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课程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300648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179 大小:7.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设计课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场地设计课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场地设计课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场地设计课程主讲人:龚立君场地设计课程主讲人:龚立君1 由于场地设计是逻辑性很强的工作,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尤其是艺术设计类的学生,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场地设计知识中运用的是逻辑思维能力,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会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希望通过我们共同努力,将本课程知识学好并掌握,以指导以后的工作实践。场地设计是一个建筑、景观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设计内容。通过场地设计达到解决下列问题的目的,如:建筑物布置;群体组合的协调和统一;竖向布置;场地道路与交通;绿地布置等。由于场地设计是逻辑性很强的工作,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尤2本课程由七个章节内容组成,分别为:第一章 场地分析第二章 地形设计第三章 场地剖面第四章 地面停车场第五章 绿化布置第六章 管道综合第七章 场地综合设计 本课程由七个章节内容组成,分别为:第一章场3第一章 场地分析 第一节 基本知识一、自然条件1、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的依据是地形图(或现状图)。地形指地表面起伏的状态(地貌)和位于地表面的所有固定性物体(地物)的总体,主要是采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间距,其疏密反映了地面坡度的缓与陡。根据坡度的大小,可将地形划分为六种类型,见下表 第一章场地分析第一节基本知识4类型坡度值坡度度数设计基本特征平坡地3%以下0-143基本上是平地,道路及房屋可自由布置,但须注意排水缓坡地3%-10%143-543建筑区内车道可以纵横自由布置,不需要梯级,建筑群布置不受地形的约束中坡地10%-25%543-1402建筑区内须设梯级,车道不宜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建筑群布置受到一定限制陡坡地25%-50%1402-2634建筑区内车道须与等高线成较小锐角布置,建筑群布置与设计受到较大的限制急坡地50%-100%2634-45车道须曲折盘旋而上,梯道须与等高线成斜角布置,建筑设计需作特殊处理悬崖坡地100%以上45车道及梯道布置极困难,修建房屋工程费用大,一般不适于建筑用地类型坡度值坡度度数设计基本特征平坡地3%以下0-1435 进行地形坡度分析时,需要根据一定的坡度,求出等高线间对应的长度d(即等高线截距)等高线截距d的计算公式为:dhI*M 式中d-与需要坡度相对应的等高线截距(m)h-等高距(m)i-路线坡度(%)M-所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分母数。进行地形坡度分析时,需要根据一定的坡度,求出等高6例题:分析坡地可建建筑范围解题方法:1、掌握计算截距的公式 2、用楔形图快速判断坡度的位置 设计条件:比例:(见图1-2),单位:m,用地地形图上已知等高距为2 m。设计任务:1、地形坡度分别等于10%、25%时等高线的间距为多少米?2、用地按0%-10%、10%-25%和25%的标准,进行坡度分类。3、在用地平面图上,绘出0%-10%的可建建筑范围,10%-25%占地范围和25%的占地范围。例题:分析坡地可建建筑范围7场地设计课程课件8解答提示:1、图上计算等高线截距:d(10)=h/iM=2/10%1000=0.02m(2cm)d(25)=h/iM=2/25%1000=0.008m(8mm)2、用长度2 cm和8mm绘制楔形图,(图1-3)3、用楔形图在平面图中分别查找等高线间距2cm和8mm的点,相应地用图例表示出0%-10%,10%-25%,25%的用地范围。(图1-4)解答提示:1、图上计算等高线截距:9场地设计课程课件102、气候条件 影响场地使用的气候条件较多,如风象、降雨、日照、温度等,其中降雨和温度条件可以通过对场地的条件改造达到使用目的,而日照、风向较难改造,要合理利用。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8个或16个方位来表示(图1-5),可以根据风玫瑰图来了解。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某一地区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还可分别绘出全年、冬季、夏季的风玫瑰图。2、气候条件影响场地使用的气候条件较多,如风11 日照是表示能直接见到太阳照射时间的量。太阳的辐射强度和日照率随着纬度和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太阳高度角是指直射阳光与水平面的夹角。同一时间,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方位角是指直射阳光与正南方位的夹角,正南为0,午前为负值。我国一年之内,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小,夏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在计算日照间距时,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为准;而在同一时间内,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在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根据建设场地的纬度值,可以查得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数值,用于有关日照间距的实际计算。日照是表示能直接见到太阳照射时间的量。太阳的123、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的依据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场地岩土条件 地层结构、地下水情况、地震、不良地质现象、地表水体等方面及其对工程的影响。(2)场地岩土条件评价 地基土的均匀性、地基土的承载力标准值、场地地震效应、对不良地质现象的评价。(3)结论与建议 有无不良地质现象,是否适宜建筑,各地层承载力标准值取值,地下水类型和稳定水位标高、抗震设防烈度等级。3、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的依据是13二、建设条件 建设条件包括了区域环境条件和周围环境条件,前者是指场地在区域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生态状况与环境公害的防治,后者包括下列内容:1、周围道路交通条件 场地是否与城市道路相邻或相接,周围的城市道路性质、等级和走向情况,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2、相邻场地的建设状况 基地相邻场地的土地使用状况、布局模式、基本形态,以及场地各个要素的具体处理形式,是基地周围建设条件调研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场地要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必须做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二、建设条件建设条件包括了区域环境条件和周围14 3、基地附近所具有的一些城市特殊元素 场地周围已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城市元素,比如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城市广场或其他类型的自然或人文景观等,对场地设计会有一些特定的影响。4、现状建筑物 现状建筑物的用途、质量、层数、结构形式和建造时间。5、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 场地设施主要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两大类。前者包括商业与餐饮服务、文教、金融办公等,后者是指基地内现有的道路、广场、桥涵、和给水、排水、供暖、供电、电信和燃气等管线工程。6、现状绿化与植被 基地中的现状植物是一种有利的资源,应尽可能地加以利用,特别是对场地中的古树和一些独特树种,更应如此。7、文物古迹 场地内如有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存在,应注意保护。3、基地附近所具有的一些城市特殊元素15三、城市规划设计条件 城市规划设计条件由当地的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城市规划确定,是场地设计的前提,必须遵守。在设计时应了解清楚,掌握以下这些规定。1、用地界限 征地界限是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划定的供使用者征用的边界线,其围合的面积是征地范围(图16)。征地界限内包括城市公共设施,如代征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征地界限是土地使用者征用土地,向国家缴纳土地使用费的依据。2、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边界线,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注明。道路红线总是成对出现的,两条红线之间的线性用地为城市道路用地,由城市市政和交通部门管理。三、城市规划设计条件城市规划设计条件由当地的16场地设计课程课件173、建筑控制线 建筑控制线(也称建筑红线、建筑线),是建筑基底位置控制线,是基地中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基线。实际上,一般建筑控制线都会从道路红线后退一定距离,用来安排台阶、建筑基础、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地下管线和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当基地与其他场地毗邻时,建筑控制线可根据功能、防火、日照间距等要求,确定是否后退用地界限。4、城市绿线 在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J217-2002)中,城市绿线是指在规划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线。应按当地规划管理部门要求执行。5、蓝线 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为保证河网、水利规划实施和城市河道防洪墙安全以及防洪抢险运输要求,沿河道新建建筑物应按规定退让河道规划蓝线。3、建筑控制线186、城市紫线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限。7、交通控制 交通控制包括以下三方面:(1)基地交通出入口方位:给定机动车出入口的方位、禁止机动车开口地段和主要人流出入口方位。(2)停车泊位数:场地内应配置的机动车、自行车车位数,包括室内外。(3)道路:地块内各级支路的位置、红线宽度、断面形式、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等。6、城市紫线198、建筑高度(1)建筑限高:建筑限高是指场地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不得超过一定的控制高度,这一控制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坪至建筑物顶部女儿墙或檐口的高度。(2)建筑层数:指建筑物地面以上主体部分的层数。9、容积率 是指场地内地面以上的总建筑面积与场地用地总面积的比值,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10、建筑密度 是指场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场地总用地面积的比例(%)8、建筑高度2011、绿地率 是指场地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场地用地面积的比例。包括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防护绿地、宅旁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等用以绿化的用地。公共绿地面积的计算起止界限一般为:绿地边界距房屋墙脚1。5米;临城市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临场地内道路时算到人行道外线或路缘石外1米处;临围墙、院墙算到墙脚。但不应包含宅旁(宅间)绿地,以及建筑标准日照、防火等间距内或建筑四周附属的零散、小块绿地。11、绿地率2112、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控制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地段、城市重点区段、风貌街区及特色街道附近的场地,并根据用地功能特征、区位条件及环境景观状况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限制要求。建筑形态控制内容有:建筑形态、艺术风格、群体组合、空间尺度、建筑色彩、装饰小品等。12、建筑形态22第二节 规范规定 一、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规定:第221条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1、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2、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3、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第222条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第二节规范规定一、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231、在人行道地面上空:(1)2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0米;(2)2。5米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米,并不应大于3米;(3)3。5米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行封窗、雨蓬、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4)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蓬、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米,并不应大于3米。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路面上空:(1)25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0米;(2)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蓬、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3、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排泄雨水。1、在人行道地面上空:24第221条 可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 属于公益上有需要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第222条 骑楼、过街楼、悬挑建筑 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其净高、宽度等应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第221条可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25场地设计课程课件26B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中规定:222 临街建筑物的台阶、平台、楼梯、窗井、地下建筑、建筑基础、围墙、工程地下管线及其他构筑物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223 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应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0。7倍,不得小于5米。224 符合下述条件的建筑突出物允许突出道路红线上空(见图17)225 在道路旁设置骑楼时,骑楼柱外缘距道路红线不得小于0。45米,且应有安全措施。1、骑楼建筑的底层外墙面至道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3。5米。2、骑楼净高不得小于3。6米。3、骑楼地面与人行道地面相平,无人行道时应高出道路边界0。10。2米,表面铺装平整(见图18)B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中27场地设计课程课件28二、场地中建筑物的布置与相邻场地的关系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中有如下规定:第214条 相邻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 1、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的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当建筑前后各留有自己空地或通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线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2、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3、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不得向邻地方向设洞口、门窗、阳台、挑檐、废气排除口及排泄雨水。二、场地中建筑物的布置与相邻场地的关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9三、建筑高度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中有如下规定:231 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风景区附近的建筑物、在航线控制高度以内的建筑物,其高度系指建筑物的最高点,包括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232 在上条所指地区以外的一般地区,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女儿墙高度计算。坡顶房屋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的25%、高度不超过4米的不计入高度之内。(该技术措施建筑设计部分,第55页第2。3。1条补充规定:如建筑物处于航线控制高度以内的区域时,其高度应包括上述屋顶突出物。)三、建筑高度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30233 特殊体形的建筑顶层设有景观构筑物或设有其他辅助设施的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234 消防要求的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地坪到其屋顶面或檐口的高度。235 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通信(含微波通信)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部门对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233特殊体形的建筑顶层设有景观构筑物或设有其他辅助设31四、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即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与建筑物的性质和使用对象有关。我国采用的日照标准日是冬至日或大寒日。在日照标准日,要保证建筑物的日照量,即日照质量和日照时间。日照质量是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投射面积累计的大小及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中规定:第313条 日照标准 1、住宅应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宿舍及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2、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四、日照标准日照标准即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32B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规定:第5021条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表5。0。2-1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标准。2、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3、旧区改造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B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33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表5。0。2-1 注:底层窗台面是指距室内地坪0。9米高的外墙位置。建筑气候区划、气候区气候区、气候区大城市中 小 城市大城市中 小 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231有效日照时间带(小时)8-169-15日照时间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住宅建筑日照标准34 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 表5。0。2-2 注: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米)。本表指标仅适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条式住宅之间。方位0-15(含)15-30(含)30-45(含)45-60(含)60折 减值100L090L080L090L095LC、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中规定:247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除以日照间距系数控制外,还应以日影图进行计算或检验。不同方位间距折减换算表35五、防火间距 1、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规定:第5。1。1条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1。1的要求。五、防火间距1、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36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 表5。1。1耐火等级最 多允 许层数防火分区间备注最 大 允许 长 度(米)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平米)一、二级按 本规范第10 2条规定15025001、体育馆、剧院、展览建筑等的观众厅、展览厅的长度和面积可以根据需要确定2、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内三级5层10012001、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场所和医院、疗养院的住院部分不应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内2、商店、学校、电影院、剧院、礼堂、食堂、菜市场不应超过二层四级2层60600学校、食堂、菜市场、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等不应超过一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建筑面积表537注:重要的公共建筑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商店、学校、食堂、菜市场如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有困难,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建筑物的长度,系指建筑物各分段中线长度的总和。如遇有不规则的平面而有各种不同量法时,应采用较大值。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一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一倍计算。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如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和水幕分隔。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应独立建造。当必须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出入口。注:重要的公共建筑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商店、学校38第5。2。1条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1的规定。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表5。2。1 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防火间距(米)耐火等级一、二级679三级7810四级91012第5。2。1条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39注:两座建筑相邻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且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小于3。5米。相邻的两座建筑物,较低一座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小于3。5米。两座建筑相邻两面的外墙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根据本表减少25%。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原有建筑物,其防火间距可按四级确定。注:两座建筑相邻较高的一面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40第5。2。4条 数座一、二级耐火等级且不超过六层的住宅,如占地面积的总和不超过2500平米时,可成组布置,但组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4米。组与组或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仍不应小于本规范第5。2。1条的规定。2、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规定:第3。0。1条 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并宜符合表3。0。1的规定。第5。2。4条数座一、二级耐火等级且不超过六层的住宅,如41 建筑分类表3。0。1 名称一类二类居住建筑高级住宅19层及19层以上的普通住宅10层至18层的普通住宅公共建筑1、医院2、高级宾馆3、建筑高度超过50米或每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米的商业楼、展览馆、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4、建筑高度超过50米或每层建筑面积超过1500平米的商住楼5、广播电视楼6、电力调度楼7、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8、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9、重要的办公、科研、档案楼10、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科研、档案楼等1、除一类建筑以外的商业楼、展览、综合、电信、财贸金融、商住楼、图书馆、书库2、省级以下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3、建筑高度不超过50米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科研、档案楼等建筑分类42第4。2条 防火间距第4。2。1条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米)表4。2。1 建筑类别高层建筑裙房其他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高层建筑13991114裙房96679注: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第4。2条防火间距第4。2。1条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43场地设计课程课件443、车库的防火间距 A、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规定:第1。0。4 汽车库建筑规模宜按汽车类型和容量分为四类并应符合表1。0。4的规定。汽车库建筑分类 表1。0。4 规模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停车数(辆)500301-50051-30050注:此分类适用于中、小型车辆的坡道式汽车库及升降式汽车库,并不适用于其他机械式汽车库。3、车库的防火间距A、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45B、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规定:第3。0。1条 车库的防火分类应为四类,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车库的防火分类 表3。0。1 类别数量名称汽车库300辆151300辆51150辆50辆修车库15车位6-15车位3-5车位2车位停车场400辆251400辆101250辆100辆注:汽车库的屋面亦停放汽车时,其停车数量应计算在汽车库的总车辆数内。B、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46第3。0。2条 汽车库、修车库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三级。第3。0。3条 地下汽车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修车库和、类的汽车库、修车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类的汽车库、修车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第4。2。1条 车库之间以及车库与除甲类物品库房外的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规定。第3。0。2条汽车库、修车库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三级。47 汽车库、修车库和停车场的防火间距 表4。2。1 注: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停车场从靠近建筑物的最近停车位置边缘算起。高层汽车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汽车库、修车库与高层工业、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3米。汽车库、修车库与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2米。防火间距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名称一、二级三级汽车库、修车库、厂房、库房、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10126三级12148四级141610汽车库、修车库和停车场的防火间距表448六、防噪标准 A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规定:第2。3。6条 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2、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小时。3、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米。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米。六、防噪标准A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49七、城市高压走廊安全隔离带宽度 A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中规定:262 城市高压走廊安全隔离带宽度参考值见表2。6。2。安全隔离带内不得建任何建筑物。高压走廊隔离带宽度 表2。6。2 电压等级(KV)安全隔离带宽度(米)电压等级(KV)安全隔离带宽度(米)5005035-110302203635以下1011024七、城市高压走廊安全隔离带宽度A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50B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中规定:7552 市区内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的3550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应根据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条件及当地用地条件,结合表7。5。5的规定,合理选定。市区3550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 (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表7。5。5电压等级(KV)安全隔离带宽度(米)电压等级(KV)安全隔离带宽度(米)50060-7566、11015-2533035-453512-2022030-40B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中规定51八、视觉卫生 A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条文说明:第5。0。2条 高层塔式住宅,其侧面有窗且往往具有正面的功能,故视觉卫生因素所要求的间距比消防要求的最小间距13米大得多。北方一些城市对视觉卫生问题较注重,要求高,一般认为不小于20米较合理,而南方特别是广州等城市因用地紧张难以考虑视觉卫生问题,具体指标由各城市规划行政主观部门自行掌握。B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中规定:265 居住区住宅建筑应避免视线干扰,有效保障私密性,窗对窗、窗对阳台防视线干扰距离不宜小于18米。八、视觉卫生A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52九、抗震要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第7。3。5。1条 地震设防的城市,应保证震后城市道路和对外公路的交通通畅,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1015米。九、抗震要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53十、视距要求 A、停车场出入口的视距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第11。2。9条 停车场出入口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并设置交通标志。B汽车库出入口的视距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规定:第3。2。8条 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米,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米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米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十、视距要求A、停车场出入口的视距54C、场地内道路交叉口的视距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规定:第2。3。5条 厂内道路在平面转弯处和变坡处的视距,不应小于表2。3。5的规定。视距 表2。3。5 视距类别视距(米)停车视距15会车视距30交叉口停车视距20注:当受场地条件限制、采用会车视距困难时,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设置分道行驶的设施或其他设施(如反光镜、限制速度标志、鸣喇叭标志等)。当受场地条件限制时,交叉口停车视距可采用15米。当平面转弯处视距不符合规定时,横净距以内的障碍物,除对视线妨碍不大的稀疏树干或单个管道支架、电杆、灯柱等可保留外,应予以清除。C、场地内道路交叉口的视距视距类别视距(米)停车视距15会55十一、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 A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规定:第8。0。5。8条 居住区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米)表8。0。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十一、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A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56道路级别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与建、构筑物关系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03020多层303020有无出入口-50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02015多层202015围墙面向道路151515道路级别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与建、构筑物关系建筑57B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中有如下规定:第3。2。3条 通路与建筑物间距 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米。B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中有如下58十二、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第5。0。3条 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2、高度大于2米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米,其下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米。十二、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59第二章 地形设计 第一节 基本知识 一、竖向设计概念 竖向设计(或称垂直设计、竖向布置)是对基地的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标高)设计,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要满足经济、安全和景观等方面的要求。二、设计地面与自然地面的连接 1、边坡 边坡是一段连续的斜坡面。为了保证土体和岩石的稳定,斜坡面必须具有稳定的坡度,称边坡坡度,一般用高宽比表示,见图2-1。第二章地形设计第一节基本知识60场地设计课程课件612、挡土墙 当设计地面与自然地形之间有一定高差时,设坡后的陡坎,或处在不良地质处,或易受水流冲刷而坍塌或有滑动可能的边坡,当采用一般铺砌护坡不能满足防护要求时,或用地受限制的地段,宜设置挡土墙。3、建筑物与边坡或挡土墙的距离要求 设计地面至少要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和所有设施的布置,在有边坡或挡土墙时还要保证边坡或挡土墙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距离。因为,不论是边坡或挡土墙,其本身都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要注意使建筑物距离边坡或挡土墙一段距离,以保证场地的安全。2、挡土墙62三、常见的排水设施布置 1、雨水口 雨水口(也称雨水箅子)有立箅式、平箅式、联合式或横向雨箅等形式。通常布置在道路、停车场、广场和绿地的积水处。2、排水沟 按断面形式分类,排水沟的形式有矩形沟、梯形沟、三角形沟,其中,矩形沟较为常用。排水沟一般布置在场地地势较低处、挡土墙墙趾、边坡坡底、公路型道路两侧、下沉式地形边缘、面向建筑物的道路为下坡时道路的适当位置处。3、排水渠 排水渠的断面为抛物线形,一般设置在场地周围、公路旁,如图2-2。三、常见的排水设施布置1、雨水口63场地设计课程课件64四、竖向设计表示方法 1、设计标高法 设计标高法也称高程箭头法,根据地形图上所指示的地面高程,确定道路控制点(起止点、交叉口)与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和建筑室内外地坪的设计标高,以及场地内地形控制点的标高,将其注在图上。设计道路的坡度及坡向,以地面排水符(即箭头)表示不同地段、不同坡面地表水的排除方向,见图2-4。四、竖向设计表示方法1、设计标高法652、设计等高线法 设计等高线法是用等高线表示设计地面、道路、广场、停车场和绿地等的地形设计情况。一般用于平坦场地或室外场地要求较高的情况。设计等高线法表达地面设计标高清楚明了,能较完整表达任何一块设计用地的高程情况,见图2-5。2、设计等高线法66道路直线段等高线的计算方法如下:如图2-6。道路直线段等高线的计算方法如下:如图2-6。67第二节 规范规定 一、边坡坡度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规定:第634条 场地挖方、填方边坡的坡度允许值,应根据地质条件、边坡高度和拟采用的施工方法,结合当地的实际经验确定。挖方边坡,当山坡稳定,地质条件良好,土(岩)质比较均匀时,其坡度可按表6。3。4-1和表6。3。4-2确定。第二节规范规定一、边坡坡度68场地设计课程课件69填方边坡,如基底地质良好,其边坡坡度可按表6。3。4-3确定。填方边坡,如基底地质良好,其边坡坡度可按表6。3。4-3确定70场地设计课程课件71 二、场地适用坡度 A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规定: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表9。0。1规定:二、场地适用坡度72 B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中规定:各种场地的设计坡度应符合表3。2。2的规定。B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73三、广场设计坡度 A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第1115条 广场竖向设计应根据平面布置、地形、土方工程、地下管线、广场上主要建筑物标高、周围道路标高与排水要求等进行,并考虑广场整体布置的美观。广场排水应考虑广场地形的坡向、面积大小、相连接道路的排水设施,采用单向或多向排水。广场设计坡度,平原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最小为0。3%;丘陵和山区应小于或等于3%。地形困难时,可建成阶梯式广场。与广场相连接的道路纵坡以0。5%-2%为宜。困难时最大纵坡不应大于7%,积雪及寒冷地区不应大于6%,但在出入口处应设置纵坡小于或等于2%的缓坡段。三、广场设计坡度A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74 B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广场竖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外,尚应与相邻道路和建筑物相衔接。广场的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平原地区应为1%,丘陵和山区应为3%。B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75四、地面排水 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规定:1、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道路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设施。排水方式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2、采用车行道排泄地面雨水时,雨水口形式及数量应根据汇水面积、流量、道路纵坡等确定。3、单侧设雨水口的道路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应考虑排雨水时不影响交通和路面清洁。四、地面排水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76 B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规定:第645条 场地的排水明沟,宜采用矩形或梯形断面 明沟起点的深度,不宜小于0。2米,矩形明沟的沟底宽度,不应小于0。4米;梯形明沟的沟底宽度,不应小于0。3米。明沟的纵坡,不应小于0。3%;在地形平坦的困难地段,不应小于0。2%。按流量计算的明沟,沟顶应高于计算水位0。2米以上。雨水口应位于集水方便、与雨水管道有良好连接条件的地段。雨水口的间距,宜为2550米。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雨水口间距可大于50米。其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当道路的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应适当增加。B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规定77 C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第802条 城市用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2、地块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米以上;3、用地的规划高程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C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78五、地面坡度、道路坡度和纵坡控制 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规定:第331条 地面和道路纵坡1、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3%;地面坡度大于8%时应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2、基地车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3%,亦不应大于8%;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但其长度不应超过80米,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1。5%-2。5%。3、基地人行道的纵坡不应大于8%,大于8%时宜设踏步或局部设坡度不大于15%的坡道,路面应有防滑措施;横坡宜为1。5%-2。5%。五、地面坡度、道路坡度和纵坡控制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79 B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规定:第8054 条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坡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米,纵坡不应大于2。5%;第8。056条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第8057条 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符合表8。0。3规定;B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80场地设计课程课件81C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与限制值见表5。2。2。C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82场地设计课程课件83 D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第702条 道路规划纵坡和横坡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机动车车行道规划纵坡应符合表7。0。2-1的规定: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城市道路的最大纵坡不得大于6%;D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84场地设计课程课件85F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中规定:431 道路纵坡1、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超过100米,路面应有防滑措施。六、路拱设计坡度 A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规定:路拱设计坡度应根据路面宽度、面层类型、计算行车速度、纵坡及气候等条件确定,见表4。8。2。F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中86场地设计课程课件87场地设计课程课件88C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中规定:436 道路横坡1、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坡为1。5%-2。5%。2、人行道横坡为1。0%-2。0%。C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中89第三章 场地剖面 第一节 基本知识 一、设计地面的标高 设计地面的标高是指经过场地整平形成的设计地面的控制性高程。1、防洪排涝进行滨水场地设计时,应保证场地设计地面的标高高出设计频率洪水位及雍浪高0。5米以上,如图3-1;否则应有有效的防洪措施。设计洪水位视建设项目的规模、使用年限确定。2、土方工程量在地形起伏变化不大的地方,可以根据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自然地面标高的平均值初步确定设计地面的标高;否则,应充分利用地形,适当地加大设计地面的坡度,反复调整设计地面标高,使设计地面尽可能地与自然地面接近,两者形成的高差较小,才能减少土石方工程量、支撑构筑物和建筑基础的工程量。第三章场地剖面第一节基本知识一、90场地设计课程课件913、城市下水管道接入点标高面积较大的平坦场地,由于地势平坦,重力自流管线又有纵坡的关系,场地雨水和污水排水口的标高可能比较低,如果低于城市下水井接入点的标高,场地的雨水和污水就不能顺利排放。4、地下水位高低地下水较高的地段不宜挖方,减少处理地下水位造成的防水施工费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段,可考虑适当挖方,以获得较高地耐力,减少基础埋深。5、环境景观要求在场地平整中,应根据环境景观的不同要求来采取不同措施。3、城市下水管道接入点标高92二、确定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设计标高 1、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是指0。00平面的标高。2、室外场地的设计标高室外场地的设计标高是指散水坡脚处地面标高。3、建筑物室内外地坪高差一般应根据各种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出入口要求、场地地形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其室内外最小高差见表3-1。含有地下室的建筑物,其室内地坪标高一般应比室外地坪高0。5米,以免雨水倒灌。二、确定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设计标高1、建筑物室内地坪标934、确定方法当自然地形较为平坦不进行场地平整,且建筑长度不是很长时,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取地形的最高点标高加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最小高差确定,建筑物室外散水坡脚标高根据地形图直接读取;当建筑群两端的地形标高落差较大时,取地形标高的平均值加上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最小高差确定,同时作好高处排水沟。如果进行了场地整平,建筑物的室外地坪(散水坡脚)标高就等于设计地面标高,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的确定可根据最高点、平均值或最低处标高加上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最小高差确定。5、各设计标高之间的协调一般的应使道路设计标高低于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满足场地不积水的要求即可。4、确定方法94三、场地平整土方量 1、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将基地划分成若干个方格,根据自然地面与设计地面的高差,计算挖方和填方的体积,分别汇总即为土方量。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平坦场地。(1)方格网交叉点表达内容方格网交叉点表达内容有设计地面标高、自然地面标高、施工高度和角点编号,其位置如图3-3所示。(2)零点与零线在一个方格内之相邻两交叉点,如果一点为填方而另一点为挖方时,在这两点之间必有一不挖不填之点,此处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相等,即施工高度为零,故称为零点(图3-4)。零点的位置可用图解法求出,用直尺在填方交叉点沿着与零点所在边垂直的边上,标出一定比例的填方高度,然后,在挖方交叉点相反方向标出同样比例的挖方高度,两高度点连线与方格边相交点,即为零点。将零点相连接成线段,即为零线(挖方区和填方区的分界线)。三、场地平整土方量1、方格网法95场地设计课程课件96(3)方格网土方计算公式(3)方格网土方计算公式97场地设计课程课件982、横断面法 断面法是将基地划分成若干段,根据每段两端的断面面积,计算各段挖方和填方的体积(图3-5),分别汇总即为土方量。该方法适用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自然地形复杂的坡地场地。2、横断面法99第二节 规范规定 一、地面形式选择A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第401条 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第402条 用地自然坡度小于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第403条 台阶式和混合式中的台地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1、台地划分应与规划布局和总平面布置相协调,应满足使用性质相同的用地或功能密切联系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同一台地或相邻台地的布局要求;2、台地的长边应平行于等高线布置3、台地高度、宽度和长度应结合地形并满足使用要求确定。台地的高度宜为1。53。0米。B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规定: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第二节规范规定一、地面形式100二、确定设计标高 A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规定:第622条 受江、河、湖、海的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工业企业,场地设计标高应符合下列规定:1、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设计频率水位0。5米,当有波浪侵袭和雍水现象时,尚应加上波浪侵袭高度和雍水高度;2、当按上述规定确定的场地设计标高,填方量大,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设防洪堤的方案,其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厂区周围汇水区域内的设计频率内涝水位。当内涝水位较高,场地填方量仍很大,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取可靠的防、排内涝水措施,此时对场地设计标高不作规定。B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规定:二、确定设计标高A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101第212条 基地高程1、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2、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C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中规定:313 场地竖向设计的原则 6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或等于城市设计防洪、防涝标高;沿海或受洪水泛滥威胁地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设计洪水位标高0。5-1。0米,否则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7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8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场地周围道路设计标高,且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米以上。9场地设计标高与建筑物首层地面标高之间的高差应大于0。15米;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易下沉软地基地区应适当加大其高差;在潮湿气候地区,可将建筑物首层地面架空,使其与地面脱开,在土壤与首层楼面之间做通气孔,并用铁箅防护。第212条基地高程102三、室内外地面 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规定:第331条 室内外地面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米。B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规定: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应高出室外场地地面设计标高,且不应小于0。15米。建筑物位于可能沉陷的地段、排水条件不良地段和有特殊防潮要求、有贵重设备或受淹后损失大的建筑,应根据需要加大建筑物的室内外高差。三、室内外地面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103四、车道纵坡及缓和坡段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规定:第417条 汽车库内通车道的最大纵坡应符合表4。1。7的规定。第418条 汽车库内当通车道的纵坡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应设缓坡。其(图3-6)汽车库的汽车出入口宽度,单向行驶时不宜小于3。5米,双向行驶时不宜小于6。0米。四、车道纵坡及缓和坡段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104场地设计课程课件105场地设计课程课件106五、土石方与防护工程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第903条 用地的防护工程设置,宜根据规划地面形式及所防护的灾害类别确定,主要采用护坡、挡土墙或堤、坝等。防护工程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街区用地的防护应与其外围道路工程的防护相结合;2 台阶式用地的台阶之间应用护坡或挡土墙连接,相邻台地间高差大于1。5米时,应在挡土墙或坡比值大于0。5的护坡顶加设安全防护设施;3 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或等于0。5;砌筑型护坡的坡比值宜为0。51。0;4 在建(构)筑物密集、用地紧张区域及有装卸作用要求的台阶应采用挡土墙防护;人口密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差、降雨量多的地区,不宜采用土质护坡;5。挡土墙的高度宜为1。53。0米,超过6。0米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应小于1。0米;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米左右高度退台。五、土石方与防护工程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107第四章 地面停车场 第一节基本知识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出入口是停车场与外部道路连接点、车辆出入的通道,应方便车辆到达停车泊位,停车场出入口处应作到视线通畅。2、通道行车通道可为单车道或双车道,双车道较合理,但占地面积较大。常见的有一侧通道一侧停车、中间通道两侧停车、两侧通道中间停车以及环行通道四周停车等多种关系。其中,中间通道两侧停车的行车通道利用率较高,为停车场较多采用的形式。第四章地面停车场第一节基本知识108 3、停车位 停车位大小与停放的车型有关,小汽车的停车位为3*6米。停车场边缘及转角处的停车位应比正常的更宽一些,以保证车辆进出方便、安全,特别是在受到建筑物、车道或其他障碍物限制时,更要考虑尺寸上留有余地,一般端部的停车位应比正常的宽30厘米,在架空建筑物下面的停车位宽度应为3。35米(净高应在2。2米以上),而且在布置时应注意到柱子等对车辆进出的影响。4、隔离带 停车场的车辆要根据防火要求分组停放。利用隔离带,可以布置绿化,为汽车遮阳。5、附属设施 停车场的设计,除了停车区、出入口的设置外,还要根据其服务要求,设置必要的附属设施,如驾驶员的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等设施,并应布置一定的防火通道。现在停车场的管理较多采用刷卡式管理。3、停车位109二、停车场布置的一般原则1、根据场地功能要求设置,满足城市规划及交通管理部门要求。2、合理确定停车场(库)的规模,对内服务型按内部要求设置,对外服务型如车站、码头、航空港、影剧院、体育馆、宾馆、商场,根据旅客流量估算或按当地规划、交通等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可适当放宽。3、停车场内交通流线组织必须明确。停车场内交通尽可能遵循“单向右行”的原则,避免车流相互交叉;停车场应按不同类型及性质的车辆,分别安排场地停车,以确保进出安全与交通疏散,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并应设置醒目的交通设施、交通标志(如划线、铺设彩色路面),以划分停车位和行驶通道的范围。二、停车场布置的一般原则1、根据场地功能要求设置,满足城1104、停车场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场内路面结构、绿化、照明、排水及必要的附属设施的设计。5、停车场设计以近期为主,并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可考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结合,选择灵活应变性强的停车方式,如采用柱网结构空间。6、注意环境保护,减少躁声、废气污染。4、停车场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场内路面结构、绿化、照明、111三、设计方法1、确定技术条件根据规范规定确定出入口位置、通道、停车数量、停车坪布置和残疾人车位布置等的标准。2、平面布置停车场平面设计应有效地利用场地,合理安排停车区及通道,便于车辆进出,满足防火安全要求,并留出布设附属设施的位置。三、设计方法1、确定技术条件112 (1)停车场内部交通流线组织:其交通是右转出入城市道路的车道,当有两个出入口时,应将入口和出口分开。(2)确定通道布置:有的停车场是尽端式,有的是环道。虽然通道的形式不同,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