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轻型高原病课件

上传人:9** 文档编号:240931060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66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轻型高原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急性轻型高原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急性轻型高原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轻型高原病1急性轻型高原病1n1.概述,发病率n2.病因和诱因n3.临床表现n4.发病机制n5.诊断与鉴别诊断n6.治疗,预防目录21.概述,发病率目录2n1.概述,发病率n2.病因和诱因n3.临床表现n4.发病机制n5.诊断与鉴别诊断n6.治疗,预防目录31.概述,发病率目录3概述一.急性轻型高原病(反应)的定义机体由平原进入到高原或久居高原者进入到海拔更高地区,在数小时内发病,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胸闷、气促、乏力、纳差、睡眠障碍,重者出现恶心、呕吐、紫绀、少尿或血尿等急性症状的全身反应综合症。4概述一.急性轻型高原病(反应)的定义4概述二.急性高原反应与正常生理反射的区别1.急性轻型高原病通常在进入高原6小时以后发生,12-96小时发病率达高峰。2.其发生与机体内液体潴留、体液重新分配、肺动脉高压和机体应激反应加强等有关;3.而进入高原后出现气促,心慌等表现则是缺氧直接引起的,是机体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的生理反应,有助于适应高原,是无害的。5概述二.急性高原反应与正常生理反射的区别 5概述三.急性轻型高原病发生的人群特点1.主要发生于移居人群,但世居人群也有发病的。世居藏族到平原居住一段时间以后重返高原也可发生急性轻型高原病,但发病率低、病情轻。2.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也可发生急性轻型高原病。3.年轻人,心肺功能强,体质健壮者患病机率较小。4.性别差异。6概述三.急性轻型高原病发生的人群特点6发病率1.海拔高度:海拔愈高,发病率越高;*西藏军区总医院90年代调查冬季藏的新兵HAAR的发病情况.2.季节的影响:冬季时发病率高,夏季低;3.进驻高原前过劳、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危险因素者发病率较高;4.进驻高原后过劳、生活不规律、心理因素等也影响发病率;5.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影响;6.人群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7发病率 1.海拔高度:海拔愈高,发病率越高;7n1.概述,发病率n2.病因和诱因n3.临床表现n4.发病机制n5.诊断与鉴别诊断n6.治疗,预防目录81.概述,发病率目录8病因和诱因一.病因1.始动因素:低压性缺氧高原缺氧是急性轻型高原病发病的根本原因。2.机体暴露缺氧环境后,液体潴留或液体转移,肺动脉高压,脂质过氧化反应等促进了发病。脂质过氧化反应:与氧自由基在机体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两者协调动态平衡,维持体内许多生化与免疫反应,平衡紊乱失调,新陈代谢会失常,免疫功能低下。9病因和诱因 一.病因9病因和诱因二.诱因1.海拔高度升高;2.过度疲劳;3.过度精神紧张;4.上呼吸道感染;5.饮酒、过饱、生活不规律;6.既往有器质性疾病;严重心,肝,肾疾病,高血压,甲亢和贫血等病人7.对缺氧异常敏感。10病因和诱因 二.诱因10n1.概述,发病率n2.病因和诱因n3.临床表现n4.发病机制n5.诊断与鉴别诊断n6.治疗,预防目录111.概述,发病率目录11临床表现一.症状头痛(胀痛、跳痛常见)、头昏、气促、心慌(常伴有胸闷)、失眠(难以入睡、睡眠浅、多梦)、腹胀、纳差、少数可以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有身体漂浮感、乏力等。二、体征呼吸频率增加、心率加快、紫绀常见,活动时明显。部分出现血压轻度异常(一般先收升后舒升,再稳)、颜面或四肢水肿等。12临床表现 一.症状12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1.血气检查:低氧血症,酸碱类型;2.心电图检查:示轻度异常,窦速常见,少数窦性心律不齐和(或)ST段改变;3.心脏超声示:心功能可有轻度改变。肺动脉压轻度增高,右心室轻度扩大,心搏量和心输出量轻度下降;4.肺功能及胸片检查:无明显变化(云絮状提示肺水肿)。13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13n1.概述,发病率n2.病因和诱因n3.临床表现n4.发病机制n5.诊断与鉴别诊断n6.治疗,预防目录141.概述,发病率目录14发病机制一.心肺功能不全在急性高原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高原健康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肺容积相应扩大,通气流速加快,弥散功能增强,摄氧量明显提高。2.急性高原病患者肺功能仍保持较低水平,即对高原低压、低氧环境的刺激反应迟钝,可是肺容积扩大,表现为残气量显著增加,通气和流速降低,弥散功能减弱,摄氧减少,势必造成低氧血症。3.急性高原病患者发病时,左室舒张未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心搏量-心输出量下降,提示有左心功能减退,这亦是引起急性高原病患者低氧血症的原因之一。15发病机制 一.心肺功能不全在急性高原病发病中起重要作发病机制二.呼吸性碱中毒在急性高原病中的作用急性高原病发病时,外周血PaO2及SaO2明显减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从而使肺通气量代偿性地显著增加,但因通气过度,使血中PaCO2下降,HCO3-也代偿性下降,因此,急性高原病患者存在着呼吸性碱中毒。16发病机制 二.呼吸性碱中毒在急性高原病中的作用 16发病机制三.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在急性高原病中的作用1.高原缺氧环境下水、电解质代谢障碍进入高原的人,凡是出现少尿者,较易发生急性高原病;反之,尿量增多者,极少发病。目前认为,机体暴露于高原环境后既可发生液体潴留,也可发生脱水,一般高原适应良好者出现脱水现象,而高原适应不良者,则发生液体潴留。17发病机制三.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在急性高原病中的作用17发病机制三.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在急性高原病中的作用2.缺氧环境下,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调节a.抗利尿激素在缺氧引起的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调节作用b.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缺氧引起的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的作用。c.心钠素在缺氧引起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中的作用。18发病机制三.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在急性高原病中的作用18发病机制四.轻度脑水肿与急性轻型高原病1.急性轻型高原病患者症状与颅内压增高的症状非常相似,提示急性轻型高原病有脑水肿存在。2.急性轻型高原病患者发病时脑脊液压力增高(分别为20.304.26kPa;24.466.71kPa),康复后降低(14.791.81kPa;15.482.72kPa)。3.急性轻型高原病患者发病时脑脊液氧分压及氧饱和度发病时明显下降。4.提示急性轻型高原病患者有脑水肿存在。19发病机制四.轻度脑水肿与急性轻型高原病19发病机制五.高原睡眠时低氧血症与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高原病患者常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导致夜间更为严重的低氧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的机理为:1.缺氧引起呼碱,使呼吸变慢变浅,甚至暂停,导致PaCO2上升,刺激呼吸中枢,再次使呼吸加快加深,又导致PaCO2下降。如此反复,便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或周期性呼吸。急性高原病患者常出现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20发病机制五.高原睡眠时低氧血症与急性轻型高原病 20发病机制五.睡眠时低氧血症与急性轻型高原病2.高原低氧直接影响呼吸调节,使人体呼吸中枢稳定性受到干扰,导致呼吸节律和自我调节的波动,出现睡眠时呼吸紊乱及呼吸暂停。3.睡眠时驱动力的下降,呼吸肌的体位,肌张力的下降也加重低氧血症。21发病机制五.睡眠时低氧血症与急性轻型高原病 21发病机制六.糖皮质激素在发病中的作用1.当机体处于高原环境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明显升高,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皮质功能低下者,进入高原环境易患高山病。说明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在急性高原病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午夜前后急性高原病的出现频率和严重度明显增多,提示了急性高原病发病的昼夜变化可能与ACTH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22发病机制 六.糖皮质激素在发病中的作用22高原肺水肿、高原昏迷患者血浆皮质醇昼夜变化观察(nmol/L)23高原肺水肿、高原昏迷患者血浆皮质醇昼夜变化观察(nmol/Ln1.概述,发病率n2.病因和诱因n3.临床表现n4.发病机制n5.诊断与鉴别诊断n6.治疗,预防目录241.概述,发病率目录24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临床诊断: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判定,其诊断标准为:由平原进入高原(海拔3000米)或由高原进入更高地区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及体征,经过在高原短期适应或经过对症治疗,其症状及体征显著减轻或消失。25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252.评分诊断262.评分诊断26急性轻型高原病诊断标准及分度27急性轻型高原病诊断标准及分度273.判别式和判别图法急性轻型高原病判别式Z0=0.08xPaO2-0.028xAaDO2=0.446AaDO2:肺泡和动脉氧分压之间的差值,弥散能力指标,血液从肺泡摄取氧能力指标。反应肺换气,一般约6mmHg,不超过15mmhG将PaO2和AaDO2测量值代入判别式,计算Z值,再与Z0比较。ZZ0基本无反应有反应区无反应区283.判别式和判别图法急性轻型高原病判别式有反应区无反应区24.依据症状判定将急性轻型高原病分为轻、中、重三型294.依据症状判定将急性轻型高原病分为轻、中、重三型29(二).鉴别诊断1、上感;2、心脏疾病;3、胃肠道疾病;4、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症状比较典型的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诊断很容易,但轻度的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与重度的急性轻型高原病之间的鉴别就较困难。30(二).鉴别诊断1、上感;30n1.概述,发病率n2.病因和诱因n3.临床表现n4.发病机制n5.诊断与鉴别诊断n6.治疗,预防目录311.概述,发病率目录31治疗一.一般性治疗适当的休息,多饮水(45升,可加糖,维生素泡腾片,减轻碱中毒,西洋参,提高免疫力,板蓝根,尿液清澈,浅黄为标准,果真比较好,多次少量,不等口渴。睡前少饮水。预防脱水引起的便秘。肺水肿应慎重)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摄入高糖、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糖和维生素,维生素C最重要,应300mg/d,面点:馒头,包子,面条,面包,饼干,红薯;谷物:米饭麦子,糯米;蔬菜水果。摄入适量酸性饮料(雪碧、可乐、橙汁,酸梅汤)不暴饮暴食,不饮酒(15天以内)32治 疗 一.一般性治疗32治疗二.吸氧吸氧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使病人情绪尽快地稳定下来;建议轻症患者可不吸氧,中、重型患者可持续低流量吸氧。用鼻导管法或鼻塞法吸氧,流量13L/min,氧浓度25%33%。氧浓度=21+4氧流量。33治 疗 二.吸氧33治疗三.药物治疗:(1)(醋氮酰胺)乙酰唑胺:用法为:250mg,口服,3次/日。急速进入高原前32h和到过高原后48和,每8h口服250mg,可减少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发病,症状也会减轻,抑制肾脏碳酸酐酶活性,增加HCO3-的排泄,降低Paco2,提高每分钟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及肺泡PO2并有利于组织摄氧。治疗青光眼。(2)安体舒通(保钾利尿):用法为:20mg,口服,3次/日。(3)双氢克尿噻:25mg,口服,3次/日。在应用这类利尿剂时,应加服氯化钾口服。(4)高原康胶囊(地塞米松,氨茶碱,安定等):2粒,口服,3次/日。(5)地塞米松:5-10mg,口服,3次/日。可降低急性高原病发病率。在进入高原3h内开始口服,5mg/次,每6h一次,共6次。(6)参芪花粉片:5片,口服,3次/日。饭前服用,感冒不宜。对高原反应有良好地预防作用(7)红景天胶囊:2粒,口服,3次/日。孕妇禁用。34治 疗 三.药物治疗:34治疗四.对症治疗头昏、头痛-阿司匹林、(去痛片,不宜长期)索密痛、百服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等;恶心、呕吐-消呕宁、胃复安;顽固性呕吐-维生素B6(脂溢性皮炎,唇干裂,妊娠呕吐)、乙酰普吗嗪;失眠、睡眠障碍-安定(10mg)、冬眠灵(510mg肌注或静注),尽量将头垫高,通风,晚睡。35治 疗 四.对症治疗35预防1.保持良好心态;2.防寒保暖(勤更换衣服,易暖不宜凉,热再减),避免感冒;3.阶梯登高;4.低氧适应性训练;5.进入高原后前2天,避免剧烈活动及做重体力活动;6.注意饮食(高原5天热量比内地多3%5%,维生素缺氧时是平时的25倍,可补充金施尔康,21金维他),不要吃得过饱(碳水化合物60%);co和血红蛋白结合力是氧气的250300倍,少吸烟。7.药物预防:复方党参片、参芪花粉片等。复方党参片:改善缺氧条件下大脑的血液供应,减慢心率,增加心肌的收缩功能,提高缺氧条件下大脑和心肌中的ATP含量等作用。一般在进入高原前12d,口服8片/d,其预防率为7498%。36预防1.保持良好心态;36防护口诀初到高原心态好,防护口诀要记牢:初到高原心态好,防护口诀要记牢:豁达乐观莫恐高,防寒保暖不感冒;豁达乐观莫恐高,防寒保暖不感冒;一日三餐不过饱,烟酒尽量要减少;一日三餐不过饱,烟酒尽量要减少;活动适量别快跑,身体不宜过疲劳;活动适量别快跑,身体不宜过疲劳;难以入眠莫心焦,高枕无忧睡好觉;难以入眠莫心焦,高枕无忧睡好觉;咳嗽血痰可不妙,严格卧床吸氧早;咳嗽血痰可不妙,严格卧床吸氧早;头痛呕吐走路摇,立即就医须做到;头痛呕吐走路摇,立即就医须做到;早诊早治最重要,综合防治效果好。早诊早治最重要,综合防治效果好。37防护口诀初到高原心态好,防护口诀要记牢:37THANKS FOR LISTENING38THANKS FOR LISTENING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