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03594 上传时间:2024-05-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7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二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统一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第1 1课课 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课标: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结构: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2、商:A、方国联盟 B、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C、神权色彩3、西周:分封制: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 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 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 具:礼乐制度第第1课课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第第2 2课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标:11(2 2)知道)知道“始皇帝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知识结构:知识结构:1、大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2)统 一:前221年,赢政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 立:A、“始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C、郡县制(2)巩固统一的措施:修长城、驰道;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整顿风俗 制定法律:细苛、严密(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第第2课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第第3 3课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课课标标:11(3 3)列列举举从从汉汉到到元元政政治治制制度度演演变变的的史史实实,说说明明中中国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结构:知识结构:1、汉:七国之乱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 设刺史 推恩诸侯子弟2、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改革3、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 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第第3课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第第4 4课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课课标标:11(4 4)了了解解明明朝朝内内阁阁、清清朝朝军军机机处处设设置置等等史史实实,认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结构:知识结构: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中书门下”,宰相办公机构 枢密院:军政 “计相”:财政(3)元:一省制2、丞相制度的废除(1)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 (2)明成祖设立内阁3、清朝的军机处(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第第4课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二要注重三个重要知识点:一是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三是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三要形成一个观念:两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于古希腊和罗马。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制,还是古罗马的共和制与元首制,无论是他们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第5 5课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课标:课标:6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6 6(1 1)了了解解希希腊腊自自然然地地理理环环境境和和希希腊腊城城邦邦制制度度对对希希腊腊文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一)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二)黑暗时代:300年(三)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2、城邦殖民 原 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 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第第5课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第第6 6课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课标:课标:66(2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知识结构:知识结构:1、发展历程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 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确定2、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 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3、评价 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 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 不足是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 第第6课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第第7 7课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课标:课标:66(3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一)政制发展 1、共和制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 首 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第第7课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维护了贵族利益。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 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二)法律制度(二)法律制度第第8 8课综合探究:思考古代政治制度的异同课综合探究:思考古代政治制度的异同 第第8课综合探究:思考古代政治制度的异同课综合探究:思考古代政治制度的异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线索: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从英国到德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后都建立起以议会的设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二要把握四个重点:一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二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诞生与联邦政府的建立;三是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四是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与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发展。三要理解一个重要观点:尽管英、法、美、德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相同,但在形式上都建立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度,并且议会的权力在不断发展。第三单元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第9 9课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制度的创新)(英国制度的创新)课标: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7 7(1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一)君主立宪制1、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2、权利法案 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第第9课课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制度的创新)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制度的创新)第第9 9课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制度的创新)(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任首相 2、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3、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三)代议制下的民主化趋势 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 19世纪后半期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918年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 次获得选举权。第第9课课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制度的创新)渐进的制度创新(英国制度的创新)第第1010课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美国的新体制)(美国的新体制)课标:课标:77(2 2)说出美国)说出美国1787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 787年宪法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1789年制定出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第第10课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美国的新体制)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美国的新体制)(二)联邦制 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但州权主 义观念仍旧很活跃 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 和国家的统一(三)两党制 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了政党分赃制的弊端 1883年1月通过彭德尔顿法,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美国 的政府体制因此稳定下来(二)联邦制(二)联邦制第第1111课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课标:77(3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一)共和国万岁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1791年9月,制宪议会颁布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 制国家1792年9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二)“拿破仑神话”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1875年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第第11课课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第第1212课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意志的统一之路)课标:课标:77(3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1864年到1870年,俾斯麦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同年4月,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帝国宪法正式颁布(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1、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2、1919年8月,魏玛共和国建立3、20世纪30年代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第第12课课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意志的统一之路)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德意志的统一之路)第第1313课课 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课标:7(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 用。第第13课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二要突出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三要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第1414课课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课标:课标:2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2(1 1)列举)列举18401840年至年至190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精神。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一)鸦片战争 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第14课课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第第1616课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三)甲午战争 1、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时 间:1894年7月1895年 3、结 果:签订马关条约 4、影 响:中 国 民 族 危 机 加 深(阻 碍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发 展、举借外债、瓜分狂潮);各界救亡同存斗争的兴起(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 间:1 900年 2、结 果:签订辛丑条约 3、影 响:巨额赔款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大 本营第第16课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第1515课课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课标:3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33(1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一)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 1856年,通过北伐和西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 前期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后期洪仁讦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 第第15课课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第第1616课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三)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兴起,怀着朴素的爱国激情,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第第16课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第1717课课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课课标:课课标:33(2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四)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孙中山任总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2月,清宣统帝退位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第17课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第第1818课课 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课标:课标:33(3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五)五四运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爆 发:1919年5月4日,北京 高 潮:上海的“三罢”斗争 结 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凡尔 赛和约上签字 意 义: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以及追 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第第18课课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第第1919课综合探究:课综合探究: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第第19课综合探究:课综合探究: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无论是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息息相关,反过来它们又在实践的过程中,印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二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理论和意义;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政权的性质、失败原因和教训;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意义;四是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内容及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意义;土地改革。三要理解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同时,又通过各国的实践印证、丰富和发展了自身。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五单元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第2020课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标:课标:8.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8 8(1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重大意义。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理论理论来源: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诞生标志: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意 义: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第第20课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第2121课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标:课标:8 8(2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8 8(3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知识结构:(二)实践 第一个工人政权: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 第一个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彼得格勒起义后成立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第第21课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第22课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标:课标:(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3(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知识结构:知识结构: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共诞生2、第一次工运高潮 重要事件: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教 训:必须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3、国民革命(1)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正式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 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2)发展: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3)失败: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第第22课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4、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2)南昌起义: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3)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4)红军长征: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后才开始转危为安,1936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4、土地革命、土地革命5、合作抗日课标:课标:22(2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知识结构:知识结构:(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初步建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正式实现 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2)国共合作抗日:存在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3)国共斗争: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共产党努力维护统一战线(4)抗战胜利: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5、合作抗日、合作抗日6、解放战争(1)背 景:两种命运的选择中共七大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国民党六大坚持独裁,准备内战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会谈纪要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2)爆 发: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进程: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一战略反攻一战略决战一解放南京,国民党统治被推翻7、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8、土地改革:1950年6月,具有明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6、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第第2323课课 综合探究: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综合探究: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感悟国际歌的精神内涵感悟国际歌的精神内涵第第23课课综合探究: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综合探究: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感悟国际歌感悟国际歌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是从巩固新生政权开始;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构成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政治建设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总之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既有曲折又有发展。二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巩固新生政权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制度;三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和解决台湾问题的意义。三要理解一个重要观点:政权的巩固、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祖国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第六单元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第第2424课课 巩固新生政权巩固新生政权课标:课标:44(1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8 8(4 4)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一、巩固新政权(一)抗美援朝背景: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干涉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结果:美国被迫与朝中方面代表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意义:保卫了国家安全,为国内事业发展赢得了和平的环境(二)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1951年(三)“三反”“五反”运动目的:规范经济秩序,保持干部纯洁内容:略 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第24课课巩固新生政权巩固新生政权第第2525课课新中国的政治建构新中国的政治建构知识结构:二、政治构建1、第一部宪法颁布时间:1954年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确立: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3、多党合作制指导思想: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新 发 展: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 与共”的方针意 义:调动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及地区经济发展 第第25课课新中国的政治建构新中国的政治建构第第26课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课标:44(2 2)了解)了解“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4 4(3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知识结构:三、政治建设(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三)基层民主选举城市: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第26课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第27课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课标:44(4 4)简述)简述“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知识结构:四、祖国统一(一)“一国两制”的理论含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成为国策: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正式成为国策(二)“一国两制”的实践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三)海峡两岸关系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针对“台独”,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第第27课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第2828课综合探究:课综合探究:围绕围绕“海选海选”产生的调查与评论产生的调查与评论 第第28课综合探究:课综合探究: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学习本单元,一要理清一条基本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二要突出把握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及其主要对抗形成“冷战”兴起的原因和表现;六七十年以来西欧的联合自强、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使世界格局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三要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第29课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标:课标:9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冷战”对第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知识结构: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兴起原因:盟友变敌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对立 形成标志:杜鲁门主义 两极对峙:柏林危机;马歇尔计划一经互会;北约一华约 评 价:形成全面对峙;破坏世界和平;没有爆发世界大战(二)“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第29课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第3030课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课标:9 9(2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发展。9 9(3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知识结构:知识结构:二、世界多极化趋势(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背景:二战后国际地位下降;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标志:1967年欧洲煤钢、经济、原子能三大共同体组成影响:政治经济一体化增强;削弱美国霸权地位第第30课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崛起原因:战后美国扶植;民主化改革;经济建设放在首位;重视科技和教育;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标志: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影响:由“一边倒”到全方位外交;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冲击两极格局(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背景:民族独立;美苏对峙争夺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影响:标志第三世界兴起;强权政治受到挑战(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第第31课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新中国外交课标:课标:5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 5(1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5 5(2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 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5 5(3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 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5 5(4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 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 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第第31课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新中国外交知识结构:三、新中国外交(1)20世纪50年代外交新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2)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关系改善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外交调整:加强国际合作(WTO、APEC、加强与东盟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第第3232课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知识结构:四、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一)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二)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和发展是主流;恐怖主义、地区冲突不断(三)多极化趋势加强:新格局尚未形成;出现“一超多强”(四)影 响:有利于抑制霸权、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世界和 平与发展第第3333课课 综合探究:模拟联合国关于国际关系的综合探究:模拟联合国关于国际关系的辩论辩论第第32课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明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英国作家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