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智慧课件

上传人:202****8-1 文档编号:241296854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里智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道德经》里智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道德经》里智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经里的智慧道德经里的智慧一、总论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治家、治学、修身的秘籍宝典。一、总论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是道家学派最作者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和孔子是同一时代人,年龄长于孔子。曾担任过周王室的藏书管理工作。老子致力于“柔弱”、“无为”(静、朴、无欲)的个人道德修养,见当时社会道德衰败,矢望至极,便西出函谷关,后隐居而不知所终。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是我二、基本概述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七章,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称道经。上篇二、基本概述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七章下篇下篇四十四章,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无德”,上德之人不德其德,故真正有德。下德之人追求德,故实际上达不到德。人称德经。(例子:汉武帝前车之鉴赐死夫人)下篇下篇四十四章,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上德从政治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谓的上德,我们认为它不同于儒家所讲的德政。老子批评儒家的德政不顾客观实际情况,仅凭人的主观意志加以推行,这不是上德,而是不德;而老子的上德则是无以为、无为,它不脱离客观的自然规律,施政者没有功利的意图,不单凭主观意志办事,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无为而无不为”即把道的精神充分体现在人间,所以又是有德。而下德是以为的无为,但却抱着功利的目的,凭着主观的意志办事。上德从政治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谓的上德,我们认为它不同于儒家所道经道经向我们讲述的是天道,即自然规律,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道”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一旦我们破坏了大自然,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我们一定会遭到残酷有报应和惩罚,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道经道经向我们讲述的是天道,即自然规律,讲述了宇宙的德经德经向我们揭示的是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德”是人类的人生观和社会观,还是要求人类顺其自然地与人共处,合乎社会规律地生存。只有返朴归真地复归于婴儿般的自然纯真状态,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窗户,婴儿的眼睛清澈,成人的眼睛浑浊。统治者卑谦若谷,民众为而不争,然后社会才会正常发展。德经德经向我们揭示的是人德,即人的行为准则。“德”是道德经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态人情的深彻洞察和深刻思索。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人事纷争、生命无常,点点滴滴积淀成老子的关于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等报智慧之学。道德经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态人情的深彻洞察和深刻思道德经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老子的辩证法综合了阴阳对立和对立统一的观念,并加以发展和创造,形成了辩证的宇宙观。如他在第四十二章中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二”,即“一气分为阴阳”;这里的“三”,即阴阳对立之和。这表明了老子的辩证观,就是一切事物运动中的对立统一关系。世界万事万物即在这样的关系下发生和发展,并如此循环往复。(例:宽容诗人:代宗圆融得饶人处且饶人)道德经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老子的辩证法综合了阴阳老子认为,事物之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在道德经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子对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都是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加以说明。他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看作是一切事物普遍的、恒常的规律。老子写道: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从理论上系统在而明确地提出了对立统一观念,并从追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上,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样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老子认为,事物之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在道德经老子揭示了对立统一的规律,表述了有关对立面的发展和转化的一些可贵的认识。他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见到的东西,说明大的东西,强的东西,贵的东西,都是从小人、弱的、贱的东西发展而来的,这多少已有一些从量变到质变的认识,也说明了对立着的双方互相转化的可能性。例如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熟知其极?其无正善,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灾祸,幸福就倚傍在它旁边;幸福,灾祸就潜伏在它之中。谁能知道其变化有没有终极?方正转变为奇特,善良转变为邪恶。对此人们迷惑不解,时间已很长了。老子揭示了对立统一的规律,表述了有关对立面的发展和转化的一些老子在这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命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灾难和幸福是相依相随的,谁也无法脱离谁而单独存在,这就告诉我们任何的幸福背后总是潜伏着灾祸,但灾祸不是永远存在的,灾难的反面就是幸福,所以我们要以平静的心态来面对灾难和幸福,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的大境界。(例:孙膑装疯避祸否极泰来)老子在这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命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老子在认识万物时,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采取静观、明察、玄览。老子在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例:李士谦清静无为乐善好施)达到虚无的极高境界,固守宁静达到厚重忠实,在万物的生长发展中。我用虚静之境界去观察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万物都向其初始状态回归。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在认识万物时,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采取静观、明察、玄览“致虚极,守静笃”。“将身置于静寂无极的虚空中”。这是修行中的一种内觉状态,非修行者很难理解这句话。修道者在修行中,内觉全身心融入太虚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之境,并非茫然一片,一点真我静守着湛然的纯一,这就是“守静笃”。“致虚极,守静笃”。“将身置于静寂无极的虚空中”。这是修行中静观这里边的静观,就是指直接观察事物。用老子的话说,即是“以物观物”,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和欲望,顺应客观事物的本来自然状态,并抓住它们的特征和要点。这种观察并不是旁观,更不是消极的观望态度,而是从积极的角度去研究和改造客观世界。静观这里边的静观,就是指直接观察事物。用老子的话说,即是“以“明”老子在同一章中又指出了“明”的概念。他说: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回复到初始状态叫做静。静叫做天道所归的命。回复其生命历程是宇宙永恒的法则,明了宇宙永恒的法则叫做明智,不明了宇宙永恒的法则,轻举妄动就会招来祸害。“明”老子在同一章中又指出了“明”的概念。他说:归根曰静。是知其常老子明确指出人们在观物之后,还要知其常,即知其条理法则。如果不明,则无法知常,通俗地讲,就是要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极其规律性。老子所讲的明,表面看来,是要明察秋毫,深一层去看,就是要透过纷杂的表面现象,觉察到极隐秘、极玄妙的东西,并把握其本质。知其常老子明确指出人们在观物之后,还要知其常,即知其条理法则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它义奥玄深,堪称哲理第一书,两千多年来,为历代学者所苦心潜研,然而直到今天,人类对道德经的深奥义理,对老子透悟宇宙的神智,仍然未能深层探知和领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人类的一大遗憾。三、总结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它义奥玄深,堪称哲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人的潜力同样是无止境的,日下,人们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老子的热潮,老子的道德经也因此而风靡全球。据调查:在德国,几乎每个家庭都常备有一本德文版道德经;在日本,道德经成为企业管理者的案头藏书,用于指导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在美国,一家出版公司花13万美元的天价购得仅有5000字的道德经英文版权;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蒲克明声称:“道德经肯定会成为未来社会家喻户晓的一部书”。人的欲望是无止境,人的潜力同样是无止境的,日下,人们在世界范结束语世间万物数之不尽,道德经寥寥几千字,不能涵盖万物,但万物生于“一”。希望你们懂得道理后能举一反三,能够做到“得一以抱天下”,抛弃分别心和私心杂念,达到“物我两忘”的至境,外物与我无分别,心中无所谓美丑、善恶、荣辱,没有了这些概念就没有了分别对待,没有了分别对待也就没有了争夺,没有了争夺也就没有了不达目的的痛苦和烦恼,人生就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境界。结束语 世间万物数之不尽,道德经寥寥几千人生一世,短短几个秋,如果只限于满足自己的贪欲,难免会陷入痛苦的境地,在欲望的驱使下,我们会干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是违背自然和道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的良知,并将自己的幸福毁于一旦,何苦呢?只有没有了欲望的驱使,我们才甘于做一块厚道、朴实、毫不张扬的石头,而不是一块精雕细琢、华贵无比的美玉。人生一世,短短几个秋,如果只限于满足自己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