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0916734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藏象学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藏象学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藏象学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藏象学说1.重点和难点1.五脏、六腑的概念和功能。2.奇恒之腑的概念。3.精、气、血、津液的来源与功能。4.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2.重点和难点2.第一节 概述一、藏象的概念:藏藏隐藏、储藏隐藏、储藏内脏内脏象象形象形象(解剖形态)征象征象(生理病理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心象尖圆,形如莲花 医宗必读“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内经3.第一节 二、脏腑的组成:五脏五脏:心、肝、肺、脾、肾心、肝、肺、脾、肾实质性脏器实质性脏器 生理功能:化生储藏精气生理功能:化生储藏精气 “藏精气而不泻藏精气而不泻”六腑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空腔性脏器空腔性脏器 生理功能:受盛、传化水谷糟粕生理功能:受盛、传化水谷糟粕 “传化物而不藏传化物而不藏”奇恒之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似腑(中有空腔),功能似脏(藏而不泻)形态似腑(中有空腔),功能似脏(藏而不泻)4.二、脏腑的组成:五脏:心、肝、肺、脾、肾实质性脏器六腑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 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五脏五脏五脏五脏 心心心心舌舌舌舌小肠小肠小肠小肠脉脉脉脉面面面面 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体自身的整体性火火夏夏南方南方赤赤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5.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五脏舌小肠脉2 2、从、从、从、从“象象象象”来考察来考察来考察来考察“脏脏脏脏”的功能活动的功能活动的功能活动的功能活动望望闻闻问问切切 面色无华面色无华心悸失眠心悸失眠健忘多梦健忘多梦唇舌色淡唇舌色淡脉象细弱脉象细弱心血不足心血不足6.2、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望 面色无华心悸失眠健忘第二节 脏 腑 一、五脏(一)心(一)心(一)心(一)心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1 1、主血脉、主血脉、主血脉、主血脉2 2、主神志、主神志、主神志、主神志7.第二节 脏 腑 一、五脏(一)心心者,生之本1 1、主血脉、主血脉、主血脉、主血脉心气心气推动和调控推动和调控血血液在液在脉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1、主血:全身的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主血:全身的血液的生成和运行2、主脉:全身的脉道通利(心、主脉:全身的脉道通利(心脏的搏动,脉管的舒缩)脏的搏动,脉管的舒缩)8.1、主血脉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1、主血心、血、脉心、血、脉心、血、脉心、血、脉心气充沛心气充沛 血液充盈血液充盈 脉管通利脉管通利 心动过缓贫血阻塞,狭窄9.心、血、脉心气充沛心动过缓贫血阻塞,狭窄9.心主血脉功能的外在表象心主血脉功能的外在表象心主血脉功能的外在表象心主血脉功能的外在表象面色面色面色面色红润含蓄、有光泽红润含蓄、有光泽红润含蓄、有光泽红润含蓄、有光泽脉搏脉搏脉搏脉搏和缓有力、节律整齐和缓有力、节律整齐和缓有力、节律整齐和缓有力、节律整齐舌质舌质舌质舌质淡红淡红淡红淡红心胸部感觉心胸部感觉心胸部感觉心胸部感觉心居胸中心居胸中心居胸中心居胸中 异常时出现胸闷、胸痛、异常搏动异常时出现胸闷、胸痛、异常搏动异常时出现胸闷、胸痛、异常搏动异常时出现胸闷、胸痛、异常搏动10.心主血脉功能的外在表象面色红润含蓄、有光泽10.2 2、主神志、主神志、主神志、主神志神神神神广义:广义:广义: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精相搏谓之神”“凡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见。凡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见。凡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见。凡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见。”狭义:狭义:狭义: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所以任物者,谓之心”脑脑脑脑(思维的器官)(思维的器官)(思维的器官)(思维的器官)“头者,精明之府头者,精明之府头者,精明之府头者,精明之府”素问素问素问素问 “脑为元神之府脑为元神之府脑为元神之府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血血血血(物质基础)(物质基础)(物质基础)(物质基础)血者,神气也血者,神气也血者,神气也血者,神气也灵枢灵枢灵枢灵枢 血气者,人之神血气者,人之神血气者,人之神血气者,人之神素问素问素问素问神神神神的的的的产产产产生生生生及及及及其其其其物物物物质质质质基基基基础础础础11.2、主神志神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心主神志功能的外在表象心主神志功能的外在表象心主神志功能的外在表象心主神志功能的外在表象神志神志神志神志舌体运动舌体运动舌体运动舌体运动正常:神志清晰、反应灵敏、思维敏捷、睡眠安然正常:神志清晰、反应灵敏、思维敏捷、睡眠安然 异常:心烦、失眠、谵狂异常:心烦、失眠、谵狂 昏睡、昏迷昏睡、昏迷 正常:灵活自如正常:灵活自如 异常:僵硬、吐弄异常:僵硬、吐弄12.心主神志功能的外在表象神志舌体运动正常:神志清晰、反应灵敏、心的系统连属心的系统连属心的系统连属心的系统连属1 1)在志为)在志为喜喜喜喜:“喜为心之志喜为心之志”“”“喜喜伤心伤心”2 2)在体合)在体合脉脉脉脉,其华在面,其华在面3 3)开窍于)开窍于舌舌舌舌:“舌为心之苗舌为心之苗”4 4)在液为)在液为汗汗汗汗:“汗为心之液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血汗同源”13.心的系统连属1)在志为喜:“喜为心之志”“喜伤心”13(二)肺(二)肺(二)肺(二)肺在五行属金,与大肠互为表里在五行属金,与大肠互为表里在五行属金,与大肠互为表里在五行属金,与大肠互为表里肺为华盖,位置最高肺为华盖,位置最高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为娇脏,不耐寒热1 1、主气,司呼吸、主气,司呼吸、主气,司呼吸、主气,司呼吸2 2、主宣发和肃降、主宣发和肃降、主宣发和肃降、主宣发和肃降3 3、主通调水道(主行水)、主通调水道(主行水)、主通调水道(主行水)、主通调水道(主行水)4 4、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主治节14.(二)肺在五行属金,与大肠互为表里肺为华盖,位置最高1、主气1 1、主气,司呼吸、主气,司呼吸、主气,司呼吸、主气,司呼吸宗气: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积聚于胸中。宗气: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积聚于胸中。宗气: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积聚于胸中。宗气: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积聚于胸中。主呼吸之气主呼吸之气主呼吸之气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主一身之气主一身之气主一身之气气体交换,吸清排浊,吐故纳新气体交换,吸清排浊,吐故纳新气体交换,吸清排浊,吐故纳新气体交换,吸清排浊,吐故纳新肺主司全身气的生成和运行肺主司全身气的生成和运行肺主司全身气的生成和运行肺主司全身气的生成和运行参与宗气的生成和布散参与宗气的生成和布散参与宗气的生成和布散参与宗气的生成和布散调节全身气机调节全身气机调节全身气机调节全身气机节律性呼吸运动节律性呼吸运动节律性呼吸运动节律性呼吸运动15.1、主气,司呼吸宗气: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2 2、主宣发和肃降、主宣发和肃降、主宣发和肃降、主宣发和肃降宣发(向上、向外)宣发(向上、向外)宣发(向上、向外)宣发(向上、向外)排出浊气排出浊气排出浊气排出浊气散精于皮毛散精于皮毛散精于皮毛散精于皮毛宣发卫气,排泄汗液宣发卫气,排泄汗液宣发卫气,排泄汗液宣发卫气,排泄汗液病理:肺失宣发,咳嗽、病理:肺失宣发,咳嗽、病理:肺失宣发,咳嗽、病理:肺失宣发,咳嗽、胸闷、鼻塞、无汗胸闷、鼻塞、无汗胸闷、鼻塞、无汗胸闷、鼻塞、无汗病理:肺失肃降则出现咳嗽、哮喘等病理:肺失肃降则出现咳嗽、哮喘等病理:肺失肃降则出现咳嗽、哮喘等病理:肺失肃降则出现咳嗽、哮喘等 降肺气是治疗大法降肺气是治疗大法降肺气是治疗大法降肺气是治疗大法肃降(向下、向内)肃降(向下、向内)肃降(向下、向内)肃降(向下、向内)吸入清气吸入清气吸入清气吸入清气肃降水谷精微及水液肃降水谷精微及水液肃降水谷精微及水液肃降水谷精微及水液肃降呼吸道异物肃降呼吸道异物肃降呼吸道异物肃降呼吸道异物16.2、主宣发和肃降宣发(向上、向外)排出浊气散精于皮毛宣发卫气3 3、通调水道(主行水)、通调水道(主行水)、通调水道(主行水)、通调水道(主行水)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肺为水之上源肺为水之上源”宣发 -水液输向皮毛-汗液 肃降 -水液输至肾-膀胱-尿液 通调水道失常 无汗、尿少、尿闭、水肿 水肿与肺有关,风水17.3、通调水道(主行水)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4 4、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主治节“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即治理调节“百脉朝于肺”全身的血液都必须流经于肺。1)治理调节血液2)治理调节气机3)治理调节水液这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18.4、朝百脉、主治节“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即治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肺开窍于鼻3)在液为涕4)在志为忧(悲)肺的系统连属肺的系统连属肺的系统连属肺的系统连属19.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肺开窍于鼻3)在液为涕(三)脾(三)脾(三)脾(三)脾“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补土派”李东垣 1 1、主运化、主运化、主运化、主运化2 2、脾气主升、脾气主升、脾气主升、脾气主升3 3、脾主统血、脾主统血、脾主统血、脾主统血在五行属土,与胃互为表里在五行属土,与胃互为表里在五行属土,与胃互为表里在五行属土,与胃互为表里20.(三)脾“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1、主运化2、脾气主升3、1 1、主运化、主运化、主运化、主运化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输布到全身。运化水谷运化水谷: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运化水液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脾气健运脾气健运脾失健运脾失健运影响运化水谷:纳呆、腹胀、便溏影响运化水液:痰、湿、饮、水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至真要大论论21.1、主运化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输布到全身。运化水谷:对饮食的消2 2、脾气主、脾气主、脾气主、脾气主升升升清升清升清升清升举内脏升举内脏升举内脏升举内脏精微物质精微物质头目肺心 化生气血,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营养全身清气不升:眩晕、腹泻、便溏 维持内脏位置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相对稳定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内脏下垂22.2、脾气主升升清升举内脏精微物质头目肺心 化生气血,营养3 3、脾主、脾主、脾主、脾主统统血血血血气对血的统摄作用气对血的统摄作用脾不脾不统统血血 崩漏、便血、肌衄崩漏、便血、肌衄 少、长、慢少、长、慢23.3、脾主统血气对血的统摄作用脾不统血 崩漏、便血、肌衄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在华为唇开窍于口 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的系统连属脾的系统连属脾的系统连属脾的系统连属24.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脾的系统连属24.(四)肝(四)肝(四)肝(四)肝在五行属木,与胆互为表里在五行属木,与胆互为表里在五行属木,与胆互为表里在五行属木,与胆互为表里1 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肝主疏泄、肝主疏泄2 2、肝藏血、肝藏血、肝藏血、肝藏血25.(四)肝在五行属木,与胆互为表里1、肝主疏泄2、肝藏血25.1 1、肝主、肝主、肝主、肝主疏泄疏泄 疏泄疏泄疏泄疏泄主升、主散、主动主升、主散、主动主升、主散、主动主升、主散、主动肝气郁滞:肝气郁滞:胁胀胁胀乳房胀痛乳房胀痛少腹胀痛少腹胀痛 1 1)条畅气机)条畅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调节气的升降出入2 2)调节胆汁分泌)调节胆汁分泌帮助脾胃运化帮助脾胃运化肝木克土:肝木克土:肝木克土:肝木克土:脾;眩晕、泄泻脾;眩晕、泄泻脾;眩晕、泄泻脾;眩晕、泄泻胃:呕逆、嗳气胃:呕逆、嗳气胃:呕逆、嗳气胃:呕逆、嗳气 腹胀腹胀腹胀腹胀 便秘便秘便秘便秘胆汁分泌异常:胆汁分泌异常:胆汁分泌异常:胆汁分泌异常:胁痛、口苦、黄疸胁痛、口苦、黄疸胁痛、口苦、黄疸胁痛、口苦、黄疸26.1、肝主疏泄 疏泄肝气郁滞:11 1、肝主、肝主、肝主、肝主疏泄疏泄 疏泄疏泄疏泄疏泄主升、主散、主动主升、主散、主动主升、主散、主动主升、主散、主动3 3)调达情志)调达情志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情志抑郁、沉默寡言情志抑郁、沉默寡言疏泄太过,气火偏旺:疏泄太过,气火偏旺:情志急躁、容易发怒情志急躁、容易发怒4 4)调节生殖功能)调节生殖功能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男子的排精,女子的排卵、月经来潮月经来潮肝失疏泄:排精异常肝失疏泄:排精异常 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周期紊乱、痛经、闭经等痛经、闭经等27.1、肝主疏泄 疏泄3)调达情志肝失疏泄贮藏血液、调节血量贮藏血液、调节血量2 2、肝主、肝主、肝主、肝主藏血藏血防止出血防止出血防止出血防止出血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王冰素问.五脏生成肝血不足视力减退、筋脉挛急、月经量少肝不藏血吐血、咯血、月经量多28.贮藏血液、调节血量2、肝主藏血防止出血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在华为爪开窍于目肝的系统连属肝的系统连属肝的系统连属肝的系统连属29.在志为怒肝的系统连属29.(五)肾(五)肾(五)肾(五)肾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藏象论1 1、主藏精、主藏精、主藏精、主藏精2 2、肾主水、肾主水、肾主水、肾主水3 3、主纳气、主纳气、主纳气、主纳气在五行属水,与膀胱互为表里在五行属水,与膀胱互为表里在五行属水,与膀胱互为表里在五行属水,与膀胱互为表里“先天之本”30.(五)肾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1 1、主、主、主、主藏精藏精藏精藏精精: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广义之精 狭义之精先天之精后天之精肾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肾精不足儿童发育障碍,生长迟缓成人骨、齿、发病变,早衰,不育31.1、主藏精精: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肾气(肾中所藏精气)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肾阴肾阴肾阳肾阳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温煦、推动、兴奋和化气的作用肾阳不足肾阳不足: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脉无力迟缓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濡润、成形和制约阳热的作用。肾阴不足肾阴不足:心烦、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多饮,舌干红少苔32.肾气(肾中所藏精气)肾阴肾阳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温煦、推动2 2、肾主、肾主、肾主、肾主水水水水生成尿液推动膀胱贮尿和排尿推动肺通调水道和脾运化水液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尿少、尿闭、水肿多尿、遗尿、尿有余沥33.2、肾主水生成尿液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尿少、尿闭、水肿333 3、主、主、主、主纳气纳气纳气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肾不纳气肾不纳气动辄气喘,呼多吸少动辄气喘,呼多吸少34.3、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肾的系统连属肾的系统连属肾的系统连属肾的系统连属在志为恐,恐伤肾在液为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35.肾的系统连属在志为恐,恐伤肾35.六六六六 腑腑腑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泻而不藏,通降为顺36.六 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泻而不藏,通(一)胆(一)胆(一)胆(一)胆1、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者,中精之腑”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的调节肝和胆互为表里2、主决断:“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判定力、决断力胆汁排泄不利胁痛、食欲减退、腹胀、口苦、呕吐37.(一)胆1、贮存和排泄胆汁肝和胆互为表里2、主决断:胆汁排泄(二)胃(二)胃(二)胃(二)胃胃与脾互为表里1、主受纳,腐熟水谷 太仓、胃气 亢进(胃热)消谷善饥、口渴引饮 减退(虚寒)纳呆、厌食、腹胀、疼痛2、主通降,以降为和 胃失和降纳呆、脘胀、口臭、便秘 胃气上逆嗳气、恶心、呕吐、呃逆38.(二)胃胃与脾互为表里1、主受纳,腐熟水谷 太(三)小肠(三)小肠(三)小肠(三)小肠小肠与心互为表里1、主受盛和化物2、泌别清浊 水谷精微脾的升清全身食物残渣胃的降浊大肠泌别清浊异常:小便短少、泄泻、便溏利小便,实大便39.(三)小肠小肠与心互为表里1、主受盛和化物2、泌别清浊 水谷(四)大肠(四)大肠(四)大肠(四)大肠1、传化糟粕 传导失常便秘、腹泻大肠与肺互为表里大便的形成和排泄大便的形成和排泄小肠小肠 泌别清浊泌别清浊胃胃 通降通降肺肺 肃降肃降脾脾 运化运化肾肾 封藏封藏40.(四)大肠1、传化糟粕大肠与肺互为表里大便的形成和排泄小肠(五)膀胱(五)膀胱(五)膀胱(五)膀胱贮尿和排尿:“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与肾互为表里 肾气化功能障碍尿少、浮肿 肾气不固多尿、遗尿、小便失禁 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痛、尿赤41.(五)膀胱贮尿和排尿:膀胱与肾互为表里 肾气化功能障碍全身各部(六)三焦(六)三焦(六)三焦(六)三焦孤腑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头部、胸部、上肢脐以上的腹部脐以下的腹部、阴部、下肢上焦中焦下焦脏腑归属心、肺脾、胃、胆肝、肾、小肠、大肠、膀胱42.全身各部(六)三焦孤腑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头部、胸部、上肢“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难经.六十六难三焦的生理功能三焦的生理功能三焦的生理功能三焦的生理功能43.“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的生理奇恒之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脑脑脑脑1、主精神活动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与脑有关。2、主感觉与运动。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一般感觉。“心主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元神之府”44.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脑1、主精神活动人的精神1、主月经月经来潮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肾中精气,冲、任二脉及心、肝、脾三脏密切相关。2、主孕育胎儿主生理性的带下,分泌阴液,润泽阴部女子胞女子胞女子胞女子胞45.1、主月经女子胞45.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 1、心与肺、心与肺 气与血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2 2、心与脾、心与脾 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46.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3 3、心与肝、心与肝 血液与精神情志方面血液与精神情志方面4 4、心与肾、心与肾 水火既济水火既济 47.3、心与肝 血液与精神情志方面4、心与肾 水火5 5、肺与脾、肺与脾 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6 6、肺与肝、肺与肝 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48.5、肺与脾 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6、肺与肝 气机7 7、肺与肾、肺与肾 水液代谢和呼吸两方面水液代谢和呼吸两方面8 8、肝与脾、肝与脾 消化吸收功能和血液的调控方面消化吸收功能和血液的调控方面49.7、肺与肾 水液代谢和呼吸两方面8、肝与脾 消化1010、脾与肾、脾与肾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先天与后天的关系9 9、肝与肾、肝与肾 精血同源和精血同源和“疏泄疏泄”与与“封藏封藏”方面方面50.10、脾与肾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9、肝与肾 精血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津液的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津液的疏布、废物的排泄等一系列过程中疏布、废物的排泄等一系列过程中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51.腑与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津液的疏布、废物1、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肝 B肺 C肾 D脾 E心 2、具有“藏而不泻”特点的是()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五体 E五液 3、有“华盖”之称的是()A肾 B心 C肝 D脾 E肺 4、肺主气功能的核心是()A主气的生成 B主呼吸 C调节气机 D主宣发 E主肃降 52.思 考 题1、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52.名词解释:1、肺朝百脉 “朝”,即聚会、朝向;“百脉”,泛指全身的血脉。“肺朝百脉”是指全的血液身都要通过血脉而聚会于肺,经过肺的吸清呼浊,气体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至全身,“肺朝百脉”是肺脏助心行血的结构基础。2、水火既济 “水火既济”也叫“心肾相交”。心居上焦,属火;肾居下焦,属水。心火下暖于肾,可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阴,可使心阳不亢;同时,心阴还可资助肾阴,肾阳还可温 煦心阳。这种心肾阴阳互济互补,维持心肾两脏生理功能协调平衡的关系,被称为“水火既济”或“心肾相交”。53.名词解释:“朝”,即聚会、朝向;“百脉”,泛名词解释:3、肾主藏精 “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主藏精指肾具有封藏精气的功能,并通过精发挥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的生理效应。54.名词解释:3、肾主藏精 “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 答: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为主水之脏,主管水液代谢,三者在水液代谢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肺、脾、肾所居的部位不同,功能特点有别,对水液代谢又有着不同的影响。肺居于上焦,为水之上源,肺气通过宣发肃降的矛盾运动,将水液输布至全身,并可通过皮毛汗孔排出一部分水液;还通过肃降作用将代谢后的水液下输于肾,进一步生成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还通过助大肠传导,将一部分水液从粪便中排出。可见肺主要影响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脾居于中焦、为水之中州,主运化水液,其对饮食物中的水液具有吸收和输布作用,主要影响水液的生成和输布。肾居下焦,肾中阳气对水液代谢的作用,一是温煦、推动肺、脾、三焦、膀胱等内脏,从而促进诸脏对水液的代谢功能;二是肾阳升清降浊,水中之清可重新被利用,水中之浊下输膀胱尿府;三是肾气控制膀胱的开合,可见,肾可影响水液生成、输布和排泄的全过程。试述肺、脾、肾三脏分别对水液代谢有何影响?55.答: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为主水之脏,主管水56.下 课 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