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环境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69957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物质环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三章物质环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三章物质环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物质环境3.13.1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与分布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与分布3.23.2生物对水分的适应生物对水分的适应3.33.3大气组成及其生态作用大气组成及其生态作用3.43.4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3.53.5火作为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管理火作为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管理.1 第三章 物质环境3.1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与分布.13.1.13.1.1水的特征与存在形式水的特征与存在形式3.1.23.1.2陆地上水的分布陆地上水的分布3.1.33.1.3水的生态作用水的生态作用3.1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与分布.23.1.1 水的特征与存在形式3.1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与分3.1.1水的特性与存在形式n n水分子的极性水分子的极性水分子的极性水分子的极性带电荷,易于生物成分结合,成为好的溶剂。带电荷,易于生物成分结合,成为好的溶剂。带电荷,易于生物成分结合,成为好的溶剂。带电荷,易于生物成分结合,成为好的溶剂。n n水的高热容量性质水的高热容量性质水的高热容量性质水的高热容量性质利于环境恒温、使生物免受温度急剧变化利于环境恒温、使生物免受温度急剧变化利于环境恒温、使生物免受温度急剧变化利于环境恒温、使生物免受温度急剧变化的危害。的危害。的危害。的危害。n n水特殊的密度变化水特殊的密度变化水特殊的密度变化水特殊的密度变化4444时密度最大,从水面结冰,绝热性保护时密度最大,从水面结冰,绝热性保护时密度最大,从水面结冰,绝热性保护时密度最大,从水面结冰,绝热性保护水生生物。水生生物。水生生物。水生生物。n n水的相变水的相变水的相变水的相变液、气、固相的变化是热量转化机制,对生物系统能量液、气、固相的变化是热量转化机制,对生物系统能量液、气、固相的变化是热量转化机制,对生物系统能量液、气、固相的变化是热量转化机制,对生物系统能量利用作用大。利用作用大。利用作用大。利用作用大。.33.1.1 水的特性与存在形式水分子的极性带电荷,易于生3.1.23.1.2陆地上水的分布陆地上水的分布n降水量降水量(precipitation)和相对湿度和相对湿度n降水量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q低纬度湿润带、低纬度少雨带、中纬度湿润、干旱带、极地低纬度湿润带、低纬度少雨带、中纬度湿润、干旱带、极地干燥带干燥带q海陆位置、地形、季节对降雨量的影响较大海陆位置、地形、季节对降雨量的影响较大n相对湿度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的变化的变化q随温度变化、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及其地区差异、地理位置随温度变化、昼夜变化、季节变化及其地区差异、地理位置n我国降水量的地域分布我国降水量的地域分布q华南华南(1500-2000mm)、长江流域、长江流域(1000-1500mm)、秦淮地、秦淮地区区(750mm)、兴安以西行秦岭以北、兴安以西行秦岭以北(500mm)、黄河上游、黄河上游(250-500mm)、内蒙西部和新疆南部、内蒙西部和新疆南部(100mm)。.43.1.2 陆地上水的分布降水量(precipitation黄河谷黄河谷地景观地景观.5黄河谷地景观.5荒漠景观荒漠景观.6荒漠景观.63.1.3水的生态作用n n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n n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n n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的影响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的影响.73.1.3 水的生态作用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7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n n水是任何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任何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任何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任何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n n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n n水对稳定环境温度有重要意义水对稳定环境温度有重要意义水对稳定环境温度有重要意义水对稳定环境温度有重要意义n n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n n水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水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水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水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8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任何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8水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n n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n n水分对植物生长有最低、最适和最高值水分对植物生长有最低、最适和最高值水分对植物生长有最低、最适和最高值水分对植物生长有最低、最适和最高值3 3 3 3基基基基点点点点n n水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n n水分不足时,引起动物的滞育和休眠水分不足时,引起动物的滞育和休眠水分不足时,引起动物的滞育和休眠水分不足时,引起动物的滞育和休眠n n许多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关许多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关许多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关许多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关.9水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9水对物种数量和分布的影响n n对植被的分布的影响对植被的分布的影响n n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分为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分为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分为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分为3 3 3 3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分为类型也分为类型也分为类型也分为3 3 3 3个区: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和荒个区: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和荒个区: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和荒个区:湿润森林区、干旱草原区和荒漠区漠区漠区漠区n n水分与动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影响水分与动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影响n n降水量最大的赤道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达降水量最大的赤道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达降水量最大的赤道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达降水量最大的赤道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达52525252种种种种/公顷,公顷,公顷,公顷,而降水量较少的大兴安岭红松林中,仅有植物而降水量较少的大兴安岭红松林中,仅有植物而降水量较少的大兴安岭红松林中,仅有植物而降水量较少的大兴安岭红松林中,仅有植物10101010种种种种/公顷公顷公顷公顷.10水对物种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对植被的分布的影响.103.2生物对水分的适应3.2.13.2.1植物对水的适应植物对水的适应3.2.23.2.2动物对水的适应动物对水的适应.113.2 生物对水分的适应3.2.1 植物对水的适应.113.2.1植物对水的适应n n陆生植物陆生植物n n陆地植物的水平衡陆地植物的水平衡陆地植物的水平衡陆地植物的水平衡n n陆生植物的适应特征陆生植物的适应特征陆生植物的适应特征陆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n n水生植物水生植物n n水体环境的特征水体环境的特征水体环境的特征水体环境的特征n n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123.2.1 植物对水的适应陆生植物.12陆地植物的水平衡n n水分来源水分来源水分来源水分来源n n根系吸收根系吸收根系吸收根系吸收n n茎叶吸收茎叶吸收茎叶吸收茎叶吸收n n体内代谢体内代谢体内代谢体内代谢n n水分去向水分去向水分去向水分去向n n蒸腾作用蒸腾作用蒸腾作用蒸腾作用n n体内代谢体内代谢体内代谢体内代谢.13陆地植物的水平衡水分来源.13陆生植物的适应特征n n形态适应形态适应n n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发达的储水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发达的储水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发达的储水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发达的储水组织组织组织组织n n生理适应生理适应n n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n n陆生植物的类型陆生植物的类型n n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14陆生植物的适应特征形态适应.14陆生植物类型陆生植物类型n湿生植物湿生植物: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抗旱能力差,多生长在水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抗旱能力差,多生长在水边或潮湿的环境中。如水稻、秋海棠。边或潮湿的环境中。如水稻、秋海棠。n中生植物中生植物:适于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形态结构及适于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形态结构及适应性介于湿生植物与旱生植物之间,种类最多、分布最光适应性介于湿生植物与旱生植物之间,种类最多、分布最光和数量最大的陆生植物。和数量最大的陆生植物。n旱生植物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忍受较长时间的干旱,且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忍受较长时间的干旱,且能维护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主要分布在干热草原和能维护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主要分布在干热草原和荒漠地区。荒漠地区。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表现在根系发达、叶面积很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表现在根系发达、叶面积很小、发达的贮水组织以及高渗透压的原生质等。小、发达的贮水组织以及高渗透压的原生质等。.15陆生植物类型湿生植物: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抗旱能力差,多生长水体环境的特征n n弱光弱光弱光弱光n n缺氧缺氧缺氧缺氧n n粘性高粘性高粘性高粘性高n n密度大密度大密度大密度大n n温度变化平缓温度变化平缓温度变化平缓温度变化平缓.16水体环境的特征弱光.16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n n发达的通气组织发达的通气组织发达的通气组织发达的通气组织n n水下叶片很薄,且多分裂成带状、线状水下叶片很薄,且多分裂成带状、线状水下叶片很薄,且多分裂成带状、线状水下叶片很薄,且多分裂成带状、线状n n水生植物的类型水生植物的类型水生植物的类型水生植物的类型n n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沉水植物n n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浮水植物浮水植物n n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挺水植物.17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发达的通气组织.17水环境与植物根系水环境与植物根系.18水环境与植物根系.183.2.2动物对水的适应n n水生动物水生动物水生动物水生动物n n保持盐分与水分的平衡是水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基础保持盐分与水分的平衡是水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基础保持盐分与水分的平衡是水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基础保持盐分与水分的平衡是水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基础n n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与环境的水分平衡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与环境的水分平衡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与环境的水分平衡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来维持与环境的水分平衡n n淡水动物淡水动物淡水动物淡水动物和和和和海洋动物海洋动物海洋动物海洋动物的差异的差异的差异的差异n n陆生动物陆生动物陆生动物陆生动物n n形态结构形态结构形态结构形态结构n n行为行为行为行为n n生理生理生理生理n n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与植物不同之处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与植物不同之处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与植物不同之处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与植物不同之处n n动物有活动能力,动物可以通过迁移等多种行为途径来动物有活动能力,动物可以通过迁移等多种行为途径来动物有活动能力,动物可以通过迁移等多种行为途径来动物有活动能力,动物可以通过迁移等多种行为途径来主动避开不良的水分环境主动避开不良的水分环境主动避开不良的水分环境主动避开不良的水分环境.193.2.2 动物对水的适应水生动物.193.3.13.3.1大气的组成和作用大气的组成和作用3.3.23.3.2氧与生物氧与生物3.3.3CO3.3.3CO2 2的生态作用的生态作用3.3大气的组成及其生态作用.203.3.1 大气的组成和作用3.3 大气的组成及其生态作用.n n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组成n nN N N N2 2 2 2、O O O O2 2 2 2、COCOCOCO2222、CHCHCHCH4444、O O O O3333、N N N Nx x x xO O O Oyyyy、H H H H2 2 2 2O O O O 、各种惰气、各种惰气、各种惰气、各种惰气n nN N N N222278.9%78.9%78.9%78.9%、O O O O222220.95%20.95%20.95%20.95%、COCOCOCO22220.032%0.032%0.032%0.032%n n大气压随海拔的变化大气压随海拔的变化大气压随海拔的变化大气压随海拔的变化n n海平面海平面海平面海平面1atm=101.32kPa1atm=101.32kPa1atm=101.32kPa1atm=101.32kPan n海拔升高海拔升高海拔升高海拔升高100m100m100m100m,大气压降低,大气压降低,大气压降低,大气压降低1.11kPa1.11kPa1.11kPa1.11kPan n海拔海拔海拔海拔5400m5400m5400m5400m处约为处约为处约为处约为0.5atm0.5atm0.5atm0.5atmn n大气与生物的关系大气与生物的关系大气与生物的关系大气与生物的关系n n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n n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3.3.1大气的组成和作用.21大气的组成3.3.1 大气的组成和作用.21n n氧的来源氧的来源氧的来源氧的来源n n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n n紫外线的光解作用、紫外线的光解作用、紫外线的光解作用、紫外线的光解作用、O O O O3 3 3 3的形成和作用的形成和作用的形成和作用的形成和作用n n氧与动物的能量代谢氧与动物的能量代谢氧与动物的能量代谢氧与动物的能量代谢n n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n n植物与氧植物与氧植物与氧植物与氧n n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20=20=20=20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n n森林吸收森林吸收森林吸收森林吸收COCOCOCO2 2 2 2释放释放释放释放O O O O2 2 2 2的量约为草地的的量约为草地的的量约为草地的的量约为草地的5 5 5 5倍倍倍倍n n成年人呼吸消耗成年人呼吸消耗成年人呼吸消耗成年人呼吸消耗O O O O2 2 2 2释放释放释放释放COCOCOCO2 2 2 2的量与的量与的量与的量与10m10m10m10m2 2 2 2森林光合作用的产森林光合作用的产森林光合作用的产森林光合作用的产物相当物相当物相当物相当3.3.2氧与生物.22氧的来源3.3.2 氧与生物.223.3.3 CO2的生态作用n n大气中大气中大气中大气中COCOCOCO2 2 2 2的浓度与温室效应的浓度与温室效应的浓度与温室效应的浓度与温室效应 -CO-CO-CO-CO2 2 2 2来源:来源:来源:来源: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及生物呼吸和微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及生物呼吸和微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及生物呼吸和微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及生物呼吸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生物的分解作用。生物的分解作用。生物的分解作用。-CO-CO-CO-CO2 2 2 2特点:特点:特点:特点:透过太阳辐射,而不能透过地面反射的透过太阳辐射,而不能透过地面反射的透过太阳辐射,而不能透过地面反射的透过太阳辐射,而不能透过地面反射的红外线红外线红外线红外线 -结果:结果:结果:结果: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导致地面温度升高n nCOCOCOCO2 2 2 2与植物与植物与植物与植物 -C -C -C -C3 3 3 3和和和和C C C C4 4 4 4植物比较植物比较植物比较植物比较 -CO -CO -CO -CO2 2 2 2与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合作用效率.233.3.3 CO2的生态作用大气中CO2的浓度与温室效应.n n土壤的生态学意义土壤的生态学意义n n土壤物理性质与生物土壤物理性质与生物n n土壤的质地与结构土壤的质地与结构土壤的质地与结构土壤的质地与结构n n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温度n n土壤化学性质与生物土壤化学性质与生物n n土壤生物特性土壤生物特性n n植物对土壤的适应植物对土壤的适应3.4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24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3.4 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土壤的生态学意义n n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n n土壤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命支持系统土壤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命支持系统土壤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命支持系统土壤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命支持系统n n土壤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土壤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土壤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土壤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n n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土壤是生物进化的过渡环境n n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n n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25土壤的生态学意义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25土壤质地与结构对生物的影响n n土壤由固、液和气三相系统组成,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土壤由固、液和气三相系统组成,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土壤由固、液和气三相系统组成,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土壤由固、液和气三相系统组成,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n n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粗砂、细粒、粉砂和粘粒,不同大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粗砂、细粒、粉砂和粘粒,不同大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粗砂、细粒、粉砂和粘粒,不同大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粗砂、细粒、粉砂和粘粒,不同大小土粒的组合称为小土粒的组合称为小土粒的组合称为小土粒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土壤质地(soiltexture)(soiltexture)(soiltexture)(soiltexture)n n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分为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分为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分为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分为砂土砂土砂土砂土、壤土壤土壤土壤土和和和和粘土粘土粘土粘土三大类,三大类,三大类,三大类,其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都不一样其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都不一样其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都不一样其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都不一样n n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土壤结构(soilstructure)(soilstructure)(soilstructure)(soilstructure)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n n土壤质地与结构常常通过影响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来影土壤质地与结构常常通过影响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来影土壤质地与结构常常通过影响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来影土壤质地与结构常常通过影响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来影响生物的活动响生物的活动响生物的活动响生物的活动.26土壤质地与结构对生物的影响土壤由固、液和气三相系统组成,固体土壤水分n n土壤的矿质营养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土壤的矿质营养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物吸收利用n n土壤水分是植物水分的主要来源,太少引土壤水分是植物水分的主要来源,太少引起干旱,太多又导致涝害起干旱,太多又导致涝害n n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内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和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内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和分布分布.27 土壤水分土壤的矿质营养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土壤空气n nO O2 2的含量较大气低,可能抑制植物根的含量较大气低,可能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系的呼吸作用n nCOCO2 2含量过高时,根系的呼吸和吸收机含量过高时,根系的呼吸和吸收机能就会受阻能就会受阻.28土壤空气O2的含量较大气低,可能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28土壤温度n n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生长、呼吸及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生长、呼吸及吸收能力有直接影响吸收能力有直接影响n n限制养分的转化来影响根系的生长活动限制养分的转化来影响根系的生长活动n n低的土温会降低根系的代谢和呼吸强度,抑制低的土温会降低根系的代谢和呼吸强度,抑制低的土温会降低根系的代谢和呼吸强度,抑制低的土温会降低根系的代谢和呼吸强度,抑制根系的生长,减弱其吸收作用根系的生长,减弱其吸收作用根系的生长,减弱其吸收作用根系的生长,减弱其吸收作用n n土温过高则促使根系过早成熟,根部木质化加土温过高则促使根系过早成熟,根部木质化加土温过高则促使根系过早成熟,根部木质化加土温过高则促使根系过早成熟,根部木质化加大,从而减少根系的吸收面积大,从而减少根系的吸收面积大,从而减少根系的吸收面积大,从而减少根系的吸收面积.29土壤温度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生长、呼吸及吸收能力有直接影响n n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n n与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营养元素的与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营养元素的与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营养元素的与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营养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转化与释放、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转化与释放、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转化与释放、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及生物生长等有密切关系及生物生长等有密切关系及生物生长等有密切关系及生物生长等有密切关系n n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分布有重要影响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分布有重要影响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分布有重要影响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分布有重要影响n n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n n腐殖质和非腐殖质腐殖质和非腐殖质腐殖质和非腐殖质腐殖质和非腐殖质n n影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分布影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分布影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分布影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分布n n土壤矿质元素土壤矿质元素土壤矿质元素土壤矿质元素n n植物生命活动需要植物生命活动需要植物生命活动需要植物生命活动需要9 9 9 9种大量元素和种大量元素和种大量元素和种大量元素和7 7 7 7种微量元素种微量元素种微量元素种微量元素n n影响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土壤化学性质与生物.30土壤酸碱度土壤化学性质与生物.30n n土壤生物活动产生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土壤生物活动产生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特性理学特性n n土壤生物种类繁多土壤生物种类繁多n n生物活动产生土壤生物活动产生土壤土壤的生物特性.31土壤生物活动产生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特性土壤的生物特性.3n n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的植物分类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的植物分类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的植物分类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的植物分类n n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n n根据植物对土壤钙质的反应的植物分类根据植物对土壤钙质的反应的植物分类根据植物对土壤钙质的反应的植物分类根据植物对土壤钙质的反应的植物分类n n喜钙植物和嫌钙植物喜钙植物和嫌钙植物喜钙植物和嫌钙植物喜钙植物和嫌钙植物n n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的植物分类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的植物分类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的植物分类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的植物分类n n盐土植物和碱土植物盐土植物和碱土植物盐土植物和碱土植物盐土植物和碱土植物n n植物对极端土壤环境的适应植物对极端土壤环境的适应植物对极端土壤环境的适应植物对极端土壤环境的适应n n盐碱土植物盐碱土植物盐碱土植物盐碱土植物n n沙生植物沙生植物沙生植物沙生植物植物对土壤的适应.32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的植物分类植物对土壤的适应.32n n盐碱土盐碱土盐碱土盐碱土n n盐土:含可溶性盐盐土:含可溶性盐盐土:含可溶性盐盐土:含可溶性盐(氯化钠、硫酸钠盐等氯化钠、硫酸钠盐等氯化钠、硫酸钠盐等氯化钠、硫酸钠盐等)1%)1%)1%)1%以上,以上,以上,以上,pHpHpHpH中性,土壤结构未被破坏中性,土壤结构未被破坏中性,土壤结构未被破坏中性,土壤结构未被破坏n n碱土:含弱酸强碱盐碱土:含弱酸强碱盐碱土:含弱酸强碱盐碱土:含弱酸强碱盐(碳酸盐类碳酸盐类碳酸盐类碳酸盐类)较多,较多,较多,较多,pHpHpHpH在在在在8.58.58.58.5以以以以上,土壤结构被破坏上,土壤结构被破坏上,土壤结构被破坏上,土壤结构被破坏n n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n n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植物对盐碱土的适应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适应.33盐碱土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适应.33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n n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n n伤害植物组织伤害植物组织伤害植物组织伤害植物组织n n引起细胞中毒引起细胞中毒引起细胞中毒引起细胞中毒n n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n n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不能关闭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不能关闭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不能关闭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不能关闭.34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34盐碱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n n形态形态n n植物矮小、干硬、叶不发达、蒸腾面小、气孔下陷、植物矮小、干硬、叶不发达、蒸腾面小、气孔下陷、植物矮小、干硬、叶不发达、蒸腾面小、气孔下陷、植物矮小、干硬、叶不发达、蒸腾面小、气孔下陷、表皮有厚外皮、灰白绒毛表皮有厚外皮、灰白绒毛表皮有厚外皮、灰白绒毛表皮有厚外皮、灰白绒毛n n结构结构n n细胞间隙小、栅栏组织发达、贮水细胞细胞间隙小、栅栏组织发达、贮水细胞细胞间隙小、栅栏组织发达、贮水细胞细胞间隙小、栅栏组织发达、贮水细胞n n生理生理n n聚盐性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盐,并把这些盐积聚在聚盐性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盐,并把这些盐积聚在聚盐性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盐,并把这些盐积聚在聚盐性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盐,并把这些盐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体内而不受伤害体内而不受伤害体内而不受伤害n n泌盐性植物:植物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盐性植物:植物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盐性植物:植物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盐性植物:植物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把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泌腺,把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泌腺,把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泌腺,把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n n不透盐性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几不透盐性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几不透盐性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几不透盐性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几乎不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乎不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乎不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乎不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35盐碱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35沙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n n沙生环境沙生环境沙生环境沙生环境n n高温、干旱、强风、土壤贫瘠高温、干旱、强风、土壤贫瘠高温、干旱、强风、土壤贫瘠高温、干旱、强风、土壤贫瘠n n植物的适应植物的适应植物的适应植物的适应n n地面植株小、根系发达地面植株小、根系发达地面植株小、根系发达地面植株小、根系发达n n叶边极端缩小或退化叶边极端缩小或退化叶边极端缩小或退化叶边极端缩小或退化n n贮水细胞或脂类物质贮水细胞或脂类物质贮水细胞或脂类物质贮水细胞或脂类物质n n细胞具有高渗透压细胞具有高渗透压细胞具有高渗透压细胞具有高渗透压n n休眠休眠休眠休眠.36沙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沙生环境.363.53.5火作为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管理火作为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管理n火源火源q自然火源:雷击、火山爆发、物质自然自然火源:雷击、火山爆发、物质自然q人为火源:生产生活用火人为火源:生产生活用火n火的类型火的类型q林冠火:烧着部位在森林上层、毁灭全部森林群落林冠火:烧着部位在森林上层、毁灭全部森林群落q地面火:发生在地面上、烧死幼苗和抗火性差的种类地面火:发生在地面上、烧死幼苗和抗火性差的种类n火对生物的作用火对生物的作用q对不同种类及不同年龄生物的作用不同对不同种类及不同年龄生物的作用不同q有益作用:加快有机物分解、促进植物生长有益作用:加快有机物分解、促进植物生长q有害作用:烧毁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引起土壤侵蚀、烟雾污染有害作用:烧毁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引起土壤侵蚀、烟雾污染n火的管理火的管理.37 3.5 火作为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管理火源.37淡水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n n淡水动物对环境是高渗性淡水动物对环境是高渗性(淡水的渗透浓淡水的渗透浓度为度为2-3mmol/l2-3mmol/l,而动物体液或血液渗透,而动物体液或血液渗透浓度高浓度高),导致水不断渗入动物体内,过,导致水不断渗入动物体内,过剩的水不断排出体外,保持水分平衡剩的水不断排出体外,保持水分平衡n n补充丢失的盐分方法:补充丢失的盐分方法:n n食物食物食物食物n n鳃主动吸收盐类鳃主动吸收盐类鳃主动吸收盐类鳃主动吸收盐类.38淡水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淡水动物对环境是高渗性(淡水的渗透浓度 海洋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海洋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n等渗动物等渗动物q这些动物不会由于渗透作用而失水或得水,但随代谢废物的这些动物不会由于渗透作用而失水或得水,但随代谢废物的排泄损失一部分水。排泄损失一部分水。q补充水分方法:从食物中得到;饮用海水并排出海水中的溶补充水分方法:从食物中得到;饮用海水并排出海水中的溶质;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代谢水质;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代谢水n低渗动物低渗动物q由于渗透作用失去一些水,会从食物、代谢中或海水摄入更由于渗透作用失去一些水,会从食物、代谢中或海水摄入更多的水,其中多的水,其中喝水是主要来源。保持低渗:喝水同时吸入盐,喝水是主要来源。保持低渗:喝水同时吸入盐,对多余的盐类排除方法:尿液量;鳃通过主动作用把盐类排对多余的盐类排除方法:尿液量;鳃通过主动作用把盐类排出体外出体外n高渗动物高渗动物q体外的水会渗透到体内,不需要饮水、食物和代谢过程中摄体外的水会渗透到体内,不需要饮水、食物和代谢过程中摄取水,而是借助于排泄器官把体内的过剩水排出取水,而是借助于排泄器官把体内的过剩水排出.39 海洋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等渗动物.39n形态结构适应形态结构适应q昆虫具有几丁质的体壁,防止水分的过量蒸发;两栖类昆虫具有几丁质的体壁,防止水分的过量蒸发;两栖类动物体表分泌粘液以保持湿润;哺乳动物有皮质腺和毛,动物体表分泌粘液以保持湿润;哺乳动物有皮质腺和毛,防止体内水分过多蒸发。防止体内水分过多蒸发。n行为的适应行为的适应q沙漠动物昼伏夜出:沙漠地区夏季昼夜地表温度相差很沙漠动物昼伏夜出:沙漠地区夏季昼夜地表温度相差很大,因此地面和地下的相对湿度和蒸发力相差很大大,因此地面和地下的相对湿度和蒸发力相差很大q迁徙:在水分和食物不足时,迁移到别处。迁徙:在水分和食物不足时,迁移到别处。n生理适应生理适应q储水的胃;储藏丰富的脂肪,在消耗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储水的胃;储藏丰富的脂肪,在消耗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分;血液中具有特殊的脂肪和蛋白质,不易脱水。水分;血液中具有特殊的脂肪和蛋白质,不易脱水。陆生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陆生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40形态结构适应陆生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40本章结束,谢谢.41本章结束,谢谢.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