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元件资料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28978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元件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液压元件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液压元件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压元件液压元件1一。液压泵概述概述 液压泵是液压传动系统的能量转换装置,它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压力能,在液压系统中属于动力元件,是液压传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类分类 按照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齿轮式,叶片式,柱塞式和螺杆式等;按泵的排量能否改变,可以分为定量泵和变量泵;按泵的输出的油液方向能够改变,可以分为单向泵和双向泵。一。液压泵概述2图像结构齿轮式液压泵齿轮泵结构简图齿轮泵实物图图像结构齿轮式液压泵齿轮泵结构简图齿轮泵实物图3工作原理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齿轮泵工作时,主动轮随电动机一起旋转并带动从动轮跟着旋转。当吸入室一侧的啮合齿逐渐分开时,吸入室容积增大,压力降低,便将吸人管中的液体吸入泵内;吸入液体分两路在齿槽内被齿轮推送到排出室。液体进入排出室后,由于两个齿轮的轮齿不断啮合,便液体受挤压而从排出室进入排出管中。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不停地旋转,泵就能连续不断地吸入和排出液体。工作原理图工作原理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图4叶片式齿轮泵实物图 结构图叶片式齿轮泵实物图 结构图5叶片式齿轮泵工作原理 叶片泵转子旋转时,叶片在离心力和压力油的作用下,尖部紧贴在定子内表面上。这样两个叶片与转子和定子内表面所构成的工作容积,先由小到大吸油后再由大到小排油,叶片旋转一周时,完成两次吸油与排油。单作用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叶片式齿轮泵工作原理 叶片泵转子旋转时,6柱塞泵实物图柱塞泵实物图7工作原理横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轴向柱塞泵利用与传动轴平行的柱塞在柱塞孔内往复运动所产生的容积变化来进行工作的。由于柱塞和柱塞孔都是圆形零件,加工时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配合,因此容积效率高,运转平稳,流量均匀性好,噪声低,工作压力高等优点,但对液压油的污染较敏感,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工作原理8螺杆泵实物图螺杆泵实物图9工作原理螺杆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螺杆泵是利用螺杆的回转来吸排液体的。图中表示三螺杆泵的剖视图。图中,中间螺杆为主动螺杆,由原动机带动回转,两边的螺杆为从动螺杆,随主动螺杆作反向旋转。主动螺杆从动螺杆的螺纹均为双头螺纹。由于各螺杆的相互啮合以及螺杆与衬筒内壁的紧密配合,在泵的吸 入口和排出口之间,就会被分隔成一个或多个密封空间。随着螺杆的转动和啮合,这些密封空间在泵的吸入端不断形成,将吸入室中的液体封入其中,并自吸入室沿螺杆轴向连续地推移至排出端,将封闭在 各空间中的液体不断排出,犹如一螺母在螺纹回转时被不断 向前推进。结构简图工作原理结构简图10定量泵实物图定量泵实物图11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图差动定量泵 涉及定量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差动定量泵,包括PLC控制装置,压力流体管路及其控制装置,由一个泵体,泵体给料侧的给料侧端盖,泵体排给料侧的排料侧端盖,泵体内的与此给料侧端盖相连接的主动活塞,顶靠在此主动活塞上的差动套,与此主动活塞相连接的给料口和出料口,连接所述的给料侧端盖和排料侧端盖的侧向连接杆所组成。主动活塞设有两个密封环。差动套内外各有两个密封环。侧向连接杆穿过所述的差动套并通过螺栓与所述的主动活塞相连接。给料侧端盖和排料侧端盖通过螺栓与所述的泵体相连接。主动活塞通过管路与控制装置的电磁气动阀相连接,电磁气动阀与PLC控制装置相连接。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图差动定量泵12变量泵实物图变量泵实物图13工作原理原理图变量泵工作原理 双向变量泵是指一台泵,在原动机转动方向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变量机构例如轴向柱塞泵的斜盘的倾斜方向或压缩比等方式改变排量的方法。工作原理原理图变量泵工作原理14气动单向隔膜泵实物图气动单向隔膜泵实物图15工作原理简图气动单向隔膜泵的工作原理 SS-2A型气动单向隔膜泵由工作腔和气动腔两大部分组成,中间由隔膜片隔开,如下图示:压缩空气由进气口进入气动腔,由于压力增大使隔膜片向左移,主弹簧被压缩,单向阀开启,将工作腔中的介质压出,气动阀芯左移关闭进气口,空气经阀瓣、气动套、气压室,由出气口排出,气动腔减压,隔膜片复位并向右推,进气口开启,进入下一个动作周期。连续往复式运动引导介质吸入和排出,完成介质的输送工作。工作原理简图16双向泵实物图双向泵实物图17工作原理简图 双向齿轮泵定义 依靠密封在一个壳体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齿轮,在相互啮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作空间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泵,可正反转运转,泵轴在正向、反向旋转时都能在同一个方向等量供油。工作原理简图 18二。液压缸与液压马达液压缸 液压缸又称为油缸,其功能是将液压能转变成直线往复式的机械运动。活塞式液压缸可以分为双活塞式和单活塞式。二。液压缸与液压马达液压缸19双活塞杆缸实物图双活塞杆缸实物图20工作原理简图定义和结构 双杆液压缸是活塞的两侧都有活塞杆的液压缸,一般为双向液压驱动,可实现等速往复运动。液压缸的结构基本上可以分为缸筒和缸盖、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装置、缓冲装置和排气装置五个部分.工作原理简图定义和结构21单活塞杆缸实物图单活塞杆缸实物图22工作原理简图双作用单杆活塞式特点 双作用单杆活塞式液压缸它主要由缸筒、活塞、活塞杆、缸盖、缸底、活塞杆头及有关辅助装置等组成。活塞把缸简分成左右两腔,借助于压力油的作用,在缸筒内作往复运动。为了提高它的工作效果,在活塞上没有密封环以消除内部泄漏,在活塞杆通过缸盖的地方,由于间隙的存在,容易产生外漏现象,且灰尘可以经该间隙进入缸内,所以设置了密封装置和防尘因。同时为了消除偏心载荷对活塞工作的影响,所有的液压缸都必须在活塞杆伸出端,设置相当长度的导向套。此外在活塞运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活塞与缸底和缸盖产生机械碰撞的现象严重,因此在液压缸的两端,应设置缓冲减速装置。当活塞的运动速度较小而液压缸的尺寸较大时,容易积存大量空气,致使活塞产生爬行和工作不稳定的现象,因此应设置放气装置。耳环分别与视架和执行机构相联双作用单杆活塞式工作原理简图双作用单杆活塞式特点双作用单杆活塞式23液压马达实物图液压马达实物图24工作原理原理图叶片式液压马达工作原理 由于压力油作用,受力不平衡使转子产生转矩。叶片式液压马达的输出转矩与液压马达的排量和液压马达进出油口之间的压力差有关,其转速由输入液压马达的流量大小来决定。由于液压马达一般都要求能正反转,所以叶片式液压马达的叶片要径向放置。为了使叶片根部始终通有压力油,在回、压油腔通人叶片根部的通路上应设置单向阀,为了确保叶片式液压马达在压力油通人后能正常启动,必须使叶片顶部和定子内表面紧密接触,以保证良好的密封,因此在叶片根部应设置预紧弹簧。叶片式液压马达体积小,转动惯量小,动作灵敏,可适用于换向频率较高的场合,但泄漏量较大,低速工作时不稳定。因此叶片式液压马达一般用于转速高、转矩小和动作要求灵敏的场合。工作原理原理图叶片式液压马达工作原理25液压控制阀定义 液压传动中用来控制液体压力、流量和方向的元件。其中控制压力的称为压力控制阀,控制流量的称为流量控制阀,控制通、断和流向的称为方向控制阀。分类 按用途分为溢流阀、减压阀和顺序阀。溢流阀:能液压控制阀 液压控制阀 控制液压系统在达到调定压力时保持恒定状态。用于过载保护的溢流阀称为安全阀。当系统发生故障,压力升高到可能造成破坏的限定值时,阀口会打开而溢流,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减压阀:能控制分支回路得到比主回路油压低的稳定压力。减压阀按它所控制的压力功能不同,又可分为定值减压阀(输出压力为恒定值)、定差减压阀(输入与输出压力差为定值)和定比减压阀(输入与输出压力间保持一定的比例)。顺序阀:能使一个执行元件(如液压缸、液压马达等)动作以后,再按顺序使其他执行元件动作。液压控制阀定义26方向控制阀实物图方向控制阀实物图27工作原理 液压阀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方向控制阀方向控制阀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流动的方向或液流的通与断单向阀换向阀双向液压锁单向阀二、换向阀工作原理利用阀芯和阀体的相对运动使油路接通、关断或变换油流的方向,从而实现液压执行元件及其驱动机构的启动、停止或变换运动方向分类按操作方式分:手动换向阀、机动换向阀(亦称行程阀)、电磁换向阀、液动换向阀和电液换向阀等按阀芯工作时在阀体中所处的位置和换向阀所控制的通路数不同分:二位二通换向阀、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四通换向阀、三位四通换向阀等按阀的安装方式分:管式(亦称螺纹式)换向阀、板式换向阀和法兰式换向阀等按阀的结构形式分:滑阀式换向阀、转阀式换向阀和锥阀式换向阀等换向阀的图形符号方格数即“位”数,三格即三位箭头表示两油路连通,但不表示流向。“”表示油路不通。在一个方格内,箭头或“”符号与方格的交点数为油路的通路。工作原理 液压阀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28压力控制阀实物图压力控制阀实物图29工作原理溢流阀工作原理 溢流阀,阀芯的一端是液压油产生的压力,另一端是机械力。普通溢流阀通过调节弹簧力,来调整液压压力。而比例溢流阀是电磁铁直接产生推力,作用在阀芯上,电磁铁上的输入电压可以在0-24伏之间变化,产生的推力就随之变化,从而得到连续变化的液压压力。工作原理溢流阀工作原理30流量控制阀实物图节流阀流量控制阀实物图节流阀31调速阀实物图调速阀实物图32其他液压控制阀实物图叠加式液压阀其他液压控制阀实物图叠加式液压阀33伺服控制阀实物图伺服控制阀实物图34三。液压辅助元件实物图油管和管接头三。液压辅助元件实物图油管和管接头35过滤器实物图过滤器实物图36蓄能器实物图蓄能器实物图37压力计和压力机开关实物图压力计和压力机开关实物图38油箱实物图油箱实物图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