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培养与塑造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28710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7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性格培养与塑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孩子性格培养与塑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孩子性格培养与塑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孩子品德的培养与塑造 孩子品德的培养与塑造目录孩子素质评价基本原则孩子品德培养的重要性孩子耐心的培养孩子团队精神的培养孩子与老师的关系目录孩子素质评价基本原则孩子素质评价基本原则3【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劳育】是培养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德智体美德智体美劳孩子素质评价基本原则3【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品德培养的重要性在德智体美劳教育里,把“德”放在第一位,就是因为“德”是社会性的;“智”和“体”都是自我之物,是在自我属性的前提下而进入社会的。但必然要用“德”的力量来推动。否则,一个人的身体再好,智慧再高,没有“德”的作用,那是只能是自我的。而且是身体越好,智慧越高,其对社会的危害也是越大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德”是主宰“智”与“体”的神,是第一重要的。“德智体美劳”的五个字的教育方针,实际上是由“德智体”全部包括了的。孩子品德培养的重要性在德智体美劳教育里,把“德”放在第一位,孩子耐心的培养你家宝贝是只有10秒钟耐心和3分钟热血吗?宝宝如此的没有耐心,是不是让你头疼呢?宝宝的10秒钟耐心常听到一些妈妈这样抱怨:“我这孩子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比如说搭积木,有时搭倒了他就大哭了,开始扔积木。如果他跟奶奶说话,奶奶没听清楚让他再说一次,就着急地大喊。做什么事也没长性,三分钟热血的样子。对待这样的孩子该怎么教育?耐性不足会有哪些危害?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耐性呢?宝宝如果缺乏耐性,结果会怎样?一般宝宝到了3岁左右,能保持51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如果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太短,说明孩子缺乏耐性。缺乏耐性的孩子情商和逆商相对较低,会出现三种倾向:暴力性、依赖性及散漫性。暴力性这是缺耐性的儿童的最大特征。只要让他做不愿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孩子就失控地尖叫、骂人或打小朋友等。这样的孩子不容易融入新环境,人缘也差,还很少有幸福的感觉,他们也不懂得什么叫“珍惜”。孩子耐心的培养你家宝贝是只有10秒钟耐心和3分钟热血吗?宝宝孩子耐心的培养依赖性 孩子碰到稍微困难一点的问题,就不想动手动脑独自解决,马上向别人求助,这种依赖性会使孩子渐渐变得意志薄弱。散漫性没有耐性的孩子做事肯定没有长性,他们比较散漫、自控力弱、做事有始无终;玩玩具时,看看这个拿拿那个;参加钢琴、美术、书法等学习班,没有一个能坚持下去。如何让宝宝更有耐心?为了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意志和耐性,爸妈应掌握如下的招数。1,给孩子“等”的概念学会等待,是耐心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孩子迫不急待地想得到某样东西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会儿。”1岁左右的宝宝还不太明白“等一下”的含义,他可能指着门含混地说:“去外面”。这时你可以说:“等妈妈把你的奶瓶洗干净、装上水,我们就下楼。”或者:“等你把这小碗蛋羹吃完,咱们就去找小朋友。”对宝宝,妈妈有必要把抽象的“等”化成具体的事情,让他看到:实现自己的合理要求需要一点时间。2,延迟满足从易到难 在有的父母眼里,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是有求必应,而且越快越好。这无疑带给孩子一种错觉:我要干什么就得马上干什么。欲望的沟壑因此越来越深、目标频繁地转移,很快令父母应接不暇。但要是有一天来个“急刹车”,说“不行”,必然引来一场哭闹并以父母的妥协告终。孩子耐心的培养依赖性 孩子碰到稍微困难一点的问题,就不孩子耐心的培养习惯于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是3岁以前宝宝的年龄心理特点,如果父母习惯于“即时满足”孩子,“有耐性”的品格当然无法培养起来。训练宝宝的耐性要考虑其年龄和承受能力,一点点延长他们忍耐的时间。对1岁的宝贝,能等上三五分钟已经不容易了,假如孩子以大哭来抗议,就让他哭上1分钟;2岁孩子的忍耐力训练难度可稍大一些,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如果他的愿望推迟到明天才兑现,他就能得到一个玩具做奖励;而3岁宝宝提出要去动物园玩,妈妈不妨准备一个日历,告诉他:“每天撕下一页,等宝宝撕下三张,到绿色数字的那一天,就可以去了。”3,爸妈言传身教 父母首先要学会忍耐,才能让孩子学会忍耐。宝宝越急躁,家长越要耐心、冷静。宝宝的模仿能力很强,看到家长的冷静,宝宝也会试着冷静下来。家长冷静下来后,可启发宝宝从失败中看到积极的一面,比如积木倒下来的画面,会不会有一种自然的美感?而且积木倒掉了,是不是让?颐怯谢岽畹酶茫?4,不要总是打断孩子即使孩子是看电视,玩玩具,父母都不要打扰。孩子没耐心,多半与幼时专注做事的时候被成人不断打扰有关。孩子在专心做事的时候,宁可把喝牛奶、吃水果、洗脸等事情稍稍放后,以免打扰孩子。孩子耐心的培养习惯于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是3岁以前宝宝的年孩子耐心的培养 5,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3岁以下的孩子,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如音乐,讲话声、走动的人、窗外的车辆和小鸟,都可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父母要尽量帮孩子排除干扰,当孩子看书,玩拼图时,周围的环境要尽量保持安静,成人最好不要在近处大声?不埃惺麓蚴质瓢凳荆悦飧扇藕拥幕疃?6,按孩子的接受能力挑选玩具或书籍对于缺少耐性的孩子而言,一开始就接触较难积木或拼图玩具,或看字多的书,会使孩子丧失尝试的兴趣。应当给孩子选择适合他年龄的书或玩具。幼儿图书,要挑选语言生动有趣、色彩鲜艳活泼的类型,不要挑选孩子拿着吃力的精装本,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时,再挑选情节更复杂的?适率椋庋焕矗釉谠亩林斜阒鸾岣吡四托裕话押拥耐婢吖槔啵看尾灰啵挥姓庋拍艹梦拥淖饬?7,玩组装益智玩具 少让孩子玩“无需动脑”的高级遥控玩具,多让孩子玩一些具有开发智力功能的拼装玩具,例如积木,七巧板,拼图,折纸玩具等。此外,剪纸同样也是一种培养孩子耐性的好方法,研究如何能剪成复杂对称的图案,如何不把图案剪断,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孩子的耐性。8,鼓励孩子多玩团体游戏 与单独玩相比,多加入团体游戏可使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玩钻圈,过桥,跳牛皮筋,跳大绳,掷沙袋,跳房子等游戏,孩子都有“上场下场”之分,在等待的过程中,必然锻炼了孩子的耐性和团结协作精神。孩子耐心的培养 5,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3岁以孩子耐心的培养 9,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看到孩子半天还搭不好一个积木大桥,或看他老是剪不好图案,就帮他搭,帮他剪,只能培养孩子的依赖性。应当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勿为了结果漂亮而包办代替,如果孩子虎头蛇尾,父母便代劳剩下的所有事情,只会越发令孩子失去求知欲和意志力,更失去了耐性。10,重过程甚于重结果 刚会走的孩子是不可能会跑的,初学钢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孩子要经过爬、走的过程后才能学会跑;学习钢琴必须有一个反复熟悉琴键的过程。即使孩子着急,做父母的也不应当着急,应抱着相信孩子的态度,耐心等待。孩子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脸面而来到这个世界的。11,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看到别人的孩子学钢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学琴班;看到别人的孩子学围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围棋班。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自然不会有耐性。只有孩子对某种特长学习确实有兴趣时,家长才要引导和督促孩子继续学下去,要有始有终,不能中途放弃。12,跟孩子约定一些规矩什么时候做什么,什么时候停止,玩多少时间这些要和孩子约定好,亲子之间建立好一个规矩后,必须遵守,不然会有相应的处罚。爸爸妈妈违反了,由孩子来监督他们的自我惩罚,这样就能在家里建立起“言必行,行必果”的秩序,帮助孩子将注意力和意志力集中起来。孩子耐心的培养 9,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孩子耐心的培养 13,给孩子设置障碍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点障碍,如出门假装迷路,积木快搭好时有意将它弄倒,水彩颜料有意藏起一管来,看孩子能否解决这些难题,如能否用其它颜色调出“走丢”的那一管。孩子越有坚强意志,越乐于动脑筋,做事就越不会半途而废,主动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就能磨炼孩子的坚强意志。14,鼓励孩子大声说出自己的目标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确定目标,并鼓励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目标,当孩子缺少毅力和耐性的苗头有所回潮时,让他以宣誓般的口吻重说自己的目标,通过这一方式,孩子对自己暗示一定要坚守承诺,从而产生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实现目标。小小结:1 意志始于选择。培养孩子意志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他可以决定玩什么、怎么玩、玩多久。在他自己选择的情况下,他会自然地学习到自我要求、为自己负责、自我把握等,因为那是他自己想做的,他从中获得他想要的他就必须去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时间。2 建立必要的界限是培养意志的有效方法,通常表现为下面两个方面:A 告诉孩子“他只要怎样就可以了”,在这个界限上他可以自主发挥,这意味着给他空间和选择的余地。B 告诉孩子“他不可以怎么做”,这意味着一个原则和底线,比如尊重他人、注意安全等,这是一个禁令。孩子耐心的培养 13,给孩子设置障碍 家长应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孩子与老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如何,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的关系如何,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态度密切相关度密切相关有一位失意的母亲,她总是抱怨孩子的老师对孩子不公平,为此甚至去找校长、找教委。这位老师的教导方法可能的确不当,但这位母亲的做法却大大伤害了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得孩子不得不离开这个学校。一位小学校长曾经感慨:有太多的父母用消极的评价来议论老师,使得孩子不尊重、不顺服老师,并因此产生恶性循环。若不是老师有人品问题,聪明的父母应帮助老师树立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故事中的豆豆最终从厌学的阴影中走出来,跟他的妈妈努力促成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分不开的。她在帮助老师做日常工作中也了解到儿子的学习生活,同时她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沟通,并得到老师有效的帮助。当然,不是每个父母都能付出如此的时间与精力,但你愿意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收获。如何表达如何表达爱一位老师在学校的圣诞晚会上收到学生家长送来的一个信封,起初她以为是圣诞卡片,可回家打开一看,才知道是一个价钱不菲的电脑U盘。家长如此之举的意图显然已超出了送小礼表心意的范畴,有职业道德的老师都会更愿意接受一张有着孩子稚嫩字迹的卡片,尤其是家长与孩子一同制作的。盖瑞查普曼博士在他爱的五种语言中讲到孩子们表达爱的方式,对于师生之间建立亲密关系也应该是有效的。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如何,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态度孩子与老师的关系12肯定的言肯定的言词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家长们至关重要。老师们一定要多对孩子们说肯定与赞赏的话,当一个老师对孩子说:“你不是好学生,因为你总不负责任,永远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这就等于给孩子贴上标签,让他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甚至到他成人时,很可能他都会认为别人不会爱他。而同时,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多肯定老师,树立老师在孩子心中的良好形象。一位母亲听到他的孩子说:“我们语文老师朗读课文真好听。”她也对老师大加称赞,并找机会把孩子的话告诉老师。从此语文课就成了孩子最喜欢的科目。精心的精心的时刻刻一位老师可能需要精心创造特殊时刻,来向孩子表示:你很关注他生活的全部,很欣赏他的独特,并喜欢与他在一起。一位新接手的班主任,每天会提前来到学校,当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的时候,她总是会发现每个人的特殊之处:“你的新裙子真漂亮!”“谢谢你!你真有礼貌!”“昨天看到你踢球了,怎么样,你最喜欢的足球明星是谁?”这些看似不经心的话语,实际上需要老师精心策划并付诸实施,实际上不需要占用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就能达到与孩子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孩子与老师的关系12肯定的言词13孩子与老师的关系送礼物送礼物孩子向老师送礼物,最能表达对老师的爱意。但这礼物不需要昂贵,只需要承载孩子单纯的心意。一幅自己创作的画、一小盒清咽利喉片、一句轻轻的问候这些足矣。许多老师身边都有一些“小宠物”,女孩子居多,她们很会关心老师,向老师说些温柔的话,帮老师拿作业本去发每个孩子性格不同,但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爱的方式。一个男孩子把他妈妈常给他读的故事书拿来推荐给老师,说:“这是本最棒的书!您一定要读!”相信老师从中品得出童真的爱。如果父母参与到孩子做礼物的过程,效果会更好。服服务的行的行动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只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来服务学生,比如搞野餐营会、水枪大战,同时也需要家长与学生付出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工作的理解与配合。一位班主任老师告诉孩子们:“今晚的帐篷营需要有人带来帐篷,还需每人带来一道菜。”那么请设想,营会开始时,若帐篷数目不够,或食物过少,营会将变得多么无趣!相反,如果我们看到的是父母们亲自来帮助支搭帐篷,并带来亲手烤的蛋糕和各种美味,那该是多么热闹的场面!13孩子与老师的关系送礼物孩子与老师的关系14身体的身体的语言言对于老师来讲,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给孩子截然不同的感受。课堂上,对待一个违纪的孩子,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先用眼神示意,而不直接点他的名字;如果示意无效,老师会走到他的旁边,用近距离或是一个动作来提醒。一般来讲,孩子们都会对老师的身体语言比较敏感,还有一部分孩子会喜欢老师与他(她)握握手、拍拍他(她)或给一个拥抱。有一些低年级的女孩子,可能很喜欢拉着老师的胳膊,像对妈妈那样亲昵。遇到不公平遇到不公平对待待时当一个孩子遇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时该怎么办?这可能是很严重的,比如误解、打击,甚至是体罚。豆豆在原来学校遇到的就是这种不公平对待。父母首先要与老师直接坦诚地沟通,言语不能冲动,要表示对老师工作难度的认可和心情的理解。人无完人,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一般情况下,经过这样一次或多次的努力,可能一段时间后情况会有所改变。如果老师的态度依然强硬,可能孩子就要考虑转班或转学。还有一种情况,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有所疏乎或无暇顾及造成孩子与家长的误解。比如,孩子抱怨:“他上课也说话了,老师怎么不批评他?”“明明是他的错,老师为什么把我也留下?”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要首先认可孩子的情绪,再引导孩子理解老师,不要随意评论,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孩子与老师的关系14身体的语言孩子团队精神的培养15缺乏团队意识的孩子,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具备了出色的技能,但“独木难成林”,走上社会后,缺乏他人的帮助,无法与他人合作,难以融入到社会,甚至都无法去维护一个幸福的家庭。那怎样才能让他们能够进入集体呢?集体活动是孩子与集体形成的纽带应该是,或者运动,或者游戏。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完成整个活动的成就感,满足感。他就潜意识会明白,集体有这样的快乐,能在集体里实现这样的价值。那么,如果一个孩子畏惧集体,孤僻,那怎么办?具体方法有很多。比如,他不跟小朋友玩,那总能跟父母玩吧。家长可以和他一起玩互动游戏,比如踢球,至少需要两个人踢,两人传球,配合,他踢出感觉,明白集体活动有跟独自玩不一样的快乐。然后有一天爸爸没空了,叫他试着跟别人踢,慢慢地适应和他人的互动交流,慢慢地让他喜欢集体活动,慢慢地送到小朋友的活动里。可以一步步地来,循序渐进,慢慢改变他对小朋友的成见,体会集体的快乐,融入集体。这是对于孤僻,怕生的孩子。团队精神的核心并非只是混在小朋友堆里一起玩,混进去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贡献能力、寻找快乐。必须让孩子在团队里活动里出力,并且去肯定成果,让他明白,自己出的力帮助团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得到肯定,自己也感到满足。比如说,孩子参加了学校的植树活动,对孩子来说,可能只是随大流走过场,去玩一玩。但是如果回来后你问他今天种了几棵树,你们班种了多少,告诉他你们班种的这些树,以后会成为一片树林,对绿化起到很大的作用,能改变这一地区的风景。他会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和自己团队做的事情会有这么大的价值。也许在以后的集体活动,他会变得非常自觉,也变成活动的积极分子,明白自己所做的价值。如果你责怪他,怎么参加活动把衣服弄这么脏呀,一身汗呢。他对集体活动就会困惑,参加什么事就会出工不出力,这种人很难能够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事业。孩子团队精神的培养15缺乏团队意识的孩子,即使掌握了丰富的孩子团队精神的培养16首先,要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实际也是一个小小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父母决不能因为孩子小而把他放在不应有的位里上。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家庭如果丧失了集体的特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它在进行教育和幸福方面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应该事事处处使孩子懂得,在家庭这个集体中,无论哪一个成员,都既有享受的权利,又有尽义务的责任,不允许只顾自己而无视别人。要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关心体贴自己的爷爷、奶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然后进一步启发孩子把关心、同情的范围扩大到周围的人。使其逐渐明白,不能只享受大人的关怀、照顾,面且也有义务去关心、照顾别人。如果从小把孩子捧到不适当的位置,久而久之,不仅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集体意识,反而还会滋长唯我是从的自私、高傲的心理。其次,父母要给孩子做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好样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有其决定意义的。因此,作为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要用自已模范的行动去影响感化孩子。例如,家庭成员每天看报纸,听广播,关心集体和国家大事,孩子就容易养成关心集体的习惯。如果父母不关心集体,一事当前先考虑自己,甚至损公肥私,那势必影响孩子集体意识的养成。古人说:“正人先正己”,就是这个道理。再次,要勉励孩子为集体多做好事。集体主义精神,只有在为集体的劳动中逐步树立起来。列宁说:“要把自己的工作和能力都贡献给公共事业。这就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实质。只有在这样工作过程中,青年男女才能培养成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为了使孩子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积极为集休的事情出力。当然,日常生活中,孩子有时也为集体做些好事,但往往是不自觉的,并不巩固,即使做的是件好事,思想也不一定明确。孩子团队精神的培养16首先,要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孩子团队精神的培养17因此,家长对孩子所做的表现,应及时予以表扬,并勉励他继续做。例如,孩子把家中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家长应予以鼓励,并告诉他,好孩子应事事处处想到别人。今后还应为集体做好事,比如做值日,给花草浇水,打扫室内外卫生等等。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求一朝一夕,而是形成生活习惯。不但在学校团队,家庭团队中也是可以,邻居团队中也是可以的。时时注意奉献能力,寻找满足。孩子团队精神的培养17因此,家长对孩子所做的表现,应及时予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