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的特征和诊断--颈椎病基本知识--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0929468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8.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的特征和诊断--颈椎病基本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临床的特征和诊断--颈椎病基本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临床的特征和诊断--颈椎病基本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椎病基本知识1ppt课件第一部分 解剖学基础知识 一一.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细胞及其间质细胞及其间质 组织组织 器官器官 系统系统 四种组织:四种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八大系统及感受器:八大系统及感受器: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感受器。及感受器。构成人体的构成人体的 基本单位:基本单位:2ppt课件二二.解剖学姿势及人体的轴和面解剖学姿势及人体的轴和面1.1.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及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及足尖向前。这种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这种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2.2.人体的轴和面:人体的轴和面:人体的轴:垂直轴、额状轴、矢状轴人体的轴:垂直轴、额状轴、矢状轴 人体的面:横切面、额状面、矢状面人体的面:横切面、额状面、矢状面 3ppt课件 三三.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 分组成,具有运动、保护和支持等机能。分组成,具有运动、保护和支持等机能。运动过程中,骨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运动过程中,骨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为动力,在神经系统的调解下,肌肉收肌肉为动力,在神经系统的调解下,肌肉收缩与舒张,牵动着骨骼,产生各种运动。缩与舒张,牵动着骨骼,产生各种运动。4ppt课件5ppt课件6ppt课件人体全身骨骼人体全身骨骼一、躯干骨 脊柱骨:26块 肋骨:24块 胸骨:1块二、颅骨三、四肢骨 脑颅骨:8块 面颅骨:15块 听骨:6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7ppt课件四四.骨骼基本知识骨骼基本知识1.1.骨的数目及形态:骨的数目及形态:206206块,分为躯干骨、颅骨、四肢骨。块,分为躯干骨、颅骨、四肢骨。长骨:如尺骨、桡骨、胫骨、腓骨、股骨长骨:如尺骨、桡骨、胫骨、腓骨、股骨 短骨:如跗骨、腕骨短骨:如跗骨、腕骨 扁骨:如颅盖各骨、肋骨、肩胛骨扁骨:如颅盖各骨、肋骨、肩胛骨 不规则骨:如椎骨、某些颅骨不规则骨:如椎骨、某些颅骨2.2.骨的构造:骨的构造: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质:骨松质、骨密质 骨髓:红骨髓、黄骨髓骨髓:红骨髓、黄骨髓 骨膜:骨外膜(有神经、血管)、骨内膜骨膜:骨外膜(有神经、血管)、骨内膜 血管、神经、淋巴等。血管、神经、淋巴等。8ppt课件足骨:跗骨、跖骨、趾骨(短骨)骨的形态1股骨(长骨)9ppt课件肩胛骨(不规则骨)椎骨(不规则骨)手摸肩胛骨骨的形态210ppt课件骨的构造111ppt课件骨的构造212ppt课件3.3.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 有机物:骨胶原纤维、粘多糖蛋白(硫酸有机物:骨胶原纤维、粘多糖蛋白(硫酸 软骨素、硫酸胶质、透明质酸)。软骨素、硫酸胶质、透明质酸)。韧性和弹性韧性和弹性 无机物:碱性磷酸钙、碳酸钙、氟化钙、无机物:碱性磷酸钙、碳酸钙、氟化钙、氯化钙。氯化钙。硬度硬度4.4.骨的生长发育骨的生长发育 成骨细胞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破骨细胞 (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的统一体)13ppt课件5.5.骨连结骨连结 全身的全身的骨块骨块互相连接成互相连接成骨骼骨骼。直接连接:如颅骨间的缝(借致密接缔组织直接连接:如颅骨间的缝(借致密接缔组织 连接)、椎体之间的连接(以椎间盘借连接)、椎体之间的连接(以椎间盘借 软骨连接)。软骨连接)。间接连接:即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间接连接:即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 节腔构成)。节腔构成)。14ppt课件15ppt课件骨连接16ppt课件17ppt课件五五.脊柱及椎骨脊柱及椎骨 一.组成:颈椎7块、胸椎12块、腰 椎5块、骶椎5块 1块、尾椎4 块 1块。二.结构特点:四个生理弯曲(弹 性),上细下粗、骶椎以下渐 细(承重)三.椎管、椎间孔、棘突:四.椎骨之间的连接:1.连接5个:2.韧带:18ppt课件脊柱侧面观19ppt课件腰椎20ppt课件21ppt课件胸廓胸椎22ppt课件骶骨及尾骨23ppt课件寰椎:第一颈椎第二颈椎枢椎:颈椎颈椎的关节:寰齿关节、钩椎关节(胸腰段无)、关节突关节齿状突钩椎关节处横突孔椎孔24ppt课件脊柱的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颈部为项韧带)25ppt课件26ppt课件第二部分 颈椎病 一.颈椎病的概念:颈椎病从词义看应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即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27ppt课件二.颈椎病的病因(发病机理)1.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发生和发展的最基本原因。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隙狭窄关节囊、韧带松弛脊柱活动稳 定性下降刺激或压迫脊髓、血管、神经:颈椎病锥体、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前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等变性、增生、钙化28ppt课件2.损伤:急性损伤:可使原已退变的颈椎和椎间盘损害加重而诱发颈椎病;慢性损伤:对已退变的颈椎加速其退变过程而提前出现症状。3.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是指在胚胎或发育过程中椎弓根过短,使椎管矢状径小于正常(1416cm)。在此基础上,即使退行性变化比较轻,也可出现压迫症状而发病。4.其他原因:如风寒湿冷可使颈部肌肉痉挛而诱发加重颈椎病的症状。29ppt课件30ppt课件三.分型及临床表现1.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约5060%)A.发病机制:是由于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B.临床表现:.疼痛: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放射;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创患肢可发 生剧烈的闪电样剧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 头试验)。.皮肤麻木、过敏感:.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31ppt课件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 32ppt课件2.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率约1015%)A.发病机制:中央后突之髓核、椎体后缘骨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压迫脊髓所致。B.临床表现:.疼痛不明显;.最先出现的症状为四肢乏力,行走、持物 不稳;.脊髓损害表现;.随病情加重出现上运动神经源性瘫痪。33ppt课件34ppt课件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A.发病机制:本型的发病机制 尚不太清楚。一般认为颈椎各种结构病变的刺激通过脊髓反射或脑脊髓反射而发生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B.临床表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或偏头痛,头晕特别在头转动时加重,有时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瞳孔扩大或缩小;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痛和血压升高;头颈及上肢出汗异常以及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交感神经抑制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35ppt课件36ppt课件交感神经系统37ppt课件4.椎动脉型颈椎病 A.发病机制:颈椎横突孔增生狭窄、上关节突明显增生肥大直接刺激压迫椎动脉;颈椎退变后稳定性降低,在颈部活动时椎间关节产生过度移动而牵拉椎动脉;颈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椎动脉痉挛。原有动脉硬化更易发生此病。38ppt课件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椎动脉及颈总动脉39ppt课件B.临床表现:眩晕:为本型的主要症状,表现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眩晕,头部活动可诱发加重;头疼:供血不足引起的侧支循环代偿型扩张所致;视觉障碍:突发性弱视或失明、复视,短期内自动恢复。为神经核缺血所致;猝倒:头部突然旋转或屈伸时突然倒地再站起即可继续正常活动。为椎动脉受到刺激突然痉挛引起;其他: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障碍,以及精神症状。40ppt课件41ppt课件 其他类型:颈型、复合型(xx型伴xx型)、食管型颈椎病四.诊断及鉴别诊断:1.一般诊断:病史、体检、神经系统检查、X光片;2.辅助诊断:脊髓造影、椎动脉造影CT、MRI、核医学检查。3.鉴别诊断:肩周炎腕管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症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颈神经根肿瘤。42ppt课件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颌枕带牵引:适用于脊髓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颈托和颈围:限制颈椎过渡活动。推拿按摩:注意手法轻柔不宜次数过多,否则反而会增加损伤,甚至造成颈椎脱位并发四肢瘫痪。理疗:加速炎性水肿消退,松弛肌肉。自我保健疗法:改变姿势、适当活动、适当枕头平板床。药物治疗:注意目前尚无颈椎病的特效药物。43ppt课件44ppt课件 对症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肌松药、镇静剂,不宜长期应用,只适宜在症状剧烈、严重影响生活及睡眠时才短期、交替使用。局部有固定范围较小痛点时,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有典型神经根痛者可颈硬膜外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利多卡因(请麻醉师执行)。中医中药等。2.手术治疗:注意适应症!诊断明确的颈椎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者;脊髓型颈椎病症状进行性加重者。45ppt课件小结 颈椎病为一常见病、多发病,虽然其临床表现多样化,病程较长,鉴别诊断复杂,治疗较困难,但颈椎病并不是不治之症。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及平时注意消除致病因素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并不再复发,对于少数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也可以防止瘫痪的发生,或使已产生的瘫痪恢复。46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