06627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9.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逻辑性剖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建筑设计逻辑性剖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建筑设计逻辑性剖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的逻辑顺序关系一、建筑设计逻辑顺序关系一、建筑设计逻辑顺序关系 从对国外优秀建筑典例的建筑形式盲目的视觉判断与简单模仿,到探究隐藏于形式表象下促成其生成的更深层次的依据,我们对建筑的认识正在经历一次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跃迁的过程。对于建筑师言,在设计与建造实践中思考形式语言的逻辑,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意义与价值。1、建筑设计逻辑:、建筑设计逻辑:“逻辑”被认为是研究思维的科学,在现代逻辑中它又被普遍定义为研究推理的科学。现代逻辑在传统逻辑观念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并且得出了逻辑的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构造形式语言,另一个是建立演算系统。可以说逻辑是一种有规律的严谨的科学方法。2 2、中国古代建筑审美逻辑与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建筑审美逻辑与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建筑表现的是和谐、恬静的情感。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深烙其间,体现的都是礼乐相辅、情理相依的审美情趣。人情味、伦理性是中国绝大多数古建筑宣泄的情调,这种情思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划、布局和构筑,形成了古代中国建筑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艺术风格及特征。中庸和谐、伦理有序、依仁游艺、谐隐相生。儒家文化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北京紫禁城 “道”的中心含义就是“无为”,即任其自然的意思,即“治人事天莫如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也就是指一切都取法自然的意思。苏州园林 佛教的空,是对万物自性的否定,是对万物本性、本质的判断法门寺3 3、中国古建筑语言、中国古建筑语言 中国古建筑语言包括中国古建筑的构造、材料与艺术等各个方面。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直至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皇朝结束,中国建筑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逐渐由低级走向高级,由萌芽走向成熟,建筑语言也逐步地发展变化,越来越丰富。中国古代建筑的构造在世界建筑中自成体系,形成了固有的艺术风格与构造特征,包括完整的木架构体系,三段式的外观特征,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装饰色彩与等级的紧密结合等。(1)(1)单体造型是中国建筑体造型是中国建筑语言的基本言的基本词汇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屋盖)三部分组成。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只是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才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万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歇山、录顶、悬山、硬山、攒尖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各种屋顶各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形式。各种单体建筑的各部分乃至用料、构件尺寸、彩画都是标准化、定型化的,在应用上,要遵照礼制的规定。(2)(2)群体群体组合是中国建筑合是中国建筑语言的基本言的基本语法法 “群”: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建筑组群的一般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大规模建筑组群平面布局更加注重中轴线的建立,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甚至城市规划也依此原则,以全城气势最宏伟、规模最巨大的建筑组群作为全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3)(3)中国建筑的材料语言中国建筑的材料语言 没有材料也就没有建筑,材料与建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两个主要材料:木和土。巢居的发展主要以木为建筑材料,逐渐由树上转移到地面,并逐渐发展成至今仍有再使用的杆栏式住宅。而穴居的发展在由地下逐渐转移到地面时,则需要用木柱作屋顶和支撑。所以穴居的发展则是由纯土材料变为土木混合材料,并开启了中国古建筑木构架,土维护的先潮。二、实例:二、实例:大慈寺历史文化片区建筑群大慈寺历史文化片区建筑群1 1、单体:大慈寺、单体:大慈寺 始建于唐代,在明朝末年曾毁于战火,现存的诸殿是在清顺治到同治年间才陆续重建的。属于平川式寺院,纵轴式布局。典型的佛教寺院。此类寺院均位于城市繁华之地,特别是敕建的大寺院,其建筑亦多为典型的官式建筑,布局规范单一,总体规整对称。寺庙的中轴线上建筑为山门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及藏经楼,两旁建筑为客堂、斋堂、禅堂、戒堂等,共占地3 hm2。其中大雄殿、藏经楼以峡石为柱,雄伟壮观,寺内殿宇宏丽,庭院幽深,古木参天。2、大慈寺建筑群逻辑顺序、大慈寺建筑群逻辑顺序 这种布局将各主要殿堂不只是布置在一条纵轴线上。每个殿堂前左右各置一座配殿,形成三合伙四合院落。这种排列有序的院落群可引导信徒有秩序的、有层次的观赏全部寺院,以达到信仰的高潮。轴线上各进院落可以借助主体建筑造型不同、院落空间大小不同以及附属建筑的不同以取得建筑艺术上的变化。每进院落根据地形高低建立在不同的标高上,虽然平面布置是规整的,但实际建筑空间却是丰富多变的,每个寺院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所以这种形式成为中国佛寺中应用地域最广、时间最长的寺院类型。早在敦煌唐代壁画中即可看到当时寺院在正中布置大殿,两旁为高台楼阁,用飞阁浮道相联系,殿前配置有东西配殿,形成具有明显中轴线,有层次变化的庭院空间。山门弥勒殿2 2、群体:大慈寺文化片区、群体:大慈寺文化片区 在进入了唐代特别是在中唐以后,中国的寺院已经被逐步融入了世俗的生活之中,它的一部分成为了芸芸众生的文化娱乐场所,其普遍具有画廊、公园、戏院等多种娱乐功能,并且还成为了士庶等人交友、游冶、休闲的场所。它所留下的碑刻、壁画和各式宝藏都曾是成都的瑰宝。在到了唐宋极盛时期,这里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了,每逢庙会则更加热闹。而大慈寺附近的商业极为繁荣,寺前的大坝则形成了季节性的市场,其夜市习俗还一直沿袭到了近现代。大慈寺的空间组织形式是属于川西传统的布局方式,再从平面上看,形式相对规整、总体基本统一,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联合体。就像是一株拥有生命的植物一样,一条条的街道就是茎,而每个天井(即四合院)就是它的叶子,养分从茎运输到了叶子,让每一片叶子都能生机勃勃。现代建筑中对建筑逻辑性的理解目录逻辑性的引入:音乐与建筑建筑逻辑性实例解读逻辑性的引入:音乐与建筑建筑“凝固的音乐”音乐的序列、建筑的序列音乐的逻辑性与建筑的逻辑性建筑逻辑性一、某种理念触发的思考二、实际设计的操作大小城市区位场地条件建筑功能城市区位: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经济与人流场地条件:地形,高差,气候,风向建筑功能:房间的适用性(尺度、温度、适度、声音、光线),交通组织,消防实例解读可以旋转的建筑-德国新包豪斯博物馆竞赛决赛入围方案之一实例解读理念:生命力和精神创意来源:Penda的主持建筑师的主持建筑师Chris Precht:“城市是城市是快速变化快速变化和和生动的生动的,而建筑是,而建筑是稳定缓慢稳定缓慢而且而且被动的被动的,因此我们开始思考,因此我们开始思考与人互动与人互动的建筑,适应的建筑,适应周边环境的建筑。因此我们尝试在建筑中建立一个周边环境的建筑。因此我们尝试在建筑中建立一个可以可以变化变化的构架的构架”城市公园博物馆(城市区位与场地)城市公园博物馆(城市区位与场地)白天 夜晚公园季节博物馆(城市区位与场地)公园 博物馆博物馆吸引点的转换吸引点的转换 夏天 冬天冬天博物馆活动展览(功能)博物馆的两个性格:外向内向负一层一层建筑形态对人的行为的设计形体与功能形体与功能冬季冬季 公众美术课公众美术课 室外电影院室外电影院 公众视线公众视线 音乐节音乐节设计逻辑探索设计的根据设计的思路设计的过程设计成果达到的效果结论设计的根据(环境)设计的思路1956年,丹麦37岁的年轻建筑设计师约恩伍重看到了澳大利亚政府向海外征集悉尼歌剧院设计方案的广告。虽然对远在天边的悉尼根本一无所知,但是凭着从小生活在海滨渔村的生活积累所迸发的灵感,他完成了这一设计方案。设计的过程外观外观内部内部设计的过程达到的效果举世闻名,但也抱有遗憾。成果外观外观内部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