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本知识--课件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0924197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基本知识--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药基本知识--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药基本知识--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一、道道地地药药材材:亦亦称称地地道道药药材材,是是优优质质药材的专用名称。其特点有:药材的专用名称。其特点有:历史悠久历史悠久产地适宜产地适宜品种优良品种优良产量宏丰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炮制考究疗效突出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带有地域性道道地地药药材材的的确确定定,与与药药材材产产地地、品品种种、质质量量等等多多种种因因素素有有关关,而而临临床床疗疗效效则则是其关键因素。是其关键因素。常用道地药材:常用道地药材:四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四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地黄、山药、牛膝河南:地黄、山药、牛膝甘肃:当归甘肃:当归山东:阿胶山东:阿胶山西:党参山西:党参宁夏:枸杞宁夏:枸杞广东:砂仁广东:砂仁广西:肉桂广西:肉桂江苏:薄荷、苍术江苏:薄荷、苍术云南:云南:三七三七河北河北:北沙参、黄芩北沙参、黄芩二、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以偏纠偏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前前人人药药物物的的偏偏性性将将称称为为药药性性,以以用用来来纠纠正正疾疾病病的的阴阴阳阳偏偏盛盛偏偏衰衰的的病病理理现现象象。药药性性的的基基本本内内容容包包括括四四气气五五味味、升升降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禁忌等。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禁忌等。四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它对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四气(一)四气的含义:四四气气即即寒寒热热温温凉凉四四种种药药性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故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二)四气的确定及作用:1、四 气 的 确 定: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类药物属于寒性药。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腹中冷痛,四肢厥逆,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类药物属于热性药。2、四气的作用: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药性寒热只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基本趋向,并不说明药物的具体作用,因此掌握药性寒热不能脱离其 具 体 功 效。(个 性 和 共 性)徐灵胎说:“同一热药,而附子之热与干姜之热迥乎不同;同一寒药,而石膏之寒与黄连之寒迥乎不同。”指出了掌握药性寒热时应注意:对于药性寒热,不仅要从共性方面进行理解,适必须结合每一药物的具体作用,方能掌握药物性寒性热的特点。(三)四气的意义:1、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2、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则必然要加重病情。3、如果当用热药用了温药,或当用寒药用了凉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用了热药,或当用凉药而用了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4、至于寒热错杂之证,往往采用寒药热药并用。5、对于真寒假热之证,则当以热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寒药;真热假寒之证,则当以寒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热药。二、五味(一)五味的含义: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味道。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五五味味的的本本义义是是指指药药物物和和食食物物的的真真实实滋滋味味。药药食食的的滋滋味味是是通通过过口口尝尝而而得得知知的的。由由于于药药食食“入入口口则则知知味味,入入腹腹则则知知性性”,因因此此古古人人很很自自然然地地将将滋滋味味与与作作用用联联系系起起来来,并并用用滋滋味味解解释释药药食食的的作作用用,这这 就就 是是 最最 初初 的的“滋滋 味味 说说”。(二)五味的作用: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同时还论述了过食、偏嗜五味对五脏系统的损害。这些损害有种种表现,总其大要,或直接损伤本脏,或伐其所胜而伤及他脏。在内经论述的基础上,后世对五味的作用作了进一步补充发挥,综合前人的论述和用药经验,分述如下:1、辛: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一般来说,行气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芳香化湿药、芳香开窍药等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气滞、血瘀、表证不解、湿阻中焦、神志不清等病证。如木香行气、当归活血、桂枝解表、藿香化湿、麝香开窍等。2、甘: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也就是说,能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大多具有甘味。因此甘味药多用治气、血、阴、阳不足之证、各种痛证,用于调和药性及中毒解救等多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麦冬养阴生津、鹿茸温补肾阳、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并解药物、食物中毒等。3、酸: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也就是说,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因此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肠滑久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4、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如麻黄根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固精止遗、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涩止血等。涩味药虽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但亦不尽相同,酸味药可以生津,即“酸甘化阴”而涩味药无此功用。5、苦: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2)燥:燥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3)坚:坚阴。泻火存阴。因此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连、苦参、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芩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6、咸: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也就是说,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坚散结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癥瘕痞块等证。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海蛤壳:软坚散结。海藻、昆布:消痰软坚。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不少入肾经的咸味药,如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阳起石、肉苁蓉、紫河车、海狗肾、蛤蚧、龟甲、鳖甲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补肾作用。在临床上为了引药入肾或增强补肾作用,常常用盐水炮制一些药物就是从咸味考虑的,例如知母、黄柏、杜仲、补骨脂、益智仁、胡芦巴、韭菜子、巴戟天及沙苑子等药品。7、淡: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通利小便的作用。淡味药多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以及痰饮、泄泻等证。如茯苓、猪苓、薏苡仁利水消肿、通草、灯心草、滑石利尿通淋等。(三)五味的确定:1、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2、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3、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如葛根、皂角刺本无辛味,因葛根能解表散邪治疗表证,皂角刺能消痈散结治疗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故二药皆冠以“辛”,因辛能散、能行。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五味的实际意义,一是标示五味的实际意义,一是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提示药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提示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物作用的基本范围。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用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用“味味”来提示、归纳药物作用的基来提示、归纳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本范围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四)性味合参: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1、气味相同:(1)作用相近似:同一类药物大多如此。苦寒的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或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作用。辛温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或发散风湿或温通行气的作用。甘温的药物多具有补气助阳的作用。(2)作用不一定完全一样,有的尚有主次之分,但有偏重于味和气的不同。大青叶:苦寒偏于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龙胆草:苦寒偏于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黄芪:甘温,偏于甘以补气,锁阳:甘温,偏于温以助阳。2、气味不同:作用不同。(1)味同气异:紫苏辛温: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石膏辛寒:清热降火。(2)气同味异: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属温性,由于五味不同,作用也不同。麻黄:味辛、微苦,性温,能发散风寒解表、平喘、利水。杏仁:味苦性温能下气止咳平喘。大枣:味甘性温能补脾益气,缓和药性。乌梅:味酸性温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肉苁蓉:味咸性温能补肾助阳,润肠通便(3)气味均异:作用完全不同。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党参:甘温,补中益气。(4)一气数味:作用范围大。辛行气活血当归温散寒甘补血养血补血活血、行气散寒、温经止痛、润肠通便。由由于于性性和和味味都都属属于于性性能能范范畴畴,只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分分折折不不仅仅要要性性味味合合参参,还还必必须须与与药药物物的的具具体体功功效效结结合合起起来来,方方能能得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因此,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重要。因此,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重要。中药的配伍药物“七情”的含义: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它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一、七情各自含义1、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病。古人云:“单方不用辅也。”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它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提倡,对特别有效的还应进一步研究。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2、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3、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捉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的典型实例。5、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飞丹参、玄参、细辛,芍药(2)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相恶与相反,是药物之间的相互拮抗,临床上应禁用、少用。所谓“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不相合也”。二、配伍用药的原则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用;4、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这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最高形式。十九畏与相畏的区别:“十九畏”与“相畏”是两回事,不能混淆。(1)“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2)“相畏”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这是需要利用的配伍,在生半夏和生南星的加工炮制上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妊娠禁忌药的分类:现在根据临床实际,将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大类。1、禁用药:禁用药大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2、慎用药: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的部分药。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般而言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此外,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热性病患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及甘温助热的食品;寒性病患者,应忌食生冷瓜果、清凉饮料等;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患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黄疸胁痛患者应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脾胃虚弱患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肾病水肿患者应忌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古代文献记载的服药食忌: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蜜反生葱柿反蟹剂量(一)剂 量 的 含 义:用药量,称为剂量,一般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也有是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现在我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1两=30g1钱=3g1分=0.3g1厘=0.03g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用量:马钱子:内服剂量,0.3-0.9g。樟脑:内服剂量,0.1-0.2g。蜂房:内服剂量,1.5-3g。(散剂)蟾酥:内服剂量,0.015-0.03g。轻粉:内服剂量,0.1-0.2g。砒石:内服剂量,0.002-0.004g。雄黄:内服剂量,0.3-0.9g。硫黄:内服剂量,1-3g。胆矾:内服剂量,0.3-0.6g。瓜蒂:内服剂量,0.3-1g。甘遂:内服剂量,0.5-1g。大戟:内服剂量,0.5-1g。(散剂)芫花:内服剂量,0.3-0.6g。巴豆:内服剂量,0.1-0.3g。牵牛子:内服剂量,1.5-3g(散剂)乌头:内服剂量,1-2g。麝香:内服剂量,0.06-0.1g。牛黄:内服剂量,0.2-0.5g。珍珠:内服剂量,0.3-1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