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3经济增长理论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287005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82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3经济增长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宏观经济学3经济增长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宏观经济学3经济增长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 3经济增长理论1宏观经济学 3经济增长理论1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n增长核算与实证经验n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n索罗增长模型(Solow)n基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n引入技术进步n无条件与有条件趋同及其实证研究n内生增长模型n其它增长模型(贫困与区域不平衡)n增长政策2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增长核算与实证经验2第一节 增长核算与实证经验3第一节 增长核算与实证经验3第一节 增长核算与实证经验n增长核算n增长:一个国家潜在实际GDP水平的提高(发展)n生产函数:Y=AF(K,N)n产出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技术进步 (TFP增长率)n人均产出增长核算(推导)4第一节 增长核算与实证经验增长核算4增长的经验估算nSolow(1957)n分析对象:19091949期间美国经济n结论:单位劳动产出的增长中超过80%归因于技术进步。nSolow 剩余?2.9%1.09%0.32%5增长的经验估算Solow(1957)5 19782001年期间中国经济估算人均GDP增长率人均资本增长率的贡献TFP1978-20016.78 3.35 3.43 百分比 100 49 51 1978-19904.95 2.81 2.14 百分比 100 57 43 1991-20018.83 4.05 4.78 百分比 100 46 54 6 19782001年期间中国经济估算人均GDP人均资本 19812007年期间中国经济估算时期GDP增长率各要素增长率的贡献%劳动资本TFP1981-20071981-20079.87 9.87 11.2211.2263.5763.5725.1325.131981-19909.36 1964.52 16.19 1991-200010.15 8.1654.27 37.63 2001-200710.24.4675.5020.04资料来源:Doowon Lee(2009)7 19812007年期间中国经济估算时期GDP各要素增20012007年期间中国经济估算GDP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的贡献资本增长率的贡献TFP20018.30.5158.0762.6829.2520029.10.5045.5461.5632.902003100.4964.4664.1531.39200410.10.4554.5076.7118.78200510.40.4143.1887.669.16200611.60.4062.886.3610.84200711.90.3972.6789.387.95820012007年期间中国经济估算GDP劳动份额劳动资本T第一节 增长核算与实证经验n增长的决定因素n劳动(人均GDP影响)n资本(表3-1,p49)(图)n技术进步:索洛剩余(表3-1,p49)n自然资源n人力资本(图)9第一节 增长核算与实证经验增长的决定因素9投资率与增长10投资率与增长10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增长11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增长11第二节 传统增长理论一、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假设条件:n两部门,一种产品(消费品与投资品)n储蓄S是国民收入的函数,S=sYn资本-产出比率(K/Y)保持不变n不存在技术进步n规模报酬不变12第二节 传统增长理论一、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模型推导:预算平衡方程:Y(t)=C(t)+S(t)收入分配方程:Y(t)=C(t)+I(t)根据凯恩斯均衡理论有S(t)=I(t)13模型推导:13模型推导(续)资本形成方程:K(t+1)=(1-d)K(t)+I(t)储蓄率:s=S(t)/Y(t)资本-产出率:v=K(t)/Y(t)哈罗德-多马方程:s/v=g+d储蓄率与资本-产出率与总增长率的关系14模型推导(续)资本形成方程:14模型的修正:人均增长率人口增长率:n=N(t+1)/N(t)-1哈罗德-多马增广方程:s/v=(1+g*)(1+n)-(1-d)简化方程:s/v g*+n+d储蓄率,资本-产出率,人口增长与折旧率与人均增长率的关系15模型的修正:人均增长率人口增长率:n=N(t+1)/N(t)模型的意义n将凯恩斯理论动态化,长期化n强调了资本积累的重要性n国家干预与调控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缺陷:n未解释模型中各参数的决定(储蓄率,人口增长等)n资本-产出率固定不变的假设不符合实际n中性理论,只是揭示了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没有说明不同国家存在着的不同增长率16模型的意义将凯恩斯理论动态化,长期化16二、索罗增长模型(Solow)假设条件:n两部门,总收入=总支出n两种要素:资本与劳动n人口和劳动力按固定比率n增长n完全竞争,储蓄总能转化为投资n资本-产出率是可变的,即v为内生,取决于经济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禀赋n规模收益不变,没有技术进步n单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17二、索罗增长模型(Solow)假设条件:17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18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182.1 索罗增长模型(Solow)索罗方程:n人均产出:y=f(k)n资本形成方程:K(t+1)=(1-d)K(t)+sY(t)n人均方程:(1+n)k(t+1)=(1-d)k(t)+sy(t)人均量:k=K/N,y=Y/N192.1 索罗增长模型(Solow)索罗方程:19索罗方程:资本存量的变化量=总投资-装备新增人口所需资本 -折旧k=sf(k)-(n+d)ksf(k)=k+(n+d)kn方程的意义:n参数间的关系n储蓄的两种用途:资本的深化与广化20索罗方程:20模型的长期均衡:稳态n稳态的含义:人均收入与人均资本不变经济总量按照人口增长率增加Y/Y=K/K=N/N=n即:k=0sf(k*)=(n+d)k*例子:生产函数为 Y=K1/2 N1/2 s=0.42 d=0.05 n=0.01 k=10 求:k*图21模型的长期均衡:稳态稳态的含义:21稳态产出与投资22稳态产出与投资22增长过程与稳态(1+n)k(1-)k+sy(1+n)k(1-)k+sy23增长过程与稳态(1+n)k(1-)k+sy(1+n)k(储蓄率对稳态的作用24储蓄率对稳态的作用24储蓄率变化引起的稳态调整25储蓄率变化引起的稳态调整25索洛模型:小结n稳态方程:k*/y*=s/(n+d)n储蓄率对稳态均衡的影响n不影响稳态时的经济增长率n改变了稳态时的人均资本量和人均产出n说明资本积累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n人口增长对稳态均衡的双重影响n人口增长率提高,降低人均资本稳态水平和人均稳态产出(图)n人口增长率提高,增加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26索洛模型:小结稳态方程:k*/y*=s/(n+d)26三、引入外生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n目的:技术进步的引入使人均收入得以长期增长n假定技术进步影响劳动效率,劳动增强型,以“效率单位”(efficiency units)衡量。E(t)=A(t)*N(t),A(t+1)=(1+g)A(t)n模型:Y=F(K,AN)k=K/AN y=Y/AN g=A/A k=sf(k)-(n+d+g)k 均衡条件:sf(k*)=(n+d+g)k*27三、引入外生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目的:技术进步的引入使人均收入外生技术进步与增长28外生技术进步与增长28三、引入外生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n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专栏3-3,p60)Y=K(AN)1-=A1-KN1-n人均增长率y/y=k/k+(1-)A/An技术进步率A/A=g=(y/y-k/k)/(1-)29三、引入外生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专栏三、引入外生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n技术进步的影响n提高稳态时的人均产出水平n提高稳态时的经济增长率n技术进步解释了人均产出持续增加的原因30三、引入外生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技术进步的影响30第三节 收敛或趋同(convergence)一、无条件的收敛(absolute convergence)n各国的长期技术进步率,储蓄率,人口增长率,资本折旧率相同n不论各国的初始状况,各国都将趋同于相同的单位有效劳动资本量。n意义: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与初始收入水平负相关。n实证研究的争论31第三节 收敛或趋同(convergence)一、无条件的收敛图:无条件趋同F32图:无条件趋同F32实证检验I:鲍默尔16国长期数据研究人均收入的对数值人均收入增长33实证检验I:鲍默尔16国长期数据研究人均收入的对数值人均收入实证检验II:德龙22国长期数据研究34实证检验II:德龙22国长期数据研究34实证检验III:萨默斯-海斯顿国别数据研究35实证检验III:萨默斯-海斯顿国别数据研究35实证检验IV:帕伦提-普莱斯科特标准差分析法n1960-1985年间的102国家n人均GDP相对于同期美国的比率n计算每年的标准差n结果:26年间,标准差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8.5%。西欧国家下降,亚洲上升总结论:无条件趋同缺乏实证证据36实证检验IV:帕伦提-普莱斯科特标准差分析法1960-198二、有条件趋同(conditional convergence)n各个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稳态水平n各国仍具有相同的技术进步率n各国的储蓄率与人口增长率可以不同n各国趋同于各自的稳态水平n控制了储蓄率与人口增长率条件下的趋同37二、有条件趋同(conditional converge图:有条件趋同BF38图:有条件趋同BF38有条件趋同的实证研究n稳态人均收入方程:曼昆,罗默和魏尔(Mankiw,Romer and Weil,1992)用萨默斯-海斯顿数据估计以上方程,结果:R2=0.59 s系数为正,n 系数为负,符合索罗模型系数过大。分别为1.42与 1.970.5各国之间收入水平差别比理论预期要大,条件收敛不明显39有条件趋同的实证研究稳态人均收入方程:曼昆,罗默和魏尔(Ma有条件趋同缺陷n没有解释各国在储蓄率与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别n认为技术进步为外生变量n收敛理论缺乏实证依据40有条件趋同缺陷没有解释各国在储蓄率与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别40第四节 内生增长理论一、产生的背景n索罗模型无法解释各国人均收入的实际变化(趋同现象不明显)n索罗模型没有解释各参数的变化n技术进步的非外生性n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重要性n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储蓄,人们有意识地积累41第四节 内生增长理论一、产生的背景41第四节 内生增长理论二、简单模型基本假定n资本的边际产量不变n生产中只使用资本,没有人口增加,n储蓄率s恒定不变n没有折旧n模型:Y=aK Y/Y=K/K=sa图42第四节 内生增长理论二、简单模型基本假定42内生增长模型43内生增长模型43三、引入劳动的内生模型n假定:技术进步来自资本投资n模型:A/A=K/K-N/N=k/k产出与资本同比增长 y/y=k/k+(1-)A/A y/y=k/k+(1-)k/k y/y=k/k,y/k=a因此,y/y=sa-(n+d)44三、引入劳动的内生模型假定:技术进步来自资本投资44三、引入劳动的内生模型n小结n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s)n经济增长率也取决于技术(a=y/k),而技术进步来自于资本的增加 内生的增长机制资本的外部报酬n投资的种类:科研与实物资本-长短期的经济增长45三、引入劳动的内生模型小结45罗默模型 Romer model(4.1)(4.2)(4.3)46罗默模型 Romer model(4.1)(4.2)(4.四、引入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Y=k h1-,h为人力资本资本积累方程:K(t+1)-k(t)=sy(t)人力资本积累方程:h(t+1)-h(t)=qy(t),q为用于人力资本的比例物资资本增长率:k(t+1)-K(t)/k(t)=sr1-人力资本增长率:h(t+1)-h(t)/h(t)=qr-r 为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的长期比例 r=H/K最终,y,k,h将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r=q/s,k=sr1-=sq1-47四、引入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Y=k h1-,h为人力资五、内生增长模型的意义*n物资回报率递减,并不意味着人均收入的趋同n储蓄率和人力资本投资率不仅有水平效应,而且还有增长效应。n引入外生的第三种要素(非熟练劳动),增长效应将消失(储蓄率与人口的实证)n解释了穷富国资本回报率差距不大n中性增长理论,不存在无条件趋同n控制了人力资本之后,存在条件趋同n控制了初始收入水平后,存在条件分异nBarro(1991)的实证研究48五、内生增长模型的意义*物资回报率递减,并不意味着人均收入新古典稳态(增长陷阱)与持续增长49新古典稳态(增长陷阱)与持续增长49第五节 其他增长模型一、卡尔多(Kaldor)模型n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决定储蓄率,从而决定经济增长速度。n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sp sw ng=p(sp-sw)+sw/v,利润率 p=P/K,v=K/Y,sp利润总额中储蓄比例,sw工资总额中储蓄比例n政策意义:可以改变利润和工资在收入中的份额,改变储蓄率,实现增长50第五节 其他增长模型一、卡尔多(Kaldor)模型50二、解释低水平以及贫困的几个理论n莱宾斯坦(Leibenstein)“临界最小努力”理论(the theory of critical minimum effort)n纳克斯(Nurkse)“贫困恶性循环”理论n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n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收入n纳尔逊(Nelson)“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低收入增长(图)51二、解释低水平以及贫困的几个理论莱宾斯坦(Leibenst图:“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人口增长率收入增长率人均收入oABCDE1E2y1y2y052图:“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人口增长率收入增长率人均收入三、摆脱低水平的增长理论In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大推进”理论n全面,大规模地投资各个工业部门,尤其是基础建设n资本,储蓄,需求,心理不可分性,大规模的外在经济。n全盘的发展规划53三、摆脱低水平的增长理论I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三、摆脱低水平的增长理论IIn赫尔曼(Hirschman)”不平衡增长理论“(unbalanced growth)n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substitution choice and postponement choice)n投资联系效应最高的直接性生产活动,而不是基础建设投资n产业联系理论(前向与后向联系)n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挖掘后向联系n强调经济计划的必要性以及市场的重要性n问题:结构失调,国际收支失衡,通货膨胀54三、摆脱低水平的增长理论II赫尔曼(Hirschman)”不四、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In缪尔达尔(Myrdal)”扩散效应“与”回波效应“理论n回波效应:地区间人力,资本,贸易对落后地区的不利影响n扩散效应: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正面辐射效应,投资,需求,技术的扩展55四、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I缪尔达尔(Myrdal)”扩散效应四、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IIn佩鲁(Perroux)”发展极“理论n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与部门在一个地区聚集,形成经济中心,并带动周边发展n辐射作用:技术创新与扩散,资本集中与输出,规模经济效益,凝聚经济效益n吸引中心与弥散中心n形成方式:市场自发调剂引导企业集中,政府计划与重点投资来建立发展极。n中国例子:经济特区,长三角56四、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II佩鲁(Perroux)”发展极“第六节 增长政策一、促进增长的政策n人口增长(马尔萨斯人口论)n贫困陷阱(图)n增加储蓄率n黄金资本存量(图):c*=f(k*)-(n+d)k*n代际收入分配(日美比较)n促进技术进步n人力资本n投资类型n环境政策57第六节 增长政策一、促进增长的政策57贫困陷阱58贫困陷阱58二、经济增长的国别经验:东亚实例n目的:理解东亚各国1965-1990年间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要素投入与生产力提高n储蓄率与人力资本上升,开放程度上升n世行(1993)研究:2/3的增长来自于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的积累,1/3来自TFP(开放)n 扬(Young,1995)的研究,修正:n劳动参与率代替人口增长率,前者快于后者n产业结构调整,非农劳动增长率高n上调了投资率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n结果:TFP增长没有世行研究那么快59二、经济增长的国别经验:东亚实例目的:理解东亚各国1965表:“亚洲四小虎”的增长香港香港新加坡新加坡韩国韩国台湾台湾人均GDP5.76.86.86.7TFP2.30.21.72.1劳动参与384927 5127 3628 37中高教育27 7416 6627 7526 68来源:Young,1995,时期1966-1990,香港(-91)60表:“亚洲四小虎”的增长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人均GDP5.76表:一组国家的TFP增长比较61表:一组国家的TFP增长比较61二、经济增长的国别经验n东欧实例n东欧国家改革战略n休克疗法与渐进式改革n穷国:孟加拉国n投资率低4.6%n人口增长快n教育投入不足62二、经济增长的国别经验东欧实例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