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第一汇总课件

上传人:hloru****lorv6 文档编号:241297861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53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而第一汇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学而第一汇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学而第一汇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而第一学而第一论语篇名,取每篇首句开头论语篇名,取每篇首句开头不易重复的两、三个字为篇名,不易重复的两、三个字为篇名,与本篇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本与本篇的内容一般没有关联。本篇即取首章中篇即取首章中“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的的“学而学而”为篇名。下同。为篇名。下同。本篇主要谈学习,谈进德修业的本篇主要谈学习,谈进德修业的具体内容。朱熹论语集注云:具体内容。朱熹论语集注云:“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徳之基,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徳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学者之先务也。”学而第一1v【注释】【注释】1.1子子曰:曰:“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不亦说乎?有朋乎?有朋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愠,不亦君子,不亦君子乎?乎?”v“子子”本为本为“男子有德之通称男子有德之通称”,论语,论语中中“子曰子曰”的的“子子”指的都是孔子,邢昺论指的都是孔子,邢昺论语注疏云:语注疏云:“以其圣德著闻,师范来世,不以其圣德著闻,师范来世,不须言其氏,人皆知之故也。须言其氏,人皆知之故也。”v时习之:时,朱熹论语集注训时习之:时,朱熹论语集注训“时常时常”,意谓反复,意谓反复。习:说文:。习:说文:“习,数飞也。习,数飞也。”引申为引申为“反复练习反复练习”、“演习演习”、“实习实习”等义。等义。【注释】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方2v说:同说:同“悦悦”,高兴,喜悦。,高兴,喜悦。v有朋:论语注疏注引包咸曰:有朋:论语注疏注引包咸曰:“同门曰同门曰朋。朋。”此不取。诗此不取。诗小雅小雅四月:四月:“尽瘁尽瘁以仕,宁莫我有。以仕,宁莫我有。”陈奂传疏:陈奂传疏:“有,相有,相亲有也。亲有也。”是是“有有”得训得训“友友”。阮元十三。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云:经注疏校勘记云:“旧本皆作友字。旧本皆作友字。”说说文云:文云:“同志为友。同志为友。”此此“友朋友朋”当为同义当为同义连用,指志同道合的人。连用,指志同道合的人。v愠:怨恨。愠:怨恨。君子:论语的君子:论语的“君子君子”,有,有时指时指“有德者有德者”,有时指,有时指“有位者有位者”。此指。此指“有德者有德者”。v【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学习并且反复实践它,学习并且反复实践它,不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很快乐不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却不埋怨他,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却不埋怨他,不很有君子的气度吗?不很有君子的气度吗?”说:同“悦”,高兴,喜悦。3v【解读解读】本章的关键是一个本章的关键是一个“学学”字。我们通字。我们通常把这个常把这个“学学”理解为理解为“学习学习”,这没有错。,这没有错。但这里的但这里的“学学”绝不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学绝不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学习文化。习文化。v本篇第本篇第7 7章:章:“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未学,吾必谓之学矣。”v第第1414章: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v可知这可知这“学学”当为礼记当为礼记大学开篇所言大学开篇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君子之学。的君子之学。【解读】本章的关键是一个“学”字。我们通常把这个“学”理解为4v君子之学的具体内容是君子之学的具体内容是“仁仁”。玉篇曰:。玉篇曰:“学,觉也。学,觉也。”广雅曰:广雅曰:“学,效也学,效也”。君子之君子之“学学”必须要在反复实践中去效法,去必须要在反复实践中去效法,去感悟,去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在目标追求的感悟,去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在目标追求的逐步实现中,自然就会产生逐步实现中,自然就会产生“不亦说乎不亦说乎”的真的真实感受。实感受。v“有有朋朋自自远远方方来来”讲讲的的是是学学当当“以以文文会会友友,以以友友辅辅仁仁”。颜颜渊渊篇篇曾曾子子曰曰:“君君子子以以文文会会友友,以以友友辅辅仁仁。”礼礼记记学学记记篇篇云云:“独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v故故“有有朋朋自自远远方方来来”是是说说有有志志同同道道合合的的人人从从远远方方前前来来,彼彼此此之之间间互互相相切切磋磋以以取取长长补补短短,互互相相帮帮助助以以进进德德修修业业,“执执志志协协同同”以以共共同同进进步步,当然也就会当然也就会“不亦乐乎不亦乐乎”了。了。君子之学的具体内容是“仁”。玉篇曰:“学,觉也。”广雅5v“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学为自己,不为他人,讲的是学为自己,不为他人,目的要明确。荀子说:目的要明确。荀子说:“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能使人必用己。故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荀子非十二子)非十二子)v所以,一个志向远大的人,第一要务是努力地充实所以,一个志向远大的人,第一要务是努力地充实自己,努力地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培养自己宠辱不自己,努力地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培养自己宠辱不惊的君子之德。惊的君子之德。“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所,所以,当别人不理解或不了解你的时候,要做到不怨以,当别人不理解或不了解你的时候,要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也就具备了坦荡荡的君子风度了。天,不尤人,也就具备了坦荡荡的君子风度了。v本章的这三句话,作为全书的开篇,看似平淡,其本章的这三句话,作为全书的开篇,看似平淡,其实蕴含着为学的深刻道理。明人蔡清在其四书蒙实蕴含着为学的深刻道理。明人蔡清在其四书蒙引中说,本章是孔子引中说,本章是孔子“一生之履历一生之履历”,“门人记门人记此于鲁论之首,不为无意。此于鲁论之首,不为无意。”所以要仔细体会。所以要仔细体会。“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学为自己,不为他人,目的要明确。荀子6v1.21.2有子有子曰:曰:“其为人也孝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而好犯上者,鲜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也。君子务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v【注释】【注释】有子:姓有名若,字子若,少孔子十三有子:姓有名若,字子若,少孔子十三岁。一说少三十三岁。论语记载孔子弟子的言岁。一说少三十三岁。论语记载孔子弟子的言行一般称字,有若称子,可能是因为行一般称字,有若称子,可能是因为“有子之言似有子之言似夫子夫子”(礼记(礼记檀弓上),为孔子门弟子所尊檀弓上),为孔子门弟子所尊重,故称重,故称“有子有子”。孝弟:弟,今作孝弟:弟,今作“悌悌”。朱熹注:朱熹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鲜:少,音鲜:少,音xinxin。4 4未之有:未有之。未之有:未有之。务务:专心:专心致力于某事。致力于某事。v【译文】有子说:【译文】有子说:“为人处事能孝顺父母,敬重兄为人处事能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却好冒犯上司是很少的;不好冒犯上司却好作长,却好冒犯上司是很少的;不好冒犯上司却好作乱从来没有过。君子要专心致力于基础道德的培养,乱从来没有过。君子要专心致力于基础道德的培养,基础道德建立起来了,仁义之道就产生也。孝悌,基础道德建立起来了,仁义之道就产生也。孝悌,就是仁的基础吧。就是仁的基础吧。”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7v【解读解读】“仁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价值观,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价值观,“孝悌孝悌”是是“仁仁”的首要条件。所以论语中的首要条件。所以论语中“孝孝”字字共出现共出现1919次,次,“弟(悌)弟(悌)”字出现了字出现了1111次,可见孔次,可见孔学对学对“孝悌孝悌”的重视程度。有子在这里转述孔子的的重视程度。有子在这里转述孔子的学说,就一般情况而言,有子的推论是站的住脚的。学说,就一般情况而言,有子的推论是站的住脚的。v“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孝孝”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一是一个人的道德底线。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能善待的人,那叫作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能善待的人,那叫作“禽禽兽不如兽不如”,这种人又岂能善待他人?岂能与他人亲,这种人又岂能善待他人?岂能与他人亲善仁爱?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如果人人都以孝悌为善仁爱?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如果人人都以孝悌为本,致力于仁心的培养,人人都以道德的力量去维本,致力于仁心的培养,人人都以道德的力量去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那么这个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护社会的正常秩序,那么这个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自然是和谐的,这个社会就自然是稳定的。关系就自然是和谐的,这个社会就自然是稳定的。v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按照儒家的观点,治国必从治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按照儒家的观点,治国必从治家开始。今天,我们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家开始。今天,我们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和谐社会会”,大概也要先从,大概也要先从“孝悌孝悌”做起吧。做起吧。【解读】“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价值观,“孝悌”是“仁”的首要8v1.3子曰:子曰:“巧言令色巧言令色,鲜矣仁,鲜矣仁!”v【注释注释】巧言令色:邢昺疏:巧言令色:邢昺疏:“此章论此章论仁者必直言正色。若巧好其言语,令善其仁者必直言正色。若巧好其言语,令善其颜色,欲令人说爱之者,少能有仁也。颜色,欲令人说爱之者,少能有仁也。”朱熹注:朱熹注:“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务以悦人。务以悦人。”鲜矣仁:即鲜矣仁:即“仁鲜矣仁鲜矣”的的倒装句。倒装句。v【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总是说别人爱听的话,总是说别人爱听的话,总是装出一副讨人喜欢的表情,这种人是总是装出一副讨人喜欢的表情,这种人是缺乏仁德的。缺乏仁德的。”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9v【解解读读】“巧巧言言令令色色”指指的的是是有有意意识识地地掩掩饰饰自自己己的的本本心心,故故意意用用花花言言巧巧语语和和伪伪善善面面孔孔取取悦悦于于人人,从从而而达达到到自自己己不不可可告告人人的的目目的的。孔孔子子说说这这样样的的人人很少有仁德。很少有仁德。v这这里里的的“巧巧言言令令色色”,是是伪伪君君子子画画像像,孔孔子子对对这这种种伪伪君君子子行行为为是是极极其其鄙鄙弃弃的的,所所以以在在论论语语里里三三次次加加以以斥斥责责(其其它它两两次次见见于于公公冶冶长长、阳阳货),并把它和一个人的品德直接关联。货),并把它和一个人的品德直接关联。v孔孔子子之之所所以以反反复复强强调调对对“巧巧言言令令色色”的的厌厌恶恶,目目的的是是教教育育他他的的学学生生要要有有仁仁心心仁仁德德,行行事事要要真真诚诚正正直直,待待人人要要表表里里如如一一,不不要要对对人人虚虚情情假假意意,心心里里一一套套嘴嘴上上另另一一套套,不不要要为为了了一一己己的的私私利利,用用花花言言巧语欺骗别人,用谄颜媚笑去讨好别人。巧语欺骗别人,用谄颜媚笑去讨好别人。【解读】“巧言令色”指的是有意识地掩饰自己的本心,故意用花言10v14曾子曾子曰:曰:“吾日三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习乎?”v【注释注释】曾子:孔子弟子,名参(音曾子:孔子弟子,名参(音shnshn),),字子舆。史记云:字子舆。史记云:“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宋宋卫湜礼记集说卷十八云:卫湜礼记集说卷十八云:“孔子弟子惟曽参、孔子弟子惟曽参、有若不兼字,但曰曽子、有子,以孔子死二人皆有若不兼字,但曰曽子、有子,以孔子死二人皆尝为师,尊之也。尝为师,尊之也。”三省:朱熹注:三省:朱熹注:“尽己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于己。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省,音省,音xngxng,反省,省查。,反省,省查。忠:说文:忠:说文:“忠,敬也。尽己曰忠。忠,敬也。尽己曰忠。”传:音传:音chunchun,老师,老师传授的学问。传授的学问。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11v【翻译翻译】曾子说:曾子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省察自己:我每天从三个方面省察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v【解解读读】在在本本章章中中,曾曾子子为为什什么么强强调调要要从从上上述述三三个个方方面进行反省?面进行反省?v陈祥道论语全解卷一说:陈祥道论语全解卷一说:“谋贵忠,言贵信,谋贵忠,言贵信,传贵习。谋、交、传者,施诸人;忠、信、习者,传贵习。谋、交、传者,施诸人;忠、信、习者,存诸已。先忠信而后习,与易言存诸已。先忠信而后习,与易言忠信忠信、进德,继之以进德,继之以修辞,立其诚修辞,立其诚,礼言,礼言尊尊德性德性而继之以而继之以道问学道问学同意。同意。”v也就是说,曾子的也就是说,曾子的“三省三省”讲的是进德修业的大事讲的是进德修业的大事情。进德以情。进德以“忠忠”“”“信信”为本,修业以为本,修业以“习传习传”为为基。基。【翻译】曾子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省察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12v1.5子曰:子曰:“道道 千乘之国千乘之国,敬事,敬事 而信,节用而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爱人,使民以时。”v【注释注释】道:治理。陸徳明释文:道:治理。陸徳明释文:“道音导道音导導導,本或作,本或作導導。包云。包云治也治也”。注疏引马融注疏引马融注:注:“道谓为之政教。道谓为之政教。”千乘之国:乘音千乘之国:乘音shngshng。古代称用四匹拉的一辆车为一乘。据本书子路曰:古代称用四匹拉的一辆车为一乘。据本书子路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先进篇),则千乘之(先进篇),则千乘之国当指一般的诸侯国。国当指一般的诸侯国。敬事:犹言敬业。敬:敬事:犹言敬业。敬:慎重,多指工作态度。慎重,多指工作态度。时:钱时融堂四书管时:钱时融堂四书管见:见:“时者,农隙之时。时者,农隙之时。”v【翻译翻译】治理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要慎重地对治理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要慎重地对待政事,做到言而有信,要节约用度,爱护下属,待政事,做到言而有信,要节约用度,爱护下属,要在农闲时动用民力。要在农闲时动用民力。1.5子曰:“道 千乘之国,敬事 而信,节用而爱人,13v【解读解读】此节文字讲的是治理国家的大原则,体现此节文字讲的是治理国家的大原则,体现出孔子的仁政观念。出孔子的仁政观念。v这几句话字面意思看起来很浅显,其实是互为因果这几句话字面意思看起来很浅显,其实是互为因果的,陈祥道论语全解说:的,陈祥道论语全解说:“敬则无所苟,信则敬则无所苟,信则无所诞,节用则不伤财,爱人则不害民,使民以时无所诞,节用则不伤财,爱人则不害民,使民以时则不夺其力。盖不能敬事,则不能立信;不能节用,则不夺其力。盖不能敬事,则不能立信;不能节用,则无以爱人。故言敬事而继之以信,言节用而继之则无以爱人。故言敬事而继之以信,言节用而继之以爱人。成王诰康叔以以爱人。成王诰康叔以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民。则敬事而信,所谓敬典也;节用而爱人,使则敬事而信,所谓敬典也;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所谓裕民也。示之以敬,则民不慢;示之民以时,所谓裕民也。示之以敬,则民不慢;示之以信,则民不疑;示之以爱,则民不离;然后从而以信,则民不疑;示之以爱,则民不离;然后从而使之,且使之也又以时,人孰以为厉已哉!使之,且使之也又以时,人孰以为厉已哉!”【解读】此节文字讲的是治理国家的大原则,体现出孔子的仁政观念14v也就是说,孔子的这三句话,道出了统治者与人民也就是说,孔子的这三句话,道出了统治者与人民之间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你之间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你“敬事而信敬事而信”,人民,人民就信你;你就信你;你“节用而爱人节用而爱人”,人民就爱你;你,人民就爱你;你“使使民以时民以时”,人民就会听从你的驱使。,人民就会听从你的驱使。v在当时的的条件下,劳动力并不具有商品价值,当在当时的的条件下,劳动力并不具有商品价值,当时的劳动者归统治者所有,征用民力的权力完全由时的劳动者归统治者所有,征用民力的权力完全由统治者掌握,滥用民力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统治者掌握,滥用民力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所以孔子提出所以孔子提出“使民以时使民以时”在当时是比较进步的施在当时是比较进步的施政措施。孔子还说政措施。孔子还说“使民如承大祭使民如承大祭”(颜渊篇),(颜渊篇),役使百姓不仅要役使百姓不仅要“以时以时”,还要做到像承办大型祭,还要做到像承办大型祭祀典礼一样严肃认真,小心谨慎。可见孔子对祀典礼一样严肃认真,小心谨慎。可见孔子对“使使民以时民以时”的重视程度。的重视程度。也就是说,孔子的这三句话,道出了统治者与人民之间互为因果的密15v1.6子曰:子曰:“弟子弟子入入则孝,出则悌,谨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v【注释】【注释】弟子:皇侃疏:弟子:皇侃疏:“弟子犹子弟也。言为弟子犹子弟也。言为人子弟者,尽其孝悌之道也。人子弟者,尽其孝悌之道也。”入:礼记入:礼记内内则: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则此则此“入入”为为“入父宫入父宫”。谨:慎重寡言。谨:慎重寡言。仁:指仁:指“仁人仁人”。朱熹注:朱熹注:“仁谓仁者。仁谓仁者。”文:古代文献。文:古代文献。马融注:马融注:“文者,古之遗文也。文者,古之遗文也。”邢昺疏:邢昺疏:“即五即五经六籍也。经六籍也。”v【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为人子弟,在父母面前,要孝为人子弟,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重兄长。要行为谨慎,说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重兄长。要行为谨慎,说话诚实。要由己及人的去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话诚实。要由己及人的去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人。这样躬行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知识。”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16v【解读解读】德育是第一位的,智育是第二位德育是第一位的,智育是第二位的,这就是孔子的教育观。的,这就是孔子的教育观。v本章的意思是先学会做人,再去学文化。本章的意思是先学会做人,再去学文化。先学会做人要从小作起先学会做人要从小作起:从小就要做到从小就要做到“入入孝孝”、“出悌出悌”、“谨信谨信”、“泛爱泛爱”、“亲仁亲仁”。v孔子并不把孔子并不把“学文学文”看作是急事,认为进看作是急事,认为进德比修业更重要。因为一个人首要的是道德比修业更重要。因为一个人首要的是道德品质好。一个人道德品质败坏,学的东德品质好。一个人道德品质败坏,学的东习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习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解读】德育是第一位的,智育是第二位的,这就是孔子的教育观。17v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采用论语此章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采用论语此章文义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弟子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弟子规。规。v总叙曰:总叙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v然后分为五个部份,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然后分为五个部份,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启蒙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采用论语此章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18v1.7子夏子夏曰:曰:“贤贤易色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吾必谓之学矣。”v【注释注释】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死后,在当时魏国的西河继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死后,在当时魏国的西河继续讲学,还作了魏文侯的老师。续讲学,还作了魏文侯的老师。贤贤易色:前一贤贤易色:前一个个“贤贤”为动词为动词“看重看重”、“崇尚崇尚”义,后一个义,后一个“贤贤”为名词为名词“好的品行好的品行”义。易:不看重,忽略。义。易:不看重,忽略。色:指女子的容貌。色:指女子的容貌。致:献纳。致:献纳。v【译文译文】子夏说:子夏说:“对待妻子,重德不重貌;侍奉对待妻子,重德不重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事君上,能豁出性命;与朋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事君上,能豁出性命;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这种人,虽然说没有正式学友交往,能言而有信。这种人,虽然说没有正式学习过,我还是认为他已经学好了。习过,我还是认为他已经学好了。”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19v【解读】【解读】本章本章“贤贤易色贤贤易色”一句,古书多歧解。一句,古书多歧解。v朱熹论语集注卷一说是朱熹论语集注卷一说是“贤人之贤,而易其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色之心”。二程遗书卷二十二说:是。二程遗书卷二十二说:是“见见贤即变易颜色,愈加恭敬贤即变易颜色,愈加恭敬”。兹皆不取。兹皆不取。v把把“贤贤易色贤贤易色”理解为与理解为与“事父母事父母”、“事君事君”、“与朋友交与朋友交”平行的平行的“夫妻夫妻”之伦更好。因为古之伦更好。因为古人以人以“夫妻夫妻”之伦为之伦为“五伦之始五伦之始”,是,是“王化之王化之基基”,所以子夏把它放在其它几方面的前面来说。,所以子夏把它放在其它几方面的前面来说。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宋翔凤朴学斋札记曰: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宋翔凤朴学斋札记曰:“三代之学,皆明人伦。三代之学,皆明人伦。”“人伦人伦”主要指主要指“君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五种伦常关之间五种伦常关系。系。v处理好处理好“五伦五伦”关系,是人生的大学问、大修为,关系,是人生的大学问、大修为,是成就君子之行必须做到的事情。是成就君子之行必须做到的事情。【解读】本章“贤贤易色”一句,古书多歧解。20v.8子曰:子曰:“君子不重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则不威,学则不固;主;主忠信忠信,无友不如己者,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过则勿惮改。”v【注释注释】重:庄重。义疏皇侃疏:重:庄重。义疏皇侃疏:“重为轻重为轻根,静为躁本,君子之体,不可轻薄也。根,静为躁本,君子之体,不可轻薄也。”固:固:孔安国训孔安国训“固蔽固蔽”,宋儒以来多训,宋儒以来多训“坚固坚固”。主主忠信:以忠信为主。忠信:以忠信为主。无友不如己者:朱熹注:无友不如己者:朱熹注:“无、毋通,禁止辞也。无、毋通,禁止辞也。”友:名词用如动词。邢昺友:名词用如动词。邢昺疏:疏:“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v【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在人面前就君子如果不庄重,在人面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会固守遵行;崇尚忠诚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会固守遵行;崇尚忠诚和信实,不要和道德水平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和信实,不要和道德水平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了过错不要怕改正。”.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21v这几句话讲的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具体做法。这几句话讲的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具体做法。v君子不重不威,学则不固:君子不重不威,学则不固:v“重重”,庄重,庄重,端庄持重。展现给世人的是言端庄持重。展现给世人的是言行举止的大方得体,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一行举止的大方得体,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一个人行为庄重,自然就透着一股正气,凛然不个人行为庄重,自然就透着一股正气,凛然不可侮慢。可侮慢。v一个人言轻气浮,行为乖张,举手投足间流露一个人言轻气浮,行为乖张,举手投足间流露着轻浮与浅薄,这样的人与人一接触就被轻看着轻浮与浅薄,这样的人与人一接触就被轻看了,孔子说这样的人即使学习了一定的知识,了,孔子说这样的人即使学习了一定的知识,也不能固守遵行。也不能固守遵行。v所以,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所以,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少受挫折,首先要做到少受挫折,首先要做到“重重”,言行举止庄重。,言行举止庄重。这几句话讲的是一个人修身养德的具体做法。22v汉汉杨雄法言杨雄法言修身篇云:修身篇云:“或问或问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何如斯谓之人?曰:取四重,去四轻,则可谓之人。曰:何谓四重?曰:重言、则可谓之人。曰:何谓四重?曰: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敢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敢问四轻?曰: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问四轻?曰: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v这这“取四重取四重”、“去四轻去四轻”,应该成为,应该成为我们进德修业的基本功。我们进德修业的基本功。学而第一汇总课件23v主忠信主忠信:易:易乾文言曰:乾文言曰:“忠信,所以进德也。忠信,所以进德也。”礼记礼记礼器曰:礼器曰:“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无文不行。”v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忠信忠信”是一个人修身的根基,为学以是一个人修身的根基,为学以忠信为主,就得到了基本的要点,就可以日修其身,忠信为主,就得到了基本的要点,就可以日修其身,日崇其德,最终成为德高望重的君子。日崇其德,最终成为德高望重的君子。v无友不如己者无友不如己者:讲的是交朋纳友的原则。强调交友:讲的是交朋纳友的原则。强调交友一定要结交那些道德水平比自己高的人,这样才能一定要结交那些道德水平比自己高的人,这样才能有益于自己的进步。所谓有益于自己的进步。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自友下流,耳濡目染,自己的道德修养也会,长期自友下流,耳濡目染,自己的道德修养也会受到影响。受到影响。主忠信:易乾文言曰:“忠信,所以进德也。”礼记礼器24v过则勿惮改过则勿惮改:是说有了过错,一定要勇于改正。:是说有了过错,一定要勇于改正。v孔子把勇于改过看作是修德进善的大修为,所以在孔子把勇于改过看作是修德进善的大修为,所以在本书中多次谈到对待错误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古人本书中多次谈到对待错误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古人云: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我所以我们一旦发现有过错,不管是别人指出的,还是自己们一旦发现有过错,不管是别人指出的,还是自己发现的,都要立刻加以改正,切切不可担心改了之发现的,都要立刻加以改正,切切不可担心改了之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丢了自己的面子。子张篇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丢了自己的面子。子张篇子夏曰: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们可不能像我们可不能像小人那样总是对自己的过错加以文饰啊!小人那样总是对自己的过错加以文饰啊!v以上几句话看起来好象挺零乱,其实还是互相关联以上几句话看起来好象挺零乱,其实还是互相关联着的。着的。清清陸隴其陸隴其四書講義困勉録四書講義困勉録卷四引林次卷四引林次崖云:崖云:“威重是为学根基,譬如耕种田地,忠信如威重是为学根基,譬如耕种田地,忠信如下个种子,友胜已是培养,速改过是芟艾。下个种子,友胜已是培养,速改过是芟艾。”说说的颇有些道理。的颇有些道理。过则勿惮改:是说有了过错,一定要勇于改正。25v1.9曾子曰:曾子曰:“慎终慎终追远追远,民德归厚矣。,民德归厚矣。”v【注释注释】慎终:周礼慎终:周礼天官冢宰下:天官冢宰下:“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終則各死終則各書其所以。書其所以。”郑玄注:郑玄注:“少者曰死,老者少者曰死,老者曰終。曰終。”可知此可知此“终终”字谓父母的死亡。字谓父母的死亡。追远:指祭祀之事。远:远祖,祖先。追远:指祭祀之事。远:远祖,祖先。v【翻译翻译】曾子说:曾子说:“认真办理父母的丧事,认真办理父母的丧事,通过祭祀追念祖先,民众的品德就归于敦通过祭祀追念祖先,民众的品德就归于敦厚了。厚了。”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26v【解读解读】所谓所谓“慎终慎终”,孔安国说:,孔安国说:“丧丧尽其哀也。尽其哀也。”就是要极尽哀痛地必诚必就是要极尽哀痛地必诚必敬地办理好父母的丧葬之事。敬地办理好父母的丧葬之事。v所谓所谓“追远追远”,孔安国注:,孔安国注:“祭尽其敬也。祭尽其敬也。”就是按时祭祀祖先,必诚必敬地追念就是按时祭祀祖先,必诚必敬地追念祖先的恩德。祖先的恩德。v“民德归厚民德归厚”是从深层意义上发掘是从深层意义上发掘“慎终慎终追远追远”的作用。的作用。v“慎终追远慎终追远”对个己来说,是人子对父母对个己来说,是人子对父母的孝道,是心怀感恩之情而不忘本的表现;的孝道,是心怀感恩之情而不忘本的表现;对社会而言,关系到教化民众,使民德归对社会而言,关系到教化民众,使民德归于淳厚的具体措施。于淳厚的具体措施。【解读】所谓“慎终”,孔安国说:“丧尽其哀也。”就是要极尽27v1.10子禽子禽问于子贡问于子贡曰:曰:“夫子夫子至于是邦也,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子贡曰:“夫子夫子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异乎人之求之与!”v【注释】【注释】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子贡:姓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端木,名赐,字子贡,夫子:皇侃疏:夫子:皇侃疏:“礼,身礼,身经为大夫,得称为夫子。孔子,鲁大夫,呼为夫子经为大夫,得称为夫子。孔子,鲁大夫,呼为夫子也。也。”后沿袭以称呼老师。后沿袭以称呼老师。温良恭俭让:朱熹注:温良恭俭让:朱熹注:“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制也;让,谦逊也。”朱熹训朱熹训“良良”为为“易直易直”训训“俭俭”为为“节制节制”。宋。宋真徳秀西山文集巻三真徳秀西山文集巻三十云:十云:“易者,平易也,不艰险也;直者,正直也,易者,平易也,不艰险也;直者,正直也,不邪曲也。不邪曲也。”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俭,约也,从人,俭,约也,从人,佥声。佥声。”段玉裁注:段玉裁注:“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意。放侈之意。”是是“俭俭”当为当为“自我约束自我约束”。其诸:其诸:语气副词,意为或者,大概。语气副词,意为或者,大概。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28v【翻译翻译】子禽问子贡说:子禽问子贡说:“夫子一到这个国家,就夫子一到这个国家,就一定闻知这个国家的政事,是向国君求来的呢?还一定闻知这个国家的政事,是向国君求来的呢?还是国君主动告知的呢?是国君主动告知的呢?”子贡说:子贡说:“先生是通过和先生是通过和厚,正直、严肃、节制、谦让的品德取得的。先生厚,正直、严肃、节制、谦让的品德取得的。先生求取的方式,也许和别人求取的方式不一样吧?求取的方式,也许和别人求取的方式不一样吧?”v【解读解读】这段话从侧面反映了孔子当时受到各国统这段话从侧面反映了孔子当时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情形。治者的礼遇情形。v孔子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周游列国,每到一个孔子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周游列国,每到一个国家,就一定能了解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为什么会国家,就一定能了解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为什么会这样,子贡说是靠这样,子贡说是靠“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的态度的态度和待人处事方式自己得到的。和待人处事方式自己得到的。【翻译】子禽问子贡说:“夫子一到这个国家,就一定闻知这个国家29v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人格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人格力量,看到力量,看到“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在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巨大作用。际交往中的巨大作用。v我们现在则往往把我们现在则往往把“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看作是温吞柔和、软弱无能的表现,于看作是温吞柔和、软弱无能的表现,于是在对后代教育中,往往强调个性张扬,是在对后代教育中,往往强调个性张扬,强调唯我独尊,强调事事争先,强调享受强调唯我独尊,强调事事争先,强调享受人生,强调当仁不让人生,强调当仁不让,于是我们的人,于是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就多了一些私欲,少了一些公心,际交往中就多了一些私欲,少了一些公心,多了一些纷争,少了一些谦让,多了一些多了一些纷争,少了一些谦让,多了一些冷漠,小了一些和谐冷漠,小了一些和谐。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人格力量,看到“温、良、恭、30v1.11子曰:子曰:“父在,观其父在,观其志志;父没,观其;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可谓孝矣。”v【注释注释】其:皇侃疏:其:皇侃疏:“此明人子之行也。此明人子之行也。”则此则此“其其”字当指人子言。下字当指人子言。下“其其”字同。字同。志:宗法社会里往往子承父业,故这里的志:宗法社会里往往子承父业,故这里的“志志”当指承继父业之志。当指承继父业之志。道:典籍中一般道:典籍中一般用来表示好的善的事理或措施等内容,不好用来表示好的善的事理或措施等内容,不好不善谓之不善谓之“非道非道”。v【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父亲活着的时候,要看父亲活着的时候,要看他承继父业的志向;父亲去世以后,要看他他承继父业的志向;父亲去世以后,要看他承继父业的行为;三年之内不改变父亲的正承继父业的行为;三年之内不改变父亲的正确施政之道,就可以说是孝了。确施政之道,就可以说是孝了。”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31v【解解读读】本本章章和和礼礼记记中中庸庸篇篇所所说说的的“夫夫孝孝者者,善善继继人人之之志志,善善述述人人之之事事”,意意思思大大致致相相同同,都都在在强强调调做做为为人人子子,要要继继承承父父亲亲的遗志,推行父亲未竟的事业。的遗志,推行父亲未竟的事业。v中国传统的居丧礼仪,一般以中国传统的居丧礼仪,一般以“三年三年”为限。为限。孔子认为,三年居丧期间,不去改变父亲的孔子认为,三年居丧期间,不去改变父亲的一贯作法,就是孝。一贯作法,就是孝。v“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一是不违背父亲生一是不违背父亲生前的意愿,体现出对父亲的敬顺。二是不彰前的意愿,体现出对父亲的敬顺。二是不彰显父亲的过恶,体现出对父亲声望的维护。显父亲的过恶,体现出对父亲声望的维护。三是为了稳定新的政治局面,使政策有一定三是为了稳定新的政治局面,使政策有一定的连续性。的连续性。【解读】本章和礼记中庸篇所说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32v1.12有子曰:有子曰:“礼礼之用,和之用,和为贵。先王之为贵。先王之道斯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之,亦不可行也。”v【注释】【注释】礼:指合理的社会道德规范与制礼:指合理的社会道德规范与制度。礼记度。礼记乐记:乐记:“礼也者,理之不可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易者也。”礼记礼记仲尼燕居:仲尼燕居:“礼也者,礼也者,理也。理也。”和:调谐,和谐。皇侃等解为和:调谐,和谐。皇侃等解为“音乐音乐”,朱熹解为,朱熹解为“從容不迫從容不迫”。此不取。此不取。斯:指示代词,指代斯:指示代词,指代“和和”。皇侃疏:。皇侃疏:“斯,斯,此也。此也。”小大由之。朱熹注:小大由之。朱熹注:“小事大事小事大事無不由之也。無不由之也。”皇侃疏:皇侃疏:“由,用也。由,用也。”节:节制。节:节制。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33v【翻译翻译】有子说:有子说:“礼的功用,最可贵的是礼的功用,最可贵的是使各种社会关系和谐。过去圣王的治国之道使各种社会关系和谐。过去圣王的治国之道就是以此为美的,他们大事小事都用礼来调就是以此为美的,他们大事小事都用礼来调谐。一味地按照这种基本原则来办,也有行谐。一味地按照这种基本原则来办,也有行不通的时候,那就是只知道和谐可贵而追求不通的时候,那就是只知道和谐可贵而追求和谐,却不用规矩制度去规范节制,也是不和谐,却不用规矩制度去规范节制,也是不可行的。可行的。v【解解读读】本本章章有有子子讲讲了了“礼礼”与与“和和”的的关关系系。“礼礼”就就是是“理理”,是是自自然然关关系系和和社社会会关关系系的的规规律律,这这些些规规律律要要靠靠一一定定的的规规范范与与制制度来维系,这些规范与制度也就是礼。度来维系,这些规范与制度也就是礼。【翻译】有子说:“礼的功用,最可贵的是使各种社会关系和谐。过34v孔孔子子是是强强调调等等级级的的。“礼礼”规规定定了了人人与与人人的的社社会会地地位位不不平平等等,社社会会地地位位不不平平等等就就会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v“和和”就就是是要要从从人人的的心心理理上上、行行为为上上去去调调整整均均衡衡这这种种不不平平等等,并并使使这这种种不不平平等等合合理理化,从而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化,从而达到全社会的和谐。v当当然然,为为了了和和谐谐而而无无原原则则的的追追求求和和谐谐,就就会会偏偏离离礼礼的的规规范范与与要要求求,所所以以说说“知知和和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是强调等级的。“礼”规定了人与人的社会地位不平等,社会地35v1.13有子曰: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也。恭近于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v【注释注释】复:朱熹注:复:朱熹注:“复,践言也。复,践言也。”大戴大戴礼记礼记曾子立事篇曰:曾子立事篇曰:“言必思复之。言必思复之。”恭:恭:说文与说文与“敬敬”同训,但同训,但“恭恭”侧重于礼仪、外侧重于礼仪、外观,观,“敬敬”侧重于内心、感情。侧重于内心、感情。因不失其亲,亦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亲近,依靠。亲,亲族。孔安国注:可宗也:因:亲近,依靠。亲,亲族。孔安国注:“因,亲也。言所亲不失其亲,亦可宗敬也。因,亲也。言所亲不失其亲,亦可宗敬也。”宗:宗:主,崇尚。主,崇尚。v【译文】【译文】有子说:有子说:“所守之信近于义的标准,说出所守之信近于义的标准,说出的话就可以践行。表情肃敬恭顺和礼仪的要求相接的话就可以践行。表情肃敬恭顺和礼仪的要求相接近,因为这样可以远离耻辱。依靠的对象不遗弃自近,因为这样可以远离耻辱。依靠的对象不遗弃自己的亲族,这样的做法也是值得崇尚的。己的亲族,这样的做法也是值得崇尚的。”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36v【解读解读】“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是说:所是说:所守之信近于义的标准,说出的话就可以践行。守之信近于义的标准,说出的话就可以践行。v释名释名释言语云:释言语云:“义,宜也,裁制事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物使合宜也。”说文云:说文云:“谊,人所宜谊,人所宜也。也。”礼记礼记中庸云:中庸云:“义者宜也。义者宜也。”可见可见“义义”是合乎情理,合宜。是合乎情理,合宜。v有子的话,正面理解是所守之信符合义的标有子的话,正面理解是所守之信符合义的标准,说出的话就可以践行。反面理解的话,准,说出的话就可以践行。反面理解的话,那意思是说所守之信不符合义的标准,说出那意思是说所守之信不符合义的标准,说出的话就不必践行。的话就不必践行。【解读】“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是说:所守之信近于义的标准,37v所以,在所以,在“信信”与与“义义”的关系上,的关系上,“信信”要以要以“义义”为原则。为原则。v如果事情合乎情理,即使不守信也是义;如果事情合乎情理,即使不守信也是义;如果事情不合乎情理,即使守信也是不义。如果事情不合乎情理,即使守信也是不义。v“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的意思是说,表的意思是说,表情肃敬恭顺和礼仪的要求相接近,因为这情肃敬恭顺和礼仪的要求相接近,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招致耻辱。样可以避免招致耻辱。v这里的这里的“恭恭”就是侧重于一个人待人接物就是侧重于一个人待人接物的容止,也就是表情举止上的敬肃恭顺。的容止,也就是表情举止上的敬肃恭顺。v但这但这“恭恭”仍然要以仍然要以“礼礼”为行为规范。为行为规范。所以,在“信”与“义”的关系上,“信”要以“义”为原则。38v张居正论语别裁说:张居正论语别裁说:“待人之礼,固当待人之礼,固当恭敬,然亦当有自然之节。若恭不中礼,则恭敬,然亦当有自然之节。若恭不中礼,则为足恭,而反以致人之轻贱矣。故凡施敬于为足恭,而反以致人之轻贱矣。故凡施敬于人之时,就要斟酌,务合乎礼之节文,而不人之时,就要斟酌,务合乎礼之节文,而不过其则。过其则。”v张居正的话实际上告诉我们:待人接物时表张居正的话实际上告诉我们:待人接物时表情敬肃恭顺是应该的,但要顾及双方的身份,情敬肃恭顺是应该的,但要顾及双方的身份,注意所处的场合,符合礼节的常规。否则就注意所处的场合,符合礼节的常规。否则就是是“足恭足恭”,即过分的恭顺以取悦于人,其,即过分的恭顺以取悦于人,其结果只能是被人看不起。结果只能是被人看不起。张居正论语别裁说:“待人之礼,固当恭敬,然亦当有自然之节39v“因因不不失失其其亲亲,亦亦可可宗宗也也”句句,古古来来多多有有歧歧解。较之诸说,孔安国的说法较为合理。解。较之诸说,孔安国的说法较为合理。v儒儒家家强强调调“尊尊尊尊,亲亲亲亲”,“亲亲亲亲”是是当当时时宗宗法法社社会会的的产产物物,“因因不不失失其其亲亲”就就是是要要在在宗宗法法制制度度下下亲亲近近和和依依靠靠与与自自己己血血缘缘关关系系近近的的亲亲人人。尚尚书书牧牧誓誓:“今今商商王王受受惟惟妇妇言言是是用用。昏昏弃弃厥厥肆肆祀祀,弗弗答答。昏昏弃弃厥厥遗遗王王父父母母弟弟,不不迪迪。乃乃惟惟四四方方之之多多罪罪逋逋逃逃是是崇崇是是长长是是信信是是使使,是是以以为为大大夫夫卿卿士士,俾俾暴暴虐虐于于百百姓姓,以以奸奸宄宄于于商商邑邑。”这这里里的的“遗遗王王父父母母弟弟,不不迪迪”,史史记记周周本本纪纪作作“遗遗其其王王父父母母弟弟不不用用”,就就是是商商纣纣不不能能”亲亲亲亲”的的重重要要罪罪恶恶表现。表现。“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句,古来多有歧解。较之诸说,孔安国的40v礼礼记记中中庸庸:“故故为为政政在在人人,取取人人以以身身,修修身身以以道道,修修道道以以仁仁。仁仁者者人人也也,亲亲亲亲为为大大。义义者者宜宜也也,尊尊贤贤为为大大。亲亲亲亲之之杀杀,尊尊贤贤之之等等,礼所生也。礼所生也。”v也也就就是是说说,“亲亲亲亲”体体现现着着儒儒家家“仁仁”的的精精神神,“尊尊贤贤”体体现现着着义义的的原原则则。当当“亲亲亲亲”与与“尊尊贤贤”发发生生冲冲突突时时,“亲亲亲亲”仍仍应应该该受受到到“义义”的的制制约约,以以“亲亲贤贤为为大大”,所所以以,此此言言“因因不不失失其其亲亲”,如如同同“信信近近于于义义”、“恭恭近近于于礼礼”,虽虽然然不不完完全全等等于于“义义”和和“礼礼”,但但终终究究还还算算是是基基本本符符合合宗宗法法社社会会下下的的行行为为要要求求,所所以以说说“亦亦可可宗宗也也”,也也是是可可以崇尚的。以崇尚的。礼记中庸:“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41v1.14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焉,可谓好学也已。可谓好学也已。”v【注释注释】敏:敏捷。孔安國注:敏:敏捷。孔安國注:“敏,敏,疾也。疾也。”朱熹集注训朱熹集注训“勉勉”,亦通。,亦通。正:匡正。邢昺疏:正:匡正。邢昺疏:“正定其是之與正定其是之與非。非。”v【翻译】【翻译】孔子说: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吃君子,饮食不求吃饱,居住不求安适,做事勤勉敏捷,说饱,居住不求安适,做事勤勉敏捷,说话小心谨慎,靠近有道的人匡正自己,话小心谨慎,靠近有道的人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42v【解读解读】论语中的】论语中的“君子君子”,除了指,除了指“有位者有位者”外,一般指有德之人。孔子的这段话都是对外,一般指有德之人。孔子的这段话都是对“君君子子”或想成为或想成为“君子君子”的人是否的人是否“好学好学”的评价。的评价。v孔子的意思是说,你是君子或者想成为君子,对于孔子的意思是说,你是君子或者想成为君子,对于人生最为关切的的人生最为关切的的“食食”与与“居居”都无暇顾及,专都无暇顾及,专心致志于为学而不刻意追求食饱居安,这样的人就心致志于为学而不刻意追求食饱居安,这样的人就是非常是非常“好学好学”的了。的了。v正如戴溪石鼓论语答问所说:正如戴溪石鼓论语答问所说:“圣人亦只以此圣人亦只以此观人观人”而已,似乎并没有让人住破屋饿肚子的意思,而已,似乎并没有让人住破屋饿肚子的意思,也不是不让人去追求富足。子路篇云:也不是不让人去追求富足。子路篇云:“子适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庶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既庶矣,又何加焉?矣,又何加焉?曰:曰:富之。富之。”可知孔子是想可知孔子是想让人富足的。让人富足的。【解读】论语中的“君子”,除了指“有位者”外,一般指有德43v“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是说要多行动,少空谈。一个是说要多行动,少空谈。一个人如果奋勉自强以行仁,做事汲汲然不敢有一丝怠人如果奋勉自强以行仁,做事汲汲然不敢有一丝怠忽;语言谨慎,不轻易说自己做不到的话,也是忽;语言谨慎,不轻易说自己做不到的话,也是“好学好学”的一种表现。里仁篇说:的一种表现。里仁篇说:“君子欲讷于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而敏于行。”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说的也是这个意思。v“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是说要,是说要“见贤思齐见贤思齐”。荀子。荀子劝学说:劝学说:“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v可见古人对可见古人对“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的重视程度。主动接的重视程度。主动接近道德高尚的人,向他们看齐,及时匡正自己的行近道德高尚的人,向他们看齐,及时匡正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当然也是为。这样的人当然也是“好学好学”的了。的了。“敏于事而慎于言”是说要多行动,少空谈。一个人如果奋勉自强以44v1.15子贡曰:子贡曰:“贫而无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富而无骄,何如?,何如?”子曰: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子贡曰:“诗云: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其斯之谓与?”子曰:子曰:“赐赐也,始可与言诗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v【注释注释】谄:谄媚,奉承献媚。谄:谄媚,奉承献媚。骄:傲慢,骄骄:傲慢,骄矜。矜。乐:郑玄注:乐:郑玄注:“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史记史记仲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