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课件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1297332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置管理标准 感控办感控办感控办感控办 吴伟平吴伟平吴伟平吴伟平20212021年年年年8 8月月月月2525日日日日1 1培训内容 n n一、医院感染爆发的定义(标准)n n二、医院感染爆发的表现形式和特点n n三、医院感染爆发的早期发现n n四、近几年医院感染爆发与案例分析n n五、突发性感染事件处理要点2 2n 一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n 处置管理标准3 3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置管理标准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那么那么第二章第二章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第三章第三章 报告程序报告程序第四章第四章 处置工作处置工作第五章第五章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第六章第六章 附附 那么那么4 4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置管理标准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总总 那么那么那么那么第一条第一条第一条第一条 为标准医院感染爆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为标准医院感染爆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为标准医院感染爆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为标准医院感染爆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爆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院感染爆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院感染爆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院感染爆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平安,根据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平安,根据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平安,根据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平安,根据?医医医医院感染管理方法院感染管理方法院感染管理方法院感染管理方法?,制定本标准。,制定本标准。,制定本标准。,制定本标准。第二条第二条第二条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源性感染爆发的报告及处置工作依构发生的医源性感染爆发的报告及处置工作依构发生的医源性感染爆发的报告及处置工作依构发生的医源性感染爆发的报告及处置工作依照本标准管理。照本标准管理。照本标准管理。照本标准管理。5 5n n第三条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爆发和医院感染爆发。n n第四条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那么。n n第五条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n n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6 6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置管理标准n n 第二章第二章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n n第六条: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爆发报告管理责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爆发报告管理责任制,明确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制订并落任制,明确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制订并落实医院感染爆发报告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实医院感染爆发报告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置工作预案,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爆发。置工作预案,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爆发。n n第七条:第七条:医院应当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医院应当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及相关部门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置及相关部门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置工作中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反响快速,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反响快速,管理标准。标准。7 7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及处置管理标准n n 第三章第三章 报告程序报告程序n n第十条第十条 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机构报告。n n一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爆发;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爆发;n n二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8 8n n第十一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n n第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9 9n n一一5 5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例以上医院感染爆发;n n二由于医院感染爆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二由于医院感染爆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n n三由于医院感染爆发导致三由于医院感染爆发导致3 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果。n n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爆发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生医院感染爆发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共同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上情形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认发生以上情形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报告。1010n n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标准试行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标准试行?的要求,的要求,在在2 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在确认后,应当在2 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在2 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n n一一10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爆发;例以上的医院感染爆发;n n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n n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1111n n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上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院感染爆门上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医院感染爆发信息,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爆发发生的时间和发信息,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爆发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地点、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目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疑似或者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疑似或者确认病原体、感染源、感染途径及事件原因分析、确认病原体、感染源、感染途径及事件原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检测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检测结果、采取的控制措施、事件结果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等。事件结果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等。n n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标准要求,结合实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标准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院上报医院感染爆际制订本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院上报医院感染爆发信息的具体要求。发信息的具体要求。1212 第四章 处置工作第十五条 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爆发或者医院感染爆发,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平安。第十六条 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爆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1313n n 第五章 质量管理n n第十九条 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开展本辖区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医院感染爆发报告和处置工作的质量管理。n n第二十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应当对本辖区内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医院感染爆发的报告、处置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指导。1414n n第二十一条 医院应当对医院感染爆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n n第二十二条 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发现医院存在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不及时,瞒报、缓报和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和谎报情形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1515n n 第六章第六章 附附 那么那么n n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方法中以下用语的含义:本方法中以下用语的含义:n n一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一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n n二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效劳中,因病原体二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效劳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传播引起的感染。1616n n三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三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染。n n四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四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 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的现象。n n五疑似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五疑似医院感染爆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 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疑心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似、疑心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 3例以上例以上疑心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疑心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n n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标准自本标准自20212021年年1010月月1 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1717二、医院感染爆发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一 形式(三种)1、同种同源所致医院感染爆发 如:MDRs感染爆发2、同一感染部位发病增加:感染爆发集中发生在病人的相同部位:如手术切口、注射部位等,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可相同也可不相同。3、同一医疗机构内总感染率上升,如:消毒供给中心压力蒸汽灭菌不合格引起感染。1818(二)特点1 三个环节:医院感染爆发必备三个根本环节: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人群。2 病例数:医院感染爆发的病例相差较大。3 流行过程:流行过程可长可短。4 涉及范围:可局限于某科室、某医院,也可以涉及整个地区甚至全国5 感染特点:爆发感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感染类型多样1919特 点6 病原体:多为条件致病菌,可为同一病原 体,也可为不同病原体7 传染源:可为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环境储源,其确定较传染病爆发困难。8 复杂性:医源性因素有复杂性及多样性9 可预防性:医院感染爆发大多为外源性感染,有明确的传播方式,多数属于可预防性感染2020三、医院感染爆发的早期发现n n医院感染监测结果n n临床医师、护士报告n n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报告2121n n四、近几年医院感染爆发与案例分析2222医院感染流行和爆发是危害医疗平安最重要原因之一232324242525262627272828292930303131323233333434353536363737383839394040414142424343对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思考对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思考1n n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即招致严重后果;招致严重后果;n n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的传播环节在发生改变,医院感染爆发事件的传播环节在发生改变,传统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较前减少,而经传统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较前减少,而经血液、经呼吸道、或直接接触污染导致的血液、经呼吸道、或直接接触污染导致的感染增加;感染增加;n n医院感染预防方法要针对传播途径的改变,医院感染预防方法要针对传播途径的改变,推广科学的标准预防措施;推广科学的标准预防措施;4444对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思考对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思考2n n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要及时报告和处理的应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要及时报告和处理的应急预案,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急预案,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n n以适宜途径报告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以减以适宜途径报告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以减少或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少或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n n警钟长鸣,用医院感染事件教育各级各类警钟长鸣,用医院感染事件教育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医务人员4545五、突发性感染事件处理要点一隔离二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三消毒四暴露后药物治疗五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与管理体系4646n n面对突发性感染性事件尤其是病原体未明的疾病,采取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控制、预防和治疗措施是将风险与危害降到最低的方式。对知之甚少的感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要格外周全,切不可低估其危害,切不可低估的控制过程中将遇到预料之外的困难。4747 一隔一隔 离离隔离全部感染者包括已发病者和有密切但尚未发隔离全部感染者包括已发病者和有密切但尚未发病者是控制疫情扩散的首要工作。病者是控制疫情扩散的首要工作。临床诊断病人与疑似病人应分别入住不同的病区。临床诊断病人与疑似病人应分别入住不同的病区。疑似病人必须住单人病房,均应接受严密隔离。疑似病人必须住单人病房,均应接受严密隔离。实施严密隔离的依据是感染者多途径排出病毒,实施严密隔离的依据是感染者多途径排出病毒,病原体的致病性颇强,近距离接触者如医务人病原体的致病性颇强,近距离接触者如医务人员有时自认为已做好了较好的防护,其发病者员有时自认为已做好了较好的防护,其发病者仍多。仍多。隔离期限的设定,必须由相应的权威部门明确。隔离期限的设定,必须由相应的权威部门明确。4848n n 二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二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n n无论是参加防治的临床工作人员、实验工作人员,无论是参加防治的临床工作人员、实验工作人员,还是从事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监管的工作人员,还是从事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监管的工作人员,必须有平安可靠的防护措施。工作期间,除工作必须有平安可靠的防护措施。工作期间,除工作衣外,还应穿隔离衣裤、隔离鞋帽,必须戴合格衣外,还应穿隔离衣裤、隔离鞋帽,必须戴合格的口罩、双层乳胶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和防护的口罩、双层乳胶手套,必要时戴护目镜和防护面罩。总之,工作人员的皮肤黏膜均不能暴露在面罩。总之,工作人员的皮肤黏膜均不能暴露在外,不可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体液和外,不可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体液和血液。血液。4949n n防护措施中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洗手。接触每一位防护措施中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洗手。接触每一位病人包括疑似病人之后必须洗手。根本要求病人包括疑似病人之后必须洗手。根本要求是用肥皂和流水洗手。戴手套工作的人脱手套前是用肥皂和流水洗手。戴手套工作的人脱手套前要洗手,脱手套后同样要洗手。要洗手,脱手套后同样要洗手。n n防护中不可无视的另一细节是脱各种隔离衣物应防护中不可无视的另一细节是脱各种隔离衣物应在离开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时完成。在离开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时完成。n n防护措施的到位是保护工作人员自身利益的一个防护措施的到位是保护工作人员自身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要方面。5050n n 三消 毒n n消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消除一切物品和场所可以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对健康人群包括防治工作人员的危害。消毒可分为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类n n疫源地消毒 指对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染源场所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去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5151n n预防性消毒预防性消毒 指未发现传染源,对可能受病原微指未发现传染源,对可能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和人体所进行的消毒措施。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和人体所进行的消毒措施。例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用品的消毒,餐例如医院的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用品的消毒,餐具的消毒,饮水消毒,手术室和医护人员手的消具的消毒,饮水消毒,手术室和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和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的消毒等,毒和一般病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的消毒等,均为预防性消毒。均为预防性消毒。n n一般而言,消毒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国家卫生部一般而言,消毒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标准消毒技术标准?,消毒隔离措施应覆盖全面,不可,消毒隔离措施应覆盖全面,不可留有留有“死角或盲点,充分注意消毒隔离工作有其死角或盲点,充分注意消毒隔离工作有其整体性效益的特点。整体性效益的特点。5252n n 四暴露后药物治疗四暴露后药物治疗n n某种突发性传染病的疫情爆发后,可以考虑使用某种突发性传染病的疫情爆发后,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例如,在某种疾病流行开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例如,在某种疾病流行开始之初的应急接种,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密切始之初的应急接种,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密切接触者可用磺胺嘧啶或利福平预防,白喉的密切接触者可用磺胺嘧啶或利福平预防,白喉的密切接触者可用大环内酯类预防,甲型流感可用金刚接触者可用大环内酯类预防,甲型流感可用金刚烷胺类药物预防。但必须注意,应用药物前一定烷胺类药物预防。但必须注意,应用药物前一定要有确实的暴露史,不可盲目应用,更不可在流要有确实的暴露史,不可盲目应用,更不可在流行期间长期应用。滥用药物预防,除了浪费可贵行期间长期应用。滥用药物预防,除了浪费可贵的卫生资源外,还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响、虚假的的卫生资源外,还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响、虚假的平安感,放松了其他预防措施。平安感,放松了其他预防措施。5353n n 五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与管理五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与管理 n n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与管理体系,包括有效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与管理体系,包括有效运转的报告、追踪监测系统,以及早发现感染源,运转的报告、追踪监测系统,以及早发现感染源,查明与原感染者之间的关系,或有无可能的或确查明与原感染者之间的关系,或有无可能的或确切的接触史。对待任何一次突发性感染性事件切切的接触史。对待任何一次突发性感染性事件切不可低估其危害性,一定要高度关注,及早采取不可低估其危害性,一定要高度关注,及早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切不可掉以轻心或稍有侥幸放松全方位的措施,切不可掉以轻心或稍有侥幸放松之举。有一套充分表达预警机制的预案,一旦出之举。有一套充分表达预警机制的预案,一旦出现突发性感染事件的可疑苗头,即启动预案,就现突发性感染事件的可疑苗头,即启动预案,就可防止出现可防止出现“认定突发疫情延迟,应急措施不能认定突发疫情延迟,应急措施不能马上启动的被动局面。马上启动的被动局面。5454n n综上所述,在积极防综上所述,在积极防治疾病的时候,我们治疾病的时候,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自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只要我们正确地己,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疾病,以良好的认识疾病,以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态度对心态、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标准操作规待疾病,标准操作规程程 就能防止感染事件就能防止感染事件发生。发生。n n 555556结 束 语n n爱心在手、感控在行动爱心在手、感控在行动n n控制感染控制感染 、“手当其手当其中中n n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平安第一平安第一n n我们将平安医疗回报给我们将平安医疗回报给患者患者 确保医患平安确保医患平安n n请大家提出珍贵意见请大家提出珍贵意见56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