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296539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主要教学内容:1、鳞状细胞乳头状瘤2、乳头状增生3、纤维上皮息肉4、血管瘤第一节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主要教学内容:1一、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国内六所口腔医学院口腔病理教研室统计的资料,在5429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中,乳头瘤2083例,占3.8。一、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2口腔乳头状瘤大小不等,大多数直径仅几毫米,也有达几厘米者。男性稍多见,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可发生于颊、腭、唇和舌部。肿物常为单发,多发者少见。肿瘤呈疣状或乳头状生长,表面呈白色或淡红色。口腔乳头状瘤大小不等,大多数直径仅几毫米,也有达几厘米者。3组织病理增殖性复层鳞状上皮呈指状突起,其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支持。上皮表层角化,棘层增生,基底层细胞内可见核分裂,但无上皮异常增殖。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无恶变报告,亦不是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增殖性复层鳞状上皮呈指状突起,其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支4病毒性疣在口腔少见,常与手指和唇部疣自体接种()有关。组织学上,上皮钉突向病变中心倾斜,颗粒层和棘层上部出现大空泡细胞,以及细胞核或胞浆内包涵体样小体等提示为病毒病因。艾滋病()患者的多发性乳头瘤可能为病毒病因。病毒性疣在口腔少见,常与手指和唇部疣自体接种()有关。5二、乳头状增生 乳头状增生患者常有不良修复义齿和口腔卫生差等情况。最常见于腭部,病损为多发、柔软、小(直径24)、无蒂的乳头状突起。乳头表面覆盖复层鳞状上皮,上皮表层为不全角化或正角化。乳头中心为结缔组织,并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邻近小涎腺常呈慢性涎腺炎,可见导管、腺泡上皮发生鳞状化生。此类病变可能由病毒或念珠菌感染所致。二、乳头状增生 乳头状增生患者常有不良修复义齿和口腔卫生6三、纤维上皮息肉 纤维上皮息肉是一种常见病损,发生于各种年龄组。病损多发生于颊部,特别是沿咬合线处,以及唇、舌等部位。三、纤维上皮息肉 纤维上皮息肉是一种常见病损,发生于各种年7临床表现本病为坚实、粉红色、无痛、有蒂或无蒂性息肉样肿物。大小不等,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当病损发生在腭部义齿下方时,病损变扁呈分叶状常称为分叶状纤维瘤()。病损形成后,肿物可以维持多年无明显增大。轻微创伤可能是始发因素,表面之白色为摩擦性过度角化所致。溃疡少见。临床表现本病为坚实、粉红色、无痛、有蒂或无蒂性息肉样肿物。大8组织病理病变由致密、相对无血管和少细胞的纤维组织构成,类似一种瘢痕。粗大胶原纤维束的交错排列是其明显特点,并且与邻近正常组织之间无明显分界。因此可与真性纤维瘤相区别。成纤维细胞少,呈卵圆形或多边形。偶见多核型成纤维细胞。表面覆盖一层复层鳞状上皮。通常无炎症细胞浸润。本病性质上是一种修复性瘢痕组织的过度增生。组织病理病变由致密、相对无血管和少细胞的纤维组织构成,类似一9四、血管瘤血管瘤是口腔颌面常见的良性肿瘤。这是一种分化较成熟的血管构成的血管畸形或良性肿瘤。好发于面颈部皮肤、唇、舌、颊、龈和腭等处。深部肌肉及颌骨内者较少见。血管瘤多发生于婴儿和儿童。女性稍多见。临床上,除有些血管瘤(如幼年性血管瘤)可自发性消退外,大多数血管瘤如不治疗,可持续存在。四、血管瘤血管瘤是口腔颌面常见的良性肿瘤。这是一种分化较成10(一)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又称为幼年性血管瘤或草莓色痣。常见于婴幼儿,女性较男性多见。大多位于真皮或粘膜固有层以及皮下组织。大小不等,直径从数毫米到23。光镜见,肿物无包膜,由大小不等的毛细血管组成,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小叶状。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腔小壁薄,有的尚无管腔形成,腔内可见红细胞。(一)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又称为幼年性血管瘤或草莓色痣。11(二)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颊、唇、舌或口底,位置深浅不一,深则颜色正常,浅则呈蓝色或紫色。触之柔软,可被压缩,有时可扪及静脉石。低头时局部充血而膨大,复位后,局部可恢复原状。镜下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其间见菲薄的结缔组织相隔。当窦内有血栓形成时,可发生钙化和(或)机化。(二)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颊、唇、舌或口底,位12(三)肉芽组织型血管瘤(三)肉芽组织型血管瘤 ()肉芽组织型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常发生于皮肤或口腔粘膜,以牙龈、口唇、面部多见。呈息肉状,有蒂。组织学上为毛细血管瘤,常伴有明显炎症,表面上皮多受压萎缩,或有溃疡,可有炎性肉芽组织形成。(三)肉芽组织型血管瘤 ()肉芽组织型血管瘤(化13(四)蔓状血管瘤(四)蔓状血管瘤 蔓状血管瘤好发于头颈部,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有搏动感。由口径较大迂回扭曲的小静脉和小动脉构成,如由动脉和静脉异常交通形成的厚壁血管,称为蔓状血管瘤,它是血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四)蔓状血管瘤 蔓状血管瘤好发于头颈部,肿瘤高起呈念珠状14牙龈瘤牙龈瘤主要包括:一、血管性龈瘤二、纤维性龈瘤三、巨细胞性龈瘤牙龈瘤牙龈瘤主要包括:15一、血管性龈瘤一、血管性龈瘤 可以是化脓性肉芽肿或可以是化脓性肉芽肿或妊娠性龈瘤。特点是血妊娠性龈瘤。特点是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呈实性管内皮细胞增生呈实性片块或条索,也可以是片块或条索,也可以是小血管或大的薄壁血管小血管或大的薄壁血管增多。增多。妊娠性龈瘤一、血管性龈瘤 可以是化脓性肉芽肿或妊娠性龈瘤。16二、纤维性龈瘤 蒂成熟的胶原纤维束炎症细胞二、纤维性龈瘤 蒂成熟的胶原纤维束炎症细胞17三、巨细胞性龈瘤 以前牙区多见,位于牙龈或牙槽粘膜。镜下见富于血管和细胞的间质内含有多核破骨样细胞呈灶性聚集。三、巨细胞性龈瘤 以前牙区多见,位于牙龈或牙槽粘膜。镜下18六、先天性龈瘤()见于新生儿口腔中,发生率低,以女性多见。瘤细胞体积大,呈碎片状,胞浆丰富.六、先天性龈瘤()见于新生儿口腔中,发生率低,以女性多19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主要病变特征:1、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或弥漫性浸润;2、血管增生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主要病变特征:20淋巴管瘤多为先天性。好发部位为舌、唇、颊及颈部。镜下见病变的淋巴管呈囊性扩张。淋巴管瘤多为先天性。21颗粒细胞瘤()好发于舌部,多为单发。颗粒细胞瘤()22神经鞘瘤又称施万氏瘤。在口腔常见于舌部。通常可分为两型:1、A型:细胞核呈旋涡状或栅栏状排列(见右图)。2、B型:瘤细胞稀少,排列疏松呈网状结构。神经鞘瘤又称施万氏瘤。23口腔粘膜色素痣口腔粘膜色素痣24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25恶性肿瘤1、口腔癌2、恶性黑色素瘤3、纤维肉瘤4、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血管肉瘤6、恶性淋巴瘤7、恶性肉芽肿8、口腔转移性肿瘤恶性肿瘤1、口腔癌261、口腔癌1、口腔癌27口腔鳞癌口腔鳞癌282、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2、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293、纤维肉瘤病理性核分裂3、纤维肉瘤病理性核分裂30 4、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主要特点是成纤维细胞样肿瘤细胞和组织细胞样肿瘤细胞大量异常增生。炎症细胞 4、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315、血管肉瘤5、血管肉瘤326、恶性淋巴瘤淋巴瘤包括何杰金氏淋巴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后者常源于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性肿瘤性病变的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的亚型。6、恶性淋巴瘤淋巴瘤包括何杰金氏淋巴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后33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34何杰金氏淋巴瘤何杰金氏淋巴瘤指针所指处为典型的细胞指针所指处为典型的细胞何杰金氏淋巴瘤指针所指处为典型的细胞357、恶性肉芽肿7、恶性肉芽肿368、口腔转移性肿瘤肿瘤所在骨折8、口腔转移性肿瘤肿瘤所在骨折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