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表面形貌与特性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20268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5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表面形貌与特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1章表面形貌与特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1章表面形貌与特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摩擦:在正压力作用下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受切摩擦:在正压力作用下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受切向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相对滑动(或有相对向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在接触表面上产生抵抗滑动的趋势)时,在接触表面上产生抵抗滑动阻力的现象。滑动阻力的现象。磨损:摩擦造成的能量损耗和摩擦表面物质丧失磨损:摩擦造成的能量损耗和摩擦表面物质丧失或转移的现象。或转移的现象。润滑:为了控制摩擦、减少磨损、提高机器效率、润滑:为了控制摩擦、减少磨损、提高机器效率、减小能量损失、降低材料消耗、保证机器减小能量损失、降低材料消耗、保证机器工作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工作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摩擦:在正压力作用下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受切向外力的影响而发生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摩擦磨损造成的损失摩擦磨损造成的损失:工业方面约有工业方面约有1/21/3的能量消耗在摩擦中;的能量消耗在摩擦中;大约大约80%的损坏零件是由于磨损引起的;的损坏零件是由于磨损引起的;1981年美国公布,每年磨损造成的损失为年美国公布,每年磨损造成的损失为100亿美元;亿美元;前苏联由于磨损造成的损失每年约前苏联由于磨损造成的损失每年约120140亿亿卢布;卢布;摩擦磨损造成的损失:工业方面约有1/21/3的能量消耗在摩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2005年年11月月5日新闻联播报道,在河南长垣举日新闻联播报道,在河南长垣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上获悉,我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上获悉,我国每年由腐蚀所造成的损失大约为国每年由腐蚀所造成的损失大约为5000亿元人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民币,远远超过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中国五个行业(冶金矿山、农机、煤炭、电力、中国五个行业(冶金矿山、农机、煤炭、电力、建材)的统计,每年由于磨料磨损而需要补充建材)的统计,每年由于磨料磨损而需要补充的备件的备件100万吨钢材,大约万吨钢材,大约1520亿人民币,亿人民币,40%的农机具备件是由于磨料磨损消耗的,的农机具备件是由于磨料磨损消耗的,30%的锅炉钢管是由于腐蚀磨损失效的。的锅炉钢管是由于腐蚀磨损失效的。2005年11月5日新闻联播报道,在河南长垣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磨损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磨损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零件表面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点蚀、剥离);零件表面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点蚀、剥离);零件尺寸发生变化零件尺寸发生变化:工作精度达不到要求;工作精度达不到要求;强度达不到要求,可靠性降低。强度达不到要求,可靠性降低。摩擦学:是摩擦、磨损、润滑科学的总称,是研摩擦学:是摩擦、磨损、润滑科学的总称,是研究在摩擦与磨损过程中两个相对运动表究在摩擦与磨损过程中两个相对运动表面之间相互作用、变化及其有关的理论面之间相互作用、变化及其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的一门学科。与实践的一门学科。磨损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零件表面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点蚀、剥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十七世纪开始对摩擦进行研究,但真正形成一门十七世纪开始对摩擦进行研究,但真正形成一门学科还是六十年代的事。学科还是六十年代的事。1966年英国的年英国的Jost教授提出摩擦学(教授提出摩擦学(Tribology)的概念,但到目前,摩擦、磨损的机理研究尚未的概念,但到目前,摩擦、磨损的机理研究尚未完全弄清,甚至实践比理论先得到解决。完全弄清,甚至实践比理论先得到解决。我国在摩擦学领域内曾有巨大贡献我国在摩擦学领域内曾有巨大贡献: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就使用水碓、滑车等,采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就使用水碓、滑车等,采用木质轴承,以动物油作润滑剂;用木质轴承,以动物油作润滑剂;1414世纪以前,我国在掌握轴承、齿轮、凸轮、世纪以前,我国在掌握轴承、齿轮、凸轮、润滑剂等方面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润滑剂等方面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十七世纪开始对摩擦进行研究,但真正形成一门学科还是六十年代的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1962年召开了摩擦、磨损和润滑研究的报告会;年召开了摩擦、磨损和润滑研究的报告会;1979年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摩擦学会;年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摩擦学会;1987年首次在北京召开了国际摩擦学会议。年首次在北京召开了国际摩擦学会议。1962年召开了摩擦、磨损和润滑研究的报告会;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第一章第一章 表面形貌与特性表面形貌与特性Surface Form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一、表面轮廓曲线及测量一、表面轮廓曲线及测量第一章 表面形貌与特性Surface Forms an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表面轮廓仪测量零件表面的轮廓曲线表面轮廓仪测量零件表面的轮廓曲线测量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鉴别性:测量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鉴别性:各向同性的表面,测量数据有代表性;各向同性的表面,测量数据有代表性;各向异性的表面,测量数据没有代表性;各向异性的表面,测量数据没有代表性;测量的数据受测量仪测头圆弧半径的影响。测量的数据受测量仪测头圆弧半径的影响。表面轮廓仪测量零件表面的轮廓曲线测量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鉴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二、表面形貌参数二、表面形貌参数最常用的表面形貌参数是表面粗糙度最常用的表面形貌参数是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取表面上某一个截面的外形轮廓曲线来表示。取表面上某一个截面的外形轮廓曲线来表示。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廓各点高度在测量长度范轮廓各点高度在测量长度范围内的算术平均值。围内的算术平均值。Ra 越大,表面越粗糙越大,表面越粗糙。二、表面形貌参数最常用的表面形貌参数是表面粗糙度(Surfa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2.轮廓均方根偏差或称均方根值轮廓均方根偏差或称均方根值3.最大峰谷距最大峰谷距Rmax或最大凸峰高度或最大凸峰高度Rp4.中线截距平均值中线截距平均值Sma 轮廓曲线与中心线各交点轮廓曲线与中心线各交点之间的截距之间的截距Smi在测量长度在测量长度内的平均值。内的平均值。在测量长度内最高峰与最低谷之间的高度差。在测量长度内最高峰与最低谷之间的高度差。2.轮廓均方根偏差或称均方根值3.最大峰谷距Rmax或最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一维形貌参数不能完善一维形貌参数不能完善地说明表面几何特征地说明表面几何特征二维表面形貌图像二维表面形貌图像三维形貌参数三维形貌参数即等高线图即等高线图一维形貌参数不能完善地说明表面几何特征二维表面形貌图像三维形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三、表面形貌的统计参数三、表面形貌的统计参数 1.高度分布曲线(高度分布曲线(Gauss曲线)曲线)Gauss分布曲线也称为承载面积曲线,分布曲线也称为承载面积曲线,反映的是承受载荷的能力反映的是承受载荷的能力三、表面形貌的统计参数 1.高度分布曲线(Gauss曲线)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2.分布曲线的偏差分布曲线的偏差衡量分布曲线偏离对称位置程度的指标衡量分布曲线偏离对称位置程度的指标S0 标准高斯分布标准高斯分布S0 正偏态(右偏)正偏态(右偏)S0 负偏态(左偏)负偏态(左偏)(1)偏态)偏态S2.分布曲线的偏差衡量分布曲线偏离对称位置程度的指标S0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2)峰态)峰态 K表示分布曲线的表示分布曲线的尖峭程度尖峭程度 K3 标准高斯分布标准高斯分布 K3 尖峰态,曲线陡峭尖峰态,曲线陡峭 K3 低峰态,曲线平缓低峰态,曲线平缓(2)峰态 K表示分布曲线的尖峭程度 K3 标准高斯分布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机器磨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承载面积,进而机器磨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承载面积,进而提高承载能力。提高承载能力。磨合要体现磨合要体现“载荷由轻到重,速度由低到高载荷由轻到重,速度由低到高”的的原则进行磨合。原则进行磨合。零件磨合后的表面性质:零件磨合后的表面性质:左偏态(左偏态(S0)、低峰态()、低峰态(K3)机器磨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承载面积,进而提高承载能力。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3.表面轮廓的自相关函数表面轮廓的自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R(l):相邻轮廓的关系和轮廓曲线的变化趋势。相邻轮廓的关系和轮廓曲线的变化趋势。l0时:时:3.表面轮廓的自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R(l):l0时: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精品课件精品课件!精品课件!杜永平杜永平摩擦磨损摩擦磨损无量纲的自相关函数无量纲的自相关函数精加工表面,随机变化分量为主,函数衰减,精加工表面,随机变化分量为主,函数衰减,相关性随相关性随 l 的增加而减小;的增加而减小;粗加工表面,周期变化分量为主,函数不衰减,粗加工表面,周期变化分量为主,函数不衰减,相关性随相关性随 l 的增加而不变。的增加而不变。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分布概率密度函数(z):表示高度分布的大小及:表示高度分布的大小及分布状态;分布状态;自相关函数自相关函数R(z):表示高度分布的变化和性质。:表示高度分布的变化和性质。表面形貌特征的描述:表面形貌特征的描述:无量纲的自相关函数精加工表面,随机变化分量为主,函数衰减,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