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实践论》要点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0969562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7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实践论》要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读书笔记---《实践论》要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读书笔记---《实践论》要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实践论 毛泽东(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演讲者:李坚演讲者:李坚 读书笔记:实践论 1n一、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n二、中心思想二、中心思想n三、内容简介三、内容简介n四、历史地位四、历史地位目录目录一、写作背景目录2n 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于70年前。70年来,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两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它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永远不会过时。“两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原则,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重要结论,诸如“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做好矛盾转化工作”等等,不仅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胜利的思想法宝,也是新时期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遵循的理论原则。n-十七大报告 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实践论 实践论、矛盾论发表于70年前。70年3一、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n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写成于1937年 7月。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极大的损失。n 实践论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这篇著作原是作者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哲学时的讲义中的一部分。1951年收入毛泽东选集第 1卷。一、写作背景 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4n二、中心思想二、中心思想 n 揭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二、中心思想 5n 实践论是一部认识论著作,也是一部辩证法著作。n阐明了人类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无限辩证发展的过程;n论述和发展了认识领域中的量变质变规律n论证了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论述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性,即功能的一致、认识运动公式的一致。n实践论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行关系问题。它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教育全党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为延安整风运动作了理论准备,为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实践论是一部认识论著作,也是一部辩证法著作。6三、内容简介三、内容简介n(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n(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n(三)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n(四)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的统一n(五)结论:揭示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科学地概括出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三、内容简介7n(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n 实践论一开头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n1、旧唯物反映论是直观、消极反映论n2、马克思主义是能动反映论(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8n(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n认识和实践是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主要表现在认识和实践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认识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观念性活动,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物质性活动。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二者相互作用上,即实践产生认识,认识指导实践。但从全部认识过程来看,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自始至终是认识的基础。(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9n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n(1)这首先是因为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n(2)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前提是实践,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中介。n(3)只有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改造实践,才能暴露事物的内在(非感性)本质,使我们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性。n(4)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了解人与实践客体的关系。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就得亲口吃一吃。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页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10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n(1)认识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这两个认识的飞跃过程是在实践推动下完成的。n(2)人的认识中存在的错误、片面性、肤浅性、非充分性等都是靠实践来纠正、补充、丰富和深化的。n(3)为人的认识开拓出新领域、提出新任务,推动认识不断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n(4)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手段和可能,使人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11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论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论指出:“判定认12(三)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认为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列宁把这个过程概括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实践论具体分析了认识发展的过程。(三)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131、实践到认识、实践到认识n(1)感性认识、理性认识n 感官对认识对象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反映形式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其反映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特点是生动、直观、具体、形象。n 理性认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它所反映的内容已不再是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而是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理性认识阶段的特点主要是表现出其抽象性和深刻性。1、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理性认识14 (2)第一次飞跃的实质 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过程是变客观的东西为主观的东西的过程,是物质变精神的过程,是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飞跃。n(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把握,感性认识也就失去了它的认识论意义。(2)第一次飞跃的实质 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15n(4)第一次飞跃的实现条件n 首先感性材料必须确实可靠,并且十分丰富;n 其次必须对确实、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改造制作,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4)第一次飞跃的实现条件16n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n实践论强调:“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性认识,还须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飞跃。”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7n(1)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第二次飞跃和第一次飞跃一样,同样是认识过程的质的变化,也是有条件的:n一是理论必须正确;n二是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理论转变为行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案等;n三是用理论动员和武装起广大群众,成为群众改造世界的有利武器,使精神力量变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的物质力量。(1)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第二次飞跃和第一次飞跃一18认识认识再实践再实践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感觉、感觉、知觉、知觉、表象表象 概念、概念、判断、判断、推理推理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19实践实践认识认识第一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再实践再实践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再认识再认识3、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我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实践认识第一次飞跃再实践第二次飞跃再认识3、认识发展的总过程204、从相对真理逐步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n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在真理上的表现就是相对真理逐步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认识过程,就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下和发展真理的过程。4、从相对真理逐步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21(四)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的统一n实践论具体提出了任务:n1、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及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一切反动势力。改造主观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n2、它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n3、提高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所必需。(四)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的统一实践论具体22(五)结论n 实践论最后以深邃的语言对全书作了总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下。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五)结论 实践论最后以深邃的语言对全书作了总结:23n四、历史地位四、历史地位n (一)科学价值n 实践论紧紧围绕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而且在批判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思潮,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方面,奠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的基础。它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基础。四、历史地位24n(二)现实意义n认真学习实践论,对于坚持和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二)现实意义25 n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就是我读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的心得,也是我所领悟到实践论的精华内容!26谢谢观看!谢谢观看!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