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0931123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5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论文写作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科技论文写作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科技论文写作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论文写作科技论文写作科技论文写作1一、概论一、概论1 科技论文是科技交流的基础。科技论文是科技交流的基础。2 科技论文是知识产权认定的依据科技论文是知识产权认定的依据3 科技论文是评价科技人员技术水平的科技论文是评价科技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重要标准4 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往往直接影响科技工作的进展影响科技工作的进展。一、概论1科技论文是科技交流的基础。2二、二、科技论文的概念和分类科技论文的概念和分类1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科技论文是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二、科技论文的概念和分类1科技论文是对创32科技论文分类:3按论文性质分1)学术性论文。指提供给学术性期刊发表或向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2)技术性论文。指工程技术人员为报道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而提交的论文。3)学位论文。指学位申请者提交的论文。科技论文分类:4按研究的方式和论述的内容科技论文分为:1)实(试)验研究报告。2)理论分析。3)理论推导。4)设计计算。5)专题论述。6)综合论述。按研究的方式和论述的内容科技论文分为:5三、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意义1)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2)科技论文的发表可以促进学术交流。3)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有利于科学积累。4)科技论文的发表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渠道,三、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意义6四、科技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1.科技论文的特点科技论文同一般的科技文章有共同之处,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但作为科技论文,它又有自身的特殊属性。1)创新性或独创性。2)理论性或学术性。3)科学性和准确性。4)规范性和可读性。四、科技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1.科技论文的特点72、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概念与作用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涉及到如下主要内容:1)编写格式的标准化;2)文字细节和技术细节表达的规范化,主要包括名词名称、数字、量和单位、数学式、化学式等的规范表达,以及插图和表格的合理设计;3)科技语言和标点符号的规范运用。2、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概念与作用8五、科技论文的撰写格式一般说,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为:题名、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建议和建议)、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参考文献和附录。198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对科技论文的撰写和编排格式作了规定。五、科技论文的撰写格式一般说,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91、题名1.1 题名的概念题名,又叫题目、篇名等,是论文的总纲,是能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1.2 题名的一般要求1.2.1 准确得体1.2.2简短精练1.2.3便于检索1.2.4容易认读1、题名1.1题名的概念101.3题名的文字要求1.3.1结构应合理尽可能不用动宾结构。1.3.2选词应准确1.3.3详略应得当1.3.4语序应正确1.3题名的文字要求112、署名2.1署名的意义作者在自己撰写的论文中署名有以下3个方面的意义:1)署名作为拥有著作权的声明。2)署名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3)署名便于读者同作者联系。2.2署名对象2.3署名的位置与格式3、摘要31摘要的概念和作用1)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2)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2、署名2.1署名的意义1232摘要的分类321报道性摘要篇幅以200300字为宜。322指示性摘要篇幅以50100字为宜。323报道指示性摘要篇幅以100200字为宜。一般地说,向学术性期刊投稿,应选用报道性摘要形式。32摘要的分类1333 摘要段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34摘要的写作要求1)用第三人称。2)简短精练,明确具体。3)格式要规范。4)文字表达上应符合“语言通顺,结构严谨,标点符号准确”的要求。33摘要段的内容14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2个部分。每篇论文中应专门列出38个关键词,它们应能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关键词作为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列于摘要段之后。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155、引言51 引言的概念和内容论文的引言又叫绪论。写引言的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其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引言中要写的内容大致有如下几项。1)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2)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3)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52引言的写作要求1)言简意赅,突出重点。2)开门见山,不绕圈子。3)尊重科学,不落俗套。4)如实评述,防止吹嘘自己和贬低别人。5、引言51引言的概念和内容16题名:液压式固有频率可控动力消振器的研究(引言):动力消振器是一个附加于主振系上的由质量和弹簧组成的振动系统。当其固有频率与主振系的振动频率相等时,主振系便不发生振动。由于动力消振器具有良好的消振效果,自本世纪初发明以来,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但传统动力消振器的缺点在于其固有频率固定不变,不能在使用过程中加以调节,更不能随主振系振动频率的变化对它进行控制,因而它只适用于消除基频基本不变的振动。对于更为常见的频率经常改变的振动系统,使用传统动力消振器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消振效果,反而会招致更大的危害。(说明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即前人研究的不足,亦说明了本研究的理由和背景)笔者提出一种可以用于消除变频振动的新方法,即采用液压式固有频率可控动力消振器来跟踪振动频率的变化,使之在变频条件下达到良好的消振效果。实验表明,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消振方法。题名:液压式固有频率可控动力消振器的研究176、正文61正文的立意与谋篇611对主题的要求612对材料的要求613对结构的要求614对论证的要求6、正文1862正文的内容一般,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621理论分析622实验材料和方法62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624结果的讨论62正文的内容1963正文的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正文写作时主要注意下述2点:1)抓住基本观点抓住基本观点。正文部分乃至整篇论文总是以作者的基本观点为轴线,要用材料(事实或数据)说明观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在基本观点上,对新发现的问题要详尽分析和阐述,否则不能深入,也要严密论证,否则得不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说服不了读者,更不会为读者所接受。2)注重准确性,即科学性注重准确性,即科学性。对科学技术论文特别强调科学性,要贯串在论文的始终,正文部分对科学性的要求则更加突出。写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弄虚作假,粗心大意。63正文的写作要求及注意事项207结论和建议7.1结论段的内容与格式结论不是研究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研究结果更深入一步的认识,将研究结果升华成新的总观点其内容要点内容要点如下:1)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2)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看法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或不一致,作者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7结论和建议7.1结论段的内容与格式217.2结论和建议的撰写要求撰写的结论应达到如下要求:1)概括准确:措词严谨。2)明确具体,简短精练。可读性要强,如一般不单用量符号,而宜用量名称,比如,说“T与与呈正比呈正比关系关系”不如说“温度与温度与压力呈正比关系压力呈正比关系”易读。语言要锤炼,删去可有可无的词语。3)不作自我评价。7.2结论和建议的撰写要求228致谢致谢的对象是,凡对本研究直接提供过资金、设备、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致谢”段可以列出标题并贯以序号,如“6致谢”放在如“5结论”段之后,也可不列标题,空1行置于“结论”段之后。8致谢239参考文献 对于一篇完整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2)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区别开来。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炼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9参考文献24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3)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后参考文文献表的编写格式后参考文文献表的编写格式1)专著)专著1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230页2)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2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见:程裕淇编.世界地质科技发展动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253 3)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3 赵秀珍.关于计算机学科中几个量和单位用法的建议.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编,科技编辑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5-1294 4)期刊中析出的文献)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4 姚振兴,郑天愉,曹柏如,等.用P波波形资料测定中强地震震源过程和方法.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6(4):34-365)专利文献)专利文献5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881056073.1989-07-266)技术标准)技术标准6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3100-3102-93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3)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26 7 7)报纸中析出的文献)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人民日报,1996-10-25(2)8 8)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8 陈淮金.多机电力系统分散最优励磁控制器匠研究: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88 9 9)会议论文)会议论文 9 惠梦君,吴德海,柳葆凯,等.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发展.全国铸造学会奥氏林-贝氏体球铁专业学术会议,武汉,19867)报纸中析出的文献2710 附录 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对于每一篇科技论文并不是必需的。为了体现整篇论文材料上的完整性,但写入正文又可能有损于行文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精练性,这类材料可以写入附录段。11注释解释题名项、作者及论文中的某些内容,均可使用注释。能在行文时用括号直接注释的,尽量不单独列出10附录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对于每一篇科技28六、有关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几个重要问题 1 关于层次标题题名:采用预应力修复工艺加固码头承台梁的试验研究1 试验原理2 试验目的与任务21 施工可靠性试验22 钢绞线弯曲半径的张拉试验23 补加钢绞线数量的确定24 加固效果检验六、有关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几个重要问题1关于层次标293 试验设计31 基本数据311 钻孔设计312 梁折角处钢绞线的处理313 锚具设计314 钢绞线选择32 试验组合33 钢绞线张拉34 孔道及裂缝灌浆341 灌浆材料342 灌浆工艺3试验设计3035 外包砼351 外包砼的等级352 外包砼的位置、规格和尺寸353 外包砼的浇筑与振捣4 试验结果5 结论6 参考文献 如果需要,也可有四级标题等,如“2.1.2.3”“2.1.2.4”。此外,“要点”序码全文甚至全刊也应统一,比如第1层用“1)”“2)”“3)”等,第2层用“”“”“”等,第3层(一般可能不用)用“a.”“b.”“c.”等。35外包砼312关于量名称和量符号 2.1 量名称 1)通用的量名称,按国家标准量和单位规定的选用,切勿使用已废弃的量名称。2)学科或专业的量的名称,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目前全国名词委已公布出版了40多个学科的名词术语,请作者注意选用。2.2 量符号 在强制性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对每个基本物理量都给出了1个或1个以上的符号,这些符号就是标准化的量符号,如l(长度)、d(直径)、A或S(面积)、V(体积)、t(时间)、v(速度)、(波长)、m(质量)、F(力)、M(力矩)、p(压力,压强)、E(能量)、P(功率)、T或(热力学温度)、t或(摄氏温度)、Q(热量)、w(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国家标准规定,非普及性科学书刊,尤其是在数理公式中,必须使用量符号。2关于量名称和量符号2.1量名称32 使用量符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应尽量采用标准规定的量符号。若您用到的量国家标准中没有,可以参照标准自己拟定量符号。自拟时要注意,量符号一般是由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的(25个特征数符号例外,它们由2个字母构成,如雷诺数Re、普朗特数Pr等,另一个例外是pH值),不能用多个字母做量符号,如把“临界高温”的量符合写作CHT(critical high temperature)是错误的,正确表达应为Tc,h。当然,类似CHT这样的英文缩词用在文字叙述中而不是作为量符号用在公式或图表中是允许的。2)您的文稿若是打印件,量符合必须用斜体字母(pH值除外,它用正体字母)。3)量符号的大小写也有一定之规,不能随意。比如:T是热力学温度,t是摄氏温度;V是体积,是速度;P是功率,p是压力;等等。使用量符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33 4)在全文中某一个字母代表的量应是惟一确定的。比如:t,不能在这里表示“时间”,在那里又表示“摄氏温度”;在这里表示“初始温度”,在那里又表示“终了温度”。解决办法是:t已经定为表示“时间”,就用表示“摄氏温度”;用ti(i为 initial(初始的)首字母)表示“初始温度”,用te表示“终了温度”。类似地,用pA表示A点的压力,用pB表示B点的压力,用pc表示C点的压力,等等。5)不能把化学元素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把化学素符号当作量符号来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包括过去很多教科书。例如“H2:O2=21”,这很不规范,含义也不清楚。正确的表达方式如下:若指质量比,应为m(H2)m(O2)=21;若指体积比,应为V(H2)V(O2)=21;若指物质的量的比,应为n(H2)n(O2)=21;4)在全文中某一个字母代表的量应是惟一确定的。比如:t343 关于计量单位 按规定,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基础,根据我国情况加选的一些非SI单位构成的。使用法定单位的原则如下:1)全文只能使用法定单位,不能使用非法定单位,如市制单位、公制单位、英制单位,以及其他旧杂制单位市制单位、公制单位、英制单位,以及其他旧杂制单位。尤其请注意,土地面积不能用“亩”。大面积用hm2(读作“公倾”),很大面积用km2(读作“平方千米”),小面积(如宅基地、小试验地等)用m2(读作“平方米”)。2)全文只能采用单位的国际通用符号(简称国际符号),而不采用单位的中文符号。国际符号指用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的单位或其词头,如m(读作“微米”)、kg(读作“千克”)、N(读作“牛顿”)、kPa(读作“千帕”)、W(读作“瓦特”)、J(读作“焦耳”)等。3关于计量单位按规定,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35 使用法定单位的要点如下:1)要注意区分单位符合和词头符号的大小写:一般单位符号为小写体,如m(米)、t(吨)、g(克)等;来源于人名的单位,其符号的首字母大写,如A(安培)、Pa(帕斯卡)、J(焦耳)等,例外的是L(升)不是来源于人名。词头符号中表示的因次为106及以上,用大写体,如M(106,兆)等;表示的因次为103及以下,用小写体,如k(103,千)、h(102,百)、d(10-1,分)、c(10-2,厘)、m(10-3,毫),(10-6,微)、n(10-9,纳)等。2)遵守组合单位符号的构成规则。a相乘组合单位符号有2种形式,即加点乘号和不加点乘号:如力矩单位Nm,也可写作Nm。b相除组合单位有3种形式,如热容的单位为J/K或JK-1或 。使用法定单位的要点如下:36 c相除组合单位符号中的斜分数线“/”不能多于1条,当分母有2个以上单位时,分母就应加圆括号。如传热系数的单位W/(m2K),不能写成W/m2/K,也不能写成W/m2K。d.组合单位中不能夹有单位的中文符号,例如,把流量单位写成m3/秒,应分别写成m3/s;但是,组合单位中允许有计数单位(如元、只、人、把、个、株、粒、颗等)和一般常用时间单位(如月、周(星期)等),如价格单位元/t,人均住房面积单位m2/人等。4)不应把一些不是单位符号的“符号”作为单位符号使用。a.单位英文名称的缩写不是单位符号,如m(分)、sec(秒)、day(天)、hr(小时)、y或yr(年)、wk(星期)、mo(月)等,它们的单位符号分别应为min、s、d、h、a(年)、周、月等。c相除组合单位符号中的斜分数线“/”不能多于1条,37 b.长期以来用作单位符号的ppm、ppb等,只是表示数量份额的英文缩写,意义也不确切,而且其中有的在不同国家代表不同的数值,因此不能再用。怎么办?视具体情况,例如可将200ppm改为20010-6,或者改为200mg/kg。5)绝不能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常见的修饰方式有2种。a.加下角标。如把试验用种子的质量表示成m=50g种,正确表示为ms=50g,其中s为seed(种子)缩写,也可写成m种子=50g。b.插入化学元素符号等说明性记号。例如,0.15 mg(Pb)/L,正确表示为(Pb)=0.15 mg/L;又如,1 g生药/mL,正确表示为(生药)=1 g/mL。6)单位前的数值,一般应控制在0.11 000之间,即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尤其在图表中;否则应当改换词头。例如,0.001m,应改为1 mm,1 200 g,应改为1.2 kg,32 000 kg,应改为32 t。b.长期以来用作单位符号的ppm、ppb等,只是表384 关于数字 4.1 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 什么情况用汉字数字,什么情况用阿拉伯数字,标准有规定。总的原则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件数字。4.2数字的书写规则5关于图表 总的原则是:有图、表编号,有名称。4关于数字4.1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