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病例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0929874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诊断病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临床诊断病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临床诊断病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疫苗可预防疾病控制 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范肖肖 疫苗可预防疾病控制 昌平区疾病预防控流行性腮腺炎1水痘2麻疹3Contents 风疹4流行性腮腺炎1水痘2麻疹3Contents 风疹4基础介绍方案要求具体措施1、疾病症状2、并发症3、潜伏期4、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病例及疫情分类2、隔离期3、复课证明4、应急接种条件5、应急接种范围1、病例管理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4、健康教育5、资料收集6、标本采集7、主动搜索基础介绍方案要求具体措施1、疾病症状1、病例及疫情分类1、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01 PART ONE基础介绍01 PART ONE基础介绍流行病学u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以冬、春季常见。u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u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可从唾液中分离到病毒,具有传染性。u腮腺炎病毒通过呼吸系统侵入人体,通过气溶胶或飞沫传播。感染后一般可获持久免疫力。在疫苗使用前,流腮主要感染儿童,随着疫苗的使用,成人病例有增多趋势。u潜伏期时间间隔可12-25天,通常16-18天。流行病学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以冬、春季常见。临床表现u流腮的典型症状是单侧或更为常见的双侧腮腺肿大,并且在暴露后平均16-18天出现。u腮腺炎发作后,发热、头痛、疲乏无力、肌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会持续数天。u研究表明,15%-20%的流腮患者产生了典型的急性症状;而40%-50%的患者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或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大多表现为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在成人中隐性感染比儿童更普遍。2-9岁的儿童比其他儿童更易患腮腺炎。感染流腮病毒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而不表现出腮腺炎的症状。发热一般持续1-6天,但腮腺肿大可能持续10天甚至更长。临床表现流腮的典型症状是单侧或更为常见的双侧腮腺肿大,并且在临床表现u成人流腮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儿童。高达37%的青春期后男性流腮患者会发生睾丸炎,能从睾丸中分离到病毒,病毒感染睾丸间质细胞导致睾酮分泌减少而使生殖功能受损,但不育很少发生。u此外睾丸炎患者罹患睾丸癌的风险会增加。临床表现成人流腮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儿童。高达37%的青春临床表现u15岁以上女性中,高达31%的流腮患者会发生乳腺炎,此外还发现由于患上卵巢炎而引起骨盆疼痛的病例,这可能导致不孕但未经证实。在怀孕前3个月感染流腮后胎儿死亡率升高。u已经证实流腮病毒可透过胎盘而感染胎儿。在妊娠前3个月感染流腮病毒与高自然流产率有关,有证据表明妊娠期间感染流腮会引起先天畸形发生率增加。临床表现15岁以上女性中,高达31%的流腮患者会发生乳腺炎,临床表现u临床数据显示4%-62%的流腮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然而各实验结果差异较大,因为CNS病变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毫无症状的脑脊髓淋巴细胞增多到明显的脑炎都可以称为CNS,各种治疗手段(腰椎穿刺)和因为不严重疾病而去就诊病人的比例,都会影响实验结果。u如果腰椎穿刺被常规检查,可能超过一半的感染者会被证实患上脑膜炎,而目前仅看到0.5%-15%的病例有临床证据的脑膜炎。u由腮腺炎导致的脑膜炎通常是良性的,3-4天即可痊愈。临床表现临床数据显示4%-62%的流腮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C临床表现u脑炎,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其发生率低于0.3%,但是造成流腮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u相比儿童,神经系统症状在成人中更为常见,且男女发病比例为3:1,甚至更高。神经系统病变会出现在腮腺炎症状之前或唾液腺肿胀之前的4-5天。u腮腺炎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时,脑脊液表现为淋巴细胞异常增多、蛋白含量升高、葡萄糖含量不变或降低。临床表现脑炎,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其发生率低于0.3%,但是造临床表现u流腮病毒是最常见的导致儿童感觉神经性耳聋的原因。有4%的流腮患者会经常发生短暂的、频发的耳聋,永久性耳聋是罕见的,发病率约为1/20000,且通常是单侧的。男女发病率相同。u耳聋可能是病毒通过外淋巴直接侵入耳蜗引起的。临床表现流腮病毒是最常见的导致儿童感觉神经性耳聋的原因。有4临床表现u关节病为罕见并发症,据报道在青年人中多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多关节迁徙性关节炎或膝盖、臀部及脚踝的单关节炎。发病机制不清。u流腮患者病后5-10天可以发现心电图异常,但心肌炎是少见的。临床表现关节病为罕见并发症,据报道在青年人中多见。主要表现为流腮主要临床表现表征表征发生率发生率(%)(%)腺体腺体 腮腺炎60-70 颌下腺或舌下腺炎10 附睾炎、睾丸炎25(青春期后男性)卵巢炎5(青春期后女性)胰腺炎4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无症状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50 无菌性脑膜炎1-15 脑炎0.02-0.3 耳聋(一般为暂时性的)4其它其它 轻度肾功能异常30-60 心电图异常5-15流腮主要临床表现表征发生率(%)腺体 腮腺炎60-70 诊断u流腮一般是根据腮腺炎的临床症状而做出诊断,尽管诸如柯萨奇病毒、副流感病毒和EB病毒等也可导致腮腺炎,但这些病毒不能引起腮腺炎的流行。u疾病发病率低,腮腺管口拭子及血标本监测与临床经验同样重要。u流行病学接触史及疫苗接种史可作为诊断参考。诊断流腮一般是根据腮腺炎的临床症状而做出诊断,尽管诸如柯萨奇鉴别诊断鉴别点鉴别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颌面部淋巴结炎腮腺导管阻塞腮腺导管阻塞其它病毒性腮腺炎其它病毒性腮腺炎病原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化脓性细菌,多为金葡菌化脓性细菌,多为金葡菌副流感病毒、A型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白细胞正常升高升高正常正常全身症状重轻轻轻重腮腺肿大多为双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多为单侧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边缘清楚反复发作,消肿迅速鉴别诊断鉴别点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腮腺导管02 PART TWO北京市流腮监测方案2017版 02 PART TWO北京市流腮监测方案2017版监测目的u及时发现流腮病例,加强疫情的预测、预警;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u掌握流腮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u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监测目的及时发现流腮病例,加强疫情的预测、预警;并采取针对性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疑似病例疑似病例腮腺或其它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25天内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伴且伴下列其它临床表现之一: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伴有脑膜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部疼痛与压痛;伴睾丸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临临床床诊诊断病例断病例腮腺或其它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且伴有其它临床表现之一者。实验实验室室诊诊断病例断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下列情况之一者:个月内未接种过流腮减毒活疫苗,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双份血清(间隔24周)IgG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含抗体阳转);唾液、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流腮病毒。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疑似病例疫情分类散散发发疫情疫情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聚集性疫情聚集性疫情以集体单位(托幼园所、学校、工作单位)为单位,14天内发生3-4例流腮病例暴暴发发疫情疫情以行政村、居委会、集体单位(托幼园所、学校、工作单位)等为单位,14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流腮病例突突发发公共公共卫卫生事件生事件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流腮病例疫情分类散发疫情疫情控制措施u隔离传染源隔离传染源l病人隔离治疗,隔离期为自发病后21天。提醒配合采样。u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l散发疫情的消毒由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指导l聚集性疫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次消毒,区CDC消毒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疫情控制措施隔离传染源疫情控制措施u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l20岁以下密切接触者中,5年内没有接种过腮腺炎疫苗,未患过腮腺炎者均应接种MMRl出现1例病例对同班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当2周内发病到达3例及以上,对全校接种l应急接种不考虑疫苗接种时间间隔,3天内完成,接种率应95%疫情控制措施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接种范围u托幼机构、学校出现流腮疫情时,出现1 1例例病例应对同班同班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u当2 2周内发病到达周内发病到达3 3例及以上例及以上,应对全校全校(全园)(全园)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u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病例的分布范围,划定应急接种范围。u应急接种不考虑与其他任何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u接种工作由幼儿园、学校所属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在发现病例后3 3天内完成,接种率天内完成,接种率应应95%95%。疫苗接种范围托幼机构、学校出现流腮疫情时,出现1例病例应对同健康教育u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预防流腮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流腮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u辖区的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和防病知识宣传。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预防流腮策略和03 PART THREE学校处理措施03 PART THREE学校处理措施病例管理(核实、隔离、复课证明)u核实核实病人信息,着重核实发病信息、疫苗接种史及与发病前25天接触史。u病人隔离隔离治疗,隔离期为自发病后21天(不含发病当天),待痊愈后,须持学校学校所在地段医院保健科所在地段医院保健科医生复课证明方可入托、入学。u学校应有专人负责复课证明复课证明的收集及保存。病例管理(核实、隔离、复课证明)核实病人信息,着重核实发病信保护易感人群(统计、通知、组织接种)u按照北京市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接种麻腮风联合疫苗,即1.5岁、6岁免费接种麻腮风联合疫苗各1针,新入学的外地大学一年级学生自费自愿接种1针含流腮成份的疫苗。u2020岁岁以下密切接触者中,凡5 5年内没有接种年内没有接种过流腮疫苗,且未患过流腮者过流腮疫苗,且未患过流腮者均应尽快进行麻腮风联合疫苗应急接种,应急接种采用第一类免费疫苗免费疫苗;除此以外,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接种第二类疫苗。u托幼机构、学校出现流腮疫情时,出现1 1例例病例应对同班同班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当2周内发病到达3 3例及以上例及以上,应对全校(全园)全校(全园)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u接种工作由幼儿园、学校所属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在发现病例后3 3天内天内(含发现当天)完成,接种率应95%95%。保护易感人群(统计、通知、组织接种)按照北京市免疫规划疫苗免切断传播途径u病人所在班或适当范围内人群进行医学观察25天,接触者每天用淡盐水漱口,室内通风换气,做湿式扫除,学校、托幼机构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尤其对假期中有流腮流行病学接触史的学生,应该密切关注。早期发现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在观察期中不接收或转出人员,减少或禁止组织大型聚会活动。u散发疫情的消毒由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指导;聚集性疫情、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次消毒,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此后每日进行消毒至疫情结束。切断传播途径病人所在班或适当范围内人群进行医学观察25天,接开展健康教育u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预防流腮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流腮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对所辖区域的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培训和防病知识宣传。开展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预防流腮策资料收集(聚集、突暴发)u在确定疫情之日,应准备好病例列表备防保科及疾控中心检查,病例列表内容与结案时病例列表内容相同。按照年级、学院及专业统计全校应急接种人员表。准备好自首发至确定疫情之日的晨午检及消毒报告。对学校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学校位置,性质(公办、民办等),占地面积,学校的学院、班级设置,教学楼及宿舍楼设置等。统计各年级老师数及本外地学生数,各宿舍楼学院分布情况及学生人数。尤其应分男女、本外地、是否有腮腺炎疫苗接触史统计病例所在班级及本年级及本专业学生数。u突发:在疫情处置期间,每天按照年级、学院或班级进行应急接种人数统计并逐级上报。在疫情结束后应保证病例汇总表填写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分男女及本外地汇总病例所在班级总人数、发病数、接种人数和应接种人数,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资料收集(聚集、突暴发)在确定疫情之日,应准备好病例列表备防临床诊断病例课件临床诊断病例课件临床诊断病例课件标本采集u散发疫情采集腮腺管口拭子。u聚集性疫情、暴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采集所有病例的血标本及腮腺管口拭子,标本采集率要达到100%。u标本采集有地段防保科负责,但学校应积极配合,尤其是需居家隔离病例,务必在病例返家前联系地段预防保健科采集标本。标本采集散发疫情采集腮腺管口拭子。水痘水痘01 PART ONE基础介绍01 PART ONE基础介绍流行病学基础u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原发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用具传播。传染性较强传染性较强,易感家庭接触者继发感染率在61%-100%之间。u人是唯一传染源,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平均14天。u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u免疫缺陷患者发生水痘时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u易感者接触带状疱疹病人后也可发生水痘。u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发,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发生水痘者极少见。目前,我国尚未将水痘纳入法定传染病报告和管理。流行病学基础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临床表现u免疫功能正常个体发生皮疹前1或2天出现不适及发热等前驱症状。u特征性皮疹是水痘的典型症状,皮疹分批出现,每一批皮疹通常24小时内从斑点进展为丘疹、小水疱、脓疱并最终结痂。u新一批皮损于5-6天后发生,因此病程中可见不同愈合阶段的皮损。皮损伴有瘙痒并皮损伴有瘙痒并可结痂可结痂(尤其出现继发感染时)。u文献表明,健康儿童患病疱疹有250-500个,发热越高,皮疹范围越大,患病时间一般5-7天,皮疹呈中央分布,皮损集中在躯干、头皮及颜面。u免疫功能正常者极少出现二次感染。临床表现免疫功能正常个体发生皮疹前1或2天出现不适及发热等前临床表现u健康儿童患水痘可出现多种少见的皮肤外表现。u皮肤外表现包括肺炎、脑炎、小脑共济失调、关节炎、阑尾炎、肝炎、肾小球肾炎、心包炎和睾丸炎。u儿童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皮肤的继发性细菌感染。葡萄球菌、A族-溶血性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后者感染可致死。u皮疹出现前至皮疹出现后10天均可发生急性小脑共济失调,常变现为躯干共济失调。年龄低于15岁者小脑共济失调发生率为1/4000,预后良好,但仍需要治疗。u水痘脑炎更少见,但预后更差。成人水痘较儿童严重,发热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皮损更多。临床表现健康儿童患水痘可出现多种少见的皮肤外表现。临床表现u妊娠期间水痘可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损害,永久性皮肤瘢痕、四肢发育不全、脉络视网膜炎、小眼畸形、视神经萎缩、白内障、Horner综合征、失明、智力发育迟缓及死胎、婴儿带状疱疹及死亡,妊娠期间母亲及胎儿出现上述情况时临床诊断为先天性水痘综合征。u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患水痘病情更严重,称为进展性水痘。白血病、器官移植者等免疫缺陷者,更容易发生有并发症的重症水痘。临床表现妊娠期间水痘可导致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损害,永久性皮肤瘢02 PART TWO北京市水痘监测方案2017版02 PART TWO北京市水痘监测方案2017监测目的u及时发现水痘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u掌握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u了解水痘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u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水痘疫苗免疫策略措施提供依据。监测目的及时发现水痘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u疑似病例l急性发作且无其它明显原因的播散性(全身性)斑丘样小疱疹,疱疹位置表浅,椭圆形,35mm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为水痘疑似病例。u临床诊断病例l符合疑似病例定义,医疗机构诊断为水痘、但未经实验室证实的病例。u实验室诊断病例l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一个月内未接种过水痘疫苗,血标本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VZVIgM抗体阳性。(2)病原学标本中分离到VZV,或者经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tibody method,DFA)或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到VZV核酸。(3)分别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标本(间隔24周),ELISA方法检测VZVIgG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疑似病例疫情分类u散发疫情l各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u暴发疫情l一周内一周内,同一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发生5 5例及以上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实验室实验室诊断水痘病例。u突发公共卫生事件l一周内,同一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水痘病例。疫情分类散发疫情隔离期及复课证明u水痘病例应隔离治疗,隔离期为自发病至隔离期为自发病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u学生病例应持学校或托幼机构所属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复课证明方可复课。隔离期及复课证明水痘病例应隔离治疗,隔离期为自发病至水痘疱疹应急接种u条件:对于发生疫情的学校、托幼机构,应开展免费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接种对象为未患过水痘、未接种过水痘疫苗且无疫苗接种禁忌的15岁及以下儿童,既往患病史和接种史不详的15岁及以下儿童也应接种。u范围:发生1 1例例病例,全年级或全楼层全年级或全楼层易感儿童作为接种对象,达到5 5例例及以上病例,全校全校易感儿童作为接种对象。u应急接种不考虑疫苗接种时间间隔。u接种工作由幼儿园、学校所属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在发现病例后3天内完成,接种率应95%应急接种条件:对于发生疫情的学校、托幼机构,应开展免费水痘疫03 PART THREE具体措施校医院保健科在水痘高发期间负责督导学校防控措施落实责督导学校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并情况,并上报上报疫情进展情况。疫情进展情况。如有新发疫情,及时与区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科联系。Tel:8970740703 PART THREE具体措施校医院保健科在水病例管理(核实、隔离)u核实病例信息。u患者隔离治疗,隔离期为自发病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u学生病例应持校医院保健科复课证明方可复课。病例管理(核实、隔离)核实病例信息。切断传播途径u学校加强对各班教室(休息室)的开窗通风,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5-30分钟,疫情期间校内停止集体活动,对教室、学生宿舍等公共活动室内做好消毒等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学校加强对各班教室(休息室)的开窗通风,每天不少保护易感人群u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水痘方法就是接种疫苗。u对于发生疫情的幼儿园、学校,应开展免费水痘疫苗应急接种。u应急接种条件应急接种条件:未患过水痘、未接种过水痘疫苗且无疫苗禁忌症的15岁及以下儿童,既往患病史、接种史不详的15岁及以下儿童也应接种。u应急接种范围应急接种范围:发生1例,全年级或全楼层易感儿童作为接种对象,达到5例及以上病例,全校易感儿童为接种对象。u应急接种不考虑疫苗接种时间间隔;u对于其他人群,由于该疫苗属于收费疫苗,建议有条件的未发病学生进行接种。保护易感人群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水痘方法就是接种疫苗。加强监测u加强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监测,由专人负责对学生健康状况(尤其发病集中的宿舍楼、班级)进行观察、询问,及时了解在校学生健康状况及缺勤原因。u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以及疑似病例时,校医院保健科应当及时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加强监测加强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监测,由专人负责对学生健康状况(健康教育u学校应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交流、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呼吸道传染病(尤其水痘)相关预防知识的宣传。u如果水痘疫情还是控制不住,建议学校对发病班级停课三周,因为水痘的潜伏期平均是两周,停课就是让可能已经被感染的学生不再传染给其他的同学。健康教育学校应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信息交流、板报等多种形式对麻疹麻疹01 PART ONE基础介绍01 PART ONE基础介绍流行病学基础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通过咳嗽咳嗽、喷喷嚏嚏、与病人密切接触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分泌物鼻咽分泌物加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呼吸道暴露后,经过10-12天潜伏期,出现前期临床症状。如果皮肤或者黏膜破损后发生暴露,潜伏期可缩短至2-4天。流行病学基础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u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发热、全身乏力、结膜炎、鼻炎和支气管肺炎(如咳嗽),可持续2-4天,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u随后四天内,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6。u病毒暴露14天后,出现红色斑丘疹从头部(耳后、发际线、前额、脸、上颈部)经躯干至四肢,最终在手心脚心出疹。出疹期间持续高热,疹齐热退。u疹前1-2天,颊粘膜处,出现麻疹特有的柯氏斑。临床表现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乏力、结膜炎、鼻炎和支气管柯氏斑柯氏斑出疹出疹出疹出疹出疹出疹并发症发达国家中最常报道的麻疹并发症:中耳炎(7%-9%)肺炎(1%-6%)腹泻(8%)感染后脑炎(1/1000-1/2000)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1/10万)死亡(1-3)5岁以下儿童及20岁以上成人发生重症或死亡的可能性会增加,5岁以下常见较为严重的肺炎,成人则常见急性脑炎。并发症发达国家中最常报道的麻疹并发症:并发症u在发展中国家,麻疹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病死率可达到2%-15%。肺炎肺炎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u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孕妇感染麻疹病毒与胎儿先天畸形有关,但已经证明孕期罹患麻疹可增加流产和胎儿早熟发生的风险,宫内暴露,可导致新生儿麻疹潜伏期较短,病情自中度至重度不等。并发症在发展中国家,麻疹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病死率可达到2%-02 PART TWO北京市昌平区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方案2015版02 PART TWO北京市昌平区麻疹和风疹联合监麻疹、风疹监测病例定义u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麻疹、风疹监测病例定义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疫情分类u散发疫情:各病例间发病时间和地点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u暴发疫情:l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10日内发生日内发生2 2例及以例及以上麻疹监测病例。上麻疹监测病例。l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监测病例。l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u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1周内发生10 例及以上麻疹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疫情分类散发疫情:各病例间发病时间和地点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隔离期u病人隔离至出疹后4天(出疹当天视为第零天),麻疹患者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u麻疹由区疾控中心主管大夫进行流调,流调期间会给予居家隔离通知书,满足隔离期后可凭此证明复课,学校应有专人收集并保存居家隔离通知书。隔离期病人隔离至出疹后4天(出疹当天视为第零天),麻疹患者并应急接种u北京市免疫规划中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为:8 8月龄月龄1 1剂麻风疫苗,剂麻风疫苗,1.51.5岁和岁和6 6岁各岁各1 1剂麻腮风疫苗,外地大一进京新生剂麻腮风疫苗,外地大一进京新生1 1剂麻疹剂麻疹疫苗疫苗。u病例所在班级应立即开展应急接种,同时对校内所有儿童免疫史进行查验并开展查漏补种,校内工作人员也应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u对8月龄-14岁儿童,应尽快开展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查漏补种;对15岁-45岁、5年内未明确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且无明确麻疹病史者,尽快应急接种麻疹疫苗。u3天内疫苗补种率或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应急接种北京市免疫规划中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为:8月龄1剂03 PART THREE具体措施03 PART THREE具体措施病例管理u明确病例在家或学校或医疗机构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为出疹后4 4天天(出疹当天视为第零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14天天。病例管理明确病例在家或学校或医疗机构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为出疹密切接触者定义u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传染期(即发病前(即发病前2 2日至出疹后日至出疹后4 4日)日)内与其有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密切接触者定义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在麻疹病例传染期(即发病前密切接触者管理(统计、通知、追踪)u统计校内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填写表1麻疹/风疹监测病例密切接触者登记表,与学校所在地预防保健科联系配合组织开展应急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u告知接触者医学观察期,若出现发热、皮疹、流鼻涕、咳嗽或结膜炎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密切接触者管理(统计、通知、追踪)统计校内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表1 麻疹/风疹监测病例密切接触者登记表病例信息:姓名_ 性别_ 住址_ 出疹日期_ 调查日期 _月_日 密切接触者调查日期 _月_日地点类型:_ 1.社区(村)2.医疗机构 3.学校 4.托幼机构;5.其他集体单位 名称:_ _ _ 详细地址:_区_镇_街道(村)筛查对象_人,实际接种_人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麻疹/风疹患病史(1.是;2.否;3.不详)与病例关系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剂次数第1剂接种时间最后1剂接种时间5年明确接种过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1.是;2.否)禁忌(1.是;2.否)应接种对象(1.是;2.否)应急接种(1.是;2.否)填表说明:每张表格填写1名麻疹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情况;每例密切接触者填写一行,按调查顺序填写;与病例关系(1.家庭成员;2.同事;3.同学;4.医护人员;5.其他_),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剂次(0.0剂次;1.1剂次;2.2剂次;3.3剂次;4.不详)表1 麻疹/风疹监测病例密切接触者登记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麻疹应急接种u北京市免疫规划中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为:8月龄1剂麻风疫苗,1.51.5岁和岁和6 6岁各岁各1 1剂麻腮风疫苗,外地大一进京新生剂麻腮风疫苗,外地大一进京新生1 1剂麻疹剂麻疹疫苗。疫苗。u病例所在班级应立即开展应急接种,同时对校内所有儿童免疫史进行查验并开展查漏补种,校内工作人员也应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u对8月龄-14岁儿童,应尽快开展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查漏补种;对15岁-45岁、5年内未明确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且无明确麻疹病史者,尽快应急接种麻疹疫苗。u3天内疫苗补种率或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应急接种北京市免疫规划中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为:8月龄1剂切断传播途径u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室内湿式扫除,开开窗通风窗通风使病毒迅速排出室外。u麻疹潜伏期为7-21天(平均10天左右),医学观察期应截至最后1例发病后21天,期间禁止集体活动,减少病毒的传播范围。切断传播途径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室内湿式扫除,开窗通风使病毒主动搜索(缺勤记录)u查阅出勤记录,了解学生或教师缺勤情况及原因,通过晨午检等及早发现既往和续发病例,填写表2麻疹监测病例主动搜索表。u搜索的时间范围应从病例发病日向前推2-3个最长潜伏期。u当发现新的病例时,应相应地扩大搜索的时间范围,直至病例前1个最长潜伏期内无麻疹监测病例。主动搜索(缺勤记录)查阅出勤记录,了解学生或教师缺勤情况及原表2 麻疹监测病例主动搜索表开展主动搜索的地址 _市_区_镇_村(街道)搜索地点类型 1.社区(村)2.医疗机构 3.学校 4.其他集体单位(机关 企业 厂矿 其他_)序号 麻疹监测病例姓名搜索地点类型搜索时间搜索地点的详细地址调查人数是否已报告(1.是;2.否)备注 表2 麻疹监测病例主动搜索表序号 麻疹监测病例姓名搜索地点类开展健康教育u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工呼吸道传染病相关预防知识的宣传。u出现突暴发疫情时,需提供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学校地址、所属性质(公办、民办等)、占地面积、房屋教室设置、院系或班级设置、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户籍等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工呼吸道传染病相关预防知识的宣传风疹风疹01 PART ONE基础介绍01 PART ONE基础介绍流行病学基础u风疹为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u风疹传染源为病人,出疹前后传染性强,胎儿可换先天性风疹,因此患病新生儿也可为传染源。u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持久免疫力。u疫苗使用前,主要感染小年龄儿童,疫苗使用后,疫苗覆盖人群发病降低,成人病例增多,平均年龄增加。u潜伏期14-21天,大多数暴露后14-17天出现皮疹。u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流行病学基础风疹为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为丙类法定报临床症状u暴露后一周内常无症状,在第2周内出现淋巴结肿大,通常发生在枕后和耳后,病毒主要存在于鼻咽部。u第2周后期,病毒进入血液,出现前驱症状,发热(39)、不适和轻度结膜炎。u潜伏期末,面部及颈部出现红色斑丘疹。丘疹常不突出表面,分布细密。皮疹可能很难发现,尤其对皮肤颜色深的病例,日光浴或沐浴后皮疹较为明显。u出诊后第1-3天皮疹开始逐渐褪色,疹后第四天,咽部排毒达到高峰,在随后1-2周咽拭子和尿液可分离出病毒。u皮疹出现前后,出现抗体,抗体出现时,病毒血症消失。u常伴有关节炎和关节痛。临床症状暴露后一周内常无症状,在第2周内出现淋巴结肿大,通常02 PART TWO北京市昌平区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方案2015版02 PART TWO北京市昌平区麻疹和风疹联合监麻疹、风疹监测病例定义u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麻疹、风疹监测病例定义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疫情分类u散发疫情:各病例间发病时间和地点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u暴发疫情: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两周内发生5例及以上风疹监测病例。u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1周内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疫情分类散发疫情:各病例间发病时间和地点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隔离期u隔离时间出疹后4天(出疹当日为第零日),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010天天。u必须持有学校所在地的预防保健科开据的复课证明方可复课。隔离期隔离时间出疹后4天(出疹当日为第零日),并发肺部感染者应急接种u北京市免疫规划中含风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为:8月龄1剂麻风疫苗,1.5岁和6岁各1剂麻腮风疫苗。u对8月龄-14岁儿童,应尽快开展含风疹成分疫苗的查漏补种。u对15岁-45岁、5年内未明确接种过含风疹成分疫苗、且无明确风疹病史者,尽快开展应急接种。u3天内疫苗补种率或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应急接种北京市免疫规划中含风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为:8月龄1剂03 PART THREE具体措施03 PART THREE具体措施病例管理u明确病例在家或学校或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特别是避免与孕妇接触;隔离时间出疹后4天(出疹当日为第零日),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010天天。u 必须持有学校所在地的预防保健科开据的复课证明方可复课。病例管理明确病例在家或学校或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尽量减少与他人应急接种u北京市免疫规划中含风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为:8月龄1剂麻风疫苗,1.5岁和6岁各1剂麻腮风疫苗。u对8月龄-14岁儿童,应尽快开展含风疹成分疫苗的查漏补种。u对15岁-45岁、5年内未明确接种过含风疹成分疫苗、且无明确风疹病史者,尽快开展应急接种。u3天内疫苗补种率或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应急接种北京市免疫规划中含风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为:8月龄1剂u其他密切接触者管理、主动搜索、开展健康教育及突暴发疫情资料收集与麻疹相同。其他密切接触者管理、主动搜索、开展健康教育及突暴发疫情资料收基础介绍方案要求具体措具体措施施1、疾病症状2、并发症3、潜伏期4、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病例及疫疫情分类情分类2、隔离期隔离期3、复课证明4、应急接种应急接种条件条件5、应急接种应急接种范围范围1、病例管病例管理理2、传播途传播途径径3、易感人易感人群群4、健康教健康教育育5、资料收集6、标本采集7、主动搜索基础介绍方案要求具体措施1、疾病症状1、病例及疫情分类1、病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