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304757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病人的染病病人的护理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1第二节第二节 传染病病人常见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症状体征的护理2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1第二节传染病病人常见22传染病你听过哪些传染病的名字?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禽流感、麻疹、百日咳、病毒性肝炎、淋病、梅毒、霍乱、流行性感冒等等。传染病你听过哪些传染病的名字?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3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常4SARSSARS5SARSSARS6 禽流感禽流感禽流感7禽流感禽流感禽流感8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9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提起生物恐怖袭击,人们马上就会想起炭疽和天花。然而年造成全球恐慌的炭疽杆菌,在年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年,一种和炭疽同样恐怖的新型病毒在刚果大规模暴发了次,这就是人们尚不熟悉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被认为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的,但科学家们一直未能发现其真正的动物宿主,更多的证据表明它可以通过接触、输血、呼吸等多种途径传播。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病死率达到。患者死亡时器官溶解,全身毛孔和腔道出血,死状恐怖。故该病毒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武器。埃博拉出血热:提起生物恐怖袭击,人们马上就会想起炭疽和10结核病负担日益加重中国结核病患者数量居全球第2位(印度为第1位)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30万例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全国80%的肺结核病人在农村面临着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危险结核病负担日益加重11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形势一些新发传染病已经存在、或者流行一些国外罕见的传染病出现扩散趋势,有传入我国的危险人类处在新老传染病双重威胁之中,将继续与传染病作不懈的斗争,因为新的传染病在不断的发生,老的传染病正伺机卷土重来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形势一些新发传染病已经存在、或者流行12传染病仍是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的严重威胁据据WHOWHO统计,全世界约统计,全世界约5858亿人口中,有一半人受到新老传染病的威胁。亿人口中,有一半人受到新老传染病的威胁。2121世纪又要回到向传染病世纪又要回到向传染病作斗争的时代。作斗争的时代。传染病危害人类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生存的大敌。而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传染病护理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传染病仍是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的严重威胁据WHO统计,全世界约13学习目标1、熟悉传染病感染过程五种表现2、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3、掌握传染病的预防4、传染病常见症状的护理学习目标15 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感染的概念感染的概念感染感染(infection)(infection)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感染与传染的区别:感染与传染的区别:传染属于感染的范畴,而感染不一定有传染性传染属于感染的范畴,而感染不一定有传染性感染与免疫感染的概念感染(infection)是病16 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传染病与感染病的区别传染病与感染病的区别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疾病,是狭义的,只包含国家规定的甲、乙、的疾病,是狭义的,只包含国家规定的甲、乙、丙丙3类传染病共计类传染病共计37个病种(包括个病种(包括SARS)。)。感感染染病病是是广广义义的的,将将细细菌菌、病病毒毒、真真菌菌、螺螺旋旋体体、支支原原体体、衣衣原原体体、立立克克次次体体和和寄寄生生虫虫等等引引起起的的疾病全包括在内,涉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等各科。疾病全包括在内,涉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等各科。感染与免疫传染病与感染病的区别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17 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过程的表现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2、隐性感染:最常见、隐性感染:最常见 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感染后有抗体)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感染后有抗体)3、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 携带时间携带时间3个月个月 慢性慢性 不显出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不显出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4、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不排病原体:不排病原体 例如:结核例如:结核、疱疹病毒;、疱疹病毒;没有临床表现,一旦抵抗力没有临床表现,一旦抵抗力显性感染显性感染5、显性感染:临床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感染与免疫感染过程的表现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18 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侵袭力invasiveness如鞭毛、夹膜、酶毒 力virulence如外毒素、内毒素数 量amount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变 异variation可导致致病力的改变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作用感染与免疫侵袭力invasiveness如鞭毛23 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感染与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24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临床特征临床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特征基本特征25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病原体传染性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感染后免疫病毒和细菌病毒和细菌最常见最常见 流行性流行性季节性季节性地方性地方性是传染病与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其他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疾病最重要的区别的区别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2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临床类型临床类型毒血症状毒血症状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传染病的31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 1.潜伏期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自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2.前驱期前驱期从起病致症状明显期开始为止的时期。从起病致症状明显期开始为止的时期。症状为非特异性。症状为非特异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1.潜伏期病程发展32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3.症状明显期(发病期)症状明显期(发病期)不同传染病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和体征。不同传染病出现各自特有的症状和体征。此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有并发症,是治疗、抢救的关键时期此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有并发症,是治疗、抢救的关键时期4.恢复期恢复期 机体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机体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恢复期。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3.症状明显期(发病33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5.复发与再燃复发与再燃复发:初发疾病进入恢复期,稳定退热复发:初发疾病进入恢复期,稳定退热 一段时间,病原体再度繁殖,初发病症状再现。一段时间,病原体再度繁殖,初发病症状再现。再燃:疾病进入恢复期,热未降至正常,又复上升。再燃:疾病进入恢复期,热未降至正常,又复上升。后遗症后遗症 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未能复常者。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未能复常者。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5.复发与再燃病程发展的34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依据传染病临床过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依据传染病临床过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依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暴发型依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暴发型依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传染病依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传染病临床类型临床类型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临床类型3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 由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称为毒血症状,如皮疹、头痛、关节痛、意识障碍、由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称为毒血症状,如皮疹、头痛、关节痛、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是多种传染病常见的共同表现。呼吸循环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是多种传染病常见的共同表现。毒血症状毒血症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毒血症状37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38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染源传染途径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39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病人病人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1.传染源40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飞沫、尘埃空气、飞沫、尘埃水、食物、苍蝇水、食物、苍蝇手、用具、玩具手、用具、玩具媒介昆虫(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媒介昆虫(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血液、体液和血制品血液、体液和血制品土壤、疫水土壤、疫水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2.传播途径4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3.易感者: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3.易感者:42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基本条件基本条件组成组成传染源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尘埃;水、食物;手、用具、玩具;媒介昆虫;血液、血制品、体空气、飞沫、尘埃;水、食物;手、用具、玩具;媒介昆虫;血液、血制品、体液;母婴传播;土壤液;母婴传播;土壤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易感人群越多,人群易感性越高,传染病越容易发生流行易感人群越多,人群易感性越高,传染病越容易发生流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基本条件组成传染4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地理因素(地区性)地理因素(地区性)气候因素(季节性)气候因素(季节性)生态环境: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生态环境: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对流行过程有决定性影响。社会制度、经济和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对流行过程有决定性影响。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44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45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管理传染源患者或疑似病人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患者或疑似病人早期隔离、早期治疗接触者进行检疫,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接触者进行检疫,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治疗、调整工作岗位治疗、调整工作岗位动物传染源(根据经济价值处理)动物传染源(根据经济价值处理)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患者或疑似病人早期隔离、早期治疗46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报告制度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分类分类病种病种管理要求管理要求报告时限报告时限甲类甲类2(鼠疫、霍乱鼠疫、霍乱)强制管理强制管理2h乙类乙类25+1严格管理严格管理24h内内丙类丙类10+1监测管理监测管理24h内内下列疾病按甲类管理:下列疾病按甲类管理:非典,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非典,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分类病种管理要求报告时限甲类247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报告程序传染病的报告程序实行网上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日收集、核实、录入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实行网上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日收集、核实、录入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暂时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按规定时限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送(寄)交属地乡(镇、地暂时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按规定时限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送(寄)交属地乡(镇、地段)、县(市、区)责任报告单位段)、县(市、区)责任报告单位乡(镇、地段)、县(市、区)级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人员需同时将暂时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报乡(镇、地段)、县(市、区)级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人员需同时将暂时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报送来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计算机送来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计算机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报告程序48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用具消毒,个人卫生。三管一灭,用具消毒,个人卫生。呼吸道传染病:通风换气、空气消毒、呼吸道传染病: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戴口罩戴口罩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杀虫、防虫、驱虫杀虫、防虫、驱虫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致病微生物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49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1.提高人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人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2.增强特异性免疫力增强特异性免疫力 自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自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被动免疫(抗毒素、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抗毒素、丙种球蛋白)3.个人防护、药物预防个人防护、药物预防传染病的预防保护易感人群50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基本环节基本环节预防措施预防措施管理管理传染源传染源对病人的管理对病人的管理“五早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接触者的管理对接触者的管理医学观察、留验、卫生处理、预防服药、免疫接种医学观察、留验、卫生处理、预防服药、免疫接种对病原携带者的管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理 早期发现,做好登记,加强管理,指导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卫生、早期发现,做好登记,加强管理,指导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应调换工作、隔离治疗生活习惯,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应调换工作、隔离治疗等等对动物传染源的管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理 根据动物的病种和经济价值,予以隔离、治疗或杀灭;流行地根据动物的病种和经济价值,予以隔离、治疗或杀灭;流行地区对家禽、家畜进行预防接种;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区对家禽、家畜进行预防接种;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要彻底消毒物要彻底消毒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分别采取一般性卫生措施、消毒、杀虫、加强管理、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分别采取一般性卫生措施、消毒、杀虫、加强管理、防止医源性传播等措施防止医源性传播等措施 保护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增强非特异性免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疫力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规律、调节饮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改善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规律、调节饮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改善居住条件、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愉快的心情等居住条件、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愉快的心情等增强特异性免疫增强特异性免疫力力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口服预防药物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口服预防药物传染病的预防基本环节预防措施管理对病人的管理“五早”:早发现51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标准预防传染病的隔离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消毒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52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核心内容核心内容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病人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病人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3.采取双向防护采取双向防护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核心内容53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措施措施1.洗手洗手2.手套手套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面罩、护目镜和口罩4.隔离衣隔离衣5.隔离室隔离室6.其他预防措施其他预防措施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措施54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传染病的隔离传染病的隔离原则与方法原则与方法1.根据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2.多种防护措施结合使用多种防护措施结合使用3.隔离病室有相应标志隔离病室有相应标志4.传染病病人或可疑传染病病人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传染病病人或可疑传染病病人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5.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6.解除隔离原则解除隔离原则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传染病的隔离原则与方法55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传染病的隔离传染病的隔离种类种类1.接触隔离接触隔离2.飞沫隔离飞沫隔离3.空气隔离空气隔离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传染病的隔离种类56接触传播隔离技术接触传播隔离技术(1)设置隔离单元;(2)洗手和手套;(3)隔离衣;(4)对病人和探视者进行隔离规定宣教,使之配合遵守(5)必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防护,(6)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应彻底清洁和适当地消毒灭菌(7)正确处置医疗废物(8)使用隔离标识等。接触传播隔离技术(1)设置隔离单元;57空气传播隔离技术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以防止空气传播。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空气传播隔离技术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以防止58飞沫传播隔离技术 最好将病人安置在单独隔离室;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同用一隔离室时,每床间距应不少于1米,不需要专用的空气处理设备,房间门可以保持开放。在近距离(1米之内)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病人外出时必须戴口罩。飞沫传播隔离技术最好将病人安置在单独隔离室;59其他隔离技术(一)保护性隔离:针对被保护者疾病的不同要求,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接触传播、空气和/飞沫传播隔离技术。(二)多重耐药患者的隔离防护:使用接触传播隔离技术。其他隔离技术(一)保护性隔离:针对被保护者疾病的不同要求,60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消毒消毒消毒的种类消毒的种类疫源地消毒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其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包括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其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预防性消毒预防性消毒包括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饮水消毒、餐具消毒,目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包括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饮水消毒、餐具消毒,目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标准预防和传染病的隔离、消毒消毒消毒的种类61终末消毒处理终末消毒处理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患患者者的的终终末末消消毒毒处处理理患患者者出出院院或或转转科科前前应应洗洗澡澡,换换上上清清洁洁衣衣服服,个个人人用用物物须须消消毒毒后后一一并并带带出出。如如患患者者死亡,须用消毒液作尸体护理。死亡,须用消毒液作尸体护理。病病室室的的终终末末消消毒毒处处理理关关闭闭病病室室门门窗窗,打打开开床床旁旁桌桌抽抽屉屉、摊摊开开棉棉被被,竖竖起起床床垫垫,用用消消毒毒液液熏熏蒸蒸,熏熏蒸蒸后后,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患者用过的物品须分别消毒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患者用过的物品须分别消毒 终末消毒处理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62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病史身体评估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63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病史患病及治疗经过患病及治疗经过目前病情与一般状况目前病情与一般状况心理心理-社会状况社会状况生活史生活史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患病及治疗经过64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身体评估身体评估生命体征生命体征营养状况营养状况皮肤和黏膜皮肤和黏膜各系统检查各系统检查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身体评估生命体征65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般检查病原学检查一般检查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其他检查其他检查传染病病人的护理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般检查病原学检查66第九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第二节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第九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第二节传染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67发热发热1发疹发疹2中毒症状中毒症状3主要内容发热1发疹2中毒症状3主要内容6836.1-36.836.1-36.8 比口腔温度略比口腔温度略 直肠温度直肠温度 口腔温度口腔温度 腋窝温度腋窝温度 36.636.637.737.7 比口腔温度稍高比口腔温度稍高0.30.30.50.5 36.3 36.3 37.237.2 正常人体温度正常人体温度36.1-36.8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3669临床表现-热度低低低低 热热热热 37.337.337.337.338 38 38 38 中等度热中等度热中等度热中等度热38.138.138.138.139 39 39 39 超高热超高热超高热超高热41414141以上以上以上以上 高高高高 热热热热39.139.139.139.141 41 41 41 临床表现-热度低热中等度热超高热高热70发热发热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温度上升期温度上升期(effervescence)极期极期(fastigium)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deferves-cence)发热三个阶段温度上升期(effervescence)71发热发热常见热型常见热型稽留热稽留热(sustained fever)弛张热弛张热(remittent fever)间歇热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回归热回归热(relapsing fever)不规则热不规则热(saddle type fever)发热常见热型稽留热(sustainedfever)72发热发热发热73发热发热发热74发热发热发热75发热发热发热76发热发热发热77发热发热护理评估护理评估1.病史:流行病学特点病史:流行病学特点 发热时间、热型、伴随症状、退热情况。发热时间、热型、伴随症状、退热情况。是否伴有皮疹、黄疸、腹泻、头痛等。是否伴有皮疹、黄疸、腹泻、头痛等。2.身体评估:体格检查,测量生命体征。身体评估:体格检查,测量生命体征。是否伴有皮肤颜色、有无皮疹等。是否伴有皮肤颜色、有无皮疹等。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与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与病原学检查。发热护理评估1.病史:流行病学特点78发热发热常用护理诊断常用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释放致热原有关。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释放致热原有关。2.其他护理诊断:如:营养失调其他护理诊断:如: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等。低于机体需要量等。发热常用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释放致热原有关。79发热发热护理措施及依据护理措施及依据1、监测病情变化:体温。发热过程、热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有无实施降温措施,观察降温效果及有无、监测病情变化:体温。发热过程、热型、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有无实施降温措施,观察降温效果及有无虚脱等。虚脱等。2、采取合适有效的降温措施:、采取合适有效的降温措施: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冰帽、冰袋冷敷等。:冰帽、冰袋冷敷等。药物降温药物降温:柴胡、安痛定等。:柴胡、安痛定等。3、加强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4、补充营养和水分、补充营养和水分5、口腔、皮肤护理、口腔、皮肤护理发热护理措施及依据1、监测病情变化:体温。发热过程、热型、持80发热发热降温注意事项降温注意事项1、防冻伤。、防冻伤。2、休克表现及周围循环差者禁用冷敷及酒精擦浴。、休克表现及周围循环差者禁用冷敷及酒精擦浴。3、全身皮疹及出血倾向禁用温水、酒精擦。、全身皮疹及出血倾向禁用温水、酒精擦。4、药物降温避免虚脱。、药物降温避免虚脱。5、冬眠疗法。、冬眠疗法。发热降温注意事项1、防冻伤。81发热发热评价评价体温正常体温正常未发生并发症未发生并发症发热评价体温正常82发疹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感染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发疹,称为发疹性感染发疹包括皮疹发疹包括皮疹(外疹,外疹,exanthem)和粘膜疹和粘膜疹(内疹,内疹,enanthem)两大类两大类疹子的出现时间和先后次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疹子的出现时间和先后次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发疹83发疹发疹出疹的时间及分布出疹的时间及分布出疹时间(天):出疹时间(天):水(风)、红、花、麻、斑、伤水(风)、红、花、麻、斑、伤 1 2 3 4 5 61 2 3 4 5 6分布:分布:向心性分布(水痘)向心性分布(水痘)离心性分布(天花)离心性分布(天花)发疹出疹的时间及分布出疹时间(天):84发疹发疹出疹的顺序出疹的顺序 麻疹自耳后、发际、前额和颊部、颈部自上而下到四肢。麻疹自耳后、发际、前额和颊部、颈部自上而下到四肢。流行性出血热的出血点多见于腋下。流行性出血热的出血点多见于腋下。发疹出疹的顺序麻疹自耳后、发际、前额和颊部、颈部自上而下85发疹发疹皮疹的形态皮疹的形态斑丘疹斑丘疹(maculo-papular rash)出血疹出血疹(petechia)疱疹或脓疱疹疱疹或脓疱疹(vesiculo-pustular rash)荨麻疹荨麻疹(urticaria)发疹皮疹的形态斑丘疹(maculo-papularrash86发疹发疹斑丘疹斑丘疹发疹斑丘疹88发疹发疹斑丘疹斑丘疹猩红热猩红热发疹斑丘疹89发疹发疹斑丘疹斑丘疹麻疹麻疹发疹斑丘疹90发疹发疹斑丘疹斑丘疹伤寒伤寒发疹斑丘疹91发疹发疹出血疹出血疹败血症败血症发疹出血疹93发疹发疹护理评估护理评估1.病史:仔细询问病史:仔细询问2.身体评估: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等,注意全身身体评估: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等,注意全身皮肤黏膜,观察皮疹的形态变化等皮肤黏膜,观察皮疹的形态变化等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血常规与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血常规与病原学检查。发疹护理评估病史:仔细询问98发疹发疹常用护理诊断常用护理诊断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皮肤粘膜的损伤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皮肤粘膜的损伤有关 发疹常用护理诊断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皮肤99发疹发疹护理措施及依据护理措施及依据1.观察出疹情况观察出疹情况2.环境和休息环境和休息3.局部皮肤护理局部皮肤护理4.口腔黏膜护理口腔黏膜护理5.眼部护理眼部护理发疹护理措施及依据观察出疹情况100中毒症状中毒症状全身症状:发热、厌食、头疼等。全身症状:发热、厌食、头疼等。意识障碍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脑膜刺激征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脑病呼吸循环衰竭呼吸循环衰竭肝、肾损害肝、肾损害病原代谢产物病原代谢产物中毒症状全身症状:发热、厌食、头疼等。病原代谢产物101复习提纲1、名词解释: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 潜伏期 传染源 复发 再燃2、问答题: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存在哪几种状态?传染病有什么基本特征?传染病分几类?甲类有哪些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应注意哪几个环节?如何预防 复习提纲102ThankYou!103谢谢观赏谢谢观赏谢谢观赏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