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五节-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规划分析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286188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5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第五节-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规划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章第五节-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规划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章第五节-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规划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节第五节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规划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规划 旅游基础工程规划,应包括交通道路、邮电通讯、给排水和供电能源等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进行防洪、防火、抗灾、环保、环卫等工程规划。第五节 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规划 旅游基础工程规划,应包括 风景区基础工程规划,风景区基础工程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风景区保护、利用、管理的要求;同风景区的特征、功能、级别和分区相适应,不得损坏景源、景观和风景环境;要确定合理的配套工程、发展目标和布局,并进行综合协调;对需要安排的各项工程设施的选址和布局提出控制性建设要求;对于大型工程或干扰性较大的工程项目及其规划,应进行专项景观论证、生态与环境敏感性分析,并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风景区基础工程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符合风景区保护旅游景区交通的类型旅游景区交通的类型(一)一、交通设施规划一、交通设施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应分为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两方面内容。应进行各类交通流量和设施的调查、分析、预测,提出各类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内容。旅游景区的交通由对内交通与对外交通两部分组成。对外交通 对内交通 旅游景区交通的类型(一)一、交通设施规划 旅游景1、对外交通、对外交通 指国际、国内远途游客进入旅游景区交通枢纽城镇的交通运输,及远途客源地经过最靠近景区的城镇至接待中心的交通。对外交通设施包括公路与汽车站,铁路客运线与火车客运站,水路航运线与码头船坞,客运航线与机场等。对外交通要求高效、快速、经济、舒适、安全。对外交通规划是区域性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研究里程、交通方式、线路状况、所需时间、交通工具运行情况等问题。对外交通应要求快速便捷,布置于旅游景区以外或边缘地区。1、对外交通2、对内交通、对内交通 指旅游景区内部的接待区与游览区之间的交通,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陆路车行道。景区的主要与次要交通车道,是连接景区景点之间,或旅游服务区、居住区与景区管理机构之间的游览道路。(2)陆路游览步道。包括步行小径、登山石阶等。游览步道具有将各景区、景点、景物等相互串联而形成完整的景观游览体系,以引导游人至最佳观赏点和观赏面的功能。2、对内交通 (2)陆路游览步道。包括步行小径、登山石阶(3)水路游道。在有大水面或长距离水系的景区,需开设水路游览线。水路游道要注意提供相应的安全保证。同时,码头是旅游景区旅游者的重要集散地,位置要选择在河道开阔、水路平缓的地方。(4)空中游道。空中游道是为解决在高低悬殊景点之间游览所开设的垂直交通联系。空中游道以滑索与缆车为主要内容,一般设在有大量人流上下交通的地方。它对自然地形的坡度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对架空高度也有一定的限制。空中游道的选址一定要避开主景区,要注意隐蔽,不可破坏原有的景观效果。(3)水路游道。在有大水面或长距离水系的景区,需开设水路游1、对外交通规划要结合市、对外交通规划要结合市、县区镇交通规划,区域旅游规划,综合发展铁路、航空、公路等多种交通形式,沟通内外联系。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二)(二)2、充分发挥各种运输、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实现综合运输。3、因地制宜,进行旅游景区的道路交通规划。、因地制宜,进行旅游景区的道路交通规划。道路和停车场的开拓及重建,必须以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为首要条件,决不能破坏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完整性。步行路的开辟要利用现状,结合地形,既要注意景观效果,又要注意经济效益。1、对外交通规划要结合市、县区镇交通规划,区域旅游规划,综合 景区道路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景区道路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合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地选线,同当地景观和环境相配合;对景观敏感地段,应用直观透视演示法进行检验,提出相应的景观控制要求;不得因追求某种道路等级标准而损伤景源与地貌,不得损坏景物和景观;应避免深挖高填,因道路通过而形成的竖向创伤面的高度或竖向砌筑面的高度,均不得大干道路宽度。并应对创伤面提出恢复性补救措施。景区道路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合理利用地形,因地制宜 给水规划给水规划 (一)(一)旅游景区给水排水规划,应包括现状分析;给、排水量预测;水源地选择与配套设施;给、排水系统组织;污染源预测及污水处理措施;工程投资框算。二、给排水设施规划二、给排水设施规划 旅游景区给水规划应根据其总体规划中景区内部游览区、接待区、生活区、生产区统一安排的原则,确定景区给水方案,为给水工程设计提供指导原则及基础资料。给水规划 (一)旅游景区给水排水规划1、旅游景区给水管网布置、旅游景区给水管网布置(1)针对用水区分散之特点,可采用分区分层就近供水的方法,布置供水管网。(2)对用水量集中的旅游接待中心,可设隐蔽性水厂,同时应尽量避免在缺水区域设置用水量集中,用水量大的旅游接待等服务设施。(3)对高山水资源缺乏区,可因地制宜建蓄积雨雪水的高山蓄水库,利用地形修建高位水池。(4)管网布置应尽量布置在整个给水区域内,无论在正常工作或局部管网发生故障时应保障不中断供水。(5)干管一般沿规划道路布置,管线应符合管线综合设计的要求。1、旅游景区给水管网布置2、用水量估算、用水量估算(1)居民:居民数单位规模 75100L/(人D)(2)内宾:内宾数单位规模 100150L/(人D)(3)外宾:外宾数单位规模 150300L/(人D)(4)当日游客:当日游客数1/3单位规模 100150L/(人D)(5)消防用水:每5000m3的建筑体积5L/s(6)休养所:人数单位规模 150100L/(人D)(7)疗养院:居民数单位规模 75200L/(人D)(8)花圃苗圃用水:7.515m3/(hm2d)2、用水量估算排水规划排水规划(二)景区排水规划主要是排放生活污水及天然降水两大体系,其主要任务是估算各规划期雨水污水的排放量,拟定污水、雨水排放方式,布置排水管网,研究污水处理方法及其设施的选择,并研究污水综合利用的可能性。1 1、排放体制、排放体制 旅游景区排水体制一般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散水、蓄水并重,综合治理。生活污水以散为主,借地势及管道分散排水,降水以蓄为主,因地制宜加以利用。排水规划(二)景区排水规划主要是排放生活污水及天2、污水量估算、污水量估算生活污水量一般可采用与生活用水量相同的定额,计算公式为:生活污水量生活污水量=规模数规模数单位指标单位指标2、污水量估算 电力规划电力规划(一)(一)三、电力电信设施规划三、电力电信设施规划电力电讯设施规划包括供电规划和邮电通讯规划。1、规划内容、规划内容 旅游景区电力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电源,布置电力网,决定电力网的电压等级,变电所的数量,容量和位置,电力网的走向,电力负荷的分布及最大负荷等。根据景区的供电现状及总体规划要求,提供不同的供电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最佳方案。电力规划(一)三、电力电信设施规划电力电讯设施规划包括供思想因素思想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2、电力网线布置要求、电力网线布置要求(1)景区的高压线路架设既要考虑不破坏景区自然景观,要求尽力隐蔽,同时又要使供电安全经济。(2)在地形复杂、施工及交通运输不便并影响景观地段,要埋设电缆。(3)在重要景区、景点的敏感度区域可视范围内,为不影响景观环境气氛,供电线路均应设地下电缆。(4)采用架空线与电力电缆相结合,并以架空线为主的网线布置方式。思想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2、电力网线布置要求 电讯规划电讯规划(二)(二)邮电规划基本要求邮电规划基本要求(1)架空线路不得破坏自然景观及风景林木,要架空线路与电缆埋设相结合。(2)建立景区的对外通讯网络,建设长途电话线路,安装载波电报及电话终端机设备,开通国际及国内电报及直拨电话业务,并建设微波通讯,确保景区的邮政、电讯、电传及电视服务服务配套,保证国内、国外的通讯畅通。(3)建立景区内部通讯网络,对较远的景点及接待点的通讯,要求采用超短波调频无线电话,配套选择呼叫器,使整个旅游景区组成超短波无电讯通讯网络。(4)为适应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在景区内部可设计算机终端中心,进行控制及管理。电讯规划(二)邮电规划基本要求旅游景区内供水、供电及床位用地标准,应在表3-8中选用,并以下限标准为主。旅游景区内供水、供电及床位用地标准,应在表3-8中选用,并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