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学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0914226 上传时间:2024-05-17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财务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中级财务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中级财务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财务会计1教学教学课时安排安排章节名称课时章节名称课时1总论111长期负债32货币资金212所有者权益33应收账款313收入34存货114费用、利润及所得税15投资215资产负债表26固定资产316利润表17投资性房地产317现金流量表28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18会计报表附注与会计调整9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复习10流动负债合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概念;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概念一、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P1851,货币性资产:P185是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它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概念2,非货币性资产:P185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各项资产。具体包括: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其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或不确定的。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概念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本质区别:P186在于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金额是否固定或是否可以确定。(1)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金额是固定的,或是可以确定的资产,都称为货币性资产。(2)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金额是不固定的,或是不可以确定的资产,都称为非货币性资产。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概念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P18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概念非货币资产交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P186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指商品交易可能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如物物交换。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概念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时也可能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P187 在实物中,有可能在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同时,支付一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或者,在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同时,收到一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收到或支付的货币性资产称为补价。会计准则规定了25%的参考比例。非非货币性性资产交交换的的认定定符合下述条件的,可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P1871,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者占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不含25%),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则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非非货币性性资产交交换的的认定定2,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者占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则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例2-1】甲公司以一台闲置的机器换取乙公司一辆小汽车。该机器的账面价值为20万元,公允价值为13万元;小汽车的账面价值为21万元,公允价值为16万元。甲公司支付了补价3万元。要求: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到补价的企业补价所占比重=补价/交易总量=3/16=18.75%支付补价的企业补价所占比重=补价/交易总量=3/(133)=18.75%计算结果表明,此笔业务为非货币性交换。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概念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核算原则:P187我国企业会计准则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了两种情况,对这两种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1,按公允价值入账;2,按账面价值入账。一、按公允价值入账 企业会计准则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商业实质的判断 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具有商业实质:P188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通常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比如,某企业以一批存货换入一项设备,因存货流动性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现金流量,设备作为固定资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假定两者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风险和总额均相同,但由于两者产生现金流量的时间跨度相差较大,则可以判断上述存货与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因而该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2)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比如,A企业以其用于经营出租的一幢公寓楼,与B企业同样用于经营出租的一幢公寓楼进行交换,两幢公寓楼的租期、每期租金总额均相同,但是A企业是租给一家财务及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该企业租用该公寓是给其单身职工居住),B企业的客户则都是单个租户,相比较而言,A企业取得租金的风险较小,B企业由于租给散户,租金的取得依赖于各单个租户的财务和信用状况;因此,两者现金流量流入的风险或不确定性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则两幢公寓楼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进而可判断该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3)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比如,某企业以一项商标权换入另一企业的一项专利技术,预计两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相同,在使用寿命内预计为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总额相同,但是换入的专利技术是新开发的,预计开始阶段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明显少于后期,而该企业拥有的商标每年产生的现金流量比较均衡,则两者各年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差异明显,则上述商标权与专利技术的未来现金流量显著不同,因而该两项资产的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企业如按照上述第一项条件难以判断某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再根据第二项条件,通过计算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比较后判断。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所指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和最终处置时预计产生的税后未来现金流量,根据企业自身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特定风险的评价,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称的“主体特定价值”。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公允价值视为能够可靠计量:(1)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视为能够可靠计量: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这种情况是指虽然企业通过估值技术确定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不是一个单一的数据,但是介于一个变动范围很小的区间内,可以认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这种情况是指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资产公允价值在一个变动区间内,区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概率或可能性能够合理确定,企业可以采用类似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计算最佳估计数的方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这种情况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换入入资产以公允价以公允价值计量(量(P188P188)包括两种情况的计量:(一)没有补价时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二)涉及补价的企业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一)没有补价时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二)涉及补价的企业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1,支付补价的企业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P188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收到补价的企业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P188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处理:P188(1)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按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账面价值转成本)注意:这个公允价值分两种情况处理:如果存货是库存商品的,应该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结转成本到主营业务成本;如果存货是外购原材料的,应该确认其他业务收入,结转成本到其他业务成本。(2)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3)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包括金融资产等)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投资收益”科目的借贷方)二、按账面价值入账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下列两个条件之一,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P188第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换入入资产以以账面价面价值计量(量(P188P188)包括两种情况的计量:(一)没有补价时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二)涉及补价的企业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一)没有补价时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双方企业没有支付或收到补价的,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交换双方企业均不确认损益。(二)涉及补价的企业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1,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的计量:P188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补价和应支付相关税费合计数,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公式:换入资产入账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税费 2,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的计量:P189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公式: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税费 关关联方非方非货币性性资产交交换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否确认和计量是否确认和计量资产交换的损益资产交换的损益如何计量换入资产如何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入账价值按公允价值计量按公允价值计量按账面价值计量按账面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分类具有商业实质具有商业实质不具有商业实质不具有商业实质 总体思路: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2、未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的处理原则:存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换换出出资资产产视同销售视同销售差额计入投差额计入投资收益资收益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符合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P189(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P1891,基本公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关的税费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2、不涉及补价的情况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换入资产的入账金额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换入资产的入账金额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存货:(1)如果换入资产是存货,则涉及增值税进项税的问题,换入存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确定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支付的相关税费(2)如果换出资产是存货,则涉及增值税销项税的问题。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存货的公允价值-应确定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课文例题解释:P189 P192,例2 例4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二)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P192基本思路:判断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帐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涉及补价情况下)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在以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支付补价方和收到补价方应当分别情况处理:P1921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即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公式:(1)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2)记入当期损益的金额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2.1)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涉及补价情况下)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2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公式:(1)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2)记入当期损益的金额(换入资产成本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2.1)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涉及补价情况下)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对于支付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所放弃对价的一部分,对于收到补价方而言,作为补价的货币性资产构成换入资产的一部分。总结:能否用很通俗的话将上述非货币性交换会计处理进行总结?将企业自已的非货性资产在公开市场出售(公允价值),然后将该款项加上一点补价(或收一点补价)在公开市场买入另一项非货性资产(公允价值),所以(二)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课文例题解释:P192 P194,例5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P194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企业以一项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换入另一个企业多项非货币性资产;(2)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换入另一企业的一项非货币性资产;(3)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换入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基本思路:1,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区分涉及补价与否;3,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应再区分支付补价与收到补价,并分别进行会计处理。(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在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中,企业无法将换出的某一资产与换入的某一特定资产相对应。与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之间的交换一样,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企业也应当首先判断是否符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两个条件,再分别情况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各项换出资产和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更可靠。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总成本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2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当按照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总成本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3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按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确定的换入资产总成本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4,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当按照换出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各项换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按照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的换入资产总成本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实际上,上述第1、2、3种情况,换入资产总成本都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但各单项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视各单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而分别情况处理;第4种情况属于不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换入资产总成本按照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确定,各单项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按照各单项换入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确定。(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1,没有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P194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1,没有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P194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1,没有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P194课文例题解释:P194 P196,例六(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2,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P196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配,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2,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P196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P196课文例题解释:P196 P198,例7按公允价值计量小结1、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类型2、确定换入资产成本: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则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3、损益的确认应视换出资产的类别作不同的账务处理4、同时换入多项资产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比例确定成本补充:国际上关于非货币资产处理的两种模式1、成本模式: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则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2、公允价值模式: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无论哪种模式损益的确认均相同:应视换出资产的类别作不同的账务处理。简介:对换入资产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简介:对换入资产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例如,换入对某家公司的股票投资后准备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管理,那么该项换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应该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金额,而且而且不应该包括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在内。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总体处理思路换入资产成本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不确认损益(二)应用条件(满足其一)不具有商业实质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二、不符合商业实质或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P198(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P1981、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P1982,若换出资产为存货,不做销售处理,而以账面成本转出。3,若换出资产是存货或固定资产,则涉及增值税销项税的问题。换出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换出存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定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再加上相关的税费。(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P198课文例题解释:P198 P200,例8 例9不符合商业实质或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P198(二)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P200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如果涉及补价,则应区别支付补价与手段补价,分别进行会计处理。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P200(1)判断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确定换入资产成本换入资产成本换入资产成本支付补价方支付补价方收到补价方收到补价方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的补价收到的补价(二)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P200课文例题解释:P200 P202,例10不符合商业实质或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P198(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P202首先区分补价与否,然后再区分支付补价与收到补价,分别进行会计处理。不符合商业实质或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P1981,没有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P202(1)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帐面价值+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2)各项换入资产成本1,没有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P202课本例题解释:P202 P204,例11不符合商业实质或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P1982,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P204(1)换入资产总成本=换出资产帐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2)各项换入资产成本2,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P204课文例题解释:P204 P206,例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