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眼肌麻痹课件

上传人:Xgjmqtw****nqtwad... 文档编号:240925763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0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性眼肌麻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痛性眼肌麻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痛性眼肌麻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痛性眼肌麻痹痛性眼肌麻痹1 1【概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1954年Tolosa首先报道1例具有眼眶周围疼痛、同侧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及角膜反射减弱的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到虹吸部的狭窄,尸检发现动脉外膜炎。【概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2 2【概述】1961年Hunt又报道了6例相似的患者,均表现为眼眶周围疼痛及、脑神经麻痹,症状数月或数年缓解或复发,包括脑血管造影在内各种检查及手术均未发现海绵窦异常,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完全缓解,命名为“痛性眼肌麻痹”。1996年Smith又报道5例,并称之为Tolosa-Hunt综合征。【概述】1961年Hunt又报道了6例相似的患者,均表现为眼3 3【病因】Tolosa-Hunt综合征的病因不明。病变为海绵窦或眶上裂非特异性炎症。病理特征为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周围炎或海绵窦局限性硬膜炎。病变性质为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支持本征的免疫学假说。但也有学者认为是位于海绵窦前部、眶上裂及眶尖的肉芽肿性血管炎。【病因】Tolosa-Hunt综合征的病因不明。4 4【病因】Tolosa-Hunt综合征的主要病变部位是海绵窦,其解剖特征主要为:窦内神经通过的上下顺序是、1、2。颈内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在第对脑神经的内侧。1在眶上裂上部,与第对脑神经相邻,2位于海绵窦后下方,不通过窦的前壁;3不通过海绵窦。两侧海绵窦由环窦相连,因而海绵窦症状可扩展或两侧交替出现。【病因】Tolosa-Hunt综合征的主要病变部位是海绵窦,5 5【临床表现】本病发病无性别差异,以壮年至老年多发,大约70%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上颌窦炎、低热等病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本病发病无性别差异,以壮年至老年多发,大约70%6 6【临床表现】早期一侧性眼球后眶区周围剧烈疼痛,可放射到额部或颞部。疼痛的性质多大为持续性胀痛、刺痛或撕裂样剧痛;一般出现于眼肌麻痹前,少数疼痛出现于眼肌麻痹后;可有恶心、呕吐。数天后痛侧眼肌可有不同程度的麻痹。主要以动眼神经受累为主,其次是外展神经。可表现为第、对脑神经全部受累,眼球固定,眼球突出,呈海绵窦综合征。眼内肌受累相当少见。【临床表现】早期一侧性眼球后眶区周围剧烈疼痛,可放射到额部或7 7【临床表现】病变累及视神经可出现视力改变,少数出现视神经萎缩。病变亦可使眼球、眼眶部静脉回流受限,产生眼睑浮肿、结膜充血,也可有视乳头水肿。有些患者可损害三叉神经第1、2支出现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消失。【临床表现】病变累及视神经可出现视力改变,少数出现视神经萎缩8 8【临床表现】尚有少数患者侵犯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出现Horner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凹陷、瞳孔缩小。病程一般为16个月。少数患者可呈两侧交替病变。本病的预后良好,症状可有自行缓解和再发的倾向。仅个别患者遗留有某些神经功能不全。【临床表现】尚有少数患者侵犯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9 9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可表现为蛋白和细胞计数增高,其他各项数值正常。外周血白细胞、血沉、血浆球蛋白、C反应蛋白可出现增高。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可表现为蛋白和细胞计数增高,其他各项数值正常1010影像学检查CT扫描:病变同侧海绵窦扩大,密度增高。可合并眶上裂扩大或眶尖部高密度影与海绵窦病变相延续。CT值多在52.3-56.9HU。影像学检查CT扫描:病变同侧海绵窦扩大,密度增高。可合并眶上1111影像学检查MRI检查:当CT尚未发现海绵窦病变时,MRI可显示海绵窦内不正常软组织影。病变显示为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稍高或等信号,海绵窦病变与眼眶异常信号相延续。颅内病变信号与脑组织信号强度相同,眶内病变信号强度与眼外肌相同,因此采用脂肪抑制和强化,显示病变更清晰,显示率更高。影像学检查MRI检查:当CT尚未发现海绵窦病变时,MRI可显1212影像学检查行DSA检查,发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管壁不规则狭窄。或颈内动脉末端到虹吸部狭窄。认为可能是炎症侵犯海绵窦及颅神经的同时也侵蚀血管壁。眶静脉造影可表现为眼上静脉闭塞;形成侧支静脉;同侧海绵窦显影模糊混浊。影像学检查行DSA检查,发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管壁不规则狭窄。1313【诊断】2005年头痛病患国际分类中指出THS的诊断标准为:1次或多次单侧眼眶疼痛,疼痛为持续性,程度较剧烈,如不治疗可持续数周;第3、4和(或)第6颅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受累,MRI或活检可有肉芽肿表现;轻瘫与疼痛同时或先后2周内发作;经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疼痛与轻瘫于72h内可消失;排除动脉瘤,肿瘤、血管炎、颅底脑膜炎等其他原因。【诊断】2005年头痛病患国际分类中指出THS的1414【诊断】目前临床认识到不能过分强调激素治疗显效的诊断价值,因为淋巴瘤、血管炎及其他炎症性疾病也可出现激素治疗好转的表现,会有一定的误诊率。故MRI或CT发现异常病变者,且激素治疗好转者,需要经活检或随访至少2年(包括发病初期MRI阴性表现病例)以除外其他疾病。【诊断】目前临床认识到不能过分强调激素治疗显效1515【鉴别诊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多以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起病急,瞳孔不受累,疼痛程度较轻。同时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血糖、餐后血糖、糖耐量试验结果、影像学阴性,营养神经,控制血糖治疗后好转等有助于鉴别。颅内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如鼻咽癌、淋巴瘤,影像学检查发现颅内占位易于鉴别。淋巴瘤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可好转,骨髓穿刺或淋巴结病检可确诊。【鉴别诊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多以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起1616【鉴别诊断】海绵窦前部或眶上裂动脉瘤:有瞳孔散大、脑膜刺激征阳性,DSA、头颅CT血管成像(cTA),头颅MRA可证实。但由于急性出血后供血动脉痉挛或血肿压迫等原因,DSA对已破裂的动脉瘤阳性率低,单次DSA或CTA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可能。应密切随访。MRA的敏感性可能更佳。【鉴别诊断】海绵窦前部或眶上裂动脉瘤:有瞳孔散大、脑膜刺激1717【鉴别诊断】结核性或化脓性脑膜炎:当脑膜炎以累及颅底区域脑膜为主时,可引起类似THS的症状而易混淆,但脑膜炎病变累及范围广,增强MRI脑膜片状累及、脑池变窄闭塞、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生化检查的异常可资鉴别。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临床上有眶部肿胀。闻及血管杂音,眶上静脉曲张明显,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DSA、MRA对海绵窦的显示有一定的l临床价值。【鉴别诊断】结核性或化脓性脑膜炎:当脑膜炎以累及颅底区域1818【鉴别诊断】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发病频率、疼痛为搏动性,影像学阴性等有助于鉴别。眶部假瘤:可伴结膜、眼睑充血及轻度突眼,可累及单个或多个眼肌,易复发,超声、CT可显示眶内容物肿胀,主要累及肌肉而区别于THS的特定病变部位。其它:如全身性肉芽肿、结节病、梅毒、Wegner肉芽肿等需结合免疫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眼肌麻痹性偏头痛: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1919【治疗】主要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一般每日可给予泼尼松6080mg,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或地塞米松10-15mg/d,静脉点滴,症状消失后改泼尼松口服,Img(kgd),逐渐减量,总疗程维持23个月。由于本病对糖皮质激素特殊敏感,用药后48h内症状缓解,1周左右症状消失。个别患者遗留眼外肌不全麻痹或视神经萎缩,视力受到严重损害。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及彻底应用对促进炎症改善和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应用抗生素和维生素。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可给予镇痛药物。【治疗】主要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一般每日可给予泼尼松602020病例章建根,男,49岁。因“头痛、头晕2周,右眼睑下垂1周”入院。患者2周前无何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伴恶心,无呕吐,在家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1周前出现右侧眼睑下垂,逐渐加重,无复视,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无肢体无力,无晨轻暮重,无发热。在天津医大二院头颅MRI检查:双侧侧脑室后脚及放射冠区散在缺血改变。未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1.6.13入我科。既往健康。查体:腋温36.6,P72次/分,R20次/分,Bp113/78mmHg,神志清,构音清,无颈抵抗,双侧视力、视野测正常;右眼睑下垂,双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眼球各方向活动充分,面部感觉正常,咀嚼有力,角膜反射、下颌反射正常;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实验、跟-膝-胫试验正常,肌肉无萎缩;双侧深浅感觉正常,双侧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阴性;未闻及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血管杂音。心脏听诊心律齐,心音强弱等,心室率72次/分,未闻及明显杂音,双肺未闻及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病例章建根,男,49岁。因“头痛、头晕2周,右眼睑下垂1周”2121病例初步诊断:动眼神经不全瘫?重症肌无力?脑梗死入院后新斯的明试验阴性,头颅MRA正常。予弥可保、维生素B1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头痛明显,并出现复视,入院第4天(6月17日)予地塞米松10mg/d,静点,头痛、眼睑下垂、复视很快好转,地塞米松10mg/d静点3天后减半量(6月20日),6天后(6月22日)改强的松15mg,qm,口服强的松3天后(6月25日)症状反复,头痛、眼睑下垂、复视再次复发,立即改地塞米松10mg/d,静点,症状再次好转。地塞米松10mg/d,维持到出院(7月3日)改强的松60mg,qm,嘱逐渐减量,维持2-3个月。修正诊断:Tolosa-Hunt综合征。病例初步诊断:动眼神经不全瘫?重症肌无力?2222 谢谢谢谢谢谢2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