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人教版教学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19647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鼎立-人教版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三国鼎立-人教版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三国鼎立-人教版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鼎立 人教版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一、三国鼎立一、三国鼎立1 1、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军阀混战2 2、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曹操统一北方3 3、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二、区域二、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1 1、曹魏(略)、曹魏(略)2 2、孙吴开发江南、孙吴开发江南3 3、诸葛亮治蜀、诸葛亮治蜀三、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三、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1 1、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2 2、三国鼎立局面的意义、三国鼎立局面的意义三方综合实力相对均衡三方综合实力相对均衡(根本)根本)地理环境也对鼎立形成相对有利地理环境也对鼎立形成相对有利推动地区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推动地区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促进民族融合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促进民族融合百姓死亡,暴骨如莽。百姓死亡,暴骨如莽。三国志文帝纪户口减耗,十裁一在。户口减耗,十裁一在。三国志张绣传至于民数,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不过汉时一大郡。三国志蒋济传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后汉书仲长统传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曹操总是抓住汉献帝不放手,企图躲在汉献帝的背后完成作皇帝的一切准备。他把皇袍当作衬衣穿在里面。翦伯赞“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三国志毛玠传嘉峪关魏晋墓军屯画像砖嘉峪关魏晋墓军屯画像砖 曹魏重视农耕 翻车翻车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三国志1、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主动2、实行屯田,努力发展经济3、求取贤才,人才充裕“唯才三令”曹操崛起的原因官渡之战胜利: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官渡之战胜利: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主观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广招天下真才实学之士;经济上努力发展辖区经济,使其实力迅速增强。客观袁绍的骄傲与轻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曹曹208年年刘刘孙孙孙、刘联军孙、刘联军刘刘刘刘刘刘刘刘赤壁赤壁大战大战曹操赤壁之战惨败:曹操赤壁之战惨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主观主观骄傲轻敌,对南方的状骄傲轻敌,对南方的状况缺乏了解,战略上失误。况缺乏了解,战略上失误。客观客观孙刘联合抗曹,运用火孙刘联合抗曹,运用火攻,大获全胜。攻,大获全胜。三国鼎立三国鼎立三国鼎立三国鼎立建立时间建立时间建立时间建立时间都城都城都城都城建立者建立者建立者建立者魏魏魏魏220220220220年年年年洛阳洛阳洛阳洛阳曹丕曹丕曹丕曹丕蜀蜀蜀蜀221221221221年年年年成都成都成都成都刘备刘备刘备刘备吴吴吴吴229229229229年年年年建业建业建业建业孙权孙权孙权孙权西汉时期南方的经济情况:西汉时期南方的经济情况:“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史记货殖列传货殖列传三国鼎立后,南方处于谁的统治下?三国鼎立后,南方处于谁的统治下?孙吴和蜀国孙吴和蜀国孙吴开发江南孙吴开发江南 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和条件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劳动力、技术等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劳动力、技术等南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山越)南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山越)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生产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生产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据记载,关中的人民移居到荆州(今湖北)据记载,关中的人民移居到荆州(今湖北)的有十万多家;黄河下游的青州、徐州和淮河流的有十万多家;黄河下游的青州、徐州和淮河流域(今山东、安徽、江苏北部)的人民很多移到域(今山东、安徽、江苏北部)的人民很多移到了扬州。了扬州。北方人民的南下,给江南增加了劳动力,带北方人民的南下,给江南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为江南的进一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为江南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步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孙吴开发江南孙吴开发江南 开发的概况开发的概况农业:水稻种植发展农业:水稻种植发展手工业:丝麻纺织、手工业:丝麻纺织、冶炼业、冶炼业、造船业造船业 制瓷业制瓷业 瓷灯瓷灯 青瓷瓶青瓷瓶 (孙权)黄龙二年,公元(孙权)黄龙二年,公元230230年正月)遣将军卫温等万人浮海年正月)遣将军卫温等万人浮海求夷洲。求夷洲。三国志三国志吴书吴书孙权孙权传传诸葛亮治蜀诸葛亮治蜀 水利水利:维护都江堰维护都江堰发展经济发展经济 农业农业:开垦屯田开垦屯田 织锦业织锦业:锦官锦官,蜀锦蜀锦 诸葛亮北征,诸葛亮北征,以此堰为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百人主护之。有堰官。水经注水经注江水江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诸葛亮治蜀诸葛亮治蜀 处理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开发南中八郡开发南中八郡 七纵七擒而(诸葛)亮七纵七擒而(诸葛)亮犹遣(孟)获,犹遣(孟)获,获止不去,获止不去,曰: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复反矣!”亮遂至滇池。亮遂至滇池。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珠江源头珠江源头位于今云南省诸葛亮擒孟获故事发生的地方位于今云南省诸葛亮擒孟获故事发生的地方 简述三国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况,并分析三国鼎简述三国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况,并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立局面的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曹魏占据北方,时北方是经济的重心;蜀汉另据川汉天府之国的有利地形;孙吴割据江南的优势自然环境。据此,曹魏的广泛屯田,恢复经济;蜀汉的兴修水利,发展手工业,开拓西南;孙吴的江南开发,发展航运均是他们因地制宜进行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三国鼎立局势形成后,其实力均衡,各方为增强自己的实力,皆运用政权的力量,因地制宜,大力推动各业生产。多种因素的作用,促使地方经济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练习与测评练习与测评 关于曹操关于曹操 许邵:“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鲁迅:“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关于诸葛亮关于诸葛亮 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皆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功烈,丞相功高百代思。邹会鲁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蜀相杜甫看到诸葛亮的“八阵图”遗址后写的一首缅怀诸葛武侯的诗。“八阵图”就是诸葛亮在夔州郊外的布下的六十四堆石子,暗合兵法,内含韬略。全诗的意思:诸葛孔明定分三国,稳定时局,功盖当世,无人可比。他更以自创的“八阵图”名垂古今。如今已经六百年过去了,日久天长,风侵雨蚀,物换星移,大江奔涌,河浪淘沙。周边的一切的都已变了,唯有“八阵图”这几堆石子,岿然不动,万古长存,神奇之至。可叹诸葛丞相一身抱负,满腹韬略却毁在“吞吴”之事上,断送大好局面,以致王图霸业功败垂成,实在让人遗恨。“吞吴”之事指的是,原本蜀国在诸葛亮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下取得了很辉煌的成果。眼看不久便可以进取中原和曹魏一较短长的时候,刘备却为了给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选择伐吴,并遭受到了惨痛的失败,国势从此一蹶不振。诸葛亮再也难以一力回天。成都的武侯祠,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合庙,封建正统的叫法为“汉昭烈庙”,但老百姓历来称其武侯祠。武侯祠本在别处,明初朱椿任蜀王时,将武侯祠搬进了刘备的“汉昭烈庙”,从此君臣合庙。民国初年的邹鲁曾赋诗道:“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功烈,丞相功高百代思。”武侯祠的叫法固然表明了老百姓对诸葛亮的喜爱之情。特殊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武侯祠的特殊情形。说其特殊,是因为在中国君君臣臣的强大文化背景下,居然产生出了武侯祠这样臣“凌驾”于君之上的一朵奇葩。抛开封建的君臣关系,就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和诸葛亮而言,谁是英雄或者说谁更是英雄,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完全可以读懂。四、南北朝时期南朝南方经济继续发展1 1、农业进步农业进步:兴修水利、推广牛耕、引入北方作物:兴修水利、推广牛耕、引入北方作物2 2、手工业发达:丝织、冶铸、造纸、造船、手工业发达:丝织、冶铸、造纸、造船、漆器、制瓷、制盐等漆器、制瓷、制盐等3 3、商业繁荣、商业繁荣4 4、海外贸易发展、海外贸易发展发展原因:发展原因:1 1、北方人口因战乱继续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北方人口因战乱继续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2 2、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同努力,民族融合加剧、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同努力,民族融合加剧北方南下的大量移民,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北方南下的大量移民,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品种。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品种。水利的兴修,发挥了江南水利资源的优势。水利的兴修,发挥了江南水利资源的优势。东晋:新丰塘东晋: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荻塘荻塘“溉田二百余顷溉田二百余顷”宋:吴兴塘宋:吴兴塘“灌田二千余顷灌田二千余顷”梁:豫州梁:豫州“苍陵立堰,溉田千余顷。岁收谷百余万石苍陵立堰,溉田千余顷。岁收谷百余万石”晋书晋书王导传王导传“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观我生赋观我生赋自注:自注:“中原冠带,随晋过江者百余家中原冠带,随晋过江者百余家”。五、北朝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1 1、目的:革除旧俗、推行汉化、目的:革除旧俗、推行汉化2 2、措施:、措施:冯太后改革冯太后改革政治上:地方行政治上:地方行“三长制三长制”;遏制贪污腐化;遏制贪污腐化经济上:经济上:均田制均田制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政治上:迁都洛阳政治上:迁都洛阳文化上文化上:汉语、汉服、汉姓、通婚、:汉语、汉服、汉姓、通婚、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尊孔、行礼制、以孝治国尊孔、行礼制、以孝治国3 3、影响影响:加快民族融合进程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三长制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如此,男子那可逢!”魏书卷五三魏书卷五三无论从服饰和风度上,都显示了汉人无论从服饰和风度上,都显示了汉人生活中所受鲜卑文化的影响。河北境生活中所受鲜卑文化的影响。河北境内骑射之风的流行,反映了晋末以来内骑射之风的流行,反映了晋末以来北方民族对汉族的巨大影响北方民族对汉族的巨大影响。“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2、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概况。东晋和南朝维持了半壁江山的统治,相对北方的战火频仍、社会动荡,境内比较安定。当时,由北向南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仍在继续,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逐渐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的农业经济区,水利的广泛兴修、犁耕的推广改进、粪肥精耕的实行和北方作物的引入等,皆表明农业技术的长足进步,农副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也成为南方农村经济的重要特色。与此同时,丝织、冶铸、造船、造纸、漆器、制瓷、制盐等手工行业都比较发达。长江中下游出现不少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活动于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陆续出居平原,与汉族人民交往接触,互相融合,共同为南方经济的开发作出贡献。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我国形成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南流高潮,因而也是经济向南发展的重要阶段。练习与测评 自上而下出身汉族的冯太后深知要立国中原,必须变更鲜卑旧俗,于是仿照汉制,大力推行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在地方基层实行“三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推行“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孝文帝自幼博学善文,具有精深的汉文化修养,亲政后,决心彻底革除旧俗,全面推行汉化。他毅然将都城南迁至洛阳,还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改革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自下而上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民族大迁徙时期,各民族在迁徙过程中形成相互杂居的局面,随之出现空前的民族大交融,更加有利于各民族的经济交流和学习,也促使游牧民族的“胡文化”与中原农耕居民的“汉文化”的震荡交汇,使民族间的亲善友好美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就为我国重新统一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若仅采用第一种自上而下方式,能否顺利实现民族融合,可从孝文帝改革政策的强制性和推广的果断性两方面来说明。探索与争鸣EN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