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教育变革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298052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变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变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变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教育探索与绿色学校实践环境教育探索与绿色学校实践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祝怀新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探索与绿色学校实践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祝怀新1浙一、环境教育的萌生及其内涵传统教育:掌握知识技能,以提高征服传统教育:掌握知识技能,以提高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自然和改造自然;战后,环境问题恶化,对人类自身的生战后,环境问题恶化,对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威胁;存构成威胁;环境问题的恶化,根源在于人们的观念;环境问题的恶化,根源在于人们的观念;人们寄希望于教育,希望以此来改变新人们寄希望于教育,希望以此来改变新一代的价值观与态度。一代的价值观与态度。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一、环境教育的萌生及其内涵传统教育:掌握知识技能,以提高征服一、环境教育的萌生一、环境教育的萌生及其内涵及其内涵7070年代,国际社会致力于环境教年代,国际社会致力于环境教年代,国际社会致力于环境教年代,国际社会致力于环境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972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确定了确定了确定了确定了“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概念;概念;概念;概念;19751975年,贝尔格莱德国际环境教育年,贝尔格莱德国际环境教育年,贝尔格莱德国际环境教育年,贝尔格莱德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确定了环境教育的含义、研讨会,确定了环境教育的含义、研讨会,确定了环境教育的含义、研讨会,确定了环境教育的含义、目的与目标等;目的与目标等;目的与目标等;目的与目标等;19771977年,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年,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年,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年,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对环境教育的定义、目的目大会,对环境教育的定义、目的目大会,对环境教育的定义、目的目大会,对环境教育的定义、目的目标、课程等作了全方位的建议,并标、课程等作了全方位的建议,并标、课程等作了全方位的建议,并标、课程等作了全方位的建议,并促使全球环境教育蓬勃发展促使全球环境教育蓬勃发展促使全球环境教育蓬勃发展促使全球环境教育蓬勃发展。3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一、环境教育的萌生及其内涵70年代,国际社会致力于环境教育理一、环境教育的萌生及其内涵传统的环境教育立足于人与环境的谐传统的环境教育立足于人与环境的谐传统的环境教育立足于人与环境的谐传统的环境教育立足于人与环境的谐调观,片面强调环境利益高于一切;调观,片面强调环境利益高于一切;调观,片面强调环境利益高于一切;调观,片面强调环境利益高于一切;具有反人类主义倾向的环境教育最终具有反人类主义倾向的环境教育最终具有反人类主义倾向的环境教育最终具有反人类主义倾向的环境教育最终是脱离现实的,因此难以有效地从根是脱离现实的,因此难以有效地从根是脱离现实的,因此难以有效地从根是脱离现实的,因此难以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本上解决环境;本上解决环境;本上解决环境;19881988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发展的概念。发展的概念。发展的概念。4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一、环境教育的萌生及其内涵传统的环境教育立足于人与环境的谐调一、环境教育的萌生及其内涵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1992年里约会议发表的年里约会议发表的21世纪议程世纪议程强调教育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广泛作强调教育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广泛作用;用;2002年约翰内斯堡会议把教育作为实现年约翰内斯堡会议把教育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会议把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会议把2005-2014年确定为国际环境教育十年。年确定为国际环境教育十年。5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一、环境教育的萌生及其内涵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一、环境教育的萌生及其内涵环境教育的核心是要使受教育者意识到应当在环境教育的核心是要使受教育者意识到应当在环境教育的核心是要使受教育者意识到应当在环境教育的核心是要使受教育者意识到应当在不牺牲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谋求最大的发展,不牺牲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谋求最大的发展,不牺牲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谋求最大的发展,不牺牲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谋求最大的发展,借助科技、经济的发展来寻求环境问题的解决借助科技、经济的发展来寻求环境问题的解决借助科技、经济的发展来寻求环境问题的解决借助科技、经济的发展来寻求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途径。途径。途径。9090年代后,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各国环境教育年代后,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各国环境教育年代后,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各国环境教育年代后,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各国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容。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研究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研究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研究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的一种新的思维。领域,是教育的一种新的思维。领域,是教育的一种新的思维。领域,是教育的一种新的思维。6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一、环境教育的萌生及其内涵环境教育的核心是要使受教育者意识到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特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特征征环境教育是要通过各级各类教育促进一种价值观和道德,从而形成实现可持续的未来和使社会向着积极方向转变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可持续发展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于人与他们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7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特征环境教育是要通过各级各类教育促进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特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特征征环境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学习者:尊重全体人类的尊严和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尊重全体人类的尊严和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公平承担责任;公平承担责任;尊重未来人的权利,承担代际之间的责任;尊重未来人的权利,承担代际之间的责任;尊重涉及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社会生活的尊重涉及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多样化;尊重文化的多样化,构建一种以宽容、无暴尊重文化的多样化,构建一种以宽容、无暴力、和平为基础的地区和社会文化。力、和平为基础的地区和社会文化。8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特征环境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学习者: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特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特征征传统教育理念:以知识为本,将学生视传统教育理念:以知识为本,将学生视作贮存知识的机器,不断地灌输知识;作贮存知识的机器,不断地灌输知识;现代教育理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现代教育理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型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教育发展学生的批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教育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意识和创造性能力来理解社会的进判性意识和创造性能力来理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步与发展。9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特征传统教育理念:以知识为本,将学生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特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特征征由此,环境教育的基本特征为:多学科性和整合性;多学科性和整合性;反思性和批判性;反思性和批判性;参与性和多元性;参与性和多元性;乡土性和适切性。乡土性和适切性。环境教育需要一个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它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整合的目标。10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二、环境教育的基本目的与特征由此,环境教育的基本特征为:10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环境教育理论倡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环境教育理论倡导以整体论为哲学基础来发展环境教育;导以整体论为哲学基础来发展环境教育;从整体的角度来探索环境和环境问题,从整体的角度来探索环境和环境问题,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其中的具体因素。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其中的具体因素。环境教育不再是从各学科领域中抽取相环境教育不再是从各学科领域中抽取相关的知识,来设置一门单独的学科;关的知识,来设置一门单独的学科;环境教育通过整个课程体系来培养具有环境教育通过整个课程体系来培养具有综合环境素质的人才。综合环境素质的人才。1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80年代以来,欧美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9090年代后,随着环境教育提出,环境教育的内年代后,随着环境教育提出,环境教育的内涵得以扩大,变得更为丰富;涵得以扩大,变得更为丰富;19931993年欧洲议会要求各成员国年欧洲议会要求各成员国“将环境教育纳将环境教育纳入到各级各类教育中,强调学校的基础性作用入到各级各类教育中,强调学校的基础性作用”,随后,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提出了随后,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提出了“绿色学校绿色学校计划,指出:计划,指出:绿色学校的创建将是一个理想的途径来推进绿色学校的创建将是一个理想的途径来推进“地方地方2121世纪议程世纪议程”在学校范围内实现。在学校范围内实现。1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90年代后,随着环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强调“绿色学校计划较灵活地通过课堂教学和学校日常运作来进行环境教育,并鼓励学生在家庭及社区行使对环境负责的行为。”1996年,我国中宣部、教育部、环保总局开始倡议在全国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13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欧洲环境教育基金会(一)学科渗透(一)学科渗透(一)学科渗透(一)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兴起时,学校倾向于建立环境教育兴起时,学校倾向于建立环境教育兴起时,学校倾向于建立环境教育兴起时,学校倾向于建立一门单独的学科,从而传授系统的一门单独的学科,从而传授系统的一门单独的学科,从而传授系统的一门单独的学科,从而传授系统的环境知识;环境知识;环境知识;环境知识;随着对环境教育探索的发展,特别随着对环境教育探索的发展,特别随着对环境教育探索的发展,特别随着对环境教育探索的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认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认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认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认为环境教育应当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为环境教育应当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为环境教育应当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为环境教育应当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因为它与现行各学科相互重叠。中,因为它与现行各学科相互重叠。中,因为它与现行各学科相互重叠。中,因为它与现行各学科相互重叠。三、绿色学校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14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一)学科渗透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14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渗透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渗透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渗透决不是在现行的学科教学中加入相渗透决不是在现行的学科教学中加入相应的内容,而是要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应的内容,而是要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来把握学科教学。精神来把握学科教学。15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渗透模式对教师提出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二)户外教育(二)户外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环境教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环境教育必须主要借助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来育必须主要借助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其目标;实现其目标;课堂教学毕竟侧重于知识目标,因此,课堂教学毕竟侧重于知识目标,因此,还必须重视各类教育活动教学策略中环还必须重视各类教育活动教学策略中环境教育的开发;境教育的开发;在环境中的教育:环境作为一教育资源。在环境中的教育:环境作为一教育资源。16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二)户外教育16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环境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从环境教育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从事实际的探究活动,从中学会学习。事实际的探究活动,从中学会学习。17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环境教育要求学生在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政府环境教育指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政府环境教育指南中将实地探究规定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南中将实地探究规定为环境教育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学策略。18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探究式策略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精神,探究式策略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精神,新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新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人。19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探究式策略符合我国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三)隐性课程(三)隐性课程隐性课程:课程和教学计划外的潜在的隐性课程:课程和教学计划外的潜在的和非预期的课程。和非预期的课程。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情境有意无意地对学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情境有意无意地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潜在的影响。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潜在的影响。20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三)隐性课程20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隐性课程的开发对学隐性课程的开发对学生的环境素质发展具生的环境素质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意义。营造适当的校园氛围、营造适当的校园氛围、班级氛围(包括制度、班级氛围(包括制度、物质和精神氛围)将物质和精神氛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关爱有效地促进学生关爱自然的个性倾向发展。自然的个性倾向发展。21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隐性课程的开发对学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必须是符合环境保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必须是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要求的;22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必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如校园植物分布、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如校园植物分布、生态角的设置、建筑布局等应当能够发生态角的设置、建筑布局等应当能够发挥环境教育价值;挥环境教育价值;23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则要求使环境素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则要求使环境素质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的精神与生活的质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的精神与生活的内在组成。内在组成。24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此外,教师的人格、素质对学生有着巨此外,教师的人格、素质对学生有着巨大影响,因此教师的环境素质也是极其大影响,因此教师的环境素质也是极其重要的。重要的。25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此外,教师的人格、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由此,只有学校发挥整体教育功能,才由此,只有学校发挥整体教育功能,才能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能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当环境教育超越了环境知识传授时,绿当环境教育超越了环境知识传授时,绿色学校运动应运而生。色学校运动应运而生。26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由此,只有学校发挥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我国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的兴起,标志我国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的兴起,标志着我国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着我国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在与国际接轨进程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在与国际接轨进程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27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三、绿色学校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办学模式我国绿色学校的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学校绿色学校是实现环境教育基本目的与目绿色学校是实现环境教育基本目的与目标的教育场所,它立足于环境教育跨学标的教育场所,它立足于环境教育跨学科性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科性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教育资源,全方位综合地提高学生的环教育资源,全方位综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环境知识境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环境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环境理念与价值观,与技能,形成正确的环境理念与价值观,最终促使环境素质和行为成为学校里所最终促使环境素质和行为成为学校里所有学生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组成。有学生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组成。28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绿色学校绿色学校是实现环境教育基本目的与目标的教育场所,它立29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29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祝怀新可持续发展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