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酯偶联剂锆酸酯偶联剂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19969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钛酸酯偶联剂锆酸酯偶联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钛酸酯偶联剂锆酸酯偶联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钛酸酯偶联剂锆酸酯偶联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玻纤界面改性技术的新型玻纤界面改性技术的研究与进展研究与进展章章峻峻1新型玻纤界面改性技术的研究与进展章 峻1表、界面的定义表、界面的定义n定义:定义:两相或两相以上体系,表、界面是指两两相或两相以上体系,表、界面是指两相之间的相之间的过渡区域过渡区域。n根据物质根据物质聚集态结构聚集态结构,表、界面包括:,表、界面包括:固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五类。固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五类。2表、界面的定义定义:两相或两相以上体系,表、界面是指两相之间界面的定义界面的定义:界面是相与相之间的过渡区:界面是相与相之间的过渡区域,是一个厚度为几个分子的准三维区域,域,是一个厚度为几个分子的准三维区域,具有其独特的过渡性和复杂性。具有其独特的过渡性和复杂性。表面:其中有一相为气相,包括固气;表面:其中有一相为气相,包括固气;液气(液气(材料本体性质材料本体性质)界面:两相均不包括气相,包括固液;界面:两相均不包括气相,包括固液;液液;固固(液液;固固(两相间相互作用两相间相互作用)3界面的定义:界面是相与相之间的过渡区域,是一个厚度为几个分子n根据研究根据研究角度和目的角度和目的不同,表界面又可分为:不同,表界面又可分为:物理表面和材料表面物理表面和材料表面n物理表面物理表面从分子和物理学研究角度定义从分子和物理学研究角度定义n材料表面材料表面从材料学和应用研究角度定义从材料学和应用研究角度定义4根据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表界面又可分为:4物理表面包括理想表面、清洁表面、吸附表面物理表面包括理想表面、清洁表面、吸附表面理想表面理想表面:是指除了假设确定的边界外,系统:是指除了假设确定的边界外,系统无任何变化。无任何变化。清洁表面清洁表面:是指化学上纯净的表面(化学组成:是指化学上纯净的表面(化学组成一致)一致)吸附表面吸附表面:表面吸附外来原子的表面。:表面吸附外来原子的表面。5物理表面包括理想表面、清洁表面、吸附表面5n材料表面:包括机械作用表面、化学作用表面、材料表面:包括机械作用表面、化学作用表面、固体结合表面、气(液)相沉积表面固体结合表面、气(液)相沉积表面n机械作用机械作用表面:由于机械作用形成的表面表面:由于机械作用形成的表面n化学作用化学作用表面:由于化学腐蚀或化学反应形成表面:由于化学腐蚀或化学反应形成的表面的表面n固体结合固体结合表面:两种固体由于真空,界面扩散表面:两种固体由于真空,界面扩散等形成的表面等形成的表面n气(液)相沉积气(液)相沉积表面:一相物质通过气化或溶表面:一相物质通过气化或溶液法在另一相物质表面成膜。液法在另一相物质表面成膜。6材料表面:包括机械作用表面、化学作用表面、固体结合表面、气(材料表、界面研究方法材料表、界面研究方法n一、接触角和界面张力的研究一、接触角和界面张力的研究n仪器:表面张力仪、接触角仪仪器:表面张力仪、接触角仪n测试内容:表面张力、界面能、接触角测试内容:表面张力、界面能、接触角n研究内容:了解聚合物表面极性、表面能、界研究内容:了解聚合物表面极性、表面能、界面相容性,为聚合物的界面改性、共混提供理面相容性,为聚合物的界面改性、共混提供理论依据。论依据。(玻纤改性剂的开发和选择)(玻纤改性剂的开发和选择)7材料表、界面研究方法一、接触角和界面张力的研究7接触角仪接触角仪n力学法力学法:通过固液界面结合力的大小进行测定。:通过固液界面结合力的大小进行测定。主要应用于主要应用于液体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能的测定的表面张力、表面能的测定(偶联剂、浸润剂)(偶联剂、浸润剂)n光学法光学法:通过接触角进行测定。主要用于:通过接触角进行测定。主要用于固体固体的接触角、表面能、固液间相互作用情况的测的接触角、表面能、固液间相互作用情况的测定定(玻璃纤维表面改性效果)。(玻璃纤维表面改性效果)。8接触角仪力学法:通过固液界面结合力的大小进行测定。主要应用于力学法力学法n利用固利用固-液两相间的液两相间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进行测量的大小进行测量片法测试片法测试环法测试环法测试9力学法利用固-液两相间的作用力的大小进行测量片法测试 光学法光学法n利用固-液体系两相间的浸润能力进行测量憎水表面憎水表面亲水表面亲水表面10光学法利用固-液体系两相间的浸润能力进行测量憎水表面 n二、红外光谱(二、红外光谱(IR)的研究)的研究n仪器:红外光谱仪仪器:红外光谱仪n样品测试方法:透射法、研磨法、样品测试方法:透射法、研磨法、反射法反射法(玻纤改性常用)(玻纤改性常用)n研究内容:聚合物表面的添加剂、溶剂的侵研究内容:聚合物表面的添加剂、溶剂的侵蚀作用、聚合物表面取向、玻璃表面改性后蚀作用、聚合物表面取向、玻璃表面改性后的的键合键合作用(偶联剂等的作用)。作用(偶联剂等的作用)。11二、红外光谱(IR)的研究11ATR-IRn通过材料表面的多次反射增强信号进行测定通过材料表面的多次反射增强信号进行测定n适用于材料适用于材料表面结构表面结构的研究或不易溶解或研磨的研究或不易溶解或研磨的材料样品测量的材料样品测量入射光源入射光源接收器接收器12ATR-IR通过材料表面的多次反射增强信号进行测定入射光源 n三、三、X射线光电子能谱(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研究)的研究n仪器:仪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射线光电子能谱仪n应用:材料表面的应用:材料表面的键合键合情况和价态,材料表面电子平均动情况和价态,材料表面电子平均动能。粘结界面的相互作用、能。粘结界面的相互作用、偶联剂的偶联作用偶联剂的偶联作用、粘结点的、粘结点的老化作用。老化作用。表面改性剂的作用机理表面改性剂的作用机理。添加剂的扩散作用、。添加剂的扩散作用、材料的大气老化。材料的大气老化。nn。注注:测量精确但价格较高:测量精确但价格较高13三、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研究注:测量精确但价格较高1n四、扫描电子显微镜(四、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应用)的应用n仪器:扫描电子显微镜仪器:扫描电子显微镜n应用:材料表面形貌、复合材料界面形貌应用:材料表面形貌、复合材料界面形貌(界面改性效果界面改性效果)、膜结构性质、)、膜结构性质、纤维表面纤维表面形貌、形貌、结晶物形貌。结晶物形貌。n制样:制样:机械破坏断面机械破坏断面、化学刻蚀、染色、淬、化学刻蚀、染色、淬断等断等14四、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应用14SEMSEM在玻纤行业中的应用在玻纤行业中的应用n纤维情况纤维情况:纤维直径及其分布:纤维直径及其分布n纤维表面形貌纤维表面形貌:表面磨损(设备损耗、润:表面磨损(设备损耗、润滑剂的效果)、短切效果(切刀状况)滑剂的效果)、短切效果(切刀状况)nEDS测定表面元素测定表面元素:改性剂修饰情况,玻:改性剂修饰情况,玻璃种类判断璃种类判断15SEM在玻纤行业中的应用纤维情况:纤维直径及其分布15玻纤表面精细结构电镜图(玻纤表面精细结构电镜图(5000倍)倍)16玻纤表面精细结构电镜图(5000倍)16玻璃棉过滤产品纤维电镜图(玻璃棉过滤产品纤维电镜图(10000倍)倍)17玻璃棉过滤产品纤维电镜图(10000倍)17电镜对玻纤直径的测量(电镜对玻纤直径的测量(1000倍)倍)18电镜对玻纤直径的测量(1000倍)18n偶联剂对玻璃纤维的作用效果:偶联剂对玻璃纤维的作用效果:19 偶联剂对玻璃纤维的作用效果:19界面改性的界面改性的目的目的n提高两相间的提高两相间的界面相容性界面相容性无机无机-有机粘结性能有机粘结性能n赋予材料赋予材料特殊特殊的表面性能的表面性能分散、功能化(医用功能、耐腐蚀功能等)分散、功能化(医用功能、耐腐蚀功能等)20界面改性的目的提高两相间的界面相容性20玻璃纤维的表面特征玻璃纤维的表面特征n一、外观特性一、外观特性 光滑圆柱体,截面为完整圆形。无有机纤维的皱褶和天然纤光滑圆柱体,截面为完整圆形。无有机纤维的皱褶和天然纤维的中空空隙。维的中空空隙。优点:优点:对气体和液体通过阻力小,适合做对气体和液体通过阻力小,适合做过滤材料。过滤材料。缺点:缺点:对树脂的黏结能力弱,需对树脂的黏结能力弱,需表面改性。表面改性。21玻璃纤维的表面特征一、外观特性21玻璃纤维SEM照片放大放大3000倍照片倍照片放大放大300倍照片倍照片22玻璃纤维SEM照片放大3000倍照片放大300倍照片22n二、拉伸强度二、拉伸强度纤维名称纤维名称玻纤玻纤尼龙尼龙人造丝人造丝拉伸强度(拉伸强度(MPa)1470-4800490-680340-440纤维名称纤维名称铬钼钢铬钼钢轻镁合金轻镁合金碳纤维碳纤维拉伸强度(拉伸强度(MPa)1370330390023二、拉伸强度纤维名称玻纤尼龙人造丝拉伸强度(MPa)1470影响玻璃纤维拉伸强度的主要因素影响玻璃纤维拉伸强度的主要因素1、化学组成:、化学组成:石英玻璃石英玻璃5880以上;以上;S玻璃(玻璃(MgO-Al2O3-SiO2)4600;E玻璃(玻璃(CaO-Al2O3-SiO2)3058;C玻璃(玻璃(Na2O-Al2O3-SiO2)26172、拉丝磨损:、拉丝磨损:成丝比新生丝强度降低成丝比新生丝强度降低15253、水分侵蚀:、水分侵蚀:水分存在下,玻纤强度随负荷时间增长而降低。水分存在下,玻纤强度随负荷时间增长而降低。24影响玻璃纤维拉伸强度的主要因素1、化学组成:244、纤维直径、纤维直径直径越细,强度越高。直径越细,强度越高。5、杂质、气泡等缺陷、杂质、气泡等缺陷微裂纹和应力集中导致强度下降。微裂纹和应力集中导致强度下降。6、拉丝时的残余应力、拉丝时的残余应力可导致微裂纹的形成。可导致微裂纹的形成。7、表面涂层(浸润剂)、表面涂层(浸润剂)表面涂层可降低上述问题对玻纤强度的影响表面涂层可降低上述问题对玻纤强度的影响254、纤维直径25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浸润剂)n浸润剂的作用浸润剂的作用:1、提高玻纤的界面相容性提高玻纤的界面相容性:增加玻纤和基材的粘结性:增加玻纤和基材的粘结性能,提高成品的机械性能。能,提高成品的机械性能。2、粘结、集束粘结、集束:使原丝保持完整,提高其可纺性和玻:使原丝保持完整,提高其可纺性和玻纤对树脂的穿透性。纤对树脂的穿透性。3、润滑、保护润滑、保护:拉丝时减少摩擦,防止纤维摩损、断:拉丝时减少摩擦,防止纤维摩损、断丝。丝。4、防止静电积累防止静电积累:降低玻纤表面电阻,形成导电通道,:降低玻纤表面电阻,形成导电通道,提高加工性能。提高加工性能。5、提供玻纤后加工、应用必须的性能提供玻纤后加工、应用必须的性能:如硬挺性、分:如硬挺性、分散性等。散性等。26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浸润剂)浸润剂的作用:26n浸润剂的分类浸润剂的分类:1、增强型浸润剂增强型浸润剂:含偶联剂,可直接用于树脂增强。:含偶联剂,可直接用于树脂增强。2、纺织型浸润剂纺织型浸润剂:提供玻纤拉丝和编织能力,需热处:提供玻纤拉丝和编织能力,需热处理后加入偶联剂方可用于树脂增强,多为淀粉和石理后加入偶联剂方可用于树脂增强,多为淀粉和石蜡油类。蜡油类。3、纺织、增强型浸润剂纺织、增强型浸润剂:对纺织型浸润剂进行改性,:对纺织型浸润剂进行改性,以达到增强树脂的部分功用。以达到增强树脂的部分功用。27浸润剂的分类:271、偶联剂偶联剂n定义定义:偶联剂是一种能改善非极性和极性物质之间界面:偶联剂是一种能改善非极性和极性物质之间界面相容性的助剂。是两种不同极性材料之间的粘结剂。相容性的助剂。是两种不同极性材料之间的粘结剂。n关键用途:关键用途:将玻璃纤维和聚合物树脂粘结起来,实现无将玻璃纤维和聚合物树脂粘结起来,实现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良好界面结合和分散效果,使玻璃纤维机物和有机物的良好界面结合和分散效果,使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获得满意的应用。一般用量为增强材料获得满意的应用。一般用量为0.05-1%。281、偶联剂定义:偶联剂是一种能改善非极性和极性物质之间界面相偶联剂的作用偶联剂的作用n提高提高界面相容性界面相容性:大多数无机填料为亲水性的,难:大多数无机填料为亲水性的,难以与非极性或弱极性的聚合物相容,偶联剂在填料以与非极性或弱极性的聚合物相容,偶联剂在填料和树脂间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其紧密相容,以和树脂间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其紧密相容,以达到改善材料某些性能的目的。达到改善材料某些性能的目的。n提高填料的提高填料的分散能力分散能力:偶联剂的加入可以有效的提:偶联剂的加入可以有效的提高填充材料的分散性。高填充材料的分散性。29偶联剂的作用29炭黑纳米复合材料炭黑纳米复合材料未加偶联剂未加偶联剂加硅烷偶联剂加硅烷偶联剂30炭黑纳米复合材料未加偶联剂加硅烷偶联剂30 从图中,可以看从图中,可以看到,偶联剂的加入,到,偶联剂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两种物可以明显改善两种物质间的界面作用,以质间的界面作用,以及改善分散性。及改善分散性。31 从图中,可以看到,偶联剂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两种物质偶联剂的分类偶联剂的分类 偶联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偶联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钛酸酯偶联剂联剂、锆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双金属偶联剂、锆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双金属偶联剂(铝铝-锆酸酯、铝钛复合偶联剂锆酸酯、铝钛复合偶联剂)、稀土偶联剂、含磷偶联、稀土偶联剂、含磷偶联剂、含硼偶联剂等。在复合材料中最常用的是硅烷、钛剂、含硼偶联剂等。在复合材料中最常用的是硅烷、钛酸酯和铝酸酯偶联剂。酸酯和铝酸酯偶联剂。其中,硅烷偶联剂是人们研究最早、应用最早、研其中,硅烷偶联剂是人们研究最早、应用最早、研究最成熟的偶联剂。究最成熟的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最早出现于钛酸酯偶联剂最早出现于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它对许多年代,它对许多干燥粉体有良好的偶联效果。干燥粉体有良好的偶联效果。32偶联剂的分类 偶联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硅烷偶联剂、钛酸偶联剂的选用原则偶联剂的选用原则n酸性填料应选用含碱性官能团的偶联剂,而碱性填料应选用含酸酸性填料应选用含碱性官能团的偶联剂,而碱性填料应选用含酸性官能团的偶联剂。性官能团的偶联剂。n硅烷类偶联剂主要适用于硅烷类偶联剂主要适用于玻璃纤维(主要)玻璃纤维(主要)及含硅填料,如石英、及含硅填料,如石英、硅灰石等,也可用于部分金属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但不适用于硅灰石等,也可用于部分金属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但不适用于CaCO3。适用树脂主要为。适用树脂主要为热固性树脂热固性树脂。n钛酸酯类偶联剂对填料的适用范围广,如钛酸酯类偶联剂对填料的适用范围广,如CaCO3,钛白粉等,还可钛白粉等,还可用于用于玻璃纤维(较少)。适用玻璃纤维(较少)。适用树脂主要为树脂主要为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33偶联剂的选用原则酸性填料应选用含碱性官能团的偶联剂,而碱性填n偶联剂加入量。硅烷偶联剂的用量可为填料的偶联剂加入量。硅烷偶联剂的用量可为填料的0.05-1%左右;钛酸酸类用量一般为填料的左右;钛酸酸类用量一般为填料的0.252%。n一些表面活性剂会影响一些表面活性剂会影响钛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用的发挥,因此用的发挥,因此它们必须在填料、偶联剂、树脂充分混合后加入。它们必须在填料、偶联剂、树脂充分混合后加入。n大多数钛酸酯类偶联剂易与大多数钛酸酯类偶联剂易与酯类增塑剂发生酯交换反酯类增塑剂发生酯交换反应应,因此,此类增塑剂需待偶联剂加入后方可加入。,因此,此类增塑剂需待偶联剂加入后方可加入。n钛酸酯类与硅烷类偶联剂混合加入协同效果更好。钛酸酯类与硅烷类偶联剂混合加入协同效果更好。34偶联剂加入量。硅烷偶联剂的用量可为填料的0.05-1%左右;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n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silane coupling agents)是偶联剂中最为重要,)是偶联剂中最为重要,品种最为繁多的一种。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品种最为繁多的一种。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有机硅化合物,它们可以用以下通式表示:有机硅化合物,它们可以用以下通式表示:nYRSiX3n式中:式中:Y是可以和有机化合物起反应的基团,如乙烯基、是可以和有机化合物起反应的基团,如乙烯基、氨基、环氧基、巯基等;氨基、环氧基、巯基等;R是短链烷撑基,通过它把是短链烷撑基,通过它把Y与与Si原子连接起来;原子连接起来;X是可进行水解反应并生成是可进行水解反应并生成SiOH的基团,的基团,如烷氧基、乙酰氧基、卤素等如烷氧基、乙酰氧基、卤素等。35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silane coupling agen作用时作用时X与无机物中的玻璃纤维、二氧化硅、陶土、与无机物中的玻璃纤维、二氧化硅、陶土、金属及其氧化物等产生牢固的结合,金属及其氧化物等产生牢固的结合,Y基团与树脂基团与树脂相容并且起偶联反应。相容并且起偶联反应。n优点优点:品种多、用量少而效果显著、用途广泛:品种多、用量少而效果显著、用途广泛36作用时X与无机物中的玻璃纤维、二氧化硅、陶土、金属及其氧化物实际应用实际应用n偶联增强;偶联增强;n交联固化:近年来,利用硅烷偶联剂可水解基交联固化:近年来,利用硅烷偶联剂可水解基团的反应性,使非交联树脂实现交联固化或改团的反应性,使非交联树脂实现交联固化或改性;性;n功能化改性:通过硅烷偶联剂对某些材料引入功能化改性:通过硅烷偶联剂对某些材料引入特定功能性基团,以达到改进表面性质,获得特定功能性基团,以达到改进表面性质,获得防静电、防雾、防臭、抗凝血和生理惰性等目防静电、防雾、防臭、抗凝血和生理惰性等目的的37实际应用37n硅烷偶联剂的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作用机理偶联剂在提高复合材料的显著效果,虽早已偶联剂在提高复合材料的显著效果,虽早已得到确认,但如何解释偶联剂的机理,至今还没得到确认,但如何解释偶联剂的机理,至今还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解释所有事实。人们提出的理论,有一个理论能够解释所有事实。人们提出的理论,对于某一方面或某个偶联剂来说是很成功的,但对于某一方面或某个偶联剂来说是很成功的,但对于其他则无能为力。对于其他则无能为力。38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38一、化学键理论一、化学键理论 n该理论认为,硅烷偶联剂含有两种不同的化学官该理论认为,硅烷偶联剂含有两种不同的化学官能团。其中一端能是能和玻璃纤维等无机材料的能团。其中一端能是能和玻璃纤维等无机材料的表面形成表面形成共价键键合共价键键合的硅醇基团。另一端则可以的硅醇基团。另一端则可以和树脂相形成和树脂相形成共价键共价键。n最早是由霍普金丝大学的最早是由霍普金丝大学的R.K.Witt等人提出,后等人提出,后经经J.Bjor、Ksten、Yaeger等人的发展和完善。等人的发展和完善。Koenig等人用等人用FT-IR和和Raman光谱以及光谱以及ATR-IR技术得到偶联剂和玻璃纤维及树脂形成共价键的技术得到偶联剂和玻璃纤维及树脂形成共价键的直接证据。为化学键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支直接证据。为化学键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支持。持。39一、化学键理论 该理论认为,硅烷偶联剂含有两种不同的化学官能4040硅烷偶联剂的另一端与环氧树脂的反应硅烷偶联剂的另一端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和树脂(和树脂反应部分)反应部分)41硅烷偶联剂的另一端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和树脂41n缺陷:其单分子层理论过于简单,而实际上偶联缺陷:其单分子层理论过于简单,而实际上偶联剂的用量大于单分子层的需求,其界面厚度大于剂的用量大于单分子层的需求,其界面厚度大于单分子层厚度,并可起到一定的交联作用。同时,单分子层厚度,并可起到一定的交联作用。同时,对于那些虽然无法和某些聚合物反应却仍具有良对于那些虽然无法和某些聚合物反应却仍具有良好偶联效果的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化学键理论无好偶联效果的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化学键理论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法作出合理的解释。42缺陷:其单分子层理论过于简单,而实际上偶联剂的用量大于单分子表面浸润理论(表面能理论)表面浸润理论(表面能理论)nZisman最先提出,认为强度良好的复合材料,树最先提出,认为强度良好的复合材料,树脂必须对增强材料或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浸润性。脂必须对增强材料或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因此用合适的偶联剂处理无机材料可以提高其表因此用合适的偶联剂处理无机材料可以提高其表面张力,促使有机树脂在无机物表面的浸润与展面张力,促使有机树脂在无机物表面的浸润与展开。偶联剂的存在改善了树脂相对填料的浸润能开。偶联剂的存在改善了树脂相对填料的浸润能力,使复合材料得到良好的黏接。力,使复合材料得到良好的黏接。n缺陷缺陷:某些偶联剂虽然可以提高其表面张力却对:某些偶联剂虽然可以提高其表面张力却对体系无效。因此认为,表面浸润作用只是衡量粘体系无效。因此认为,表面浸润作用只是衡量粘结性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结性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43表面浸润理论(表面能理论)Zisman最先提出,认为强度良变形层理论变形层理论 n1965年年Hooper提出。提出。n认为,偶联剂在界面中是可塑的,它可在界面上形成一认为,偶联剂在界面中是可塑的,它可在界面上形成一个厚度大于个厚度大于100且遭受破坏时可自行愈合的柔韧性变且遭受破坏时可自行愈合的柔韧性变形层。形层。n此变形层不但能松弛界面的预应力,而且能阻止界面裂此变形层不但能松弛界面的预应力,而且能阻止界面裂缝的扩张,因此改善了界面黏合强度。缝的扩张,因此改善了界面黏合强度。n缺陷缺陷:该理论对于形成小于:该理论对于形成小于100的那些单分子层,却的那些单分子层,却能改善界面黏接效果的实验结果却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能改善界面黏接效果的实验结果却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44变形层理论 1965年Hooper提出。44拘束层理论拘束层理论 n复合材料中,存在着高模量的增强材料和低模复合材料中,存在着高模量的增强材料和低模量的树脂间的量的树脂间的界面区界面区。n偶联剂是界面区的一部分。若此界面区的模量偶联剂是界面区的一部分。若此界面区的模量介于增强材料和树脂之间,则可最介于增强材料和树脂之间,则可最均匀的传递均匀的传递应力应力。n该理论认为,硅烷偶联剂除与无机物表面产生该理论认为,硅烷偶联剂除与无机物表面产生黏接之外,还具有在界面上黏接之外,还具有在界面上“紧束紧束”聚合物聚合物结结构的作用。构的作用。45拘束层理论 复合材料中,存在着高模量的增强材料和低模量的树脂可逆水解键理论可逆水解键理论n该理论把化学键理论、拘束层理论和变形层理论该理论把化学键理论、拘束层理论和变形层理论调和起来调和起来。认为偶联剂与填料表面之间形成的。认为偶联剂与填料表面之间形成的氢键,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当刚性的聚合物作氢键,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当刚性的聚合物作相对运动时,结合的氢键即遭受破坏,同时又马相对运动时,结合的氢键即遭受破坏,同时又马上与邻近的上与邻近的OH重新形成氢键。这样既松弛了重新形成氢键。这样既松弛了界面存在的预应力,又不失黏。此机理不但能解界面存在的预应力,又不失黏。此机理不但能解释界面偶联作用机理,同时也能说明松弛预应力释界面偶联作用机理,同时也能说明松弛预应力的效应以及抗水保护表面作用的效应以及抗水保护表面作用。46可逆水解键理论该理论把化学键理论、拘束层理论和变形层理论调和4747表面形态理论表面形态理论 n该理论认为玻纤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主要取决于玻璃该理论认为玻纤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主要取决于玻璃纤维的表面物理状态,包括玻璃纤维的表面积、粗糙纤维的表面物理状态,包括玻璃纤维的表面积、粗糙度等。度等。n玻璃纤维在热处理后,表面遭到损伤,粗糙度增加。玻璃纤维在热处理后,表面遭到损伤,粗糙度增加。n树脂相粘度较大,无法填满其中的空穴,因此通过偶树脂相粘度较大,无法填满其中的空穴,因此通过偶联剂的联剂的抛锚效应抛锚效应来提高其界面性能。来提高其界面性能。nn除此之外,还有酸碱理论,扩散理论、静电理论、互除此之外,还有酸碱理论,扩散理论、静电理论、互穿网络理论等,但均不能对所有的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穿网络理论等,但均不能对所有的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的解释。48表面形态理论 该理论认为玻纤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主要取决于玻璃水解条件水解条件n三烷氧基(氯)硅烷与水的作用是偶联作用的基础,大部分硅烷三烷氧基(氯)硅烷与水的作用是偶联作用的基础,大部分硅烷经水解后为水溶性的,因此常用水作稀释剂配成溶液使用。经水解后为水溶性的,因此常用水作稀释剂配成溶液使用。n溶液的溶液的pH值对其稳定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讲,值对其稳定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讲,酸性酸性和和碱性碱性都能促都能促进水解。进水解。n常用的酸有盐酸、醋酸、月桂酸等。但在调节酸碱性促进水解的常用的酸有盐酸、醋酸、月桂酸等。但在调节酸碱性促进水解的同时,也促进了硅醇之间的同时,也促进了硅醇之间的相互缩合相互缩合,形成没有活性的聚合物。,形成没有活性的聚合物。分子量大的缩合物不溶于水,易从溶液中析出。对于水解产物易分子量大的缩合物不溶于水,易从溶液中析出。对于水解产物易缩合的硅烷应在缩合的硅烷应在使用前配置其水溶液使用前配置其水溶液。n此外,酸碱性对硅烷上的有机官能团也有影响,例如在碱性条件此外,酸碱性对硅烷上的有机官能团也有影响,例如在碱性条件下,环氧硅烷易开环,而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环氧硅烷易开环,而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都可能生成游离的甲基丙烯酸,使用时应注意这些不利影响。下都可能生成游离的甲基丙烯酸,使用时应注意这些不利影响。49水解条件三烷氧基(氯)硅烷与水的作用是偶联作用的基础,大部分n应用工艺应用工艺(1)表面处理法表面处理法:用偶联剂处理增强材料或填料表面;:用偶联剂处理增强材料或填料表面;使用时可将偶联剂配成溶液使用。使用时可将偶联剂配成溶液使用。(2)掺和法掺和法:将偶联剂直接加入到树脂粘结剂中;使用:将偶联剂直接加入到树脂粘结剂中;使用时偶联剂不经稀释,直接与树脂混合,操作方便。时偶联剂不经稀释,直接与树脂混合,操作方便。(3)打底法打底法:即将被连接物事先用已经稀释的偶联剂溶:即将被连接物事先用已经稀释的偶联剂溶液涂覆。液涂覆。用量的选择用量的选择 50应用工艺 50储存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n干燥防水干燥防水:硅烷偶联剂非常活泼,遇水会自聚而丧失效:硅烷偶联剂非常活泼,遇水会自聚而丧失效用。用。n避光避光 、防潮、防潮51储存注意事项干燥防水:硅烷偶联剂非常活泼,遇水会自聚而丧失效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n溶液溶液pHpH值值:针对不同偶联剂及树脂不同,一般为:针对不同偶联剂及树脂不同,一般为6 6左左右。右。n加入加入:需边搅拌边加入,且加入速度不宜过快(避免:需边搅拌边加入,且加入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局部浓度过高)n配制后尽快使用配制后尽快使用:KH-550KH-550不宜超过不宜超过7 7日,日,KH-570KH-570等高等高活性偶联剂不能超过活性偶联剂不能超过3 3日,最好在日,最好在48h48h内使用。内使用。n避免金属离子避免金属离子:金属离子会与偶联剂中亲无机部分反:金属离子会与偶联剂中亲无机部分反应,需使用去离子水应,需使用去离子水52使用注意事项溶液pH值:针对不同偶联剂及树脂不同,一般为6左问题鉴别问题鉴别n(1 1)机械性能下降)机械性能下降 电镜判断电镜判断n(2 2)简单鉴别(工厂观察)简单鉴别(工厂观察)n1 1、产生白色、灰白色块状物或液体浑浊、产生白色、灰白色块状物或液体浑浊n2 2、产生鱼腥味、产生鱼腥味53问题鉴别(1)机械性能下降 电镜判断53n准确测定(实验室鉴定)准确测定(实验室鉴定)n质谱仪质谱仪n1 1、含量、纯度、含量、纯度n2 2、自聚情况、自聚情况 54准确测定(实验室鉴定)54n常用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和性质常用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和性质 n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南大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南大42)n主要用于玻璃纤维处理剂,适用于酚醛树脂、环主要用于玻璃纤维处理剂,适用于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塑料增强。也可用作室温硫化氧树脂、聚氨酯等塑料增强。也可用作室温硫化硅橡胶,橡胶工业用的表面处理剂和偶联剂。硅橡胶,橡胶工业用的表面处理剂和偶联剂。55常用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和性质 55n-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A1100)n本品适用于环氧、聚酰胺、酚醛树脂、聚氯乙烯等热固本品适用于环氧、聚酰胺、酚醛树脂、聚氯乙烯等热固性、热塑性塑料和弹性体的偶联剂。本品可有效的提高性、热塑性塑料和弹性体的偶联剂。本品可有效的提高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的剪切强度和湿电性,以及玻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的剪切强度和湿电性,以及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韧性和拉伸强度。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的韧性和拉伸强度。56-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A1100)56n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n常用作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本品可与乙烯、丙常用作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本品可与乙烯、丙烯、丁烯等多种单体烯、丁烯等多种单体共聚共聚,或与相应的树脂接枝,或与相应的树脂接枝共聚,形成特种用途的改性高分子化合物。本品共聚,形成特种用途的改性高分子化合物。本品也是硅橡胶与金属粘结的良好促进剂。也是硅橡胶与金属粘结的良好促进剂。57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57n乙烯基三叔丁基过氧硅烷乙烯基三叔丁基过氧硅烷(A1010,KH590)n本品适用于各种聚合物(包括各种橡胶和塑料)本品适用于各种聚合物(包括各种橡胶和塑料)与与金属或某些无机物金属或某些无机物的偶合粘结(如聚乙烯、聚的偶合粘结(如聚乙烯、聚丙烯、硅橡胶、氟橡胶、乙丙橡胶与各种金属或丙烯、硅橡胶、氟橡胶、乙丙橡胶与各种金属或某些无机材料),及两种聚合物之间的偶合粘结。某些无机材料),及两种聚合物之间的偶合粘结。58乙烯基三叔丁基过氧硅烷(A1010,KH590)58n-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A-187)KH-560是一种含环氧基的偶联剂,用于多硫化物是一种含环氧基的偶联剂,用于多硫化物和聚氨酯的嵌缝胶和密封胶,用于环氧树脂的胶粘和聚氨酯的嵌缝胶和密封胶,用于环氧树脂的胶粘剂、填充型或增强型热固性树脂、玻璃纤维胶粘剂剂、填充型或增强型热固性树脂、玻璃纤维胶粘剂和用于无机物填充或玻璃增强的热塑料性树脂等。和用于无机物填充或玻璃增强的热塑料性树脂等。59-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A-187-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nKH-570适用于聚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聚甲适用于聚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丙烯、ABS、聚碳酸、聚碳酸酯及乙丙橡胶、顺丁橡胶等体系的偶联作用。酯及乙丙橡胶、顺丁橡胶等体系的偶联作用。60-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KH-5n乙烯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A150,KA1003)n本品适用于聚乙烯、聚苯乙烯、环氧等聚合物玻璃纤维本品适用于聚乙烯、聚苯乙烯、环氧等聚合物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用偶联剂。复合材料用偶联剂。61乙烯基三氯硅烷(A150,KA1003)61偶联剂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改性中的应用偶联剂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改性中的应用 玻璃纤维玻璃纤维/聚氨酯复聚氨酯复合材料(未经硅烷偶合材料(未经硅烷偶联剂处理)联剂处理)玻璃纤维玻璃纤维/聚氨酯复合聚氨酯复合材料(经过硅烷偶联材料(经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剂处理)62偶联剂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改性中的应用 玻璃纤维/聚氨酯复合材钛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 n钛酸酯偶联剂是美国肯里奇石油化学公司于钛酸酯偶联剂是美国肯里奇石油化学公司于1975年研制开发的一类新型偶联剂,它具有独年研制开发的一类新型偶联剂,它具有独特的结构,对热塑性树脂和干燥的填充剂具有特的结构,对热塑性树脂和干燥的填充剂具有良好的偶联效果。良好的偶联效果。n根据分子结构和填充剂表面的偶联机理,钛酸根据分子结构和填充剂表面的偶联机理,钛酸酯偶联剂一般分为四种基本类型。酯偶联剂一般分为四种基本类型。63钛酸酯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是美国肯里奇石油化学公司于分类分类(1)单烷氧基型)单烷氧基型(2)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3)螯合型)螯合型(4)配位体型)配位体型64分类64n单烷氧基钛酸酯单烷氧基钛酸酯n单烷氧基可与填料表面上的羟基氢原子反应,形成化学键合。另单烷氧基可与填料表面上的羟基氢原子反应,形成化学键合。另外三个有机长链可与聚合物分子发生缠绕,这样就将聚合物与填外三个有机长链可与聚合物分子发生缠绕,这样就将聚合物与填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n单烷氧基钛酸酯在填料表面形成的是单烷氧基钛酸酯在填料表面形成的是单分子层单分子层,而不是像硅烷偶,而不是像硅烷偶联剂那样形成多分子层。联剂那样形成多分子层。n单分子层的形成可以获得良好的分散性、湿润性和偶联效果,能单分子层的形成可以获得良好的分散性、湿润性和偶联效果,能够够防止填充体系的黏度增大防止填充体系的黏度增大,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这样可以实现,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这样可以实现高填充量高填充量。n如果填料或聚合物含有大量的水分,该类单烷氧基钛酸酯如果填料或聚合物含有大量的水分,该类单烷氧基钛酸酯易发生易发生水解而失去偶联作用水解而失去偶联作用。因此,该类偶联剂特别适合于不含游离水,。因此,该类偶联剂特别适合于不含游离水,只含化学键合水或物理键合水的干燥填料体系,如碳酸钙、水合只含化学键合水或物理键合水的干燥填料体系,如碳酸钙、水合氧化铝等。氧化铝等。65单烷氧基钛酸酯65偶联机理偶联机理 66偶联机理 66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偶联剂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偶联剂n该类偶联剂该类偶联剂适合于含湿量较高的填料体系适合于含湿量较高的填料体系,如陶土、,如陶土、滑石粉、高岭土等。滑石粉、高岭土等。n在这些体系中,除单烷氧基与填料表面的羟基反应形在这些体系中,除单烷氧基与填料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偶联外,焦磷酸酯基还可分解形成磷酸酯基,结合成偶联外,焦磷酸酯基还可分解形成磷酸酯基,结合一部分水。一部分水。n这类偶联剂的典型品种是三(二辛基焦磷酰氧基)钛这类偶联剂的典型品种是三(二辛基焦磷酰氧基)钛酸异丙酯(酸异丙酯(TTOPP-38)。)。67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偶联剂67偶联机理:偶联机理:6868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n该类偶联剂适用于该类偶联剂适用于高湿填料和含水聚合物体系高湿填料和含水聚合物体系,如湿,如湿法二氧化硅、陶土、滑石粉、硅酸铝、法二氧化硅、陶土、滑石粉、硅酸铝、水处理玻璃纤水处理玻璃纤维维、炭黑等。、炭黑等。n在高温体系中,一般单烷氧基型钛酸酯由于水解稳定在高温体系中,一般单烷氧基型钛酸酯由于水解稳定性差,偶联效果不好,而螯合型钛酸酯具有极好的水性差,偶联效果不好,而螯合型钛酸酯具有极好的水解稳定性,适于在高温状态下使用。解稳定性,适于在高温状态下使用。n根据螯合环的不同,这类偶联剂分两种基本类型:螯根据螯合环的不同,这类偶联剂分两种基本类型:螯合合100型,螯合基为氧代乙酰氧基;螯合型,螯合基为氧代乙酰氧基;螯合200型,螯型,螯合基为二氧亚乙基。合基为二氧亚乙基。69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69偶联机理:偶联机理:7070配位体型钛酸酯偶联剂配位体型钛酸酯偶联剂n为了避免四价钛酸酯在某些体系中的副反应而研制的,为了避免四价钛酸酯在某些体系中的副反应而研制的,这些反应包括:在聚酯中的酯交换反应;在环氧树脂这些反应包括:在聚酯中的酯交换反应;在环氧树脂中与羟基的反应;在聚氨酯中与聚醚与异氰酸酯的反中与羟基的反应;在聚氨酯中与聚醚与异氰酸酯的反应等。应等。n该类偶联剂适用于许多填充体系,其偶联机理与单烷该类偶联剂适用于许多填充体系,其偶联机理与单烷氧基钛酸酯类似。氧基钛酸酯类似。71配位体型钛酸酯偶联剂71四、配位体型四、配位体型 偶联机理:偶联机理:72四、配位体型 72优点优点n钛酸酯偶联剂的亲有机部分通常为长链烃基钛酸酯偶联剂的亲有机部分通常为长链烃基(C1218),它与聚合物链通过,它与聚合物链通过分子间的范德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华力结合在一起。这种偶联作用对于结合在一起。这种偶联作用对于聚烯烃之聚烯烃之类的类的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特别适用。长链的缠绕可转移特别适用。长链的缠绕可转移应力、应变,提高冲击强度、伸长率和剪切强应力、应变,提高冲击强度、伸长率和剪切强度,同时可在保持拉伸强度的情况下,增加填度,同时可在保持拉伸强度的情况下,增加填充量。此外,长链烃基还可以改变无机物界面充量。此外,长链烃基还可以改变无机物界面处的表面能,使黏度下降,高填充聚合物显示处的表面能,使黏度下降,高填充聚合物显示良好的熔融流动性。良好的熔融流动性。73优点钛酸酯偶联剂的亲有机部分通常为长链烃基(C12 18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n钛酸酯偶联剂应尽量钛酸酯偶联剂应尽量避免与具有表面活性的助剂并用避免与具有表面活性的助剂并用,它们会干扰钛酸酯在界面处的偶联反应,如果非使用它们会干扰钛酸酯在界面处的偶联反应,如果非使用这些助剂,应在填料、偶联剂和聚合物充分混合之后这些助剂,应在填料、偶联剂和聚合物充分混合之后再加入。再加入。n多数钛酸酯都会与多数钛酸酯都会与酯类增塑剂酯类增塑剂发生酯交换反应,因此,发生酯交换反应,因此,酯类增塑剂也应在填料、偶联剂和聚合物充分混合形酯类增塑剂也应在填料、偶联剂和聚合物充分混合形成偶联之后加入。成偶联之后加入。74注意事项钛酸酯偶联剂应尽量避免与具有表面活性的助剂并用,它们n单烷氧基钛酸酯适用于单烷氧基钛酸酯适用于干燥干燥填料体系,焦磷酸酯型钛填料体系,焦磷酸酯型钛酸酯适用于含游离水的酸酯适用于含游离水的湿湿填料,对于比表面积大的湿填料,对于比表面积大的湿填料则选用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填料则选用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n钛酸酯偶联剂和硅烷偶联剂可以并用,可产生协同效钛酸酯偶联剂和硅烷偶联剂可以并用,可产生协同效应,例如用螯合型钛酸酯处理经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应,例如用螯合型钛酸酯处理经硅烷偶联剂处理过的玻璃纤维,偶联效果大幅度提高。玻璃纤维,偶联效果大幅度提高。75单烷氧基钛酸酯适用于干燥填料体系,焦磷酸酯型钛酸酯适用于含游n钛酸酯偶联剂的种类和性质钛酸酯偶联剂的种类和性质 n异丙基三(硬脂酰基)钛酸酯异丙基三(硬脂酰基)钛酸酯 n主要用作经过煅烧的碳酸钙、硫酸钙等钙塑制品主要用作经过煅烧的碳酸钙、硫酸钙等钙塑制品的偶联剂。可以增加填料的填充量,改善加工能的偶联剂。可以增加填料的填充量,改善加工能力、提高制品的性能,改善填料的分散性。力、提高制品的性能,改善填料的分散性。76钛酸酯偶联剂的种类和性质 76n异丙基三(异辛酰基)钛酸酯异丙基三(异辛酰基)钛酸酯 n本品可用作碳酸钙等无机填料填充聚乙烯、聚酯体本品可用作碳酸钙等无机填料填充聚乙烯、聚酯体系的偶联剂。可以提高该复合体系填料的填充量及系的偶联剂。可以提高该复合体系填料的填充量及制品的性能。并可以降低加工粘度,改善无机填料制品的性能。并可以降低加工粘度,改善无机填料在溶剂型机体中的分散性。在溶剂型机体中的分散性。77异丙基三(异辛酰基)钛酸酯 77n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n本品水解稳定性高,热稳定性好,但易发生酯交本品水解稳定性高,热稳定性好,但易发生酯交换反应,适用于以滑石、碳黑为填料的环氧、聚换反应,适用于以滑石、碳黑为填料的环氧、聚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复合材料的偶联剂。可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复合材料的偶联剂。可提高填料的填充量,降低剪切粘度,提供触变能提高填料的填充量,降低剪切粘度,提供触变能力,提高制品强度。力,提高制品强度。78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78二(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乙二酯二(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乙二酯本品适用于无机填充丙烯类树脂体系,对本品适用于无机填充丙烯类树脂体系,对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玻璃纤维玻璃纤维等具有很好的偶联效果。等具有很好的偶联效果。79二(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乙二酯79n铬类偶联剂铬类偶联剂(沃兰)(沃兰)价格低廉,用量少,尤其适用于玻纤改性聚酯,但因价格低廉,用量少,尤其适用于玻纤改性聚酯,但因毒毒性太大性太大,现已很少使用,不可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用。,现已很少使用,不可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混用。80铬类偶联剂(沃兰)价格低廉,用量少,尤其适用于玻纤改性聚酯其它偶联剂其它偶联剂(一)铝酸酯偶联剂(一)铝酸酯偶联剂n由福建师范大学于由福建师范大学于1985年研制,其结构与钛酸酯偶联剂类似,分年研制,其结构与钛酸酯偶联剂类似,分子中存在两类活性基团,一类可与无机填料表面作用;另一类可子中存在两类活性基团,一类可与无机填料表面作用;另一类可与树脂分子缠结,由此在无机填料与基体树脂之间产生偶联作用。与树脂分子缠结,由此在无机填料与基体树脂之间产生偶联作用。具有色浅、无毒、使用方便等特点,热稳定性能优于钛酸酯偶联具有色浅、无毒、使用方便等特点,热稳定性能优于钛酸酯偶联剂,价格仅为钛酸酯偶联剂的一半。剂,价格仅为钛酸酯偶联剂的一半。n铝酸酯偶联剂的用量一般为复合材料填料量的铝酸酯偶联剂的用量一般为复合材料填料量的0.3%1.0%。对于。对于注塑或挤出成型的塑料硬制品,为填料的注塑或挤出成型的塑料硬制品,为填料的1.0%左右,其他工艺成左右,其他工艺成型制品、软制品及发泡制品,用填料量的型制品、软制品及发泡制品,用填料量的0.3%0.5%。高比表面。高比表面的填料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白碳黑可用的填料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白碳黑可用1.0%1.3%。81其它偶联剂(一)铝酸酯偶联剂81(二)锆类偶联剂(二)锆类偶联剂n锆类偶联剂是美国卡维东化学公司于锆类偶联剂是美国卡维东化学公司于1983年开发成功的一类偶联剂。锆年开发成功的一类偶联剂。锆类偶联剂不仅可以促进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结合,而且还可以改善填料体类偶联剂不仅可以促进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结合,而且还可以改善填料体系的性能。系的性能。n它的特点是能显著降低填料体系的黏度,它可以抑制填充粒子间的相互它的特点是能显著降低填料体系的黏度,它可以抑制填充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降低填料体系的黏度,从而可提高体系的分散性和增加填充量。作用,降低填料体系的黏度,从而可提高体系的分散性和增加填充量。n锆类偶联剂对于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及陶土等填充体系锆类偶联剂对于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及陶土等填充体系有良好的改性效果。主要适用于聚烯烃、聚酯、环氧树脂、尼龙、聚氨有良好的改性效果。主要适用于聚烯烃、聚酯、环氧树脂、尼龙、聚氨酯、合成橡胶等不同的聚合物填充体系。酯、合成橡胶等不同的聚合物填充体系。82(二)锆类偶联剂82复合偶联剂复合偶联剂(1)铝钛复合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是以铝代替了部分钛作为铝钛复合偶联剂是以铝代替了部分钛作为偶联剂的中心原子,减少了偶联剂价格较高的偶联剂的中心原子,减少了偶联剂价格较高的钛的含量,使成本得以降低。它兼具钛系、铝钛的含量,使成本得以降低。它兼具钛系、铝系偶联剂的特点,偶联效果优于单一的钛酸酯、系偶联剂的特点,偶联效果优于单一的钛酸酯、铝酸酯以及两者简单的混合物。铝酸酯以及两者简单的混合物。83复合偶联剂(1)铝钛复合偶联剂83(2)铝锆酸酯偶联剂)铝锆酸酯偶联剂该类偶联剂是含铝、锆元素的有机络合物的低聚该类偶联剂是含铝、锆元素的有机络合物的低聚合物,铝锆酸脂类偶联剂具有以下特点:合物,铝锆酸脂类偶联剂具有以下特点:a)价格低,其价格为硅烷偶联剂的一半左右;价格低,其价格为硅烷偶联剂的一半左右;b)应用效果好,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应用效果好,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c)热稳定性好,可耐热到热稳定性好,可耐热到300;84(2)铝锆酸酯偶联剂842、成膜剂、成膜剂 实现单丝实现单丝集束集束并保持原丝的完整性和提供原丝并保持原丝的完整性和提供原丝硬挺、柔软硬挺、柔软等所需性能等所需性能;在浸润剂中用量最多,约为在浸润剂中用量最多,约为215。是玻纤。是玻纤浸润剂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浸润剂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成膜剂类型成膜剂类型:环氧树脂、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环氧树脂、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聚酯、聚氨酯乳液或其水溶液。酸酯、聚酯、聚氨酯乳液或其水溶液。852、成膜剂 实现单丝集束并保持原丝的完整性和提供原丝硬挺聚合物乳液聚合物乳液n乳液乳液-一种一种液体液体以小液滴(直径大于以小液滴(直径大于100nm)的形式分散于另一不相溶的)的形式分散于另一不相溶的液体液体中而中而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属于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属于粗分散体系粗分散体系。n被分散的物质被分散的物质-分散相,或内相,是分散相,或内相,是不不连续相连续相;n另一相另一相-分散介质,或外相,分散介质,或外相,是是连续相连续相。86聚合物乳液乳液-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直径大于10n分散相液滴较大,分散相液滴较大,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多在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多在10-7m以上,以上,用普通显微镜即可看见。用普通显微镜即可看见。n由于液滴对可见光的反射和折射作用,大部分由于液滴对可见光的反射和折射作用,大部分乳状液外观为不透明或半透明的乳白色乳状液外观为不透明或半透明的乳白色87分散相液滴较大,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多在10-7m以上,用普通显n乳液的一相通常为水相,用乳液的一相通常为水相,用W表示,另一相是表示,另一相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称为油,用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称为油,用O表示。表示。乳状液有乳状液有以下两种类型:以下两种类型:1)水包油型)水包油型(O/W)(成膜剂乳液)(成膜剂乳液):W-分散介质,分散介质,O-分散相分散相如如牛奶、豆浆、生牛奶、豆浆、生橡胶液橡胶液,大部分聚合物乳大部分聚合物乳液等液等2)油包水型油包水型(W/O):O-分散介质分散介质,W-分散相分散相如如天然原油、天然原油、人人造黄油奶油,芝麻酱造黄油奶油,芝麻酱等等88乳液的一相通常为水相,用W表示,另一相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液体乳液的稳定性和乳化乳液的稳定性和乳化n一乳化剂与乳化作用一乳化剂与乳化作用n当直接把水和有机物共同震摇时,虽可以使其相互分散,但静置当直接把水和有机物共同震摇时,虽可以使其相互分散,但静置后很快又会分成两层,例如将环氧树脂和水共同震摇后会形成白后很快又会分成两层,例如将环氧树脂和水共同震摇后会形成白色的混合液体,静置不久后又会分成两层;色的混合液体,静置不久后又会分成两层;n如果加入少量如果加入少量乳化剂乳化剂后再震摇,就会得到较为稳定的乳白色液体,后再震摇,就会得到较为稳定的乳白色液体,是环氧树脂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是环氧树脂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O/W乳状液。乳状液。89乳液的稳定性和乳化一乳化剂与乳化作用89n液体分散成众多小液滴时,两相间的界面面积液体分散成众多小液滴时,两相间的界面面积增大,界面能提高,成为增大,界面能提高,成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因此会直发趋向自由能降低,即小液滴聚结成因此会直发趋向自由能降低,即小液滴聚结成大液滴,直至成为两层液体。大液滴,直至成为两层液体。n乳化剂乳化剂为一些表面活性剂,它可以起降低表面为一些表面活性剂,它可以起降低表面能和阻止小液滴聚集的作用,在热力学不稳定能和阻止小液滴聚集的作用,在热力学不稳定的情况下,实现动力学在较长时间的稳定。的情况下,实现动力学在较长时间的稳定。90液体分散成众多小液滴时,两相间的界面面积增大,界面能提高,成n因此,要得到较稳定的乳液,需要添加稳定剂因此,要得到较稳定的乳液,需要添加稳定剂-乳化剂;乳化剂;n能能形成何种类型的乳状液,与所用乳化剂的性质及形成何种类型的乳状液,与所用乳化剂的性质及两种液体的相两种液体的相对数量有关。对数量有关。n乳化剂的作用乳化剂的作用n1)在分散相液滴的周围形成坚固的保护膜;)在分散相液滴的周围形成坚固的保护膜;n2)降低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水界面张力;n3)在界面上形成双电层:)在界面上形成双电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是液滴带有电荷,可是液滴带有电荷,形成双电层结构,产生静电斥力,防止聚结。形成双电层结构,产生静电斥力,防止聚结。91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