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抗生素--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0929758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理学--抗生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临床药理学--抗生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临床药理学--抗生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章抗菌药物的第二十章抗菌药物的的临床药理的临床药理1ppt课件概要概要一、概述一、概述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三、细菌的耐药性三、细菌的耐药性四、抗菌药物的分类四、抗菌药物的分类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发展简史抗菌药物的发展简史1877年年Pasteur和和Joubert1928年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发现青霉素1939年年Florey和和Chain制备青霉素制备青霉素1941年青霉素治疗成功年青霉素治疗成功抗生素化疗的新纪元抗生素化疗的新纪元1935年年Domagk第一个磺胺药进入临床试验,开始现代微生物第一个磺胺药进入临床试验,开始现代微生物的药物治疗时代的药物治疗时代3ppt课件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化学治疗药物化学治疗药物化疗指数化疗指数抗菌谱抗菌谱抑菌药抑菌药杀菌药杀菌药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抗菌药物后效应抗菌药物后效应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杀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杀菌效应菌效应-内酰胺酶内酰胺酶-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二重感染二重感染4ppt课件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ANTI-INFECTIVEAGENTS)包括用以治疗各种病原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包括用以治疗各种病原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所致感染的各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种药物。5ppt课件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GENTS)是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能抑制或杀是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包括抗菌药灭病原微生物,包括抗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6ppt课件抗菌药物(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AGENTS)是指对细菌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各种抗生素和人工合是指对细菌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各种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成药物。7ppt课件化学治疗药物化学治疗药物(CHEMOTHERAPEUTICAGENTS)是应用于临床一切具有化学结构的药物的统称。包括抗是应用于临床一切具有化学结构的药物的统称。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肿瘤药。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肿瘤药。8ppt课件化疗指数化疗指数是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的指标。一般可用动物实验是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的指标。一般可用动物实验的的LD50/ED50或者或者LD5/ED95表示,比值越大,毒性越小,表示,比值越大,毒性越小,临床价值越高。临床价值越高。9ppt课件抗菌谱抗菌谱(ANTIBACTERIALSPECTRUM)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10ppt课件抑菌药抑菌药(BACTERIOSTATICDRUGS)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11ppt课件杀菌药杀菌药(BACTERICIDALDRUGS)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细菌的药物。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细菌的药物。12ppt课件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抑菌浓度MIC(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在特定环境下孵育在特定环境下孵育24小时,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小时,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用于定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用于定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13ppt课件最小杀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MBC(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杀死杀死99.9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如果受试药物对供试微生物的如果受试药物对供试微生物的MBC大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32倍的倍的MIC,可判定耐药。可判定耐药。14ppt课件抗菌药物后效应抗菌药物后效应PAE(POSTANTIBIOTICEFFECT)是指细菌与抗生素接触时,当抗生素浓度下降到低于是指细菌与抗生素接触时,当抗生素浓度下降到低于MIC或消失后,细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15ppt课件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杀菌效应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杀菌效应(ANTI-INFECTIVEAGENTS)时间依赖性杀菌效应:药物的杀菌作用与浓度关系不大,只要感染部位的药物时间依赖性杀菌效应:药物的杀菌作用与浓度关系不大,只要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高于浓度高于MIC即可发挥杀菌作用。即可发挥杀菌作用。-间隔给药间隔给药代表药物代表药物:-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剂量依赖性杀菌效应:杀菌效应的增强与药物浓度升高有关。剂量依赖性杀菌效应:杀菌效应的增强与药物浓度升高有关。-单次给药单次给药代表药物代表药物:大环内脂类、喹喏酮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脂类、喹喏酮类、氨基糖甙类16ppt课件-内酰胺酶内酰胺酶有细菌产生,并能破坏许多有细菌产生,并能破坏许多-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17ppt课件-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能抑制能抑制-内酰胺酶的抗生素内酰胺酶的抗生素。18ppt课件二重感染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人体正常寄生的敏感菌株的生长受到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人体正常寄生的敏感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不敏感菌株大量在体内繁殖,从而引起新的感染抑制,不敏感菌株大量在体内繁殖,从而引起新的感染 19ppt课件宿主、药物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宿主、药物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20ppt课件抗菌药物作用机制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作用部位 抗菌药物抑制细胞壁合成 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碳青霉 碳青霉烯类、单环内酰胺类、内酰胺酶 抑制剂、万古霉素、杆菌肽、磷霉素、异烟肼干扰胞浆膜的功能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咪唑类:如酮康唑、氟康唑等抑制蛋白质合成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 林可霉素类、克林霉素类、氟胞嘧啶、甲硝唑、替硝唑类抑制核酸合成 喹诺酮类、利福平、阿糖胞苷、新生霉素、抗病毒药影响叶酸代谢 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21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天天然然青青霉霉素素类类(青青霉霉素素G G、青青霉霉素素V V):主主要要用用于于革革兰兰氏氏阳阳性性细细菌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等感染,是对敏感细菌感染的首选药。和革兰氏阴性球菌等感染,是对敏感细菌感染的首选药。耐耐酶酶半半合合成成青青霉霉素素(苯苯唑唑青青霉霉素素、邻邻氯氯青青霉霉素素):主主要要用用于于对对其其他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不包括他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不包括MRSAMRSA)。)。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苯咪唑青霉素):抗革兰氏阴性活性增强。其中氧哌嗪青霉素、苯咪唑青霉素):抗革兰氏阴性活性增强。其中羟基、磺基、酰脲基青霉素还具有抗绿脓杆菌作用。羟基、磺基、酰脲基青霉素还具有抗绿脓杆菌作用。22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对对G G菌菌作作用用较较第第二二、三三代代为为强强,仅仅对对部部分分G G杆杆菌菌(如如大大肠肠杆杆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有一定活性;奇异变形杆菌等)有一定活性;对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对肾脏有一定毒性。对肾脏有一定毒性。23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对对G G菌,包括多数肠杆菌属细菌具有相当活性;菌,包括多数肠杆菌属细菌具有相当活性;对对内酰胺酶的较稳定;内酰胺酶的较稳定;对绿脓杆菌无效;对绿脓杆菌无效;肾毒性小肾毒性小头孢菌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对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等)头孢菌素(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对厌氧菌(脆弱拟杆菌等)活性强活性强.24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第第三三代代头头孢孢菌菌素素(头头孢孢曲曲松松、头头孢孢噻噻肟肟、头头孢孢羟羟他他啶啶、头头孢孢哌哌酮酮、头孢特仑酯)头孢特仑酯)对对G G菌高效,但对菌高效,但对G G菌活性减弱;菌活性减弱;对对内内酰酰胺胺酶酶高高度度稳稳定定,对对耐耐药药G G菌菌和和G G(第第一一、二二代代头头孢孢菌菌素无效者)仍有效;素无效者)仍有效;部部分分品品种种(头头孢孢他他啶啶、头头孢孢哌哌酮酮等等)对对绿绿脓脓杆杆菌菌等等假假单单胞胞菌菌有有良良好的抗菌活性;好的抗菌活性;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作用差;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作用差;对肾脏基本无毒性。对肾脏基本无毒性。25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胺、头孢吡肟、拉氧头孢)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胺、头孢吡肟、拉氧头孢)抗菌谱比第三代头孢菌素更广,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作用增强;抗菌谱比第三代头孢菌素更广,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作用增强;对多种对多种内酰胺酶稳定内酰胺酶稳定对细菌细胞穿透性更强。对细菌细胞穿透性更强。26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其他其他内酰胺抗生素和内酰胺抗生素和内酰胺酶抑制剂单胺菌素(氨曲南)内酰胺酶抑制剂单胺菌素(氨曲南)对对G G菌(包括绿脓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菌(包括绿脓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对G G菌和厌氧菌无效;菌和厌氧菌无效;对大多数对大多数内酰胺酶稳定;内酰胺酶稳定;对部分难治性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疗效良好;对部分难治性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疗效良好;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3030),组织分布广;),组织分布广;与青霉素无交叉过敏。与青霉素无交叉过敏。27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碳青霉烯类(泰能、美平)碳青霉烯类(泰能、美平)抗抗菌菌谱谱特特广广,对对G G菌菌和和G G菌菌(包包括括肠肠球球菌菌、假假单单胞胞菌菌等等)和和厌厌氧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各种对各种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无交叉耐药性;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无交叉耐药性;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2020),),与青霉素无交叉过敏。与青霉素无交叉过敏。28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该类药物本身仅有微弱的抗活性,主要与对该类药物本身仅有微弱的抗活性,主要与对内酰内酰胺酶不稳定的抗生素联用,保护抗生素免受酶的破坏,胺酶不稳定的抗生素联用,保护抗生素免受酶的破坏,提高抗菌活性,而用于耐药菌感染。提高抗菌活性,而用于耐药菌感染。29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氨氨基基糖糖甙甙类类(链链霉霉素素、庆庆大大霉霉素素、妥妥布布霉霉素素、卡卡那那霉霉素素、奈奈替替米米星、依替米星、核糖霉素)星、依替米星、核糖霉素)抗抗菌菌谱谱较较广广,对对许许多多G G菌菌,G G菌菌具具有有较较强强的的杀杀菌菌作作用用,但但对对链链球球菌菌作作用用较差,对厌氧菌无效;较差,对厌氧菌无效;一一些些种种类类(如如庆庆大大霉霉素素,丁丁胺胺卡卡那那霉霉素素,妥妥布布霉霉素素等等)具具有有抗抗绿绿脓脓杆杆菌菌作作用;用;蛋白结合率低,组织内浓度高;蛋白结合率低,组织内浓度高;可可逐逐渐渐产产生生耐耐药药性性,同同类类之之间间可可有有交交叉叉耐耐药药,停停用用一一段段时时间间后后细细菌菌的的耐耐药药可消失;可消失;对第八对颅神经和肾脏毒性较大。对第八对颅神经和肾脏毒性较大。30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广谱,抗菌作用强,对广谱,抗菌作用强,对G-G-菌作用强于菌作用强于G G菌;菌;脑脑脊脊液液浓浓度度高高,可可用用于于G G菌菌(如如脑脑膜膜炎炎球球菌菌,流流感感嗜嗜血血杆杆菌菌等等)所所致致脑脑膜炎以及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脑脓肿等;膜炎以及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脑脓肿等;对厌氧菌高效,可用于严重厌氧菌感染(如腹腔、盆腔感染等);对厌氧菌高效,可用于严重厌氧菌感染(如腹腔、盆腔感染等);可用于伤寒、副伤寒和斑疹伤寒的治疗;可用于伤寒、副伤寒和斑疹伤寒的治疗;眼房水及玻璃体内浓度高,可治疗细菌性眼内感染;眼房水及玻璃体内浓度高,可治疗细菌性眼内感染;因因其其可可能能造造成成造造血血系系统统严严重重抑抑制制,临临床床应应严严格格掌掌握握适适应应症症,通通常常不不用用于于普普通感染和预防性用药。通感染和预防性用药。31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抗菌谱似青霉素而略广,主要用于抗菌谱似青霉素而略广,主要用于G G菌和菌和G-G-球菌感染;球菌感染;对青霉素耐药金葡菌(非对青霉素耐药金葡菌(非MRSAMRSA)有效有效为治疗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感染首选药物;为治疗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感染首选药物;毒副作用少,可安全地用于妊娠,哺乳期妇女和小儿患者;毒副作用少,可安全地用于妊娠,哺乳期妇女和小儿患者;常作为对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药物。常作为对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药物。32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林可霉素(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林可霉素(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仿而稍窄,主要抗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仿而稍窄,主要抗G G菌感染;菌感染;骨组织浓度高,对金葡菌所致骨髓炎等有良好疗效;骨组织浓度高,对金葡菌所致骨髓炎等有良好疗效;对厌氧菌作用较强(尤其氯林可霉素),可用于厌氧菌感染;对厌氧菌作用较强(尤其氯林可霉素),可用于厌氧菌感染;可致严重伪膜性肠炎,老年及腹部手术患者尤易发生,不宜长期可致严重伪膜性肠炎,老年及腹部手术患者尤易发生,不宜长期用药和作为术后感染的预防应用。用药和作为术后感染的预防应用。33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多多肽肽类类(多多粘粘霉霉素素、万万古古霉霉素素、去去甲甲万万古古霉霉素素、杆杆菌菌肽肽、替替考考拉拉丁)丁)抗菌谱窄,抗菌作用强,属杀菌剂;抗菌谱窄,抗菌作用强,属杀菌剂;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它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性;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与其它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性;毒性较大,主要是肾脏和神经系统毒性,一般不首选使用;毒性较大,主要是肾脏和神经系统毒性,一般不首选使用;主要用于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感染;主要用于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感染;常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一般不作首选药,适应症较严格。常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一般不作首选药,适应症较严格。34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磺胺药(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药(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抗菌谱广,对抗菌谱广,对G G菌和菌和G-G-菌有抗菌作用;菌有抗菌作用;口服吸收迅速,能有效深入多种组织机体液,包括透过血脑屏障;口服吸收迅速,能有效深入多种组织机体液,包括透过血脑屏障;性质稳定,不宜变质;性质稳定,不宜变质;肾脏损害和过敏反应为主要毒副反应;肾脏损害和过敏反应为主要毒副反应;细细菌菌易易产产生生耐耐药药性性,常常与与甲甲氧氧苄苄胺胺嘧嘧啶啶(TMPTMP)合合用用,以以增增强强抗抗菌菌效力,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效力,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35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喹喹诺诺酮酮类类(吡吡哌哌酸酸、诺诺氟氟沙沙星星、环环丙丙沙沙星星、氧氧氟氟沙沙星星、左左氧氧氟氟沙沙星、司帕沙星、依诺沙星)星、司帕沙星、依诺沙星)抗抗菌菌谱谱广广,抗抗菌菌活活性性强强,对对G-G-菌菌作作用用较较G G菌菌强强,可可用用于于耐耐药药G G杆杆菌,包括绿脓杆菌等感染;菌,包括绿脓杆菌等感染;各种组织内和细胞内药物浓度高;各种组织内和细胞内药物浓度高;支气管分泌液、前列腺液、胆汁和尿中浓度较高;支气管分泌液、前列腺液、胆汁和尿中浓度较高;毒副作用少;毒副作用少;孕妇和骨骼发育为完全的儿童(孕妇和骨骼发育为完全的儿童(1616岁以下)不宜用;岁以下)不宜用;国内大肠杆菌耐药率普遍在国内大肠杆菌耐药率普遍在5050以上。以上。36ppt课件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抗菌谱较广,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均有抗菌作用;抗菌谱较广,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不适用于全身感染;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不适用于全身感染;尿及肠道中浓度高,主要用于泌尿系感染和肠道感染;尿及肠道中浓度高,主要用于泌尿系感染和肠道感染;过敏反应和神经炎为主要毒副反应。过敏反应和神经炎为主要毒副反应。37ppt课件药物分布对抗菌药作用的影响药物分布对抗菌药作用的影响血浆与组织蛋白结合对抗菌药物生物活性的影响:只有游离血浆与组织蛋白结合对抗菌药物生物活性的影响:只有游离的药物才有抗菌活性,因此蛋白结合程度可影响抗菌活性;的药物才有抗菌活性,因此蛋白结合程度可影响抗菌活性;骨组织分布: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氟喹诺酮类的大多数品骨组织分布:克林霉素、林可霉素、氟喹诺酮类的大多数品种在骨组织中可达到杀菌浓度;而大多数抗菌药的骨浓度均种在骨组织中可达到杀菌浓度;而大多数抗菌药的骨浓度均较低;较低;脑脊液分布:大多数抗菌药的脑脊液浓度低,但氯霉素、磺脑脊液分布:大多数抗菌药的脑脊液浓度低,但氯霉素、磺胺类、异烟肼、甲硝唑在脑脊液可达到有效浓度,青霉素类、胺类、异烟肼、甲硝唑在脑脊液可达到有效浓度,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在脑膜有炎症时,在脑脊液中可达抑菌或杀菌头孢菌素类等在脑膜有炎症时,在脑脊液中可达抑菌或杀菌水平水平 38ppt课件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微生物的一种天然抗生现象。解决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微生物的一种天然抗生现象。解决细菌耐药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开发抗生素,因为许多细菌耐细菌耐药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开发抗生素,因为许多细菌耐药性是在和抗生素接触过程中产生的。药性是在和抗生素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耐药菌增长率,有效重要影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耐药菌增长率,有效控制耐药菌感染、减少耐药菌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发病控制耐药菌感染、减少耐药菌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以及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率和病死率以及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39ppt课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产生灭活酶,分为水解酶(各种产生灭活酶,分为水解酶(各种内酰胺酶)与合成酶内酰胺酶)与合成酶(氨基苷类钝化酶类);(氨基苷类钝化酶类);改变靶位结构,包括改变靶蛋白,使其与抗生素的亲和改变靶位结构,包括改变靶蛋白,使其与抗生素的亲和力降低;增加靶蛋白的数量,在药物存在的同时又足够力降低;增加靶蛋白的数量,在药物存在的同时又足够的靶蛋白可以维持细菌的形态和功能;新合成敏感菌所的靶蛋白可以维持细菌的形态和功能;新合成敏感菌所没有的、功能正常的、与抗生素亲和力低的靶蛋白。没有的、功能正常的、与抗生素亲和力低的靶蛋白。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抗生素透入细胞外膜可由亲水性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抗生素透入细胞外膜可由亲水性的非特异性通道蛋白介导,如其含量减少或丢失,导致的非特异性通道蛋白介导,如其含量减少或丢失,导致药物透入减少;药物透入减少;外排作用:细菌主动外排系统可将药物自胞内排至胞外,外排作用:细菌主动外排系统可将药物自胞内排至胞外,使药物达到作用靶位的量明显减少,不足以发挥抗菌作使药物达到作用靶位的量明显减少,不足以发挥抗菌作用。用。40ppt课件耐药菌发展趋势:耐药菌发展趋势:MRSA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505080%80%19611961年首次报道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年首次报道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到),到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MRSAMRSA已在全世界的许多医院流行。在一些亚已在全世界的许多医院流行。在一些亚洲国家,洲国家,70%-80%70%-8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MRSAMRSA。由于由于MRSAMRSA在全在全球范围的大量出现,迫使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糖肽类抗生球范围的大量出现,迫使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糖肽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多,而这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最终素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多,而这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最终导致导致2020世纪末出现对糖肽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甚至耐药的金世纪末出现对糖肽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甚至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葡萄球菌(GISAGISA和和GRSAGRSA)。)。41ppt课件VRE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5%-7%5%-7%肠球菌出现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氨苄西林的高水平耐药及肠球菌出现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氨苄西林的高水平耐药及对万古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耐药,已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威胁。耐万古霉素已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威胁。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的肠球菌(VREVRE)自)自19871987年首次报道以来,已成为重要的院内年首次报道以来,已成为重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感染致病菌。至至19891989年为止,几乎所有从血液中分离到的肠球菌都对万古年为止,几乎所有从血液中分离到的肠球菌都对万古霉素敏感,但到了霉素敏感,但到了20002000年,肠球菌南药菌株的比例上升到年,肠球菌南药菌株的比例上升到25.9%25.9%。美国: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由美国: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由19951995年的上升到年的上升到19971997年的年的49%49%。引起尿路、瓣膜、血液感染、耐药株死亡率引起尿路、瓣膜、血液感染、耐药株死亡率68.9%68.9%。42ppt课件VRSAV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19971997年日本报道了一株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年日本报道了一株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MICMIC8g/ml)8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VISA)。到)。到20022002年为止,年为止,世界范围内有世界范围内有1111个国家共个国家共2424例例VISAVISA感染的报道。感染的报道。20022002年美国年美国CDCCDC报道了两株对万古霉素高水平耐药(报道了两株对万古霉素高水平耐药(MICMIC32g/ml)32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VRSA),),可以预料在今可以预料在今后几年里,葡萄球菌对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将更为普遍。后几年里,葡萄球菌对糖肽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将更为普遍。43ppt课件超广谱超广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ESBLESBL)定义:超广谱定义:超广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ESBLESBL)是一类能水解青霉素类、是一类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的酶,并能诱导细菌对这类抗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的酶,并能诱导细菌对这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生素产生耐药历史:历史:19831983年德国首次发现,年德国首次发现,19851985年法国首次报导年法国首次报导目前,世界各地均有暴发流行的报导目前,世界各地均有暴发流行的报导研究表明:广谱研究表明:广谱-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头孢他啶的滥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头孢他啶的滥用常造成用常造成ESBLESBL菌感染暴发。感染的暴发与头孢他啶的消耗菌感染暴发。感染的暴发与头孢他啶的消耗量成正比,而限制头孢他啶使用可减少量成正比,而限制头孢他啶使用可减少ESBLESBL菌的流行菌的流行.治治 疗: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疗:治疗困难、死亡率高 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泰能、有效泰能、有效44ppt课件抗抗感染药物分类感染药物分类青霉素青霉素头孢烯类头孢烯类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烯类头霉烯类-内酰胺类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单环单环-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内酰胺抑制剂及复方制剂内酰胺抑制剂及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抗生素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多肽类多肽类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其他抗菌药其他抗菌药喹诺酮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硝咪唑类合成抗细菌药合成抗细菌药磺胺类磺胺类呋喃类呋喃类抗真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合成抗真菌药合成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病毒药抗原虫药抗原虫药45ppt课件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钠盐甙钾盐天然青霉素:青霉素钠盐甙钾盐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邻氯西林)、双氯西林(邻氯西林)、双氯西林广谱氨基青霉素:广谱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广谱羟苄青霉素:广谱羟苄青霉素:羟苄西林羟苄西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广谱磺基青霉素:广谱磺基青霉素:磺苄西林磺苄西林广谱酰脲类青霉素:呋苄西林广谱酰脲类青霉素:呋苄西林阿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美洛西林青青霉霉素素类类46ppt课件 1代代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2代代头孢呋辛头孢呋辛3代代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曲松4代代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头头孢孢菌菌素素类类47ppt课件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西司他丁(泰能)美罗培南(美平)美罗培南(美平)帕尼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克倍宁)倍他米隆(克倍宁)单环单环-内酰胺类:氨曲南(君刻单)内酰胺类:氨曲南(君刻单)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烯类:氟氧头孢头孢烯类:氟氧头孢-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1.羟氨苄西林羟氨苄西林/棒酸棒酸2.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棒酸3.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舒巴坦4.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舒巴坦5.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他唑巴坦非非典典型型-内内酰酰胺胺类类48ppt课件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抗菌药物各种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抗菌药物各种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程度随剂量和疗程延长而增加。严重程度随剂量和疗程延长而增加。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主要表现在肾、神经系统、肝、血液、胃肠道、给药局部等方面。胃肠道、给药局部等方面。49ppt课件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肾毒性肾毒性大多数经肾脏排泄,大多数经肾脏排泄,肾小管中药物浓度较血中更高。肾小管中药物浓度较血中更高。严重肾小管坏死。有的表现免疫反应性间质性肾炎。严重肾小管坏死。有的表现免疫反应性间质性肾炎。氨基糖苷与肾皮质特殊亲和力,皮质中浓度是血中氨基糖苷与肾皮质特殊亲和力,皮质中浓度是血中5-205-20倍;倍;SMSM庆大霉素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妥布霉素 阿米卡星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奈替米星 磺胺类:尿中形成结晶,引起梗阻伴肾病;磺胺类:尿中形成结晶,引起梗阻伴肾病;RFPRFP: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肾炎;万古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肾毒性明显增加。万古霉素与庆大霉素合用肾毒性明显增加。50ppt课件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神经精神系统神经精神系统青霉素脑病:是对脑皮质直接作用发生毒性反应。青霉素脑病:是对脑皮质直接作用发生毒性反应。用药后用药后20-72h,最快最快8h,迟则迟则9天。天。细胞外浓度细胞外浓度8-10u/ml,可诱发癫痫。可诱发癫痫。头孢唑啉、头孢噻啶:在肾功能不全病人出现惊厥等。头孢唑啉、头孢噻啶:在肾功能不全病人出现惊厥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老年人慎用,因为易通过血脑屏障,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老年人慎用,因为易通过血脑屏障,出现多动、自言自语、幻视、幻听等。出现多动、自言自语、幻视、幻听等。甲硝唑:共济失调。甲硝唑:共济失调。SIM、INH、EMB: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万古霉素:有一定耳毒性。万古霉素:有一定耳毒性。氨基糖苷类:前庭功能、听力损害。氨基糖苷类:前庭功能、听力损害。亚胺培南:每日亚胺培南:每日4g,可出现惊厥。可出现惊厥。51ppt课件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肝毒性肝毒性对肝脏直接毒性刺激对肝脏直接毒性刺激或过敏反应或过敏反应或影响酶的代谢或影响酶的代谢红霉素红霉素肝毒性强肝毒性强PEA、INH、RFP肝毒性药物肝毒性药物52ppt课件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血液系统血液系统阿莫西林阿莫西林RFP白细胞白细胞氨苄西林氨苄西林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减少减少SM两性霉素两性霉素B血小板血小板妥布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氯霉素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53ppt课件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胃肠道胃肠道四环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大环内酯类引起恶心、呕吐、腹泻54ppt课件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局部局部青霉素:肌注部位硬结形成。青霉素:肌注部位硬结形成。红霉素:血栓性静脉炎红霉素:血栓性静脉炎。55ppt课件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他其他1、对牙齿的影响:四环素类。、对牙齿的影响:四环素类。2、灰婴综合征:早产儿、新生儿应用氯霉素。、灰婴综合征:早产儿、新生儿应用氯霉素。3、颅内压升高:婴幼儿应用四环素类。、颅内压升高:婴幼儿应用四环素类。4、不纯制剂的发热反应:两性霉素、不纯制剂的发热反应:两性霉素B。5、心脏的损害:两性霉素心脏的损害:两性霉素B和和万古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青霉素。6、赫氏反应:治疗梅毒。、赫氏反应:治疗梅毒。7、戒酒硫样反应:见于头孢菌素,、戒酒硫样反应:见于头孢菌素,表现表现Bp上升,心率加快,颜面潮红。上升,心率加快,颜面潮红。56ppt课件抗生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抗生素引起的变态反应1.1.过敏休克:青霉素最常见,主要为过敏休克:青霉素最常见,主要为I I型变态反应,也可有型变态反应,也可有IIIIII型型 血清样反应。血清样反应。IVIV型接触性皮炎。型接触性皮炎。2.2.药物热:用药后一般药物热:用药后一般7-127-12天,短者天,短者1 1天,表现驰张或稽留热。天,表现驰张或稽留热。表现:应用抗菌药物后感染控制,体温下降后再上升;表现:应用抗菌药物后感染控制,体温下降后再上升;原感染的的发热未控制,应用抗菌药物后体温较前更高;原感染的的发热未控制,应用抗菌药物后体温较前更高;发热不能用原感染解释,又无继发感染,一般状况良好;发热不能用原感染解释,又无继发感染,一般状况良好;皮疹、嗜酸细胞增多等,停药后体温下降或迅速消退。皮疹、嗜酸细胞增多等,停药后体温下降或迅速消退。3.3.感光反应:表现为日光照射后灼伤感,暴露处红、肿、热、痛、水泡。感光反应:表现为日光照射后灼伤感,暴露处红、肿、热、痛、水泡。常见: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常见: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4.4.皮疹皮疹57ppt课件抗菌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抗菌药物引起的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又称菌群交替症。因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后敏感细菌受到抵制,而未被因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后敏感细菌受到抵制,而未被抑制者大量繁殖,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因被抑制细菌抑制者大量繁殖,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因被抑制细菌及外来细菌导致二重感染也可称菌群交替。及外来细菌导致二重感染也可称菌群交替。常见致病菌为常见致病菌为G-杆菌、真菌、葡萄球菌属。杆菌、真菌、葡萄球菌属。抗生素相关肠炎抗生素相关肠炎58ppt课件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系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系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细菌和药物,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细菌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种不良反应的发生。59ppt课件医院感染的病原特征医院感染的病原特征90%为机会致病菌。多重耐药、随年代变化。为机会致病菌。多重耐药、随年代变化。1993-1996年:我国医院感染的年:我国医院感染的26114株病原菌中株病原菌中以以G-菌为最多(菌为最多(55.53%););其次为其次为G+菌(菌(26.74%););第三位是真菌;第三位是真菌;厌氧菌(厌氧菌(1.24%)和病毒()和病毒(0.75%)较少。)较少。机会致病菌占机会致病菌占94.24%,前三位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前三位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0ppt课件 医院感染病原菌变化趋势医院感染病原菌变化趋势医院感染病原菌变化趋势医院感染病原菌变化趋势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抗生素应用抗生素应用抗生素应用抗生素应用 病原变迁病原变迁病原变迁病原变迁 50 50 50 50 青霉素青霉素青霉素青霉素 金葡菌金葡菌金葡菌金葡菌 70 70 70 70 新型青霉素新型青霉素新型青霉素新型青霉素 G G G G-菌菌菌菌为主为主为主为主 MRSAMRSAMRSAMRSA增多增多增多增多 氨基糖甙类氨基糖甙类氨基糖甙类氨基糖甙类 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 新型青霉素新型青霉素新型青霉素新型青霉素 一、二代头孢菌素一、二代头孢菌素一、二代头孢菌素一、二代头孢菌素 沙雷菌沙雷菌沙雷菌沙雷菌 不动杆菌不动杆菌不动杆菌不动杆菌 80 80 80 80 三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 G G G G+菌耐药球菌菌耐药球菌菌耐药球菌菌耐药球菌 真菌真菌真菌真菌 90 MRSA90 MRSA90 MRSA90 MRSA、VREVREVREVRE、PRSPPRSPPRSPPRSP、多耐结核菌多耐结核菌多耐结核菌多耐结核菌与抗生素的应用有关。抗生素应用以前,医院病原菌以化脓与抗生素的应用有关。抗生素应用以前,医院病原菌以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多。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多。61ppt课件日趋增多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临床意义日趋增多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临床意义MRCNS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 对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SA 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医院感染病原菌变化趋势医院感染病原菌变化趋势 由毒力高的药物由毒力高的药物敏感株向毒力低的多重耐药株发展。敏感株向毒力低的多重耐药株发展。62ppt课件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的基本原则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的基本原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选用抗菌药;按照药物抗菌作用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按照药物抗菌作用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抗菌药的联合应用药有明确的指征;抗菌药的联合应用药有明确的指征;综合患者病情、病原种类及抗菌特点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综合患者病情、病原种类及抗菌特点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63ppt课件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四种结果:四种结果:协同:两种抗菌药使用的效果较两药相加时更强协同:两种抗菌药使用的效果较两药相加时更强累加:两药效果之和累加:两药效果之和无关:不超过其中较强者无关:不超过其中较强者拮抗:较其中较强者单独应用的效果还差拮抗:较其中较强者单独应用的效果还差64ppt课件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抗菌药物按其对细菌的作用可分四大类抗菌药物按其对细菌的作用可分四大类:(1)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2)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多年菌素类、喹诺酮类)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多年菌素类、喹诺酮类(3)速效抑制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速效抑制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4)慢效抑制剂:磺胺类)慢效抑制剂:磺胺类各类抗菌药合用的可能效果各类抗菌药合用的可能效果:(1)()(2)协同;协同;(1)()(3)拮抗拮抗(3)()(4)累加;累加;(1)()(4)无关或累加无关或累加65ppt课件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抗菌药物的联合治疗联合疗法的适应征:联合疗法的适应征:1、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3、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细菌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细菌感染4、较长时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者、较长时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者66ppt课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基本原则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尤其在普通感冒、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尤其在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肿瘤,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外科手术预防用药:a.清洁手术一般不需预防用抗菌药;清洁手术一般不需预防用抗菌药;b.清洁清洁-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可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可能污染手术野,故需预防用抗菌药;能污染手术野,故需预防用抗菌药;c.污染手术污染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需预防用抗菌药;d.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的选择按照预防目的而定,抗菌药有效覆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的选择按照预防目的而定,抗菌药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小时。67ppt课件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的使用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的使用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抗菌药(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四环素等),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如四环素等),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调整给药方案(如剂量,给药间隔等);剂量,给药间隔等);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等,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选用无肾毒性或肾毒性低的抗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在人体内排出途径,根据患者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及抗菌药在人体内排出途径,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调整给药剂量及方法。68ppt课件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的使用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的使用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清除明显减少,但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清除明显减少,但无明显毒性,可谨慎应用;无明显毒性,可谨慎应用;主要或由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的药物,如氯霉素、主要或由相当量经肝脏清除或代谢的药物,如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清除减少,并可发生毒性反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清除减少,并可发生毒性反应,应避免使用;应,应避免使用;经肝、肾两途径清除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经肝、肾两途径清除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者尤为明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同时有肾功能减退者尤为明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需减量应用;显,但药物本身的毒性不大,需减量应用;主要由肾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类,不需调整剂量。主要由肾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类,不需调整剂量。69ppt课件小节小节致病菌可以对所有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致病菌可以对所有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即使是结构全新的抗生素,也会有相应的耐药即使是结构全新的抗生素,也会有相应的耐药菌的产生,只是一个时间性问题。菌的产生,只是一个时间性问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控制,一方面依赖新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控制,一方面依赖新抗菌药物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推出与实抗菌药物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推出与实施严格控制感染的全球性战略措施,以仅现有施严格控制感染的全球性战略措施,以仅现有药物合理使用,不仅可以延长抗菌药物的应用药物合理使用,不仅可以延长抗菌药物的应用寿命,也可以带来敏感菌重新出现。寿命,也可以带来敏感菌重新出现。70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