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识和中医养生课件

上传人:6**** 文档编号:241301318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常识和中医养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医常识和中医养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医常识和中医养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常识和中医养生中医常识和中医养生中医常识和中医养生中医常识和中医养生 1 中医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现在我们认识中医,一般是相对中医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现在我们认识中医,一般是相对西医而言。然而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西医而言。然而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歧黄、青囊、杏林、悬壶歧黄、青囊、杏林、悬壶汉书汉书.艺文志的艺文志的“有病不冶,常得中医有病不冶,常得中医”中医大夫有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持中守一而医百病”2 中医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一)中医的哲学基础(一)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阴阳与五行(1 1)阴阳)阴阳阴阳是对世界上一切事物最基本属性的概括。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如水与火、男和女、冷阴阳是对世界上一切事物最基本属性的概括。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如水与火、男和女、冷和暖、明和暗等等。和暖、明和暗等等。凡是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凡是运动的、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阴”。3(一)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1)阴阳3阴阳阴阳自然变化的最根本的规律自然变化的最根本的规律 “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之间相互作用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或者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均是阴阳双方相互作用、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一)中医的哲学基础(一)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阴阳与五行4阴阳自然变化的最根本的规律 “一阴一阳(2)五行:木、火、土、金、水,是研究各种演化过程、功能及自然现象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五行:木、火、土、金、水,是研究各种演化过程、功能及自然现象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一)中医的哲学基础(一)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阴阳与五行 尚书洪范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5(2)五行:木、火、土、金、水,是研究各种演化过程、功能及自木木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的特性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的特性火火发热、温暖、光明、向上的特性发热、温暖、光明、向上的特性 土土生长、承载、化生、长养的特性生长、承载、化生、长养的特性金金肃杀、下降、洁净的特性肃杀、下降、洁净的特性 水水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的特性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的特性肾肾肺肺脾脾木木水水金金土土火火(一)中医的哲学基础(一)中医的哲学基础 阴阳与五行阴阳与五行6木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的特性火发热、温暖、光明、向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认识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认识经络经络藏象藏象(二)中医生理常识(二)中医生理常识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中医体质中医体质7中医对人体生理的认识经络藏象(二)中医生理常识 气血津1.1.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内脏的总称);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内脏的总称);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种种征象。于体外的种种征象。(二)中医生理常识(二)中医生理常识藏象藏象一脏、一腑、一体、一窍一系统一脏、一腑、一体、一窍一系统肾肾肺肺脾脾小肠小肠胆胆胃胃大肠大肠膀胱膀胱肝肝肾肾肺肺脾脾心心目目筋筋脉脉舌舌肉肉口口皮皮鼻鼻骨骨耳及耳及二阴二阴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以五脏系统为基础的以五脏系统为基础的易发疾病风险管理(防治)易发疾病风险管理(防治)服务套餐服务套餐81.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内脏的总称);象,指脏腑的功(二)中医生理常识(二)中医生理常识经络经络 2.经络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脉是经脉的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脉是经脉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9(二)中医生理常识经络 2.经络9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俗称穴位。穴位分别归属于各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俗称穴位。穴位分别归属于各经脉,经脉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故人体经脉,经脉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故人体 腧穴经脉脏腑腧穴经脉脏腑(二)中医生理常识(二)中医生理常识经络经络 磁疗贴10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俗称穴位。穴位分3.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血基本上是指血液;具有濡养、滋润等作用,属于阴。血基本上是指血液;具有濡养、滋润等作用,属于阴。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二)中医生理常识(二)中医生理常识气、血、津液气、血、津液 113.气血津液: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具有(二)中医生理常识(二)中医生理常识中医体质中医体质 1.先天先天禀赋禀赋2.后天后天获得获得中医中医体质体质形态结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心理状态心理状态父母生殖之精父母生殖之精自然环境:外感风、寒、暑、自然环境: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湿、燥、火六气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地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位等精神情志、饮食习惯、生精神情志、饮食习惯、生活起居以及疾病和药物影活起居以及疾病和药物影响响12(二)中医生理常识中医体质 1.先天2.后体质可分体质可分 1种种 平和平和气虚气虚 气郁气郁 痰湿痰湿 湿热湿热血瘀血瘀 阴虚阴虚 阳虚阳虚 特禀特禀8种种体病相关体病相关 偏偏颇颇易感疾病易感疾病体质可调体质可调 偏偏颇颇平平和和饮食饮食起居起居精神精神运动运动(二)中医生理常识(二)中医生理常识中医体质中医体质 3H体质辨识产品体质辨识产品13体质可分 1种 气虚 气郁 痰湿 1.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生有形。不离阴阳”。(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阴阳失调”。(4)用于治疗即病与养生)用于治疗即病与养生 (三)阴阳与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与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4 1.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与五行在中医学中(三)阴阳与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与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自然界自然界五行五行人体人体五音五音五味五味五色五色五化五化五气五气五方五方五季五季五脏五脏五腑五腑五官五官形体形体情志情志五声五声变动变动角角酸酸青青生生风风东东 春春木木肝肝胆胆目目筋筋怒怒呼呼握握徵徵苦苦赤赤长长暑暑南南夏夏火火心心小肠小肠舌舌脉脉喜喜笑笑忧忧宫宫甘甘黄黄化化湿湿中中长夏长夏土土脾脾胃胃口口肉肉思思歌歌哕哕 商商辛辛白白收收燥燥西西秋秋金金肺肺大肠大肠鼻鼻皮皮悲悲哭哭咳咳羽羽咸咸黑黑 藏藏寒寒 北北冬冬 水水肾肾膀胱膀胱耳耳骨骨恐恐呻呻栗栗 (1)阐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阐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用于养生)用于养生 五脏相音辨识评估系统五脏相音辨识评估系统15(三)阴阳与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五行学说在(二)各历史时期养生大事记(二)各历史时期养生大事记 (三)常用养生方法(三)常用养生方法 (四)辨体施养(四)辨体施养 (五)养生如是说(五)养生如是说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一)养生的概念(一)养生的概念 二、中医养生方法概要二、中医养生方法概要 16(二)各历史时期养生大事记 (三)常用养生方法 “养生养生”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通过庖丁精湛的技艺,悟出自然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通过庖丁精湛的技艺,悟出自然宇宙间的宇宙间的“道道”和和“理理”。所谓养生,就是根据自然宇宙和人体生命规律,通过各种养生方法保健身体,促进身体健所谓养生,就是根据自然宇宙和人体生命规律,通过各种养生方法保健身体,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综合性强身益寿活动。康的一种综合性强身益寿活动。(一)养生的概念(一)养生的概念 17“养生”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通过庖丁精(二)各历史时期养生大事记(二)各历史时期养生大事记年代年代养生大事件养生大事件精神精神/思想思想/著作著作饮食饮食导引导引/气功气功其他其他上古上古(萌芽)(萌芽).火种的发现和应用火种的发现和应用.居处的选择和改善居处的选择和改善.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火种火种熟食熟食先秦先秦(成长)(成长).周易与养生周易与养生.道家养生思想道家养生思想.儒家养生思想儒家养生思想.内经与养生内经与养生1.1.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法则;天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法则;天人相应整体观;居安思危的预防观;人相应整体观;居安思危的预防观;2.2.道家:道法自然;清净无为;贵柔;道家:道法自然;清净无为;贵柔;重人贵生重人贵生3.3.儒家:仁者寿、德者寿;平和中庸;儒家:仁者寿、德者寿;平和中庸;爱好广泛爱好广泛4.4.内经:顺应自然;治未病内经:顺应自然;治未病饮食卫生饮食卫生八不食八不食汉唐汉唐(形成)(形成).五禽戏五禽戏.各家养生思想融合各家养生思想融合.佛家养生佛家养生.道家养生思想的发展道家养生思想的发展1.1.养生理论融医、释、道为一体;养生理论融医、释、道为一体;2.2.养慎,重视正气的顾护;发展治未养慎,重视正气的顾护;发展治未病;病;3.3.道家:保靖行气,以不伤正为本;道家:保靖行气,以不伤正为本;寿命在人不在天寿命在人不在天1.1.五味调和,饮食五味调和,饮食宜忌宜忌2.2.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上品食补上品食补3.3.千金要方载千金要方载食疗、食养方食疗、食养方1.1.华佗创五华佗创五禽戏禽戏2.2.气功周气功周易参同契易参同契3.3.佛家禅修佛家禅修1.1.重重视胎视胎产妇产妇幼保幼保健健2.2.房房中保中保健健宋元宋元(完善)(完善).医政十三科,专设养医政十三科,专设养生科生科.养生专著的丰富养生专著的丰富.金元四大家的养生思金元四大家的养生思想想1.1.专著:陈直编著了养老寿亲书;专著:陈直编著了养老寿亲书;邹铉寿亲养老新书邹铉寿亲养老新书2.2.金元四大家:刘完素重养气;张子金元四大家:刘完素重养气;张子正驱邪扶正;李东垣重脾胃;朱丹溪正驱邪扶正;李东垣重脾胃;朱丹溪保阴气保阴气1.1.忽世慧饮膳正忽世慧饮膳正要要明清明清(发展)(发展).中医养生专著大量出中医养生专著大量出版版1.1.重重“命门命门”和治形宝精说和治形宝精说2.2.专著:寿世青编;养生四要专著:寿世青编;养生四要;寿世保元;本草纲目;寿世保元;本草纲目;修龄要旨;安老怀幼书;修龄要旨;安老怀幼书;老老恒言;老老恒言老老恒言;老老恒言1.1.药饵、饮食保健药饵、饮食保健大发展大发展2.2.各类专著中记载各类专著中记载了相当丰富的食养、了相当丰富的食养、食疗方法食疗方法重视导引、重视导引、武术武术重视重视老年老年人的人的保健保健近代近代(研究)(研究).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老年病学研究所与研老年病学研究所与研究室究室.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交流交流18(二)各历史时期养生大事记年代养生大事件精神/思想/著作饮食主要养生主要养生主要养生主要养生方法方法方法方法 运动运动 养生养生 药食药食 养生养生 起居起居 养生养生(三)主要养生方法(三)主要养生方法 精神精神 养生养生19主要养生 运动 药食 起居(三)主要养生方法 精神19精神养生精神养生它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理念上和具体生活实践内容的调摄,增强心理的负荷力和心理它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理念上和具体生活实践内容的调摄,增强心理的负荷力和心理素质,以达到与环境和社会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素质,以达到与环境和社会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表现为健康稳定的心态和旺盛的生命活力。,表现为健康稳定的心态和旺盛的生命活力。(三)主要养生方法(三)主要养生方法20精神养生它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理念上和具体生活起居作息的调摄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衣食住行、站立坐卧、苦乐劳逸、睡眠休息、服装顺时等等。起居作息的调摄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衣食住行、站立坐卧、苦乐劳逸、睡眠休息、服装顺时等等。起居养生起居养生(三)主要养生方法(三)主要养生方法21起居作息的调摄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衣食住行、站立坐卧、苦乐劳逸“药食同源药食同源”。运用适宜的食物和药物,针对人的健康状态,进行食养和药物调理,以促进健康,增强体质。运用适宜的食物和药物,针对人的健康状态,进行食养和药物调理,以促进健康,增强体质。药食养生药食养生(三)主要养生方法(三)主要养生方法22“药食同源”。运用适宜的食物和药物,针对人的健康状态,进行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适度的劳作和锻炼,可以预防疾病发生,“动以养形”。运动运动 养生养生 (三)主要养生方法(三)主要养生方法2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适度的劳作和锻炼,可以预防疾病根据人体体质特征,采取适当的养生方法,以维护平和,改善偏颇,防病保健的一种方法根据人体体质特征,采取适当的养生方法,以维护平和,改善偏颇,防病保健的一种方法(四)辨体施养(四)辨体施养24根据人体体质特征,采取适当的养生方法,以维护平和,改善偏颇,(五)养生如是说(五)养生如是说 曲黎敏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语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具有深厚言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等。的国学素养等。演讲深入浅出,内容广博,使听众于绵绵细语之中既能演讲深入浅出,内容广博,使听众于绵绵细语之中既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又能参悟大道至简、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又能参悟大道至简、真切实用的养生智慧。真切实用的养生智慧。25(五)养生如是说 曲黎敏25中里巴人中里巴人真名郑幅中,北京中医协会理事。所著的求医不如求己(真名郑幅中,北京中医协会理事。所著的求医不如求己(1、2、3)是当今中国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自助养生之书。)是当今中国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自助养生之书。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自幼,中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自幼,中里巴人即师承父亲练习道家导引养生功法,更从祖父的亲书秘里巴人即师承父亲练习道家导引养生功法,更从祖父的亲书秘笈中汲取中医之精髓,后又研读了中医各家经典和现代医学典笈中汲取中医之精髓,后又研读了中医各家经典和现代医学典籍,尽得医武同源、医道同源之意趣。籍,尽得医武同源、医道同源之意趣。“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其名,源干春秋战国时的两首古曲阳春白雪和其名,源干春秋战国时的两首古曲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中里巴人一名,寄寓将中医精髓传承于千家万下里巴人。中里巴人一名,寄寓将中医精髓传承于千家万户的理想,一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户的理想,一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寻常百姓家”。(五)养生如是说(五)养生如是说 26中里巴人(五)养生如是说 26(五)养生如是说(五)养生如是说樊正伦樊正伦 著名中医学家。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现任著名中医学家。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现任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中医临床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中医临床与研究与研究40余年,在多种疑难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余年,在多种疑难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疗效,高尚的医德和医风也得到了广有丰富的经验和疗效,高尚的医德和医风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大患者的高度评价。近几年应邀在诸多大学、媒体开办中医养生讲座,近几年应邀在诸多大学、媒体开办中医养生讲座,2008年年春节黄金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推出春节黄金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医养生中医养生”系列讲座,系列讲座,并多次重播,反响热烈。并多次重播,反响热烈。27(五)养生如是说樊正伦 27(五)养生如是说(五)养生如是说王晨霞中国掌纹诊疗专家。多年致力于掌纹医学研究,1993年著有现代掌纹诊病一书,同时从所收集手图中,精选出上千幅拍摄录制了目前国内外唯一“实用掌纹诊断技术教学录像带”。北京科教电影制版厂专门摄制科教片掌纹诊病,向世界推广这一新型诊断技术。书中介绍了面纹与健康的7种读法,体貌与健康的12种读法,掌纹与健康的30种读法。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面纹、掌纹、体貌,了解身体状况,发现和预防疾病,掌握长寿的特点和规律。28(五)养生如是说王晨霞28(五)养生如是说(五)养生如是说藤田纮一郎藤田纮一郎1939年出生于中国东北,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学部毕业,东京年出生于中国东北,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学部毕业,东京大学医学系研究所工作。其后担任长崎大学教授等职务,大学医学系研究所工作。其后担任长崎大学教授等职务,1989年担任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学部教授,现为该大学名年担任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学部教授,现为该大学名誉教授。主要研究寄生虫学、热带医学及感染免疫病学。誉教授。主要研究寄生虫学、热带医学及感染免疫病学。1994年发表著作微笑蛔虫(讲谈社),荣获讲谈社出版文年发表著作微笑蛔虫(讲谈社),荣获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科学出版奖。藤田纮一郎为日本寄生虫研究第一把交化奖科学出版奖。藤田纮一郎为日本寄生虫研究第一把交椅,素有椅,素有“寄生虫博士寄生虫博士”之美称。另有爱上寄生虫(讲之美称。另有爱上寄生虫(讲谈社)、霍乱降临街头(朝日新闻社)等多部著作。谈社)、霍乱降临街头(朝日新闻社)等多部著作。29(五)养生如是说藤田纮一郎29(五)养生如是说(五)养生如是说洪昭光洪昭光 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首席健康教保健协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研究员、教授、主育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研究员、教授、主任医师。任医师。2001年获卫生部年获卫生部“辉瑞怀辉瑞怀”高血压健康教育奖,被评为北高血压健康教育奖,被评为北京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京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年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同年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同年获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和平使者”,并获,并获“中国控中国控烟贡献奖烟贡献奖”。近年被聘为中央文明办、卫生部组织。近年被聘为中央文明办、卫生部组织“相约健康相约健康社区行社区行”首席健康专家。首席健康专家。30(五)养生如是说洪昭光30“和和”体质平和,健康之源体质平和,健康之源脏腑经络通达协调脏腑经络通达协调气血津液充沛气血津液充沛阴平阳秘,是为无病阴平阳秘,是为无病结结 语语 31结 语 31哲学家培根曾在论养生中强调指出:哲学家培根曾在论养生中强调指出:“养生是一种智慧,非医学养生是一种智慧,非医学规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找出什么对自己有益,什么规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找出什么对自己有益,什么对自己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药品。对自己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药品。”结结 语语 32结 语 32谢谢谢谢!炎黄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炎黄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33谢谢!炎黄东方(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33谢谢观赏谢谢观赏谢谢观赏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