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0973494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56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解读响水县海安集中心小学响水县海安集中心小学 周明飞周明飞义务教育响水县海安集中心小学 周明飞1新课标特点与教学建议 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继承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世界各国的研究成果,顺应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现阶段小学科学教育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的颁布,将促进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科教育提出的纲领性文件,是教科书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评估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新课标特点与教学建议 2017版小学科学2特点一特点一 体现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本次深化课改的关键词,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报告中,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界定为: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报告中的六大核心素养都跟小学科学教学有关,其中关系特别紧密的是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两大素养。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实践创新主要是问题解决和技术应用方面,跟科学教学密切相关。特点一 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 核心素养3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提出背景:提出背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价值价值定位:定位: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核心素养 提出背景:价值定位:4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第一第一,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第二第二,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第三第三,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核心素养 基本原则:5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基本内涵(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一)文化基础:6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基本内涵(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二)自主发展:7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基本内涵(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核心素养 基本内涵(三)社会参与:8特点一特点一 体现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的要求 2017版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一词,但是有关核心素养的要求,都体现在标准的具体表述之中。如对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的重视,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等。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如何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教学呢?(1)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实证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观察、实验中获得事实和证据,用证据和逻辑进行论证,从中获得结果,使证据和结果相协调。(2)注重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领会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特点一 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 20179特点一特点一 体现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的要求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往往在动手实践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动手和动脑的配合中,体现出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准备充足的教学器材,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点一 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 (3)在10特点特点二二 以以“大概念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统领内容标准 大概念可以理解为学科思想,指本学科最高位的思想观念。科学中的大概念有哪些?根据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的观点,梳理了科学的14个大概念,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物体可以对一定距离以外的其他物体产生作用,科学上给出的解释、理论和模型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内与事实最为吻合的”等。2017版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以大概念为统领进行组织和呈现。在大概念之下,以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求为基础,梳理和选取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再把每一个主要概念分解为若干学习内容,每一个学习内容分解为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用这样的方式,体现指向大概念的教学。特点二 以“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 大11特点特点二二 以以“大概念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统领内容标准(一)物质科学领域 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主要概念: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18个主要概念:特点二 以“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一)物质科学领12特点特点二二 以以“大概念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统领内容标准(二)生命科学领域生命世界包含人、动物和植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从而使这些生物类群得以延续。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主要概念: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他们得以世代相传。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18个主要概念:特点二 以“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二)生命科学13特点特点二二 以以“大概念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统领内容标准(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初步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科学的认识和解释地球的运动及其引发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地球自身结构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他们的重要性,形成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识。主要概念: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14.地球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地核。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18个主要概念:特点二 以“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三)地球与宇14特点特点二二 以以“大概念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统领内容标准(四)技术与工程领域工程是人类为实现自己的需要,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系统性的开发、生产、加工、建造的实践活动。主要概念: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18个主要概念:特点二 以“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四)技术与工15特点特点二二 以以“大概念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统领内容标准 概念是儿童建构复杂能力的基石,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主要概念,扩大到探究其他问题上,触类旁通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围绕科学概念组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指向大概念的教学建议:(1)对科学上的“大概念”,科学教师首先需要学习、理解和巩固,这对科学教师本身而言,也是提高对科学本质认识的一条途径。特点二 以“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 概16特点特点二二 以以“大概念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统领内容标准 (2)不要求小学生去掌握“大概念”,因为对小学生而言这些大概念太抽象,即使他们能背出来、默写出来,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让自己的教学朝着大概念的方向前进。(3)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白教学内容指向哪个大概念,从高位的视野来看待、分析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然后从具体内容入手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把握教材内容的本质,也有利于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特点二 以“大概念”统领内容标准 (17特点三特点三 技术技术与工程内容进入课标,成为与工程内容进入课标,成为独独 立立的学习领域的学习领域 将技术与工程以独立学科的方式进入科学课程,这在我国科学教育发展中是第一次。2013年颁布的美国科学教育标准(NGSS)中,用科学与工程实践、跨学科概念和学科核心概念三个维度,来表述课程目标和构建课程,通过在科学课程中整合工程设计实践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基础工程教育,这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教育变革和创新。科学课程中凸显技术与工程,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2017版课程标准把技术与工程单独设立学习领域,顺应了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体现了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让小学生学习技术和工程,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对科学、数学的学习和理解,也为学生认识人工世界、参与动手实践、发展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特点三 技术与工程内容进入课标,成为独 18特点三特点三 技术技术与工程内容进入课标,成为与工程内容进入课标,成为独独 立立的学习领域的学习领域技术与工程内容的教学建议:(1)重视科学知识的应用,要联系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渗透问题解决的策略。(2)既重视学生的设计又重视动手实践。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给予时间进行设计和论证,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工程思维具有规划性、实践性、系统性、科学性、艺术性、成本和可靠性等特点。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设计、画图纸的能力,按计划执行的能力、不断反思改进的习惯,让学生逐步领会工程思维。特点三 技术与工程内容进入课标,成为独技术与工程内19特点四特点四 以以学习进阶的思想进行分段设计学习进阶的思想进行分段设计 学习进阶是基于教学理论、实证研究和教学经验而提出的针对学生特定年级认知发展的学业要求,这些要求以科学课的内容主题为线索,描绘了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在学习内容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业范围和深度,为教师有效教学提供了直接的依据。2017版课程标准把小学阶段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低段1 2年级,中段3 4年级,高段5 6年级,相应的内容标准与之相匹配。学习内容的呈现,融入了学习进阶的理念和成果,使得学生的科学学习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特点四 以学习进阶的思想进行分段设计 20特点四特点四 以以学习进阶的思想进行分段设计学习进阶的思想进行分段设计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建议:(1)把握学段要求,不超越课程标准的规定。例如对对比实验的感受、理解和设计,不同学段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低段学生只需要感受对比实验的要求,体会到公平的思想;中段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体会对比实验的方法,有感性的认识,能初步运用公平思想,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对比实验;高段学生可以初步接触变量,识别实验中的变量,设计单变量实验,并在实验中学会单变量实验的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精髓。(2)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中,要在科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应用上做文章,不去加深科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不提倡去提前学习初中水平的科学概念。特点四 以学习进阶的思想进行分段设计基于学习进阶的21特点五特点五 恢复恢复一二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一二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 低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从上世纪80年代的自然课开始就已经存在了。2001年新课程改革后,低年级不再单独开设科学课,把低年级的科学内容并入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从实际的实施情况来看,教学中学生缺少动手做科学的过程,兴趣被抑制,直接经验大大缺乏,还使得幼儿园与3年级之间的科学课衔接不上。因此,低年级科学教育被大大削弱。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在小学阶段应该充分体现科学课程的性质。2017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恢复低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既符合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也符合我国重视科学教育的现状。特点五 恢复一二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 22特点五特点五 恢复恢复一二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一二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兴趣和习惯,在低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十分重要,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的有序性,及时记录的习惯,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识,科学方法的渗透等,教师不要在科学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多做文章。(2)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弱,教学中经常需要进行组织和管理。教学管理上可向低年级的语文、数学教师学习,掌握一些低年级学生的管理技巧,巧妙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关于低年级科学课的教学建议:特点五 恢复一二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1)突出兴趣23特点五特点五 恢复恢复一二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一二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3)教学方法上可以衔接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方式,适当利用一些游戏,增加趣味性,注重实践性,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经验和直接感受。(4)基于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身体验,通过实践获得经验和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获得成就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关于低年级科学课的教学建议:因此,在科学课堂上,要加强观察、实验活动,倡导开展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同时,不要只局限于科学学科的教学,要以科学为主线,综合语文、数学、艺术、技术等各学科的元素,为我所用,体现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五 恢复一二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3)教学方法24特点六特点六 适当适当精简课程内容容量,降低精简课程内容容量,降低课课程程 内容内容难度难度 相对于2001版实验稿,2017版课程标准根据现实需要,减少了课程内容容量,适当降低了课程内容的难度要求。例如删除了电路的串并联这部分内容,对电路的串并联不作要求;删除了“了解四季的成因”,调整为“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删除了月相变化的原因,调整为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等。教学建议:(1)准确把握科学知识和概念的深度。教学中,一般对已经明确删除的内容,不再当做必学内容。有些地区和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知识应用和工程技术的内容。特点六 适当精简课程内容容量,降低课程 25特点六特点六 适当适当精简课程内容容量,降低精简课程内容容量,降低课课程程 内容内容难度难度 (2)基于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科学学习必须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达成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画图、预测、提问、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引导学生提出合适的探究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3)准确把握考试评价的要求。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知识应用的能力,避免考试过深过难,避免考死记硬背的题目。特点六 适当精简课程内容容量,降低课程 26“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新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技术与工程”列为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并列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这是我国首次将“技术与工程”纳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公民,使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国际科学教育界日益关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交叉融合,提出以整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并能进行灵活迁移应用,解决现实问题。“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27“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目标上明确设置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到课程内容的技术与工程领域3个主要概念:16.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7.工具延伸和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人们利用工具生产产品、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18.工程技术的核心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每一项设计都需要不断完善。并进一步分解细化为9个学习内容,并分段设计和呈现相应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这为课程教材编写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依据,也方便我们一线教师理解课标,更好解读教材,把握目标设计学习方案。“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28“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在原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虽没有单独设置“技术与工程领域”,但我们认真分析,此理念、要求也早就隐含在其中,分散在各个部分里,如在其科学探究内容标准框图及具体内容标准中,把“观察、实验、制作”作为一个部分进行了阐述,它包含了对简单工具使用方面的要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框图及具体内容标准中,把“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包括用科学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科学对社会的双重作用等内容。“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29“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在物质世界内容标准框图及具体内容标准中,“运动与力”中包含了简单机械。两者相比最显著的不同有:一是原课标没有自成领域,也没有以3个主概念及细化成9个学习内容这样清晰的呈现;二是新的课标中增加了2个主核心概念的内容,“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和“工程技术的核心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每一项设计都需要不断完善”,和6个学习内容。“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30“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工程师职业特点,认识科学家是探索世界以发现科学原理,而工程师是根据科学原理设计实际应用的产品,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和制作作品或产品,来了解设计作品、完成项目的基本过程。意识到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意识到创意设计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意识到技术进步会带来某些不良的影响,如环境污染问题等。“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31“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我们原使用的苏教版教材是将这些涉及技术与工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镶嵌在各单元的学习内容之中,包括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如放大镜、酒精灯、温度计等。对于这方面的学习内容原教材中也占有一定的课时量,如学习“形状与结构”单元,让学生用纸造一座“桥”、搭建一座高塔、设计并建造一座房子,学习“热”单元,让学生设计一个保温杯,学习“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中,让学生土电话、制作排箫等乐器,学习“电和磁”单元,为检测导体与绝缘体让学生做检验器,学习“光与色彩”单元,让学生做个潜望镜,学习“无处不在的力”单元,让学生设计制作降落伞等等。“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32“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我认为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科学教材,也一定会有机、有层次将技术与工程学习镶嵌在具体的领域内容里而呈现的。小学科学课里的技术与工程领域,如果离开了具体的科学知识或概念为基点,那不是科学课而是劳技课,因为科学课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课。都结合具体的科学概念学习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动手动脑,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一、技术与工程领域解读 33“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内容是以一定的科学概念为基点,通过技术设计、技术制作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科学概念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此类课旨在通过对已学习内容的融会贯通,设置情景,鼓励孩子们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并且能够根据科学原理的设计制作,形成一定的“产品”。“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34“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技术与工程”不是对某一或某些技巧的专门性训练,它不同于劳动技术课,设计是在一定的科学知识背景之下展开的,教学中找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并转化为科学技术的教育契机。技术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升的,教师不能拘泥于课堂,应努力突破课内外界限,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在模仿和改进中逐步发展的,在多次的导、仿中打实基础,开展有目的的创造实践活动,由制作向创作方向发展。“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35“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1.创设“自助餐”式的材料区,培养创新能力 技术与工程方面的内容教学,材料是一个关键因素,它与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的教学一样,都需要准备有结构典型材料。对技术与工程内容来说,材料的要求还需要多样性,以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多样性的材料,既给予学生选择的余地,又为学生的设计打开了思路,可诱发学生有更多的思路,制作出不同的有新意的作品。其次在材料设置上可设置“自助餐”式材料区,学生可根据自己设计的模型去选择适宜的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36“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所以,在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丰富、本土、生活中可寻找到的材料,同时要求学生也准备相关材料,并可在实验室里设置材料区。在思考材料的同时,我们还必需准备相关的工具,合适的工具有利于学生去制作出高质量的作品,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这方面的素质及教师如何引导与指导的能力。“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37“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1)锚定现象。如原苏教版小学科学降落伞一课,设计一个怎样的降落伞是教师要明确的问题。在充分考虑教学的科学性和现实性的基础上,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应组织学生思考“怎样设计一个下降平稳的小降落伞”。在师生的讨论交流中,学生明确了“用什么做材料?”“怎么才能平稳?”“哪些因素会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快慢?”这三个结构性的问题,组成了学生设计降落伞的基本框架。上课伊始,要提出制作作品的具体技术功能指标,这是开展设计的方向和目标。“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38“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1)锚定现象。条件限制是科学技术走向现实生活必然面临的问题。因此,在技术和工程领域的学习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量,提出明确的限制条件,这是理解真正的科学技术设计的开始。如在降落伞一课中,教师在材料的准备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伞面材料均用布料,伞绳的长度不超过40厘米,同时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重物3个钩码,要求选择相应材料制作降落伞,并以下降的平衡性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之一。“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39“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1)锚定现象。同时还要考虑设计的美观和创意、时间限制作为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在制作前了解优、良、及格等标准,赋予活动以更大的教育意义。“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40“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2)构建模型。在构建模型时要激活科学概念。明确任务后,教师要想办法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对解决任务所需概念的理解。如设计降落伞,要激活学生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和材料知识,如:物体的运动、常见的力、摩擦力大小、材料的轻重等。这是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科学概念后的迁移和运用。“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41“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2)构建模型。在优化设计时,各小组根据任务和相关的科学概念,在构思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经过“小组讨论选择确定方案画出草图”,这就是建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思考哪个方案最可行,哪个方案最实用,哪个方案最节约等问题。这个环节是学生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多种方案进行选优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目前我们往往比较弱化,导致学生没有按模型来制作,想到哪做到哪,随意性大,这对验证模型这一环节的教学是极为不利的。“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42“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3)验证模型。这个环节是技术和工程类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将根据构建的模型将它制作出来,成为作品。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受到材料或其他小组的影响,轻易否定或更改原先的设计方案,甚至将方案丢在一边,想到哪做到哪。“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43“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3)验证模型。因此,在实践的第一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先做验证,看看自己原来的构思行不行,问题出在哪里,在小组研讨或听取别人意见后慎重修改,再在多项可能的选择中进行优化。如果在实践中有新的创意,最好立即在方案中加以体现,调整和完善原先的设计方案。“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44“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3)验证模型。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个眼高手低的问题,想得很好,却很难做出来。比如制作降落伞时,细节问题会在制作中充分暴露出来,比如打结处留下多少、打一层结还是两层结、四角的绳子长短等。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自我解决问题的空间,减少过多的干扰,以发展学生技术设计的实践能力。“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45“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4)评估模型。在展示与交流的过程中,一要介绍作品的科学原理,二要介绍作品的特色,并对照作品评价量规进行现场检验,是否达到了预设目标,尤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降落伞一课中,把下降得最平稳和最不稳的两个降落伞挑选出来,在对比中就不难发现原因所在,为修正模型奠定基础。“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46“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5)修正模型。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反思,寻找原因,在反思中促进新的观念的形成。这比作品本身的优劣更值得关注,是学习的隐性成果之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生作品的精致化程度不会很高,我们不妨将这些作品看成是“模型”或“样机”,给反思改进留下了很大空间。“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47“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5)修正模型。我们既要让学生反思设计中所运用知识的合理性,更要反思制作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合理,引导学生从较多的问题中寻找关键的问题,思考如何着手下一步的解决方案,使模型更完美。“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48“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6)解释模型。模型毕竟是模型,要将模型与生活中实际联系起来,并根据这一模型去解释生活中事物和现象。如降落伞一课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对设计制作的降落伞去解释生活中的热气球、滑翔机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49“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2.以基于模型的科学教学,提升思维品质“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50“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3.将元认知融入教学之中,在反思中提升 元认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学习者能根据学习活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认知策略,监控认知活动进行过程,不断取得信息和反馈信息,评价每种认知策略的有效性,坚持或更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及时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元认知策略一般指学习者用以计划、管理、监控和评估学习策略,因而它可以协调各种学习策略。“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51“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3.将元认知融入教学之中,在反思中提升 元认知策略主要分为三类: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控策略和元认知调节策略。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学习者一般先认识自己的当前任务、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然后监控自己的进度情况,并根据监控的结果采取补救措施,使用一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理解。“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52“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3.将元认知融入教学之中,在反思中提升 技术与工程教学过程融入元认知,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为学生的制作时间与有限的课堂时间出现矛盾、学生的设计与制作出现两张皮而绞尽脑汁,元认知便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基于模型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锚定现象后,学生如何在建模中运用好计划策略,需要教师的合理安排。“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53“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3.将元认知融入教学之中,在反思中提升 教师在对教材知识结构理解和把握的同时,更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在验证模型之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从而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以便更有效地学习。“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54“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3.将元认知融入教学之中,在反思中提升 强化验证模型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边做边思考的习惯,在验证模型过程中,要观察材料的特点,根据模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有时可稍作间歇,停下来思考、检查制作的可行性,有什么困难,并分析其原因,尝试解决。评估模型就是让学生验证模型后,及时去发现自己制作的模型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55“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3.将元认知融入教学之中,在反思中提升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获得元认知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包括(1)这个模型优势是什么?(2)这个模型的局限性是什么?改变什么来改善这个模型?等等。通过评估,为修正、完善提供了明确方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56“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4.以评价量规要求为引导,确保作品质量 技术与工程内容的教学中,指导与制作是一对矛盾:指导过细,学生易产生思维定势,作品千篇一律;指导过多,学生制作时间就少,难以完成任务。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与设计、制作在一节课中,时间如何安排比较合理,让学生有比较理想的作品,需要有强大的评价工具来保障。“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57“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4.以评价量规要求为引导,确保作品质量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和使用相应的评价工具,这些评价工具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模、验证模型、评估模型以及修正模型。我们改变以往先有学生作品后有教师的评价标准的情况,将评价标准前置,用评价工具来导航。小学生好胜心强,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58“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4.以评价量规要求为引导,确保作品质量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好相应的评价量规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作品质量。评价量规可从任务要求、设计、材料、制作、习惯等方面列出相应的指标,并为每个指标,在不同的测量等级(例如优、良、合格)下加上描述性语句,低年级可用相应笑脸或五角星的个数来表示,以反映出该等级的特征。这些描述性语句或笑脸个数就构成了各个等级的评价量规。“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59“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4.以评价量规要求为引导,确保作品质量 学生才能的发挥需要展示的舞台,正面的激励和成功的体验会强化他们积极的情感。为此,我们要强化课与课之间、课中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结构研究,从联系的角度思考如何为每个活动做适当的“伏笔”。还要着力营造科技创新和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整合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各种资源,合理衔接各级科技创新评比活动,通过兴趣活动、实践活动、比赛活动、评星活动、展示台等,点面结合,整体推进,让学生在成功的激励下不断进步。“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60“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议 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还要注意安全准则。在各种工具使用或制作中,粗心、仓促、缺乏知识或不必要的冒险都会引发事故,所以,在开始每一项活动时一定严格遵守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师生要随时保持安全意识。“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解读和教学建议二、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建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