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常识课件

上传人:hloru****lorv6 文档编号:241298186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X 页数:105 大小:49.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笔书法常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硬笔书法常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硬笔书法常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硬笔楷书第二章硬笔楷书前言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因为其笔画定型,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因为其笔画定型,法度严谨,可作楷模,故称楷书。楷书形成于汉法度严谨,可作楷模,故称楷书。楷书形成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楷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并一直沿用到今天。楷书把隶书的波磔改为平直,字形由隶书的扁方变书把隶书的波磔改为平直,字形由隶书的扁方变为正方,形成了方块汉字,且字体简化,便于识为正方,形成了方块汉字,且字体简化,便于识记。楷书以其独到的优越性成为正式场合应用得记。楷书以其独到的优越性成为正式场合应用得最多的书体。学习书法,历来都提倡从楷书开始,最多的书体。学习书法,历来都提倡从楷书开始,这是千百年来实践证明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也这是千百年来实践证明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大家心目中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律。我认为,学是大家心目中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律。我认为,学习硬笔书法,也应该从楷书入手。习硬笔书法,也应该从楷书入手。前言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因为其笔画定型,法度严谨,可作笔画独体字结构偏旁合体字成篇字的书写第一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四节第五节第五节目录笔画独体字结构偏旁合体字成篇字的书写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一节笔画第一节笔画一、笔画四要素掌握笔画的写法需要注意四个方面,即笔画的角度、弯度、粗细和长度。掌握笔画的写法需要注意四个方面,即笔画的角度、弯度、粗细和长度。我们以点为例解释一下。从角度看,斜点是从左上向右下写的,和水平线的夹角约为45;从弯度看,它的右侧轮廓是曲线,左下侧轮廓接近直线;从粗细看,它的起笔处较细,总长度的23处最粗,收笔处也比较细;从长度看,斜点是楷书中最短的笔画。一、笔画四要素掌握笔画的写法需要注意四个方面,即笔画的角度二、基本笔画(一)横(一)横1.长横。向右下顿笔起笔,向右上行笔,到右边再向右下顿笔。这个笔画左边低,右边高,和水平线的夹角为515;稍弯,略微向上鼓;两端粗,中间细;比较长。2.斜横。与长横写法相似,区别是左低右高更加明显。二、基本笔画(一)横二、基本笔画3.上横。左低右高,略微往下鼓一点儿,左细右粗,比较短。多用在字的上边。二、基本笔画3.上横。左低右高,略微往下鼓一点儿,左二、基本笔画(二)提(二)提向右下顿笔后向右上快速挑出。左低右高,比较直,先粗后细,长度因字而异。二、基本笔画(二)提二、基本笔画(三)竖(三)竖1.悬针竖。向右下顿笔,向左略微回笔,向正下运笔,到后边逐渐加快速度并提笔。这个笔画和水平线垂直,很直,上粗下细,比较长。2.垂露竖。向右下顿笔,向左略微回笔,向正下运笔,到最后顿笔。这个笔画和水平线垂直,很直,两头儿粗中间细,比较长。二、基本笔画(三)竖二、基本笔画悬针竖和垂露竖都属于长竖,但是前者是出锋的,后者是回锋的。一般来说,如果不是最后一笔的竖都用垂露竖写法;如果竖是最后一笔,还要看其他笔画的收放情况。如“十”字的横是回锋的笔画,这个字的竖就可以写成出锋的悬针竖;“个”字的撇和捺都是出锋的笔画,这个字的竖就要写成回锋的垂露竖。同样道理,“申”字的前四笔都是回锋的笔画,这个字的末笔竖就可以写成出锋的悬针竖;“引”字左边有出锋的竖折折钩,这个字的末笔竖就要写成回锋的垂露竖。二、基本笔画悬针竖和垂露竖都属于长竖,但是前者是出锋的二、基本笔画(四)撇(四)撇1.平撇。向右下顿笔,向左下运笔,轻轻一甩,由粗变细。这个笔画角度比较平,长度比较短,也比较直,用在字的顶部。2.短斜撇。向右下顿笔,向左下运笔,轻轻一甩,由粗变细。这个笔画比平撇的角度稍竖。二、基本笔画(四)撇二、基本笔画3.长斜撇。向右下顿笔,向左下运笔,轻轻一甩,由粗变细。这个笔画比较长,有一定弯度。4.竖撇。向右下顿笔,略微回笔后向下运笔,到总长度的23处以后转向左下,轻轻一甩,由粗变细。这个笔画比较长,先直后弯。二、基本笔画3.长斜撇。向右下顿笔,向左下运笔,轻轻二、基本笔画5.长弯撇。向右下顿笔,略微回笔后向下运笔,到总长度的23处以后转向左,轻轻一甩,由粗变细。这个笔画的后半部分弯度比较大。二、基本笔画5.长弯撇。向右下顿笔,略微回笔后向下运二、基本笔画(五)点(五)点1.斜点。向右下弧形运笔书写,倾斜角度约为45,左上尖右下圆,稍向右上鼓,很短。2.长点。写法与斜点相似,区别是比斜点长。二、基本笔画(五)点二、基本笔画3.垂点。向左下弧形运笔书写,由细到粗,向右上回笔,倾斜角度在60以上,稍弯,很短。二、基本笔画3.垂点。向左下弧形运笔书写,由细到粗,二、基本笔画(六)捺(六)捺1.短斜捺。向右下运笔,由细到粗,稍微停顿后向右一甩,使笔画由粗变细。2.长斜捺。和短斜捺写法相似,区别是比短斜捺多一个小弯儿。在字中如果捺的开头不和其他笔画相连,那么开头应该有个小弯儿,即写作长斜捺。二、基本笔画(六)捺二、基本笔画3.平捺。稍微顿笔,平走一段,转向右下,逐渐加重,稍微停顿后向右甩,出尖。这个笔画的角度比较平,弯度较小,比较长。二、基本笔画3.平捺。稍微顿笔,平走一段,转向右下,三、复合笔画1.1.横折。横折。写完横后稍微提笔,转向右上,再向右下顿笔,稍微回笔后再向左下连写竖部。要求折部要方,这样才有力度。2.2.横钩。横钩。写完横后稍微提笔,转向右上,再向右下顿笔,稍微回笔后再向左下写钩。横部和钩部的夹角约为30。三、复合笔画1.横折。三、复合笔画3.3.横撇。横撇。写完横后稍微提笔,转向右上,再向右下顿笔,稍微回笔后再向左下连写撇部。4.4.竖折。竖折。写完竖部后稍微提笔转向左下,再向右下顿笔,稍微回笔后连写横部。三、复合笔画3.横撇。三、复合笔画5.5.竖提。竖提。写完竖部后稍微提笔转向左下,再向右下顿笔,稍微回笔后写提部。6.6.竖钩。竖钩。写完竖部后提笔转向右下,再向左下顿笔,再稍微向右上回笔,最后向左上出锋。竖部与钩部的夹角约为45。三、复合笔画5.竖提。三、复合笔画7.7.竖弯。竖弯。写完竖部后向右弧形运笔,稍微向左回笔即可。这个笔画比较短小。8.8.弯钩。弯钩。轻起笔,向下弧形运笔,逐渐加重,最后向左上写钩。写这个笔画时务必保持重心稳定,不能向左或向右倾斜。三、复合笔画7.竖弯。三、复合笔画9.9.斜钩。斜钩。向右下顿笔,稍回笔后向右下弧形运笔,向右上写钩。10.10.卧钩。卧钩。轻起笔,向右下弧形运笔,逐渐加重,转向右上,向左上写钩。三、复合笔画9.斜钩。三、复合笔画11.11.撇点。撇点。撇部先粗后细,点部先细后粗。12.12.撇折。撇折。写完撇部后稍顿笔,再写横部。三、复合笔画11.撇点。三、复合笔画13.13.撇提。撇提。写完撇部后稍顿笔,再写提部。14.14.横折钩。横折钩。横部稍左低右高,稍细。竖部稍斜,稍弯,稍粗。三、复合笔画13.撇提。三、复合笔画15.15.横折弯。横折弯。是横和竖弯的连写。这个笔画比较短。16.16.横折提。横折提。横部左低右高,比较短。竖部比较正。提部角度比较竖立。三、复合笔画15.横折弯。三、复合笔画17.17.竖弯钩。竖弯钩。竖部正。横部平,稍弯。钩指向正上。18.18.竖折撇。竖折撇。竖部斜。横部短。这个笔画的起笔处和末端要垂直对齐。三、复合笔画17.竖弯钩。三、复合笔画19.19.横折斜钩。横折斜钩。横部左低右高。斜钩部较长,钩指向右上。20.20.横折弯钩。横折弯钩。这个笔画各部分的长度、角度和弯度差别较大。三、复合笔画19.横折斜钩。三、复合笔画21.21.横折折撇。横折折撇。第一个横部左低右高,稍长;第一个撇部短而且直;第二个横部左高右低,很短;第二个撇部长而且弯。22.22.横折弯撇。横折弯撇。横部左低右高,很短。余下部分较短,弯度较小。三、复合笔画21.横折折撇。三、复合笔画23.23.横撇弯钩。横撇弯钩。横部左低右高。撇部很短。弯钩指向左上。24.24.竖折折钩。竖折折钩。一般第一个竖部短,第二个竖部长,横部左低右高。三、复合笔画23.横撇弯钩。三、复合笔画25.25.横折折折钩(一)横折折折钩(一)第一个横部左低右高,稍长;第二个横部平,较短;第一个竖部很短;第二个竖部较长较弯。26.26.横折折折钩(二)。横折折折钩(二)。和横折折折钩(一)的区别是第一个横部短,第二个横部长。三、复合笔画25.横折折折钩(一)第二节独体字结构第二节独体字结构一、楷书结构的要素决定楷书结构的要素主要有两个,即位置和比例。决定楷书结构的要素主要有两个,即位置和比例。(一)位置(一)位置位置就是每个笔画分别写在哪里。笔画的位置对字的结构会产生影响。比如“人”字由撇和捺组成,如果捺的位置特别偏下,这个字的上半部分就会太长,像长颈鹿;如果捺的位置特别偏上,这个字就像个圆规;只有捺从撇的黄金分割点起笔,这个字的结构才是最匀称的。一、楷书结构的要素决定楷书结构的要素主要有两个,即位置和比一、楷书结构的要素(二)比例(二)比例这里所说的比例就是组成一个字的每个笔画之间的长度比例以及被分割后的笔画的各个部分之间的长度比例。比如“中”字的长竖被分为三部分,它们的长度比例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长度相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长度之和等于第三部分的长度。一、楷书结构的要素(二)比例二、楷书结构的原则(一)重心稳定(一)重心稳定1.上下对正。字的上下笔画必须对正。如“三”字的三个横的中点要垂直对齐,“车”字的撇的起笔处和下边的竖对正,“立”字第一点和两个横的中点垂直对齐,“里”字的中竖连接五个横的中点。2.横平竖直。凡是有长横长竖的字,一般要让它横平竖直,这样结构比较稳定。二、楷书结构的原则(一)重心稳定二、楷书结构的原则3.撇捺对称。有撇有捺的字,撇捺的长度可能不同,但是撇捺的角度一般是对称的。4.撇点对称。字的下边有撇和点的,要让撇和点的角度对称。二、楷书结构的原则3.撇捺对称。有撇有捺的字,撇捺的二、楷书结构的原则(二)点画联系(二)点画联系1.前后联系。写完每个笔画之后,笔尖都要指向下一笔的起点。如写“三”字,第一横的终点和第二横的起点相联系,第二横的终点和第三横的起点相呼应。2.中心联系。每个字都有一个中心,所有笔画都围绕着这个中心来安排。如“水”字左边的横折撇、右边的撇和捺都指向竖钩的黄金分割点。3.首尾联系。如“以”字的最后一笔要对准第一笔竖提的起点,“虫”字的最后一笔对准第一笔竖的起点。二、楷书结构的原则(二)点画联系二、楷书结构的原则(三)比例匀称(三)比例匀称1.左右对称。不少汉字的楷书写法左右基本对称,给人以匀称的感觉。2.距离相等。距离相等就会显得匀称。当然,这里所讲的距离相等不是完全相等,而是基本相等,又稍有变化。一个字之中如果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方向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笔画时,这些笔画一般要写成距离相等。比如下面的“目”字的四个横之间的距离相等,“里”字的五个横之间的距离相等,“用”字的撇、竖、竖钩之间的距离相等,“勿”字的三个撇、横折钩的竖之间的距离也相等。二、楷书结构的原则(三)比例匀称二、楷书结构的原则3.空白面积接近。一个字的结构匀称是指字内各处空白的面积接近。如果各处空白面积相差悬殊,就会导致结构不匀称。如“及”字内部的各处空白(即A、B、C、D)的面积基本相等,字形匀称。很多书法著作、教材讲到“台”字的结构时都会归入上宽下窄一类,其实这种分类方法对于学生掌握结构并无帮助。实际上“台”字内部的三处空白面积相等,才是结构匀称。二、楷书结构的原则3.空白面积接近。一个字的结构匀称二、楷书结构的原则(四)松紧变化(四)松紧变化1.“三紧三松”。在做到字形重心稳定、点画联系和比例匀称之后,我们还要做到字形有变化,才不至于单调乏味。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就是“三紧三松”。“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从魏晋到唐宋的楷字法书,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字的结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内紧外松、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因而字的重心一般是处于中心点的略微偏上偏左的一个小范围内。”A我们把这个原则简称为“三紧三松”,也就是内紧外松、上紧下松、左紧右松。我们以“三”字为例,历代书法家书写的楷书“三”字多数是第二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二、楷书结构的原则(四)松紧变化二、楷书结构的原则用“三紧三松”原则解释,第二横最短,就是内紧,第一横、第三横都比第二横长,就是外松。第一横比第三横短,就是上紧下松。同样道理,“巨”字的四个横中中间的两横最短,下边的横最长;“川”字中间的竖最短,右边的竖最长;“而”字中间的两竖短,横折钩的竖最长。二、楷书结构的原则用“三紧三松”原则解释,第二横最短,二、楷书结构的原则2.黄金分割。上面谈到字形要有松紧变化,但是松紧的程度也是有规律的,这就是黄金分割。在楷书结构中,黄金分割处处存在。我们以“长”字为例,系统讲解字的结构。这个字的横和竖垂直,撇和捺角度对称,可以使字的结构稳定。撇和捺都指向横和竖钩的交点,这就是点画联系。每个笔画组合而成的空白面积是基本相等的,这就是字形匀称。这个字上边的撇短,下边的捺长,竖提的上半部分短,下半部分长,这就是上紧下松;横的左半部分短,右半部分长,就是左紧右松;字的内部笔画密集,外围笔画舒朗,就是内紧外松。横和竖钩的交点就是这个字的黄金分割点。二、楷书结构的原则2.黄金分割。上面谈到字形要有松紧第三节偏旁第三节偏旁一、字头类1.倒八字头。点和撇角度对称。点和撇的中点水平对齐。撇比点长。2.人字头。撇和捺相连,撇出头。撇和捺角度对称,末端在同一水平线上。一、字头类1.倒八字头。点和撇角度对称。点和撇的中点一、字头类3.草字头。横稍左低右高,被两个竖三等分。两个竖分别向左右倾斜,左竖短,右竖长。两竖都是上边长下边短。4.大字头。横左细右粗,稍微左低右高。撇从横的左半部分穿过去。捺和撇的下半段对称。带这个字头的字,下半部分要伸到大字头里边去,形成上包下的形式。一、字头类3.草字头。横稍左低右高,被两个竖三等分。一、字头类5.小字头。竖比较短。两个点角度对称,长度相等。两个点的位置稍偏下。6.尚字头。中间是短竖,左边是斜点,右边是短撇。三个笔画往一起聚,但不相连。一、字头类5.小字头。竖比较短。两个点角度对称,长度一、字头类7.折文头。第二笔从第一笔的中间起笔,其撇部和第一笔平行,但长且弯。捺从第一笔的下半部分起笔,与第二撇对称。第二笔和第三笔的末端水平对齐。8.宝字盖。第一笔是斜点。第二笔是垂点。横钩稍左低右高,不和第一笔相连。一、字头类7.折文头。第二笔从第一笔的中间起笔,其撇一、字头类9.日字头。左右对称,上宽下窄。中间的横和左竖相连,和右竖分开。三个横画之间距离相等。10.爪字头。第一笔平撇比较短直,第三笔比第二笔稍短小。后三笔的笔画往一起聚,但不连上。一、字头类9.日字头。左右对称,上宽下窄。中间的横和一、字头类11.网字头。整体比较宽扁,上宽下窄。四个竖画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12.穴字头。第二笔垂点、第四笔撇、第五笔点和横钩的末端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第四笔撇和第五笔点一半在宝盖里边,一半在宝盖外边。一、字头类11.网字头。整体比较宽扁,上宽下窄。四个一、字头类13.竹字头。撇的倾斜角度约为60,很短。横从撇的中点以下的地方起笔,左低右高。点不和撇相连,和横相连。左右两部分的写法基本相同,左小右大。14.雨字头。第一笔横比较短。第二笔是左点。横钩的长度是上横的两倍左右。竖写在正中。四个点都是斜点,排列均匀。一、字头类13.竹字头。撇的倾斜角度约为60,很短二、字底类1.八字底。撇和点角度对称,长度相近。2.大字底。横比较长。撇出头很短。捺和撇角度对称。二、字底类1.八字底。撇和点角度对称,长度相近。二、字底类3.女字底。撇点的撇部短,点部长。第二笔撇和第一笔的撇部角度平行。横很长。4.木字底(一)。横比较长。竖出头很短。撇和捺都从横竖的交点起笔,角度对称。二、字底类3.女字底。撇点的撇部短,点部长。第二笔撇二、字底类5.木字底(二)。横比较长。竖钩出头很短。两个点角度对称,长度相等。6.月(肉)字底。竖朝左下写。横折钩的竖向右下写。两个短横的位置稍偏上,和左竖相连,不和右边相连。二、字底类5.木字底(二)。横比较长。竖钩出头很短。二、字底类7.四点底。第一笔是垂点,后三笔都是斜点。四个点中两边的大,中间的小。四个点之间的距离相等,起笔处在同一水平线上。8.心字底(一)。卧钩的起笔处和垂点的起笔处水平对齐。第二点比第一点偏上。第三点比第二点偏上。二、字底类7.四点底。第一笔是垂点,后三笔都是斜点。二、字底类9.心字底(二)。卧钩变为竖钩。左边是垂点。右边的两个斜点第一个小,第二个大。这种字多用于心字底紧邻长撇长捺的字中。10.皿字底。竖和横折的竖部分别向左右倾斜,两个小竖均匀排列。下横的长度是上横的两倍左右。二、字底类9.心字底(二)。卧钩变为竖钩。左边是垂点二、字底类11.糸字底。第二个撇折比第一个长而且宽。“小”部稍宽,左右对称。注意两个点不能比竖钩偏下。二、字底类11.糸字底。第二个撇折比第一个长而且宽。三、左偏旁类1.单人旁。撇比较竖立。竖从撇的中点起笔,是垂露竖。撇和竖长度相近。2.两点水。点短提长,角度对称,末端垂直对齐。三、左偏旁类1.单人旁。撇比较竖立。竖从撇的中点起笔三、左偏旁类3.言字旁。横折提从点的左下方起笔,让横折提的竖部对准上边的点。4.左耳刀。横撇弯钩上下基本对称。竖的长度是横撇弯钩的高度的两倍,是垂露竖。三、左偏旁类3.言字旁。横折提从点的左下方起笔,让横三、左偏旁类5.又字旁。横折撇的横部左低右高,比较短,撇部稍长,角度比较竖。点的位置偏上。6.工字旁。横比较短。竖的位置偏右。提比横长,位置偏左。三、左偏旁类5.又字旁。横折撇的横部左低右高,比较短三、左偏旁类7.提土旁。横比较短。竖的位置偏右,上下两段长度相等。提比横长,位置偏左。8.提手旁。横比较短。竖钩的位置偏右。提比横长,位置偏左。三、左偏旁类7.提土旁。横比较短。竖的位置偏右,上下三、左偏旁类9.口字旁。上边宽,下边窄。两个横部都右边高。形体较小,位置偏上。10.巾字旁。第一笔竖比较短。第二笔横折钩的横部短,竖部稍长。第三笔的位置稍偏右,稍偏下,是垂露竖。三、左偏旁类9.口字旁。上边宽,下边窄。两个横部都右三、左偏旁类11.双人旁。第一撇的角度比较竖立,比较短。第二撇从第一撇的起笔处的正下起笔,即两个撇的起点垂直对齐。两个撇角度平行,第二撇稍长。竖从第二撇的黄金分割点起笔,是垂露竖。12.反犬旁。撇的角度比较竖立。弯钩重心稳定。第二撇的位置稍偏上,起笔处是这个偏旁的黄金分割点。两个撇的角度平行。三、左偏旁类11.双人旁。第一撇的角度比较竖立,比较三、左偏旁类13.食字旁。撇比较竖直。横钩从撇的中点起笔,很短。竖提的起点对准撇的起点,其末端不超过横钩。14.三点水。点的角度比较竖立。第二点的位置偏左偏上,它的中点就是三点水的黄金分割点。提的起点比第一点偏左,比第二点偏右。三、左偏旁类13.食字旁。撇比较竖直。横钩从撇的中点三、左偏旁类15.竖心旁。左边的垂点角度较竖,稍长,在竖的中点附近,不和竖相连。右边的斜点角度稍平,稍短,和竖相连,位置稍偏上。竖比较长,是垂露竖。16.弓字旁。三个横都左低右高,长度相近,第二个稍短,第三个稍长。三个竖都稍向右倾斜,第二个稍短,第三个稍长。三、左偏旁类15.竖心旁。左边的垂点角度较竖,稍长,三、左偏旁类17.女字旁。第一笔撇点比较竖直,撇部长,点部短。第二笔撇较弯,位置偏下。提左低右高,右边不出头。18.子字旁。横折撇的横部稍微左低右高,撇部写到横部的中点的正下位置。弯钩要重心稳定。提的位置偏左偏上。三、左偏旁类17.女字旁。第一笔撇点比较竖直,撇部长三、左偏旁类19.绞丝旁。两个撇部角度平行。两个提角度平行。三个笔画的左端垂直对齐,右端也垂直对齐。20.马字旁。横折的横部短,竖部长。竖折折钩的第一个竖部稍短,第二个竖部稍长。竖折折钩的横部与横折相连,分为两部分,左半部分比右半部分长。提的位置稍偏左偏上。三、左偏旁类19.绞丝旁。两个撇部角度平行。两个提角三、左偏旁类21.王字旁。第二横比第一横稍短。竖偏右。提比横长,位置偏左。22.木字旁。横要左低右高。竖偏右。撇从横和竖的交点起笔,点的起笔位置比撇偏下,比较短。三、左偏旁类21.王字旁。第二横比第一横稍短。竖偏右三、左偏旁类23.车字旁。横比较短,右边高。撇提的起点和横的中点垂直对齐。竖对准撇提的起笔处,是垂露竖。提稍长,位置偏左。24.牛字旁。撇比较竖直,比较短。横从撇的下半部分起笔,很短。竖的位置偏右,是垂露竖。提比横长,位置稍偏左。三、左偏旁类23.车字旁。横比较短,右边高。撇提的起三、左偏旁类25.月字旁。撇比较竖直。横折钩的横部很短,竖部很长。两个短横的位置偏上,和撇相连,不和竖相连。26.方字旁。点的角度较竖。横的位置偏左。横折钩偏右。撇和横折钩的竖部角度平行。三、左偏旁类25.月字旁。撇比较竖直。横折钩的横部很三、左偏旁类27.火字旁。第一点的角度较竖。短撇的位置稍偏上。长撇和短撇相连,不和第一点相连。第二点和短撇角度对称。28.示字旁。第一点的角度较竖。横折撇从点的左下起笔,右端对准上边的点。竖从撇的上半部分起笔,是垂露竖。第二点从竖的起笔处起笔。三、左偏旁类27.火字旁。第一点的角度较竖。短撇的位三、左偏旁类29.金字旁。撇比较竖直,比较长。第一横从撇的1/3处起笔,很短。第二横比第一横短,第三横比第二横长一点儿。竖提写在横的中间。第一、第三横以及竖提的末端在同一条垂线上。30.矢字旁。第一撇比较竖直,稍短。第一横从第一撇的下部起笔。第二横比第一横长,位置偏左。第二撇的起点和第一撇的起点垂直对齐,先直后弯。点短且位置偏上。三、左偏旁类29.金字旁。撇比较竖直,比较长。第一横三、左偏旁类31.禾木旁。第一笔撇短平直。横左低右高,位置偏左。竖的位置偏右,是垂露竖。第二撇从横竖交点起笔,角度较竖。点很短。32.立字旁。第一点角度比较竖立。横的位置偏左。第二点比第一点的角度还要竖立。撇和第二点角度对称。提比横长,位置偏左。三、左偏旁类31.禾木旁。第一笔撇短平直。横左低右高三、左偏旁类33.衣字旁。第一点的角度较竖。横折撇从点的左下起笔,右端和第一点垂直对齐。竖从撇的上半部分起笔,撇和第二点从竖的起笔处起笔。34.耳字旁。三个横和提这四个笔画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第二、第三横和左侧的竖相连。提稍长,位置偏左。两个竖都写成垂露竖。三、左偏旁类33.衣字旁。第一点的角度较竖。横折撇从三、左偏旁类35.虫字旁。“口”部稍微左低右高。长竖被“口”部分为三段,第二段最短。提的位置偏左。点比较短。36.舟字旁。第一撇短而且竖直。第二撇竖长。横折钩的横部短,竖部长。横左边低,右边高,右边不出头。第一个点写在空白处的中间。第二个点的位置偏上。三、左偏旁类35.虫字旁。“口”部稍微左低右高。长竖三、左偏旁类37.米字旁。上边的点和撇角度对称,点短撇长。横左低右高,竖偏右。下撇从横竖交点起笔,下点稍偏下。38.酉字旁。外形接近长方形。笔画之间的距离比较匀称。撇和竖弯之间的距离稍小。三、左偏旁类37.米字旁。上边的点和撇角度对称,点短三、左偏旁类39.足字旁。“口”部稍左低右高。“止”部的第一竖写在“口”部的正下方,第二竖对准“口”部的左下角。提的位置偏左。40.身字旁。第一撇短而且直。竖向右下写。横折钩的竖部的长度是左边的竖的两倍。两个短横和左边的竖相连。第三横左低右高。第二撇从第三横的末端起笔,不出头。三、左偏旁类39.足字旁。“口”部稍左低右高。“止”四、右偏旁类1.立刀旁。竖的位置稍偏上。竖钩离短竖比较近,长度是短竖的两倍左右。2.右耳刀。横撇弯钩比较长。竖稍出头,是悬针竖。四、右偏旁类1.立刀旁。竖的位置稍偏上。竖钩离短竖比四、右偏旁类3.力字旁。横折钩的横部短,竖部长、斜、弯。撇从横的中点穿过,和横折钩的竖部角度平行。4.寸字旁。横稍短,竖钩从横的中点稍偏右的位置穿过,点偏左上。整体窄长。四、右偏旁类3.力字旁。横折钩的横部短,竖部长、斜、四、右偏旁类5.反文旁。第一撇短而且直。横从第一撇的下部起笔,短而且左低右高。第二撇从横的中点稍偏左的位置起笔,先竖后弯。捺从第一撇的末端起笔。第二撇和捺的交点与第一撇的起点垂直对齐。6.斤字旁。第一撇平、直、短。第二撇竖、直、长。横的位置偏上。竖从横的中点起笔,是悬针竖。四、右偏旁类5.反文旁。第一撇短而且直。横从第一撇的四、右偏旁类7.月字旁。撇比较竖直。横折钩的横部短,竖部长。两个短横和左侧的撇相连,位置稍偏上。8.欠字旁。第一撇竖、直、短。横钩的位置偏下。第二撇的起点和第一撇的起点垂直对齐,长而且弯。捺的起笔位置偏上。四、右偏旁类7.月字旁。撇比较竖直。横折钩的横部短,四、右偏旁类9.殳字旁。撇比较竖立。横折弯的横部短,竖部稍长。横折撇的横部和横折弯的横部长度相等。整体看上边窄小,下边宽大。10.鸟字旁。撇比较竖立、直而且很短。横折钩的横部短,竖部稍长且斜。竖折折钩的第一个竖部正、直而且稍短,第二个竖部斜、弯、稍长。横的位置要稍微偏上,一半在里,一半在外。四、右偏旁类9.殳字旁。撇比较竖立。横折弯的横部短,四、右偏旁类11.页字旁。横的长度适中。第一撇从横的中点偏左的位置起笔。竖和横折的竖部都正、直。第二撇左右居中,先竖后弯。点较长,和撇角度对称。12.隹字旁。单人旁很长。点的位置偏下。四个横距离相等,第二、三横短,第四横最长。四、右偏旁类11.页字旁。横的长度适中。第一撇从横的五、字框类(一)两面框(一)两面框1.厂字框。横左边低,右边高,长度适中。撇出头,长度是横的1.5倍左右。2.广字框。点的倾斜角度约为45。横不和点相连,和点对正。撇出头,长度是横的1.5倍左右。五、字框类(一)两面框五、字框类3.病字框。就是在广字头左边加一个短提和一个点,这两个笔画的位置稍偏上。4.气字框。撇比较竖直,比较短。第一横从撇的下半部分起笔。第二横短。横折斜钩的横部比第一、第二横长,斜钩部分比较竖直。五、字框类3.病字框。就是在广字头左边加一个短提和一五、字框类5.走之。点的倾斜角度约为45。横折折撇的位置稍偏左。横折折撇下半部分比较圆而且柔和,比较短。捺从横折折撇的起笔处的正下方起笔,比较平而且长。6.建之。横折折撇的前三段是直线,第四段是曲线。捺从撇部的上半部分穿过,比较长。五、字框类5.走之。点的倾斜角度约为45。横折折撇五、字框类7.走字底。第一横很短。第一竖偏右。第二横稍长,位置偏左。第二竖和第一竖对齐。第三横很短。撇比较直。捺从撇的上半部分起笔,比较长。五、字框类7.走字底。第一横很短。第一竖偏右。第二横五、字框类(二)三面框(二)三面框1.三框。横右边高,向下鼓。竖折的竖部较长,横部向上鼓。2.门字框。点的倾斜角度约为45。竖写在点的左下方,是垂露竖。横折钩写在点的右下方。整体看上窄下宽,左短右长。五、字框类(二)三面框五、字框类(三)四面框(三)四面框大口框。竖朝左下写,是垂露竖。横折从竖的起点偏下一点的地方起笔,横部短,竖部长。横从竖的末端偏上一点儿的地方起笔,右端连接横折的末端。五、字框类(三)四面框第四节合体字第四节合体字一、左右结构安排左右结构的字时,除了重心稳定、点画联系、结构匀称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部件变窄。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两部分都要窄一些,以免整个字太宽。使左右两部分都变窄的方法是横变短,撇、捺、点等斜向笔画的角度变得竖一些。2.内紧外松。左半部分朝右的笔画缩短,右半部分朝左的笔画缩短,可以使整体结构内紧外松。3.左紧右松。左右两部分相比,一般要把左半部分写得小一点儿、收敛一点儿,把右半部分写得大一点儿、舒展一点儿。一、左右结构安排左右结构的字时,除了重心稳定、点画联系二、上下结构安排上下结构的字时,除了重心稳定、点画联系、结构匀称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部件变扁。在上下结构的字中,上下两部分都要扁一些,以免整个字太长。使上下两部分都变扁的方法是竖变短,撇、捺、点等斜向笔画的角度变得平一些。2.内紧外松。上半部分朝下的笔画缩短,下半部分朝上的笔画缩短,可以使整体结构内紧外松。3.上紧下松。上下两部分相比,一般要把上半部分写得小一点儿、收敛一点儿,把下半部分写得大一点儿、舒展一点儿。二、上下结构安排上下结构的字时,除了重心稳定、点画联系三、半包围结构安排半包围结构的字时,除了重心稳定、点画联系、结构匀称之外,还要做到被包围的部分要适当向外伸展,以使结构饱满。三、半包围结构安排半包围结构的字时,除了重心稳定、点画四、左中右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相比,左中右结构的字的三个部件要更窄一些,以免整个字太宽。四、左中右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相比,左中右结构的字的三个五、上中下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相比,上中下结构的字的三个部件更要扁一些,以免整个字太长。五、上中下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相比,上中下结构的字的三个六、全包围结构外框比较宽大,向外撑开。被包围的部分大小适中,位置上下左右居中。六、全包围结构外框比较宽大,向外撑开。被包围的部分大小七、品字形结构三个部件中上面的比较宽扁,左下的最窄小。七、品字形结构三个部件中上面的比较宽扁,左下的最窄小。第五节成篇字的书写第五节成篇字的书写一、基本要求书写硬笔楷书作品时首先要选择高雅的诗文,内容相对完整,书写在纸张的正中间,上下左右都留出一定空白。其次,正文行列整齐,字距、行距均匀,正文之外要有落款和印章。一、基本要求书写硬笔楷书作品时首先要选择高雅的诗文,内二、不同格式的要求(一)现代横写(一)现代横写采用现代横写格式时,一般段前空两个格,文中加标点,写完正文后另起一行写落款,后面加盖一个印章(最好只是一个字的姓)。如下面的大道之行也采用稿纸格式书写,段前空两个格,每个字占一个格,有标点,标点不占格,最后一行落款,加盖印章。二、不同格式的要求(一)现代横写二、不同格式的要求还可以用横格书写,如下面的菜根谭四则。二、不同格式的要求还可以用横格书写,如下面的菜根谭四二、不同格式的要求右面这幅李白诗四首则采用稿纸格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书写,正文每两列写一首诗,写完正文后另起一列写落款,加盖印章。二、不同格式的要求右面这幅李白诗四首则采用稿纸格式二、不同格式的要求2.横幅。如下面的这幅刘禹锡陋室铭采用横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书写,写完正文后另起一列写落款,加盖印章。二、不同格式的要求2.横幅。如下面的这幅刘禹锡陋室二、不同格式的要求3.条屏。条屏的格式主要包括四条屏、六条屏和八条屏等。下面的这幅苏轼词赤壁怀古就是四条屏,两行为一条,一共四条。二、不同格式的要求3.条屏。条屏的格式主要包括四条屏二、不同格式的要求4.扇面。扇面又分为折扇、团扇、椭圆形扇等。下面这幅唐白居易诗一首采用团扇格式,各行字数根据扇面的边缘有所变化,左右基本对称。左边两行用行书落款,下面加盖印章。二、不同格式的要求4.扇面。扇面又分为折扇、团扇、椭二、不同格式的要求5.对联。对联的字数有多有少,用硬笔书写对联时最好选择字数多一些的,比如下面的龙门对邓石如碧山书屋联,上联在右,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书写,下联在左,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书写,犹如两扇门徐徐关闭。二、不同格式的要求5.对联。对联的字数有多有少,用硬谢谢观看Thankyou谢谢观看Thank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