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与空间读书心得ppt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05507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往与空间读书心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交往与空间读书心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交往与空间读书心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交往与空间到老年人群体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研究2010.1101从交往与空间到老年人群体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研究1 交往与空间一书出版于1971年,作者杨盖尔(Jan Gehl)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城市设计专家,多年来一直担任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系主任。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然后再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细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02 交往与空间一书出版于1971年,作者杨盖尔(Jan 2 全书共四章,首先分析户外活动的种类和需求动因,其 次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剖析场地规划的原则,最后提出一些关于场地设计的见解。1.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2.规划的先决条件3.集中或分散:城市与小区规划4.步行空间逗留场所细部规划03 全书共四章,首先分析户外活动的种类和需求动因,其 31.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041.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044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1.必要性活动各种条件下都会发生(上学、上班、2.购物、候车等行为)2.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户外条件下才会发生(散3.步、呼吸新鲜空气、驻足观望有趣的事4.情、晒太阳等行为)3.社会性活动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4.动(儿童游戏、互相打招呼、交谈、各5.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6.被动式接触,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05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055不同程度的接触强度:高强度 亲密的朋友 朋友 熟人 偶然的接触低强度 被动式接触(“视听”接触)06不同程度的接触强度:066结论:1.户外活动主要是位于强度列表下面的低强度接触,也就 是说很多接触都是浅层次的。2.低强度的接触是进一步发展其他交往形式的起点,这种发展不是事先计划好的,而是自然发生的,难以预测。3.关注这些低强度接触,是为了可以深化人们的交往方式,使得城市空间更加有活力,是我们的设计的出发点和终点。07结论:077左:户外空间质量与户外活动发生的相关模式右:户外活动的数量与交往频率之间的关系数据来自墨尔本街头生活研究08左:户外空间质量与户外活动发生的相关模式088结论:1.三种类型的活动是一种“连锁式”的关系,这种连锁反应对于物质规划是很重要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可以通过改善户外空间的环境来促发更多的自发性行为的发生,从而为社会性活动的产生提供基础,使得城市更有活力。2.人们在户外逗留的时间越长,他们邂逅的频率就越高,交谈也越多。09结论:099 关于城市生活与交通方面的关系,阿普勒雅得(Appleyard)和林特尔(Lintell)在1970-1971年间对旧金山市三条相邻街道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环境质量恶化对普通住宅街区的影响。10 关于城市生活与交通方面的关系,阿普勒雅得(Apple10 上:少量交通的街道 (2000辆/天)中:中量交通的街道 (8000辆/天)下:大量交通的街道 (16000辆/天)图摘自阿普勒雅得和林特尔著城市街道的环境质量11 1111 1962年,哥本哈根的主要街道被辟为步行街,这在北欧地区还是新鲜事。当时许多批评家预言,这条街将会被遗弃,因为“城市生活并不是北欧的传统”。但恰恰是户外空间环境的改善,使得城市生活的数量和活动类型有了明显的增加。这证明了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12 1962年,哥本哈根的主要街道被辟为步行街,这在北欧地12步行街的诱人之处:有机会耳闻目睹众生相,结识各种各样的人,是市中心区和步行街上最吸引人的特点。上:斯特鲁根步行街吸引力研究13步行街的诱人之处:1313结论:1.调查表明,在银行、办公楼、展销厅以及点钞机、办公家具、陶瓷等一类乏味产品的橱窗前停留的人最少,而在报亭、摄影展览、电影院前的宣传栏、服装店、玩具店等与人及其周围环境直接有关的商店及展廊前则有大量的人驻足观赏。2.各种形式的人的活动应该是最重要的兴趣中心。活动是引人入胜的因素。3.而这些构成的户外空间生活则是城市中最吸引人的因素。14结论:1414室外空间生活与城市规划思想:除了少数中世纪晚期的殖民城市外,从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间形成的城市都没有被真正规划过的。它们是需要城市的地方开始发展,由市民自己直接建设而形成的。虽然这些城市不是按规划建设的,但它们的发展却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进程。充分体现了这些中世纪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自发性、自我调控能力和缓慢的有过渡性的发展。城市本身并不是目标,而是由于使用而形成的一种工具。15室外空间生活与城市规划思想:1515室外空间生活与城市规划思想:不同城市模式之间在形式上的变化很多,从艺术史的观点来看更是如此。但实际上只有两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和城市规划思想与户外活动这个论题有关。1.一种源于文艺复兴2.一种源于现代功能主义运动16室外空间生活与城市规划思想:1616文艺复兴视觉形式方面城市由自然发展转向有规划发展,一些专业化的职业规划师负责城建工作,并且形成了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建筑物之间、各功能之间的区域不再是兴趣的焦点,而空间效果和建筑本身受到更大的关注,并由艺术家们来决定它们的形式。所以在这一阶段,城市和建筑物的外观,也就是视觉方面的因素得到发展,并演绎成了评价好的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准则。因此,在规划基本理论方面最重要的发展是强调城市和建筑物的视觉表现。17文艺复兴视觉形式方面1717威尼斯以北的帕尔玛诺法星形的文艺复兴式城镇帕尔玛诺法(Palmanova)是一座星形的文艺复兴式城镇。1593年为史卡莫兹(Socamozzi)所建。该城所有的街道,不管其使用目的和在规划中的位置如何,宽度都是14m。这些尺度主要不是由于使用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形式上的考虑。该城的大广场由于采用了几何构图,面积达30000m2,比锡那城中的坎波广场大了一倍以上。因此,它作为一个小镇的市政广场来说,是显得大而无当的。上:意大利帕尔玛诺法城18威尼斯以北的帕尔玛诺法星形的文艺复兴式城镇帕尔玛诺法(P18功能主义生理及功能方面规划理论第二个重要发展是受功能主义的影响在1930年左右形成的。在这一个阶段里,城市和建筑物的物质功能方面作为一种独立的规划要素和对美学的补充而受到重视。功能主义的理论主要基于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医学知识。根据这些新的、广泛的医学知识,大约在1930年形成了一系列从健康和生理学角度来评价建筑的准则。19功能主义生理及功能方面1919功能主义生理及功能方面比如住宅应有照明、空气、阳光和通风,居民应接近开阔的空间等。规划要求建筑物向阳布置,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沿街布置,并将住宅区与工作区分开,以保证居民健康的生活条件和更合理地分配物质利益。结论:按照这样的规划,新的住宅区就会产生全新的特点联排式的 公寓楼都要根据阳光的方向采用开放性行列式建筑布局。20功能主义生理及功能方面2020功能主义生理及功能方面 柯布西耶宣扬功能主义的草图清楚地反映了对于太阳、光线和开敞空间的偏爱以及城市空间的消亡。摘自关于城市规划21功能主义生理及功能方面 柯布西耶宣扬功能主义的草图清21 直到20-30年后,大型的功能主义多层住宅新城在50、60年代建设起来,与此同时,与功能主义的多层建筑群平行发展的是随着汽车普及而兴起的独户住宅区。伴随着这两种新形式的快速发展,我们才能够开始对这种片面追求物质功能的规划思想进行评价。22 直到20-30年后,大型的功能主义多层住宅新城在50、22问题:1.功能主义者对公共空间本身不感兴趣,忽视建筑与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心理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没有考虑到建筑设计对游戏活动、交往类型及聚会的可能性等诸多方面潜在的影响。可以说,完全是一种着眼于功利和物质的规划思想。2.街道和广场被认为是多余的,取而代之的是公路、行人道和无际的草地。3.住宅、公共建筑、工厂等不同的功能划分,或许减少了生理卫生方面的缺陷,但也减少了更加密切交往的潜在优势。4.人、活动、功能之间相距甚远是新城区的特征,以汽车为主的交通系统使户外活动更加减少。5.发展起来的独户住宅区的花园为私密性的户外活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是由于街道设计、汽车交通、特别是人和各种活动的分散,公共的户外活动被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大众传播媒介和购物中心实际上成了与外界仅有的接触点。23问题:2323街道消失?!生活从新城区消失?!24街道消失?!2424当代社会状态下的室外空间生活趋势:1.家庭模式改变家庭的平均规模变小,在斯堪的纳维亚,每户降到了2.2户。家庭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儿童越来越少,老人不断增加是一种普遍现象。2.由于技术与效率的提高,人们的空闲时间增多。所以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增加同时衍生出新的街头生活模式。25当代社会状态下的室外空间生活2525问题:汽车的出现,牺牲了户外活动空间的物质条件,人们却可以随心所欲地驾车出行,探望朋友或者旅行。手机、mp3、PSP等娱乐工具出现,在公交车站或者公车上,看到的是“埋头苦干”的景象。虚拟网络的盛行,交往方式也发生,“宅男宅女”的出现或通过各类的论坛聚到一起。积极参与或消极参与?26问题:26262.规划的先决条件272.规划的先决条件2727社会关系与建筑布局社区活动的先决条件哥本哈根建筑学院关于这些条件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社会交往的形成与否主要取决于居民之中是否在经济、政治或意识形态方面有共同兴趣,如果找不到这些因素,就没有互相的交往的基础。空间形式对社会关系的发展不具有促进作用,但这并不否认物质环境以及功能性和社会性的空间处理能够拓展或扼杀发展的机会。用一系列的公共设施可以丰富住宅群;通过安排穿过公共空间的住宅通路和合理的建筑布局等方式,可以引导居民形成某种活动模式;设计含有各种空间和设施的物质环境结构,可以吸引所有的居民或居民群体。但是,建筑师的规划设计工作对于住宅区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是有限度的。玛丽路易丝比斯特鲁甫(Marie Louise Bistrup)等,197628社会关系与建筑布局2828社会结构1.居住环境中的社会结构2.私密的程度3.领域、安全和从属感4.过渡区和缓的过渡29社会结构2929居住环境中的社会结构 公共空间的分级划分反映了社会组群的分级划分:家庭有起居室;住宅围绕室外广场和室内的公共用房这两个公共空间来组织;整个居住综合体围绕着一条公共的大街布局,那里设有大型的公共活动中心;30居住环境中的社会结构 公共空间的分级划分反映了社会组群30居住环境中的社会结构 住宅群再划分在新建的斯堪的纳维亚住宅区相当普遍。15-30户的小型组团使用效果特别好,促进了社会关系的网络。左:丹麦斯卡德住宅群,1985年建(建筑师:C.F.莫勒斯特格雷斯图/C.F.Mollers Tegnestue)31居住环境中的社会结构 住宅群再划分在新建的斯堪的纳维亚住31私密的程度“带有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和公共空间的分级化组织的住宅区。这种清楚的结构加强了自然的监视,有助于居民们了解谁“属于”这一区域,并有利于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作出一致决定。”奥斯卡纽曼(Oscar Newman),可防卫的空间32私密的程度3232领域、安全和从属感清晰的社会结构的建立,如果每个人都把这种区域是为住宅和居住环境的组成部分,那么它就扩大了实际的住宅范围。促进居民们形成社交网络,并且加强了对外人的警觉和对公共空间及其居民的集体责任感。公共空间成了住宅产权的一部分,就可能防止破坏和犯罪,使居民得到安全保护。33领域、安全和从属感3333过渡区和缓的过渡从物质形态上表现出住宅组群之间的过渡是有益的,而且是很重要的。过渡区域最好有确定的物质边界以及出入口和大门,使每一住宅组团都划分明确,但是分界线不能过于生硬。保持良好的视线、空间连续性,从而不影响居民与外界的接触,信息的传递。34过渡区和缓的过渡3434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北潞春绿色生态小区地处北京市西南房山区良乡卫星城,于1998年3月28日开工,2000年9月通过验收,建筑面积16.63万平方米。在推动建筑节能方面成效显著获得人居奖。特色:架空休息平台实行人车分流35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535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6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636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7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737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8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838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9分析北潞春小区户外活动空间3939知觉交流尺度向前和水平的知觉器官 人类的自然运动主要限于水平方向上的行走,速度大约为5km/h。当一个人向前看的时候,水平方向的视域可达到两侧的90。向上和向下的视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行走的需要看清楚道路的原因,此时视轴线会向下偏移10。左右。(剧院、电影院和体育馆等座位的安排都与视角有密切关系)距离型感受器官与直接型感受器官 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Hall)在隐匿的尺度一书中分析了人类最重要的知觉以及它们与人际交往和体验外部世界有关的功能。根据霍尔的研究,人类有两种知觉器官:1.距离型感受器官眼、耳、鼻 2.直接型感受器官皮肤、肌肉40知觉交流尺度4040知觉交流尺度嗅觉嗅觉只能够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感知到不同的气味。1m,能闻到从别人头发、皮肤和衣服上散发出来的较弱的气味 2m-3m,能够闻到香水或者别的较浓的气味。3m,只能够闻到很浓烈的气味。听觉具有较大的工作范围 7m,能够进行交谈 30m左右,仍然能够听清楚演讲,但已经不能进行实际的交谈。35m,听觉就会大大减弱,能够听到有人大声叫喊,但是已经听不清楚内容。超过1km或者更远,就只能听见大炮声或者高空的喷气飞机这样极强的噪音。41知觉交流尺度4141知觉交流尺度视觉具有比嗅觉和听觉更加大的工作范围。社会性视域0-100m 1-3m内,能够体验到有意义的人际交流所必需的细节。30m内,才能够具体看清楚每一个人,面部特征、发型和年纪都能够看到;当距离缩小到20-25m,大多数人能够看清别人的表情和心绪。并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70-100m,比较有把握地得到一个人的信息,比如性别、大概年龄以及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距离也影响了足球场等各种体育场馆中观众席的位置,如果超过70m,实际上就很难看清楚比赛。42知觉交流尺度4242知觉交流尺度社会距离:在隐匿的尺度中,爱德华T霍尔通过研究人们交往形式的习惯距离定义了一系列的社会距离。1.亲密距离(0-45cm):是一种表达温柔、舒适、爱抚以及激愤等强烈情绪的距离。2.个人距离(0.45-1.30m):是亲近朋友或家庭成员之间谈话的距离。3.社会距离(1.30-3.75m):是朋友、熟人、邻居、同事之间日常的交谈距离。4.公共距离(大于3.75m):是用于单向交流的集会、演讲,或者人们只愿旁观而没有意愿参与这样的一些较为拘谨的场合的距离。43知觉交流尺度4343知觉交流尺度体验时间:大多数感觉器官天生惯于感受和处理5-15km/h的速度步行和小跑所获得的细节和印象。当两个人相视而过的时候,从他们相互看清或认出对方,到他们走到一起大约需要30秒钟。在这段时间里面,获得的信息量和细节的详尽程度都逐渐增加,使得双方都有时间对这种情形作出反应。44知觉交流尺度4444知觉交流尺度汽车城市的尺度与步行城市的尺度 在典型的汽车城市里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很多巨大的标志和告示牌;因为无法欣赏细节,所以建筑物都是缺少细部处理的庞然大物。45知觉交流尺度4545464646474747室外空间生活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儿童游戏 如果有小孩开始游戏,别的小孩就会受到启发出来参加游戏,这样一小群孩子的队伍会迅速扩大,一个过程便开始了。荷兰建筑师范克林格里(Fvan Klingeren)用一个公式总结了他的城市生活经验:“一加一至少等于三”。49室外空间生活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4948结论:正效应过程:有活动发生是由于有活动发生负效应过程:没有活动发生是由于没有活动发生 为了让正效应过程有机会发展,必须认识到:人及其活动是各种活动数量与待续时间的产物。解决办法:1.保证有更多的人使用公共空间2.鼓励每一个人逗留更长的时间50结论:5049孤独或交往的物质规划5种不同促成交往和防止孤独的方式1.墙 无墙2.远距离 近距离3.高速度 低速度4.不同标高 同一标高5.避开他人 接近他人48孤独或交往的物质规划48503.集中或分散:城市与小区规划513.集中或分散:城市与小区规划5151集中或分散集中的是人和活动,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和建筑密度之类的概念与人的活动是否足够集中并无关系。(低层高密度住宅区不一定见得居住质量高。)大多数人每次步行的活动半径通常为400-500m左右。根据不同的情况,人们可能看清别人和活动过程的距离在20-100m的范围之内。所以,空间和设施的布局稍微分散,就能使人产生索然无味的感觉。仔细推敲每一处立面的下部、处理好人行道都是非常必要的。52集中或分散5252空间上的集中或分散在市场和百货商店中,摊位之间的距离一般为2-3m,这一个距离可以保证步行交通和两侧的生意,并能够看清两侧的商品。在威尼斯,街道的平均宽度正好为3m,这个尺度每分钟可以通过40-50名缓行的人。由于减小尺度可以加深感受的强度,常常促使人们去仔细地推敲空间的大小。处于小空间中几乎总是更令人兴奋,是因为人们既可以看到整体,也可以看清楚细节,从而最佳地体验到周围的世界。53空间上的集中或分散5353空间上的集中或分散小空间 电影54空间上的集中或分散5454有魅力的小空间55有魅力的小空间5555有魅力的小空间56有魅力的小空间5656有魅力的小空间 5:30pm57有魅力的小空间 5757大空间中的小空间丹麦的北桑德比步行街设计中,为了把一条先前为汽车交通设计的宽阔街道改建为宜人的空间,在重新设计时增添了一系列的棚架,从建筑的立面伸入到街道空间之中。58大空间中的小空间5858沿立面的集中或分散狭窄的临街面意味着缩短出入口之间的距离,而出入口正是活动发生最多的地方。在城市街道中,门面的长度应仔细推敲。带有冗长而乏味立面的银行、办公楼和商店产生了无生命的、单调的城市。“小”通常是最有效率的。威尼斯的世界上最窄的商店45cm宽的橱窗和45cm宽的门。59沿立面的集中或分散5959现象:当小型、生动的单元被大型的单元取代时,街头生活就会大大减少。比如随着加油站、汽车展销厅和停车场的建立,在城市肌理中长生了许多空洞和空隙,引起街道生活的萎缩。还有,办公楼、银行一类消极单位的迁入也会造成这种情况。60现象:6060解决办法:大的单元被布置在小型单元的楼上或后面,只有通往各功能设施和最有趣的活动出入口能在立面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了解决立面枯燥和缺乏生气的问题,15座丹麦城市通过了建筑法令,限制在界面一层设立银行和办公机构。其他丹麦城市允许银行和办公机构建在城市街道上,但沿街立面不得超过5m。61解决办法:6161下沉空间威廉姆H怀特在纽约市进行的研究,清楚地说明了使用抬高了的公共空间的效果:“视线是很重要的,如果人们看不到空间,他们就不会使用它。”关于下沉式空间,他写道:“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则开放的空间不应下沉。除了两、三个明显的例外以外,下沉式广场都是死的空间。”62下沉空间6262西单下沉广场63西单下沉广场6363西单下沉广场64西单下沉广场6464西单下沉广场65西单下沉广场6565吸引或排斥吸引公共与私有地域的平缓过渡(柔性边界)能看到正在发生的一切 短捷而方便的道路 有地方可走(在村落社会中,公共水井和洗衣房 对于非正式交往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 用;酒馆、杂货店和咖啡厅)有事可做(如果有事可做,过后便有话可谈,必要的、自发的和社会性的活动就以无数种微妙的方 式交织在一起;修整前庭院)66吸引或排斥6666开放或封闭比较:1.开有大窗户,但从街道后退10-15m的图书馆2.与窗户直接朝向大街的图书馆两者体现了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只能看见一幢开着窗户的建筑物,而后者则是能开高一幢使用中的图书馆。不过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开放与封闭的优缺点再决定如何规划设计。退休老人住宅或者医院能看到公共空间的活动肯定是有好处的。公共游泳池和羽毛球场可以布置在低于街道标高的地方,这样,隔窗观望的人就不会干扰这些活动等等。67开放或封闭67674.步行空间逗留场所细部规划684.步行空间逗留场所细部规划6868空间利用频率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它们。活动的水平及数量本身并不能说明公共环境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什么样的活动能在这个空间里得以发展。1.步行2.驻足停留3.小坐4.观看、聆听与交谈69空间利用频率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它们。6969步行步行空间的要求 不同的人,不同的组群以及在不同的场合,对于空间的宽容和要求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作者通过观察希腊北部约安宁那城(Ioanninna)广场上传统的晚间散步,揭示出这种关系。在下午结束时分,散步开始之际,参加的人数并不多,主要是带孩子的父母与老人,他们在广场上四处溜达。随着夜幕降临,来的人逐渐增多,这时小孩与老人相继离开,然后,随着人流量的增多,许多中年人和其他一些人都离开了。等到天黑了,这个时候的广场是最热闹的,实际上就只有城中的年轻人仍聚集在广场上游玩。70步行7070步行街道的尺度 1.在拥挤程度可以自由确定的情况下,双向步行交通的街道和人行道 可通行密度的上限大约是每米街宽每分钟通行10-15个人,相当于在10m宽的步行街上每分钟通行约100人左右的人流。如果密度继续增加,可以观察到步行交通明显趋于分成两股平行的逆向人流。根本不能停下来进行交谈等活动。2.哥本哈根的主要大街斯特鲁格特(Stroget)从由机动交通与拥挤的人行道构成的混合型大街改建成步行街,步行面积拓宽了4倍,在改建的第一年,步行者的人数增加了约35%,但是婴儿车的数目增加了400%。71步行7171步行铺装材料与路面条件72步行7272步行步行的线路 哥本哈根的一处广场进行的调查,步行者总是以对角线穿过广场,尽管要经过广场中心的下沉区域和两段不长的踏步。结论:线路设计不要让步行 者看到远处的目标,但又要保持大方向朝着 目的地。此外,在看得见 目的地时,应遵从短捷的 原则,选择最直接的路线。73步行7373步行不同的高差坡道与台阶的选择步行的连续性很重要74步行7474驻足停留暂停停下来与人交谈停留一段时间75驻足停留7575驻足停留逗留区域边界效应1.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 de Jonge)在对荷兰住宅区中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提出了边界效应理论。2.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开敞的旷野或滩涂则没有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人满为患。76驻足停留7676驻足停留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在他的建筑模式语言中,总结了有关公共空间中边界效应和边界区域的经验:“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决不会富有生气。”77驻足停留7777驻足停留户外逗留的最佳城市具有无规则的立面 因为立面缺乏有趣的细部,如凹处、门洞、出入口、台阶等,就很难找到地方停下来休息。78驻足停留7878小坐功能完善的城市区域为人们小坐创造了许多条件 良好的座椅布局与设计是公共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许多活动的前提,如小吃、阅读、打盹、编织、下棋、晒太阳、看人、交谈等。沿建筑四周和空间边缘的座椅比空间当中的座椅更受欢迎。座椅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细心的设计重要的经验:每隔100m设置一处 合适的歇息场所79小坐7979小坐“座席景观”既作为观景点,又作为纪念雕塑的宽大台阶。80小坐8080观看、聆听与交谈观看一个距离问题 (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场地规划中把25m左右 的空间尺度作为在社会环境中最舒适和得当的尺度,超过 110m的空间尺度在良好的城市空间中是很罕见的。)一个良好的视野问题 一个照明的问题 (良好的照明意味着温馨而友善的光照)81观看、聆听与交谈8181观看、聆听与交谈聆听 噪音对交谈的影响 45-50dB 听清楚别人的高声细语、脚步声、歌声等完整 的社会场景要素,才能够进行交谈。60dB 几乎不可能进行交谈。在混合交通的街道上,噪声的水平通常是这个数值。因此,在繁忙的 街道上实际上很少看见有人在交谈。82观看、聆听与交谈8282观看、聆听与交谈交谈户外交谈可以大致分为三种。1.与同伴交谈对户外条件的要求比较低,属于常见的谈话类型2.与遇见熟人交谈主要取决于在户外随意逗留的条件如何3.与陌生人可能进行交谈这类交谈始于参与者处于比较轻松的状 态,尤其是他们专注于同一事情,如并排 站着,坐着,或者一起从事相同的活动。83观看、聆听与交谈8383伊尔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n)在公共场所中的行为中分析了熟人之间的交谈和陌生人之间的交谈。“作为一条普遍的规律,人们一般认为,在社会场合中,熟人之间需要一个借口以避免相互交谈,而不熟悉的人之间则需要找一个借口来搭话。”威廉姆H怀特(William H.Whyte)使用了“三角关系”一词来描述诸如街头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相互关系之类的现象。在欣赏街头表演者C的技巧与天才时,观众A与观众B相视一笑,或者攀谈几句,一个三角形便形成了,并且一个细小,但非常有意思的过程也开始发展起来。84伊尔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n)在公共场所84在物质环境规划中,建筑师与规划师应该根据人们这些心理上的和习惯上的特征与选择倾向,细心设计能够促进户外活动的空间。比如曲线型的座椅或者成角布置的座椅就常常是比较成功的。如果两者有交谈的意愿,很容易就会互相搭话;假如不愿意交谈的话,从窘况中解脱出来也会比较容易。85在物质环境规划中,建筑师与规划师应该根据人们这些心理上的和习85文献分析:1.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及趋势2.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之研究3.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闲行为初探4.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使用评价及改造构想以南京绣球公园为 例86文献分析:8686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圈层结构”从初始形成阶段到全面扩散阶段,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始终表现为核心区高边缘区低的特点。特别是在老龄化全面扩散阶段,除了老年人口系数外,综合考虑其他指标,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较典型的圈层结构:即以越秀、荔湾、东山、海珠、芳村为中心圈层,老龄化综合指标最高;白云、天河、黄埔、番禺为内缘圈层,老龄化综合指标较高;增城、花都、从化为外缘圈层,老龄化综合指标相对较低。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趋势将会均匀分布。87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圈层结构”8787出行活动分布圈由老年人出行的时间、活动的半径和频率以及出行的范围所组成的不同活动层次的空间分布领域。可以划分为基本生活活动圈、扩大邻里活动圈、市域活动圈和集域活动圈等。1.基本生活活动圈:约在180-220m左右,符合5分钟的老年人出行时间。自家院落、宅间或组团绿地。容易产生安全感和亲 切感。逗留时间短,5-10分钟,一般不超过40分钟。2.扩大邻里活动圈:活动半径不大于450m,符合老年人10分钟的疲劳 极限距离。在此圈里,老人前往聚集的活动场所总 是受到自身的文化、情趣和爱好等影响的。出于和 同阶层老年朋友的迫切交往意向和需求。88出行活动分布圈8888出行活动分布圈1.市域活动圈:是以市区为出行规模老年人活动范围。发生频率比较 低,一般活动时间在30-45分钟,活动半径较大。比如 商业中心、博物馆、展览馆和市级公园等风景区。2.集域活动圈:所谓集域活动圈是相对于扩大邻里活动圈和市域活 动圈而言的,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城市老年人出行活 动范围。89出行活动分布圈8989据笔者对江苏省250位老人交往活动情况统计表明,其集聚人数大于6人的达41%。此外,乐于与同等文化层次和阶层老人交往的占53.6%,且随文化水平提高这种期望值会增加。愿与晚辈朋友交往的占46.2%,不愿意与年轻人交往的仅占9.4%。另外,有75%的老人把与聪慧天真的儿童交往视为人生乐趣。这些都反映出老人们“代沟”意识的变化和强烈的交往愿望。90据笔者对江苏省250位老人交往活动情况统计表明,其集聚人数大9091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闲行为初探91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闲行为初探91场地存在的问题:布局比例不合理室外座椅设置不当地面状况不理想缺少私密性空间92场地存在的问题:929293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使用评价及改造构想以南京绣球公园为例93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使用评价及改造构想以南京绣球公93949494959595思考:在人口构成比例逐渐增长的老年人群体是需要更多的去关注。尤其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模式。随着公交系统的完善,老年人出行便利性的提高为他们创造一个利用公共空间的条件。可达性的提高,老年人的活动圈子局限性减弱。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互聚性、强烈的交往愿望和出于实现自身价值的要求,老年人更加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街道、公园、城市广场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96思考:9696总结:“有活动发生的是由于有活动在发生”。虽然建筑师能控制的范围并 不大,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有时候我们预想的物质环 境不一定会起到当初的作用或者作用不大;但是至少我们努力去 思考,去营造出这样一个宜人的场所,可以使得正效应的活动能 够得到深化发展的可能,同样有机会去改造一些乏味的城市空间。97总结:“有活动发生的是由于有活动在发生”。虽然建筑师能控制的97The End.The End.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