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与地理核心素养课件

上传人:Xgjmqtw****nqtwad... 文档编号:240929412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2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德树人与地理核心素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立德树人与地理核心素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立德树人与地理核心素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德树人与地理核心素养 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1谢谢观赏2019-8-19立德树人与地理核心素养 人民教育出版社 1谢谢观赏汇报内容汇报内容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解三发挥地理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四结语2谢谢观赏2019-8-19汇报内容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二对地理核心素养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3谢谢观赏2019-8-19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3谢谢观赏20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任务的意见任务的意见任务的意见(2014201420142014年)年)年)年)一个“抓手”课程改革五项任务(五个统筹)五项任务(五个统筹)统筹各学段统筹各学段 统筹各学科统筹各学科 统筹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统筹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 统筹各方面优势力量统筹各方面优势力量 统筹校内外阵地统筹校内外阵地 十项着力推进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十项着力推进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形成育人大形成育人大的格局的格局4谢谢观赏2019-8-19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的第一项的第一项 (一)研究和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一)研究和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的问题。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5谢谢观赏2019-8-19“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的第一项必备品格 “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的第四项的第四项 (四)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四)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发挥各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强化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6谢谢观赏2019-8-19“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的第四项发挥各学科独特的育立德立德树人树人根本任务学生发学生发展核心展核心素养素养总目标学科核学科核心素养心素养学科目标大思路大思路7谢谢观赏2019-8-19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总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大什么是什么是“素养素养”?“素养”(competence或competency)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这与中华民族文化中“素养”的含义是一致的。“素养”一词较早出现的有汉书 李寻传:“马不伏历(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把素养视为经常修习的涵养。后来,在我国汉语中主要指平日的修养,如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可见,“素养素养”对应的对应的主体是主体是“人人”或或“学生学生”,是相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学科本位提出的,是相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学科本位提出的,强调学生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性和整合性。强调学生素养发展的跨学科性和整合性。(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概念解析概念解析8谢谢观赏2019-8-19什么是“素养”?“素养”(competence或什么是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Key competence)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所有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既表现出发展的连续性,也具有发展的阶段性;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选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9谢谢观赏2019-8-19什么是“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什么是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摘自各学科课标)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它以具体领域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为基础,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它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而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10谢谢观赏2019-8-19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摘自各学科课标)它是在特定情境中,1 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9 9月课题组发布月课题组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具体包括为核心,是一个系统性、总体性的框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三个方面,6大素养、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个基本要点。11谢谢观赏2019-8-19 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 中国学文化基础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理性思维: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批判质疑 勇于探究勇于探究自主发展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乐学善学: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勤于反思 信息意信息意识识健康生活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珍爱生命 健全人格健全人格 自我管自我管理理社会参与社会参与责任担当责任担当:社会责任: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国家认同 国际理国际理解解实践创新实践创新:劳动意识:劳动意识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 技术应技术应用用治学治学 修身修身 济世济世 12谢谢观赏2019-8-19文化基础治学 修身 济学科课程如何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课程如何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地理核心素养养数学数学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文核心素养养历史核心素史核心素养养13谢谢观赏2019-8-19学科课程如何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 2 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制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制我们研究的基本问题我们研究的基本问题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地理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地理学最基本的研究特点是什么?地理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地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什么?地理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视野?14谢谢观赏2019-8-192 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制我们研究的基本问题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我们研究的角度(维度)我们研究的角度(维度)地理科学的角度中国百年基础教育地理课程发展的角度国际地理教育发展的趋势角度15谢谢观赏2019-8-19我们研究的角度(维度)地理科学的角度中国百年基础教育地理课程n地理学使命:解决资源、环境、发展面临的地理学使命:解决资源、环境、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复杂问题;n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不仅在于解释过去,更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不仅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重要的在于服务现在、预测未来 傅伯杰院士傅伯杰院士关注地理学与社会发展相关联关注地理学与社会发展相关联16谢谢观赏2019-8-19地理学使命:解决资源、环境、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关注地理学与 2016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张建珍 段玉山 龚倩 译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 二一六年八月经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授权,由张建珍、段玉山、龚倩负责 2016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中文版本翻译工作,该宪章的英中文版本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地理大会上于 2016 年 8 月 24 日同时颁布,此前中国翻译的其他版本均为未经授权的草稿。1 地理教育的育人价值地理教育的育人价值受过地理教育的公民能够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理解个人对自然环境和他人的责任。地理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学会如何与所有生物(包括人类自己)和谐相处。2 地理教育的内容地理教育的内容地理学使得从地方尺度到全球尺度研究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3 地理教育的方式地理教育的方式地理调查满足并滋养好奇心。地理视角能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当代面临的众多挑战。17谢谢观赏2019-8-19 2016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17谢谢观赏2019-8-1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作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地方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地方的综合的综合用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对区用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对区域本身的认识域本身的认识信息能力;设计能力;探究信息能力;设计能力;探究能力;科学态度能力;科学态度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价值观思想方法实践行动18谢谢观赏2019-8-19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人类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水平划分19谢谢观赏2019-8-19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水平划分19谢谢观赏2019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摘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 20170529(下同)对现代地球观的哲学思考之一:地球由自然演化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地球科学哲学地球的自然演化地球的自然演化阶段(工段(工业文明出文明出现之前)之前)悠长的时间跨度辩证的发展历史基本协调的人地关系地球的可持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展阶段(工段(工业文明出文明出现之后)之后)地球和人类社会进入了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PRED的严峻现实)经济 社会 生态自发的辩证演化自发的辩证演化自觉的辩证发展自觉的辩证发展20谢谢观赏2019-8-19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 地理地理环境境对人人类的影响的影响在人地关系中,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自然界具有优先地位,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地理环境通过社会物质生产表现了它的决定作用。我们要承认这种作用,对自然界表示感激和尊重。人人类对地理地理环境的影响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已经影响到整个地球表面的变化,其影响的方式、强度和后果各有不同。我们要认识到人类因素已经成为一种星球级别的地质作用力,更要以科学的态度运用这个作用力,不能滥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价值观的层面看,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关系。以往人类活动,以损害自然价值的方式实现文化价值,从而使人类走到不可持续发展的地步。我们只有保护自然价值,才会有健康的文化。以不损害自然价值的方式实现文化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双赢”,是协调人地关系最重要的目标。21谢谢观赏2019-8-19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环境是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它是自然历史发展的结果。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 地理3035千米千米200300米米22谢谢观赏2019-8-19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地理环境本身的综合性特征,也决定了地理学研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不仅限于研究各个组成要素,更重要的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统一的整体,综合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理环境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综合研究有不同的层次,层次越高复杂程度越大,综合的难度也越大。当然,综合研究不是地理学独有的,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也进行综合性研究。但是,高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即人地相关性的研究,则是地理学所特有的。层次的综合研究,即人地相关性的研究,则是地理学所特有的。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地方的综合地理环境是由多要素组成的,对要素的综合分析,往往是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特点或地理现象成因的最基本的方法。要素的综合分析观照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一定是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为什么某地理事物在这个时间发生在这个地方,而不是那个地方;为什么某地理事物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变化,而不向别的方向发展变化?这些问题都关乎时空之间的相关性。时空的综合分析观照了地理学研究的动态性特点。地理学特性视角之一是对地方的重视,地方的综合分析关照了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特点。通过对地方地理环境要素及时空变化的分析,获得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地方性解释。(经济地理学思维109)23谢谢观赏2019-8-19地理环境本身的综合性特征,也决定了地理学研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空间认知是指在生活中,人们逐步理解地理空间,进行地理分析和决策,包括地理信息的知觉、编码、存储、记忆和解码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地理学对空间的研究离不开“区域”。地理区域是地理学家为研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一个知识概念、供思考的实体”。地理学科中的“区域”是“空间”的实体化,空间认知与区域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参考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及其表现研究高翠微 博士学位论文)24谢谢观赏2019-8-19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区域认知”一词,应包含“用区域的方式认识”和“对区域本身的认识”两个方面的涵义。前者是将区域认知理解为认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性的一种策略和视角,后者是指对某一区域加以认识的方法。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 从从“空空间区区域域”的的维度上探度上探寻地球表面复地球表面复杂多多样性的潜在空性的潜在空间秩序、空秩序、空间规律是区域律是区域认知的基本意涵。知的基本意涵。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 把复把复杂多多样的地球表面划的地球表面划分成区域加以分成区域加以认识,当然包括,当然包括认识区域本身。要区域本身。要认识一个区一个区域,会涉及到域,会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区域的位置、特征、与其他区多方面,例如区域的位置、特征、与其他区域的差异、域的差异、联系等等。而采用系等等。而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和工具也有一区域的方法和工具也有一定的定的“要要领”或或“技技术路路线”。评析区域开发利用状况评析区域开发利用状况 “区域区域认知知”蕴含价含价值判断的成分的判断的成分的含含义是,是,对人人们所提出的区域开所提出的区域开发利用的措施、利用的措施、对策等,要策等,要秉持正确的地理秉持正确的地理观念及一定的念及一定的评价依据价依据对其合理性或不足做其合理性或不足做出自己的价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判断。25谢谢观赏2019-8-19“区域认知”一词,应包含“用区域的方式认识”和“对区域本身的地理实践力:一种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行动能力和思维品质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现代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关于地球表面的属性和特征,大部分数据和第一手资料主要来自野外考察。早在19世纪以前,就将以定性描述为主的地理考察、地理探险等作为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尽管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成果广泛应用于地理学,提高了野外考察的速度和精度,但是野外考察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地理研究手段。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 地理卷26谢谢观赏2019-8-19地理实践力:一种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行动能力和思维品质指地理实践力包含两个层面的意蕴,一是地理实践活动的技能和方法;二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意志品质。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27谢谢观赏2019-8-19地理实践力包含两个层面的意蕴,一是地理实践活动的技能和方法;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如何体现素养的发展?如何体现素养的发展?很多学者关注对课程知识的再认识(课程教材教法发表多篇文章)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3期 张良)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中课程知识观的重建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中课程知识观的重建作者在阐述课程知识观的重建理路时,写到:心智与身体的联系,是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论点。简言之,知识即来自认知主体与它所处的环境之间发生有机性、创造性、生成性的交互作用。由此,课程知识观新的认识论基础便在于将知识视课程知识观新的认识论基础便在于将知识视为个人的身体、经验、实践、行动的参与以及情境、生活等互动基为个人的身体、经验、实践、行动的参与以及情境、生活等互动基础上生成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在人类参与、行动、实践基础上,创础上生成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在人类参与、行动、实践基础上,创造、创生出的具有情境性、具身性、复杂性品质的产物。造、创生出的具有情境性、具身性、复杂性品质的产物。28谢谢观赏2019-8-19 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如何体现素养的发展?很多学者关注对课程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6期 靳玉乐 张良)高中课程改革的知识论检讨高中课程改革的知识论检讨作者在阐述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合时,写到:这种知识价值观,即在生活世界中理解学科知识的魅力与在学科知识中理解生活的意义与蕴含。那么,从生活世界的角度,将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统整成为亟待学科知识解决的诸多生活问题。师生直面这些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学科知识与课程知识成为师生解决生活问题而亟待探究、确证的假设与工具。从学科知识的角学科知识的角度,将学科知识统整为知识实践问题,即将学科知识转化现实生活度,将学科知识统整为知识实践问题,即将学科知识转化现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转化为具有问题性、生活性、探究性的情境、场域,情境中的问题,转化为具有问题性、生活性、探究性的情境、场域,进而通过独立研究、师生合作以及生生合作的探究、研究过程,个进而通过独立研究、师生合作以及生生合作的探究、研究过程,个人与知识、知识与生活的互动、融合,进而生成对科学知识的重新人与知识、知识与生活的互动、融合,进而生成对科学知识的重新理解与创生。理解与创生。29谢谢观赏2019-8-19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6期 靳玉乐 张良)29谢谢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4期 夏雪梅 杨向东)核心素养中的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什么作者在阐述学生的学习能力时,写到:当然,仅仅提出问题是不够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有所增长,需要让他们看到这种提出问题的脉络如何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学生建立起三种联系;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与真实情境的联系,与他人的联系。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与真实情境的联系,与他人的联系。这三种联系恢复了学习的社会性本质,这三种联系恢复了学习的社会性本质,让学生在与同学、教师、父母、资源的重要社会性互动过程中形成知识结构,学以致用,最终内化为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形成意义与人际的关系重建。这三种学习实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意义学习的过程。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5期 苏鸿)课程知识的实践意蕴与核心素养教育课程知识的实践意蕴与核心素养教育作者在阐述课程知识审视的新视角时,写到:知识的语境关联性 语境主义知识观凸显知识背后复杂的实践脉络,反映核心素养教育对“复杂情境”的高度关注。课程设计需要超越抽象的知识逻辑,并植根于复杂的语境脉络之中,从而建立真正有意义的有活力的教与学。30谢谢观赏2019-8-19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4期 夏雪梅 杨向东)课程教问题问题情境情境生成生成行动行动逻辑思路31谢谢观赏2019-8-19问题情境生成行动逻辑思路31谢谢观赏2019-8-19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情境由简单到复杂深度和广度由易到难地理核心素养等级的划分,主要考虑了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地理核心素养等级的划分,主要考虑了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情境情境”,测评学生在不同,测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状态下,能够做什么。的情境状态下,能够做什么。“情境情境”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简单到复杂,由具有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简单到复杂,由具有良好结构的情境到不良结构的情境。另一个要素是良好结构的情境到不良结构的情境。另一个要素是“深广度深广度”,测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状,测评学生在一定的情境状态下,能够怎样做。态下,能够怎样做。“深广度深广度”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也由易到难,由单一维度到多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也由易到难,由单一维度到多维度。这两个要素相辅相成,构成了不同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而每一个地理核心素养的维度。这两个要素相辅相成,构成了不同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而每一个地理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都反映了该素养的学科表现不同水平都反映了该素养的学科表现或内涵(或内涵(课标中的附表一为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课标中的附表一为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32谢谢观赏2019-8-19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情境由简单到复杂深度和广度由易到难地理核心“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水平划分水平划分情境情境/深广度:深广度:要素综合要素综合、时空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地方综合33谢谢观赏2019-8-19“综合思维”水平划分33谢谢观赏2019-8-1934谢谢观赏2019-8-1934谢谢观赏2019-8-1935谢谢观赏2019-8-1935谢谢观赏2019-8-1936谢谢观赏2019-8-1936谢谢观赏2019-8-19 三地理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37谢谢观赏2019-8-19 三地理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37谢谢观赏2019-8-1党和国党和国家的要家的要求求课程方程方案案课程程标准准教材教材教学教学评价评价“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课程的顶层设计课程的顶层设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确定原则、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实施的课程实施的“龙头龙头”(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实施建议)课程实施的主要课程实施的主要资源资源(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创新)课程实施的课程实施的“龙身龙身”(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课程实施的课程实施的“龙龙尾尾”(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创新)38谢谢观赏2019-8-19党和国家的要求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立德树人”(培养以核心素养为红线,在课标中一以贯之以核心素养为红线,在课标中一以贯之核心素养课程基本理念(程基本理念(选摘)摘)1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2 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地理课程。3 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4 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核心素养课程目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相(与核心素养相对应)1 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2 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3 能够形成从空间和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核心素养地理必修地理必修1学业要求学业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综合思维)。说明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人地协调观地协调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区域认知区域认知)。39谢谢观赏2019-8-19以核心素养为红线,在课标中一以贯之核心素养课程基本理念(选摘以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分级为依据结合学科课程内容进行质量描述 学业质量水平 高中合格水平(2级,必修)高考(含水平等级考试)水平(4级,选修)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在研制的过程中,我们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等级在研制的过程中,我们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等级与核心素养的水平等级相对应;二是对学业质量标准的质量描述与相与核心素养的水平等级相对应;二是对学业质量标准的质量描述与相应的课程内容相结合;三是围绕应的课程内容相结合;三是围绕学科学科核心素养对学业质量进行描述;核心素养对学业质量进行描述;四是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进阶思想。四是学业质量标准的不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进阶思想。40谢谢观赏2019-8-19以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分级为依据结合学科课程内容进行质量描述 围绕核心素养对质量进行描述围绕核心素养对质量进行描述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一与地理核心素养水平一相对应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一与地理核心素养水平一相对应41谢谢观赏2019-8-19围绕核心素养对质量进行描述41谢谢观赏2019-8-19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习进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习进阶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一与水平二的对比(部分)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一与水平二的对比(部分)42谢谢观赏2019-8-19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习进阶42谢谢观赏2019-8-19 四、结语2017年3月18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出了高中课标审议会,他提出课标修订工作的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教育部对课标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要求:进一步体现国家发展的新成果,与时俱进 进一步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进一步体现“三个面向”进一步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变革 进一步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向的把握43谢谢观赏2019-8-19 四、结语2017年3月18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出了高中课能力为重能力为重科学适宜科学适宜德育为先德育为先以创设不同的学习以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为情境为“场场”,使,使学生在解决情境问学生在解决情境问题中,体会和感悟题中,体会和感悟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培育创新精神,提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高实践能力。以学科核心素养的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培养为“纲纲”,突,突出学科课程的育人出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价值。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度度”,教学内容的容量、,教学内容的容量、难度、结构、呈现方式难度、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符合学生年龄特等方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征。对未来高中教学的思考对未来高中教学的思考44谢谢观赏2019-8-19能力为重科学适宜德育为先以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为“场”,使学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 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45谢谢观赏2019-8-19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 什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在路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在路上,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加倍努力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加倍努力!46谢谢观赏2019-8-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在路上,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加倍努力!46谢特别说明:高中课标仍在修订中,此讲稿所涉及的内容仅供老师特别说明:高中课标仍在修订中,此讲稿所涉及的内容仅供老师们参考,不要引用或传播。谢谢!们参考,不要引用或传播。谢谢!47谢谢观赏2019-8-19谢谢聆听!特别说明:高中课标仍在修订中,此讲稿所涉及的内容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