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防治及应急处理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0970963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暑的防治及应急处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暑的防治及应急处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暑的防治及应急处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暑的防治及应急处理中暑的防治及应急处理夏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孔祥元中暑的防治及应急处理v中暑的概念v为什么会中暑?v中暑的外因环境因素v中暑的内因个人体质因素v中暑的临床表现v中暑的诊断v中暑的治疗v中暑的中医治疗v中医救治中暑四字诀v中暑后的饮食保健v中暑的预防护理v食疗酷热的夏日,人们一不小心就中暑了,让我们先了解什么叫做中暑什么叫做中暑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特别是湿度大、无风)或强辐射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发生体温调节失衡,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为什么会中暑?正常人体温(腋温)能够维持在36-37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与散热取得平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散热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如果外界温度过高,大于人体温度,人体的散热功能就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时,体内就会有大量的热蓄积,即感到头晕、发热等一些中暑现象,那么这就是中暑。“阳暑”和“阴暑”中医把中暑的原因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通常是指长时间在太阳的暴晒下劳动或运动而引起的中暑。阴暑:通常是指都市人以错误的方式解暑引起的中暑。中暑的内外因素一、外因一、外因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二、内因二、内因 个人体质因素个人体质因素一、环境因素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在闷热的房间里;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及空气中湿度的增加;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腿部、四肢甚至全身肌肉痉挛(热痉挛);一、环境因素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二、个人体质因素患者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减退,体内产热和吸收热量超过散热量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下列人群容易中暑:1.老龄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2.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长期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3.婴幼儿: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二、个人体质因素4.心血管病患者: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5.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容易中暑。6.感染性疾病患者: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二、个人体质因素7.营养不良的人: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8.正在服药的患者: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中暑的临床表现中暑的常见症状: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一、先兆中暑二、轻度中暑三、重度中暑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过37.5。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二、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现,此时体温超过38。三、重度中暑不仅有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的表现外,还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的症状。重症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常可混合出现。1.中暑高热(高热昏迷型)2.中暑衰竭(循环衰竭型)3.中暑痉挛4.日射病1.中暑高热(高热昏迷型)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脉快而洪、血压下降、高热、抽搐,体温多超过40,严重者可高达42。晚期可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2.中暑衰竭(循环衰竭型)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3.中暑痉挛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或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以小腿腓肠肌及腹肌痉挛较为常见,口渴,尿少,体温可正常。4.日射病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脑膜及脑组织充血、水肿,出现脑膜刺激症状。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惊厥。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暑的诊断根据在夏季或在高温环境下发病和临床表现可以确立诊断。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重症中暑1.热痉挛2.热衰竭3.热射病1.热痉挛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2.热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3.热射病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中暑的治疗治疗原则:将过高的体温迅速予以降低。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的紊乱和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一般治疗迅速降温对症治疗合并症的防治中暑的治疗一、一般治疗。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离开高温环境到阴谅通风处休息,补充清凉饮料后即可逐渐恢复。轻症中有呼吸和循环衰竭倾向时,给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必要时可用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重症中暑须紧急抢救,原则是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中暑的治疗二、迅速降温(一)物理降温。将患者安置在常温(25)的安静病室中。在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必要时可将患者全身除头部外浸在4的水浴中,给患者四肢降温,以防止周围血液循环的瘀滞。在物理降温初期,由于表皮受冷的刺激可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肌肉震颤,反而影响散热甚至促进机体产热,使体温上升。因此,目前多数主张用药物及物理联合降温方法。中暑的治疗二、迅速降温(二)药物降温。目前采用的降温药物主要是氯丙嗪,其作用有以下几方面:控制下丘脑部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肌肉震颤,防止身体产热过多;降低细胞的氧消耗,使身体更好的耐受缺氧,对抗组织胺的作用,预防休克。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与氯丙嗪协同使用。在上述各种降温过程中,必须加强护理,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和心脏情况。一待肛温降至38左右时,应立即停止降温,以免发生体温过低而虚脱的危险。中暑的治疗三、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素乱,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1,0001,500毫升。如出现抽搐,休克,呼吸、心、肾功能不全时,需作相应处理。中暑的治疗四、合并症的防治。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病变者静脉补液不宜过速;有心力衰竭倾向者宜及早应用快速洋地黄制剂;有急性肾功能不全者,要严格限制水分和钠盐的摄入,尤其要注意血钾的浓度;有黄疸者宜用大量维生素B和C;昏迷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合并其他继发性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中暑的中医治疗一、对轻症热射病,可服藿香正气丸或时疫急救丹。“括痧”疗法也有一定疗效。二、如病人高热、面赤、口干渴、脉洪大者可用生石膏、知母、甘草煎服。昏迷病人可用安宫牛黄丸(或醒脑静),抽搐昏迷者用至宝丹,紫雪丹,研末加水灌服。三、针刺疗法。轻症针刺大椎、风风池、足三里,重症刺人中、十宣,速刺放血,委中缓刺放血。中医救治中暑四字诀中医救治中暑四字诀 当身边人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尽快用当身边人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尽快用当身边人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尽快用当身边人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尽快用“四字诀四字诀四字诀四字诀”进行救治。进行救治。进行救治。进行救治。一、搬一、搬一、搬一、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扇为他扇风,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患者呼吸用扇子或电扇为他扇风,解开其衣领裤带,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和散热。二、擦二、擦二、擦二、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三、服三、服三、服三、服。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四、掐四、掐四、掐四、掐。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在通知急救中心。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在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注意的同时,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注意保证呼吸道畅通。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保证呼吸道畅通。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休息。中暑后的饮食保健中暑后除及时采取治疗外,在饮食上也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一、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二、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中暑后的饮食保健三、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四、忌单纯进补。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中暑的预防护理在高温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预防“热射病”,尤其是高温下户外长时间工作的人群。可采用一些简易方法轻松避暑。一、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二、外出坐车时,冰袋冷敷降温。可到医院购买医用冰袋,或者自制冰袋:准备一些湿的绒布把冰块包裹起来,再用一个干净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门擦擦脸和胳膊,会感到凉快。三、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四、凉水冲手腕,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中暑的预防护理炎热季节不提倡户外过多的活动,尽量在家里,空调温度不要定得太低,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注意室内的通风。特别强调要有一个规律的饮食。建议用一些含有淡盐的水来喝,冲茶也行。食疗下面提供几种常见的食物,对预防中暑有一定作用。饮西瓜汁:将西瓜瓤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状,加入500毫升凉开水及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后饮用。本品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西瓜翠衣饮:西瓜鲜外皮(称西瓜翠衣)200克,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待凉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本品具有清暑热、利小便的作用。酸梅汤:乌梅50克,桂花5克,水10001500毫升。将乌梅浸泡半小时,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白糖适量和食盐少许,待冷后代茶饮。本品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食疗绿豆汤:绿豆100克,大米20克(加入少量大米,能够去除绿豆的苦涩味),水3000毫升。将绿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压锅中煮沸20分钟,待凉后饮用。本品有消暑热、止烦渴的作用。(用绿豆100克,大米200克,煮为绿豆粥,有健脾消暑止渴的作用。)双花茶:金银花(又名双花)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食疗菊花茶:白菊花10克,开水浸泡,加冰糖适量,代茶饮,有清热明目、消暑止渴的作用,特别适合于高血压患者在夏季饮用。薄荷凉茶:鲜薄荷叶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待凉后饮用,有清凉止渴、祛风利咽的作用,适用于夏季外感风热较轻者。荷叶凉茶:鲜荷叶20克,开水浸泡,加冰糖少许,凉后饮用,有消暑止渴、降脂减肥的作用,适合于肥胖者夏季饮用。感谢聆听!感谢聆听!祝大家身体健康!祝大家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