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备考策略改革归纳和高考分析指导课件

上传人:_impsvz****pswzcf... 文档编号:240922851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9.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备考策略改革归纳和高考分析指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备考策略改革归纳和高考分析指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高考历史考前复习备考策略改革归纳和高考分析指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方法、高考解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方法、高考解析考纲要求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日本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考纲要求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规律方法总结规律方法总结1.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人类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改革史。2.改革的分类(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一、改革的定义和分类1.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二、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三、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1)看是否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2)看当时新旧势力力量对比。(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4)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用人是否得当)(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1)看是否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1.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规律性认识(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四、评价改革的原则及改革规律性的认识1.原则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去分析。(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五.中国古代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这主要是因为:(1)王朝初期,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多有强大的王权作保障。(2)王朝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顽强抵抗。五.中国古代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高考考情分析高考考情分析考查材料内容很多与教材无关,贴近时代主题,材料较少,一般一到两个,设问形式较为固定单一,一般都是归纳特点,分析原因和意义等。从答题依据来看,主要两种形式“根据材料”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考点在材料呈现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新材料,新情境;小切口,深层次;篇幅短,信息多,试题更多的是对小切口材料所依托的大时代特征和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夯实必修内容对选做题的解答至关重要。考查材料内容很多与教材无关,贴近时代主题,材料较少,一般一到?2019全国卷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 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 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 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6分)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2019全国卷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9全国卷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2019全国卷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Thank you for watching!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