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园林课件

上传人:wz****p 文档编号:240919276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寺庙园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寺庙园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寺庙园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寺庙园林w寺庙园林,英文为monastery garden,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之一。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则泛指整个宗教圣地,其实际范围包括寺观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一些著名的大型寺庙园林,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积淀着宗教史迹与名人历史故事,题刻下历代文化雅士的摩崖碑刻和楹联诗文,使寺庙园林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游赏价值。寺庙园林寺庙园林,英文为monastery garden,指概述 寺庙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分支,论其数量,它比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总和要多几百倍;论其特色,它具有一系列不同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特长;论其选址,它突破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分布上的局限,可以广布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正如宋赵抃诗道:“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也如俗谚所说:“天下名胜寺占多”;论其优势,自然景色的优美,环境景观的独特,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高度融合,内部园林气氛与外部园林环境的有机结合,都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概述 寺庙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分支,论其数量,它比皇家园林主要类别w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道教文化强调天人同化,认为人来自于自然又复归于自然,只要物我两忘,无为而有为,自在得逍遥。儒家文化强调天人感应,自我道德完善,在把握人之道的同时能够感应天之道进而把握天之道。佛家文化的本源来自印度,传到中国后吸收了儒、道两家文化而演变为中国佛教的禅宗文化,以佛为天。道、儒、佛三家文化都注重自然和人为的统一,只是统一的方式不尽相同,道家文化追求逍遥神游,儒家文化追求道德感应,佛家文化追求净根顿悟。因此,四周院墙、中轴对称、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建筑组群及其审美观赏,更多地与儒家文化联系在一起,在园林风格上,主要体现为皇家园林与文人园林;而风景名胜追求自然天成及其审美欣赏,更多的与道教文化联系在一起,在园林风格上体现于道教园林与自然园林;佛教梵宇却对上述两者兼收并蓄,建筑组群显然与儒家文化相联系,园林部分恰好与道教文化相联系。主要类别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历史沿革历史沿革w 寺庙园林最晚出现于公元四世纪。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僧人慧远在庐山营造东林寺。据慧皎高僧传说:“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生。”这已经是在自然景观环境中设置人工禅林的先驱。洛阳伽蓝记描述北魏洛阳城内外的许多寺庙:“堂宇宏美,林木萧森”;“庭列修竹,檐拂高松”;“斜峰入,曲沼环堂”。可以想见当时城内寺庙园林的盛况。从两晋、南北朝到唐、宋,随着佛教、道教的几度繁盛,寺庙园林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十分可观,名山大岳几乎都有这种园林了。历史沿革 寺庙园林最晚出现于公元四世纪。东晋太元年间w 在禅文化影响下发达起来的中国寺庙园林,既是一类具有宗教性建筑的群体,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它兼具了宗教活动之所和园林游赏之地的娱情养性功能,是世界各文明当中宗教文化与园林艺术有机结合的突出范例。在禅文化影响下发达起来的中国寺庙园林,既是一类具有宗教性建 佛寺从单纯的佛寺从单纯的宗教建筑向兼具园宗教建筑向兼具园林因素的方向演变,林因素的方向演变,有一个过程。这个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与佛教逐渐中过程与佛教逐渐中国化的过程大致同国化的过程大致同步。寺庙园林的出步。寺庙园林的出现与发展,不只是现与发展,不只是宗教活动场所的外宗教活动场所的外在形式变化,而是在形式变化,而是和本土文化氛围对和本土文化氛围对佛教的濡染以及中佛教的濡染以及中国佛教内在精神的国佛教内在精神的逐渐形成相关联的。逐渐形成相关联的。佛寺从单纯的宗教建筑向兼具园林因素的方向演变,有河南白马寺为中国最早的佛河南白马寺为中国最早的佛寺。始建于汉明帝时期寺。始建于汉明帝时期。河南白马寺为中国最早的佛寺。始建于汉明帝时期。寺庙园林课件寺庙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寺庙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作为作为“神神”的世间宫苑,寺庙园林形象地描绘了佛教的的世间宫苑,寺庙园林形象地描绘了佛教的“极极乐世界乐世界”。佛教的玄学化,导致僧人都崇尚自然。寺庙选址名山胜地,佛教的玄学化,导致僧人都崇尚自然。寺庙选址名山胜地,悉心营造园林景致,既是宗教生活的需要,也是中国特有的宗悉心营造园林景致,既是宗教生活的需要,也是中国特有的宗教哲学思想的产物。教哲学思想的产物。两晋、南北朝的贵族有两晋、南北朝的贵族有“舍宅为寺舍宅为寺”的风尚。包含着宅园的的风尚。包含着宅园的第宅转化为寺庙,成为早期寺庙现成的园林。第宅转化为寺庙,成为早期寺庙现成的园林。寺庙在古代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宗教艺术的观赏对寺庙在古代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宗教艺术的观赏对象。寺庙园林的开发,使朝山进香与游览园林胜景结合起来,象。寺庙园林的开发,使朝山进香与游览园林胜景结合起来,起到了以游览观光吸引香客的作用。起到了以游览观光吸引香客的作用。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资助宗教,信徒也往往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资助宗教,信徒也往往“竭财以赴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僧,破产以趋佛”。寺庙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具备开发园林。寺庙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具备开发园林的物质条件。的物质条件。寺庙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园林特点园林特点1公共游览性质公共游览性质不同于禁中去进香,才能兼带得到游赏。由于进香游览人数的众多,又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而大多愿意倾囊施舍,这又从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寺庙园林在全国众多的名山大川中得到开发,使得名山胜水和灿烂的历史文物荟萃在一起,更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去饱赏其丰姿秀色。因此,寺庙园林具有公共游览性质,具有适应最广大阶层游客观赏的景观内涵,不同于只供少数人独享其乐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不同于禁苑专供君主享用和宅园的属于私人专用,而是面向广大的香客、游人,除了传播宗教以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这是由宗教性质所决定的。宗教目的旨在“普渡众生”,对来庙敬香者、瞻仰者、游览者,不管其贵贱贫富、男女老少、雅逸粗俗,一概欢迎,绝不嫌弃。庶民百姓只有到寺庙中去进香,才能兼带得到游赏。由于进香游览人数的众多,又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而大多愿意倾囊施舍,这又从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寺庙园林在全国众多的名山大川中得到开发,使得名山胜水和灿烂的历史文物荟萃在一起,更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去饱赏其丰姿秀色。因此,寺庙园林具有公共游览性质,具有适应最广大阶层游客观赏的景观内涵,不同于只供少数人独享其乐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园林特点1公共游览性质不同于禁中去进香,才能兼带得到游赏。由 虽然中国人的信仰多种多样,但是佛教乃中国第一教,信仰的人不计其数,佛寺的进香以及浏览为我国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虽然中国人的信仰多种多样,但是佛教乃中国第一教,寺庙园林最晚在公元寺庙园林最晚在公元4世纪就已世纪就已经出现。东晋太元年间(公元经出现。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人慧远在庐山营造东年),人慧远在庐山营造东林寺。林寺。寺庙园林最晚在公元4世纪就已经出现。东晋太元年间(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生。”慧皎高僧传 这已经是在自然景观环境中设置人工禅林的先驱。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在园林寿命上,帝王苑囿常因改朝换代而废毁,私家园林难免受家业衰落而败损。相对来说,寺庙园林具有较稳定的连续性。一些著名寺观的大型园林往往历经若干世纪的持续开发,不断地扩充规模,美化景观,积累着宗教古迹,题刻下历代的吟颂、品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织,使寺庙园林包含着历史和文化的价值。2园林寿命绵长园林寿命绵长在园林寿命上,帝王苑囿常因改朝换代而废毁,私家园林难免受在选址上,宫苑多限于京都城郊,私家园林多邻于第宅近旁,而寺庙则可以散布在广阔的区域,使寺庙有条件挑选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僧占名山”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带规律性的现象。特殊的地理景观是多数寺庙园林所具有的突出优势,不同特色的风景地貌,给寺庙园林提供了不同特征的构景素材和环境意蕴。寺庙园林的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善于根据寺庙所处的地貌环境,利用山岩、洞穴、溪涧、深潭、清泉、奇石、丛林、古树等自然景貌要素,通过亭、廊、桥、坊、堂、阁、佛塔、经幢、山门、院墙、摩崖造象、碑石题刻等的组合、点缀,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带有或浓或淡宗教意味的园林景观。3选址规模不限选址规模不限在选址上,宫苑多限于京都城郊,私家园林多邻于第宅近旁,而寺庙园林的范围可小可大,伸缩的弹性极大,寺庙园林小者往往处于深山老林一隅的咫尺小园,取其自然环境的幽静深邃,以利于实现“远者尘世,念经静修”的宗教功能。大者构成萦绕寺院内外的大片园林,甚至可以结合周围山水风景,形成大面积的园林环境,形成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在众多的寺庙园林中,后者所占的比例不算小。因而,寺庙园林的空间容量远比私家园林要大得多,往往具有浩大的空间容量,如泰山、武当山、普陀山、五台山、九华山等宗教圣地,空间容量大,视野广阔,具备了深远、丰富的景观和空间层次,以致近能观咫尺于目下,远借百里于眼前,形成了远近、大小、高低、动静、明暗等强烈对比的主体化的环境空间,往往能容纳大量的香客和游客。寺庙园林的范围可小可大,伸缩的弹性极大,寺庙园林小者往往处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赖自然景貌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设计手法。传统的寺庙园林特别擅长于把握建筑的“人工”与自然的“天趣”的融合。为了满足香客和游客的游览需要,在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中,以园林构景手段,改变自然环境空间的散乱无章状态,加工剪辑自然景观,使环境空间上升为园林空间。例如善于顺应地形立基架屋;善于因山就势重叠构筑;善于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善于运用质朴的材料、素净的色彩,造就素雅的建筑格调;善于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对景象进行组织剪辑,深化景观意蕴,等等。4寓园林于自然寓园林于自然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赖自然景貌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 与帝王园林和私家园林相比,寺庙园林有其独具的特点 与帝王园林和私家园林相比,寺庙园林有其独具的特泉州开元寺泉州开元寺泉州开元寺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 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 68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西麓,背依五乳峰,对面少室山,如翠屏端立,林木蓊郁,景色迷人。周围山恋环抱,峰峰相连,错落有致,形成了少林寺的天然屏障。“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少林为胜。”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中岳嵩山西麓,背依五寺庙园林课件泰山泰山迎客松迎客松泰山之巅泰山之巅五台山五台山寺庙园林课件九华山九华山寺庙园林课件一些著名的大型寺庙园林,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积淀着宗教史迹与名人历史故事,题刻下历代文化雅士的摩崖碑刻和楹联诗文,使寺庙园林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游赏价值。一些著名的大型寺庙园林,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积淀着寺庙园林用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上,文化上奠定了属于自己的地位。它成为了园林史上的又一璀璨的明星寺庙园林用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上,文化上奠定了属于自己的地位。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