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71797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9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一)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信息储存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完全保持输入刺激的原样,而且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一)瞬时记忆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一般不超过1分钟。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成分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一种记忆。这是一种永久性储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信息储存的方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三)长时记忆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例:保持时间大约在0.25秒到2秒的记忆称为。答案:瞬时记忆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例:保持时间大约在0.25秒到2秒的记忆称为 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一)遗忘及其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二)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桑代克在其“练习律”证明了这一点。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第三节知识的保持2干扰说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2干扰说第三节知识的保持3同化说奥苏伯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简化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3同化说第三节知识的保持4动机说弗洛伊德:动机说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这种理论也叫压抑理论。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4动机说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例:1、从迁移的性质和发生的方向看,倒摄抑制属于迁移。答案:逆向负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例:1、从迁移的性质和发生的方向看,倒摄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例: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规律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前后一致D、动作技能忘得快答案:A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例: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规律是(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一)深度加工材料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二)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三)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三)进行组块化编码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四)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第三节知识的保持(四)适当过度学习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五)合理进行复习1及时复习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注意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2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是相对于集中复习而言的。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五)合理进行复习第三节知识的保持例:根据过度学习的理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多少时,记忆效果最好?()A、100%B、120%C、150%D、180%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例:根据过度学习的理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小结本章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是知识的类型、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的作用、知识学习的过程。这部分主要是理解概念。第二部分是知识的获得,包括直观与概括。其中直观的三种方法,四个感知规律以及概括中的正例、反例、变式等概念要求能够理解。对如何促进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要进行记忆。第三部分是知识的保持。要求了解记忆系统、遗忘规律、遗忘原因,记忆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小结 本章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是知识的类型、知识学习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课件中学教育心理学精讲班主讲老师:甘利婷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七章技能的形成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第七章技能的形成本章在教育心理学中属于内容比较简单但相对比较重要的一章。考试题型有选择、填空、简答、论述等等。本章内容有三部分:一是概述;二是操作技能;三是心智技能。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本章在教育心理学中属于内容比较简单但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一、技能及其特点二、技能的种类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一)操作技能1操作技能的含义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二、技能的种类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2操作技能的特点(1)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2)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3)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2操作技能的特点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3操作技能的分类操作技能本身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等。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3操作技能的分类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二)心智技能1心智技能的含义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二)心智技能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二)心智技能2心智技能的特点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二)心智技能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3心智技能的分类第六章讲过,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其区别在于前者的作用是对外办事,后者用于对内调控。加涅把受意识明显控制的程序性知识界定为认知策略;而把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经过学习和训练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认知活动,界定为心智技能。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3心智技能的分类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加涅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将心智技能分为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两种。智慧技能:对外,通过练习能达到自动化;认知策略(或叫学习策略,或叫认知技能):对内,难以达到自动化,需要意识控制。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加涅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将心智技能分为智慧技能例题:下列活动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A、下棋B、体操C、书法D、游泳答案:A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例题:下列活动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是()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例题: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A、具有观念性B、具有外显性C、具有展开性D、具有整体性答案:C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例题: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比,在结构上的特点是()第一节 三、技能的作用个体的技能一旦获得,就会对其学习、生活和工作发生影响,其主要的作用有:1技能可以提高活动效率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知识、技能、能力的关系)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三、技能的作用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一)操作定向1操作定向的含义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做什么和怎么做)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2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二是对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2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二)操作模仿1操作模仿的含义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2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二)操作模仿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三)操作整合1操作整合的含义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2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由于整合是动作由模仿到熟练的过渡阶段,所以其动作特点也体现了这种过渡性。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三)操作整合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四)操作熟练1操作熟练的含义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熟练的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动力定型,即大脑皮层的概括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2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四)操作熟练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表7-1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特点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表7-1 操作技能形成阶段特点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例题:1、在动作技能中,需要他人提供的反馈信息才能知道自己所做动作的对错,这时该学生的动作技能处于下列哪一阶段()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答案:B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例题:1、在动作技能中,需要他人提供的反馈信息才能知道自己所例题:2、操作技能的形成包括几个阶段?答案: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例题:2、操作技能的形成包括几个阶段?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调节动作的执行。示范和讲解要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练习方式:练习的量:过度练习。练习曲线: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后期进步较慢;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会出现暂时的退步。高原现象: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程度,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一般在练习的中期出现。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虽然不同的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本身就有动机的作用。反馈要注意(1)方式: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二是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反馈。(2)内容:明确、具体。(3)频率: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