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与新生淋巴管分析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0920229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与新生淋巴管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肿瘤与新生淋巴管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肿瘤与新生淋巴管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O/G/O肿瘤与新生淋巴管肿瘤与新生淋巴管2009-10-82024/5/171肿瘤与新生淋巴管2009-10-82023/8/前前 言言恶性肿瘤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转移方式转移方式转移方式 淋巴道淋巴道转移转移血行血行转移转移直接直接蔓延蔓延2024/5/172前 言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 淋巴道血行直接2023/前前 言言淋巴道转移是肿瘤细胞扩散的早期特征淋巴道转移是肿瘤细胞扩散的早期特征之一之一,是临床分期的评价标准是临床分期的评价标准,临床和病理临床和病理资料显示资料显示,在许多肿瘤中在许多肿瘤中,肿瘤细胞通过淋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是最常见的通道巴管转移是最常见的通道,结直肠癌约结直肠癌约50%经淋巴道转移。经淋巴道转移。近年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近年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出现的出现,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关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关系的研究成为肿瘤转移机制的热点。系的研究成为肿瘤转移机制的热点。2024/5/173前 言淋巴道转移是肿瘤细胞扩散的早期特征之一,是临床分期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肿瘤淋巴管特点肿瘤淋巴管特点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节机制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节机制 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治疗 52341淋淋巴巴系系统统的的结结构构和和功功能能2024/5/174主 要 内 容肿瘤淋巴管特点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T细胞细胞B细胞细胞NK细胞细胞脾脾胸腺胸腺骨髓骨髓壁薄壁薄压力低压力低 沿淋巴管全程分布沿淋巴管全程分布 淋巴管淋巴管淋巴管淋巴管集合性集合性集合性集合性淋巴组织淋巴组织淋巴组织淋巴组织 淋巴结淋巴结淋巴结淋巴结淋巴淋巴淋巴淋巴细胞细胞细胞细胞淋巴系统淋巴系统1.1 淋巴系统的结构特征淋巴系统的结构特征2024/5/175T细胞脾壁薄沿淋巴管全程分布 淋巴管集合性 淋巴结淋巴1.1 淋巴系统的结构特征淋巴系统的结构特征淋巴管与血管超微结构及功能区别淋巴管与血管超微结构及功能区别毛细淋巴管是盲端的管道毛细淋巴管是盲端的管道,由一层薄壁由一层薄壁,无孔的淋巴内皮细胞构无孔的淋巴内皮细胞构成成淋巴管内皮细胞比血管内皮细胞有较少紧密连接淋巴管内皮细胞比血管内皮细胞有较少紧密连接,从而渗透性从而渗透性较强较强毛细淋巴管基底膜不完整毛细淋巴管基底膜不完整,而且缺乏相应的外膜细胞和平滑肌而且缺乏相应的外膜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覆盖细胞覆盖它们的管腔比血管的管腔宽大它们的管腔比血管的管腔宽大,形状更不规则形状更不规则大的收集淋巴管有平滑肌细胞大的收集淋巴管有平滑肌细胞,能够通过收缩使淋巴液在管道能够通过收缩使淋巴液在管道中推进中推进 淋巴管通过淋巴管通过锚丝锚丝与细胞外胶质相连接与细胞外胶质相连接 毛细淋巴管的这些结构特征为肿瘤淋巴道转移提供了比血毛细淋巴管的这些结构特征为肿瘤淋巴道转移提供了比血管转移更有利的转移通道。管转移更有利的转移通道。通过锚丝的牵拉,使毛细淋巴管通过锚丝的牵拉,使毛细淋巴管扩张,导致相邻的毛细淋巴管内扩张,导致相邻的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连接开放,形成内皮细皮细胞间连接开放,形成内皮细胞间通道。胞间通道。2024/5/1761.1 淋巴系统的结构特征淋巴管与血管超微结构及功能区别通1.1 淋巴系统的结构特征淋巴系统的结构特征 Pepper等认为与等认为与血管相比血管相比,淋巴管淋巴管管腔更大管腔更大,淋巴液淋巴液流速低流速低,且和组织且和组织液等同液等同,通过淋巴通过淋巴管转移更有利于肿管转移更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的形成移的形成2024/5/1771.1 淋巴系统的结构特征 Pepper等认为与血管相比,在淋巴结内在淋巴结内,淋淋巴液同血液循巴液同血液循环相联系环相联系,汇成汇成输出淋巴管之输出淋巴管之前前,有大约一半有大约一半的淋巴液进入的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1.2 淋巴系统的功能淋巴系统的功能 淋巴系统是人体最重要淋巴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系统的免疫系统,维持着人维持着人体的免疫监视和免疫调体的免疫监视和免疫调节作用。淋巴液在进入节作用。淋巴液在进入血液循环之前血液循环之前,经过一经过一系列的淋巴结或淋巴器系列的淋巴结或淋巴器官官,将淋巴细胞和抗原将淋巴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运送至此递呈细胞运送至此,从从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淋巴系统淋巴系统的功能的功能2024/5/178在淋巴结内,淋巴液同血液循环相联系,汇成输出淋巴管之前,有大1.2 淋巴系统的功能淋巴系统的功能淋巴流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意义淋巴流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意义回收回收蛋白质蛋白质运输脂肪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和其他营养物质养物质防御作用防御作用调节血浆和调节血浆和组织间液的组织间液的液体平衡液体平衡1243组织间液中的组织间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不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毛细血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管壁进入血液,但比较容易透但比较容易透过毛细淋巴管过毛细淋巴管壁而形成淋巴壁而形成淋巴的组成部分。的组成部分。每天约有每天约有75200克蛋白质由克蛋白质由淋巴带回血液,淋巴带回血液,使组织间液中使组织间液中蛋白质浓度保蛋白质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持在较低水平由肠道吸收的由肠道吸收的脂肪脂肪8090是由小肠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巴管吸收每天生成的淋每天生成的淋巴约巴约24升回升回到血浆,大致到血浆,大致相当于全身的相当于全身的血浆量血浆量淋巴流动还可以清淋巴流动还可以清除因受伤出血而进除因受伤出血而进入组织的红细胞和入组织的红细胞和侵入机体的细菌,侵入机体的细菌,对动物机体起着防对动物机体起着防御作用御作用2024/5/1791.2 淋巴系统的功能淋巴流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意义回收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肿瘤淋巴管特点肿瘤淋巴管特点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节机制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节机制 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治疗 52341淋淋巴巴系系统统的的结结构构和和功功能能2024/5/1710主 要 内 容肿瘤淋巴管特点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2.1淋巴管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淋巴管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以以往往的研究认为肿瘤外周存在增多、扩张的的研究认为肿瘤外周存在增多、扩张的淋巴管,肿瘤内部无淋巴管。淋巴管,肿瘤内部无淋巴管。最近有研究表明在小肠恶性肿瘤、黑色素瘤、最近有研究表明在小肠恶性肿瘤、黑色素瘤、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的癌组织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的癌组织内存在微淋巴管、新生淋巴管或淋巴样迷路内存在微淋巴管、新生淋巴管或淋巴样迷路,只是部分处于萎陷状态。只是部分处于萎陷状态。研究表明,较高的淋巴管密度可能是一个预研究表明,较高的淋巴管密度可能是一个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后不良的重要指标。2024/5/17112.1淋巴管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以往的研究认为肿瘤外周存在增多2.1淋巴管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淋巴管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功能性淋巴管功能性淋巴管无功能淋巴管无功能淋巴管扩张或极度扩张扩张或极度扩张多呈闭索状多呈闭索状大多开放大多开放很少开放很少开放多多少少数量数量管腔管腔形态形态功能功能区别区别肿瘤周边的淋巴管肿瘤内部的淋巴管2024/5/17122.1淋巴管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功能性淋巴管无功能淋巴管扩张或2.1淋巴管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淋巴管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肿瘤内部之所以存在无功能性的淋巴管肿瘤内部之所以存在无功能性的淋巴管,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肿瘤内部缺乏原始瓣膜结构的淋巴管肿瘤内部缺乏原始瓣膜结构的淋巴管,阻止、阻止、抑制了组织液的摄入及淋巴管功能抑制了组织液的摄入及淋巴管功能不断生长的肿瘤细胞产生机械力不断生长的肿瘤细胞产生机械力,使淋巴管萎使淋巴管萎缩、无功能缩、无功能肿瘤细胞侵袭、破坏淋巴管网肿瘤细胞侵袭、破坏淋巴管网,从而只在肿瘤从而只在肿瘤内部留下淋巴管上皮残迹。内部留下淋巴管上皮残迹。2024/5/17132.1淋巴管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肿瘤内部之所以存在无功能性的淋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肿瘤淋巴管特点肿瘤淋巴管特点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节机制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节机制 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治疗 52341淋淋巴巴系系统统的的结结构构和和功功能能2024/5/1714主 要 内 容肿瘤淋巴管特点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3淋巴管标志物研究进展淋巴管标志物研究进展与血行转移相比与血行转移相比,对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知之甚对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知之甚少少,主要原因是缺乏特异的淋巴管标志物。主要原因是缺乏特异的淋巴管标志物。近年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出近年由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出现现,才使得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关系才使得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道转移关系的研究成为肿瘤转移机制的热点。的研究成为肿瘤转移机制的热点。2024/5/17153淋巴管标志物研究进展与血行转移相比,对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知之3.1淋巴系统的研究方法进展淋巴系统的研究方法进展淋巴管注射研究方法淋巴管注射研究方法动脉内墨汁动脉内墨汁-硝酸银溶液注射法硝酸银溶液注射法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电镜技术电镜技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淋巴造影淋巴造影新生淋巴管研究新生淋巴管研究2024/5/17163.1淋巴系统的研究方法进展淋巴管注射研究方法2023/8/3.2理想淋巴管标志物特点理想淋巴管标志物特点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地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地表达(阳性标志阳性标志物物)或不表达()或不表达(阴性标志物阴性标志物),而不是依赖),而不是依赖于其在淋巴管和血管的表达量差异于其在淋巴管和血管的表达量差异表达或不表达于表达或不表达于各级各级淋巴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特异性在表达特异性在病理病理状态下不会发生改变状态下不会发生改变在组织学水平在组织学水平易于检测易于检测,且在标本处理过程,且在标本处理过程中较为中较为稳定稳定利用该标志物在利用该标志物在电镜水平电镜水平也能可靠地将两种也能可靠地将两种脉管加以区分脉管加以区分迄今为止,完全符合以上标准的迄今为止,完全符合以上标准的淋巴管标志物不存在,但一些相淋巴管标志物不存在,但一些相对特异性的标志物已应用于淋巴对特异性的标志物已应用于淋巴管生物学及肿瘤淋巴管生物学的管生物学及肿瘤淋巴管生物学的研究中。研究中。2024/5/17173.2理想淋巴管标志物特点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地表达(阳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 VEGFR-3又称又称FLT4,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淋巴,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管内皮标记物,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R-3为为VEGF-C和和VEGF-D的特异性受体的特异性受体,也是淋巴管也是淋巴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目前认为,虽然多数情况下目前认为,虽然多数情况下VEGFR-3特异性特异性地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但因其在肿瘤组织中地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但因其在肿瘤组织中尚表达于新生的毛细血管,故不适宜单独作为淋尚表达于新生的毛细血管,故不适宜单独作为淋巴管标志物用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巴管标志物用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2024/5/1718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2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 LYVE-1与与CD44具有同源性具有同源性,是是CD44糖蛋白的同糖蛋白的同系化合物系化合物,是透明质酸是透明质酸(HA)的一个主要受体的一个主要受体,均匀分均匀分布于淋巴管腔面和基底面布于淋巴管腔面和基底面,起到从组织摄取透明质酸起到从组织摄取透明质酸盐并转运至淋巴液的作用。当肿瘤组织盐并转运至淋巴液的作用。当肿瘤组织HA数量增加数量增加时时,LYVE-1水平增高水平增高,患者预后不良。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提示LYVE-1与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因因LYVE-1除分布于淋巴内皮细胞外除分布于淋巴内皮细胞外,还表达于正还表达于正常肝血管窦的内皮细胞。因此常肝血管窦的内皮细胞。因此,用用LYVE-1作为淋巴管作为淋巴管的特异标志物还有争议。的特异标志物还有争议。2024/5/1719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2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3肾小球足突细胞膜蛋白肾小球足突细胞膜蛋白Podoplanin Podoplanin也称为也称为E抗原,先前认为抗原,先前认为它只表达于小淋巴管内皮它只表达于小淋巴管内皮,目前研究显示皮目前研究显示皮肤某些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表达肤某些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表达podoplanin,但其他器官和组织的血管内皮未发现其表达但其他器官和组织的血管内皮未发现其表达,因此认为该蛋白是目前较理想的淋巴管标志因此认为该蛋白是目前较理想的淋巴管标志物。物。2024/5/1720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肾小球足突细胞膜蛋白P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4 同源转录因子、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同源同源转录因子、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同源盒基因盒基因Prox-1 Prox-1是从黑腹果蝇是从黑腹果蝇Prospero基因中克隆出的基因中克隆出的同源基因同源基因,它是一种转录因子它是一种转录因子,可能调控着淋巴内皮可能调控着淋巴内皮细胞的分化或迁移细胞的分化或迁移,在胚胎淋巴管发育中具有重要作在胚胎淋巴管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用。Prox-1在原始静脉内皮细胞的差异性表达与分在原始静脉内皮细胞的差异性表达与分化方向有关化方向有关,表达表达Prox-1的原始静脉向淋巴管方向分的原始静脉向淋巴管方向分化化,而不表达而不表达Prox-1的原始静脉向血管方向分化。的原始静脉向血管方向分化。2024/5/1721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4 同源转录因子、淋巴管内皮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4 同源转录因子、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同源转录因子、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同源盒基因同源盒基因Prox-1 Prox-1可在一些非上皮细胞中出现,所以可在一些非上皮细胞中出现,所以须与其他淋巴管上皮细胞的胞质或胞膜标记须与其他淋巴管上皮细胞的胞质或胞膜标记物联合使用物联合使用,才可确定淋巴管的特异性。才可确定淋巴管的特异性。移除移除prox-1基因后基因后,胚胎发育时原始静脉胚胎发育时原始静脉内皮细胞生成淋巴管过程被阻断内皮细胞生成淋巴管过程被阻断,表明表明prox-1是淋巴管生成最基本的调控因子。是淋巴管生成最基本的调控因子。2024/5/1722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4 同源转录因子、淋巴管内皮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5 桥粒相关转膜糖蛋白桥粒相关转膜糖蛋白 Desmoplakin Desmoplakin是一种表达于细胞间连接处的桥粒蛋白,属于细胞骨架连接蛋白的血小板容素家族成员,它只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而不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新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2024/5/1723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5 桥粒相关转膜糖蛋白 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6 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D2-40 D2-40是一种能与是一种能与M2A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D2-40不同于其它的内皮特异性标记物不同于其它的内皮特异性标记物,如如CD31、CD34和和FLI-1等基因产物既表达于淋巴管又表达于血等基因产物既表达于淋巴管又表达于血管管,而这个抗体只识别淋巴内皮细胞不识别血管内皮细而这个抗体只识别淋巴内皮细胞不识别血管内皮细胞。胞。D2-40表达的阳性程度与微淋巴管密度表达的阳性程度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呈呈正相关正相关,而而MLVD和淋巴结的转移又是肿瘤分期分级的和淋巴结的转移又是肿瘤分期分级的重要指标重要指标,所以所以D2-40的标记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有一的标记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定的临床意义。M2A抗原是一种与生殖细胞肿瘤抗原是一种与生殖细胞肿瘤相关的癌胚抗原,该抗原最初在相关的癌胚抗原,该抗原最初在生殖细胞肿瘤和胚胎睾丸的精母生殖细胞肿瘤和胚胎睾丸的精母细胞表面发现细胞表面发现,是一个分子量为是一个分子量为40 000 kD的唾液酸糖蛋白的唾液酸糖蛋白 2024/5/1724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6 单克隆抗体D2-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7 其他淋巴内皮标志物其他淋巴内皮标志物 包括包括5-核苷酸酶、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次级淋核苷酸酶、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巴组织趋化因子D6以及以及-趋化因子受体等。趋化因子受体等。目前对上述标志物尚缺乏严格的对比研究目前对上述标志物尚缺乏严格的对比研究,其是否其是否可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还有待进一步可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2024/5/1725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7 其他淋巴内皮标志物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2024/5/17263.3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 2023/8/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肿瘤淋巴管特点肿瘤淋巴管特点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节机制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节机制 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治疗 52341淋淋巴巴系系统统的的结结构构和和功功能能2024/5/1727主 要 内 容肿瘤淋巴管特点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4.1 VEGF家族家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family,VEGFs)包括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及血小及血小板生长因子板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它们具有相似的氨基酸序列,但各自的调节机制、它们具有相似的氨基酸序列,但各自的调节机制、表达模式以及结合的受体却有很大不同表达模式以及结合的受体却有很大不同VEGF家族调控着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血管家族调控着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血管通透性及内皮细胞存活通透性及内皮细胞存活2024/5/17284.1 VEGF家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4.1 VEGF家族家族受体受体配体配体表达范围表达范围VEGFR-1 VEGF-A VEGF-B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VEGFR-2VEGF-A VEGF-CVEGF-DVEGF-E 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淋巴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 VEGFR-3VEGF-C VEGF-D胚胎早期胚胎早期: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胚胎后期及出生后胚胎后期及出生后:淋巴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 2024/5/17294.1 VEGF家族受体配体表达范围VEGFR-1 V4.1.1 VEGF-C/DVEGF-C/D的结构特点的结构特点 VEGF-C和和VEGF-D是首先被确认能在体内介导新是首先被确认能在体内介导新生淋巴管生长的生长因子。生淋巴管生长的生长因子。VEGF-C也称血管内皮生也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蛋白长因子相关蛋白(VRP),是高度保守的分泌性糖蛋白,是高度保守的分泌性糖蛋白,也是首先发现能与也是首先发现能与VEGFR-3结合的配体。它可与结合的配体。它可与VEGF-D构成亚群,以前体蛋白原的形式分泌,成熟构成亚群,以前体蛋白原的形式分泌,成熟的的VEGF-C的结构中包含信号序列、的结构中包含信号序列、N-和和C-末端以及末端以及VEGF同源域同源域(VEGF homology domain,VHD)。2024/5/17304.1.1 VEGF-C/DVEGF-C/D的结构特点4.1.1 VEGF-C/DVEGF-C/D的结构特点的结构特点 VEGF-D,也称,也称c-fos介导的生长因子介导的生长因子(c-fos-in-dued growth factor,FIGF),它与,它与VEGF-C有有61%的序列相同,的序列相同,也含有也含有VEGF家族所特有的家族所特有的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以及富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以及富含半胱氨酸的含半胱氨酸的COOH端,两者在人类内皮细胞上结合相同端,两者在人类内皮细胞上结合相同的受体。的受体。VEGF-D的蛋白水解过程与的蛋白水解过程与VEGF-C相似,蛋白水解的相似,蛋白水解的过程也可调节其生物学活性和受体特异性,在淋巴管生成过程也可调节其生物学活性和受体特异性,在淋巴管生成中发挥作用。但中发挥作用。但VEGF-D在鼠类仅与在鼠类仅与VEGFR-3结合,表明结合,表明VEGF-D在鼠类和人类中可能有不同的功能,这是与其它在鼠类和人类中可能有不同的功能,这是与其它VEGF家族成员不同之处。家族成员不同之处。2024/5/17314.1.1 VEGF-C/DVEGF-C/D的结构特点4.1.1 VEGF-C/D VEGF-C/DVEGF-C/D促促促促淋巴管生成的淋巴管生成的淋巴管生成的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作用机制4形成形成VEGF-C/D-VEGFR-3信号通道信号通道 1肿瘤细胞分泌出肿瘤细胞分泌出VEGF-C/D无活性的无活性的前蛋白前蛋白 3被激活的被激活的VEGF-C/D蛋白与特异性表达于蛋白与特异性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受体VEGFR-3结合结合2此蛋白通过丝氨酸蛋白此蛋白通过丝氨酸蛋白纤溶酶等蛋白酶水解作纤溶酶等蛋白酶水解作用去掉用去掉C端和端和N端后形成端后形成VEGF-C/D的活性形式的活性形式 2024/5/17324.1.1 VEGF-C/D VEGF-C/D促淋巴管生4.1.1 VEGF-C/DVEGF-C/D促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机制促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机制VEGF-C/D-VEGFR-3信号通道路可能通过以下转导途径发信号通道路可能通过以下转导途径发挥作用挥作用,即即VEGF相关蛋白与相关蛋白与VEGFR-3L结合后导致结合后导致VEGFR-3L磷酸化并激活结联蛋白磷酸化并激活结联蛋白,使后者的使后者的SH2区与区与PTB区结合而发生自身磷酸化。磷酸化的结联蛋白可与调节蛋区结合而发生自身磷酸化。磷酸化的结联蛋白可与调节蛋白白Grb2的的SH2区结合区结合,并促进并促进Grb2的的SH2区与尿嘌呤核苷区与尿嘌呤核苷酸释放因子酸释放因子SOS结合形成复合体。结合形成复合体。此复合体激活此复合体激活Ras信号转导通路信号转导通路,并最终诱导细胞的有丝分并最终诱导细胞的有丝分裂途径。导致淋巴管生成、增生、扩张裂途径。导致淋巴管生成、增生、扩张,从而促进恶性肿瘤从而促进恶性肿瘤细胞向区域淋巴结转移。细胞向区域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泌的肿瘤细胞分泌的VEGF-C和和VEGF-D能够对肿瘤间质压产生能够对肿瘤间质压产生重大影响,间质压的增高可能是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和淋巴重大影响,间质压的增高可能是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和淋巴循环进行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循环进行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2024/5/17334.1.1 VEGF-C/DVEGF-C/D促淋巴管生成4.1.1 VEGF-C/DVEGF-C/D与恶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包括甲状腺癌、肺癌、乳腺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包括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前列腺癌、皮肤癌、胃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前列腺癌、皮肤黑色素瘤、口腔鳞状细胞癌等黑色素瘤、口腔鳞状细胞癌等,肿瘤原发癌组织中肿瘤原发癌组织中VEGF-C/D的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某些肿瘤的标的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某些肿瘤的标志物以及某些特定基因有一定关系。志物以及某些特定基因有一定关系。文献报道文献报道,VEGF-C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高于良性病变,其表达与一些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如其表达与一些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如AFP、C-erbB-2、VEGF等也呈正相关。等也呈正相关。2024/5/17344.1.1 VEGF-C/DVEGF-C/D与恶性肿瘤 4.1.2 其他有关因子其他有关因子 Hsieh等对卵巢癌的研究发现等对卵巢癌的研究发现,Her2/neu过表达与过表达与VEGF-C、VEGF-D表达呈正相关。表达呈正相关。Yang等对乳腺癌等对乳腺癌的研究亦有相似结果。某些炎症因子的研究亦有相似结果。某些炎症因子,如如IL-1、TNF-等也可显著上调等也可显著上调VEGF-C的表达的表达,间接促进淋巴管形间接促进淋巴管形成。成。Prox1-Wigle等发现敲除等发现敲除Prox1基因后基因后,静脉内皮细胞静脉内皮细胞无法向淋巴内皮细胞定向分化无法向淋巴内皮细胞定向分化;胚胎发育时以出芽方胚胎发育时以出芽方式自静脉内皮细胞生成淋巴管的过程受阻式自静脉内皮细胞生成淋巴管的过程受阻;表明表明Prox1是淋巴管生成最基本的调控因子。是淋巴管生成最基本的调控因子。Hong等采用基因等采用基因转染等技术也证明转染等技术也证明,Prox1单一基因即可促成血管内单一基因即可促成血管内皮细胞定向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表型皮细胞定向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表型,并称其为淋并称其为淋巴管生成的巴管生成的“总开关总开关”。2024/5/17354.1.2 其他有关因子 Hsieh等对卵巢癌的研究发4.1.2 其他有关因子其他有关因子 Tie2:是首先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发现的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是首先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发现的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以血管生成素为配体以血管生成素为配体,其主要功能是调控血管生成过程。其主要功能是调控血管生成过程。Veikkola等认为等认为,血管生成素血管生成素Ang2可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可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的上的Tie2受体而促进淋巴管发展和维护其正常生理功能。受体而促进淋巴管发展和维护其正常生理功能。NP2:即即neuropilin2,是一种神经蛋白受体。是一种神经蛋白受体。NP2是以与是以与VEGFR3形成二聚体的方式发挥其调控功能的。形成二聚体的方式发挥其调控功能的。Yuan等研等研究表明究表明,NP2是维持淋巴管正常形态结构及功能的重要因素。是维持淋巴管正常形态结构及功能的重要因素。另外另外,还有还有Net、次级淋巴趋化因子、次级淋巴趋化因子(SLC/CCL21)等多种基等多种基因亦直接或间接参与淋巴管形成的调节。对于不同分子通因亦直接或间接参与淋巴管形成的调节。对于不同分子通道控制淋巴系统发生发展的因子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中。道控制淋巴系统发生发展的因子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中。2024/5/17364.1.2 其他有关因子 Tie2:是首先在血管内皮细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肿瘤淋巴管特点肿瘤淋巴管特点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节机制淋巴管生成的分子调节机制 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治疗 52341淋淋巴巴系系统统的的结结构构和和功功能能2024/5/1737主 要 内 容肿瘤淋巴管特点淋巴管标记物研究进展淋巴管5.1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随着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深入研究及其随着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深入研究及其机制的逐渐明晰机制的逐渐明晰,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将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将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肿瘤抗淋巴管治疗可分为肿瘤抗淋巴管治疗可分为2种途径种途径:抑制抑制肿瘤新生淋巴管及阻止已形成的肿瘤淋肿瘤新生淋巴管及阻止已形成的肿瘤淋巴管。巴管。2024/5/17385.1 研究现状随着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深入研究及其机制靶向肿瘤淋巴管生成靶向肿瘤淋巴管生成如使用中和性的如使用中和性的抗抗VEGF-C/D、VEGFR-2/3抗抗体体,或通过腺病或通过腺病毒或腺相关病毒或腺相关病毒表达可溶性毒表达可溶性的的VEGFR-3片片段段,或借助小干或借助小干扰扰RNA介导的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基因沉默技术靶向靶向VEGF-C/D和其受体和其受体 如靶向如靶向PDGF-BB、FGF、IGF等生长因等生长因子信号通子信号通路路 如如BAY 43-9006、CEP-7055和和PTK787等等,目前这些小目前这些小分子抑制剂分子抑制剂正处于临床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试验阶段 阻断阻断VEGF-C/D-VEGFR-3信信号通路号通路 靶向其他靶向其他信号通路信号通路 VEGFR-2/3激激酶活性的小分酶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子抑制剂 靶向促炎细胞因靶向促炎细胞因子调节子调节VEGF-C生成的信号通路生成的信号通路 5.2靶向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策略靶向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策略阻断阻断VEGF-C/D-VEGFR-3信号通道可信号通道可抑制肿瘤淋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巴管生成及淋巴管转移淋巴管转移的形成的形成 2024/5/1739靶向肿瘤淋巴管生成如使用中和性的抗VEGF-C/D、VEGF5.3阻断阻断VEGF-C/D与与VEGFR-3作用的方法作用的方法 VEGF-C/D或或VEGFR-3的功能阻断性抗体的功能阻断性抗体 可溶性可溶性VEGFR-3-Ig 小分子肽抑制剂小分子肽抑制剂 前蛋白转化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抑制剂 基基 因因 治治 疗疗 迄今研究较迄今研究较多的用于多的用于 阻阻断断VEGF-C或或VEGF-D与与VEGFR-3相相互作用的主互作用的主要方法要方法 可特异性阻断可特异性阻断VEGF-C或或VEGF-D与其受体与其受体VEGFR-3的的结合结合,使使VEGFR-3不不能被活化能被活化,故淋巴管增故淋巴管增殖、迁移所需的信号殖、迁移所需的信号无法进行传导无法进行传导,从而抑从而抑制淋巴管生成。制淋巴管生成。VEGFR-3-Ig虽虽然可与然可与VEGF-C或或VEGF-D结合,结合,但无法进行下游但无法进行下游的信号传导,从的信号传导,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而达到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的作淋巴管生成的作用。用。通过反义技术或小分子通过反义技术或小分子RNA干扰技术抑制肿瘤细干扰技术抑制肿瘤细胞分泌胞分泌VEGF-C/VEGF-D阻止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和阻止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和转移。小分子转移。小分子RNA干扰技干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并作为一种新的工技术,并作为一种新的工具用于肿瘤的治疗研究。具用于肿瘤的治疗研究。2024/5/17405.3阻断VEGF-C/D与VEGFR-3作用的方法 VEG5.4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目的目的:观察收涩类中药对小鼠观察收涩类中药对小鼠H22腹水型肝癌细胞血道和淋巴腹水型肝癌细胞血道和淋巴 道道转移的影响转移的影响方法方法:取昆明种小鼠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组,每组各10只,即阴性只,即阴性对照组、参一胶囊组、椿皮组、乌梅组和山茱萸组对照组、参一胶囊组、椿皮组、乌梅组和山茱萸组,采用腹水型采用腹水型肝癌肝癌H22瘤株,在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注射接种,连续给药瘤株,在小鼠右下肢爪垫内侧皮下注射接种,连续给药21d后,脱颈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重量、抑瘤率、后,脱颈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实体瘤的瘤重量、抑瘤率、肺部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肺部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结果:乌梅组和山茱萸组的肺部转移结节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抑乌梅组和山茱萸组的肺部转移结节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抑瘤率明显增加瘤率明显增加;椿皮、乌梅、山茱萸组的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椿皮、乌梅、山茱萸组的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结论结论:收涩类中药对收涩类中药对H22腹水型肝癌细胞血道及淋巴道两种转移腹水型肝癌细胞血道及淋巴道两种转移途径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途径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孙静孙静.收涩类中药对小鼠肝癌血道及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收涩类中药对小鼠肝癌血道及淋巴道转移的影响.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5):347收涩类中药对小鼠肝癌血道及淋巴道转移的影响收涩类中药对小鼠肝癌血道及淋巴道转移的影响2024/5/17415.4 中医药治疗目的:观察收涩类中药对小鼠H22腹水型5.4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人参皂苷人参皂苷Rg3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目的目的:探讨人参皂苷探讨人参皂苷Rg3(20(R)-Ginsenoside Rg3)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凋亡诱导作用。抑制效应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方法:取健康猪的胸导管内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取健康猪的胸导管内皮细胞进行分离、培养;VIII因子对淋巴管内皮因子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用含不同浓度人参皂苷细胞进行鉴定。用含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处理淋巴管内皮细胞处理淋巴管内皮细胞,采用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荧光染色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结果结果:经经VIII因子对培养的淋巴管细胞进行鉴定因子对培养的淋巴管细胞进行鉴定,为典型淋巴管内皮细胞。为典型淋巴管内皮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作用时间的延长,人参皂苷人参皂苷Rg3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高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高;在人参皂苷在人参皂苷Rg3作用下作用下,淋巴管内皮细胞呈凋亡淋巴管内皮细胞呈凋亡改变改变,出现凋亡小体。出现凋亡小体。结论结论:人参皂苷人参皂苷Rg3能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能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殖。李晶波李晶波.人参皂苷人参皂苷Rg3Rg3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中医药信息中医药信息,2009,26(4):22.,2009,26(4):22.2024/5/17425.4 中医药治疗人参皂苷Rg3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凋亡作5.5 恩度与淋巴管生成恩度与淋巴管生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淋巴管内皮细胞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淋巴管内皮细胞骨架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骨架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目的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恩度恩度)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方法:磁珠分选小儿包皮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培磁珠分选小儿包皮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养,并在光镜下观察和采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检测。并在光镜下观察和采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检测。设立对照组和恩度实验组设立对照组和恩度实验组,应用免疫荧光法和体外三应用免疫荧光法和体外三维培养法来判定恩度对淋巴管内皮细胞有无抑制作维培养法来判定恩度对淋巴管内皮细胞有无抑制作用用。欧娟娟欧娟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淋巴管内皮细胞骨架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淋巴管内皮细胞骨架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临床肿瘤学杂临床肿瘤学杂志志,2009,14(6):491.2024/5/17435.5 恩度与淋巴管生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淋巴管5.5 恩度与淋巴管生成恩度与淋巴管生成GI:分别为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0.20mg/L恩度组、恩度组、0.40mg/L恩度组淋恩度组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微丝变化巴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微丝变化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细胞膜及细胞内荧光均较强细胞膜及细胞内荧光均较强,可见明显的细胞内可见明显的细胞内骨架分布骨架分布,呈条索状。呈条索状。恩度处理组恩度处理组:细胞内荧光明显减少细胞内荧光明显减少,细胞骨架特征性条索状分细胞骨架特征性条索状分布消失布消失,且细胞内荧光与胞膜荧光不连续。且细胞内荧光与胞膜荧光不连续。2024/5/17445.5 恩度与淋巴管生成GI:分别为对照组、5.5 恩度与淋巴管生成恩度与淋巴管生成MO:分别为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0.20mg/L恩度组、恩度组、0.40mg/L恩度组淋巴管内皮细胞成管能力变化恩度组淋巴管内皮细胞成管能力变化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淋巴管出芽丰富,管状结构较为明显淋巴管出芽丰富,管状结构较为明显恩度处理组恩度处理组:淋巴管出芽数量随药物浓度增高逐渐减淋巴管出芽数量随药物浓度增高逐渐减少少,管状结构不明显管状结构不明显2024/5/17455.5 恩度与淋巴管生成MO:分别为对照组、5.5 恩度与淋巴管生成恩度与淋巴管生成结果结果:恩度实验组淋巴管内皮细胞骨架中微丝排恩度实验组淋巴管内皮细胞骨架中微丝排列极性减弱或消失列极性减弱或消失,微管无明显改变。恩度实验组微管无明显改变。恩度实验组淋巴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管状分支数量及管状结构淋巴管内皮细胞体外形成管状分支数量及管状结构形成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形成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恩度)对淋巴管内皮细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和体外成管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胞的细胞骨架和体外成管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24/5/17465.5 恩度与淋巴管生成结果:恩度实验组淋巴管内皮细展展 望望 目前,淋巴管生成及其调控机制目前,淋巴管生成及其调控机制,淋巴管生成的促肿瘤淋巴管生成的促肿瘤转移作用等已成为恶性肿瘤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转移作用等已成为恶性肿瘤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肿瘤与新生淋巴管的研究对于肿瘤与新生淋巴管的研究,在一些方面取得长足的在一些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进展,但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转移中仍有许多但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转移中仍有许多问题尚未明确。问题尚未明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肿瘤新生淋巴管会同抗肿瘤抗肿瘤新生淋巴管会同抗肿瘤血管生成一样,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一样,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抗肿瘤新生淋巴管治疗有望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模式淋巴管治疗有望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模式,具有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的临床应用前景。2024/5/1747展 望 目前,淋巴管生成及其调控机制,淋巴管生成的L/O/G/OThank You!2024/5/Thank You!2024/5/17492023/8/3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