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磁疗法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36036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三章磁疗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第二十三章磁疗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二十三章磁疗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治疗学 磁疗法 物理治疗学 磁疗法 第二十三章磁疗法第二十三章 磁疗法 内容提要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治疗作用第三节:操作技术第四节:临床应用内容提要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治疗作用 第三节:操作技术 知识概览掌握:熟悉:了解:磁疗的治疗作用 磁振热疗法、脉冲电磁场疗法的操作 磁疗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磁疗的处方原则和内容 磁疗法有关的基本概念 磁场分类 磁疗的生理作用 不同静磁法的治疗操作 磁疗注意事项 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 磁疗发展史 旋转磁疗法、低频交变磁疗法、脉动磁疗法、脉冲磁疗法的操作磁处理水疗法 知识概览 掌 握:熟 悉:了 解:磁疗的治疗作用 磁振热疗法第一节概述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三、医用磁场分类四、发展史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三、医用磁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能吸引铁、镍、钴和其他某些合金的物体1.磁体与非磁体 称磁体。?不能吸引铁、镍、钴和其他某些合金的物体称非磁体。2.磁性与磁化 能将周围的铁屑吸附其上的性质叫磁性。静止的金属铁屑经过磁场作用产生了磁性,称为磁化。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能吸引铁、镍、钴和其他某些合金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 3.磁场与磁极?磁铁对与它接触或间隔一定距离的磁性物质表现出相吸或相斥的作用,这种磁体作用所及的范围称为磁场。?磁体中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其中一极为南极(S极),另一极为北极(N极)。4.磁力线 描述磁场分布情况的曲线称为磁力线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3.磁场与磁极?磁铁对与它接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 磁感应强 穿过单位面积的磁通量为磁感应强度,度 其计量单位为特斯拉(T)或毫特斯拉(mT)。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磁感应强穿过单位面积的磁通量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6.磁阻与磁导磁力线从N到S极的途径称为磁路 在磁路中阻止磁力线通过的力量称为磁阻;而导磁的力量称为磁导。通俗的讲:磁阻就是磁通通过磁路时所受到的阻碍作用 而磁导是衡量物体导磁能力的物理量,表明磁体导磁能力的大小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6.磁阻与磁导 磁力线第一节概述 磁导率:反应了不同物质的磁性大小,即不同物质被磁化的程度,用表示。真空时=1.按磁导率的大小可以将物质分三类:(1)顺磁质:1,如空气、铝等。(2)反磁质:1,如水、玻璃等。(3)铁磁质:远大于 1,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易被磁化,是良好的磁性材料,如铁。人体的磁导率接近于 1 2019/5/22 第一节 概述 磁导率:反应了不同物质的磁性大小,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7.充磁与退磁 磁体使用一段时间后,强度会减弱,需要重新使它磁化,叫充磁。使已具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叫退磁。?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7.充磁与退磁 磁体使用一段时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A 8.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软磁材料是容易被磁化,也容易失去磁性,能得到较强磁场的物体。硬磁材料是外加磁场撤去后,仍保留较强磁性的物体,磁性不易消除,是一种永磁体。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A 8.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第一节概述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 剩余磁感应强度大 最大磁能积 矫顽力大 第一节 概述 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 剩余磁感应强度大 最第一节概述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 剩余磁感强度大 永磁材料完全被磁化,除去外加磁场后,其磁感强度降至一定点后即不再继续自行下降,此余下的磁感应强度称为剩余磁感应强度。第一节 概述 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 剩余磁感强度大 永磁材第一节概述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 矫顽力大 对永磁材料施以反向磁场时,永磁材料的剩余磁感应强度继续减退,当剩余磁感应强度减到零时,所需的外加磁场强度,称为该种永磁材料的矫顽力,也就是说,矫顽力大表明抗退磁能力强 第一节 概述 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 矫顽力大 对永磁材料第一节概述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 最大磁能积 在退磁曲线上,某一处的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最大乘积叫最大磁能积,用MAX表示,单位是高斯,奥斯特等 第一节 概述 二、医用永磁材料的特性 最大磁能积 在退磁曲线第一节概述三、医用磁场的分类恒定磁场脉动磁场交变磁场磁振热脉冲磁场脉冲电磁场第一节 概述 三、医用磁场的分类 恒定磁场 脉动磁场 交变磁第一节概述三、医用磁场的分类(根据磁场强度和方向是否发生变化)1.静磁场(恒定磁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改变和变化的为静磁场。如磁片和电磁铁通直流电产生的磁场。2.动磁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改变而改变的为动磁场。交变磁场 脉冲磁场 脉动磁场 20第一节 概述 三、医用磁场的分类(根据磁场强度和方向是否发第一节概述三、医用磁场的分类恒定磁场 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磁场叫恒定磁场,即静磁场。如磁片和电磁铁通以直流电产生的磁场。第一节 概述 三、医用磁场的分类 恒定磁场 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第一节概述三、医用磁场的分类交变磁场 磁场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如工频磁疗机和异极旋转磁疗器产生的磁场 第一节 概述 三、医用磁场的分类 交变磁场 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第一节概述三、医用磁场的分类脉冲磁场 磁场强度不但随时间变化,而且是突然发生,突然消失,两个脉冲之间有间隙。如各种脉冲磁疗机产生的磁场。第一节 概述 三、医用磁场的分类 脉冲磁场 磁场强度不但随第一节概述三、医用磁场的分类脉动磁场 磁场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方向不变的磁场 如同极旋转磁疗机,电磁铁通以脉动直流电和磁按摩器产生的磁场。交变磁场、脉冲磁场和脉动磁场都属于动磁场。第一节 概述 三、医用磁场的分类 脉动磁场 磁场强度随着时间第一节概述三、医用磁场的分类磁振热 采用交变磁场、生物磁振、温热三种物理因子相结合的同步物理治疗仪。温热导子线圈接通交流电后,一方面产生交变磁场,因磁场方向的不断变化,产生特有的非机械振动;另外一方面,线圈中铁芯因涡流而产生热。第一节 概述 三、医用磁场的分类 磁振热 采用交变磁场、生物概述三、医用磁场的分类脉冲电磁场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应用50HZ的交流电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脉冲间歇的磁场效应。根据其频率不同分为低频脉冲电磁场,中频脉冲电磁场和高频脉冲电磁场。脉冲电磁场通过非热效应作用于细胞膜,产生跨膜电位,形成“压电效应”,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组织代谢,从而修复病变组织。04 第一节 概述 三、医用磁场的分类 脉冲电磁场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应第一节概述四、发展史?我国公元前2世纪有“自炼五石”辅以治病?我国公元5世纪时名医别录记有磁石消痈肿、治鼠瘘等疾病?古希腊医生加仑,磁石治疗腹泻?11世纪,瑞士?帕拉歇卢,磁石治脱肛、浮肿、黄疸等疾病?1870年,阿恩特?舒尔茨提出不同强度磁场对生理机能的作用?1973年,美国医疗工作者在肿瘤供血的血管里注入铁屑,治愈肿瘤?1977年,美国矫形外科专家Basset等发现PEMFs可治疗骨折后骨不连?1985年,Barker首先发明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神经疾病第一节 概述 四、发展史?我国公元前2世纪有“自炼五石”辅第一节第二节治疗作用概述第一节 第二节 治疗作用 概述第二节治疗作用一、生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对组织代谢的影响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5.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6.对皮肤反应的影响 7.对穴位经络的影响 8.对骨代谢的影响 第二节 治疗作用 一、生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第二节治疗作用一、生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动物实验表明,磁场可改善心脏功能,不同极性的旋转磁场均有调整心率的作用,尤以NS极的效果好。磁场可对抗乙就胆碱降低心率的作用,亦可对抗注射阿托品加快心率的作用。磁场对血管功能有双向调整作用,能够调整血管舒缩功能,进而改善血液循环。第二节 治疗作用 一、生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动物实第二节治疗作用一、生理作用对组织代谢的影响 在磁场的作用下,生物电流(如心电、脑电、肌电及神经动作电)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引起有关组织器官的功能发生相应变化。另外磁场还对生物体内氧化与还原过程中的电子传递过程产生作用而影响生化过程。磁场可使尿中K,Na含量增多;磁场促进血中脂质的过氧化反应和氧化还原过程,降低血脂。磁场增强胃生物电作用,加快胃肠辅动,促进吸收。磁场通过对人体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等作用激活酶的活性,对人体产生影响。磁场提高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羟基歧化酶、谷氨酸脱氨酶的活性,抑制单氨化酶、组胺酶的催化反应。磁场还可影响细胞器的功能活性,生物膜通透性、内分泌功能以及微循环,从而引起组织代谢复杂变化。第二节 治疗作用 一、生理作用 对组织代谢的影响 在磁场第二节治疗作用一、生理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磁场能提高正常机体细胞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生物学效应,能提高E花环形成率、白细胞吞噬率和提高总补体(CH50)水平。第二节 治疗作用 一、生理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磁场能提第二节治疗作用一、生理作用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磁场降低全液粘稠度,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根据磁场作用强度和时间的不同,对凝血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高强度 静磁场可使动物血液的凝固性升高,纤维蛋白话性增高;低强度 磁场对凝血影响不大。强磁场 长时间作用可显著地减缓血流的速度,可用于内部止血。磁场对血液的效应与劳伦兹力对血细胞中原生质流动的力的作用有关。第二节 治疗作用 一、生理作用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磁场降低第二节治疗作用一、生理作用5.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中又以下丘脑和大脑皮层最为敏感。磁场对神经系统主要是抑制作用,脑电图表现为大脑个别部位慢波和纺锤波数目增加。在磁场作用后观察动物脑髓的超微结构,发现神经细胞体的膜结构,突触和线粒体有变化,而轴突的结构较稳定。动物试验表明在磁场作用下,动物某些激素分泌增加,如磁场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使其分泌物的合成和释放增加,皮质醇含量上升。强磁场还可以引起机体应激反应。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外,胰岛、甲状腺、性腺等都对磁场的作用有感受性。有实验表明,交变磁场主要增加ACTH在垂体和血液中的含量。交变磁场可以使血中11-羟皮质类固醇含量显著增加。交变磁场还可以促使甲状腺素分泌增加。第二节 治疗作用 一、生理作用 5.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第二节治疗作用一、生理作用对皮肤反应的影响 恒磁场有降低致敏的效果,能减轻致敏动物皮肤的变态反应。而脉冲式动磁场可使皮肤对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使皮肤对某些离子渗透性增强。第二节 治疗作用 一、生理作用 对皮肤反应的影响 恒磁场有第二节治疗作用一、生理作用对穴位经络的影响 穴位经络存在电活动现象,如穴位比周围区域有较高的电位,较低的电阻等。当某脏腑的功能异常时,相应经络穴位皮肤电位和电阻出现异常。磁场可通过影响经络的电磁活动过程而起功能调节作用。第二节 治疗作用 一、生理作用 对穴位经络的影响 穴位第二节治疗作用一、生理作用对骨骼系统(骨代谢)的影响 8 1954年Yasuda发现骨的压电效应,即骨受到机械压力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产生压力电位,电刺激影响骨量调节的现象。此后压电效应将电磁作用与成骨理念合理结合为脉冲电磁场,为治疗骨骼疾病提供了基本思路,研究者们认为电磁作用和成骨机制的物理基础是由于压电效应和外加脉冲电磁场的作用引起骨折部位Ca 的移动,从而促进折愈合。第二节 治疗作用 一、生理作用 对骨骼系统(骨代谢)的影响第二节治疗作用二、治疗作用1.止痛2.消炎、消肿3.镇静、催眠4.降血压5.缩小良性肿瘤6.修复组织损伤7.软化瘢痕8.促进骨折愈合9.止泻第二节 治疗作用 二、治疗作用 1.止痛 2.消炎、消肿 第二节治疗作用止痛作用 磁场能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因而可纠正缺血、快氧、水肿及致痛物质聚集导致的疼痛。磁场能提高致痛物质水解醇的活性,使缓激肽、组胺、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水解或转化,达到止痛目的。磁场作用于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而达到止痛的效果,研究表明,动磁场止痛作用快,但维持时间短;静磁场止痛作用慢,但维持时间长,因此,急性疼痛多用动磁场,慢性疼痛多用静磁场。第二节 治疗作用 止痛作用 磁场能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第二节治疗作用消炎、消肿作用 磁场的消炎、消肿作用主要是抗渗出以及轻度抑制炎症发展过程。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促进血液循环,磁场使血液循环加强,组织通透性增强,使炎性产物及时排出,水肿减轻。二是提高酶的活性,磁场能使一些酶(组胺酶、缓激肽酶、乙酰胆碱酯酶等)的活性提高,降低致炎物质浓度,改善病理过程,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等而起到消散炎症的作用。第二节 治疗作用 消炎、消肿作用 磁场的消炎、消肿作用主要第二节治疗作用镇静、催眠作用 磁场对神经中枢的作用主要为增强抑制过程,改善睡眠状态,延长睡眠时间。实验表明,磁场对单个中枢神经元放电也有抑制作用,故可治疗失眠患者。如近年发展起来的临床常用的经颅磁刺激用于治疗失眠、小儿多动症等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的病症(详见本教材第二十八章第一节)。第二节 治疗作用 镇静、催眠作用 磁场对神经中枢的作用主要第二节治疗作用降血压作用 磁场可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调整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血管舒缩机制,磁疗还可扩张血管,降低外周循环阻力,从而降低血压。第二节 治疗作用 降血压作用 磁场可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第二节治疗作用第二节临床应用对良性肿瘤的作用磁疗可使一些良性肿瘤缩小或消失,其作用机制为:异名磁极相吸产生压力作用,使肿物缩小或消失;其次磁场可减少渗出,消炎消肿,使肿物缩小或消失;磁场还可使肿瘤内血管形成血栓,引起肿瘤血供中断,使肿瘤缩小或消失。第二节 治疗作用 第二节 临床应用 对良性肿瘤的作用 第二节治疗作用第二节临床应用修复组织损伤作用磁场作用可使 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液循环改善,为创损伤组织提供了更多的血液,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有利于加速创面愈合。第二节 治疗作用 第二节 临床应用 修复组织损伤作用 第二节治疗作用第二节临床应用软化瘢痕作用 在磁场作用下,血液循环改善,渗出物吸收和消散加速,为减少痕痕形成创造了条件;其次,磁场作用下成纤维细胞内水分和盐类物质增加,分泌功能障碍,破纤维细胞内溶酶体增加,促进细胞吞噬作用,阻止了瘢痕形成。第二节 治疗作用 第二节 临床应用 软化瘢痕作用 在磁第二节治疗作用第二节临床应用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为:磁场可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和氧供,有利于骨组织细胞的新生,从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其次,磁场产生的微电流可促进软骨细胞生长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功能,加速骨折愈合。第二节 治疗作用 第二节 临床应用 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磁第二节治疗作用STEP1STEP2止泻作用 在磁场作用下,ATP 酶活性增强,可使小肠的吸收功能加强;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使肠道分泌减少、蠕动减慢,有利于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在肠黏膜的吸收;磁场还有抗渗出的作用,有利于止泻。磁场的抗炎作用对于炎性腹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第二节 治疗作用 STEP1 STEP2 止泻作用 在磁场第一节第三节操作技术概述第一节 第三节 操作技术 概述第三节操作技术一、静磁法二、动磁法三、磁处理水疗法 第三节 操作技术 一、静磁法二、动磁法三、磁处理水疗法 第三节操作技术一、静磁法 将磁片直接贴敷在患病部位或穴位,以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固定。贴患病部位时,选用患区或其邻近穴位,或是用远隔部位的穴位。为了防止压伤或刺激皮肤(尤其当磁片贴败时间较久,由于汗液的浸渍,磁片生锈时),可在磁片与皮肤之间垫一层纱布或薄纸。贴敷穴位时,一般多用直径1cm左右的磁片;贴敷患区时,根据患区的范围大小,选用面积不同的磁片。第三节 操作技术 一、静磁法 将磁片直接贴敷在患病部位或穴第三节操作技术在相邻的两个穴位或痛点上并行贴敷两块磁片,极性配列有同名极与异名极。并置贴敷 直接贴敷法直接贴敷法 指将磁片或磁珠直接贴于腧穴或阿是穴进行穴位刺激的一种方法。操作:先以 75%的乙醇清洁消毒所选穴区,待于燥后置上磁片或磁珠,上盖一大于其表面积的胶布予以固定。贴敷较大型号的磁片时,为了避免压伤或擦破表皮,可在磁片与皮肤间夹一层纱布或薄纸。在患区两侧相对应的穴位或部位上贴敷磁片时,用异名极使两磁片的磁力线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贯通磁场,则治疗部位处在磁场作用之中,如腕部的内关与外关、肘部的曲池与少海以及在手足等处两个相对应的部位。但在组织很厚的部位,如胸背之间、腹腰之间的对置贴敷则不会形成贯通磁场,因为磁力线通过厚组织时,不断衰减至零。对置贴敷第三节 操作技术 在相邻的两个穴位或痛点上并行贴敷两块磁片第三节操作技术将磁片缝在固定的布料里,根据磁片的多少、各穴位之间的距离,缝制固定器,以便使磁场能准确地作用于治疗部位。磁片四周,用缝线固定,以免磁片滑动。常用的间接贴敷磁:磁腰带,腰带上并排有5个小布袋,根据病情需要装入磁片2-5枚,适用于腰椎退行性病变、风湿病、脊柱病等疾病的辅助治疗;磁护膝,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辅助治疗。间接贴敷法间接贴敷法 第三节 操作技术 将磁片缝在固定的布料里,根据磁片的多少、第三节操作技术耳穴贴敷法耳穴贴敷法 在耳穴位上贴敷磁珠的磁疗法。磁场强度一般为0.02-0.05T或0.1T以上,磁珠的直径一般为3-8mm。每次贴敷的穴位2-4个,不宜过多,以免磁场互相干扰。耳磁法的选穴原则与耳针疗法相同。此法可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病、痒疹、荨麻疹和神经性皮炎。第三节 操作技术 耳穴贴敷法 在耳穴位上贴敷磁珠的磁疗法。第三节操作技术磁电法 较方便常用的是将1500高斯以上的磁片两片,固定于所选穴位上为电极片,再将电针仪的输出导线与磁片相连,通以脉冲电流。电流强度由小逐渐增大,引起轻度刺痛感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波形可用连续波或疏密波。上述各法,直接激贴法可每周换贴2次,间接贴败法,可长期佩戴。磁电法,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耳穴贴磁法一般3-4天换贴1次。第三节 操作技术 磁电法 较方便常用的是将1500高斯以上第三节操作技术二、动磁法动磁法不是将磁片贴敷在患者体表,而是将高磁场强度的磁体安置在一个动力机械上,使磁片随之转动而产生脉动磁场或交变磁场。另一种形式是铁芯线圈,通以交流电或直流电面产生交变磁场或脉动磁场。第三节 操作技术 二、动磁法 动磁法不是将磁片贴敷在患者体第三节操作技术二、动磁法动磁法 旋转法电磁法低频交变磁疗法脉动磁疗法脉冲磁疗法磁振热疗法脉冲电磁场疗法第三节 操作技术 二、动磁法 动磁法 旋转法 电磁法 低第三节操作技术二、动磁法(一)旋转法 将旋转磁疗机的机头,直接对准患区或穴位,穴位选取与贴败法相同。机头前面有保护罩时,可以将机头直接接触皮肤;如无保护置时,机头与皮肤应有一定的距离,以免磁片转动时擦伤皮肤。为了使磁片转动后有较强磁场作用,其距离应尽量缩短,以不触及皮肤为限。组织不太厚的部位,如腕、肘、踩关节及手、足等,也可以像贴敷法那样,采用双机头对置法,将治疗部位置于两个机头之间,两个机头的极性分别为南极与北极,使磁场穿透治疗部位。具体操作程序如下:根据病情,患者坐位或卧位并显露治疗部位。将机头置于治疗部位,固定好支臂架。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指示,再开电机开关,电机指示灯指示。徐徐转动电位器旋钮,将电压调至所需电压强度。治疗过程中要询问患者情况及注意机器响声是否正常,如机器响声异常时,应及时处理。一般每个部位或穴位治疗时间 5-15分钟,每次治疗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个别穴位如百会穴每次治疗不超过10分钟。治疗结束,缓慢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电位器,将电压降到零位。再 关电机开关和电源开关,移动机头。磁场强度根据治疗部位及患者一般情况而定,四肢及躯干的远心端,宜用较高磁场强度,胸背部及上腹部宜用较低磁场强度,老人、小孩及体弱患者宜用较低磁场强度。第三节 操作技术 二、动磁法(一)旋转法 将旋转磁疗机的第三节操作技术二、动磁法(二)电磁法 1.低频交变磁疗法 根据治疗部位外形,选用合适的低频交变磁场磁头,使磁头的开放面与治疗部分的皮肤密切接触,使磁力线能更多地通过患区组织。如果磁头与皮肤之间有空隙,将会增加磁场的衰减而影响治疗效果。由于磁头面积较大,原则上采取病变局部治疗,适当照顾经穴。具体操作程序如下: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根据患者患部大小,选用相应的磁头。检查机器面板开关旋钮是否在关的位置。将磁头输出导线插入治疗机的插口。根据治疗需要,将开关旋钮指向“弱”、“中”或“强”,电源被接通,电流通过输出导线进入磁头线圈产生磁场。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有震动感及温热感。每次治疗时间20-30分钟,每天治疗1次。治疗结束,把开关旋钮旋至关的位置,将磁头取下。第三节 操作技术 二、动磁法(二)电磁法 1.低频交变磁第三节操作技术二、动磁法2.脉动磁疗法 检查磁疗机运行是否正常,及患者有无磁疗禁忌证,将机头置于治疗部位。具体操作程序如下:患者躺卧床上,将治疗部位置于两磁头之间,使磁力线垂直通过治疗部位。调节上磁头的高度,使上磁头降到距皮肤最近距离或接触皮肤(另一类型机器的磁头铁芯延长,其铁芯端已无温热感,故可接触皮肤)。检查机器面板开关应在关的位置,电流表指针应在“0”位。打 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流,指示灯指示。根据病情需要,转动电流调节钮,增加电流强度,使患者受到一定强度的磁场作用。治疗结束后,将电流强度调回到“0”位,然后把开关旋钮调到关的位置,升高上磁头的高度,移开磁头。每次治疗时间20-30分钟或1小时,每天治疗1次。第三节 操作技术 二、动磁法 2.脉动磁疗法 检查磁疗机运第三节操作技术二、动磁法3.脉冲磁疗法 脉冲频率为40-100次/分,磁场强度为0.15-0.8T。应用脉冲磁场治疗,称为脉冲磁疗法。具体操作程序如下:首先把机壳后面的地线接在焊片上,然后将两个磁头上的四根导线接在四个接线柱上,红的接线钩应接在红色接线柱,黑的接线钩应接在黑色接线柱。遵照医嘱,将磁头放在治疗部位。检查治疗机面板各旋钮,是否均在规定位置上。旋动波段开关,指示灯亮,经过1分钟后,显示管亮,然后调到治疗所需波段。调节磁场强度旋钮到所需的强度。波动脉冲频率调到治疗所需的频率。将时间控制旋钮调到所需治疗时间的位置。按下定时按钮,经数秒钟后放开,磁头便可产生所需的磁场。每次治疗时间20-30分钟,每天治疗1次。治疗结束时,按治疗的相反顺序关闭机器,旋回各钮,取下磁头。第三节 操作技术 二、动磁法 3.脉冲磁疗法 脉冲频率为4第三节操作技术二、动磁法4.磁振热疗法 采用交变磁场、生物磁振、温热三种物理因子相结合的同步物理治疗仪(图23-2a为治疗仪选择参数界面,图23-2b为磁振热整体仪器)。温热导子线圈接通交流电后,一方面产生交变磁场,因磁场方向的不断变化,产生特有的非机械振动,即有温热效应、机械振动作用和磁效应。具体操作程序如下:遵照医嘱,将两片磁电极并置或对置于治疗部位。检查治疗机面板各旋钮,是否均在规定位置上。旋动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调节磁场强度旋钮到所需的强度。频率调到治疗所需的频率。将时间控制按钮调到所需治疗时间的位置。按下定时按钮,便可开始治疗。每次治疗时间20-30分钟,每天治疗1次。治疗结束时,按治疗的相反顺序关闭机器,旋回各钮,取下磁极片。第三节 操作技术 二、动磁法 4.磁振热疗法 采用交变磁场第三节操作技术二、动磁法5.脉冲电磁场疗法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是指频率1-100Hz,强度低于100Gs的低频、低强度调制磁场,在保留静态磁场治疗作用的基础上,使磁疗辐射产生强度可调的交变脉冲动态磁场;动态磁场强度可从5-100Hz范围内调节,充分发挥出各个频率磁场的磁疗作用;不同的电磁场强度和频率有不同的生物效应。对骨代谢中成骨作用较有影响的频率为75Hz以下,而在正弦磁场影响骨代谢的研究中发现当额率波动在1535Hz范围内时所诱导的成骨效应最明显。低频脉冲电磁场作用于骨组织,不产生热效应,而产生类似于流体机械塑形的作用,并通过不对称的宽幅脉冲影响许多异常的生物过程,进而改善骨骼、肌肉和其他系统的病理状态,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脉冲电磁场治疗仪为骨质疏松治疗仪(图23-3),其可作用全身,可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延缓骨量丢失,以防治骨质疏松。第三节 操作技术 二、动磁法 5.脉冲电磁场疗法 低强度脉第三节操作技术二、动磁法具体操作程序如下:检查治疗仪面板开关在规定位置上,打开电源,检查仪器,查看显示预设值:嘱患者去除手机、手表等金属、磁卡等物品后仰卧;按“启动”键开机,根据病情需要设置参数:使用“模式”键设定治疗模式,磁场强度为0.620mT,频率8-35Hz,脉宽5-10毫秒;治疗时间40分钟,每天1-2次;15-30天/疗程;告知患者治疗中有震动感;点击“开始”键,开始治疗。第三节 操作技术 二、动磁法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检查治疗仪第三节操作技术三、磁处理水疗法 静态法 磁处理水疗法 动态法第三节 操作技术 三、磁处理水疗法 静态法 磁处理水疗法 第三节操作技术三、磁处理水疗法 是利用经磁场处理过的水治疗疾病的方法,又叫磁化水疗法。一般应以永磁铁氧体制成。制造磁化水的方法:静态法,即将普通水置于磁水器中,经一定时间后制成;动态法,即以普通水通过细乳胶管,流经磁场制成。主治尿路结石、诞腺结石、胆结石、萎缩性胃炎等。当天制作的磁处理水应当天服用,每天服2000-3000ml,儿童酌减。可分多次饮服,早晨空腹服1000ml,末次在晚上8时前服用,其间分次服用。加热磁化水时应以初沸为度,不宜久煮,一般2-3个月为11个疗程,或更长。第三节 操作技术 三、磁处理水疗法 是利用经磁场处理过的水第一节第四节临床应用概述第一节 第四节 临床应用 概述第四节临床应用?一、适应证与禁忌证?二、磁场疗法的处方?三、注意事项第四节 临床应用?一、适应证与禁忌证?二、磁场疗法的处第四节临床应用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骨折骨不连骨质疏松软组织挫伤 外伤性血肿 适应证 臀部注射后硬结 颈椎病腱鞘囊肿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炎肌纤维组织炎 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 颞颌关节综合征 前列腺炎尿路结石支气管炎三叉神经痛 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胆石症婴幼儿腹泻 血管瘤术后痛等。第四节 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骨折 骨不连 骨质疏第四节临床应用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外科:软组织挫伤、外伤性血肿、颈椎病、术后痛、内科:风湿性 妇科:月经紊乱、痛经等其他:婴幼儿腹泻、皮肤溃疡、耳鸣、耳聋、颞下 骨关节炎等/类风湿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神经 性头痛、神经衰弱等 颌关节功能紊乱等 第四节 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外科:软组织挫伤、外第四节临床应用一、适应证与禁忌证禁忌证 治疗部位结核心脏起搏器助听器严重脏器功能衰退血液疾病体质极度衰弱者孕妇高热第四节 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禁忌证 治疗部位第四节临床应用二、磁场疗法的处方处方原则不同病症不同病症 不同部位不同部位 不同病变时期不同病变时期 不同人群不同人群 急性炎症-旋转磁疗;慢性炎症-交变磁疗;微小-贴片头颈胸-小剂量,弱磁场;背腰四肢等用中、大剂量 急性期小磁场;慢性期中大磁场 老、幼、弱用小;年轻体壮用大磁场 第四节 临床应用 二、磁场疗法的处方 处方原则 不同病症 第四节临床应用二、磁场疗法的处方处方内容强度强度 频率频率 时间时间 疗程疗程 弱磁场或小磁场 0.02-0.1T,中剂量0.1-0.2T,强磁场0.2T以上 急性期10HZ,慢性期10HZ 急性10-20min;慢性20-30min;骨质疏松 40分钟 急性每日1-2次,3-5天;慢性5-7天/疗程;慢性骨病 4周/疗程,1-2疗程 第四节 临床应用 二、磁场疗法的处方 处方内容 强度 频率第四节临床应用三、注意事项1直接贴敷法应注意检查皮肤2掌握好剂量 3正确使用磁片4注意不良反应5白细胞较低的病人定期做白细胞检查6磁疗时不要戴机械手表,以免损坏手表7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人慎用第四节 临床应用 三、注意事项 1直接贴敷法应注意检查皮本章小结1.磁疗的生理作用2.磁疗的治疗作用3.磁振热疗法、脉冲电磁场疗法的操作4.磁疗的适应证和禁忌症5.磁疗的处方原则和内容本章小结 1.磁疗的生理作用 2.磁疗的治疗作用 3.第一节谢谢概述第一节谢 谢 概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