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原则及方法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0970627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原则及方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中医养生原则及方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中医养生原则及方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的原则与方法中医养生的原则与方法1中医养生的原则与方法1何谓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简单的说,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养生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健康和长寿。那么,什么是健康?概 论2何谓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何谓健康 何谓健康?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对健康的认识也不尽相同。长期以来传统的健康观,认为“无病即健康”,把健康单纯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化,于是形成了整体的、现代的健康观。即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提出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3何谓健康 何谓健康?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对一个人活到多少岁算长寿呢?从理论上讲,外国学者蒲丰提出哺乳动物的个体寿命为生长期的57倍,人体发育期为25年,那么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25岁175岁。人类的自然寿命是多少?4一个人活到多少岁算长寿呢?从理论上讲,外国学者蒲丰提出哺乳动目前,可靠的人类寿命的最高纪录是英国的弗姆卡恩,活了209岁;而绝大多数人的寿命仅为6070岁。可见,人类的寿命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而中国经历了二千年的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和实践,所以对其进行总结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目前,可靠的人类寿命的最高纪录是英国的弗姆卡恩,活了209中医养生学与现代预防保健的关系,应该说两者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现代医学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五大类:即人类生物学(生物遗传)15 自然环境 10 社会状况 7 医疗服务 8 行为生活方式 60中医养生学与现代预防保健的关系6中医养生学与现代预防保健的关系,应该说两者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虽然现代医学也重视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饮食、运动锻炼等,但更多的是重视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如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和物质环境(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住房和工作场所的安全等)的改善。而中医养生观则更重视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适应自然,强调顺天守时,强调形神兼养且以养神为上。中医养生学与现代预防保健的关系7虽然现代医学也重视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饮食、运动锻中医养生理论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与实践,并结合古代哲学思想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其中包含了道、儒、佛、医、墨、法、兵、阴阳诸子百家,内容丰富多彩,典籍汗牛充栋,所以我们在这里讨论中医养生的原则与方法,也只能选其精,述其要而已。而且,同一种方法也不一定对每一个体都适用。8中医养生理论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与实践,并结合古代哲 一、顺应自然的一、顺应自然的“天人相应天人相应”观观 二、二、“守神为上守神为上”的精神调摄观的精神调摄观 三、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三、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 四、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观四、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观 五、疏导为先的药膳调养观五、疏导为先的药膳调养观 六、针灸六、针灸 推拿推拿 气功养生观气功养生观9 一、顺应自然的“天人相应”观 二、“守神为上”的精一、顺应自然的一、顺应自然的“天人相应天人相应”观观10一、顺应自然的“天人相应”观10顺天守时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准则。中医认为,人生活于自然环境中,外在的环境时刻都给人以影响,人必须根据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寒暑往来等变化,主动地与之相适应,避免和消除它对人体的不良刺激,才能不生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人体与自然的这种同步变化,古人称为“天人相应”。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顺应自然的顺应自然的“天人相应天人相应”观观11顺天守时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准则。中医认为,人生活于自然环境中“四气调神”,顾名思义,就是说要根据一年四时之气的不同特性来适时调整人的活动和意志,其核心内容是强调一个“从”字,即强调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意志活动要顺应四时之气,使人体之气与自然四时之气保持一致和协调,使生命活动在自然界的轨道和程序中运行,从而达到保护精气、养护生命的目的。其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顺时养生的主要原则。12“四气调神”,顾名思义,就是说要根据一年四时之气的不同特性具体方法起居方面 饮食方面 精神意志方面 13具体方法起居方面 13春季养生要点春季重在养春生之气。“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晚卧早起,锻炼身体;舒缓气机,条畅情志;谨防“伤肝”,预防“脾”疾;春季要晚睡早起,散开头发,松缓衣带,从容不迫地散步,使气机舒畅,与春天生发之气相应;夏季宜晚睡早起,不要贪图凉爽而厌恶日光,使体内的阳气温煦荡漾,以适应“夏长之气”;秋天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秋气萧杀,应避之以免伤害人体生气,以适应“秋收之气”;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因冬季严寒,应保持体温,以免影响体内阳气的闭藏,以应“冬藏之气”。14春季养生要点春季重在养春生之气。“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饮食方面 王冰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其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其阴。一年四季,五味各有所宜。春三月勿过食酸味,否则易伤脾胃,应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宜常食新韭;夏三月勿过食苦味,过则易伤肺气,应减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之三月勿多食辛味,过辛则易伤肝气,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三月勿多食咸味,过则易伤心气,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15饮食方面 王冰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其阳;秋食温、冬食热精神意志方面 春夏季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若所爱在外”,即春夏之季宜多思、多动、精神外向,意气舒展,对周围的事物兴趣浓厚;秋冬二季宜“收敛神气”、“无外其志”、“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即此二季应神志安宁,多静少动,对周围的事物兴趣淡漠,特忌妄思乱动;(如少年、青年、中年、暮年状)16精神意志方面 春夏季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外,一日亦有春夏秋冬,即子,卯、午、酉也,也应遵循一年四季的养生规律。如起居、锻炼等。17此外,一日亦有春夏秋冬,即子,卯、午、酉也,也应遵循一年四季二、二、“守神为上守神为上”的精神调摄观。的精神调摄观。18二、“守神为上”的精神调摄观。18中医学历来重视“养性”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怒伤肝、思伤脾”。灵枢本神说:“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也。”可见五脏的一系列病变都可由于神不内守而引起。杂病源流犀烛说:“太上贵养神,其次才养形”。故养生的根本要从“守神”做起。“守神守神”为上的精神调摄观。为上的精神调摄观。19中医学历来重视“养性”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灵枢百病始生养德以御神 调情以怡神 导引以敛神 20养德以御神 20人生长在社会中,难免有“七情六欲”,这些情欲必须要与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法律等相适应,方能有助于身心健康。不然,则忧虑缠心,也会“灾害生”。孔子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寿”,故“仁者寿”。医先云“养德、养生无二术也”。故养生必先修德,行善积德,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以保持人体内在的和谐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自然能益寿延年。所以说,高寿者多忠诚厚道之人。养德以御神 21人生长在社会中,难免有“七情六欲”,这些情欲必须要与社会规范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外界的刺激引起情志的变化。过喜伤心,过怒伤肝,等等。情志不和,气机不畅,则会直接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活动。如食物的消化与排泄,营养的吸收与分布,气体的交换与利用,血液的循环与调节,激素的分泌与释放等等,均可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调情以怡神 22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外界的刺激引起情志的变化。过喜伤心,过中老年人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精力、体力不如往昔,或性格变得孤僻,或慢病缠身,或被生活中逆事所困,均会使情绪低落,或心烦易怒,或悲观绝望。心理失和,则阴阳失衡。所以调节情志,和怡精神,尤现重要。正如马克思说:“一种最好的心情,比十幅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调情以怡神 23中老年人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精力、体力不如往昔,或性格变得孤遵循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养生之道,采取动、静、乐、养相结合的自我保健方法;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加强人际交往,营造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性情,减少心理压力。如写字、作画、下棋、养花、饲养宠物等均可促进身心健康;尽量乐观豁达,做到知足常乐,不贪不妒,名利不苟求,喜怒不妄发。据统计,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其中96%是乐观者。调情以怡神的具体方法 24遵循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无论导引、各种气功或是太极拳,其关键在于收心敛神,守神方能入静,以达到“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进入一种“宠辱皆忘”的恬淡境界,“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导引以敛神 25无论导引、各种气功或是太极拳,其关键在于收心敛神,守神方能入三、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三、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26三、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26“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宋代养生家陈直说“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盛,气血盛则筋力强,故脾胃者五脏之宗也”。说明脾胃是脏腑给养的仓库,延年益寿的根本保证。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27“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宋代养生家陈直说“食者饮食也是一门大学问,即针对每个个体的人来说,该吃什么?吃多少?如何吃?才能更有益健康,才能不潜伏疾病。元代御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告诫人们“若食爽口而忘避忌,则疾病潜生”。清代医家王孟英认为“颐生无玄妙,节其饮食而已”。意思是养生别无玄妙之法,节制饮食就行了,这点对我们当代所处物质生活相当丰盛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当然,现今有的人减肥心切,过分少吃而严重影响健康也是不可取的。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28饮食也是一门大学问,即针对每个个体的人来说,该吃什么?吃多少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主张“淡食”,“少食肉”。“勿食陈臭物,勿饮浊酒,勿食生肉”。俗话说:“吃饭八分饱,无病活到老”;“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以上观点阐明了饮食按规律、有节制、不偏食、不误食,重视饮食卫生,进食时要求心情愉快、细嚼慢咽,食后摩腹、散步。同时,要改变不合理的烹调习俗,贯彻辨质论食原则,依据体质类型以及不同的疾病,如病尿病、肥胖症,肾炎水肿,高血压病等选择恰当的饮食,纠正病理体质,以达到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29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主张“淡食”,“少食肉”。“勿食陈臭物,勿饮中医还有五味入五脏之说,五味对五脏同样有生克制化的作用。若五味调和,味与脏腑相生,则可发挥充养脏腑的作用,即“五脏所养”。否则,长期饮食偏嗜,味与脏腑相克,就会逐渐损害脏腑功能,成为“五脏所伤”。辛味养肺。具有辛味的食物有生姜、胡椒、葱、蒜、韭菜、花椒等。甘味补脾。如西红柿、茄子、蘑菇、胡萝卜、土豆、黄瓜、冬瓜、南瓜、藕、梨、桃、苹果、香蕉、西瓜鸡肉、蜂蜜等等,有补脾、和胃、生津等作用。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30中医还有五味入五脏之说,五味对五脏同样有生克制化的作用。若五酸味补肝。肝虚血枯者宜食酸味。如橙子、桔子、橄榄、柠檬、枇杷、芒果、石榴、醋等。苦味清心。心火较重者宜食苦菜、苦瓜、大头菜、百合、白果等苦味食物,由泻下、清热、燥湿等作用。咸味滋肾。如苋菜、紫菜、海带、海参、螃蟹、火腿等具有补肾的作用。反之,假如长期饮食偏嗜,味与脏腑相克,就会逐渐损害脏腑功能,成为“五脏所伤”。故黄帝内经提出“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成为中医食疗中“食禁”的重要内容。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31酸味补肝。肝虚血枯者宜食酸味。如橙子、桔子、橄榄、柠檬、枇杷阴虚或阳虚的体质该吃什么食物阴虚或阳虚的体质该吃什么食物?燕窝、鱼翅、虾米、鲤鱼、咸鱼、鸡、鸡蛋、牛肉、燕窝、鱼翅、虾米、鲤鱼、咸鱼、鸡、鸡蛋、牛肉、羊肉、鸽、红糖、酒类、胡椒、花椒、韭菜、生羊肉、鸽、红糖、酒类、胡椒、花椒、韭菜、生姜、蒜、核桃、烟等。姜、蒜、核桃、烟等。以上各物皆伤阴分。以上各物皆伤阴分。生精壮阳的食物有:生精壮阳的食物有:海参、鲤鱼、雀肉、乌鸡、鸡蛋、甲鱼、对虾、河海参、鲤鱼、雀肉、乌鸡、鸡蛋、甲鱼、对虾、河虾、泥鳅虾、泥鳅鹿肉、羊肉、狗肉、羊肾、狗肾、童子鸡鹿肉、羊肉、狗肉、羊肾、狗肾、童子鸡葡萄、柠檬、黑芝麻、黑豆、莲子葡萄、柠檬、黑芝麻、黑豆、莲子核桃仁、栗子、菠萝、韭菜、荔枝等核桃仁、栗子、菠萝、韭菜、荔枝等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32阴虚或阳虚的体质该吃什么食物?五味入脏、辨质论食的饮食调理观四、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观四、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观33四、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观33吕氏春秋尽数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可见“生命在于运动”。但准确地说:生命在于科学适度的运动。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观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观34吕氏春秋尽数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华佗说:“现代运动生理学研究已证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改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与结构,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观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观35现代运动生理学研究已证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改善心血管系统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观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观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证实,一个人三天不活动,他的肌肉的最大力量会丧失1/5,据浙江省的一份报告表明,运动的人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发病率仅为1.9%,而缺乏运动的人发病率达到11.1%。36科学适度的运动锻炼观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证实,一个人三天不活两个误区两个误区目前,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已为众人认可,但应避免两个误区。37两个误区目前,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已为众人认可,但应避免两个误两个误区两个误区其一,运动量越大越好。正确的观念应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态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运动。超负荷的运动不仅会加速体内某些器官的“摩损”,而且会导致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而引起疾病,反而会缩短寿命。38两个误区其一,运动量越大越好。正确的观念应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两个误区两个误区其二,无论春夏秋冬,均坚持同等强度的运动。中医认为顺时养生为养生的最高准则。秋冬二季是养收、养藏的季节,特别是冬季,万物萧条,生机潜伏,人乃自然界的一员,也应少动为妙,切忌动摇筋骨,大量出汗,必致阳气外泄而失藏,次年春季则易显疲惫,精力不济,甚则易感风温、温病,且中老年人易诱发中风等。所以,运动锻炼也应根据季节的变换来选择适当的强度与方式,方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39两个误区其二,无论春夏秋冬,均坚持同等强度的运动。中医认为顺五、疏导为先的药膳调养观五、疏导为先的药膳调养观40五、疏导为先的药膳调养观40疏导为先的药膳调养观疏导为先的药膳调养观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普遍存在,且显逐年上升趋势。对这批人群极有必要给予药膳调养,对于药膳调养可遵循内经提出的清积、和中、养元三原则。41疏导为先的药膳调养观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普遍存在,且显清积清积 中医有个概念叫“积聚”。积聚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这些积滞犯于经络则经络湮瘀,犯于血脉则血脉阻塞,犯于五脏则五脏受累,犯于筋骨则筋骨获殃。42清积 中医有个概念叫“积聚”。积聚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清积清积 究其积聚的成因,中医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所谓外因,中医认为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害;所谓内因则是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营养过剩、运动量减少使营养物质不能消耗利用而积存体内、或因情志抑郁造成阴阳代谢失衡、有毒物质和惰性物质不能及时排泄而滞留体内,这就是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43清积 究其积聚的成因,中医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因素。所谓外因清积清积 让我们来看一下现代疾病及亚健康症候群中没有一个不与集聚有直接因果关系,故有十人九积之叹!因此使用清除积滞的方法,疏通洗涤脏腑血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自生,形体自盛,骨肉健壮健康长寿的目的。44清积 44和中和中 和法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内经五常政大论指出,无疾者求其藏,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大意是:由于积聚糟粕长期盘踞在体内,不同程度会给各脏腑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如果盗贼潜入家中,必先开门驱贼,就是先以药祛积,无积后当求其藏,食以随之,以食疗调其肠胃,和其中外,修复藩墙,方可万事大吉。45和中 和法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内经五常政大论指出,无和中和中“中”从广义讲,泛指体内腹腔,有“中府”“中州”之谓;狭义讲,指的是脾胃或消化系统。中医对脾胃及其功能高度重视:“脾胃者后天之本”,认为人的健康长寿与否,根本取决于脾胃的壮旺与否。再者,脾胃为人体营养敷布的总枢机关。46和中“中”从广义讲,泛指体内腹腔,有“中府”“中州”之谓;和中和中 内经经脉别论篇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入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由此可见,脾胃不但吸收水谷精华,分布人体所需营养,而且还有统调脏腑阴阳、经络血脉的关键作用,中医所说的“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上面看,调理脾胃、和其中外的养生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47和中 内经经脉别论篇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入养元养元 元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营养而滋生。48养元 48养元养元 由先天之精所化,元气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通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的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源泉。那么,如何养元呢?49养元 由先天之精所化,元气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丹田,借三养元养元 大道知道,元气由精所化,养元当然要从固护肾精着手。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即要开源,也要节流,开源既培补肾精,包括肾阴肾阳,节流即节制房事,不可纵欲。故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老而宜壮,皆本乎精也“。50养元 大道知道,元气由精所化,养元当然要从固护肾精着手。这里进补必须识补进补当以平衡为贵补法是利用药物的偏胜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不平衡的疗法。进补的目的是调整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各方面的不足,使机体恢复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平衡是中医养生和治病最基本的主体思想。51进补必须识补进补当以平衡为贵补法是利用药物的偏胜来纠正人体阴进补当识气血阴阳进补必须辨证,缺什么补什么方有益无害。精神倦怠,汗出气短等气虚当补气(人参、补中益气丸)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血虚当补血(熟地、当归、归脾汤)潮热盗汗,口燥咽干等阴虚当滋阴(西洋参、阿胶、六味地黄丸)四肢不温,阳萎早泄等阳虚等补阳(鹿茸、肉苁蓉、右归丸)52进补当识气血阴阳进补必须辨证,缺什么补什么方有益无害。52进补当不碍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口服补品只有通过 脾胃才能发挥作用。“胃以喜为补”,即吃了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言“补”。若一味蛮补,服后腹胀便溏,则事与愿违,何补之有?53进补当不碍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进补莫与气血为难补品性多黏腻,若纯补峻补,常会壅滞气血,反招其害。可将补药与活血药合于一方,动静结合,补而不滞,方可发挥补药之功。54进补莫与气血为难补品性多黏腻,若纯补峻补,常会壅滞气血,反招药补不如食补(另列专题)55药补不如食补(另列专题)55六、针灸 推拿 气功养生观56六、针灸 推拿 气功养生观56针灸、推拿、气功等,都是重要的中医养生方法。大家或许会问:这些方法能够养生保健的原理是什么呢?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而这个“气”在体内是通过经络运行的。经络阻则气血瘀,经络畅则气血顺。那我们针灸推拿的主要作用刚好就是能起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的作用。所以,通过针灸、推拿、气功就能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掏火棍理论)57针灸、推拿、气功等,都是重要的中医养生方法。大家或许会问:这介绍几个主要穴位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气海治疗气病的要穴“气海者,元气之海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养血”。气海,又名丹田,下肓,位置:位于脐下一寸五分。(同身寸)功能:补益元气,升阳举陷,行气降逆,益气回阳。是治疗气虚、气陷、气逆、气滞诸症之要穴主治:气短、眩晕、倦怠乏力、气喘、胁痛、痛经、月经不调方法:艾条温和灸,每日一次,十次一疗程。58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气海治疗气病的要穴58介绍几个主要穴位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中脘 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亏损及久病及正不胜邪之要穴位置:中脘 一名太仓,位于脐上四寸。主治:急性胃脘痛,虚性老年性高血压,气虚阻络的小中风,久痹疼痛,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方法:针或温针灸、温和灸59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中脘 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亏损及久病及介绍几个主要穴位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关元抗衰老之要穴位置:脐下三寸主治:关元为人体元阳元阴交关之处,为养生家聚气凝神之所。人之衰老,主要原因是肾气(阳)逐渐衰竭。人到老年,性欲和生理能力减退或消失,听力、视力下降,发白、齿脱 ,体力精力下降等,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关元为补益肾气之要穴。方法:人过五十可二年一灸关元;人过六十可每年自立冬日起至立春日止,灸关元百日,可补益肾气、益寿延年。60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关元抗衰老之要穴60介绍几个主要穴位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足三里健脾保健要穴位置:膝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主治:该穴主治范围较广,但以脾胃疾病为主,此外还能治疗鼻病。如鼻窦炎,萎缩性鼻炎等。还可预防中风,降低血压,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感冒、痢疾等。方法:针、灸均可 61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足三里健脾保健要穴61介绍几个主要穴位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三阴交妇科病要穴位置:内踝上三寸,于胫骨后缘,骨下陷处。主治:月经后期,过少或闭经;月经过多或崩漏;痛经等方法:或针或灸 62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三阴交妇科病要穴62介绍几个主要穴位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预防中风三穴太阳、风池、百合位置:风池位于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太阳、百会。方法:双手四指微屈各叩108次。每日一到二次。防治高血压的要穴涌泉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63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预防中风三穴太阳、风池、百合63介绍几个主要穴位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防治高血压的要穴涌泉位置:足底前三分之一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功能:补肾益精、引火归原方法:针或温针灸、以手掌小鱼际摩擦该穴镇痛要穴合谷位置:略主治:偏正头痛、头风、牙痛、面痛、乳蛾、咽痛(实证)方法:针刺泻法或手掐重按64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防治高血压的要穴涌泉64介绍几个主要穴位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急救要穴人中位置:位于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处主治:煤气中毒、癫痫发作、各种休克 、中暑不省人事、晕厥方法:针刺或手指甲掐按。治鼻出血要穴委中位置:略方法:略65介绍几个主要穴位 急救要穴人中65 以上,我们从顺天守时,调摄精神、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药膳调养以及针灸、推拿、气功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医养生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应该说,养生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很多。结合现代的预防保健饮食营养学等不能一一讲述,这里仅择其要而矣。不足不妥之处,还望诸贤补充并指正。66 以上,我们从顺天守时,调摄精神、饮食调理67Thank you!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