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0916253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概论模块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环境保护概论模块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恒定组分:N2、O2、Ar 可变组分:CO2、H2O 不定组分:H2S、SOx、NOx 3.1 3.1 了解大气与大气污染了解大气与大气污染一、大气结构与组成水汽水汽干洁空气干洁空气(主要成分为氮、氧和氩(主要成分为氮、氧和氩 )悬浮微粒悬浮微粒大气组成大气组成大气组成大气组成恒定组分:N2、O2、Ar3.1 了解大气与大气污染一、大气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上分层均质层非均质层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大气垂直方向上分层均质层非均质层大气的结构大气的结构(1 1)对流层)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下层,是指从地表至离地1012km以内的这一层大气。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在对流层中聚集,大气污染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温度特点:在对流层中,正常条件下的空气温度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气流特点: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云、雾、雨、雪都出现在这一层。(1)对流层(2 2)平流层)平流层 对流层以上直至离地表50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在平流层中没有什么尘埃和水汽,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平流层下部为等温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加有所增加。因平流层大气处于平流状态,气流稳定且透明度好,适宜飞机飞行。然而一旦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则会长期滞留。(2)平流层 在平流层的中上部,由于受阳光紫外线辐射,使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O3而形成了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阳光中对生物杀伤力极强的短波(300nm)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其害。目前由于人类活动,使一些有机污染物进入平流层,使臭氧层受到破坏,给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平流层的中上部,由于受阳光紫外线辐射,使O(3)中间层 平流层顶至离地表80km 这一层,空气温度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有对流运动。(4)电离层 在离地80500km左右的这一空间称为电离层。电离层中的分子处以电离状态,能将电磁波反射回地面,从而使全球无线电通信得以实现。(5)散逸层 电离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逸散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3)中间层1kg1kg粮食粮食2.5kg2.5kg水水13.6kg13.6kg空气空气3333吨吨粮食粮食5454吨吨水水324324吨吨空气空气人一生中消耗的能源人一生中消耗的能源大气与生命的关系1kg粮食2.5kg水13.6kg空气33吨粮食54吨水32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一场雨可以使大气污染情况得到改善,但一场雨可以使大气污染情况得到改善,但只是暂时的,因为没有从源头改善。只是暂时的,因为没有从源头改善。三个环节三个环节排放源排放源污染物污染物大气大气接受者接受者混合混合迁移迁移扩散扩散转化转化二、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一场雨可以使大气污染情况得到改善,但只是暂局部地区污染区域大气污染广域大气污染全球大气污染按污染的范围分类局部地区污染区域大气污染广域大气污染全球大气污染按污染的范围(1 1)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分:)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分: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物;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物;(2 2)按污染物排放的方式分:)按污染物排放的方式分:点源(高架源)、面源、线源和体源;点源(高架源)、面源、线源和体源;(3 3)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分:)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分:连续源、间断源和瞬间源;连续源、间断源和瞬间源;(4 4)按污染物产生的类型分:)按污染物产生的类型分: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运输源和农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运输源和农业污染源(5 5)按主要污染物分类统计分:)按主要污染物分类统计分: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1、污染物的来源与分类(1)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分:1、污染物的来源与分类工业生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燃料燃烧燃料燃烧 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过程交通运输过程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物: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物:工业生产过程燃料燃烧 农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过程固定污染源和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大气污染物分类(按与污染源的关系)二次污染物(如酸雨)一次污染物(如SO2)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质,进入大气后其形态及化学性质均未发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质,进入大气后其形态及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如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生变化,如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的新污染物。如伦敦型姻雾中硫酸、光化学烟雾中过氧乙酰硝酸酯、酸雨中新污染物。如伦敦型姻雾中硫酸、光化学烟雾中过氧乙酰硝酸酯、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等。这类污染物颗粒小,一般在硫酸和硝酸等。这类污染物颗粒小,一般在0.010.011.0m1.0m,其毒性一般较,其毒性一般较一次污染物强。一次污染物强。大气污染物分类二次污染物(如酸雨)一次污染物(如SO2)一次雾尘细颗粒物烟尘黑烟粉尘颗粒污染物颗粒污染物颗粒污染物:大气中粒径不同大气中粒径不同的固体、液体和气溶胶体。的固体、液体和气溶胶体。按污染物形态分:按污染物形态分:雾尘细颗粒物烟尘黑烟粉尘颗粒污染物颗粒污染物:大气中粒径不同粉尘是大气中污染最大、最严重的污染物。粉尘是大气中污染最大、最严重的污染物。降尘:直径大于降尘:直径大于1010微米,它多属于燃烧不完全的微米,它多属于燃烧不完全的 小小碳粒。碳粒。飘尘:直径小于飘尘:直径小于1010微米,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比细菌微米,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比细菌(0.80.8微米)还小,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它在空气中微米)还小,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它在空气中可以飘浮数天、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可以飘浮数天、数月、甚至数年之久。降尘可被鼻腔和咽喉所阻隔,不能进入肺泡。但飘尘降尘可被鼻腔和咽喉所阻隔,不能进入肺泡。但飘尘危害很大,它可经呼吸道沉积于肺泡上,引起血液中毒危害很大,它可经呼吸道沉积于肺泡上,引起血液中毒和尘肺。和尘肺。粉尘是大气中污染最大、最严重的污染物。NOx(NH3)种类较多SOx(H2S)以SO2数量最大,危害最大COx主要燃烧和呼吸释放卤素化合物主要是含氯化合物及含氟化合物CH主要指有机废气,如烃、醇、酮、酯、胺等气态污染物 NOx(NH3)种类较多SOx(H2S)以SO2数量最大气中五大大气中五大污染物污染物BBE EC CDDAA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光化学烟雾大气中五大污染物BECDA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光化学硫的氧化物(SO2或SO3)防治措施防治措施降水清除或雨降水清除或雨除除氧化成硫酸盐氧化成硫酸盐微粒后再干沉微粒后再干沉降降土壤的微生物土壤的微生物降解降解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植被和水体的植被和水体的表面吸收表面吸收SOSO2 2与大气中的尘粒、与大气中的尘粒、水分形成气溶胶水分形成气溶胶颗粒,这种污染颗粒,这种污染称为伦敦型烟雾称为伦敦型烟雾或叫硫酸烟雾。或叫硫酸烟雾。具有强烈的刺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激性气味SOSO2 2的腐蚀性很的腐蚀性很大大SOSO2 2在大气中含在大气中含量过高会造成量过高会造成酸雨污染酸雨污染在与植物接触在与植物接触时会杀死叶组时会杀死叶组织,引起叶子织,引起叶子脱色变黄脱色变黄特点特点硫的氧化物(SO2或SO3)防治措施降水清除或雨除SO2与大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氮氧化合物(NO、NO2)对人类对人类对森林和对森林和作物生长作物生长酸雨酸雨对全球气候对全球气候当当空空气气中中的的NONO2 2含含量量达达150mL/m150mL/m3 3时时,对对人人的的呼呼吸吸器器官官有有强烈的刺激强烈的刺激 3 38 8小小时时会会发发生生肺肺水水肿肿,可可能能引引起致命危险起致命危险 干干扰扰了了酶酶的的作作用用,阻阻碍碍了了各各种种代代谢机能谢机能 有有毒毒物物质质在在植植物物内内还还会会进进一一步步分分解解或或参参与与合合成成过过程程,产产生生新新的的有有害害物物质质,侵侵害害机机体体内内细细胞胞和和组织,使其坏死组织,使其坏死 酸酸雨雨可可以以破破坏坏作作物物的的根根系系统统的的营营养养循环循环 与与臭臭氧氧结结合合损损害害树树的的细细胞胞膜膜,破破坏坏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酸酸雾雾还还会会降降低低树树木木的的抗抗严严寒寒和和干干燥燥的能力的能力 氮氮氧氧化化物物和和二二氧氧化化碳碳引引起起“温温室室效效应应”,使使地地球球气气温温上上升升1.51.54.54.5,造造成成全全球球性性气气候候反常反常影响生产硝酸工厂排放的尾气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来源氮氧化合物(NO、NO2)对人类对森林和作物生长酸雨对全球碳氧化物一氧化碳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当人们吸入CO时,它与血红蛋白结合。是城市大气中数量最多的污染物,碳氢化合物燃烧不完全是CO的主要来源,如汽车排放尾气。其主要危害在于能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以及造成全球的环境问题。二氧化碳含碳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也是动物呼吸排出的废气。它本身无毒,对人体无害,但其含量8%时会令人窒息。大气中的CO2的浓度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联合国环境决策署决议将CO2列为危害全球的6种化学品之一。防治措施:目前对CO的局部排放源的控制措施主要集中在汽车方面。如使用排气的催化反应器,加入过量空气使CO氧化成CO2。碳氧化物一氧化碳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当人们吸入CO时碳氢化合物54321提炼废物(提炼废物(7.1%7.1%)石油蒸发和运输消耗石油蒸发和运输消耗(8.8%8.8%)溶剂蒸发(溶剂蒸发(11.3%11.3%)焚烧(焚烧(28.3%28.3%)汽油燃烧(汽油燃烧(38.5%38.5%)人为排放源碳氢化合物54321提炼废物(7.1%)石油蒸发和运输消耗(危害对大气对大气对人对人 一般碳氢一般碳氢化合物对人的毒性不化合物对人的毒性不大,主要是醛类物质大,主要是醛类物质具有刺激性具有刺激性 碳氢化合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中反应形成物在空气中反应形成危害较大的二次污染危害较大的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物,如光化学烟雾危害对大气对人 一般碳氢化合物对人的毒性不防治措施土壤微生物活动土壤微生物活动植被的化学反应植被的化学反应吸收和消化吸收和消化对流层和平流层化学反应对流层和平流层化学反应向颗粒物转化向颗粒物转化碳氢化合物从碳氢化合物从大气中去除的大气中去除的途径途径防治措施土壤微生物活动植被的化学反应吸收和消化对流层和平流层粒状污染物(如烟、尘、雾等)由燃料燃烧、开矿、选矿或由燃料燃烧、开矿、选矿或固体物质的粉碎加工(磨面固体物质的粉碎加工(磨面粉、制水泥等)、火药爆炸、粉、制水泥等)、火药爆炸、农药喷洒等人工排放约占颗农药喷洒等人工排放约占颗粒物总量的粒物总量的11%11%。人为排放集中在人类活动的场所如人为排放集中在人类活动的场所如厂矿、城市等,它增加了人类周围厂矿、城市等,它增加了人类周围环境的大气负担。环境的大气负担。天然过程排放颗粒物主天然过程排放颗粒物主要有火山爆发的烟气、要有火山爆发的烟气、岩石风化的灰尘、宇宙岩石风化的灰尘、宇宙降尘、海浪飞逸的盐粒、降尘、海浪飞逸的盐粒、各种微生物、细菌、植各种微生物、细菌、植物的花粉等,约占大气物的花粉等,约占大气颗粒物总量的颗粒物总量的89%89%粒状污染物(如烟、尘、雾等)由燃料燃烧、开矿、选矿或固体物质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任务二任务二 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大气污染控制的含义:大气污染控制的含义: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从立法的角度,指用法律来限制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从立法的角度,指用法律来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另一方面,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另一方面,“控制控制”一词具有防止的意一词具有防止的意思。思。废气排放控制系统废气排放控制系统(一)污染物的捕集(一)污染物的捕集(二)颗粒污染物控制(二)颗粒污染物控制(三)气态污染物控制(三)气态污染物控制(四)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四)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任务二 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一、常用的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常用方法 吸收法 催化法 冷凝法 吸附法 燃烧法一、常用的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常用方法 吸收法 催化法 冷u 定义:采用适当的液体作为吸收剂,使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气与吸收剂接触,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被吸收于吸收剂中,使气体得到净化的方法。指指在吸收过程中,用来吸收气体中的有害物质的液体.指指被吸收的组分指指吸收了吸收质后的液体吸收剂吸收质吸收液 定义:采用适当的液体作为吸收剂,使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气与吸收优点 设备简单、捕集效率高、应用范围广、一次性投资低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有害气体的治理缺点 必须对吸收液进行处理,否则容易引起二次污染。此外,低温操作下吸收效果好,在处理高温烟气时,必须对排气 进 行 降 温 处 理吸收法优缺点优点缺点吸收法优缺点典型废气的治理技术 SO2废气的治理技术亚硫酸钾(钠)吸收法海水吸收法碱液吸收法尿素吸收法液相催化氧化吸收法氨液吸收法金属氧化物吸收法典型废气的治理技术 SO2废气的治理技术亚硫酸钾(钠)吸 亚硫酸钾(钠)吸收法(亚硫酸钾(钠)吸收法(WLWL法)法)WL-K(钾钾)法的反应为法的反应为K2SO3+SO2+H2O 2KHSO3(吸收过程产物吸收过程产物)WL-Na(钠钠)法的反应为法的反应为Na2SO3+SO2+H2O 2 NaHSO3(吸收过程产物吸收过程产物)2 NaHSO3 Na2SO3+SO2+H2O(分解过程产物分解过程产物)以亚硫酸钾或亚硫酸钠为吸收剂,SO2的脱除率达90%以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 吸收剂可循环使用,吸吸收剂可循环使用,吸收剂损失少;吸收剂对收剂损失少;吸收剂对SOSO2 2的吸收能力高,液体的吸收能力高,液体循环量少,泵的容量少;循环量少,泵的容量少;副产品副产品SOSO2 2的纯度高;操的纯度高;操作负荷范围大,可以连作负荷范围大,可以连续运转;基建投资和操续运转;基建投资和操作费用较低,可实现自作费用较低,可实现自动化操作动化操作WLWL法的优点法的优点WLWL法的缺点法的缺点 必须将吸收剂中可能含有必须将吸收剂中可能含有的的NaNa2 2SOSO4 4去除掉,否则会去除掉,否则会影响吸收速率;另外吸收影响吸收速率;另外吸收过程中会有结晶析出而造过程中会有结晶析出而造成设备堵塞成设备堵塞WL法的优点WL法的缺点WL法的优缺点碱液吸收法碱液吸收法2NaOH+SO2 Na2SO3+H2ONa2SO3+SO2+H2O 2NaHSO3 2 NaHSO3+2NaOH Na2SO3+2H2O碱液吸收法2NaOH+SO2 Na2SO3+H2O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2NaHCO3+SO2Na2SO3+2CO2+H2ONa2SO3+SO2+H2O2NaHSO3用纯碱溶液作为吸收剂(双碱法)用纯碱溶液作为吸收剂(双碱法)再生过程的反应为再生过程的反应为2NaHSO3+CaCO3Na2SO3+CaSO31/2H2O+CO2+1/2H2O2NaHSO3+Ca(OH)2 Na2SO3+CaSO3 1/2H2O+3/2H2O2(CaSO3 1/2H2O)+O2+3H2O 2(CaSO42H2O)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NH3+H2O+SO2 NH4HSO3 2NH3+H2O+SO2 (NH4)2SO3(NH4)2SO3 +H2O+SO2 2 NH4HSO3氨水或液态氨作吸收剂,吸收氨水或液态氨作吸收剂,吸收SOSO2 2后生成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后生成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NH3 +NH4HSO3 (NH4)2SO3NHNH4 4HSOHSO3 3比例增大,吸收能力降低,须补比例增大,吸收能力降低,须补充氨将亚硫酸氢铵转化为亚硫酸铵,即充氨将亚硫酸氢铵转化为亚硫酸铵,即进行吸收液的再生进行吸收液的再生氨液吸收法NH3+H2O+SO2 NH4HSO3 此法是以含此法是以含FeFe3+3+催化剂的浓度为催化剂的浓度为2%2%3%3%稀硫酸溶液作吸收剂,稀硫酸溶液作吸收剂,直接将直接将SOSO2 2氧化成硫酸。吸收液一部分回吸收塔循环使用,另一部分氧化成硫酸。吸收液一部分回吸收塔循环使用,另一部分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石膏。故此法也称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石膏。故此法也称稀硫酸-石膏法。石膏法。液相催化氧化吸收法(千代田法)液相催化氧化吸收法(千代田法)此法是以含Fe3+催化剂的浓度为2%3%稀硫酸溶液优 点简单、操作容易不需特殊设备和控制仪表能适应操作条件的变化脱硫率可达98%投资和运转费用较低优 点简单、操作容易不需特殊设备和控制仪表能适应操作条缺缺点点稀硫酸腐蚀性较强,稀硫酸腐蚀性较强,必须采用合适的防腐必须采用合适的防腐材料。同时,所得稀材料。同时,所得稀硫酸浓度过低,不便硫酸浓度过低,不便于运输和使用。于运输和使用。缺稀硫酸腐蚀性较强,必须采用合适的防腐材料。同时,所得稀硫酸 金属氧化物吸收法金属氧化物吸收法现以MgO为例进行介绍,称作氧化镁法。吸收过程反应MgOH2O Mg(OH)2Mg(OH)2 SO25H2O MgSO36H2OMgSO3 6H2O SO2 Mg(HSO3)2 5H2OMg(HSO3)2 Mg(OH)2 10H2O 2MgSO36H2O 金属氧化物吸收法现以MgO为例进行介绍,称作氧化镁法。若烟气中若烟气中O O2 2过量时过量时Mg(HSO3)2O26H2O 2MgSO47H2O SO2MgSO3O27H2O MgSO47H2O干燥过程反应MgSO36H2O MgSO36H2OMgSO47H2O MgSO47H2O分解过分解过程反应程反应MgSO3 MgO SO2MgSO4 C MgO SO2 CO2若烟气中O2过量时Mg(HSO3)2O26H2O 2 该法是近年来发该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海水中术,它利用海水中和烟气中的和烟气中的SOSO2 2,经反应生成可溶性经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盐排回大海。的硫酸盐排回大海。所需设备少,运行简单。但此法只能在海洋地区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海水脱硫工艺依靠现场的自然碱度,产生的硫酸盐完全溶解后返回大海,无固体生成物.海水脱硫的主要反应是 SO2 H2O O2 SO42-H HCO3 H+H2O+CO2 该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海水中和烟气中的S SO2 O2 CO(NH2)2 H2O(NH4)2SO4+CO2NO NO2 CO(NH2)2 H2O CO2 N2 尿素吸收SO2 工艺由俄罗 斯门捷列夫化学工艺学院开发,SO2 去除率可达100%此法是用尿素溶液作吸收剂,pH59,SO2的去除率与其在烟气中的浓度无关,吸收液可回收硫酸铵尿素吸收法尿素吸收法 SO2 O2 CO(NH2)2 H2ONNOX废气的吸收法治理水吸收法11 稀硝酸吸收法22碱性溶液吸收法33 还原吸收法44 氧化吸收法55NOX废气的吸收法治理水吸收法11 稀硝酸吸收法22碱性2NO2(或或N2O4)+H2OHNO3+HNO22HNO2H2O+NO+NO2(或(或1/2N2O4)2 2NO+O22NO2(或或N2O4)(决定)(决定)Text in here 水吸收法水吸收法水对氮氧化物的吸收率NO2或或N N2O4与水接触与水接触2NO2(或N2O4)+H2OHNO3+HNO2Text 5%10%的稀硝酸中和碱性污水中和碱性污水废水处理的中和剂废水处理的中和剂生产化肥生产化肥588686KPa的高压下操作的高压下操作操作费高操作费高设备费用高设备费用高5%10%中和碱性污水废水处理的中和剂生产化肥58868 稀硝酸吸收法稀硝酸吸收法30%稀硝酸稀硝酸为吸收剂为吸收剂 20和和1.5105Pa 30空气吹脱空气吹脱冷却冷却NONOX X被物理吸收生成少量硝酸被物理吸收生成少量硝酸吹出吹出NONOX X吸收吸收NONOX X80%90%稀硝酸吸收法30%稀硝酸 20和 30冷却NOX被中和硝酸和亚硝酸中和硝酸和亚硝酸80%90%2NaOH+2NO NaNO3+NaNO2+H2O2NaOH+2NO2+NO 2Na NO2+H2O70%80%NaCO3+2NO2 NaNO3+NaNO2+CO2 NaCO3+NO2+NO 2NaNO3+CO290%2NO2+NH3 NH4NO3+N2+H2O 2NO+1/2O2+2 NH3 NH4NO3+N2+H2O 碱性溶液吸收法碱性溶液吸收法碱性物质碱性物质硝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烧碱烧碱纯碱氨水氨水中和硝酸和亚硝酸80%90%2NaOH+2NO Na56氯化铵及硝酸铵产生,氯化铵及硝酸铵产生,进行电除尘分离进行电除尘分离,推广受限制推广受限制利用氯的氧利用氯的氧化能力与氨化能力与氨的中和还原的中和还原能力治理氮能力治理氮氧化物氧化物 还原吸收法还原吸收法2NOCl2 2NOClNOCl+2NH3NH4Cl+N2H2O2NO2NH3NH4NO3+N2H2O 产生的产生的N2对环境也对环境也不存在污染问题不存在污染问题 NOx的去除率比的去除率比 较高,可达较高,可达80%90%56氯化铵及硝酸铵产生,进行电除尘分离,推广受限制利氧化吸收法KMnO4+NO KNO3+MnO23 NO2+KMnO4+2KOH 3KNO3+H2O+MnO2效率高93%-98%运行费用高日本的日本的NE法法氧化吸收法KMnO4+NO KNO3+MnO2 定义:使废气与大表面多孔性固体物质相接触,使废气中的有害组分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使其与气体混合物分离,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2.吸附法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剂氧化铝吸附剂车内吸附剂分子筛吸附剂 定义:使废气与大表面多孔性固体物质相接触,使废气中的有害组良好的选择性价格低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吸附能力强,吸附容量大易于再生;机械强度大,化学稳定性强,热稳定性好,耐磨损,寿命长吸收剂的选择良好的选择性价格低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吸附能力吸附质吸附质吸附质固相气相 吸附质吸附平衡吸附平衡固相气相 吸附质吸附平衡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吸附净化法的净化效率高,吸附净化法的净化效率高,特别是对低浓度气体仍具特别是对低浓度气体仍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有很强的净化能力用于排放要求严格或有害物质溶度低、用其它方法达不到净化要求的气体净化 适用范围吸附净化法的净化效率高,特别是对低浓度气体仍具有很操作上的繁杂程序操作上的繁杂程序增加操作费用增加操作费用需要对吸附剂需要对吸附剂 频繁进行再频繁进行再生生吸附剂需要吸附剂需要重复再生利用重复再生利用 1 2 3 4吸附剂的吸附剂的 容量有限容量有限操作上的繁杂程序增加操作费用需要对吸附剂吸附剂需要 1 优缺点比较优缺点比较优点优点缺点缺点u 3.催化法 定义:利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易于去除的物质的一种废气治理技术。无需将污染物与主气流分离不考虑催化床层的传热问题催化剂价格较高需添加附加的燃料使得废气催化燃烧优缺点比较优点缺点 3.催化法 定义:无需将污染物与主气流分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使平衡移动,更不可能使热力学上不可发生的反应进行。催化剂性能具有选择性,即特定的催化剂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每一种都有它的特定活性温度范围。低于活性温度,反应速度慢,催化剂不能发挥作用;高于活性温度,催化剂会很快老化甚至被烧坏。每一种催化剂都有中毒、衰老的特性。根据活性、选择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经济性等来筛选催化剂是催化净化有害气体的关键。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使平衡移u 4.燃烧法是对含有可燃有害组分的混合气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组分与氧化反应进行燃烧,或在高温下氧化分解,从而使这些有害物质组分转化为无害物质。定义:适用范围沥青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恶臭黑烟 4.燃烧法是对含有可燃有害组分的混合气体加热到一定温度燃烧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净化程度高,并可回收热能不能回收有害气体,有时会造成二次污染缺点优点燃烧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净化程度高,并可回收热能不燃烧净化方法直接燃烧法热力燃烧催化燃烧燃烧净化方法直接燃烧法热力燃烧催化燃烧方法适用方法燃烧温度()设备特 点直接燃烧含可燃烧组分浓度高或热值高的废气1100一般窑炉或火炬管有火焰燃烧,燃烧温度高,可燃烧掉废气中的炭粒热力燃烧含可燃烧组分浓度低或热值低的废气720820热力燃烧炉有火焰燃烧,需加辅助燃料,火焰为辅助燃料的火焰,可烧掉废气中炭粒催化燃烧基本上不受可燃组分的浓度与热值限制,但废气中不许有尘粒、雾滴及催化剂毒物300450催化燃烧炉无火焰燃烧,燃烧温度最低,有时需电加热点火或维持反应温度燃烧法分类及比较方法适用方法燃烧温度()设备特 点直接燃烧含可燃烧组分浓u5.冷凝法定义: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这一性质,采用降低废气温度或提高废气压力的方法,使处于蒸气状态的污染物冷凝并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适用范围污染物浓度在100003/m3以上的高浓度有机废气不宜处理低浓度的废气作为吸附、燃烧等净化高浓度废气的前处理5.冷凝法定义:适用污染物浓度在100003/m3以上的高二、其他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方法二、其他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