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与自我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290698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化与自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社会化与自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社会化与自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化社会化1一、社会化的概念“一个婴儿是带着繁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联系,包括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里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化。”霍兰德,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一、社会化的概念“一个婴儿是带着繁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2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就叫做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过程,是经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个性,获得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是个体社会化的本质内容。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3二、社会化的内容1.政治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的过程。2.民族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本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族性的过程。二、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43.道德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4.法律社会化指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5.性别角色社会化指个体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道德社会化5三、社会化的特点个人的社会化是以其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个性化过程个体的社会化具有某种共性社会化具有能动性社会化贯穿人生全程三、社会化的特点个人的社会化是以其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6 7四、社会化的基本途径1.社会教化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教化可以分为两大系统:系统的、正规的教育;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四、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社会教化82.个体内化3.个体通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1.个体内化的内部心理机制: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认同作用角色扮演自我强化个体内化9五、社会化的载体1.社会文化2.家庭父母3.学校4.同辈群体5.大众传媒五、社会化的载体社会文化101.社会文化文化的通俗解释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米德:同一文化圈内生活着的人们都具有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人格倾向。文化对人的作用直接表现在:通过文化传承,了解前人的生活经验;向个人传递本群体或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使个人能够顺利地与他人及群体建立社会联系。社会文化112.家庭父母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素养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父母的影响12社会化与自我课件13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特征的相关情况教养方式意志坚强情绪稳定自我努力友好态度敌对行为信任0.740.600.270.44-0.40民主0.430.160.360.33-0.40容忍0.560.530.050.19-0.10严厉-0.16-0.08-0.38-0.380.40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个性特征的相关情况教养方式意志坚强情绪稳定14社会化与自我课件153.学校的影响课程设置教师威信教师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学校的影响164.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一种非正式群体,青少年可以自由选择伙伴,在平等的基础上交往,易产生较高的心理认同感;开展活动往往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内容,极少带有强制性;有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倾吐不愿向成年人暴露的思想、看法、情感,有许多共同语言;可以在群体面前自由表现自己,寻求相互同情和支持,获得一种自豪感和归属感。同辈群体的影响17大众传媒迅速地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还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角色模式、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对个体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众传媒18社会角色社会角色19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男男女女只不过是些演员。他们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每个人都同时演好几个角色。威廉莎士比亚:皆大欢喜整个世界是一个舞台,20一、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社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式的基础。角色丛:人们总是处在角色关系的网络结构中,一个人要常常扮演好几个角色。众多角色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我们称这种情况为角色丛。一、社会角色的概念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21含义:社会角色是一套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决定,而非自定的;社会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的。含义:22二、社会角色的分类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自致)角色;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不同,可分为规定性(正式)角色和开放性(非正式)角色;按角色的功能不同,可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不同,可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二、社会角色的分类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分为先赋23三、角色扮演只要是社会成员,都会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三、角色扮演只要是社会成员,都会承担某种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24角色扮演的三个要素:1.角色期待(角色期望)2.角色领悟(角色认知)3.角色实践(角色行为)角色扮演的三个要素:25三、角色失调人们的角色扮演过程中,不仅出现角色差距,而且遇到障碍和矛盾,甚至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 三、角色失调人们的角色扮演过程中,不仅出现角色差距,而且遇到26四、性别角色差异性别差异主要是指生理方面的差异,是男女两性在生物学或解剖学上的差异。性别角色则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特定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因此,性别角色差异主要是指两性之间在人格与角色行为上的差异。四、性别角色差异性别差异主要是指生理方面的差异,是男女两性在271.性别刻板印象 典型的男性典型的女性进取心强温柔不擅长表达感情爱哭喜欢数学和科学喜欢艺术和文学世俗不说脏话有野心圆滑客观的宗教的有支配欲的对自己的外表感兴趣能干注意他人的感受自信对安全感有强烈的需要逻辑性强多话独立依赖1.性别刻板印象 典型的男性典型的女性进取心强温柔不擅长表达28刻板印象的危险:一些刻板印象是不准确的;刻板印象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而减少了群体内的差异;我们有时会使刻板印象成为自我实现预言;性别歧视刻板印象的危险:292.性别认同精神分析的解释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2.性别认同精神分析的解释303.心理与行为的性别差异认知活动中的两性差异:语言能力空间知觉能力数学能力运动技能知觉速度思维方面艺术和音乐能力3.心理与行为的性别差异认知活动中的两性差异:31支配性侵犯行为与助人行为人际交往成就差异(回避性成就动机)支配性32自我、身份与自尊自我、身份与自尊33对于人来讲,再也没有比人更有趣的话题了。而且,对于多数人来说,最大有趣的人正是他自己。罗伊鲍迈斯特,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对于人来讲,再也没有比人更有趣的话题了。而且,对于多数人来说34一、什么是自我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已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一、什么是自我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35自我由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构成,表示主观的“我”,即是对“自己认识的自我”,表示客观的“我”,乃是一个能称之为人的一切的总和,包括能力、社会性和人格特征以及物质所有物等。(James,1981)自我由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构成,表示主观的“我”,即是对“自己36客观的我 (James,1890心理学原理)物质的客我社会的客我精神的客我客观的我 (James,1890心理学原理)37 物质的客我社会的客我精神的客我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庭、所有物等的认识与评价。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声望、拥有的财产等的认识与评价。对自己的智力、性格与人格特点以及自己的道德、宗教信仰等的认识。自我追求自我体验追求自己的身体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由此产生自豪感与自卑感。追求自己的名誉、地位、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由此产生自豪感与自卑感。追求自己能力以及智慧的发展,要求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追求宗教信仰等,由此产生自豪感与自卑感。物质的客我社会的客我精神的客我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身体38二、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二、自我的结构物质自我39三、如何认识自我焦点效应(Gilovich&others,2000)实际注意到我们的人要比我们认为的少。透明度错觉 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自我服务偏见三、如何认识自我焦点效应(Gilovich&others40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好。这种自我美化的感觉使多数人陶醉于高自尊光明的一面,而只是偶尔会遭遇到其阴暗的一面。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一边41品 质目标自 我他 人UW积极品质忠诚4.25a2.59b2.74b真诚4.03a2.63b2.74b和善3.99a2.90b2.86b聪明3.85a2.90b3.74a健壮3.22a2.61b3.29a受欢迎3.58a3.03b3.23c有才能3.46a3.08b3.60a有魅力3.26a2.91b3.20aM=3.71a2.83b3.18c消极品质轻率1.43a3.02b2.70c虚伪1.44a2.91b2.97b迟钝1.46a2.91b2.53c愚蠢1.25a2.30b1.70c傻瓜1.10a2.11b1.48c平凡1.64a2.43b2.10c不智慧1.52a2.42b2.00c不受欢迎1.82a2.31b2.09cM=1.46a2.55b2.20c目标自 我他 人UW积极品质忠诚4.25a2.59b2.421.引导寻求自我认识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准确动机一致性动机(自我验证理论,Swann,1990)引导寻求自我认识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43人们如何保持积极的自我观念对有利反馈的选择性接触自我妨碍选择性交互作用有偏见的社会比较人们如何保持积极的自我观念442.自我认识的来源2.1 物理世界2.2 社会世界2.3 内部(心理)世界自我认识的来源2.1 物理世界452.2 社会世界社会比较(利昂费斯廷格)人们希望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观点与能力;在缺乏直接的自然标准时,人们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进行自我评价;一般说来,人们倾向于将自己与相同水平的人进行比较。2.2 社会世界社会比较(利昂费斯廷格)46反射性评价Cooley的镜像自我:我们对我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进行想像;我们想像这个人如何评价我们;我们因为这种想像里的判断而感觉好或不好.Kinch的反射性评价模型:他人对于我们的真实想法是什么;我们对这些评价的知觉;我们自已关于我们自己样子的想法.反射性评价472.3 内部(心理)世界内省自我知觉和因果归因2.3 内部(心理)世界内省48社会化与自我课件49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自我觉知理论(self-awareness)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会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与价值观来评价和比较自己的行为。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自我觉知理论(self-awareness50社会化与自我课件51当自我觉知会提醒人们自己的缺点时,自我觉知令人特别反感,在这样的情景下,人们会避免进行自我觉知。不过,在其他时候,如当你内心欲望之魔怂恿你尝试诱惑时,自我觉知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因为,它可以让你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道德和理想。当自我觉知会提醒人们自己的缺点时,自我觉知令人特别反感,在这52内省的局限性:人是很少花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即使人们进行内省,他们的感受或行为的原因也可能会隐藏得让意识觉察不到.对我们为什么这样想的原因想得太多会降低自我认识的准确性.(Wilson,1995)内省的局限性:53自我知觉和因果归因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理论认为,当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处于不确定或模棱两可的状态时,我们会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该行为发生时的情境,来推论自己的态度和感受。自我知觉和因果归因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54外在动机 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但不是因为喜欢该活动或觉得该活动有趣)而从事某项活动的欲望。内在动机 因为喜欢某项活动或觉得该活动有趣(但不是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而想从事该活动的欲望。过分充足理由效应 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难以抗拒的外在原因所引起的,使得他们低估了内在原因引发该行为的可能性。外在动机 因为外在的奖赏或压力(但不是因为喜欢该活动55社会化与自我课件56如何保护内在动机仅在起初兴趣很高时,奖赏才会破坏内在兴趣;不同类型的奖励也会造成不同结果。以任务为条件的奖励以表现为条件的奖励如何保护内在动机仅在起初兴趣很高时,奖赏才会破坏内在兴趣;57情绪的二因素理论:要了解我们的情绪状态需要两个步聚:首先,我们必须经历生理唤起状态;其次,我们必须寻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解释它,为它贴上标签。因为难以对自己的生理状态贴上标签,所以只好利用情境信息来帮助我们为自己的唤起状态做出归因。沙赫特和辛格,1962情绪的二因素理论:要了解我们的情绪状态需要两个步聚:首先,我58社会化与自我课件59人们的情绪或多或少是任性的、随意而发的,取决于人们对唤起状态所找到的最合理的解释是什么;通过改变对唤起状态最合理的解释,使被试经历非常不同的情绪变化。沙赫特的实验显示,人们的情绪也可能是自我知觉的结果:人们为自己的唤起状态找寻最合理的解释。对唤起的错误归因(吊桥效应)人们的情绪或多或少是任性的、随意而发的,取决于人们对唤起状态60社会化与自我课件61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在没有任何生理唤起出现时,你的情绪将视你如何理解或解释这个事件而定。你觉得这种事情对你而言是好是坏?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事件?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在没有任何生理唤起出现时,你的情绪将视你62四、自我表达自我表达,是指我们努力控制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自我表达对于了解自我非常重要。一是自我表达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这些自我形象;二是自我表达会影响自我知识,我们让他人了解自己的方式会对我们的自我概念产生影响。四、自我表达自我表达,是指我们努力控制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631.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表达促进社会交往获取物质或社会奖赏自我建构:为自己建构一个特定的身份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表达促进社会交往642.常见的自我表达策略逢迎讨好:努力让别人喜欢自己自我提升:试图向别人证实自己的能力威胁:让别人认为自己是强硬无情的榜样化:创造道义上善良和正直的形象哀求:想让别人想念自己是脆弱无助的常见的自我表达策略逢迎讨好:努力让别人喜欢自己65小心应用谦虚只有当成就确实很出从的情况下,谦虚才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公众形象;只有当其他人了解个人成功的全部背景时,谦虚才可以提高他的公众形象。小心应用谦虚663.自我表达的风格差异自我监控,指在较广的生活情境中强调印象管理的倾向。高自我监控的个体表现得像社会中的变色龙,他们不断根据周围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实践取向的,对于社会情境有效地相互影响。但是,极端高自我监控的个体会被批评为是自我本位的机会主义者,他们会改变自己和自己的观点来适应环境;低自我监控的个体则很少关心别人是怎么想的,他们更多地受其内在的指引,从而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感觉和信念来说话做事。他们认为自己是有原则的人,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受社会的影响。但极端低自我监控的人也会被批评为不敏感、不灵活和顽固。自我表达的风格差异自我监控,指在较广的生活情境中强调印象管理674.自我阻碍有时人们会采取一些阻碍成功的行为,这使得后来当他们遇到彻底的失败时,可以将失败归因于这些障碍,而不是由于他们能力不足。Shepperd&Arkin,1989自我阻碍有时人们会采取一些阻碍成功的行为,这使得后来当他们遇68自我阻碍的策略行为的自我阻碍,通过人们实际创造真正的障碍来起作用,例如疲倦、酣酒或药物依赖、不准时、注意力不集中等。自我报告的阻碍,通过人们声称自己生病、焦虑、害羞或创伤后应激障碍来起作用。自利归因偏差,其关键动机是自我强化或自我夸大和自我保护的需要,或者是避免对失败进行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内部归因的自我防御性动机。自我阻碍的策略69以上分析告诉我们,自我表达的压力有时可能会促使人们说谎(对他人也对自己),隐藏一些关于他们行为的真正原因。有时想要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的愿望会与诚实的愿望发生冲突。同时,研究者发现长期采用保护自尊的自我阻碍策略会对个体本身造成伤害。习惯性进行自我阻碍的人们更可能采取退缩的策略,更关注于消极的结果。其结果是,他们有着更糟糕的学习习惯,学业上就会更加差劲,而且心理调节能力也比较差。以上分析告诉我们,自我表达的压力有时可能会促使人们说谎(对他70五、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1.奥尔伯特的自我发展理论,人格的模式与成长生理的自我(自我中心阶段,8个月-3岁)社会的自我(客观化时期,3-13、14岁)心理的自我(主观化时期,青春期到成年)五、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奥尔伯特的自我发展理论,人格的模式与712.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个体总是社会的,个体脱离他人就不可能形成自我。准备阶段,主要特点是无意识地模仿他人,对符号和意义缺乏理解;模仿阶段,儿童学会了语言,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社会角色扮演阶段,使社会群体的规范、态度、价值、目标内化于个体,形成自我。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个体总是社会的,个体脱离723.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婴儿期童年期学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壮年期老年期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73六、身份1.身份的定义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在地位身份中,角色就是由身份决定的行为期待。六、身份身份的定义74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身份的特点:75七、自尊1.概念: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需要自尊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负七、自尊概念: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762.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进行社会比较影响自尊的因素773.自尊的测量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泰克塞斯的社会行为调查量表自尊的测量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