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ppt选修3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234029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7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ppt选修3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ppt选修3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ppt选修3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1知识系统整合知识系统整合名师课堂在线名师课堂在线知识系统整合名师课堂在线2知识系统整合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夯实基础重点识记一、第二次世界大战重点识记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1.原因原因(1)(1)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2)(2)主要原因主要原因:经济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经济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德、日走上法西斯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道路。(3)(3)历史原因历史原因凡尔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潜伏的各种矛盾。华盛顿体系下潜伏的各种矛盾。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军国主义传统。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军国主义传统。(4)(4)外部原因外部原因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英法采取绥靖政策,美国制定美国制定“”,”,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苏联采取避战自保政策苏联采取避战自保政策,1939,1939年年8 8月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月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立法案中立法案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重点识记一32.2.过程过程见附表见附表3.3.性质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4.4.影响影响(1)(1)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2)(2)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入人心。(3)(3)改变了世界格局。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过去改变了世界格局。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美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苏两极格局。(4)(4)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5)(5)世界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世界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6)(6)客观上推动客观上推动 兴起。兴起。新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2.过程见附表3.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新科技革命45.5.教训与启示教训与启示(1)(1)和平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2)(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动力。(3)(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4)(4)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5)(5)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求得共同发展。5.教训与启示5教材延伸教材延伸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反对霸权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是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的要求;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爱好和平的各国政府和人民只有同心协力和人民只有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共同维护,和平才能持久。和平才能持久。教材延伸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6重点识记二、雅尔塔体制下的重点识记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冷战”与和平与和平1.1.美苏美苏“冷战冷战”(1)(1)原因原因雅尔塔体制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雅尔塔体制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治、军事大国,美苏渐成均势格局。美苏渐成均势格局。二战结束二战结束,双方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双方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社会制度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社会制度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美苏矛盾激化。苏矛盾激化。重点识记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7(2)(2)表现表现资本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约的建立。北约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经互会建立经互会,建立华约建立华约,与之对抗。与之对抗。2.2.美苏争霸美苏争霸(1)(1)争霸开始争霸开始:二战后美苏开始冷战二战后美苏开始冷战,1953,1953年年,上台上台,想与想与美国取得平等的地位美国取得平等的地位,从而主宰世界从而主宰世界,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愈烈。(2)(2)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1962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年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导弹的方式得以解决导弹的方式得以解决,美国占了上风。美国占了上风。(3)(3)美苏关系缓和美苏关系缓和:19691969年尼克松提出年尼克松提出“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对苏联推行对苏联推行“缓和缓和”政策政策;苏联开始由守势转为攻势苏联开始由守势转为攻势,美苏关系出现缓和。美苏关系出现缓和。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赫鲁晓夫赫鲁晓夫(2)表现杜鲁门主义赫鲁晓夫8(4)(4)对抗再现对抗再现:19791979年年,苏联出兵苏联出兵 ,致使美苏关系重新紧张致使美苏关系重新紧张;1980;1980年美国提出年美国提出“卡特主义卡特主义”,1981”,1981年里根提出年里根提出“以实力求和平以实力求和平”的新的新 政策政策,1983,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年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星球大战计划”。(5)“(5)“第二次缓和第二次缓和”:1985:1985年年 提出的全球缓和战略和提出的全球缓和战略和“新思维新思维”得到了美国的响应得到了美国的响应;1987;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消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除中程导弹条约,美苏关系进入美苏关系进入“第二次缓和第二次缓和”。3.3.两极格局的结束两极格局的结束:19911991年苏联解体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两极格局结束。4.4.影响影响(1)(1)美苏冷战美苏冷战,军备竞赛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2)(2)因双方势均力敌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阿富汗阿富汗遏制遏制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4)对抗再现:1979年,苏联出兵 ,致使美苏9深化拓展深化拓展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雅尔塔体系的实质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从实力对比看雅尔塔体系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从实力对比看:二战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从体系内涵看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从体系内涵看:美苏按照美苏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深化拓展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10重点识记三、联合国重点识记三、联合国1.1.成立成立(1)(1)成立成立:19451945年年6 6月月,在旧金山签署在旧金山签署 。1010月月2424日日,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正式成立。(2)(2)宗旨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以增强普遍和平强普遍和平;进行国际合作进行国际合作;构成一个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构成一个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3)(3)主要机构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大会和 ,在重大问题上在重大问题上,5,5个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安全理事会重点识记三、联合国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112.2.作用作用(1)(1)在中东战争、两伊战争、裁军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东战争、两伊战争、裁军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2)(2)维护人权和推动非殖民化。维护人权和推动非殖民化。(3)(3)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4)(4)人道主义援助。人道主义援助。(5)(5)维持和平行动维持和平行动(维和行动维和行动)。2.作用12名师课堂在线名师课堂在线 实战演练实战演练 夯实基础夯实基础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同相同点点根源根源都是由于都是由于资本主本主义经济政治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展不平衡引起的影响影响(1)(1)都使得西欧国家衰落都使得西欧国家衰落,国国际地位下降地位下降(2)(2)壮大了美国壮大了美国实力力,一一战是美国霸主地位形成、确立的关是美国霸主地位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期,二二战后后,美国成美国成为资本主本主义世界的唯一超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大国国(3)(3)促促进了国了国际关系的关系的调整整,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关系格局(4)(4)都促都促进了社会主了社会主义运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的新发展展不同不同点点爆发形式爆发形式战前双方已前双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萨拉拉热窝事件爆事件爆发后后,战争很快全面爆争很快全面爆发先先经历局部局部战争争,后来在西方大国的后来在西方大国的绥靖靖纵容下演容下演变为世界世界战争争责任责任战争争责任由交任由交战双方共同承担双方共同承担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挑起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挑起,责任由其承担任由其承担对战败国处理对战败国处理战胜国把国把战争争责任推到以德国任推到以德国为首的首的战败国身上国身上,对战败国国进行掠行掠夺性的性的惩罚,未追究未追究战争中的个人争中的个人责任任处理理战败国的基本精神是清除法西斯主国的基本精神是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和军国主国主义,实行非行非军事化事化,在在战败国建立民主体制国建立民主体制,追究个人追究个人责任任,审判判战犯犯性质性质帝国主帝国主义的掠的掠夺战争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争名师课堂在线 实战演练 夯实基础 两次世界13【例题】【例题】(2014(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年全国新课标文综,47),47)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材料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1942年年2 2月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度被日军占领。19431943年年1010月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使敌人腹背受敌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40余余万人万人,伤亡接近伤亡接近2020万人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例题】(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47)阅读材料,回答14(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事意义和政治意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背景和意义。第本题考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背景和意义。第(1)(1)问问依据材料中依据材料中“1942“1942年年”“”“日军入侵缅甸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驻缅英军节节败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太平洋战场态势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太平洋战场态势;依据依据“1942“1942年年”可知此时中国战场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第可知此时中国战场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第(2)(2)问军事问军事意义依据意义依据“解救出被围英军解救出被围英军”“”“敌人敌人溃败逃跑溃败逃跑”“”“滇缅滇缅公路公路”等来回答等来回答;政治意义主要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方政治意义主要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方面作答。面作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15答案答案:(1)(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2)(2)军事意义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了中外国际交通线。政治意义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