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0969608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8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学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动物生理学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动物生理学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机体要维持体温和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生命活机体要维持体温和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生命活动的每时每刻都需要能量。动的每时每刻都需要能量。第一节 能量代谢定义:生物体内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 着的能量的释放、贮存、转移和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第六章能量代谢与体温机体要维持体温和新陈代谢1 1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及利用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及利用 (一一一一一一)来源来源来源来源来源来源:食物中蕴藏的化学能食物中蕴藏的化学能食物中蕴藏的化学能食物中蕴藏的化学能食物中蕴藏的化学能食物中蕴藏的化学能(C-H(C-H(C-H(C-H(C-H(C-H键键键键键键)。ATP ATP ATP ATP ATP ATP 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物质能物质能物质能物质能物质能物质;1mol ATP ADP(1mol ATP ADP(1mol ATP ADP(1mol ATP ADP(1mol ATP ADP(1mol ATP ADP(释放释放释放释放释放释放33.47kJ33.47kJ33.47kJ33.47kJ33.47kJ33.47kJ能量能量能量能量能量能量)。磷酸肌酸磷酸肌酸磷酸肌酸磷酸肌酸磷酸肌酸磷酸肌酸(CP)(CP)(CP)(CP)(CP)(CP)是是是是是是ATPATPATPATPATPATP的储存库。的储存库。的储存库。的储存库。的储存库。的储存库。能源物质:能源物质:能源物质:能源物质:能源物质:能源物质:其分解过程中能产生其分解过程中能产生其分解过程中能产生其分解过程中能产生其分解过程中能产生其分解过程中能产生ATPATPATPATPATPATP的物质(糖、脂的物质(糖、脂的物质(糖、脂的物质(糖、脂的物质(糖、脂的物质(糖、脂肪、蛋白质)肪、蛋白质)肪、蛋白质)肪、蛋白质)肪、蛋白质)肪、蛋白质).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及利用(一)来源:2 21 1、糖、糖(GS)(GS)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50-70%)(50-70%)利用形式利用形式:葡萄糖葡萄糖.储能形式储能形式 肝糖元肝糖元:维持血糖维持血糖 肌糖元肌糖元:骨骼肌运动需要骨骼肌运动需要 供能途径供能途径 有氧氧化有氧氧化:1molGS 38 molATP 1molGS 38 molATP 无氧酵解无氧酵解:如剧烈运动时如剧烈运动时 1molGS 2 molATP 1molGS 2 molATP(脑只有有氧氧化,红细胞只有无氧酵解)(脑只有有氧氧化,红细胞只有无氧酵解)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以及抽搐。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以及抽搐。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以及抽搐。.1、糖(GS)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50-70%)利用形式3 3 2.2.2.2.脂肪(脂肪(脂肪(脂肪(fatfatfatfat)贮存贮存贮存贮存和和和和供给能量供给能量供给能量供给能量(饥饿时(饥饿时(饥饿时(饥饿时成为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成为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成为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成为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特点:特点:特点:特点:氧化时释放的能氧化时释放的能氧化时释放的能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多量多量多量多(1g(1g(1g(1g脂肪氧化放能量脂肪氧化放能量脂肪氧化放能量脂肪氧化放能量为糖有氧氧化释放能量的为糖有氧氧化释放能量的为糖有氧氧化释放能量的为糖有氧氧化释放能量的2 2 2 2倍。倍。倍。倍。利用形式利用形式利用形式利用形式: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和脂肪酸供能途径供能途径:直接氧化或转化为糖而提供能量。直接氧化或转化为糖而提供能量。.2.脂肪(fat)供能途径:直接氧化或转化为糖而提供能量。4 4 3.3.3.3.3.3.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proteinproteinproteinproteinproteinprotein)基本组成单位:基本组成单位:基本组成单位:基本组成单位:基本组成单位: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氨基酸氨基酸氨基酸氨基酸氨基酸(amino acid)(amino acid)(amino acid)(amino acid)(amino acid)(amino acid)特点:特点:特点:特点:特点:特点:主要功能为重新合成蛋白质,供能为次主要功能为重新合成蛋白质,供能为次主要功能为重新合成蛋白质,供能为次主要功能为重新合成蛋白质,供能为次主要功能为重新合成蛋白质,供能为次主要功能为重新合成蛋白质,供能为次要功能;要功能;要功能;要功能;要功能;要功能;只有在优先供能的糖和脂肪缺乏时,才只有在优先供能的糖和脂肪缺乏时,才只有在优先供能的糖和脂肪缺乏时,才只有在优先供能的糖和脂肪缺乏时,才只有在优先供能的糖和脂肪缺乏时,才只有在优先供能的糖和脂肪缺乏时,才通过糖异生和生成酮体(生酮作用)参与能量代谢。通过糖异生和生成酮体(生酮作用)参与能量代谢。通过糖异生和生成酮体(生酮作用)参与能量代谢。通过糖异生和生成酮体(生酮作用)参与能量代谢。通过糖异生和生成酮体(生酮作用)参与能量代谢。通过糖异生和生成酮体(生酮作用)参与能量代谢。如如如如如如: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 在体内氧化不彻底,较体外燃烧供能少。在体内氧化不彻底,较体外燃烧供能少。在体内氧化不彻底,较体外燃烧供能少。在体内氧化不彻底,较体外燃烧供能少。在体内氧化不彻底,较体外燃烧供能少。在体内氧化不彻底,较体外燃烧供能少。.3.蛋白质(protein)基本组成单位:氨基5 5.6 6(二)能量的利用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约50%直接转化为热能,用于维持体温。其余的50%是可被机体利用的自由能,它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内,供机体利用,如合成、生长、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神经传导、主动转运等。.(二)能量的利用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约50%直7 7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原理原理原理原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食物的化学能食物的化学能食物的化学能食物的化学能=热能热能热能热能+外功热储备外功热储备外功热储备外功热储备能量代谢能量代谢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热能热能热能热能+外功外功外功外功+热储备热储备热储备热储备(一一一一)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DirectcalorimetryDirectcalorimetry)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散发的总热量。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散发的总热量。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散发的总热量。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散发的总热量。因设备复杂,操作繁琐,故极少应用。因设备复杂,操作繁琐,故极少应用。因设备复杂,操作繁琐,故极少应用。因设备复杂,操作繁琐,故极少应用。图图7-1-37-1-3直接直接测热测热法装置法装置.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8 8(二二)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Indirectcalorimetry)定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测定受试者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氧量和测定受试者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氧量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再根据有关理化原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再根据有关理化原则及数据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则及数据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C6H6O6+6O26CO2+6H2O+E.(二)间接测热法(Indirectcalorimetry)9 9图7-1-4间接测热法装置图7-1-3直接测热法装置.图7-1-4间接测热法装置图7-1-3直接测热法装置.1010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1.1.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 1g1g食食物物氧氧化化(或或在在体体外外燃燃烧烧)所所释释放放的的能能量量叫叫热热价。价。2.2.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氧热价 某营养物氧化时,消耗某营养物氧化时,消耗1 1升氧所产生的能量。升氧所产生的能量。根据在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参照氧热价可以推算根据在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参照氧热价可以推算出机体的能量代谢率。出机体的能量代谢率。.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11113.3.3.3.呼吸商呼吸商呼吸商呼吸商 respiratory quotient,RQ respiratory quotient,RQ respiratory quotient,RQ respiratory quotient,RQ 机体一定时间内,机体一定时间内,机体一定时间内,机体一定时间内,COCOCOCO2 22 2呼出量与呼出量与呼出量与呼出量与O O O O2 22 2吸入量的比值吸入量的比值吸入量的比值吸入量的比值 RQ=RQ=RQ=RQ=(相同温度和气压条件下(相同温度和气压条件下(相同温度和气压条件下(相同温度和气压条件下根据根据根据根据RQRQ的大小推测能的大小推测能的大小推测能的大小推测能量的主要来源量的主要来源量的主要来源量的主要来源糖糖糖糖=1=1=1=1;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0.80=0.80=0.80=0.80;脂肪脂肪脂肪脂肪=0.71=0.71=0.71=0.71;混合食;混合食;混合食;混合食=0.85=0.85=0.85=0.85COCOCOCO2 22 2产生量(产生量(产生量(产生量(molmolmolmol或或或或mlmlmlml数)数)数)数)O O O O2 22 2消耗量(消耗量(消耗量(消耗量(molmolmolmol或或或或mlmlmlml数)数)数)数).3.呼吸商respiratoryquotient,RQC1212表表表表 三种营养物质氧化时的有关数据三种营养物质氧化时的有关数据三种营养物质氧化时的有关数据三种营养物质氧化时的有关数据热热价价(kJ/gkJ/g)OO2 2耗耗量量(L L/g/g)COCO2 2产产量量(L L/g/g)呼呼吸吸商商氧氧热热价价(k kJ/LJ/L)物物理理热热价价生生理理热热价价糖糖17.17.2 217.17.2 20.80.83 30.80.83 31.01.00 020.20.9 9脂脂肪肪 39.39.7 739.39.7 72.02.03 31.41.43 30.70.71 118.18.8 8蛋蛋白白质质23.23.4 418.18.0 00.90.95 50.70.76 60.80.80 019.19.7 7.表三种营养物质氧化时的有关数据热价(kJ/g)O2耗1313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一一一一)肌肉活动肌肉活动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最为显著。:最为显著。:最为显著。:最为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剧烈运动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剧烈运动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剧烈运动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剧烈运动时其耗氧量可增加时其耗氧量可增加时其耗氧量可增加时其耗氧量可增加10102020倍。倍。倍。倍。(二二二二)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精神紧张状态时,产热量可显著增精神紧张状态时,产热量可显著增精神紧张状态时,产热量可显著增精神紧张状态时,产热量可显著增加。加。加。加。)(三三三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后进食后进食后进食后1h1h始始始始,延续延续延续延续7-8h7-8h,所产生的热量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的现象。食物,所产生的热量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的现象。食物,所产生的热量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的现象。食物,所产生的热量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的现象。食物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食物的特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食物的特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食物的特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殊动力作用。殊动力作用。殊动力作用。(四四四四)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温度:安静时安静时安静时安静时202030C30C的环境中能量代谢的环境中能量代谢的环境中能量代谢的环境中能量代谢最稳定,低于最稳定,低于最稳定,低于最稳定,低于20C20C或高于或高于或高于或高于30C30C时都可使能量代谢时都可使能量代谢时都可使能量代谢时都可使能量代谢增加。增加。增加。增加。.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1414四、基础代谢四、基础代谢四、基础代谢四、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Basalmetabolism)1.1.1.1.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2.2.2.2.基基基基础础础础状状状状态态态态:指指指指畜畜畜畜体体体体处处处处在在在在室室室室温温温温2020、清清清清晨晨晨晨空空空空腹腹腹腹、清清清清醒醒醒醒而而而而又又又又非非非非常常常常安安安安静静静静、静静静静卧卧卧卧、不不不不受受受受肌肌肌肌肉肉肉肉活活活活动动动动、环环环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时的状态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时的状态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时的状态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时的状态 3.3.3.3.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smrate,BMRBasalmetabolismrate,BMR):):在以上状态下,机体只维持最基础(血液循环、在以上状态下,机体只维持最基础(血液循环、呼吸)的代谢状态,此时所测量的机体呼吸)的代谢状态,此时所测量的机体单位时间内单位时间内单位时间内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的能量代谢的能量代谢的能量代谢.,即为基础代谢率。,即为基础代谢率。BMRBMR不是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不是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不是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不是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基基基基础础础础代代代代谢谢谢谢率率率率还还还还受受受受年年年年龄龄龄龄、性性性性别别别别、体体体体长长长长、身身身身体体体体质质质质量量量量、体体体体表表表表面面面面积积积积、生生生生长长长长、妊妊妊妊娠娠娠娠、哺乳、疾病、体温、长期禁食、激素水平、睡眠等因素的影响。哺乳、疾病、体温、长期禁食、激素水平、睡眠等因素的影响。哺乳、疾病、体温、长期禁食、激素水平、睡眠等因素的影响。哺乳、疾病、体温、长期禁食、激素水平、睡眠等因素的影响。.四、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1515表示法:表示法:表示法:实测绝对值实测绝对值实测绝对值:Kcal:Kcal:Kcal或或或KjmKjmKjm2 2 2 h h h;临床测定临床测定临床测定BMRBMRBMR可帮助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可帮助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可帮助诊断某些代谢性疾病:甲亢时,甲亢时,甲亢时,BMRBMRBMR比正常值高比正常值高比正常值高252525808080 甲减时,甲减时,甲减时,BMRBMRBMR比正常值低比正常值低比正常值低202020404040 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发热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发热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发热BMRBMRBMR升高升高升高 体温每升高体温每升高体温每升高1 1 1 C C C,BMRBMRBMR升高约升高约升高约131313 肾病综合征、脑垂体性肥胖、病理性饥饿肾病综合征、脑垂体性肥胖、病理性饥饿肾病综合征、脑垂体性肥胖、病理性饥饿BMRBMRBMR降低降低降低.表示法:实测绝对值:Kcal或Kjm2h1616n n静止能量代谢静止能量代谢对动物而言一般用静止代谢代替基础代谢。条件是要求动物禁食、处在静止状态(通常是伏卧状态)时作为标准状态,在普通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环境温度适中、使用间接测热法得到。.静止能量代谢对动物而言一般用静止代谢代替基础代谢。1717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导致生理功能的障碍,甚至造成死亡。.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1818一、动物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部位变异部位变异肛温(肛温(36.536.537.537.5););口温小于肛温口温小于肛温;腋温小腋温小于口温于口温;腋温(腋温(36.036.037.437.4 C C);肝最高肝最高3838 C C。畜畜牧兽医牧兽医实践中,多以肛温代表体温实践中,多以肛温代表体温,接近且稳定。,接近且稳定。昼夜波动昼夜波动自然界光线、环境温度、喂料、生活方式、肌肉自然界光线、环境温度、喂料、生活方式、肌肉工作等周期性变化。通常是工作等周期性变化。通常是白昼逐渐升温至午后白昼逐渐升温至午后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清晨最低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清晨最低。.一、动物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动部位变异肛温(36.51919 年龄性别年龄性别幼畜成年、雌性雄性。幼畜成年、雌性雄性。生理状况生理状况母畜发情、妊娠排卵。母畜发情、妊娠排卵。其他其他品种:乳牛黄牛;采食;神经激动;地理气候品种:乳牛黄牛;采食;神经激动;地理气候(温带、寒带热带)等。(温带、寒带热带)等。.年龄性别幼畜成年、雌性雄性。生理状况母2020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是产热、散热对比的结果是一个恒定的动态体温是产热、散热对比的结果是一个恒定的动态平衡。平衡。产产 热热 通常环境中通常环境中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内脏内脏(特别是(特别是肝脏肝脏)运动时:运动时:骨骼肌骨骼肌草食动物消化道内微生物发酵为主。草食动物消化道内微生物发酵为主。寒冷环境中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寒颤性(战栗)产热和非寒颤性(非战机体通过寒颤性(战栗)产热和非寒颤性(非战栗)产热两种形式栗)产热两种形式,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是产热、散热对比的结果是一个恒2121.寒颤性(战栗)产热寒颤性(战栗)产热战栗是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的表现,战栗是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的表现,可使代谢率增加可使代谢率增加4 45 5倍。倍。.非寒颤性(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产热)非寒颤性(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产热)以以褐色脂肪组织褐色脂肪组织(含丰富的线粒体,分布于腹股含丰富的线粒体,分布于腹股沟、腋窝等处沟、腋窝等处)的的产热量为最大产热量为最大,约占非战栗产约占非战栗产热总量的热总量的70%70%。.寒颤性(战栗)产热战栗是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2222 影响产热的因素影响产热的因素.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肌肉运动;肌肉运动;.神经的紧张程度(肌肉血管);神经的紧张程度(肌肉血管);.内分泌激素(内分泌激素(E E、NENE、T4.T3T4.T3););.环境温度;在适当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动物的环境温度;在适当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可保持在生理的最低水平而体温代谢强度和产热量可保持在生理的最低水平而体温仍能维持稳定,这种环境温度称为动物的仍能维持稳定,这种环境温度称为动物的等热范围等热范围或或代谢稳定区代谢稳定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影响产热的因素.基础代谢率;.肌肉运动;2323散 热 途 径皮肤75(面积大、与外界接触、血流丰富、有汗腺)、呼吸、排粪、排尿 皮肤散热方式对流(15%)蒸发(22%)传导(3%)辐射(60%).散热途径皮肤75(面积大、与外界接触、血2424皮肤散热的方式:.辐射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对流指体热凭借空气流动交换热量的散热方式。对流散热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受风速影响。.传导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散热方式。散热量与物体的导热有关。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皮肤散热的方式:.辐射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2525.蒸发蒸发:(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散热方式。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散热方式。不显汗蒸发不显汗蒸发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积聚成明显汗滴前被蒸发掉;不感蒸发是持续在未积聚成明显汗滴前被蒸发掉;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人体不感蒸发量约进行的。人体不感蒸发量约1000ml/1000ml/日。日。显汗蒸发显汗蒸发指通过汗腺的主动分泌,汗液在皮肤表指通过汗腺的主动分泌,汗液在皮肤表面形成明显的汗滴而蒸发。面形成明显的汗滴而蒸发。当气温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汗液流经汗腺排出管的起始部时,有一部分汗液流经汗腺排出管的起始部时,有一部分NaClNaCl可被重吸收,从而使可被重吸收,从而使最终排出的汗液成为最终排出的汗液成为低渗低渗。机体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要补充大量的水份和适量的机体大量出汗可造成高渗性脱水,要补充大量的水份和适量的aClaCl。.蒸发:(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2626三、体温恒定的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的重要中枢位于调节体温的重要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通常下丘脑前部。通常下丘脑前部产热中枢,后部散热中枢。产热中枢,后部散热中枢。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 外周感受器外周感受器位于皮肤、某些粘膜、内脏等。位于皮肤、某些粘膜、内脏等。中枢感受器中枢感受器位于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位于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存在热敏神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存在热敏神经元经元 和冷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三、体温恒定的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的重要2727 体温中枢调节机理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学说下丘脑的热敏神经元起着调定点的重要作用。调定点是指热敏神经元对温热的感受界限即阈值(通常是38左右)。调定点学说认为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有一调定点,若体温偏离调定点,则反馈系统可将偏差信息传到控制系统。经过整合,调整产热和散热过程,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体温中枢调节机理调定点学说调定点学说下丘脑的热2828n n 调节过程调节过程当中枢的温度升高调定点时,热敏神经元当中枢的温度升高调定点时,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的频率冲动发放的频率,使散热过程兴奋而产热,使散热过程兴奋而产热抑制,则使体温不致过高;当中枢的温度降抑制,则使体温不致过高;当中枢的温度降低调定点时,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的频率低调定点时,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的频率,使散热过程抑制而产热兴奋,则使体温,使散热过程抑制而产热兴奋,则使体温不致过低。不致过低。另外,另外,5 5羟色胺刺激散热,而乙酰胆碱刺激羟色胺刺激散热,而乙酰胆碱刺激产热,去甲肾上腺素在高温时抑制热性喘息,产热,去甲肾上腺素在高温时抑制热性喘息,在低温时,则抑制寒颤。在低温时,则抑制寒颤。.调节过程当中枢的温度升高调定点时,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2929.3030气温下降气温下降散热过多散热过多体温趋于下降体温趋于下降寒寒战战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冷感受器兴奋冷感受器兴奋发汗中枢发汗中枢体体温温调调节节中中枢枢发汗停止发汗停止代谢增强代谢增强血管收缩血管收缩行为调节行为调节散散热热减减少少产产热热增增多多体体温温趋趋于于正正常常产热增多产热增多散热减少散热减少体温调节过程体温调节过程(以环境温度下降为例以环境温度下降为例).气温下降散热过多体温趋于下降寒战大脑皮层冷感受器兴奋发汗中3131 体温调节的外周机理体温调节的外周机理 躯体神经躯体神经控制骨骼肌的紧张性和运动,引起机体的非寒颤控制骨骼肌的紧张性和运动,引起机体的非寒颤和寒颤产热。和寒颤产热。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寒冷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代谢加强,增加产寒冷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代谢加强,增加产热,同时使皮肤血管收缩,动静脉吻合支关闭,热,同时使皮肤血管收缩,动静脉吻合支关闭,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热应激时,支配皮肤的交感兴奋降低,代谢产热热应激时,支配皮肤的交感兴奋降低,代谢产热减少,皮肤血管扩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减少,皮肤血管扩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加。肤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加。汗腺分泌汗液,使散热增加,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汗液,使散热增加,同时交感神经兴奋使唾液腺分泌加强有利于蒸发散热。使唾液腺分泌加强有利于蒸发散热。.体温调节的外周机理躯体神经控制骨骼肌的紧张性和323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甲状腺素甲状腺素代谢率提高代谢率提高缓慢而持久地加强缓慢而持久地加强产热;产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糖、脂肪分解糖、脂肪分解迅速而短暂对付急剧变化。迅速而短暂对付急剧变化。行为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是大脑皮层参与下有意识的活动,卷缩姿势和积是大脑皮层参与下有意识的活动,卷缩姿势和积聚以减小散热面积,躺在向阳背风处;长期冷环聚以减小散热面积,躺在向阳背风处;长期冷环境境被毛生长加厚、皮下脂肪蓄积被毛生长加厚、皮下脂肪蓄积绝热作用,绝热作用,反之,伸展,躺卧,懒于活动,躲在阴凉处、落反之,伸展,躺卧,懒于活动,躲在阴凉处、落毛、脂肪薄。毛、脂肪薄。.体液调节.甲状腺素代谢率提高缓慢而持久地加3333图8-2 体热平衡模式热输出热输出辐射辐射传导传导对流对流蒸发蒸发热来源热来源代谢代谢环境环境.热输出热来源.3434.3535环境温度降低时体温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环境温度降低时体温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环境温度降低时体温的神经内分泌调节.3636n n病理情况下,如临床上的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热敏神经病理情况下,如临床上的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热敏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而阈值升高,使调定点上移,机体在高水平上元的兴奋性下降而阈值升高,使调定点上移,机体在高水平上进行体温调节的结果。如调定点从进行体温调节的结果。如调定点从3737升高到升高到3939时,首先出时,首先出现寒战等产热反应,直到体温升高与新的调定点相适应时才转现寒战等产热反应,直到体温升高与新的调定点相适应时才转为散热反应。只要致热因素不消除,产热与散热两个过程就继为散热反应。只要致热因素不消除,产热与散热两个过程就继续在此新的水平上保持平衡。因此,发热并不是由于体温调节续在此新的水平上保持平衡。因此,发热并不是由于体温调节机能障碍引起,而是由于调定点上移的结果,属于主动性体温机能障碍引起,而是由于调定点上移的结果,属于主动性体温升高。还有一类病理性高体温,其体温高于正常是被动性的,升高。还有一类病理性高体温,其体温高于正常是被动性的,是体温调节障碍所致,如体温调节中枢损伤(脑外伤等);散是体温调节障碍所致,如体温调节中枢损伤(脑外伤等);散热障碍(先天性汗腺缺乏,环境高温所致的中暑);产热异常热障碍(先天性汗腺缺乏,环境高温所致的中暑);产热异常增多(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因此,体温及调节不仅具有生理增多(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因此,体温及调节不仅具有生理意义,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意义,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病理情况下,如临床上的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热敏神经元的兴3737四、家畜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与适应 家畜的耐热与抗寒家畜的耐热与抗寒 外界温度接近体温或高出时外界温度接近体温或高出时,产热大于散热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体温升高升高,主要通过蒸发,热性喘息等散热主要通过蒸发,热性喘息等散热。低寒环境下动物被毛竖立低寒环境下动物被毛竖立,身体蜷缩互相拥挤减少身体蜷缩互相拥挤减少散热散热,同时通过基础代谢加强,寒颤、非寒颤性产同时通过基础代谢加强,寒颤、非寒颤性产热的方法增加产热热的方法增加产热。.四、家畜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与适应家畜的耐热与抗3838 家畜对高温与低温的适应家畜对高温与低温的适应 惯习(服习)惯习(服习)数月生活在超常的环境(寒冷和高温)中所发生的适数月生活在超常的环境(寒冷和高温)中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应性反应。主要是产热适应环境变化。主要是产热适应环境变化。风土驯化风土驯化 随季节性改变机体发生对环境温度的适应。随季节性改变机体发生对环境温度的适应。主要是被主要是被毛和体脂的厚度以及血管收缩性的变化以增强机体对毛和体脂的厚度以及血管收缩性的变化以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气候适应气候适应多为自然、人工选择,使动物的遗传性发生变化。多为自然、人工选择,使动物的遗传性发生变化。.家畜对高温与低温的适应惯习(服习)数月生活在3939放映结束放映结束.放映结束.40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