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健常识培训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0982146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保健常识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药保健常识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药保健常识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中药保健常保健常识学习目的学习目的 本课程通过介绍中药的起源及发展、中药的使用方法、中药的保健常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抗衰老、抗疲劳、以及对某些常见的慢性病进行简便防治,美容养颜、降脂减肥以及中药与茶、汤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普及,学习中药保健常识,开拓认知视野,掌握各种健康要素的平衡。在普及和继承我国悠久的中药文化的同时,帮助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健康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生活习惯。2中药保健常识药物药物就医药物:就医药物:患病医院检查确诊适当的治疗药物药物治疗(主要手段)治疗(主要手段)西药:西药:西医学化学性药物为主中药:中药:中医学天然性药物为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国)(中国)了解药物的基本常了解药物的基本常识及其分类知识识及其分类知识3中药保健常识中药中药中药的概念: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即:用中药理论指导下,经过采集、炮制、制剂,并说明其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其认识与应用必须强调的是以中药理论为基础,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中药的来源主要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物。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4中药保健常识中药学中药学中药学的概念:指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集、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由于其来源以植物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药学称之为“本草”。故“本草学”又称为“中药学”。本草典籍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5中药保健常识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中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中药的产生与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它的认识与发展可概括为:植物动物(肉类、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内脏)矿物发酵(酒)“百药之长”。从历史阶段概述之: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金元时期明代清代民国现代。6中药保健常识先秦时期(公元前先秦时期(公元前221221年)年)我国古籍中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西周:西周:1.已有专业“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2.诗经涉及植物和动物药共有300多种;3.山海经载有100 余种;4.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240余种。7中药保健常识秦汉时期(公元前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1后后220220)西汉:神农本草经(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它总结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等。如黄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半夏止呕,茵陈退黄。8中药保健常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220581581年)年)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南朝刘宋时期雷敩炮炙论它是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副作用。9中药保健常识隋唐时期(公元隋唐时期(公元581581907907年)年)李绩、苏敬新修本草(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最早一部药典学著作。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共844种,书中还增加药物图谱,并附文字说明。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陈藏器本草拾遣增补大量民间药物,陈氏同时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能、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张鼎食疗本草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营养学和食治经验。李珣海药本草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和南药。扩充了本草学的内容。10中药保健常识宋代(公元宋代(公元96096012791279年)年)1061年刊行本草图经(图经本草)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国家药局是北宋的一大创举。它的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殿、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并制定了制剂的规范(国家经营的“熟药所”,其后发展为“修合药所”(后改名为“医药和剂局”)及“出卖药所”后改名为“惠民局”。11中药保健常识金元时期(公元金元时期(公元1115111513681368年)年)金元时代没有出现一种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元忽思慧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12中药保健常识明代(公元明代(公元1368136816441644年)年)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绘制1385幅精美的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是古代彩绘本草之珍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著,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它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十七世纪末传授海外,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缪希雍炮炙大法是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13中药保健常识清民国现代清民国现代清代(公元16441911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共十卷,补充了马尾连、金钱草、鸦胆子等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药学辞典工具书。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是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当代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建立。中医药学纳入了正规化高等 教育行列。14中药保健常识医家的启示医家的启示 李时珍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其本草巨著本草纲目是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也是中国科学史中极其辉煌的成就。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15中药保健常识感冒感冒 感冒感冒(common cold)又称伤风伤风,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全身不适为其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由于感邪之不同、体质强弱不一,证候可表现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并有夹湿、夹暑的兼证,以及体虚感冒的差别。如果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的感冒范畴。西医学认为当人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则原、已存在于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表现。引起感冒的主要为鼻病毒。16中药保健常识感冒感冒 风寒型感冒风寒型感冒 风热型感冒风热型感冒 暑湿型感冒暑湿型感冒 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中医感冒分型中医感冒分型17中药保健常识感冒感冒风寒型感冒: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18中药保健常识感冒感冒风寒型感冒治疗风寒型感冒治疗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19中药保健常识感冒感冒风热型感冒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20中药保健常识感冒感冒暑湿型感冒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藿香正气水、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22中药保健常识感冒感冒时行感冒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夏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23中药保健常识感冒食疗感冒食疗1.多喝水:可以加快病毒的排出,最好是白开水,如果喝不下去,可 以加果汁或茶调口味。2.姜丝萝卜汤:姜丝25克,萝卜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每天12次。3.葱蒜粥:取干净的葱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 粥。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4.姜丝可乐:鲜姜丝50克,加1000毫升可乐,煮沸,热饮,每次100毫 升,每天数次。24中药保健常识感冒忌口感冒忌口感冒初期,当禁食生冷、油腻,如果是温热之邪,初期正在清解阶段,亦当忌食生冷,一旦热邪不去,留壮热,继而口渴、烦躁、大便秘结,此时反需水果相助,可频服梨汁、橘汁、西瓜、梗米汤、绿豆汤等,切忌过食生冷、油腻之品。感冒期间,避免进食或忌多食鸭肉、猪肉、羊肉、狗肉、甲鱼、蚌、醋、柿等食品。25中药保健常识非药物防治感冒非药物防治感冒1.多食萝卜多食萝卜:实践证明,萝卜中的萝卜素对预防、治疗感冒有独特作用。具体做法是把甜脆多汁的萝卜切碎,压出半茶杯汁,再把生姜捣碎,榨出少量姜汁,加入萝卜汁中,然后加白糖或蜂蜜,拌匀后冲入开水当饮料喝,每日三次,连服两天,可以清热、解毒、祛寒,防治感冒。2.少吃食盐少吃食盐:实验证明,少吃点含钠的食盐,可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保护口腔、咽喉部粘膜上皮细胞,让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扰素来对付感冒病毒。因此,每日吃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对防治感冒大有益处。3.冲服蜂蜜冲服蜂蜜:蜂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两次冲服,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26中药保健常识非药物防治感冒非药物防治感冒4.多睡觉多睡觉: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在睡眠时,体内细菌可制造出一种叫“胞壁酸”的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能加速感冒及其他病毒疾病的康复。因此提出睡眠也是一种治疗方式,特别是对感冒尤为适用。5.冷水洗面冷水洗面:此法一般从夏季开始,秋冬不辍,以增强适当性。每日早晚坚持用冷开水洗脸,这样可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耐寒能力,从而预防感冒的发生。27中药保健常识感冒误区感冒误区误区:误区:刚感冒,趁着难受还不明显,去打球、跑步,痛痛快快出身大汗,让感冒的症状减轻一些,这可不是什么治疗感冒的“偏方”,运动的结果只能像“抱薪救火”一样,让小感冒变成大病。运动时,会大量出汗,体内的毒素排出较快,表面上看,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的症状,但会埋下不小的“隐患”,因为,激烈的运动后大约24小时内,会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在这段时间里,免疫细胞开始“罢工”,进行休息调养,而感冒病毒入侵体内,正需要免疫系统与之斗争,没有免疫细胞,感冒病菌自然分外猖狂,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同时,运动后机体代谢会相对旺盛些,这样大量消耗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脆弱”的抵抗力在人多的运动场合,常常经不起任何细菌的攻击,加重感冒的程度。健康的生活模式,合理运动。28中药保健常识每周一药每周一药认识身边的药材认识身边的药材原则1.药用植物非能药用,不可随意采摘入药;实例:白薯蓣中毒2.咨询药师,从正规医院和药店购买;3.不可随意介绍试用;4.主要目的:认识身边的药材。29中药保健常识猜一猜?猜一猜?根据图片,结合生活实践,猜猜是什么花?根据图片,结合生活实践,猜猜是什么花?30中药保健常识鸡蛋花1.原产美洲。我国已引种栽培。肇庆的市花。2.落叶灌木或小乔木。3.小枝肥厚多肉。4.叶大,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 边脉。5.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状,径约5-6厘米,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芳香。花期5-10月。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6.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31中药保健常识鸡蛋花【功效主治】【功效主治】清热解暑、清肠止泻、止咳化痰。用于预防中暑、细菌性痢疾、腹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传染性肝炎,支气管炎、咳嗽。【用药忌宜】【用药忌宜】凡暑湿兼寒,寒湿泻泄,肺寒咳嗽,皆宜慎用。【用药配伍】【用药配伍】配西瓜翠衣,清热生津;配马齿苋,清利气分热;配竹茹,肺热咳嗽。鸡蛋花鸡蛋花PlumeriarubraAcutifolia32中药保健常识鸡蛋花【药用部位】【药用部位】花朵。【用法用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钱。【古籍考证】【古籍考证】出自岭南采药录。【化学成分】【化学成分】花:含鸡蛋花酸、甙类及挥发油。茎皮:含鸡蛋花甙(C21H26O12)。根:含鸡蛋花素、异鸡蛋花素、褐鸡蛋花素、B-二氢鸡蛋花素,B-二氢鸡蛋花酸。叶:含黄酮甙:山奈醇葡萄糖甙、槲皮素葡萄糖甙。乳汁:含羽扇醇及基乙酸酯等。【相关选方】【相关选方】治痢疾,夏季腹泻:鸡蛋花干品四至八钱,水煎服。33中药保健常识营养百科春季补益,吃枸杞子春季补益,吃枸杞子枸杞子有润肺清肝,补虚劳,强筋骨等作用,与贡菊、金银花、胖大海和冰糖一起泡,用眼过度的电脑族尤其适合。用明矾水浸过的枸杞子色泽较为鲜亮,口感苦涩,肉质较薄,是不能食用的。34中药保健常识小结1.1.中药的起源;中药的起源;2.2.中药的发展;中药的发展;3.3.感冒及其保健;感冒及其保健;4.4.每周一药;每周一药;5.5.营养百科。营养百科。35中药保健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